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共5篇)

时间:2019-05-13 10:1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

第一篇:“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

“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意见》一一回应。只是年年“三农”,说明“三农”年年没有得到解决。“三农”问题,其实功夫不在“三农”本身。今天的农村,随便一个劳动力,没有百块钱一天,是雇用不到的吧?我的问题:今天种粮、种菜的方式,跟十年前没有大变化,有变化也是朝着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方向变化,为什么粮价、菜价上升了那么多?答案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并非只是农业生产活动本身,更重要是工业生产活动。好比我教书,五年前每月挣6千,现在挣8千,我还是一如过去那样在教书,何以收入增加了?因为现在我能在企业找到8千一月的工作,低于8千,我就不在学校干要到企业,学校要留我就必须给我8千一月。构成了种粮、种菜成本的,其实是农民打工的收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总说,农产品涨价是好事;农产品涨价,说明我们的工业发展有势头,说明人民收入增长有看头。“三农”问题出路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本质上是一回事。不是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就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工业化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要放弃户籍制度以及其他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部门流动的障碍。不要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业用地,要放弃“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政策。为此,要对土地确权,把产权清晰完整地界定给个人。对土地确权、把产权清晰界定给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其次,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产权清楚完整界定,资产价格就会立即上升。再次,只有把土地产权清晰界定给个人,允许其自由流转,才能让960平方公里的每寸土地都成为承载三十年高收入的载体,才能让三十年高收入不都挤入房地产市场,高房价、高地价才可以避免,农民进城的成本才能降下来,工商各业的生产成本也才能降下来。不过今年的《意见》胜过往年。

《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是对的。不过最好的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的方式,是把土地产权清晰完整地界定给个人。只要土地产权清晰完整地界定给了个人,要不要流转,怎样流转,自然会产生出最优的办法来。《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认为:工商资本进入农户承包耕地,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但也挤占农民利益,带来非粮化、非农化,利弊参半,因此需要监管和区别对待。前半对,后半错,要监管和区别对待尤其错。《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意见》最有意义的地方。要确权登记,显然是有承包经营权的不确定之处。确权登记完成,就为下一步政策走向埋下伏笔,为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保护、市场主体培育、以及进一步的土地私有化创造了条件。放眼世界,那些没有户籍制度、土地又私有的国家可曾有过“三农”问题的?

第二篇:加强土地产权管理宣传标语(共)

加强土地产权管理宣传标语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标语吧,标语是在宣传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个意思从而达到某种宣传目的`口号。那么什么样的标语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强土地产权管理宣传标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实施土地登记,明晰土地产权。

2、实行土地权属登记,加强土地产权管理。

3、土地产权承千秋,保障权益兴万代。

4、土地产权明晰,农村农民受益。

5、土地矿产明产权,科学利用到永远。

6、土地确权,利国惠民。

7、土地生命线,产权是关键。

8、规范农村住宅建设,禁止乱占滥用土地。

9、规范土地登记,保护土地财产。

10、国土资源是民生之本,产权制度是管理之基。

11、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12、加强土地产权管理,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13、禁止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建造住宅颁发土地证。

14、开展集体土地登记,保护土地财产权益。

15、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16、明晰土地产权,共建和谐家园。

17、明晰土地产权,维护农民权益。

18、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利国惠民。

19、农村宅基地确权调查,人人有责。

20、农村宅基地确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21、农民有了土地证,好比人有了户口。

22、凭证用地管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3、让每一块土地都拥有合法的“身份证”。

24、人人支持,村村配合,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顺利开展。

2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搞好农村集体土地调查。

26、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7、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28、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9、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0、严格土地登记,明确土地权属。

31、依法登记、合理用地。

32、依法登记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33、依法明晰农村宅基地权属,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34、依法土地登记,保护农民权益。

35、依法依规确权,又好又快发展。

36、查清农村集体土地现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7、产权要明晰,土地先登记。

38、改革产权制度,促进经济转型,给力社会和谐。

39、搞好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0、搞好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1、规范集体土地管理,构建和谐稳定农村社会。

42、规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43、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请各积极配合开展土地权属确认及登记发证工作。

44、开展农村土地登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45、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6、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47、开展土地登记,节约集约用地,完善用地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土地利益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利益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问题在中国一直都是最基础、最敏感的问题,而国内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又将这一问题推至风口浪尖之上。因为征地补偿能够得到的钱要远比辛勤耕作的收入高出成百上千倍,在可能获得征地收益的情况下,不少农民存在着“不耕地、等征地”的想法。不过,征地、拆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在分配缓解中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因为级差地租中较大的一部分并没有被农民得到,而是落入了少数人囊中。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征地与拆迁的收益分配在国内是个大问题,目前国内与农民有关的拆迁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大部分是这个原因。国内由于农民不拥有土地的产权,耕地、宅基地都不是农民的,也无法进入市场转让,因此30年承包权的收益,只有在拆迁、征地之下才有可能产生类似于产权的收益,因此不少农民愿意被征地。但问题是,农民只分到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很少一部分。只有中国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明确私有产权和农民对土地的利益,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社会制度下,土地制度的再次改革是个难点,因为这涉及修改宪法。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我们并不期望一步就实现确认农民对土地的完全产权,但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在明确农民对承包地拥有长期使用权,对宅基地拥有更多的收益权,这样才能为土地制度的改革打下一个基础。经验表明,土地确权加流转,才能实现同地和同价。这个顺序不可颠倒,否则一哄而起的“土地流转”,有可能歪曲改革并让改革背上黑锅。在“成都模式”中就强调确权先行,消除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系统性风险,为深化改革加上了一道保险阀。土地制度改革是土地利益分配的核心和前提,如果不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那么谈土地利益分配就如同为一栋危楼添砖加瓦。土地改革必会伴随着阵痛,但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今后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铺平道路。

第四篇:《白鹿原》的核心是土地和农民的视角

《白鹿原》的核心是土地和农民的视角

本刊记者 万家欢

从各个角度看,《白鹿原》都带有“王全安电影”的明显烙印。除了随处可见质朴的群众演员,还有王全安喜欢并擅长的长镜头——在220分的完整版本中,片尾风吹麦田,也吹了足有2分钟。

一直在电影学院接受“作者电影”教育的王全安最早对拍摄“二手作品”这件事“完全不能接受”,但面对这样大格局、大气魄的好题材,他也不得不动心,甚至之前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也是在纪实风格的情节剧方面为《白鹿原》所作的准备式实验。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意味着他个人拍摄的一个转折,即从个人层面的停留表达转向了更大的戏剧性题材。

但这同时意味着挑战。小说50万字,重要人物不下20人,除了审查和市场因素,如何取舍并进行二度创作是左右和决定《白鹿原》命运的更关键因素。

电影《白鹿原》去掉了鸦片种植、国共内战、鹿家两子与白灵的爱情悲剧、田小娥冤魂索命等情节,去掉了魔幻、意象和一些影像表达上会造成逻辑不通的内容,只集中描写一群农民如何在大时代下生存的故事,叙事相对完整,但第二次剪辑后,影片仍长达220分钟。

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时也遇到过篇幅问题。他最早认为需要六、七十万字呈现自己的想法,但考虑到文学市场的不景气和发行困难,便努力把字数压缩到了五十万字内。他为此放弃了会导致长篇幅的白描语言,转而使用更为凝练的叙述语言。

而王全安显然无法放弃自己钟爱的纪实性长镜头,即使它将很难被删减修改。他与老搭档、德国摄影师卢茨拍出了粗放中极具美感的高品质画面,但当电影审查和发行压力让220分钟成为一个尴尬的片长时,王全安才意识到,自己将不得不面对删去整个影片结局的更尴尬境地。

“《图雅的婚事》是《白鹿原》的一种设想”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第一稿剧本出来后没有开拍,是不是有选演员和商业制作等方面的原因?

王全安:你说的是制片方的一些(商业化的)建议。很简单,在我看来那也不是什么商业性,因为那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貌似商业性的东西。其实里面没有商业性,而且它把原来的精神气质给破坏了,所以我就说那个你提都甭提,要一个韩国演员来演就糟透了,没法干。

说真的我不是能抱怨的人。我也能谅解他们处境,一方面(已经购买版权)不得不做《白鹿原》,一方面又没有钱。那就是不要让我来做这个戏,(剧组)就解散了。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是否还存在剧本改编方面跟资方的分歧?

王全安:(剧本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怕你触犯禁忌,一方面又怕改不好。但我们碰《白鹿原》,不仅跟电影本身有关,还有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搞砸了是很折电影面子的。

我觉得当时我们还是捕捉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生命气息,因为它里面有一种“破”的质感。再有,命题较原来的小说也有所扩大,原来是纠葛在两个党派、两个家族之间,你要写历史,就得越过这一层,把它置于一种比较平等的位置上,不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不论)历史的变化中、遭遇的挫折中所采取的不同行为、不同努力,这种过程毕竟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热情。我们没有目标的时候都是在摸索。感人的是这些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白鹿原》解散后,原班人马拍摄了《图雅的婚事》,它跟《白鹿原》有什么内在联系?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是一个有点像纪实风格的影片,其实架构是一个情节剧,里面的群众演员完全是业余演员。原先它是《白鹿原》的一种设想,就像科研一样:用群众演员实现戏剧性,能不能达到强度?还有一个冲突是写实风格美感之间的冲突,一般把这两个水搅到一块,在全世界也没一个人,它是有矛盾的:一纪实就不能太美。《图雅》里的人物,很粗放的样子,但好像内在还有一点优雅。既要让人接受真实感,又要有现实的美感,不脱节。到《白鹿原》,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图雅的婚事》和《团圆》对《白鹿原》是有很大的经验和促进作用的?

王全安:对我来说,《图雅》其实得到了一个正面的结果,它证实了两件事:一是情节剧成功了,因为你的叙事观众可以接受。情节剧的招式是固定的,但它的质感是灵动的,对导演要求挺苛刻的:从两个地方扔出的石子到天空必须碰得上,那种即兴、灵动的结构和里面老谋深算的架构要结合起来。第二是战胜了导演的自恋。另外因为有柏林这个奖项,让人觉得这么做是对的。我觉得人生的鼓励很重要。“自我表达没有那么强烈了,同时要照顾别人”

《中国新闻周刊》:你一直以来都拍一些个人题材,而《白鹿原》题材宏大。对你来说,它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挑战?

王全安:就好像你要迈入中年,突然来这么一事,你就感觉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做这种事情。我之前就知道这一生要把拍电影当作自己的事来对待,这是别人的一部著名小说,很多人关心它,当时面临的情况就像一个“大我”和“小我”,其实是面临一种两重难。

我们这一代一般都是比较个人的,开始都是自己写剧本、自己来面对,突然有一个二手的东西、别人的东西让你来拍,你会感觉很复杂。你能不能穿过去?有可能获得很大影响,也有可能会在创作动机上迷失,当然也可以穿越它保持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2004年你第一次筹备《白鹿原》时跟这次的拍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王全安:那时还小,想要通过《白鹿原》做一些比较尖锐的表达,因为自身的表达和题材的表达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二次拍的时候,自我表达没有那么强烈了,同时要照顾别人,兼顾地域上的表达。

《中国新闻周刊》:“照顾别人”是指照顾观众?

王全安:《白鹿原》融合了陕西人地域上的情感,表达得比较温和。就像要给大家干一件事。

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一开始拍电影时,除了你想拍,你还要告诉别人你能拍。等到大家慢慢地知道你确实能拍、而且可以把某一类电影拍得有特点,这时你就会更多地从作品内部出发,而不是从自我表达出发。人生分很多阶段,你到了老年可能就是一汪秋水,表达不一定引人注目,但讲的是看上去很平静的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白鹿原》的拍摄对你个人创作而言意味着一个很大的变化吗?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全安:在拍《白》以前,我的很多题材都是很随意的、比较小的制作,出发点就是想拍就拍了。等到《白》时,开始拍自己酝酿(已久)的片子。下一部要拍的片子《外滩》也想了十多年了。

当然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原因,但主要是自己,自己掌握片子有了松弛(感)。主要是和岁数有关系,这种片子上点岁数才能拍,年轻时恐怕不行。你会喜欢的戏剧越来越强烈、庞大,不只是题材,要述说的东西大。它需要物质方面的东西做准备,剧作的把控力,制片上的,环境上的,等等。

《中国新闻周刊》:从小视野到大视角,从个人到宏大题材,你觉得这是你们那一批导演必须走的一条道路吗?

王全安:其实是按次序发展的,拍摄就跟人生一样、跟旅行一样,最大的忌讳是重复,肯定要往新的领域(前进)。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你肯定有探寻到更远的愿望。可能最终有人误入歧途,还有的人可能就找到了适合自己表达的那种语言。

“就是谈点历史,没什么深刻的视角”

《中国新闻周刊》:考虑过把《白鹿原》做成一个带魔幻主义色彩的电影吗?

王全安:很多人都有这种建议。魔幻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很好,用不好很荒唐,魔幻在大脑里是好的,一旦付诸于影片就不那么魔幻了。魔幻只局限于一种想象、满足感,电影运用要谨慎,因为真实是电影的前提。

原来设想过做魔幻,但没有达到意境就会像疯子说话。我其实第一部电影就有点魔幻,像《月蚀》那种虚幻关系,我不怵这个。但《白》还是要谨慎用这个。尤其它是在讲土地呀,这个东西你还是很诚实地表现(为好),好像历史就发生在你眼前。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白鹿原》中最想表达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王全安:土地和农民的视角,就是谈点历史,其实它没什么深刻的视角。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出了问题,但不是什么深刻的问题,其实就是忽略了常识,就像大跃进时候毛主席不知道一亩地产多少。表现出来我们的一种实用哲学,我们投机取巧的天性。《白》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常识,打个比方说,一个时代的兴衰,对农民来说就是粮食问题。

里面还有一种中原文化,都说陕西人是见过世面的,世面就是一种底蕴,见惯了兴衰就荣辱不惊,来的来走的走,土地永远都在那儿。《白》给我的感觉是,事情有一种连贯的行为准则,捕捉了我们几千年总结出的智慧。比如说,黑娃要进祠堂,白嘉轩不开门,但他说:你自己砸进去是你自己的事。这就是陕西人。

《中国新闻周刊》:陈忠实说《白鹿原》是“心灵苦难史”,听说你很认可?

王全安:乍一听有点大,但从近代历史来看,这是最准确的话,心灵的苦难就是精神的苦难,近代最大的苦难就是失去了方向:突然遭遇西方打击,清朝覆灭,建立中华民国,其实是建立了西方体制的国家,可与之相配的人文、伦理没建立起来,最后把我们自己否定了。红卫兵时代很疯狂地砸烂一切,但是新的东西在哪儿呢?我们开始摸索。

《白鹿原》电影一开始是失去皇帝,情况一点点变化,人们越来越不自信,你所依赖的道德底线一点点被突破,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语言了,别人的东西你又不了解,没有方向,人们一直求索到现在。到现在还是这个问题。那节目里说的“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它就是说明我们的精神上还是有一些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你觉得《白鹿原》里反映的一些问题在当下还有延续性,这是这部年代戏对现实有所启发的地方?

王全安:没错,为什么它有现实意义?因为(问题)是连贯的。就是回到常识里了。缺了些东西,就像人没大脑了,只能靠肢体把握,手碰到热的墙,你的手烧焦了,才知道回头。我们现在肉体好像很享受,但灵魂在受苦,你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没有信仰。

“不想愤怒和抱怨”

《中国新闻周刊》:《白鹿原》之前的一些改编版本你都看过吗?比如话剧版。

王全安:在DVD上看过,但没看完。我觉得话剧有些地方有点失败,方言要了这一台演员的命,不说陕西话又不是《白鹿原》,说陕西话又不到位,处于一种整体不自信。

可能《白》不合适话剧,陕西人貌似有些木讷,话剧却不得不说话,演员一上来就说20多分钟。你就觉得这个人不可爱了。

《中国新闻周刊》:面对原著,你是如何取舍的?比如为什么要把白灵拿掉?

王全安:白灵是陈忠实的挚爱,是无产阶级的挚爱。但白灵必须取舍。必须按照电影的思路构思,而不是罗列小说。所以改编《白》,首先一定要明白人家原来讲的什么,然后就像面对一个陷阱一样,掉进去出不来就得死。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加入了一些东西,比如220分钟版里那两场解放后的腰鼓戏?

王全安:结构要变得完整,就要填补进一些东西。腰鼓只是解放后的一个场景,当然它还有向第五代导演致敬的意思。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跟小说写作时相比,你对那段历史的判断和认识更明确,能具体谈谈是怎样一种判断吗?

王全安:电影和书最大的不同是,对历史归向、走向的认识较80年代更自信、更成熟。经过这些年的心灵苦难,更意识到我们其实就是历史中的一员,而且是不太好的一员,没有很好地延续人家大河里面流淌的脉络,没有意识到这个河不是你自己的,你在中间只是一个小部分,别再折腾得别人都不能用这条河了。我们回归到里面是一个很正常的事。

《中国新闻周刊》:从柏林电影节的放映开始到最终的过审上映版,整个结尾几乎都被删掉,不会觉得有点奇怪吗?

王全安:对。结尾拿掉是有点奇怪。前面引发的问题后面其实是要归结一下的。

对于现在2个半小时(版本),我从个人角度上来讲不想愤怒和抱怨,对于一个拍历史剧的导演你就应该了解历史。我们环境对于这个电影的宽容,暂时停在这个2个半小时的尺度内,不光是制度问题,还有很多原因。

你温和一点看这个问题,不用太急躁。现在能看到这么多,是现在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允许3个半小时的,而且我觉得一定会这样。电影的艺术价值是后人评价的,至于后边人怎么对待它,那是后面的事。《白鹿原》小说也是这样。

做完了以后,我感觉很平静:你把你脑子中的东西搬出来了,从不能拍到能拍,到很艰难地拍完,到审完,你做了最大努力。对我个人来说是做对了,需要的是继续做下去,不要停。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剧本阶段时保守一点、就写一个160分钟版的剧本并照着拍,是不是会好一点?

王全安:一个电影的命运,有时候没办法。不是出在剧作本身的问题,这个你还是认命比较好。

第五篇: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一、06年三农工作的情况汇报

(一)、06年农资分销业务收入总体情况:

1、截止11月底,全省共计完成农资分销收入22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高于我省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幅41%(我省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幅7.56%);完成全年收入计划112%,超计划进度12个百分点。其中,由省物流公司发货形成收入1110万元,占收入比重48%,各市州自主开发业务完成收入1179万元,占完成收入比重52%。

2、截止11月底,有9个市州局较好地完成了计划任务:(按绝对值)邵阳局(460.07万)、衡阳局(304)、永州局(251万)、常德局(229.29万)、湘潭局(148.85万)、郴州局(147.12万)株洲局(137.75万)、娄底局(119.75万)益阳局(97.3万)。

3、全省收入按绝对值排名的县局前十名:耒阳(81.2万)、隆回(81万)、洞口(68.5万)、祁东(67.5万)、衡阳(60.5万)、安仁(59万)、新化(55万)、株洲(54.4万)、湘乡(53万)、桃源(52万)。

二、(二)、今年农资分销业务经营的主要特色:

1、项目营销有突破。

今年以来,邮购分销各主要项目均有较大突破,各大项目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农药的分销,全省共计销售农药近1800 万元;其中中邦农药销售超过1000万元,正邦农药销售超过700万元,共计实现收入600多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邦农药在湖南的销售将近翻了一番,而正邦农药去年仅销售70万元左右,今年也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由省局组织营销的项目仅农药这一项在全省2200多万元收入中占比达28%。

2、渠道分销有成就

邮政“三农”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终端渠道营销,重点抓好渠道建设,确保有效网点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是“三农”服务成败的关键。截止2006年11月底全省共建成“三农”服务基本网点21000个,其中精品网点近1000个,全省农资分销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县(市)局达到48个。

3、部分县(市)局农资分销业务成为第二大业务

截止11月底,已经有14个县(市)局邮购分销收入超过了50万元,其中将近有10个县(市)局农资分销收入已成为第二大业务或接近第二大业务。从业务绝对数来看,这十四个县(市)局合计收入近800万元,占全省农资总收入36%左右。

(三)、今年农资分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

1、认识不到位

尽管省局多次在强调要加强认识,但是个别市(县)局领导仍然不以为然,当然,目前不少地区农资配送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给县局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正是由于起步没有规模才导致没有效益的,应该看到,不少县局该业务已成为了第二大业务了,因此,只有将业务做大做强,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邮储业务不也是从无到有再成为支柱曲折而来吗!

2、资金不到位

资金不到位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而且正是由于各局没有严格带款要数或者没有将余款及时回笼导致厂家不能及时供货,从而影响了各局自身业务的发展。今年有的局反映省物流公司到货较迟或厂家出现缺货现象,正是由于回款不到位导致厂家供货不足造成的。

3、管理不到位

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管理办法不健全、库存管理不到位、信息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存在串货、管理人员不到位等方面。管理办法不健全体现在目前全省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三农”服务制度;部分地区库存管理把关不严,导致一些货物过期变质;全省信息系统上线率为零,无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进行监控;部分地区由于急于完成任务,甚至出现甲地货物到乙地低价倾销等串货现象;管理人员不到位,部分地区市、县级单位无专人专职管理,到基层支局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4、农资项目不多,种类少

统谈农资产品种类少,可供农民挑选的余地较小,很难全面满足大多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我们经营的产品大多数知名度不高,基本没有大型农资企业的产品,在农民的消费观念中缺乏认知度,譬如除草剂,目前只有正邦公司提供了一个产品,农民在购买时得不到满足,也导致了部分地区难以打开农资营销的局面。

二、07年农资分销业务的工作思路

(一)、基本定位

加快全省农资分销业务的发展,促进全省农资分销业务规模、效益同步增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充分发挥湖南邮政的网络资源优势,在全面履行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资分销业务,使湖南邮政成为湖南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支撑体系之一。

(二)、07年农资发展的目标

(1)全省07年农资分销收入计划4000万,目标计划5000万,全省农资销售额要达到1.2亿元以上。全省农资收入计划4000万的完成,只占到全省邮政业务总收入比重的2%。

(2)渠道建设方面:农资分销普及型网点覆盖率达行政村60%,即有效“三农”服务点2万个,骨干网点5000个,精品网点1000个,骨干县50个。(标准:“三农”有效服务点年销售额1万元及以上,骨干网点年销售额5万元及以上,骨干县(市)邮政局农资分销业务量160万元及以上,且分销收入60万元/年及以上,精品网点年销售额在10万元及以上)

(三)、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1)目前,在省局党组的关心下,拟组建各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组织体系

在省局成立湖南省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三农”办),;在市(州)局成立市(州)“三农”工作办公室;在县(市)局成立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其中,●成立湖南省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办公室 “三农办”主任 阎洪生 “三农办”副主任 符方元、解芳 “三农办” 日常办公室主任 谭远 日常协调管理 付振翔、王斌、●成立市(州)邮政“三农”办公室

各市(州)局主管经营的副局长为市(州)局“三农”办公室主任

各市(州)局原“三农办”主任为各市(州)局“三农办”公室副主任

市(州)局“三农办”设农资专干2—3人 ●成立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

县(市)局主管经营的副局长为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主任

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支局设农资专管员一人

●“三农”办日常办公设省物流公司邮购部,“三农办”下设三个组:

◆农资组:

◆节日营销组(含酒水、日化)◆ 综合结算组

⑵ 省局“三农”办适时就湖南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向省经贸委汇报,争取得到政府对我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特别在07年作为“万村千乡”工程最后一年将邮政服务网点纳入该范围。

2、加快发展,机制到位

⑴做大做强“统谈分签”几个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营销主体作用,以农药项目为龙头,引进大肥业务,继续做好小肥,兼顾和带动相关业务。在引入项目上做到做强一个,培育一个,瞄准一个。06年中邦农药销售达1400万,正邦农药销售700万,在07年要做到这两个项目都实现翻番;拟引进海利农药,该公司以生产原药为主,近年在转向生产成药,且为本地品牌,可作为培育项目。拟引进鲁西化工项目,做好大肥业务,实现大肥业务突破3万吨;继续做好喷实宝项目、保得生物肥项目,实现小肥业务创收500万。⑵加强渠道建设,做好“千万市局、百万县局、十万支局”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网点建设。06年全省网点21000处,但从完成收入2289万看,真正有效网点没有那么多,必须改造和提升,拟完成网点改造和提升5000处为骨干网点,年销售额为5万元;拟打造精品网点1000处,年销售额为10万元;拟在今年近25个县局农资收入达到30万元基础上要求均实现翻番,收入总量要达到全省农资分销收入的60%以上;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县局要实现突破10万元。

⑶激励政策到位,省局分阶段组织竞赛活动,分四个阶段制定营销方案和奖励政策,要求各单位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阶段:1月1日——3月31日,收入计划820万。此阶段为冬储春播筹备期,主要以种子、饲料、叶面肥为主,搭配以农药、复合肥、生物肥等促销。4月中旬开总结大会对完成计划任务进度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收入计划1390万。此阶段为春播和田间管理阶段,主要针对农作物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展开,以促进叶面肥、农药、复合肥为主,推动日化、饲料等销售。7月中旬召开电视会议总结表彰先进单位。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收入计划990万。此阶段为田间管理阶段,继续针对农作物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展开,叶面肥、农药、复合肥等销售为主,可做好中秋月饼大订购活动。10月下旬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并给予相关奖励。四阶段:10月1日——12月301日,收入计划800万,此阶段以饲料、叶面肥为主打农资,做好酒水、日化等营销。08年1月召开全年总结表彰大会。

3、抓好落实,管理到位 ⑴抓好业务流程管理

● 切实把好产品引入关:对农资产品进入湖南邮政“三农”服务营销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并对于进入该营销体系的产品保留一年内两次抽检的权利,由省局“三农”办牵头负责对各市州局的产品抽查,抽查产品送湖南权威质检部门,其抽检费用由厂商承担;

● 加强县局、支局农资分销业务管理:

完善组织机构是农资分销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特别是加强县局、支局的业务管理,做到专人专职专管;使这项业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协调、有人负责。要建立网点管理制度,农户相关档案,切实抓好终端营销。● 典型推介

在典型示范上要远学“山东邮政”、近推“衡阳模式”,在学习山东邮政的经验上重点抓住争取政府支持、重奖重罚、做大做强项目等方面;在推广“衡阳模式”上要推广衡阳局网点建设经验,零库存零欠费的管理模式。

(2)加强业务资金管理

●为了保障连锁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各地市要设立农资连锁经营的专项资金,要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专款专用、控制风险”的工作原则,业务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广开思路,多方筹措。省市先期投入一点,业务利润提留一点,网点筹措一点,争取政策支持一点,保证业务顺利开展。

●各市(州)“三农”办、县(市)邮政局“三农”中心为本区域设立的邮政农资分销服务点(含有效网点、骨干网点、精品网点),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等连锁规则开展农资分销服务。

4、抓好信息化建设,实行分步推进。

对“统谈分签项目”加强信息化管理既是中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省邮政加强农资分销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局前不久发文《关于加强农资分销业务流动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尽快运用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各农资项目,对未纳入中邮连锁经营信息系统的项目,国家局不给予资金支持。省物流公司今年三月份就组织了上线培训,但收效甚微,在全国上线的十个省份中排名最后,指标完成率几乎为零。07年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第一步要求市(州)局实现“统谈分签”项目的上线;第二步要求所有县(市)局实现“统谈分签”项目的上线;第三步实现电子化支局和精品网点的上线。

(四)、责权明确,严守“统谈分签”基本原则

1、明确省局“三农”办职责:

⑴、全面负责全省邮政服务“三农” 组织、策划、经营管理工作。⑵、省局“三农”办对全省 “三农”工作负有经营监管、规范秩序、检查、考核等职责。

⑶、省局“三农”办对进入邮政服务“三农”体系的农资供应厂商负有规范职责。

2、明确“统谈分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⑴、“统谈分签”的“统谈”指省局“三农”办负责同厂家对全省农资配送产品进行统一招商谈判并签定总协议;“分签”指市(州)局与全省统签的农资厂家就当地的合作签订协议,所有协议内容必须先报备省局“三农”办,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⑵、市(州)邮政局开发区域性项目时必须向省局“三农”办报批,经省局“三农”办审批后方可签约运行。没有经过审批而自行运作每次罚款10000元,未经批准给造成不良影响及库存积压者要追究领导者相关责任。

⑶、适用“统谈分签”政策的项目只限于农资产品合作厂商,省“统谈分签”项目不低于各局收入的60%,“统谈统签”和新进项目由省局“三农”办根据各地情况安排试运作,根据运作情况决定是否推广。⑷、节日营销、酒水和日化类产品由省局统一组织;各局不得自行组织,否则每发现一例将处罚10000元。

三、两点建议

1、将农资分销业务的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和管理工作特别是资金上缴纳入绩效考核;占绩效考核分值5分。

2、县(市)局农资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00万元及以上单位奖励农资配送车一台;县(市)局农资业务收入规模达到70万元且占该县(市)收入比重10%的单位同样奖励农资配送车一台。

下载“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农”核心是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人物(共5篇)

    三农人物 三农人物特别大奖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誉: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

    三农试题(共5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国现阶段有农民工人口大概有多少人? BA.1亿左右B.1.5亿左右C.2 亿D.3亿 有人认为除了“三农”问题外的......

    邮政服务三农(共五则范文)

    对中国邮政服务“三农”之思考摘 要:文章论述了邮政物流在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信息提供体系、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经营方式、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解决“三农”......

    三农工作讲话稿(共五篇)

    讲话稿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大家当选为新一届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你们都是经“两推一选”产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可以肯定地说,你们既是群众、党员的......

    2011年“三农”问题(共5篇)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破万亿元 同比增21.3%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1月08日 06:44 新华网 2011年实际投入达10408.6亿元,同比增21.3% 据财政部门初步统计,2011年中央......

    三农演讲稿《我幸福,因为我是农业人》

    我幸福,因为我是农业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上午好! 记得去年,央视有一档红遍大江南北的调查,调查的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你幸福吗?”此时此刻,感受着窗外春光明媚、繁花......

    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有效途径

    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有效途径 董玉华 服务“三农”是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面对幅员辽阔、 居住分散的中西部地区,如何......

    招商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共5则)

    招商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招商农业,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农业招商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