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时间:2019-05-13 10:2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第一篇: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详细阐述航片土壤判读的方法与步骤。

判读方法:

地型分析法:根据地表景观(地表类型)所反映的色调和图型,推断出景观,进而推断出土壤类型。

因素分析法:从影象上,推断成土因素,再根据成土因素理论,推断出土壤类型。

地文分析法:从影象上推断地貌类型,利用地文规律,也就是地表物质的运移及变化规律,来推断土壤类型。判读步骤:

勾划出景观类型(地貌、利用方式、植被类型等),推断土类、亚类;

在景观类型中,勾划景观单元(用典型样块、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推断土属;

在景观单元中,从相对位置和影象图型等特征,推断土种、变种。

什么是航片的作业面积?为什么要勾划航片的作业面积?若用地形图做土壤调查的工作底图,要不要在地形图上勾划作业面积?为什么?

航片是中心投影,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像主点是航片的无位移点,距像主点越远,误差越大。勾画作业面积,航片上下20%,左右30%需要重叠,这样可以减少因中心投影的位移引起的误差。所以需要勾画作业面积。

方法:(1)拼接三张同航向相邻的航片,取左右两部分的两条中线为作业面积的左右界线;(2)拼接三张相邻航带(即纵向)的航片,取上下重复部分的中线为作业面积的上下界线。上述四条中线所围成的长方形即是作业面积。不用。因为地形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点不会发生位移,所以不需要在地形图上勾画作业面积。

按顺序写出航片土壤调查制图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里的主要内容。

调查准备:

组建调查队伍;明确调查任务,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提出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巳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准备调查工具与仪器,做好物质准备

路线踏查:

选择踏查路线:2-3条(一般多为2条)。原则:各种成土因素组合类型(从低到高,垂直穿过等高线)进行实地踏查;建立判读标志;土壤剖面的打开、观测、描述、采样(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室内判读:

土壤界线研究和图斑研究,勾绘图斑;土壤草图的详度要求;航片判读土壤

野外校核:

若在影象上仍有细微差异、区别,仍可采用建立典型样块进行判读的办法,但主要依靠经典的界线寻找法—土钻打孔内插法。挖坑、打钻、定位。

对即使判读时把握较大的图斑,也要有意识地选择1—2 条路线进行抽样验证。

转绘成图:

转绘:把单张航片上的土壤界线和内容转绘到地形底图上去,或转到航片平面图上去。任意网格法、辐射同心圆网格法、航片转绘仪法。

成图:在航片上的全部界线转绘到地形底图上去以后,即要进行清绘、着色、整饰等工作。

怎样编写土壤调查的技术规程?

统一认识、底图、记载、分类、命名、取样、化验、质量、成果要求。

(1)明确目的、任务—成果用途,调查范围;

(2)调查精度—决定调查比例尺的大小、制图单元确定、野外观察和化验分析所需采样的密度等;

(3)成果要求,如完成哪些图幅、调查报告的要求必须完成的资料汇编,化验分析数据;

(4)工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野外试点、全面展开、室内分析安排,工作总结等;

(5)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可以时间表的形式落实,以使工作人员遵守;

(6)各项工作阶段所必须的设备、包括野外调查装备及室内化验设备、制图的仪器等;

(7)经费的估算。

相邻两种地带性土壤之间的土壤界线划定的精度,通常要求是多少?理由是什么?

一般而言,人为土壤有明显边界,精度为2-4mm;

受地方性成土因素如母质影响的土壤,有较为明显的过渡界线,精度为4-6mm;

受生物气候控制的土壤类型的边界很不明显,精度可以为6-8mm。

如果在土壤CEC和速效钾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土壤评价的因子,应该选择哪个?为什么?

选择CEC。CEC为在一定pH值(=7)时,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尔数,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来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而速效钾通常为土壤中存在水溶性钾,因为这部分钾能很快地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称为速效钾,在土壤中的量不稳定,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

用什么办法来判定土壤图的制作精度?

野外校核:验证判读内容的正确程度和界线的精确程度—对已经划定的图斑;对有疑问的和把握不大的图斑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对判读不出的图斑用经典方法进行补查

若在影象上仍有细微差异、区别,仍可采用建立典型样块进行判读的办法,但主要依靠经典的界线寻找法—土钻打孔内插法。挖坑、打钻、定位

请列举南京地区所有的土壤(土类),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主导成土因素。

黄壤: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富铝化作用指铁、铝在风化壳或土壤中富集的过程,是所有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土壤的共有过程。另外,土体中大量的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使心土层呈黄色。黄棕壤:

1、有机质积累过程:黄棕壤是在北亚 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 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 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 土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 下土壤的腐殖质层最薄,阔叶林下居中,而灌丛草类下最厚,腐殖质类型以 富里酸为主。

2、粘化过程:由于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雨量,为其母质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原生矿物变成粘土矿物的过程较快,处于脱钾和脱硅阶段,粘粒含量高,常形成粘重的心土层,甚至形成粘磐。土壤微形态研究表 明:孔隙壁有各种形态的纤维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大量铁质淀积胶膜。这说明黄 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淋移粘化过程为主。

3、弱富铝化过程:P.杜乔富尔提出亚热带和热带土壤风化的铁硅铝化、铁红化与铁铝化三个风化相,如果说棕壤化 过程相当与铁硅铝化相,则弱铝化则相近于铁红化阶段,钾矿物的快速风化,SiO2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2∶1∶1或1∶1型的粘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 色较棕,在风化B层的游离氧化铁≥20g/kg,残体的游离度≥40%,土体中的铁、锰形成胶膜或结核,聚集在结构体的外围,接近地表的结核较软,易碎;而下层则较坚硬。

紫色土:主要是内紫色页岩和紫色页岩丰化而成,从颜色直至理化性状都受母岩性质的强烈影响,是一种幼年土壤。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

土壤图土壤界线精度是怎么要求的?在土壤调查中如何运用土壤界线精度的概念?

界线:2-4mm突然过渡;4-6mm一般过渡;6-8mm逐渐过渡

运用:允许误差的存在,如在1:1土壤图的突然过渡中,实际误差允许20米。

什么是航片土壤调查的踏查路线?如何正确选定它?

路线调查的方法是带上卫片、航片、地形图、地理底图和各种参考资料、调绘工具等,沿选定的调查路线,在实地调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建立卫片及航片的解译标志,进行地物补测等。2-3条(一般多为2条)

原则:各种成土因素组合类型(从低到高,垂直穿过等高线)

调查路线应该穿越具有不同成土环境的景观类型,以便观察在各种成土条件的组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差异.在野外,如何根据景观和土壤剖面特征来判定出草甸土?

发育于地势低平、受地下水或潜水的直接浸润并生长草甸植物的土壤。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层较厚,土壤团粒结构较好,水分较充分。

草甸土的形成有潴育过程和腐殖质积累过程。草甸土有腐殖质层、腐殖质过渡层和潜育层。

为什么要采集土壤的纸盒样本?怎样采集它?

采样:比样标本(纸盒标本)、分析标本(布袋标本)、陈列标本(整段标本)

纸盒标本是选择具较强代表性土壤剖面,根据划分出来的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在每一发生层的中心部位采集土样,装入分类标本纸盒,并作相应的详细记录,带回标本室,风干、分类保存。自下向上依次采集(防止污染)。

请从成土因素理论和土壤界线分布理论出发,谈谈庐山地区土壤界线可能有的规律(可以进行成土因素假设;重在说清为什么理由)。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庐山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庐山南(坡)部,北(坡)部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本区因受东亚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点。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土壤的发育和类型与其相适应.形成丘陵平原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的垂直带普。

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生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主要土壤类型

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1.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残积--坡积物.在山下岗丘地带还广泛分布着一种古老的红壤,它以具有明显的网纹层而区别于其它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网纹红壤主要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它的成土母质多样,既可是基岩的风化物,又可是各种沉积物,由于中更新世的红壤过程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这种第四纪的网纹红壤不应是母质,应属于红壤的组成部分.其剖面形态特征是:土层深厚,但表层一般浅薄,除表层略带棕灰色外,全剖面土体均呈深红色,棕红色或黄红色;结构块状或棱块状,结构面有棕黑色胶膜和斑点;坚实板结;质地粘重;各层次均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铁锰结核;发生层次不明显;剖面底部可见由红,黄,白三色交错而成的网纹层,侵蚀严重的土壤,网纹层裸露.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黄壤及山地黄壤,其富铝化程度与红壤相近或略低,由于黄壤受局部低洼地形影响,排水不良,而山地黄壤所处海拔较高,空气湿度较大,因此,它们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其自然含水量及吸湿水含量均较红壤为高.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及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产生游离的硅,铁,铝的氧化物,其中氧化铁与氧化铝便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黄色.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5.山地草甸土,浅色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汉阳峰一带,现在由于人类建筑利用,已逐渐减小.在生长季节中,土层并不过低,草本植被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第二篇:土壤调查与制图题型

土壤调查与制图题型

选择(20分);

判断(20分);

计算(15分):是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大家可以看看课本第14页;

论述(2*15分);

勾图(15分):

A.一张地形图,6种土壤类型(潜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石骨子土、石骨子大土、大土),要求将这六种土壤类型在地形图上勾画出来。请大家熟悉这6中土壤类型可能分布的地形位置;

B.一级阶地上可能出现的土壤类型:①旱地上有潮土;②水稻土可能有淹育、潴育、潜育、渗育四种。

THEEND:请大家务必认认真真看课件!!

另外,考试内容涉及实习哦~~

第三篇:遥感 土壤调查

1数据准备

1.1 调查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范围覆盖省内全部陆地,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全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在1∶50 000的数字地图上统一划分网格,网格中心点即为调查采样点位,其中耕地网格8km×8km,林、草地网格16km×16km,未利用土地网格40km×40km,再结合水系、高程等图层进行布点优化,全省共有1 525 个质量调查采样点。根据“七五”土壤背景值调查资料,按国家的53 个典型剖面和14 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分层采样,调查共设67 个采样点。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有关要求,将有可能受到污染场地作为土壤污染调查的重点区域。共设置的污染场地及自然保护区等11 种类型866 个土壤采样点,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样品采样。此次调查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根据各地土地利用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土壤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增测特征污染指标。共获取13万个监测数据,与采样记录等基本信息一起建立安徽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

1.2 数据类型

基础地理数据:1∶250 000 及1∶50 000 基础地理数据(包括行政区划、水系、高程、道路等图层)。调查数据:包括全省土壤调查质量采样点、背景采样点和重点污染区域采样点3 部分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其他数据:“七五”土壤环境背景值、重点区域范围等。数据提取流程

整个数据提取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及数据录入、一次数据提取、二次数据提取和制图4 个部分(图1)。一次提取和二次提取在实现方法上基本相同,但实现目的和提取程度不同,前者是在数据审核过程中通过对部分数据的提取来判断野外采集数据及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的准确可靠;后者是对建立好的数据库按属性值、空间范围及利用配准后的“七五”土壤环境背景图对数据进行全面提取。而且每种方法都分别对全省土壤调查质量采样点、背景采样点和重点污染区域采样点3部分的数据来分别处理。现主要以质量调查野外记录点数据提取为例,介绍二次数据提取的方法。数据提取方法

3.1 从属性数据通过SQL 语句查询

3.2 按空间位置进行查询

通过对主要公路干道周边、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的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等不同空间范围的提取生成新的数据。土壤调查前期准备工作

普查区域和重点区域摸底调查根据此次土壤调查的主要任务和上级关于土

壤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做了周密的布署,对全市普查区域和重点区域做了摸底调查,目的是要摸清所属县市区内有哪些自然保护区、有多少够规模的蔬菜保护地、大型固体废物储存场所、污染源及污灌区分布和特点等。通过摸底调查掌握普查区域的分布范围、面积等,为建立所布设的普查点位与其代表性区域内的土壤、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打下基础。确立本市典 型地区土壤调查对象。

确立本市典型区域调查对象

2006年12月土壤具体分工和任务,先期重点工作为典型地区土壤采样工作。铁岭市的典型区域共涉及六类,分别是重污染企业及周边;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等场地及周边;工业园区及周边;污灌区;采矿区及周边地区;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调查重心确立后,按照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有关要求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针对铁岭市特点开始了布设点位工作。GIS布置采样点和导航技术上的经验

211 ArcMap模块点位布设经验

由于布点采样和成果集成是这次土壤调查的两个关键环节。如何布点如何到达指定地点采样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土壤环境监

测技术规范(HJ /T166-2004),对于土壤普查和典型区域中:污灌区典型区域的采样点需要结合水流方向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带状方式分布,对于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典型区域采用1km同心圆溢冲区方式结合大气污染型土壤单元设置监测点。其它类型采用系统随机点方法,既网格布点方式布点。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点位布设底图采用推荐的1 ∶20万比例尺进行绘制布点专题地图。利用ArcMap 模块进行专题地图制作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整合的数据有哪些,关系如何。

(2)地理坐标系统的选择,各个地理图层数据。注意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的选择和统一,否则全盘皆错。

(3)利用Map Info软件制作4km ×4km网格,然后利用Universal Translator模块将网格数据转为ESR I shape格式文件。

(4)建立被调查对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涉及到的图层数据,如城市、乡镇驻地数据图层、水系图层、道路图层、行政区划图层、网格等数据进行坐标系统一。

(5)用ArcMap 制作专题地图, 加入网格数据,加入相关地理数据,利用ArcToolbox模块中buffer工具生成污染源点源1k等距同心圆溢冲区。

(6)按照各类区域布点方法,合理布点,共生成2张A0号1比20万图纸,分别是2006铁岭市典型区域土壤布点专题地图和2007铁岭市普查区域土壤布点专题地图(包括土壤背景点位)。

(7)将布点数据以库的形式导出形成带经纬度等重要信息的Excel数据,分类进行统计制表。

212 导航到达采样点位的技术

点位布设好后,如何到达指定采样点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现在国家关于如何到达土壤调查采样点位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导航方式没有明文规定,实际采样中应用指北针和手持GPS很难准确到达采样点位,尤其是遇到自然环境复杂的地方,如高山、河流、沟壑等地方,道路行走迂徊,找到采样点单凭上述设备有难度,由于卫星图片信息丰富,故考虑利用卫星遥感方式来实现。

(1)软件平台的选择和功能实现。利用Arc2Map中的GPS模块功能来实现, GPS模块具有导航和轨迹记录功能,具体操作为将ArcGis软件装入笔记本电脑中,将各种图层信息加入ArcMap中形成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加以保存,在野外工作时,将手持GPS与笔记本连接(串口连接方式),设置好手持GPS数据输出方式,将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打开在GPS模块中设置好相应的设置,这样就可以导航了。由于能在电脑笔记本上同步动态地显示自身的位置,这样带着笔记本在汽车行驶寻点时,就可清楚地看地自身位置和采样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再利用指北针和手持GPS就可精确地找到所寻的采样点。

(2)数据处理。土壤采样点位导航工作空间数据包括本地的河流、水库、道路、行政区划、乡镇驻地、采样点位等基础数据,还包括卫星图片。卫星图片数据采用的是LANDSAT TM 本地影像数据, TM影像通过Erdas 911进行波段成,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调整各图层显示为最佳效果,保存这个工作空间,整个数据处理过程需注意投影转换。由于卫星图片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看到田间、山间的小路,结合道路图层等信息,可以方便判读汽车的纵深方向和距离,减少了路程迂徊,节约了劳动时间,减轻了采样人员的劳动强度,使采样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采样的效率。2006年10月底开始土壤正式采样工作。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壤采样工作,共采集土壤样品180个,全部到预期的采样点位,并根据实际情况,有些点位又做了必要的调整。

二、编绘土壤图的过程和方法

陕北地区黄绵土土壤类型图的成图方法采用卫片编绘法。即采用基本图幅资料、卫星遥感图象、部分县级土壤普查成果图件相结合的卫片解译编绘成图的方法。

其基本过程和方法如下.准备工作。首先收集制图区1:20万全套的地形图。在准备工作中, 除了熟悉研究有关文字资料, 了解制图区域特征外, 还对所收集到的土壤普查成果图件做出一定的技术处理, 以便更突出地体现规律并有利于参考使用野外路线调查。通过野外实际调查, 一方面了解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确定土壤界限, 研究土壤与地貌、土壤与植被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之间的组合关系, 制定出初步的土壤分类系统.另一方 面, 我们在野外用地形图、卫星图象及航空相片与实地情况相对照, 了解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相关土壤类型的影象标志,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隔的卫片上建立解译标志。解译。先拼贴1:20, 然后用聚脂薄膜透绘经纬网、境界线及大的河流水系等, 再给卫片上加绘经纬网, 把薄膜蒙在卫片上即可进行解译作业。解译时用经纬网做控制逐格进行, 或用自然网格做控制按小流

域进行。4 绘制成图。

土壤普查资料的分析:比例尺不一致,分类命名不统一,精度控制不一

土壤类型图更新:

土壤分类

壤类型图的数字化

保证精度 图纸的扫描必须清晰可辨, 不允许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模糊矢量化、人工猜

测等, 各种要素的矢量化不允许有任意的移位和跑线, 控制点、方里网图廓尺寸也要在允许范

围之内, 符合地形图和土壤制图规范的要求。

线条平滑, 图斑准确 图斑矢量化的线条要光滑, 其质量要能满足印刷要求, 图斑编号

要准确无误。对于土壤类型图上出现的关系不合理的情况, 如相邻图斑编号同

一、河流位置不

当、道路与居民地出入口不接等, 应予改正, 必要时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

成图比例尺和坐标系统统一

GIS 数据与TM 影像融合填图

首先是各市县范围内分幅图的拼接, 然后是各市县土壤图的集中拼接, 拼接时必须在精度

范围内进行, 误差过大不能硬性拉扯

专题图编制

土壤类型专题地图是以图解的方式阐明各种土壤类型的空间关系, 具有强烈的取舍和概

括, 因而必须采用某一种符号系统和表示方法, 使土壤景观的类型特性更加明朗。

第四篇: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

实习报告

姓名:赵晴 学号:0114130132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

前言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二、实习安排 实习时间:第11、16、17周

实习地点:第11周:饮马河区域;第16周:资环实验室;第17周:主楼C-402 指导老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 小组:第六组

小组成员:张欢,高英超,王瑶瑶,张宁,张婧怡,卫媛媛,赵晴,要家威,朱永超

三、实习内容

第一阶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11周:5月9日——5月13日)

1、准备工作:

周一上午(5月9日)上午八点在资环实验室集合,吴老师向我们讲解这次实习的工作安排和任务。把我班54人分为6个组,9人一组,抽签决定组号,组号代表所测区域。我们组是第六组,负责区域是刘李庄饮马河流域到东岗子村东边。接着老师让我们去领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下午,吴老师、张老师、范老师、陈老师带我们去野外确定每组的调查区域。第一天任务结束。

2、野外调查阶段:

(1)周二(5月10日)我们上午8:00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GPS进行校准,找到四个定点,饮马河通往刘李庄的桥,刘李庄村内广场,贾河两架桥。经校准,GPS经度差5.149″,纬度差0.02″。从刘李庄沿饮马河河边到中卓庄贾河桥,沿路用GPS测定,路边耕地种植草莓,对耕地进行取土。到达中卓庄,由于中卓庄村北边进行了新建,需重新测定,对中卓庄村北边区域进行测定,并绘制上图。下午沿饮马河北岸河边到乙河北岸河边进行测定,河边多为殡葬用地,有一块耕地,为旱浇地。测完我们区域内的河边,下午5点左右,返回学校。(2)周三(5月11号)上午8:00出发,从105国道到达东岗子村,对属于我们区域内的东岗子村村东边区域进行测定,由于东岗子村村东扩建,有很多新建房屋,需重新测定,我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测定房屋,一组对耕地进行取土,测定过程中画图;周三下午两点半左右任务完成,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又去了乙河南岸河边测定,在河边定点,确定河宽。至此,饮马河分叉点至东岗子村之间除甲河北岸河边没测,其他全部测完。下午四点半左右,返回学校。

(3)周四(5月12号)从早上开始下雨,无法外出。由于我们小组只剩甲河北岸河边没测,我和高英超和别的组拼车到达刘李庄,其他同学在学校画图。我们对甲河北河岸进行测定,确定河宽,把数据传给在校同学,他们画图。我们又去刘李庄确定了我们区域的南边界。返回学校。下午,把画好的图给吴老师看,大概完成了地形图的测绘。

(4)周五(5月13号)对图上没有测到的地方进行补测,对没有取土的耕地进行取土。由于工作量小,我和要家威没有去。下午开会,各组把图给老师看。实习第一周结束。

第二阶段:室内成果整理(第16周:6月13日——6月17日)周一上午,检查工作草图上各地类图斑是否完整和正确,完成草图检查工作后,进行图面整饰和现状图清绘,清绘图为最终提交的成果图之一,清绘时,图上配置图名、图阔线、图例、比例尺、投影、编图人员名单和时间等。还要对调查区域取回的土样进行处理,过筛。我们组一共八个土样,张宁画图(草图画完之后需进行数字化扫描)。其他人处理土样:将土样研磨后,把土样摊开,呈正方形,用四分法取300g左右土样,先过1mm筛,如有石头等研磨不碎的,较少时可丢弃,如果较多,需称量记录;从过筛后土样中取50g,过0.25mm筛,需全部过筛,不可丢弃。将过筛后的土样分别装好,以便测定时使用。下午,领取实验所需的仪器,并进行清洗,烘干准备。每组抽签决定配置实验时所需的溶液种类,我们组配置的是碳酸氢钠溶液。

周二——周五,对样品进行化验。

测定土样中有效磷含量:称取过0.25mm筛土样2.5g,放入150ml具塞三角瓶,加入0.5mol/L碳酸氢钠溶液50ml,加一勺无磷活性炭,塞进瓶塞,在震荡机震荡30分钟,震荡结束后,立即用无磷滤纸过滤,滤液承接与100ml三角瓶中,吸取4ml滤液,钼锑抗溶液6ml入50ml容量瓶,定容,放置30分钟,测定吸光度。计算有效磷含量。

测定土样中有机质含量: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过1mm筛土样0.5000g,放入烘干试管中,需设置空白对照,空白试管中不加土样,放石英砂,加入1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10ml,加入浓硫酸20ml,摇晃一分钟,用外加热法加热10分钟,试管口放小漏斗,加入70ml蒸馏水稀释,加4-5滴指示剂,用0.5mol/L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由灰蓝绿色变为砖红色,记录消耗的硫酸亚铁的量。计算有机质含量。

测定土样中速效钾含量: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过1mm筛土样5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1mol/L中性NH4OAc溶液50ml,用玻璃棒搅拌30秒,静置。过滤,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

第二周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

第三阶段:土壤质量评价及专题图制作(第17周:6月20日——6月24日)

周一上午,八点到达主楼C-402。找到小组的座位。接着老师像我们讲解今天的工作。每组的耕地利用调查结果excel表格有错误,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每组的错误,让我们先改正。

改正完后,首先对扫描到电脑上我们组的手绘图进行处理:打开MapInfo→文件类型选择栅格图像→打开。

选择配准,输入四个角的经纬度。

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出现扫描后的手绘地形图:

右击图片,选择图形控制,使装饰涂层处于可编辑状态,单击确定。

对图斑进行勾绘,勾绘之前,点击“s”键。页面下方出现SNAP,如图所示:

勾绘完成一个图斑后,右击→编辑对象→封闭,对图片进行保存。在主菜单选择地图→保存装饰图层。在新图层上勾绘剩下的图斑。图斑勾绘完成后,封闭图斑。右击→编辑对象→封闭→自封闭区创建对象→确定。

建立属性数据库,在主菜单选择表→维护→表结构,根据第二阶段测定的土壤利用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含水量,特性,耕层厚度,灌溉方式,土壤容重,主要种植作物依次填列。

编辑完成之后,打开表格,把序号为“0”的单元格整行删除。

完成后,选择主菜单的工具→通用转换器→通用转换器→源:格式:MapIinfo TAB→文件:D/zqq→目标:格式:ESRI Shape→目录:D/zqq→确定→OK。

注意:保存路径选择没有汉字的路径。

关闭MapInfo,打开Arcview GIS→Create a new project:with a new View→OK→找到图像路径→OK→点击名称前的方框,显示图像。

主菜单→Open Theme Table,打开表格。

主菜单→Table→Start Editing,Edit→Add Field..,例如:Name:PH的pi;Type:number;Width:4;Decimal Places:1→OK

编辑完之后,主菜单主菜单→Table→Stop Editing,保存后关闭,然后找到保存文件夹,用excel打开。

打开后,输入PH的pi等值,计算pi最小值和P值,然后保存。

打开Arcview GIS,打开方式如上所示,在主菜单中选择View→Properties..Name:昌黎县部分地区土壤利用类型图;distance units:kilometer;

选择projection,打开一个新的界面,双击图片,出现如下界面,legend type:unique value,其他输入如图所示:

编辑完成后,输出图片,主菜单选择layout→OK

右击,选择simplify,打散,把名称改为图例,编辑完制图人和制图时间后,输出图片。结果如下图:NWSE2016年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例水浇地旱浇地果园有林地工业用地农村宅基地公共设施用地殡葬用地农村道路河流水面坑塘水面0.500.51Miles制图人:赵晴制图时间:2016年6月22日

昌黎县部分土地利用评价图制作过程与现状图一致,其输出结果如下:2016年昌黎县部分地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图NWSE图例非耕地极差差中良优0.400.40.8Miles制图人:赵晴制图时间:2016年6月22日

四、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根据这次对饮马河流域的调查,通过输出两幅结果图“昌黎县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昌黎县部分土地耕地土壤质量评价图”我们可以得知:我们所调查区域,水浇地占地面积大于旱浇地占地面积,耕地质量大多为中等,部分为良,无极差、差、优的存在;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知道在刘李庄、中卓庄和东岗子村村边都有扩建的房屋,饮马河分支之一乙河河道有部分变宽,耕地面积也有所改变,这些都是与之前不同的,需我们重新进行测量,绘制上图。这也告诉我们理论与实际操作要相互结合,对于某些资料要进行实地验证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远远比金钱更重要,我们应该明白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应该重视保护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注意做好培育和改造工作,是土地资源不断更新,能够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要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相结合。要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对于不同的资源,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开发,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最好的土地资源开发结构。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三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第五篇: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54.8万人,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第五天下午)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下午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外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由于地形和地图的原因,一度找不到我们所在的位置,经过一块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并借助gps定位仪,最终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绘制上图。

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由于刘李庄北边有一条饮马河,故在其周围出现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经过与老乡的交谈得知:由于饮马河过去三年一来水,将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到河的两岸,使大堤上的土壤非常的肥沃,适合于蔬菜和果树的栽培。当谈及效益问题时,老乡流露出无比喜悦的笑容:每亩地种植桃树大概为110棵,每颗的产值大约有260元人民币,然后减去15元的投资,大约净产值为2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大约有26000元的效益。他称,自己种了7亩地,也就说,这一年,利润达18万之多。然后我们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第四天周四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截止到昨天,工作基本完成剩下就是测一下北头的边界和剩下的检查补测,我们于10:00左右完成了所有的绘制上图工作。

3、室内拼图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五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两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下载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调查与评价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

    食品安全与评价复习知识点

    食品安全与评价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1. 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有性用途进行制作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所有过......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知识点)[合集5篇]

    第一章 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56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到合法化。 2、教育评价指的是......

    土壤调查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 实习报告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0701 学号:0114070111 姓名:李双喜 实习地点:昌黎县刘李庄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10年6月21日-6月25日 本组成员......

    土壤调查复习资料(共5则)

    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土壤分布状况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改良利用土壤资源的依据和措施,这个过程称为土壤调查。 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

    江淮地区土壤调查实习报告(最终定稿)

    姓名:**学号:*** 班级:13土管学院:经管院 总述:本次土壤学调查实习着重强调对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结构、理化性质、适宜性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以小组为单位......

    安全评价知识点总结

    安全评价 名词解释 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安全技术:为了预防或消除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

    第四章安全评价知识点归纳

    20130902第四章安全评价知识点归纳(3种类型、3个过程(辨识、评价报告))时机:项目建设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内容:对象:拟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 结论:提出合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