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地质遗迹现状
湖南省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价值高,有不少属国内甚至世界独特稀有的地质遗迹,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价值,而且有利于适度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资料初步统计,全省有重要地质遗迹600多处,主要有: 地层剖面:湖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从中元古界(10多亿年以前)到第四系均有分布。在湖南命名的、具有大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的群级地层单位有5个(冷家溪群、板溪群、高涧群、周家溪群、壶天群),组级地层单位有90多个,涉及正层型剖面60多条。还有多处重要的岩性岩相剖面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剖面。如花垣排碧金钉子剖面,定义了全球寒武系芙蓉统和排碧阶的底界。古丈金钉子剖面,确定了全球寒武系古丈阶的底界。石门杨家坪前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确定找到了较好的古生物依据,并完善了震旦系地层系统。祁东双家口村生物化石组合带剖面,含化石丰富,可见三个笔石带,新种较多。
构造形迹:湖南经历了有多期次地壳运动(武陵、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7大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留下了珍贵的构造运动遗迹,其中湖南最古老的武陵运动典型遗迹有5、6处,还有多处典型区域性断裂、褶皱和其它构造形迹。如益阳古海底火山遗迹是8亿多年前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中起关键作用的地幔柱的全球首个岩石学证据。安化云雾山海陆地块缝合线构造记录了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的历史。岳阳君山震旦系与冷家溪群高角度不
整合,代表了湘东北地区武陵运动后长期隆起。岳阳鹿角多层湖蚀崖是新构造运动地壳间隙性抬升的证据等。
古生物化石:湖南古生物化石丰富,有桑植芙蓉龙(三叠纪恐龙的始
祖)、株洲恐龙(白垩纪晚期丰富多门类恐龙)、永顺列夕三叶虫(丰富而个头特大的奥陶纪三叶虫,湘西虫首产地)、耒阳鱼化石(二叠纪)、张家界大庸鱼(志留纪)、长沙石燕湖弓石燕和沟鳞鱼(泥盆纪)等多处重要化石产地。
特殊的岩石矿物和宝玉石产地:湖南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有多处大型特大型企属和非金属矿床矿田,盛产矿物晶体,国内外著名的典型矿产地有柿竹园钨多金属矿、锡矿山锑矿、新晃县贡溪重晶石矿、石门雄黄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水口山铅锌矿等。还有奇特、珍贵的岩石和宝玉石产地,如浏阳和泸溪的菊花石、桃源县九溪的桃花石、衡阳冠市玉髓等。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景观地貌有砂岩峰林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是在特定的地层、特定的岩性、特定的构造、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共有大小峰林3100多个,奇特优美,举世罕见。
湖南省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发育,湘西湘中湘南各有特色。湘南地区的宁远、道县、江华一带的岩溶峰林峰丛地貌,具有桂林山水的特点,属热带型岩溶。湘西地区的德夯、古苗河、乌龙山、天门山等,与黔渝同类地貌相似,属亚热带台原峡谷型岩溶。湘中和湘东地区的岩溶地貌具有过渡性特点。在全省20个地质公园中,有9个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如龙山洛塔、古丈红石林、凤凰峡谷峰林、张家界天门山、涟源湄江等。典型洞穴景观如桑植九天洞、张家界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新化梅山龙宫、郴州万华岩、攸县酒埠江溶洞群、龙山火岩溶洞群、涟源湄江溶洞群等。
湖南红盆众多,丹霞地貌发育,类型多、景观奇、分布广、规模大。
其中以新宁崀山、郴州飞天山、通道万佛山、平江石牛寨等最为典型独特,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崀山和飞天山已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万佛山和平江石牛寨为省级地质公园。
花岗岩地貌:我省花岗岩分布广泛,是本省最为发育的一类火成岩,花岗岩形成的山地地貌组成湖南地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典型花岗岩地貌景观如有宜章莽山、南岳衡山、浏阳大围山、桂东齐云山等。
湖南省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奇特丰富的水文地质遗迹资源。既有浩淼的湖泊、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也有幽谷小溪、清泉深潭、温泉矿泉等。著名的温泉有宁乡灰汤温泉、汝城温泉等,是我省少有的2处高温热泉。此外还有众多矿泉、奇泉、瀑布、特殊湖泊等水体水文地质遗迹。
湖南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一些典型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教学、科普、科研和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如澧县彭山
滑坡、石门商溪九斗峪泥石流、茅岩河危岩体、慈利江垭龙王坑岩溶塌陷等。
2003年编辑的“湖南省地质遗迹名录”共收集了655处地质遗迹区(点)的资料,按1995年地矿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的条款进行分类,现列出分类分区统计数量和重要地质遗迹名单,并分类作出地质遗迹分布图。
第二篇: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包括:
(一)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二)国家级和世界级典型地质剖面。
(三)其他国家级及世界级的地质遗迹。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和其他相关支出等。
第七条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是指为明确地质遗迹边界,防止地质遗迹破坏、损毁而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调查和评价、遗迹边界确定和围封、保护性围栏修建、遗迹保护加固、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及地质遗迹保护防灾治理等支出。
第八条 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是指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为宣传普及地质遗迹知识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说明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科考路线步行道建设、保护标识系统建设、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公园及古生物化石保护区主碑和副碑建设等支出。
第九条 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是指为抢救和保护已经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和本区地质遗迹标本开展的标本收集及展示设施建设发生的支出。
第十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调查勘察、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支出,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第十一条 各项支出的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等支出。
(三)购置和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房屋、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
(四)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确定专项资金预算,国土资源部负责确定支持项目。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每年会同财政部确定拟支持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并下发各地。
第十五条 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由国家级地质遗迹主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资金投入。目标任务要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出据审查意见后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投资,并确定建设目标。对通过论证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八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项目资格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九条
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工程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须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对于调增的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对于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须由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相关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确认的结余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安排,纳入下一预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监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将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主动配合财政、审计及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挤占、坐支、挪用和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三篇: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3]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2013年3月6日
附件:
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包括:
(一)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二)国家级和世界级典型地质剖面。
(三)其他国家级及世界级的地质遗迹。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和其他相关支出等。
第七条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是指为明确地质遗迹边界,防止地质遗迹破坏、损毁而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调查和评价、遗迹边界确定和围封、保护性围栏修建、遗迹保护加固、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及地质遗迹保护防灾治理等支出。
第八条 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是指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为宣传普及地质遗迹知识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说明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科考路线步行道建设、保护标识系统建设、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公园及古生物化石保护区主碑和副碑建设等支出。
第九条 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是指为抢救和保护已经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和本区地质遗迹标本开展的标本收集及展示设施建设发生的支出。
第十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调查勘察、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支出,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一条 各项支出的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等支出。
(三)购置和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房屋、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
(四)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确定专项资金预算,国土资源部负责确定支持项目。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每年会同财政部确定拟支持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并下发各地。
第十五条 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由国家级地质遗迹主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资金投入。目标任务要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出据审查意见后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投资,并确定建设目标。对通过论证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八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项目资格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九条 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工程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须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对于调增的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对于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须由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相关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确认的结余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安排,纳入下一预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监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将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主动配合财政、审计及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挤占、坐支、挪用和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地震灾害的防御与减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壳表层的岩石、土壤、地下水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体。
本条例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有重要观赏或者重大科研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及宝玉石产地等。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有害的地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对所发现的地质环境方面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在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九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由具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获批准的,不予核发采矿许可证。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当附具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条地质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必须与矿山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采矿权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恢复或者治理措施。
第十二条采矿权人应当确定人员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采矿权人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中,应当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情况。
第十三条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备用金归缴存的采矿权人所有,专户储存,专项用于该采矿权人采矿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的治理,不得挪作他用。
备用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工程设施建设应当避开地质遗迹保护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经批准设立该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采取保护地质遗迹的措施。
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原有设施,对地质遗迹构成危害的,应当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合格的,限期拆除。
第十六条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进行对地质遗迹有损害的采矿、采石、取土、爆破等活动。
第十七条禁止擅自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采集地质遗迹标本。因教学、科研需要采集地质遗迹标本的,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地质遗迹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或者森林公园范围内的,还应当依法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应当编制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地质遗迹资源在风景名胜区或者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之前,还应当依法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地质公园的设立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预算内安排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应急调查和防治。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防灾避灾教育。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规律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确定,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危险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关的切坡、取土、采石、采矿、爆破、抽取地下水及工程建设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库等工程建设项目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选址阶段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勘查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适于建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规划部门另行选址;确实无法避开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城市选址和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勘查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大量抽取地下水,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安全的抽取量,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第二十六条工程建设应当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止施工不当引发地质灾害。
第二十七条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治理。
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诱发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
对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有异议的,由自治州、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遗迹和城市、矿山等地质环境状况实施动态监测。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情况通报,报同级人民政府,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非法移动地质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和标志。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开采,可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没有采取恢复或者治理措施的,责令限期恢复或者治理;逾期不恢复或者不治理的,责令停止开采,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非法采集的地质遗迹标本,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可处所造成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且危害地质环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地质遗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要:河南省地域广阔,境内华北地台、秦岭褶皱带和大别地块构成了河南省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了河南省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了实现对河南省地质遗迹的信息化管理,本文对基于GIS技术的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GIS技术;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关键技术和工具
1.1网络GIS技术
系统应用了ArcGISforServer平台提供的网络GIS服务。ArcGISforServer是基于SOA架构的GIS服务器,通过它可以跨企业或跨互联网以服务形式共享二三维地图、地址定位器、空间数据库和地理处理工具等GIS资源,并允许多种客户端(如Web端、移动端、桌面端等)使用这些资源创建GIS应用[1]。网络GIS技术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可视化(制图)、在线编辑空间分析和地理处理、实时数据处理分析、以地图为核心的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Web服务。
1.2三维场景管理与可视化技术
随着GIS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场景获取的精度越来越高,数据量也呈TB级增长趋势。针对如此大规模的海量三维场景数据,三维场景渲染系统的处理能力也需要成倍的增长。当前串行化三维场景渲染已不能满足当前大规模三维场景渲染的高效化、实时化需求。本次设计充分利用多核硬件的并行化处理能力,同时针对大规模三维场景数据特点,从三维场景可视化流程上进行分析,对可视化过程中的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将传统的三维可视化渲染流程分解为场景更新、数据加载和场景渲染三个主要的并行化模块,以主线程、数据加载模块和场景渲染模块来进行实现,结合可视对象查找机制,构成三维场景绘制的整个过程。
1.3MVC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2]。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中的M是指数据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系统开发采用SSH框架实现MVC模式。SSH是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
1.4数据库建模工具
在数据库建模的过程中,运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设计,此设计工具不但能让人直观的理解模型,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优化设计。PowerDesigner是Sybase公司的CASE工具集,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它几乎包括了数据库模型设计过程所需的全部功能。使用PowerDesigner工具来建立系统数据库模型,可以使程序员很好的理解业务流程并掌握系统架构者的架构思想,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
1.5第三方控件
此系统中使用了不少第三方控件,如ExtJS中的Ext表格控件、Fu-sionCharts等。其中,krpano是一种基于flash的三维全景播放器,它不仅体积小巧、灵活,而且性能良好,作为一款跨平台的AdobeFlash播放器,它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互动三维全景播放器[3]。Krpano拥有许多独特性能,比如,可以通过调整“鱼眼”视角来使用户看到更大视野,可以实现对巨幅全景的支持(比如数十亿像素的全景图片)。另外,它还支持脚本控制,拥有丰富的插件可供选择,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开发自己的插件。
2系统设计
2.1设计概述
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为了满足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信息化管理,方便各级用户快速的了解和维护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本次信息系统的建设以GIS为基础,在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了无人机拍摄等先进技术,开发出了易于管理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本系统将全省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相关多媒体资料、720°全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关系数据进行建库入库,方便统一管理和后期更新。本系统的建设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易于使用、管理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平台,以方便用户对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快速查阅、维护、管理,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部分地质公园的720°全景展示,为用户更加直观、身临其境的了解地质公园现场提供平台,并且为今后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2系统总体结构
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基于SOA体系架构,采用B/S模式,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统一存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建设面向各级用户的地质遗迹相关信息查询平台,实现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在GIS支撑平台基础上,提供各类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各个应用系统调用,同时针对宣传、服务和管理不同业务的需求,分别建设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展示子系统和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管理子系统[4]。整个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自下而上由产品与支撑、服务与逻辑、服务接口、客户端组件、应用子系统五大部分组成。按照这五大部分,并考虑到系统面向的用户,可把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平台分为六层,即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服务层、客户端组件层、应用层与用户层。
2.3地质遗迹720°全景拍摄方案设计
本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河南省的地质遗迹,采用720°全景拍摄技术对嵩山地质公园13处地质遗迹点和人文景点进行了全景拍摄。全景拍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水平垂直各360°,全景720°视角,没有任何视线盲点,想看哪里就看哪儿;全部是实景拍摄,真实立体,而且采用专业自改制高像素相机进行拍摄,清晰度非常高;互动性强,鼠标随意拉动观看,嵌入地图,行走漫游;内嵌内容丰富,视频广告、图片、文字、语音、动画等;用户感受“身临其境,触手可及”。全景拍摄对天气条件有特殊的要求,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天气必须为多云或晴朗天气,无人机起飞处地面风力小于4级风,空气能见度必须要好。
2.4数据库建设
在本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包括行政区划、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多媒体资料、用户信息等6大类业务数据。下文对数据库的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以及实体关系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2.4.1数据库逻辑模型
地质遗迹数据库按逻辑划分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主要用于完成系统的查询统计业务,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基础数据等,是系统内最重要的业务数据,此类数据按照一定的关系模式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与基础业务数据相关的资料数据,包括与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相关的视频、文档、图片等,此类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的磁盘空间中,以WebService服务的形式供系统调用。
2.4.2数据库物理模型
本系统设计所需的基础元素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行政区划、多媒体资料以及用户等[5]。数据结构不使用外键进行强制关联,而是采用松耦合式关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数据的容错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另外,此系统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全部在数据层面进行,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可移植性。
2.4.3数据库实体关系模型
本系统业务数据实体关系结构较为清晰,不存在实体之间多对多的复杂逻辑关系。其中,一项地质遗迹记录虽然包含多个多媒体资料,但是只属于一个地质遗迹类型和一个行政区划区域;同样,一项地质公园记录虽然包含多个多媒体资料和地质遗迹,但是只属于一个行政区划区域;一项用户记录只属于一个行政区划区域。
3系统实现
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收集了河南省全省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及相关多媒体资料,包括大量的全景拍摄资料,并且统一将这些资料整理入库。②开发了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展示子系统,通过Web端访问,实现了包括二三维电子地图展示,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查询统计、相关多媒体资料浏览下载、地质公园720°全景漫游等功能。③开发了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管理子系统,通过Web端访问,实现对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数据及相关多媒体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也实现了对系统用户的相关管理和维护。④形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果文档,包括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部署手册等。整个系统的建设情况,已经部分实现了预期的系统功能。
4结束语
本系列按系统理论方法,充分运用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知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三维数字地球、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复杂的数据资源整合建设、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整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数据资源整合与入库问题、数据资源共享机制问题、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建设成果推广应用问题以及后续经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开发者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而且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裴伟霞,李晓亮,刘远飞,李丽.基于WebGIS的地质遗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关中城市群地质遗迹为例[J].城市勘测,2014(02):19~22.[2]姜川.基于GIS的地质项目落实跟踪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地矿测绘,2017,33(03):11~13.[3]储皓.中国敦煌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4]霍光杰,李满洲,王继华.河南省地质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报告,2018.[5]罗兴贤,高江锦,郭元辉,周智勇,周晓庆.基于.NET的地质公园We-bGIS管理平台构建[J].软件导刊,2016,15(0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