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摘 要】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地质公园是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方式之一。本文以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具体阐述了在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合理、可持续的促进地质质遗迹资源概述,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互动关系和在保护地质遗迹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公园的旅游开发及发展。
【关键词】地质公园开发;地质遗迹保护;云南罗平生物群
地质遗迹是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遗产[1]。地质遗迹为人类研究地球46亿年演化变化过程,以及追溯研究地球古环境,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问题提供了客观坚实的地质证据和资料支撑。地质遗迹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建设和开发地质公园不仅能促进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还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地质遗迹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贵科研价值决定了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必须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基础下进行。
1、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8.87平方千米,包括大洼子罗平生物群化石、金鸡峰丛两个景区及九龙瀑布、多依河等若干外围景区,以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公园地质景观资源丰富,类型丰富多样,典型卡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如画,名族风情古朴浓郁诱人。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罗平古生物化石群地质遗迹为主体,辅以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如岩溶盆地,卡斯特峰丛,岩溶高原等,以及河流、瀑布等水体景观和布依族风情、鲁布革电站等人文景观组成。
2、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
在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探讨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形成两者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地质遗迹的高效保护与利用和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双重目标[2]。
2.1 地质遗迹保护对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以及其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具有高度地学科考察价值以及旅游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保护好地质遗迹,可以使人们进行对地球演化历史以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对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地球地质地貌演化和地球生物的发展进程。保护好地质遗迹对于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至关重要。
2.2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对于地质遗迹保护的支撑作用
地质公园作为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保护地质遗迹,发展属地经济和科普教育的功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地球科学普及,以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核心目的。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
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保护地质遗迹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而且还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人力智力保证。地质公园保护了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护了地质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
2.3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相辅相成地质公园的旅游与开发建设可以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支持,资金支持以及管理和智力支撑,可以促性对地质遗迹的科学保护[3]。与此同时,地质遗迹景观作为地质公园的主体景观,作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地质遗迹的自然面貌,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满足科研、旅游多重需求,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健康发展。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在获得经济收益,要预留资金专门运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中,实现“地质遗迹保护―保护性开发--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地质遗迹保护”的良性动态循环。
3、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开发规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开发思路、形象宣传、公园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景区开发与原住民利益协调和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3.1 确立开发思路,整合地质遗迹资源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合区域内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开展科普旅游,也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质公园的特性,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应该严格遵守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发挥其旅游,科研等多种功能,突出喀斯特景观、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和其他人文景观。
3.2 加强形象宣传,扩大景区影响力
由于地质公园具有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其旅游开发中的旅游形象宣传需要把握一个“度”:从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教育的角度考虑,需要适当宣传地质遗迹,引起人们对地质遗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但为了迎合大众游客心理,不宜过分渲染专业性太强的地质科普知识,适当增加一些简明易记,爽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引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3.3 防治地质灾害,营造安全的游览环境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地质灾害对地质公园的影响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坡、泥石流等对地质公园产生轻微影响的灾害;另一类是地震、火山等对地质公园产生的较为严重的危害。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地质灾害做了大量的研究。Malheiro 指出绘制地质灾害图,同时将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区域划分,并据其危险大小进行评估,重点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4 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罗平县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制定公园的发展政策、行政法规、管理制度以及旅游市场的开发,负责指导和督促地质公园规划项目的实施。推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方法,组织专门部门,如建立公园管理局进行统一领导,实施具体管理,以有效地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3.5 协调景区开发与居民利益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统筹兼顾政府、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让当地居民获得切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
开展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更新[4]。建立罗平县地质遗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信息管理和维护更新平台。整合地质遗迹科普网站和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构建罗平国家地质公园专业门户网站,提供地质遗迹科普、分析查询、动态更新以及行业办公管理功能。
总之,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离不开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地质遗迹的保护,两者不可或缺,相互支撑和促进,必须坚持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和资源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逊,赵汀.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J].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2]方世明,李江风.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3]彭永祥.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J].山地学报,2005.25(5):520-525.[4]许涛,田明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J].旅游学刊,2012.25(11):84-92.3.1.2 企业内部提供资源
①专业型与综合型人才储备及培养模式:旅游地产涉及旅游、房地产、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掌握房地产运作及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还需要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技能。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快速储备、培养专业新型人才,为项目开发提供动力。
②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房地产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体现其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主要是品牌优势和附加值,因此优秀的地产品牌文化已成为房地产项目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2 旅游地产开发核心能力确定 旅游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要获得成功,就要具备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需具备如表1所示核心能力。
对于旅游地产的开发,由于其特殊性,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具备一般企业所需的能力之上,还需匹配旅游地产开发的要素:定位、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人气的聚集度、环境、配套)、专业人才、设计理念、品质、物业管理等。因此,房地产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主要有战略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表2)
3.3 旅游地产发展策略研究 不同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旅游地产开发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旅游地产开发要素和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房地产企业旅游地产开发策略模式,见图2。
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策略模式:
①基于战略的竞争优势:卓越的战略管理决策能力。旅游房地产项目首先要确定主题定位和前期策划,需要做出预期的设计和规划,强调战略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最终价值目标,这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成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也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②基于产品的竞争优势:行业领导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是一个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关系整体实力的象征。旅游地产是一个新兴的分支,更重要的是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这需要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是一个长久地持续地过程。好的品牌带来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服务,更是一种理念、思想、文化的传递。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企业形象与品牌创建上还不成熟,多数仅注重品牌建设,忽视品牌维护;重视品牌营销,忽视售货服务等。
③基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除了内外环境的影响之外,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是人力。好的项目是通过专业的人员运作的。好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员工,强大的执行力是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的保证。同时公司还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背景为各项工作的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④基于服务的竞争优势:以物业为增值服务。旅游地产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专业的物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创新型产品、配套服务方面要满足市场需求,将旅游项目、休闲度假项目、人居项目和配套项目等模式进行组合,尽量实现不同项目组合的最佳整体效益。
3.4 研究结果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项目的竞争。战略、产品、组织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只是企业进行旅游地产开发竞争的决策方向,为实现项目和企业的整体最佳效益,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规模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的竞争策略,如图3。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且规模较小,其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因此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受到各项资源的限制,特别是组织人员,还需要扩充;最后应关注的是项目层次上的品牌对产品的影响及推广及后续服务。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有一定发展后,企业有充足的内外部资源及组织人员可进行创新,要想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上,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扩大项目的影响。但技术上不成熟,还要把握整体发展战略方面及后期的效益。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经验丰富,但规模存在限制时,要进行旅游地产的开发,迫切需要优秀员工不断地学习、创新,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为旅游地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在重要战略决策上把握方向,才能将企业、项目品牌进一步推广。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规模较大,既有经验,又有充足人力资源时,战略决策、项目开发及组织已经不能成为竞争优势,旅游地产的开发应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结论
旅游房地产是新兴的房地产形式,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理性地看待其高利润,应明确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和人员配置的优势,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确定适合企业的发展策略,避免盲目地、无节制地破坏自然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旅游房地产发展欠缺的是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从外部资源、战略、组织、品牌、服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竞争策略,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斌斌,周元,莫玲娇.我国旅游地产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9):37-38.[2]盖国凤.我国旅游地产发展影响因素及竞争力提升战略[J].社会科学家,2014(08):13-18.[3]刘志芳.文化旅游地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84-86.[4]刘妮,舒英格.旅游地产发展的战略分析――以贵阳市为例[J].贵州科学,2014(01):91-96.[5]耿松涛,刘维林.我国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及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2(01):49-53.[6]杨晓燕.基于顾客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地产品牌化研究――以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为例[D].辽宁大学,2013.
第二篇: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包括:
(一)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二)国家级和世界级典型地质剖面。
(三)其他国家级及世界级的地质遗迹。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和其他相关支出等。
第七条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是指为明确地质遗迹边界,防止地质遗迹破坏、损毁而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调查和评价、遗迹边界确定和围封、保护性围栏修建、遗迹保护加固、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及地质遗迹保护防灾治理等支出。
第八条 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是指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为宣传普及地质遗迹知识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说明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科考路线步行道建设、保护标识系统建设、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公园及古生物化石保护区主碑和副碑建设等支出。
第九条 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是指为抢救和保护已经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和本区地质遗迹标本开展的标本收集及展示设施建设发生的支出。
第十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调查勘察、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支出,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第十一条 各项支出的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等支出。
(三)购置和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房屋、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
(四)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确定专项资金预算,国土资源部负责确定支持项目。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每年会同财政部确定拟支持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并下发各地。
第十五条 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由国家级地质遗迹主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资金投入。目标任务要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出据审查意见后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投资,并确定建设目标。对通过论证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八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项目资格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九条
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工程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须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对于调增的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对于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须由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相关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确认的结余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安排,纳入下一预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监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将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主动配合财政、审计及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挤占、坐支、挪用和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三篇:旅游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
旅游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
——以婺源、西递、宏村为例
刘学颖2012212788 张琳2012212792 谢欣玲2012210802 摘要: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古民居正遭受史上最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如何保护与开发上,遇到了不少难题:古村落与现代需求的冲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人文价值逐渐消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开发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在旅游资源的视角下以婺源、宏村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适度发展旅游业、提升收益并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 徽州古村落概述
徽州曾是古越人聚居地,后因战乱,成为中国历史上三次南迁人口的重要迁栖地。人们聚族而居,在村落选址、布局营建方面充分考虑自然、社会因素,践行包含朴素生态哲学观的风水思想。乡村聚落中的建筑类型除民宅外,还有祠堂、书院、家塾、宅园以及村落门户的水口景观与建筑和牌坊的组合、路廊桥亭和绣楼小筑等。徽州民居建筑由点线面、黑白灰、粉墙黛瓦、马头墙组合而成,清新淡雅,聚族而居。其选址十分讲究风水,空间结构完整。民居、祠堂、牌坊号称徽州建筑“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这精湛的“三雕”技术更是非
[1]常巧妙地将建筑室内外的空间融为一体。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 2.1保护现状
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仅黄山市内(不包括古徽州所辖的婺源、绩溪两县)尚存古村落101个,1911年前的古民居13438幢。其中,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保护街区2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6处,黟县西递、宏村是全球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然而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却让人担忧。2.1.1建筑存留与修复现状
宏村古民居均为砖木结构,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些古民居的墙体已出现开裂、倾斜。同时,由于我国南方气候条件的影响,白蚁、黑蜂大量繁衍对古民居构件的侵蚀也非常严重。此外,古民居的斗墙和木架结构,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投入的资金大,特别是木构件的保护和防腐问题无法解决,给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工艺由于受到建筑材料,[2]建筑方式改变的影响,或由于经费、时间、管理等因素,正面临失传的威胁。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有许多明清年代的古民宅濒临坍塌。梅雨季节,不少无人居住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古书院普遍存在漏雨现象。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全面推进古村落整体保护,自2001年以来,西递、宏村共整治改造建筑152处,拆除无法改造的新建筑12处,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古建筑83幢;修复了西递古戏台,对36幢古民居进行了白蚁防治。
同时,伴随着村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经济活动的影响,加剧了古村落保护的难度。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大部分 的古村落常住居民对现有居住条件表示不满。同时,随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多数村民在农业生产用房,商业服务设施用房的改扩建、新建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擅自改变用途,在古民居内开设私人旅社、饭店或破墙开洞,把古民居的有机组成部分改变为与之不协调的商业店面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遗产地规划建设了西递新区、宏村新区,不断满足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整治了违法违章建设,共处理违章建筑81户、面积570平方米,封墙洞25个。在整治过程中,对违法建筑的涉案人员坚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有力地打击了乱拆乱建和破坏古民居的违法行为。2.1.2生活、旅游污染现状
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的大量增长,饭店旅社的增加,使得污水、垃圾处理这样的现代城市问题困扰着古民居。而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而污水排放,西递、宏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另外,有部分在两地写生的学生写生时产生的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颜料废水,也被随意倾倒,这些污水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为此,遗产地完成了“三线”地埋和古民居消防,并修整了道路,实施供水建设工程,缓解了遗产地供水矛盾。
而随着宏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严重超负荷,近年来宏村游客量增长迅速,游览面积过小与游客量过大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超载严重。古村落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破坏了村落的宁静,使古村落成了闹市区,成了一个市场。主要旅游线路上商业网点密集,商业气息过浓,破坏了整个古村风貌,建筑用途的改变,破坏了原有民居的格局,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2.2开发现状
徽州古村落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吸纳黄山旅游的辐射效应,到皖南地区参观古村落的游客日益增多。然而徽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2.2.1景点定位相似
皖南古村落旅游地类型相同,水口园林、牌坊、祠堂是古村落的共性特征,如棠樾以牌坊群见长,唐模以水口水街闻名,宏村以“牛行”村落突出,但是总体上个性特征不足以弥盖共性特征,因此,游客会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众多古村落之间距离相近,客源市场的替代竞争不可避免。这就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婺源为例,论人文资源,婺源难以与临近的西递宏村这些古村落相抗衡,其在知名度和资源优势上都比婺源高出不止一筹,许多人都是顺带来婺源看看然后转道其它地区,并不在婺源过夜,所以,婺源旅游的收入只限于门票方面,而吃住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很少。2.2.2文化旅游开发不足
目前,古村落旅游开发仍局限在一些看得见的文物上,忽视了对徽州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游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只是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这种旅游方式与真正领略、了解徽文化相距甚远。徽州文化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还包括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科技以及风情民俗等无形资源。2.2.3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度不高
徽州古村落至今仍是以居民居住为特征,充满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吸引游客的不仅是文物古迹,更是真实的生活,并且居民如果不配合,会直接影响旅游产品质量。居民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来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居民不能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并从中获利,却承受环境破坏、生活受干扰、价值观念冲突的不利影响,就会导致他们对旅游持有敌对态度,影响旅游发展。
2.2.4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宣传促销力度弱
皖南古村落特性大致相同,铸造个性品牌极其重要。目前,大多数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品牌意识淡薄,没有从长远角度来规划古村落旅游发展蓝图,缺乏高标准的形象定位与策划。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不强,有关皖南古村落的宣传信息鲜有所闻,很少举行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许多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未能很好利用,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3]烈的新形势。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古村落与现代需求的冲突
村落是由特定历史阶段下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人类生存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系统、有机、动态的人居环境整合体。它反映了特定人群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因此,古村落的“古”指的是它的物质载体形成在古代,但是,当今居住在里面的人,包括他们的文化都是属于“今”。即都是现代人、现代文化。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无疑会被快节奏的现代文化所影响,而这种变
[4]化的结果会让古村落“古”会被现代气息所吞噬。比如现在的宏村,存在着本地居民在自家的老宅子里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推销书本、纪念品等商品的现象,这无疑有损于古村落古朴自然的意境。显然让古村落更加纯粹,让商业气息集中在别处会更有利于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因此我们现在对古村落的保护既要保有其“古”风,又要让现代人享受“今”的成果,这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无疑是个难点。保护的实质在于保护古村落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古文化。要保护好徽州古村落不仅要把古房子保留好、维修好,还应保护好古村落原有格局和周围的整体环境,竭力维持古村落的文化精髓。
3.2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加上政府的主导力度不够,很多古村落被旅游公司承包,这样一来,大部分旅游公司都是只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对村落旅游资源进行盲目开发,甚至违背资源本身的价值,丢弃它们原有的功能,这是对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对古村落环境破坏严重。再者,现在古民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很多旅游团的不断到来,古村落早已不堪重负了,这无疑给徽州古村落带来很多的弊端。
旅游的过度发展破坏了古村原有的风貌。随着游客增多,很多村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意搭建各种商铺、旅馆等建筑,破坏了古建筑原有的风貌。过多的游客和空间有限的矛盾,[6]降低了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超规模接待,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生活垃圾遍地都是,原有的宁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当地居民的叫卖声,扰乱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使很多没有参与旅游行业的居民不断搬离。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3.3人文价值逐渐消退
古村落的原住居民长期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各种古***俗等隐性文化都是每个村落所独有的。加上自古以来徽州人崇文重教思想的习俗的影响,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所以徽州古村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渊源,这是区别其它古村落的核心所在,它理所应当被我们展示在游客面前。
当下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只限于简单的游览,并未挖掘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所有游客都是跟着导游一栋一栋房屋走一遍,以至于他们认为天下的古村落都一样。这归咎于旅游开发者没有的深度开发,没有挖掘出来古村落自有的特色,完全忽略了古村落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这是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浅显的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古村落人文特色没有完整的被传承,表现,造成人文价值的衰退。
与此同时,大多原住居民都搬离了古村落,使现在的古村落基本呈现出“空心”状态。古村落是古代居民的人居空间,这种人居空间的意义或者说它的价值,只有跟人联系在一起才能显现。目前,古村落中因为没有了人,当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如今的古建筑就像是没有灵魂的一个空壳。例如,徽州现在很多祠堂都因为没有人管理,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神彩了,最多就是为游客游玩拍照留念而已。黟县屏山村的舒氏祠堂便是典型的一例,原来这里是专门供本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既庄严又清静,由于屏山村的村民大多都已搬迁出去了,到这里祭祀的人也少了,昔日繁华而又庄严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破败不堪。对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4.1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徽州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弘扬现如今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一段时间,人们议论着那些流失到外地的惠州古建筑构件,感叹之余,又显得无可奈何。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互相依存的,古村落是发展旅游的依托条件,同时,古村落若没有得到好的保护就没有看点,何谈开发旅游。合理开发古村落是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最好保护途径,也是发展古村落的唯一方式。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徽州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强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统一,避免将这二者对立,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所以有时候宁可暂时不开发也不能破坏古镇的风貌和精髓。保护古村落就必须保护它的原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多样性,以达到真正保护古村落的目的。
4.2适度发展旅游业,将非物质文化与其相结合开发徽州古村落,首先必须挖掘徽州文化内涵,因为只有体现徽州文化的旅游产品才独具特色,永葆生命力。因此,开发徽州古村落旅游,就应该深度挖掘古村落所蕴含的各种隐性文化,如: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等,必须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和古建筑结合起来,[5]形成让旅游者容易认识、理解、感受和参与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游客才能跨越时空界限,尽情领略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古村落旅游资源才被真正得到开发,真正发挥它的特色及作用。
4.3提升收益,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
古村落的特色是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来体现的。因此开发古村落,要挖掘其特色,必须要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同样,因为古村落是居民的古村落,所以真正保护古村落的精髓,更是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由此可见,我们务必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尊重民俗习惯,从村民的生活中发现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从村民的生活中寻找保护古村落的方式方法。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原住村民回村,比如尊重和听取当地民众对古镇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和意见,让村民认为自己是主人,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开发过程中让村民入股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村民的利益,让当地
[7]居民能真正感受到发展古村落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就能让村民意识到保护和发展古村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当地居民参与进来,保护和开发古村落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5结语 徽州古村落旅游视角下的保护需要形成古村落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在重视古建筑和人文环境的维护的同时,有序的开展商业的旅游开发,让开发者与当地居民合作,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焰,张扬.发现徽州建筑[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2]丰贤胜.五大难题挑战西递宏村保护-江淮晚报,2007.[3]田维维,王昊.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周叶.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农业考古 PKU,2012,(4)[5]单德启.安徽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丛书[J].2009.[6]刘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旅游学刊,2003(6).[7]贾尚宏.徽州古村落管理技术初探[J].中国名城,2010,(9).
第四篇: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3]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2013年3月6日
附件:
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包括:
(一)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二)国家级和世界级典型地质剖面。
(三)其他国家级及世界级的地质遗迹。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和其他相关支出等。
第七条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支出,是指为明确地质遗迹边界,防止地质遗迹破坏、损毁而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调查和评价、遗迹边界确定和围封、保护性围栏修建、遗迹保护加固、地质遗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及地质遗迹保护防灾治理等支出。
第八条 地质遗迹科普宣传支出,是指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为宣传普及地质遗迹知识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说明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科考路线步行道建设、保护标识系统建设、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公园及古生物化石保护区主碑和副碑建设等支出。
第九条 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展示支出,是指为抢救和保护已经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和本区地质遗迹标本开展的标本收集及展示设施建设发生的支出。
第十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调查勘察、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支出,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一条 各项支出的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等支出。
(三)购置和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房屋、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
(四)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确定专项资金预算,国土资源部负责确定支持项目。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每年会同财政部确定拟支持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并下发各地。
第十五条 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由国家级地质遗迹主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资金投入。目标任务要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出据审查意见后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纳入保护名录支持范围的项目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投资,并确定建设目标。对通过论证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八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项目资格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九条 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工程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须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对于调增的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对于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须由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相关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确认的结余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安排,纳入下一预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监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将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主动配合财政、审计及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挤占、坐支、挪用和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五篇: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
董媛
(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 400067)
摘要: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岩溶景观类型繁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进行科技旅游开发能充分挖掘武隆喀斯特地质景观地理科技内涵,提高旅游地质资源品位。本文在近几年地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经验,对该地科技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技术和开发措施等进行了研究,以提升武隆景区整体形象,打造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品牌。
关键词: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的乌江、芙蓉江、羊水河、阎王沟等喀斯国重庆市东南缘,长江支流乌江下游峡谷特峡谷,总面积380平方公里。
区。2003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陈2.2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伟海,朱德浩,2004);2007年6月,“武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一2.2.1 开发项目存在局限
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前,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1.地质科技旅游 开发项目主要集中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地质科技旅游是指开发旅游地质资休闲度假旅游、漂流、民俗风情旅游等大源(即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众化的旅游产品,在地质科技旅游上的重
[1]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利用要意义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地质遗迹进行旅游活动,大力宣传与之有2.2.2 在开发时没有注意整体开发和区域关的地质科学知识,尤其是地质遗迹的形的整合成演化和发展规律,以期提高人们的地学岩溶资源景观具有区域性、整体性特知识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地质遗迹,征。旅游开发时应把园区作为一个完整的作为一种自然遗产,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岩溶景观体系加以规划,而不是人为地把
[2]内涵和特殊的地学意义,是一种极重要溶洞、天生桥、仙女山等景区彼此割裂开的科技旅游资源。地质公园通过开展地质来开发;在区域上,应与重庆市及周边著科技旅游,寻求地质资源旅游开发和管理名景区加强联合、扩大合作、共同营销、的地理科学支持,并向全民传播地理科学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知识。2.2.3 缺乏现代高科技支持,科技开发资
2.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及开金投入不够
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利用地质科学成果进行旅游规划、2.1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概述 景区景点的策划和制定旅游业政策措施方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由峡谷、面,现代技术支持不够,尤其是GIS系统在天生桥群、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不同层次的管理和人才环境方面,都还处等现象和要素构成,包括世界最大的天生于初级阶段,既缺乏统一的国家公园GIS三桥、沉积物种类多样的芙蓉洞和国内外管理协调和促进机构,也缺乏这方面的专首次发现的冲蚀型后坪天坑群3个喀斯特业人才,使已建成的GIS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系统,以及与第4纪地球演化历史密切相关用和更新。
3.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开发
3.1 开发模式——以生态科普为主,地质科技旅游和其他旅游项目为辅的混合模式
对公园资源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与保护等的分析、确定公园中优先发展的区域等等。
3.2.3 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的三维武隆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很好、地质特征较为普遍、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欠缺,因此地质科技旅游应以自然生态教育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开展生态科普观光、探险、漂流等项目。此类开发可能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几个不同阶段,视具体情况而定。其项目和设施建设经过可行性研究,对重点保护景点应实行严格的监控,控制游客容量,杜绝人满为患,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3.2 开发技术
通过科学探查,充分挖掘地质景观的地理科技内涵,提高景区资源品味,设计出能满足旅游者新的消费理念的科技旅游产品,实施科技旅游发展战略。
3.2.1 武隆岩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资源的探察技术
首先是常规的地质勘察钻探工作,以实地考察地质公园的地质、地貌、岩层、水温地质等地理要素;其次应结合一系列现代高科技手段,如卫星定位及航空遥感、计算机数值模拟、地质雷达探测、TSP地质预报、CT层析成像等。
3.2.2 武隆岩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资源的GIS应用
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的科学管理技术,其最常用的GIS软件是ESRI研制的ARC/INFO,可提供各种层次的GIS软件产品,主要被用来协助公园、教育者和管理人员管理重要数据与在线的GIS工具[8]。
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可囊括旅游、环境、地理、地质、水文、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各个方面。比如利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类科学图件和数据,例如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球化学元素等值线图、TM卫星遥感图等进行叠加,可得到相应规划分析图及管理决策数据:外来植物图、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分布图、火灾分布控制图、地质灾害预测、分析人类活动与设施建设
重建技术
探索开发地质公园地质景观形成演化的三维动态模拟系统,将地理科学内涵有形展示,从地质科学和技术手段两个层面提升地质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以及旅游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直观性。3.3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开发措施 3.3.1 市场定位
从该地质公园的开发现状来看,其市场定位既要面向专业化市场(学生教学旅游、专家学者科考旅游、一般科技工作者科考旅游),又要面向大众化市场(普通旅游者科普教育旅游、普通旅游者观光、探奇),而后者更是公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3.2 开发新产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第一,专门举办与地质有关的游览项目。这些项目如化石漫游、地质漫谈和地质漫游;精心组织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使用的交通工具从骑毛驴、乘汽车、河上漂流探险到乘小型直升飞机,使游客在自然天成、无人工雕饰的地质环境里畅游,极大丰富国家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大课堂。
第二,兴建以普及地质知识为目的的学校。如为游客组织1~7天的长短不一的学习班,学习地质生物系统、地方文化、鸟类、摄影和植物知识;兴建各类博物馆、高科技电影院、展览馆等;组织各种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喀斯特的自然科学知识。无论是地质游览项目或是地质学校初、高级学习班,都有机会在地质专家的带领下徒步巡游,目睹古生代-中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的各种地质、地层结构,及地层中的褶皱和断层,以及观察其中的动植物,领略地心的宁静和神秘。
第三,组织各种科普活动。如观鸟、观鹿等活动。游客可在专家引领下,用望
远镜观察鸟、鹿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并向专家询问各种有关鸟和鹿的问题。3.3.3 建立解说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峡谷地质景观的特殊旅游价值
解说教育系统是指运用各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与教育的基本功能。由于地质公园与一般风景区相比,以科研价值和科普旅游为主导,属高层次高品味的旅游地,所以地质公园的解说教育系统一般分为景区教育解说系统、景区道路布局指示和景区服务设施说明三部分。
其一是景区教育解说系统。它是地质公园科技旅游的重点,是地质公园教育功能发挥的必要基础。如在芙蓉洞内特殊地质作用形成的形状奇特的钟乳石、石瀑、石幕、石笋,石花等旁边应重点树立永久性环保性解说牌示对其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特点、成因进行科学的解释说明;在必要时还可以配有地学专业知识培训合格的导游人员图文音并茂的讲解,还可以给游客发放可携式电子解说工具。景区内还可以专门出版有关石林地质地貌的书籍、平剖面地质图、制作各种相关画册、照片集、明信片、DVD等,以及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的各种高科技视听产品。
其二是建设景区道路布局指示。景区道路布局直接影响游客游玩时的顺序和方便程度,在考察武隆岩溶地质公园的道路布局后,认为该景区内的道路布局比较合理。但在旅游旺季景区内游人增加时应考虑到景区容量,要适时限制景点的游客数,还应根据不同的地域分化出不同的保护等级和不同的旅游线路。景区内应该对不同的旅游线路有明确详细的牌示(包括路段距离,难易度,趣味性和科普性的比重),方便旅游者在选择时做出判断。同时,在易侵蚀地段,拐弯处设置各种方向指示牌,危险地段设置忠告警示牌,并在生态脆弱地段设置提示牌,避免对石林地质景观的践踏和破坏。
其三是景区服务设施说明。景区服务设施说明主要是在游客服务中心。由于一
般游客进入景区前都会先在游客服务中心逗留,可以在此放置一些印刷物,游客在此逗留时可以翻阅了解景区线路,精华景点的位置等。中心还可以设立大屏幕放映景区地质遗迹形成过程,如地壳运动,构造运动等,游客在此可以事先了解喀斯特的相关地质遗迹的知识,还可以摆放一些地质遗迹的陈列,遗址的再现等,提高旅游质量。
3.3.4 提供原生态地质环境
在不破坏武隆喀斯特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道路和设施建设控制在最低限度,只兴建必要的观景台和相关设施, 最大可能为游客提供原生态地质环境。让游人从最佳角度安全地观赏大自然风光。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4.1 建立专门的公园管理体制
目前,武隆县政府已将地质公园的经营权完全出让给企业,而行业管理由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若公园能够进一步整合管理部门,使公园管理统一化、权威化,不以盈利为目标,保护地质及其它资源,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7],这样便能避免破坏性的建设项目,正确引导游客行为,使地质景观资源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4.2 对景区旅游的管理以教育为主,辅以适当的措施
加强政府或非政府(如民间自发组成的公园协会)组织对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的重视,向公众提供讲解、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4.3 多学科的对公园资源进行利用和分析
除聘用自然学家、工程师、生物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导游、护林员外,尤其重视地质学家在进行全方位规划、管理和保护中的作用。管理人员在环境评价中不再局限于探测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变化的指标和检测方法,而是与地质学家合作,开始利用由国际地科联拟定的地质指标(帮助进行生态系统研究、监测和报告的环境指标)来监测地质的变化,以改进生态评价工作。
4.4 组建“地质资源处”
雇佣地质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公园管理人员提供地质专业技术支持。建立联络办公室,使公园与地质协会、大学和博物馆等地质团体之间建立联系网络和合作关系,为公园编制地质培训手册,建立内容丰富的地质网址,并完成对诸多公园地质资源的编录。5.结语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要把地质公园旅游做出特色,提高旅游地质资源品位,增强产品吸引力,增强旅游资源经济效益,就需要实施科技旅游,依靠先进的科技和开发力量,充分挖掘武隆喀斯特地质景观地理科技内涵,帮助游客从地质公园中获取地学知识,满足旅游者新的消费理念,从而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打造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金利霞,方立刚,范建红.我国地质公园地
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之借鉴[J].热带地理,2007,(1):66—70,85.
[2]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J],资源·产业,2003,5(1):58—64. [3]李晓琴,赵旭阳,覃建雄.地质公园的建设
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5):96—99.
[4]陈伟海,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重庆武
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J].中国岩溶,2006,S(8):106-112. [5]谢世友,袁道先,赵纯勇.重庆武隆喀斯特
地貌及其演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34—138. [6]李娴,殷继成,李晓琴,张瑞英.重庆武隆
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价值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305-309.
[7]徐胜兰.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
品牌价值与运营[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98-4799.
[8]辜寄蓉,范晓.美国国家公园的地理信息系
统(GIS)[J].四川地质学报,2003,(1):
4l一44.
[9]谢洪忠,刘洪江.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
色及借鉴意义[J].中国岩溶,2003,22(1):73—76. [10]孙振鲁,郝杨杨.从欧洲地质公园建设看我国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J].台声新视角,2005,(4):84—85.
[11]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
与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作者简介]
董媛(1981-),女,汉,四川成都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教师,硕士,讲师,高级英文导游,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教育。
A Research on the Geo-technological Tourism Exploitation of the Wulong karst
geologic park in Chongqing
Dong Yuan
(Tourism Department,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The Wulong karst geologic park in Chongqing has various physiognomy types and the karst scale is large.It is an infrequent natural sight and representative karst sight.Carry out the Geo-technological Tourism Exploitation could discover the Geo-techn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Wulong karst and improve the taste of geologic resources.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Geo-technological Tourism theories of the recent years and referred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National Park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attern of exploiting, the technology of exploiting and the detailed measures of exploiting.This may upgrade the overall image of Wulong karst geologic park.Key words: Wulong, Chongqing;karst geologic park;Geo-technological Tourism Explo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