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根据我国土地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辖区内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依法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对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净化用地环境,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等因素困扰着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造成国土资源管理被动的工作局面。具体来讲,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土地执法手段单一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未赋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制执法手段,对于违法行为,即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出了处罚决定,当事人如不主动履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处于复议期间和土地诉讼期间,一般不予强制执行,这个期间大多是几个月,土地执法行政主管部门面对这种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
(二)土地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土地执法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处理好土地违法案件,要求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以及较高的协调能力。不少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他们对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在处理案件时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或者处罚程序不合法,越权处罚,严重损害执法队伍的形象。还有的基层土地执法人员贪污受贿、执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法律武器谋取私利,不仅损害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三)行政干预大量存在作为基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造福地方百姓,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基层领导片面追求经济目标的增长,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关系,置法律于不顾,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粗暴干预土地行政执法工作,加之现行管理体制深层次问题的影响,造成土地执法机关调查难、处理难、执行更难。原本一些情节简、事情清楚的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时却困难重重。
二、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构建完善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提高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土地执法监督权,提高土地监察执法工作水平,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执法保障。具体来讲,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入手:
(一)加大土地普法宣传力度
加强土地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土地违法案件,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基层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在履行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的宣传工作,改变以往单一的板着脸说教的宣传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势,提高宣传效果,让广大群众了解我国土地国情国策、法律法规的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对土
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之主动遵法守纪,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财力和人力支持是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提,任何一项的欠缺,都会成为影响行政执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国土资源政执法“垂而不直”的体制而言,如果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在编制、经费、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及必要设备等方面的有力保障,行政执法成效可想而知。因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周密细致,要取得切实成效,就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只有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充分协调各级部门抓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切实取得执法成效。
(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政府的各个层面,所以,行政执法不但要求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而且更要要求与相关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协调。在具体的案件中,土地监察部门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进行查处时,一定要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土地违法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基层国土行政执法人员更要通过认真研究法律、法规,寻找其中的契合点,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力量,争取规划、建设、发改、环保、工商、税务、电力等部门的大力协作支持,联合执法,提高土地执法效果。(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结合竞争上岗制度,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执法公正的基层土地执法队伍,督促他们自觉树立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土地监察执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除要求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文化素质之外,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以及电算化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年限、业务知识水平、年度考评结果、重大案件查处成效和担任的岗位职务等评审业务职位,并定期晋升职务,对业务技术拔尖,工作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者,可予以适当奖励;对违法违纪、渎职、失职者,则可延期晋职或降职。
(五)强化土地执法监管机制
确立完善的土地执法监察监督机制;建立执法结果审查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切实改变执法监督体系的薄弱环节,将立法与执法监督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运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土地执法监督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手段,确保土地执法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执法监察工作应在县、乡、村分别设立执法监察的组织,聘请监察员、联络员、违法案件举报员,作为防范和制止各种违法案件的前防线。国土局与各乡镇国土所签订监察职责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既需要相关执法就够和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土地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篇: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浅谈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摘 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并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情况的现状加以概括,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性探析对策,并总结出提高执法监察工作的有益经验,从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
【关键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土地管理制度;监督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显,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过程中,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执法监察的概述
1、土地执法监察的概念
根据我国土地相关法律的规定, 土地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依法做好国土资
源执法监察工作,对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净化用地环境,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
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土地执法监察机构依法对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从而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土地管理的正常秩序,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总目标。
二、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火如荼进行的形势下,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等因素困扰着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执法监察工作中这些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土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
1、现行法律法规的刚性与执法的弹性之间存在矛盾(1)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疏不一,导致执法弹性增大。在非法占地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如何没收,谁来拆除、谁来没收,法律并没
有明确的规定,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只要缴纳罚款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2)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导致土地执法查处权难以落实到位。比如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上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告知、处罚、执行等法规程序,如当事人愿意配合调查工作,办理时间需要二至三个月,如不配合,可想而知,时间还会延长。这样反而使多数违法者加快建设进度,等房屋竣工、木已成舟时,已经措失了最佳处理时机,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的后果。久而久之,违法用地越来越多,呈蔓延态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越来越严峻。
2、土地执法监察队伍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土地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土地执法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处理好土地违法案件,要求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协调能力。由于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办案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适应日益繁重的土地执法监察任务需要。
(2)土地执法人员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执法能力不强。虽然各基层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巡查网络,但繁重的业务工作,并且受到人员编制和经费的限制,专业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缺乏,对于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很难做到全天候、全辖区的无缝覆盖,更
难做到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的全方面监察工作。
3、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畅仍是土地执法监察不力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从实践来看,国土资源部门近乎完全听命于地方政府,什么能查,什么不能查等等,工作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而且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重行政审批,轻执法监管”的弊端,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无法独立开展监察工作。
三、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的对策
1、加强国土法制宣传教育,遏制违法用地现象
(1)加强对地方党政机构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从而使其深刻理解中央确立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依法依规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使他们不想、不愿、不敢违法用地。
(2)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认识。加大
对土地法律、法规的深入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强大的宣传和舆论监督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宣传工作不应流于形式,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进行土地管理法规的宣传,改变以往单一的板着脸说教的宣传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势,提高宣传效果,让广大群众了解我国土地国情国策、法律法规的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对土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之主动遵法守纪,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2、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搞好土地执法监察的基础是健全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比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我国颁布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土地执法监察的制止权、强制权和违法案件查处时限等执法程序上的问题都要予以明确和改进,便于各级国土部门实际操作,在执法监察过程中排除困难,提高监察效率,进而从法制上、政策上保证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素质过硬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1)健全土地执法监察机构。根据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应改变目前执法力量薄弱的现状,形成一支强大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各乡镇国土所要有专人负责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各村要有土地执法管理监察员,真正建立市、区(县)、街
道(镇)、村四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做到各种手段并举,防治结合,突出预防,提高土地执法监察的效能。
(2)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建立一支素质过高,敢于碰硬,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要树立他们强烈的事业心,掌握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策略和战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的素质和土地执法水平,逐步规范土地巡查行为和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工作,防止和杜绝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土地监察执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要求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必须具备很全面的文化知识,为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辱观,可以根据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年限、业务知识水平、考评结果、重大案件查处成效和担任的岗位职务等评审业务职位,并定期晋升职务,对业务技术拔尖,工作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者,可予以适当奖励;对违法违纪、渎职、失职者,则可延期晋职或降职。
4、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内部机制建设
(1)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要做好监察工作则必须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行为。只有将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让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有章可循,真正
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2)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土地执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实行有效措施,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状况,做到全程监督。所以建立全程监督机制,注重事前防范,努力把土地违法行为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5、改革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
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在时间的考验中弊端日益显露,目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难的为题突出,一些只能尚未落实和转变到位,在国务院决定实行省级以下土地管理垂直管理体制这项重要改革后,土地管理队伍人员稳定,业务素质提高,并且减少了土地执法监察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加强了用地管理,落实宏观调控。所以建立强有力的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和执法监督体制,相信土地执法监察难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只有通过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通过严格的执法手段和措施,改善执法体制,保证政令畅通,从而达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为推进土地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为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服务。
第三篇:浅谈怎样提高基层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浅谈怎样提高基层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执法监察工作新的内容、要求和任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好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综合性作用,更深入地开展执法监察工作,确保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执法监察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执法监察良好氛围
作为基层的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法监察直接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所涉及的问题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其行为不仅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正确、有效开展执法监察,为民公开、公正执纪执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宣传《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的了解。二是通过执法监察,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深人民群众对执法监察认识。三是要将执法监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统一部署,统一安排,从而有效地促进基层执法监察工作有序开展;四是要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提高监督意识和反腐败意识,增强为经济建设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强业务、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充实和掌握执法监察工作基本理论和工作技巧,为基层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方向,正确处置,注重执法监察工作实效
基层执法监察工作要紧紧当地党委政府围绕中心开展,服从服务于大局。要不断深化对执法监察职能内涵的理解。执法监察不能光靠上级每年部署的几项监察项目去被动工作,而是要主动出击,凡是阻碍经济建设、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一切违法违纪行为,都应当及时纠正、坚决制止在萌芽状态,以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要开展好执法监察工作应抓住“准、快、当”三个字做文章。
1、选题立项,紧扣一个“准”字。执法监察能否顺利展开,达到预期目标,准确选题立项至关重要。为确保开展执法监察取得成效,在选题立项上,既要体现多样化,具有代表性,又要紧紧抓住一个“准”字。具体来说:一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如:土地转让、房屋拆迁、新农村建设等群众最关心的执点问题;二是突出重点开展了执法监察,如:抗灾救灾,帮助灾民生产自救等;三是破解难点开展了执法监察,如:农村建房违规审批土地,以及占用耕地建房等。
2、开展检查,狠抓一个“快”字。严格的监督检查是执法监察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安排和发展情况组织力量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要狠抓 “快”字上下功夫,一是执法监察项目立项后,及时周密组织实施。以促使被监察单位自觉地参与到执法监察中来,达到自我监督的目的;二是讲究执法监察的效果,防止弄虚作假、瞒报虚报,或逃避监察的问题;三是立案查处要及时。在监察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立案调查,及时处理打击违法违纪人员。
3、纠正处理,突破一个“当”字。执法监察处理是否适当,是衡量执法监察成效的重要标准。处理干部不是执法监察的最终目的,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把教育和惩处相结合,对违纪人员处理既要准确又要适当,既要让当事人受到教育,又要对其他人起到震慑
作用,注重社会效果,使被查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三、理顺关系,改进方法,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执法监察与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关系。在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要侧重发挥执法监察的职能作用,重点查处监察对象不规范的行政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而不能代替政府职能部门督查工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统筹兼顾与抓重点的关系。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的前提下,每年还要结合地方和部门的实际,集中力量开展一两项执法监察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提高行政执法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增强各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促进在执法中规范行政行为。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查办案件的关系。执法监察要树立办案意识,重视办案工作,始终把案件查处溶合在执法监察工作之中。力求查处一案,治理一片,教育一片。
四、完善机制,标本兼治,充分发挥长效监督作用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真正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开展执法监察工作中,应遵循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执法监察在注重预防、注重治本方面的作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执法监察工作规律,改进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行政监察新机制,形成与其他监督形式相互补充的有效机制,要加强执法监察中的监督,建立监督网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促使执法监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实现监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
摘要:近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0%,城镇化伴随着工业污染转移、乡镇企业污染、信访多发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成为摆在环境保护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监察;效能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区域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同时,人民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环境权益诉求剧增,而我国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普遍不高,成为当前制约城镇环境保护的瓶颈。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必须创新环境监察新模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迎接城镇化对环境监察执法的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一、环境监察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一是环境监察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二是缺乏污染现场监督手段。三是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意识薄弱,监督意识不强,和效能。
1、环境监察“精细化”。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改变粗放式的环境监察执法模式,在环境监察执法的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和跟踪追查要细。一是现场检查要细。要细查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细查企业的环保审批验收情况;细查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细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细查企业的排污费缴纳情况;细查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二是调查取证要细。现场调查取证要细;现场调查询问笔录要细;搜集辅助证据要细。三是跟踪追查要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要积极督促企业矫正、改进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通过环境约谈、限期整改、挂牌督办、销号制度等方式,积极跟踪,逐步推进,使环境违法问题真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2、环境监察“网格化”。环境监察工作要改变领导指令性、阶段性的专项环境监察执法的做法,在环境监察执法上要突出“网格化”管理模式。一是划片包干,落实责任管。将所属区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划分若干片区,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编成若干组,分别对应若干片区,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二是定性区分,规范监管频次。定性区分国省控、市控、一般污染源,根据企业性质,划分监管级别,落实监管频次。同时,要加大节假日和夜间监察频次,形成全天候的监管模式。三是及时调度,量化考核。上级环境监察部门要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常态管理情况的调度工作,适时召开调度工作会议,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环境监察效能,才能适应环境监察执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才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五篇:土地执法监察
土地执法监察
1、土地监察概念: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2、土地监察的原则:
土地监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及时、准确的原则。
3、土地监察的职责:
(1)监督检查土地法律、法规的执行和遵守情况;(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3)调查处理土地违法案件;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5)对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土地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指导或者领导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
4、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土地监察职能享有的权力:
(1)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法律、法规情况依法进行检查;(2)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调查;(3)对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活动依法进行制止;
(4)对土地违法行为和土地侵权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5)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个人和单位主管人员,依法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5、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土地监察职权,有权采取的措施:(1)查阅、复制与土地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2)要求监察对象提供或者报送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及其他必要情况;(3)可以进入土地违法现场察看和测量,并询问有关人员;
(4)对依法受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处罚但继续施工的单位和个人的设备、建筑材料等予以查封;(5)其他依法可以采取的措施。
6、土地监察的内容:(1)建设用地行为;(2)建设用地审批行为;(3)土地开发利用行为;
(4)土地权属变更和登记发证行为;(5)土地复垦行为;(6)基本农田保护行为;(7)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8)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行为;(9)房地产转让行为;(10)其他行为。
7、土地监察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查:
(1)根据土地监察工作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对监察对象执行和遵守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针对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特定的监察对象的特定活动进行专项检查;(3)为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对监察对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先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8、土地违法案件的概念:
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
9、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以下几项:(1)事实清楚;(2)证据确凿;(3)定性准确;(4)处理恰当;(5)手续完备;
(6)适用法律法规准确;
(7)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
10、案件受理是指:
受理是指接受案件并予以处理,即接受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群众举报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以及处理巡查发现的违法案件。
11、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应在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完成立案、移交或提请上级查处。
12、在管辖权范围内,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1)本机关依法监督检查发现的;(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的;(3)其他部门移送的;
(4)上级国土资源局指定查处的;(5)其他应当受理的案件。
13、土地违法案件的立案条件:(1)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2)有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事实;
(3)按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4)属于本机关管辖。
14、案件调查要求回避的条件: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近亲属;(2)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承办人的回避,由执法监察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负责人批准。在回避被批准前,承办人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15、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应写明的内容:(1)主要经过、违法事实和主要证据;
(2)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款和进一步处理意见。
16、举行听证的程序:
(1)书记员清点听证参加人是否到齐,宣读听证会场纪律;(2)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
(3)案件调查人就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指控;(4)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5)第三人陈述;
(6)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就违法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辩论;(7)当事人最后陈述。
17、调查终结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应依法作出以下处理:
(1)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依法不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由承办人填写《行政处罚销案审批表》,经执法监察部门负责人,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负责人审批,决定撤销案件;
(2)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议定处罚决定,待履行告知或者听证程序后,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3)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的,市、县(市)国土资源局对有关责任人有处分权的,由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无权决定处分的,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作出《国土资源行政违法案件行政处分建议书》,移送有关部门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4)对违法情节严重或下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继续违法行为、或涉嫌构成犯罪的,在进行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时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移送书》,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或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退回原承办人,限期补充调查。
18、国土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复议期满后应在(七日)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9、擅自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几条规定,处罚依据及处罚标准是什么?
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6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7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3条、《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4条; 处罚标准:
1、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
2、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耕地开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哪条规定?其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44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7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2条、《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7条 处罚标准: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2、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期拆除;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4、可以并处每平方米30元以下的罚款;
5、责任人行政处分;
6、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根据《关于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办法》规定,涉嫌哪种犯罪向公安机关移送?哪种向人民检查院移送?
对涉嫌非法占用耕地犯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的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
涉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犯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犯罪的案件,向人民检察院移送。
22、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附有哪些材料?(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5)其它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23、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哪些机关的监督?
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24、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文书,在有关领导签发后(3日)内送达当事人。
25、送达法律文书的方式:
1、一般应直接送达;
2、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3)当事人拒绝接受的可以留置送达。
26、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的简易流程:(1)、受理违法案件;
(2)、制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审批表》;(3)、负责人审批;(4)、立案;
(5)、调查取证,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询问笔录》;(6)、现场勘验,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现场勘验笔录》;(7)、鉴定,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8)、会审,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审议笔录》;(9)、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0)、制作下达《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11)、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2)、填写结案报告;
(13)、将有关材料整理形成《国土资源尉案件行政处罚案卷》;(14)、归档保存;
27、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几条?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57条第2款;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5条; 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拆除。
28、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满一年未动工或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条款?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30条,处罚依据:《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5条,处罚标准:
(1)、征收出让金5%以上、20%以下土地闲置费;(2)、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9、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概念: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是指违反有关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
30、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条款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1条 处罚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2条
处罚标准:
1、责令恢复原状;
2、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