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0:4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第一篇: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研报告

题目:唐家湾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生:谢豫川

学院:特许经营学院

专业:特许经营管理

班级:07级6班

学号:071201020

3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就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了益处,舒适的住宅、便捷的交通等等。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带给我们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态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珠海市作为我国第一批成立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珠海市委市政府又明确了发展方向:建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特区是一项长远的工作,现在的珠海,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生态问题。那么珠海在建设生态特区的道路上还面临着那些生态问题呢?近期,我对学校所在地唐家湾镇作的实地调研。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

调查时间:双休日

调查地点:官塘村、淇澳岛、金鼎工业园。

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北部,京珠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起点处,由唐家、金鼎和淇澳三部分组成,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设镇一级人民政权,下辖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约十万。唐家湾环境优美,北倚青葱翠绿的凤凰山麓,面向浩瀚的南中国海十几千米长的海岸线蜿蜒而上,山色水影交融,风景宜人。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唐家湾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污染现象,在制造业,化工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一般比较严重。官塘村是唐家湾地区唐家湾工厂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这里进行生产的几家工厂主要是制造业和化工业,这些工厂每天都排放了大量的废气,滚滚黑烟从工厂的烟囱里冒出,虽然这样的工厂在唐家湾地区并不多,但是还是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中增加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位于官塘村的裕华聚酯是一家化工工厂,是一家以聚酯切片为主导产品的大型现代化工企业,2002年被广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和传统的化工企业有所区别,但是当路过裕华聚酯时,我们有时还是能够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弥漫在周围。

针对唐家湾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调整产业结构,在唐家湾地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那些小规模的制造业工厂搬出唐家湾地区。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民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潮汐能等资源

3、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加强监控的力度。

第二点,水体污染。唐家湾附近的海域海水存在着水体污染的情况,这片海域水质较为

浑浊,有时还散发出一些令人恶心的气味。唐家湾地区的工业多为高新技术产业,这种产业对环境污染并不大,所以,附近海水的水体污染多是因为珠江上游地区包括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制造业所排放的大量污水所造成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各种工厂鳞次栉比,这些工厂所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都倾倒到了珠江之中,造成了珠江下游严重的污染。

针对水体污染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由于这些工业污染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上游城市,所以应该采取区域间的合作,城市之

间加强沟通,努力协作,减轻污染。

2、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责令整改或者勒令关闭。

3、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第三点,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南方一个十分普遍的生态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周围的山上会有大块大块的土壤露出。在下雨的时候,偶尔也可以亲眼目睹山体出现小规模滑坡出现。南方地区多雨天,加之土质酥松,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在南方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水土流失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发放治理:

1、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加强植被。

2、严厉禁止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行为。

3、发展立体农业,科学开发低山丘陵地区,提高农业产量,防止人们开荒种田。

4、开发新型能源,因为南发地区能源不足,人们会毁林取薪,所以,开发新的能源能够

减少人们对植被的破坏。

第四点,湿地破坏。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岸的淇澳岛有着23千米的海岸线,曾分布着大量的天然红树林湿地资源,也是珠海一片面积广大的湿地。据了解,岛上风景优美,素有“淇澳八景”:赤岭观日、鹿岭朝霞、松间流水、金星波涛、鸡山反照、夹洲烟雨、婆湾晚度、蚧珠夜月。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在这里开展的围海养殖、海洋捕捞和路桥工程建设严重破坏了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旅游业的需要,这里已经被开发了很多,岛上现在兴建了和平乐园,开设了射击场、烧烤场、钓鱼台,修建了环岛路码头,开通了岛内公交车、程控电话等,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使当地的动植物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另外,附近的沿海湿地还可以看见许多围海阳值得养殖的工具。据我们查阅

相关资料,从1999年起,珠海市政府每年拨款120万元专款,实施淇澳岛红树林红树植物群落的引种扩种工程,陆续从海南岛引进海桑、木榄、红海榄等,极大地丰富了淇澳岛的物种多样性。目前淇澳岛红树林湿地面积已扩大到3200亩,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扩种面积最大的区域。淇澳岛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针对湿地破坏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科学保护,禁止围海养殖,填海造陆的行为,对湿地因该科需使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杜绝盲目的开发行为。

2、利用工程措施恢复湿地,引进新物种,培养湿地环境。

3、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知识,增强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第五点,施工污染。唐家湾镇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现在这一区域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施工工地随处可见,另外,广珠轻轨也在这里动工,这一段时间以来,施工工地制造了大量噪声和粉尘。伴随着施工而来的还有施工肥料的乱堆乱放。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施工工地选择在人们休息之外的时间进行施工,且无扰民。

2、对于工业废料要按规定进行堆放,在施工完成后要清理干净。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不仅了解到了唐家湾地区的生态建设情况,而且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会略环境问题,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应该并举,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后珠海凭借其独有的地理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今,珠海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提出了建设生态特区的目标,以其自身的环境优势作为基础,努力朝着生态特区的目标前进,以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推动经济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纵观我国很多地区,当地官员只知道追求政绩,追求GDP,而对坏经保护不闻不问,或者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使得这一地方的经济在短期内增长较快,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是不足以保证这一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的。

人类和大自然永远是和谐共生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压榨大自然,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我们的物质追求,来满足我们的欲望。一位的从大自然中去取得我们所需,虽然可以暂时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是长久看了来,我们失去的远比我们得到的多得多。我们的文明不能只局限于钢筋水泥、石油煤炭,还应该有与自然和谐相容的心态。

第二篇:山西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在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通过网络看了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作者从多个污染源寻求雾霾出现的根源。引起广大网友对环境的重视。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为了深入了解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吕梁市兴县2,晋中市灵石县,朔州市应县三地的国土,林业等部门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后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三晋大水网”的决策部署,把山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农业、手工业、重工业均有较大发展。近年来,省委在贯彻党中央及水利部的战略决策,使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省委、省政府计划在5——10年中建成“两纵十横,大河联通”的十大骨干供水系统,覆盖全省十一个中心城市,供水面积7.6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从此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到2015年引黄入晋地表水达61亿立方米,地下水总体得到保护,由目前地下供水35亿立方米减少至25亿立方米,全省总体供水达85亿立方米。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去年九月,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开展了包括优化规划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流域治理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在内的十大工程。这些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黄河支流的环保效果,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的节能减排活动。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全省有29处全市性公园,27处区域性公园,125处社区公园,全市综合公园面积10公顷至160公顷,服务半径2000米,区域综合公园面积5公顷至10公顷,服务半径1000米。森林覆盖率68.2%,万元地区总产值下降3.8%,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8.8%。如今三晋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地生活环境已成为我省的核心竞争力。

二、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的矛盾:

在可肯定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发现当下存在的环境治理矛盾也不少。

1、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抢抓机遇发展不顾当地生态状况的观念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例如吕梁市兴县晋中市灵石县的许多矿山仍是先开发,后办证客观程序混乱。况且有很多企业只开发,不恢复。给生态带来极大地污染。化工原料不加以处理直接向河道倾泻,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利用,也还是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

2、集约化发展与粗放经营间存在的矛盾。在经吕梁晋中两市的考察得知:许多煤矿,铝矾矿的开采仍处在初级采掘变卖原矿的阶段,在经过煤矿资源整合的大潮过后,铝矿的开采显得越发难以治理。在旅欧资源产品开发中,晋中市的旅游已成规模化,集成化模式,而应县木塔景区的一些开发者中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产品开发中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产业链不完整,长期停滞在观光旅游的阶段,难聚人气、财气,不能大限度的产生效益。

3、生态环境优化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矛盾。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林业方面重造轻管问题严重,出现“年种树不见树”现象。

三、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示,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1、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按照“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缔在风景旅游区内的采矿点,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而受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采取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加快科技进度。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开发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管理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回收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耕地要占补平衡。

4、加大宣教力度,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生态文明观。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5、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省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高效利用,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最大化配置市场化。、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团体肩头的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三晋大地的碧水蓝天有进一步的改善。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造价13312班 2015年3月9日

第三篇:得荣县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得荣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罗 霞

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思想,保障甘孜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生态经济第一州”的基石。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全省生态现状、维护全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流域而言,加强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江河泥沙含量、抑制长江水患,对三峡工程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起到屏障作用。甘孜州也是维护全国生态平衡的组成部分,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示范效应,对于高海拔、高寒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重建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设甘孜州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和必由之路。

一、得荣县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机构,广泛宣传。得荣县提出了深入实施“稳农固本、水电强工、旅游富民、扩容活城、生态宜人”五大战略,努力建设跨越、高效、阳光、和谐得荣的奋斗目标,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奋力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得荣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与国家、四川省、甘孜 州和得荣县的“十二五”相关发展规划衔接,以生态省、生态州建设规划为依据,紧密结合得荣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全面评估得荣县生态环境现状、预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订了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阐述了生态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明确了生态产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能力保障五大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确立了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为《规划》在得荣县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超前谋划,储备项目。一是今年五月,由县发改局牵头,积极配合州级相关部门认真开展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县域项目设置申报工作,经过环保、林业、农牧、水务、交通、国土、住建、文旅广、教育、卫生十部门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梳理得荣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资源与环境保护、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他等六大类中长期项目310个(其中,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62个,涉及资金121075万元),已分别上报州发改局和州环境保护局。二是紧紧抓住得荣县编制“8.28”、“8.31”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重大机遇,经实地调研,在地震受灾的子庚、古学、奔都、八日、松麦、曲雅贡等5乡2镇规划上报生态环境修复和农村环境治理项目24个,涉及资金9522.4万元。

(四)强化支撑,落实项目。几年来,我们围绕《规划》 确立的八大支撑体系,着力抓好生态农牧业、生态能源业、文化旅游业、生态移民与异地致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

生态农牧业方面,积极争取并全面落实了国家2007年、2008年、2009三批退牧还草项目,项目总投资267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963.5万元,地方配套712.5万元。建设规模:围栏安装95万亩(其中禁牧39万亩,休牧56万亩),草种补播28.5万亩。整体推进147万亩草原的草畜平衡建设,完成超载减畜5.17万羊单位;实施畜牧品种良种补贴肉牛8000头(冻精16000支),牦牛种公牛75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3.9万亩,落实2144户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各项补助资金合计1840.1万元,涉及12个乡、127村、3574户。全县一镇十一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700口,发展酿酒葡萄基地6500亩,得荣树椒1200亩。通过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等项目的实施,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草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建立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还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草地产草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促进草畜平衡,提高抗灾救灾能力,有利于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全县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的方向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科技兴牧兴草、科技富民 3 和科技兴国政策的全面落实。

林业三大工程方面,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累计新增森林面积327214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14.9%,增加到2012年的22.6%,增加7.7个百分点,公益林建设使森林质量得到了提高,林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同时,该县大力开展点播造林,组织全县12个乡镇,127个行政村干部群众在林缘线附近大力开展高山松点播造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缘线正在由山上向河谷地带移动,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体系逐渐完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截止2013年底,累计到位退耕还林工程资金11216万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2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0.77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涉及全县12个乡镇,127个行政村,3601户,涉及农牧民21229人,对得荣县干部群众脱贫越温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特色核桃产业建设工作,据初步统计,到2013年底得荣县核桃折合总面积达到1933.3公顷,大小核桃树达120万株(自2008年至今新发展成片核桃333.3公顷,新建成农户核桃庭园500余个,200余公顷。以点、线、面相结合零星栽植核桃33万株,折合面积533.3公顷)。2013年核桃产量达到700吨,实现销售产值1300万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核桃销售收入达600元,较2006年增加4倍,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一个以核桃为主其它小杂水果为辅 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以下拥风景名胜区、嘎金雪山、金沙江第一湾、莫木大峡谷、翁甲圣地、茨巫、白松田园风光七大景区为依托,编制完成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下拥旅游景区开发控制性详规》。完成“学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车模技艺”、九步锅庄、觉央弹唱等13个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完成12个乡镇文化站、129个农家书屋和4个乡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新建农村体育健身项目25个,建设旅游民居接待21家。

生态能源业方面,在定曲河规划建设扎杂、门扎、得荣、奔都、古学五级电站,总装机22.7万千瓦。截止目前,古学电站正在开展主体建设,预计2014年10月竣工投产,其余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许(硕)曲河规划建设去学电站一座,24.6万千瓦。截止目前,去学电站正在开展导流洞、引水隧洞施工支洞、交通支洞建设,大坝、厂房等工程将近期开工,预计2016年11月投产运行。在玛依河规划建设且勇、指岛、通仁三级电站,总装机7.69万千瓦。目前,装机0.64万千瓦的通仁电站已建成投产,其余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取得核准进入主体施工。

生态移民和易地致富工程方面,省以工代赈办批复得荣县2007-201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规模为搬迁安置农 5 村贫困人口550户3100人,中央资金补助5095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因都坝、卡色坝和扎郎坝易地扶贫搬迁及插花生态移民住房423栋,建筑面积65988平方米,安置区修建和道路硬化23.3公里,铺设管道和“三面光”水渠47.4公里,修建“蓄水池”10700立方米,输电线路21.3公里,整治土地4228亩。集中安置区建设有学校、村级活动室,医疗卫生室,便民服务店,垃圾场、绿化、亮化、排污等相关设施。因都坝和俄堆坝127户700人搬迁项目正在实施。与此同时,得荣县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12个(其中,“8.28”、“8.31”地震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点73个),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项目12个,30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个,881万元,正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6个,3259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86户,正在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0户。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一是狠抓规划项目实施,编制完成得荣县白松片区饮用水保护项目、格绒勇水源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施工设计报告,正在进行项目财评,即将全面启动实施。编制完成《得荣县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开展了得荣县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选址认证工作,即将进入项目招投标。认真开展2011-2013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工作。继续委托并配合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环境工程中心对我县定曲河上游、下游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大气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并做好每月监测数据 的收集填报工作。狠抓生态项目申报,及时开展了《得荣县金沙江流域酿酒葡萄基地土壤环境保护项目》、得荣县子庚乡5村连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得荣县曲雅贡乡三村连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申报前期工作。二是严把入口关,狠抓项目环评。由发改、农牧、林业、水务、住建、交通、国土、旅游、民宗、环保等十部门各推荐1名专业技术骨干,经县环保局审查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得荣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任命了县环评中心主任,开展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集中评审工作。我们深入宣传、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分类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坚持“四个不批”,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检查20家次,督促项目单位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截至6月底,县环保局除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县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得荣县土地整治规划、得荣县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白松、子庚、茨巫城镇建设规划、下拥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评审外,认真组织评审了州局委托审批的得荣县中央CBD商务综合楼项目环评文件,同时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25个,项目审批率达100%。涉及项目资金1.5亿元。启动重点建设项目环保监理制。古学、去学两个水电站建设项目实施了项目环保 监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同时与发改、交通、水务、林业、旅游等部门衔接,争取在公路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水源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中实施项目环保监理制。积极向省、州汇报,及时启动了白松茨巫水利工程茨巫片区环保验收工作。三是强化监察执法,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监察的现场检查执法力度。今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150人次、车辆45台次,其中对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共25次,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察5次;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现场巡查6次,未发现有环保违法行为;受理群众来访及12369热线投诉噪声污染案件12件,已处理22件,结案12件,查处率达100%,及时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加大沿江沿河水电开发监察力度。大力开展对辖区内的沿江沿河水电开发企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日常环境监察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累计进行动态巡查21次,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对涉及的各类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处理,重点整治了施工过程中生产废水不达标排放、扬尘污染较大、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和未按要求设置环保标识标牌等问题。督促5家企业和单位制定完善了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预案,加强了环境应急能力装备建设,并加强与安监部门的协调,建立联动机制。目前,无生重大态破坏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强化法制宣传,营造全民环保氛围。重点选编《习近平在中央 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噪音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七部法律,汇集成《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00余本,印发给各相关部门和建设施工单位,要求组织每个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同时以“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10”安全月宣传日为契机,以得荣县太阳谷广场为主要宣传阵地,并深入各乡镇、学校、开发企业、寺庙全方位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组织指导相关企业开展世界环境日相关活动。

(五)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一是健全调研决策机制。组建了以县四大家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的调研体系,结合重点工作开展,形成了《浅谈加强得荣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切实控制和减少山羊养殖规模,加快发展得荣生态农业的报告》、《对得荣县发展酿酒葡萄基地的调查与思考》、《得荣县关于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统计报告》、《我们为什么要发展酿酒葡萄?》等一系列重要的调研报告,县委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二是重点支持生态产业项目。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开展以生态产业为龙头的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由县委政府目标督查室和县发改局牵头,对我县建设项 目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县上每年确定十大重点项目,作为推进重点,由县委常委负责主抓,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

二、得荣县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恶劣,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得荣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北端,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区,高山占96%,极高山占3%,平坝和水域不足1%。地势陡峭、切割深、坡度大,峡谷深邃,断裂带多,相对高差达3609米。这种高山峡谷山川结构形式,构成了局部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是著名的西南干旱中心。据气象资料统计,我县年均气温14.6度,日照时数1967小时,年均总辐射量123.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仅330.6毫米,而蒸发量达2431毫米。有一半以上的年份1月、2月、12月降雨量接近于0。由于降雨主要集中在6、7、8、9四月,占年均降雨量的80%以上,其余月份总降雨量不足60毫米。受地理气候影响,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

(二)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自然灾害主要为地质灾害,其中泥石流178处,滑坡58处,崩塌(危岩)30处。按规模划分,以中、小型居多。地质灾害分布密度为9.15处/100km2。定曲河流域地质 灾害最为发育,共有110处,金沙江46处,玛曲河14处,许曲河8处,岗曲河4处。特别是今年“8.28”、“8.31”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烈度大(子庚乡烈度达八级),破坏性强,涉及我县2镇6乡,导致我县本身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重创,不少地方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批民房倒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3个,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

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99.3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4.56%。年土壤侵蚀量7740吨/km2•年,相当于冲走厚50厘米的土地59486亩,损失有机质168.61万吨、全氮3.97万吨、全磷1.98万吨、全钾19.84万吨。土壤流失的重点区域主要在河谷地带坡耕地区。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步晚,力量弱

得荣县环境保护局于2010年底单设,目前局机关4人,环境监察大队4人,环境监测站1人。由于县环保局成立不到三年时间,目前开展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局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尚无自己的办公场所,目前借原粮食局办公室办公。由于县城区内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环境监察监测业务用房项目落地难,无法按照省州统一部署,完成在2014年县级环境监察规范化达标验收任务;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环保专业技术人员仅1人。三是由于县财政十分紧张,很多 省州硬性要求、需要县上出钱支持的环保工作如县乡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县乡村生态创建等工作无力开展,个别地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三、对于加强得荣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得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县情。目前,得荣县工业正待起步,污染较少,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环境污染问题暂未凸显;但由于得荣县地处我国的生态脆弱区,经济基础薄弱,随着水能、矿产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生态环境压力将增大;因此,生态保护、农牧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划分和要求,得荣位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得荣人民必然要放弃许多能在短期“立杆见影”的发展机遇。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谋发展,这对欠发达的得荣来说,仅靠自身是难以支撑的。因此,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快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等有效措施,推动欠发达生态功能区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群众 增收致富奔小康同步推进、平衡发展。

(二)大力扶持“以电代燃”等公益性项目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的高度出发,我县一是要求农牧民多用电,少烧柴,但对于长期使用免费柴火能源,且又极为贫困的农牧民而言,电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地方财政财力有限,难以有效分担;二是现今农村电网输电质量不高且存在相当范围的盲点,亟待升级改造。因此建议上级加大对“以电代燃”项目的扶持力度,拨付专款对农牧民进行电价补贴,减轻农牧民的生活负担,同时进一步加快农网改造工程的推进。此外,请求上级在今后推广类似“以电代燃”等生态公益项目时,切实考虑到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的困难,不要求地方配套。

(三)进一步加快推动生态移民

改革开放以来,得荣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受地理、历史、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得荣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尚有60%的群众居住在环境恶劣的高山、半高山,其生存条件恶劣、居住分散,交通、通讯、水利水电等政府投资项目难以惠及,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为了生存,他们伐薪烧柴、刀耕火种,对生态的破坏也极大。因此,对这部分生存环境恶劣的农牧民实施生态移民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结合我县瓦卡生态移民、因都坝生态移民及易地创业致富工程的经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具有极佳的生态效益,长期来看将极大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建议上级继续大力支持我县开展生态移民。

(四)大力支持白松新区开发

目前,我县县城—得荣松麦城区,位于县境中部定曲河峡谷,海拔2349米,城区两岸高山林立、冲沟密布,灾害数量多,灾种齐全。据2010年《得荣县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评估报告》,评估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等共计73处;据2012年3月《得荣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松麦镇(含县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29个,其中泥石流隐患点18处,滑坡隐患点8处,崩塌隐患点3处。不仅地质隐患严重,而且松麦城区扩展空间已接近枯竭,难以为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及生态移民提供必备的空间载体。通观整体县域,唯有白松乡才拥有宽裕且安全性较高的城市建设用地,具备新型城镇化进程及生态移民的优良自然和人文条件,建议上级大力支持我县白松新区开发,在规划中体现得荣县白松新区生态移民工程,重点支持白松新区建设的开发,将白松茨巫配套渠系、白松茨巫产 业发展等项目纳入规划。

(五)大力支持我县发展酿酒葡萄、树椒、核桃等生态产业

就得荣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结构来看,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州农科所、轩尼诗集团、太阳魂集团等业内中外专家多年考察、试验和论证,认为得荣地区光热充足、气候干燥、无零下15℃极端低温冻害,具备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自然条件,是中国乃至世界难得的酿酒葡萄适宜种植区之一,相关参数可与法国同类产区媲美。而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喜光照、根系发达、耐干旱和土壤瘠薄、栽培管理简单、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又具有极佳的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生态作用,是最适宜于得荣高原干旱河谷地带的经济及生态作物之一。同时树椒、核桃等作物也相应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因此得荣葡萄酒、树椒、核桃等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又能使农民增收致富、企业盈利、地方财税增加。建议上级支持我县从中央及省州三个层次申请不同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允许突破性地将生态建设资金使用于荒山荒坡的葡萄、树椒、核桃等的种植上,从而促进得荣生态农业及生态文明建设双发展。

(六)加大对得荣荒漠化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 得荣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气候干燥,年均降水342毫米,而年均蒸发量高达2420毫米加之山高谷深,地势 陡峭,沟壑密度大,地表组成物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是甘孜州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最严重的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四川省仅有的三个土地荒漠化地区之一,植被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难度极大。由于历史原因,天然林资源曾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至今仍在加大投入补救。通过多年的治理经验,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手段仍是荒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建议上级继续加大对我县工程和生物治理荒漠化相关项目的支持。

(七)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虽然得荣是著名的西南干旱中心,县域并不缺水,相反县境内拥有一江(金沙江)四河(定曲河、许曲河、玛曲河、岗曲河),水系发达,根本问题在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谷底水量极其丰富,但占县域主体的高山、半高山地带极其缺水,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的缺失,无法引水上山,导致得荣林业“三大工程”的实施一直存在因缺水而难以较好实施的困难,也难以大面积推广具有极佳生态价值的经济林果产业。建议上级加大对得荣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力及技术的支持,以便得荣县能有足够的财力和技术进行引水上山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恢复得荣县天然林业资源,并带动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

(八)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得荣县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极 大威胁了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加强州县联动,抓住“8.28”、“8.3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契机,在规划中加大对得荣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支持,2013-2020年重点放在人口集中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支持得荣县城周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乡镇政府所在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重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得荣县地质灾害严重的突出问题,使易灾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九)强力推进环保能力建设

重点在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落地、环境监察规范化建设、环境监测技术力量和设备配套加快建设,大力实施与农村环境整治密切相关的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学校、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同时保障执法工作经费,逐步推动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项目的落实,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四篇: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调查报告(推荐)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调查报告

中共外沙乡委员会 外沙乡人民政府(2012年4月13日)

近几年来,外沙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汝城”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镇村绿化、水系绿化等四大绿化工程,林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为进一步加快“生态汝城”建设步伐,深层了解剖析我乡林业生态建设现状,积极为我县今后三年抓好城乡绿化工作提出建议,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行了实地察看、群众访谈,认为这项工作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多次召开各类会议明确工作措施及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措施得力,为落实市委《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现状及成效

历史以来,外沙乡在植树造林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S324沿线山头基本为石头山,泥层薄,不适宜规模造林;浙水河两边均为生态林区,不利于发展商品用材林。长期以来,外沙乡作为非传统林业乡镇,群众历来没有造林的习惯,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加上防火意识不强,外地老板不敢来承租造林;另外群众开发山林意识不够,历年来未在山林上获得较多的利益,荒山和残林较多;同时,部分群众“守土”意识强,不愿出租土地,林地流转困难重重。近三年来,外沙乡党委、政府迎难而上,突出“山边、路边、镇村、水系”四大绿化重点,想方设法,举全乡之力,打响了一场林业生态建设的翻身仗,累计完成新造林4200亩。一是山边绿化。重点是对外沙省边对门岭、荷塘省道边、梅木汝郴高速路边、磻溪汝郴高速路边等荒山进行了绿化,绿化总面积2960亩,主要栽植千年桐、锥栗、金银花、红花大果油茶、杉树等树种。二是路边绿化。重点对金丰路(省道至金丰禽业)、省道324线外沙段、下洞通村路、荷塘通村路、外沙通村路、梓里通村路、珠目通村路、冲头何家和唐家通组路等路段进行了绿化,全长27.4公里,目前已投入资金157万元,栽植树木有杜英、香枫、香樟、白杨、水杉、油桐等,部分路段间种夹竹桃。三是镇村绿化。重点是投入166万元对乡政府院内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12.5亩,主要种植树种有香樟、杜英、香桂、雪松、香枫等;确定了下洞等2个绿化示范村,按照“六化”要求,重点对进村路、出村路、村内主要道路和房前屋后进行绿化,提升绿化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四是水系绿化。投入15万元重点对浙水水系高村段以西至外沙段2.5公里进行了造林绿化,主要栽植观赏树木杨柳等。

二、存在问题和分析

在察看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树种单一。有的村土质(像荷塘村属于煤炭土质)不适合栽种杉树和松树,而且这是已经反复被证明了的事情,近年来仍然栽种的是杉树或松树,成活率难有保证,即使树木成活了但也生长缓慢,而且单一树种也不利于生态安全,群众受益将大打折扣。二 是群众抵触情绪大。路边绿化占用耕地太多,群众担心会影响生活,有抵触情绪,认为村组道路两侧栽种绿化风景树,不仅严重损害了沿线群众的利益,而且与中央保护耕地的精神也不相符。对这种上违中央精神,下违民意的作法,群众难以接受和理解。个别群众甚至扬言,树虽栽上,但成活不成活在于他们,树木的成活率很难保证。三是林业管理和科普宣传力度不够。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没有真正把发展林业生产、搞好技术服务、加强林政管理结合起来,加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由于受经济文化落后的制约,群众缺乏林业生态科普知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不合理的采伐现象、野外用火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林业生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

三、意见建议

(一)下大力气明晰林权,坚决消灭无主树。这是保证造林成功至关重要的根本措施。每一棵树、每一行树、每一方树都要有主,做到树主有责(保活)有利(收益),这样就从根本上纠正了年年植树不见树的怪现象。

(二)大力开展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执法人员和林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人力物力从林区管理、路检路查、林业案件侦办、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着手,保证森林资源的保存和发展。同时要统筹解决好乡村两级林管人员的报酬问题,让他们能安心、尽心护好林。

(三)规范占地绿化补偿事宜。路边绿化工程占用的都是上 好良田,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县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开展,建议县级财政比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办法,对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永久性绿化带占用的集体或已经承包给农民的集体土地,给予的专项资金补助,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抓住制约林业生态发展的技术难点、关键环节,加强林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五)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力度。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产生的社会效益认识不到,缺乏植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多加宣传,并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动员活动,让群众明白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五篇:林场生态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XXXX林场生态建设与未来发展的调研报告

前言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研究,我们充分了解了我场管理机制,掌握了我们场的资源的具体分布,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各种苗木的生长态势。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具体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场位于济南西北部,水热条件充足,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做到旱涝保收。林场物种多样,资源丰富,这里不仅空气新鲜,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有种类繁多的苗木、花卉,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白蜡、法桐、女贞、银杏,以一些落叶树种居多,树木种类达六十种;林场大气、水源质量很高,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斑鸠、喜鹊、野鸡、兔子、野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野生动物种类达十余种,是我市一块不可多得的生态区域。国有林场均有专业的护林人员进行护林,并有巡逻人员在林区巡逻以保证林场的安全。林场位于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以西14公路处,国道308线横穿场内,交通十分便利。

二、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促进了济南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场各种资源丰富,面积较大,但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制约林场生态化建设和发展的各种问题:

(一)认识觉悟问题

我场大多数人认为我场搞好苗木生产以及绿化工程就可以,没有想过更为长远的发展,有些人只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一线员工身上,认识肤浅,思想觉悟较低,可对持续发展的道路认识不清,不了解生态化建设真正意义。

(二)基础设置相对落后

林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个别路段道路狭窄,道路坑洼不平,尤其是雨天更为严重,难以适应交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需求;排水渠连通性不强,沟渠较窄,大雨天需要人工辅助排水,直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和工作量;林场内没有监控系统,有许多外来车辆以及人员进出场,直接影响到林场的安全,而且监控系统对于防火防盗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林场的布局比较分散,产业结构单一,影响了资源整合优势的发挥我场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也是大多数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林场以种苗木为主。场内经济发展有所缓慢,农渔副牧业所占的比例不大,也直接影响着我场经济发展速度。在场中一些职工地、家属地、承包地夹杂在分场中间,不利于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四)职工老龄化严重,断层明显,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的要求。

林场在职职工较少且老龄化严重,45—50岁的职工占到90%,况且我场女性职工较多,大多数女性职工都将近法定退休年龄;青壮年男性职工十分少。在工作中,一些员工积极性不高,情绪不高涨。场内员工较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员工仅能维持家庭的生活和简单的再生产,无力进行生产技能培训。

(五)林场荒草以及病虫害较为严重

我们场的病虫害较为严重,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到夏季病虫害的厉害程度直接影响到苗木的生长,也不利于苗木的出售;林场夏季杂草较多,需要定期除草打药,其直接制约着其他各项工作进度。

(六)对与市场开拓经验缺乏,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全面,我场网站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

我场对于开拓市场缺乏经验,没有做到以市场为主导,不能够准确了解市场需要,这些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收入;外界人们对于我场了解较少,对我场的认知度不高,我场也难以打开市场。

三、建议林场和有关职能部门

(一)坚持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坚持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党委和林场的决定要逐级传达,落实到人,对于党委的精神要认真学习,一名党员一面旗,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思想觉悟的高低也影响着员工的认识和看法,所以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统筹思想,搞好生态林场的建设。

(二)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建设,尤其是一些关键部位的要道,例如水闸以北河西石桥南面的道路,这里经常积水,雨天直接影响了过桥的安全性;逐步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排水渠的连通性,充分发挥排水渠的作用,做到雨天能排水,旱天能抽水;建立监控系统,我场的经济再一步一步发展,各种建设陆续开展,监控系统可以保障场内安全,秋冬季节也可以监控火情。

(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发展多种产业。

继续解放思想发展多种产业,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主导,以现有资源为资本,整合我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我场的资源特色,以资源特色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将农业用地规整到同一区域,便于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四)切实解决职工问题,提高各方面待遇,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加强职工技能培训

四个分场职工老龄化都较为严重,及所属产业收入不高,林场要时刻关注职工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着想,尽可能的解决广大职工的困难,同时也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林场更多的财政投入,增加职工收入,从而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方面待遇,吸引青壮年的劳动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对技术员工的培训,经常举办一些科普讲座和一些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五)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我场面积较大,尤其是夏季荒草较多,化学除草应与生态除草相结合,不断引进新技术,尽量的减少使用农药,维持生态平衡;近年来,林场病虫害类型不断增加,且病虫害抗药性不断增强,增加了防治的困难,要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科学防治技术。治理害虫要标本兼治,不仅要根除叶面上的害虫,也要注重在病虫进入休眠期的治理,把害虫扼杀在虫蛹里;对于一些难以根除的害虫要引进其天敌以克制。

(六)开拓市场,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我场的宣传

市场就是向导,就是我场发展的一个指向标,各个部门都要拓展推销渠道,要销售科为主,其他各个部门为辅,逐步建立起新型销售机制,以销售量作为主要奖励标准。在市区设立销售部门或者销售代理站,拓展新型市场。加强宣传,与婚纱摄影公司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加强宣传;

完善网站建设,网站是外界了解我场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站建设的好于坏直接影响着对我场的认识,作为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个人深有体会。

(七)抓住机遇,加快国有林场发展

随着旅游休闲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生态农家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的大好前提下,国有林场的发展有了更多更好的契机。我场都拥有丰富、宝贵的资源,利用环境资源优势,通过多途径的投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高林场的收入。国有林场要改革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机制,积极创新,引进专业人才,把林场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带动我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逐步建立生态型、资源多样型、环境优美型的林场。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到,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前景应该是可观的,只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林场的资源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管理,一定可以为林场发展创造效益,也可以为我市增添更多的生态区域,为济南市的生态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XXXXXX林场调查报告

——个人分场实习报告

调查题目:关于XXXXXX林场生态建设与未来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7月6日—2013年7月30日调查地点:XXXXXXXX林场

科室:生产计划科

调 查 人:00000000

2013年7月30日

下载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家湾镇生态建设调查报告(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XX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XX镇共有39个行政村,目前共有24个村通过XX市生态村验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创建成果,我镇不间断开展生态村复查,切实落实生态建设成果,现将我镇201X年度......

    镇人民政府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计划

    镇人民政府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2013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生态建设

    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

    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校本管理特色发展 —— 创建“海洲湾渔文化”特色学校的思考与探索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董淑松“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有教育专家曾如此表述如今许多学校......

    生态建设情况

    五一员 二责 三护 四主中大连池市四项措施抓好生态市建设 是加强社会各界对生态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人的业务水平。 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建设(★)

    三峡人家风景区的创新型发展之路(上) 2010-6-9 创新投资开发模式 湖北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创造性地实施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开发模式。与......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汶上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汶上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今年8月份,汶上县人大常委会分四个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和有关单位,对全县农......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查报告(写写帮整理)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