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探究
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探究
——以作者所在的公司为例
论文提纲
一,1.公司培训体系介绍简介:
是一家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没有培训体系,想起什么培训什么。培训仅限于晨会,月总结会,主要是业务部门的,培训师就是企业内部的主管或优秀的员工。目前面临的状况是,企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员工,老员工的发展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新员工没有来了归属感,留不住人,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培训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分析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
(1)中小企业的通病A,企业规模小,内外环境的影响,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资金短缺,企业本身高素质人才的培训也是问题。形成了两难的境地。B稳定性差,员工流动的随意性较大企业大,所以企业投资培训的风险比大企业大。
(2)A公司在培训形成的原因。a,领导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轻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力资源当成一个发工资,签合同,档案管理,行政接待的事务的部门,没有发挥人力资源的管理功能。B,重视人才的眼前使用,忽视人才的长远发展。重视对物资的投资,见效快,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效益不是显而易见的。
三、a公司培训中存在 的问题分析。
1.在战略体系中,培训体系是缺失的。主要表现在A,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人员。缺乏专业性。B,缺乏统一的培训规划。随意性,临时性很大,难以规范操作。
C、没有培训预算。从经费上限制了培训活动,培训人员往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很少引进外部培训,形成了定向思维,很难有新意。E、不重视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很难融入组织,流失率高。
2.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目的不明确。A、不开展需求分析就培训。B、需求简单粗放,没有回复。C、需求调查仅限主管。D、不分岗位,不论层级统一培训。E、培训只有短期需求,没有长远打算。F、只注重技能提升,不注重心智模式。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发挥培训的职能,在企业里形成了培训无用论,培训浪费论的错误认识。管理层看不到希望,投资培训的兴趣锐减,形成恶性循环。
3.培训缺乏可持续性。A、培训项目缺乏可持续性,b、岗位培训规划缺乏可持续性。有人同一内容培训多次,有人一次也没轮上。C、培训和企业的业务更新不配套。D、培训方式单一,就是专题讲座形式,学院不感兴趣,吸收的很少。E、缺乏控制,考核等配套措施。几乎没有培训考核,都是培训完了就算完了。
四、A公司的培训对策分析及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企业培训的支持力度。A、重新审视培训智能,纠正培训无用论。领导身先士卒的带头参加培训。B、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把他培养成企业培训师。C、适当加大培训投入,引进外部培训资源。D、把新员工培训作为培训体系规划的固定部分规划出来。
2.做好企业培训求分析。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等,等症下药。尤其是让员工有更多的发言权,吸引员工积极参加培训。
3.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保障培训工作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4.创建学习型组织,灵活运用培训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质量。现在的企业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运筹帷幄,指挥全局的时候了,而是需要全员投入并且不断学习的组织。在企业内部建立自学机制,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将培训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配合。A、建立培训评估制度。B、将培训与激励,考核制度结合起来。用于人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调整等。
以上仅仅是本人凭自己公司的实践的一点浅见,不能代表中国的中小企业,其中几个问题还是有代表性的,希望能够给类似的公司带来参考。
第二篇: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探究
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探究
徐晓平
[摘 要] 员工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员工培训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绩效并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 培训本身的质量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而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里对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员工培训 问题与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要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员工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培训作用的发挥。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因地制宜、适合自身发展的员工培训道路,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阶段,许多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缺少明确的培训目标,不能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只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战略。企业经常用参加培训的人数来衡量培训的结果,很少研究培训的真实效果。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因此培训的效果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看法与企业的预期产生了偏差。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指导思想
由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对待培训的问题上有时随意性比较大, 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培训, 而是过分强调短期效应, 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 这样就使企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 导致员工培训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工作。同时因为忽视培训的潜在价值, 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这一切又导致员工对培训的价值认识不清,使他们在培训开发过程往往中采取敷衍了事的手段, 最后的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二)培训人员自身素质欠缺, 不能胜任培训开发工作
培训人员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承担各种培训与发展任务的个人或组织, 它包括培训部门领导人、培训管理人员及培训教师。培训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训开发的成功与否。因此, 企业要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培训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许多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或者培训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培训工作。这也导致了整个培训过程的乏味和枯燥, 从而使接受培训的员工对培训造成了一种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思想观念。
(三)轻视培训后期考核, 缺乏配套的培训激励制度
许多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领导者不敢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有的中小企业很重视员工的培训, 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开发机会, 然而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 这让员工感到学习没有用处, 最后甚至跳槽。而人才的高流动性使领导者面临这样一种困境, 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 培养了需要的人员, 但却留不住人才。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 本来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之后反而跳槽。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不少企业有过这样的教训, 一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素质, 投入大量资金,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 另一方面这些员工却毫不领情, 他们的素质提高了, 反而另起炉灶或者跳槽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如果我培训他们就会离开去其他公司, 这样导致许多企业减少对培训的投入, 影响企业的培训工作。
(四)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 还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 很少有企业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进行的培训, 仅仅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等等, 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 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为培训而培训, 这样的培训意义无疑是很小的, 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1、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对许多的管理层来说, 尽管已经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然而却不能够保证培训的有效开展, 原因何在? 因为他们没有对企业培训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仅仅只是有培训的良好愿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 也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也就没有了针对性。
2、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培训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 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因此, 员工在培训结束后返回岗位, 需要一个能够促进成果转化的环境, 企业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但现实却是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 存在着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开发成果转化的因素。比如部门管理者不支持, 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 资金短缺, 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的原因, 培训成果缺乏转化 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 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
二、中小企业培训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培训的地位和潜在价值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的重要途径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员工培训, 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使员工明确应该怎样为企业有效地工作, 很好的解决各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企业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我国的企业将逐步与世界先进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的竞争, 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已被视为向管理要效益的基础性工作, 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纽带。因此, 企业应该正确看待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员工培训。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 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 高素质的培训, 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企业的培训工作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 而应该从长远着眼, 重视员工的培训, 通过高素质的培训, 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和收益。
(二)努力提高培训人员自身的素质
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 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和岗位,并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即培训培训者。培训培训者不仅仅限于专业培训人员, 因为在许多公司中, 直线经理人员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培训自己的下属, 所以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培训者, 不仅可以使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有了更好的了解, 掌握培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而且对公司战略与全局规划有所了解, 从而使战略性的培训与组织目标更为一致。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估并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配套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 只有切实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 才能够减少员工的流失。管理者要明白, 培训并不是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企业应该把培训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通过培训为企业的培养后续人才做准备,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机制, 使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培训。企业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 并且把培训的考核情况作为选拔后续干部的依据之一。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 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打动和吸引员工,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形成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培训工作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 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
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首先要做好准确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培训,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分析主要对环境, 企业战略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 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 竞争对手的状况, 企业战略方向, 技术方面, 财务状况和人力资源方面, 以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的研究, 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 技能和能力,以确定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人员分析主要是将员工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与期望值或应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 以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 并在培训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的加强他们欠缺的地方。其中包括个人考核绩效记录、员工的自我评价、知识技能测验和员工态度测量。
另外, 培训结束后,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和鼓励培训成果的转化。同时, 各部门领导要在资金和设备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支持, 为员工在培训结束后的工作中提供用武之地, 努力使员工的培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选择合理的受训对象和培训方法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 培训对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 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 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的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 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 身体特征, 工作态度, 岗位技能, 兴趣爱好等。此外, 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 循序渐进地进行, 不可跳跃式进行。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结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一种难以动摇的企业学习文化,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企业。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并且使企业在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成长和成功职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自身长远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理应在员工培训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将是中小企业成功培训员工的必然选择。
第三篇: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浅谈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培训
中小企业的成功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人员的补充一般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来源,但由于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规模,资产拥有量, 影响力以及稳定性都无法与大型企业比较,使得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使得“内部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扮演起相当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中,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受训者方面的问题。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但伴随着素质的提高,某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企业之间的“挖墙脚”行为,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炒老板的鱿鱼”。企业管理者本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却不料由于受训员工的跳槽会给自己的培训带来负回报。这种负反馈常常会降低管理者对培训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可能不再愿意进行培训。
(2)培训方法单调,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方法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大部分培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少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指导,情景模拟游戏、行动学习、小组讨论等增加实感的方法采用的也较少, 因此造成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的现象。
(3)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中小型企业资金又非常有限。因此,要企业在培训上花很多资金是不可能的.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小型企业既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又存在费用和方法问题;既需要人才成长又担心人才培养成功后流失.要解决这些矛盾, 不仅涉及员工培训,还与人才的选, 育,用, 留各环节都有关, 与人才与企业匹配程度有关,更与企业规划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在此, 我们仅讨论员工培训的问题,通过员工培训,使企业解决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的问题, 同时,采取措施应对上述三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结合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渠道多方位的员工培训.其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现以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为例来具体说明.1.操作工人的培训
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教育程度不高的城镇劳动力或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此类员工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教育、基本技能学习和安全文明生产等。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
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成就、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2)现场操作培训。由熟练操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上
机训练,协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3)安全培训
2.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低压开关柜生产行业中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包括产品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产品加工工艺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车间技术员,以及产品报价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所设计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和正确性,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所设计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电力系统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
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成就、工作流程、产品性能、产品工艺、安全注意事项等。
(2)在岗培训-初期.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培训.即边干边学和
言传身教的方式.通过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教育新员工,这些技术熟练的员工有部门的主管,工程师,技术员,业务骨干,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担负起教导新员工的工作.并把此项列入考核内容.这样既使老员工获得成就感又可使新员工带
来归属感.(3)在岗培训-中期.有以下三种方式. 每月进行工作例会,将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加以总结.并形成文件.放入公司内部网站的部门公共信箱内,方便技术人员查阅.例会中要相互学习,推广好的经验,杜绝相同的失误一再发生,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请总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定期给技术人员开专题讲座.这种培训课程可选择生产任务相对少的时候. 低压开关柜内安装了许多低压元器件, 如断路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熔断器等.当频繁使用某类元件时,可联系相关的元件生产商,提供技术讲座.西门子, ABB, 施耐德,三菱,通用等大公司会为客户提供这种免费培训.这些元件的培训
课程对设计,采购,检验人员是很有效的。
3.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1)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掌舵人,他们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能系统地把握当今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具有洞察力,能洞察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决策和控制。因此,高管人员主要的培训方式是参加高级研习班、研讨会、报告会,企业间的交流;到相关院校参加在职高等学历教育和MBA、EMBA等教育。
(2)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各级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他们承担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职能工作的具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与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相比,对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侧重进行业务上的培训,同时也要向他们传递相关的管理新知和理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高层的决策方针,更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职能,使企业的目标顺利实现。
(3)基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包括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中起监督、指导作用的监工和领班等,他们与一线操作员工最接近,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培训的重点是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如:如何进行生产组织、如何进行人员调配、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如何改进员工的工作态度、如何利用有效的跟踪制度等。参加短期学习班是不错的学习方式。
以上是企业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另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其次,培训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严格控制费用,最好将培训费用分摊到各部门,因为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外培相对内培而言费用要高,最好施行培训费用责任制,确定责任负担方式,将培训效果划分为不同档次,对于培训效果不佳、考核不合格者,应采取费用自负的形式,以示警戒。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最后, 还要讨论一下培训评估的问题,培训评估工作并不是事后诸葛,企业不能等到整个培训项目完结之后才将效果评估工作提上日程,有效的培训评估需要贯穿项目始终,进行必要的衡量与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引导培训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首先,培训效果评估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都应该体现在计划方案中,比如需要考虑到培训评估工作采用怎样的流程,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估,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操作到位等;其次,在培训进行的不同阶段,HR应该适时开展沟通反馈工作,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同时对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进,了解阶段性成果与问题,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做好培训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而员工培训是
中小型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通过培训能够达到衔接学校教育与工作需求、使员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满足员工自我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大力发展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更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71~P17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45~P167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P136~P187
(4)史文良 编著:《栽培员工的39个预案》,蓝天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批,P92~P97
(5)张雪松 : 《“80 后”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计》,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4月号(总第214期),P31~P33
(6)孙航 : 《中小企业如何重新设计工资制度》,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4月号(总第214期),P65~P69
(7)李锡元 张灿 : 《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培训生机制设计探讨》,载《中国
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9月号(总第219期),P61~P64
第四篇:浅谈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迅猛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成立。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人才稀缺是制约其长期发展的瓶颈。当前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如何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激励开发人力资源的价值,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的现状
1.物质激励为主
目前,中小企业更多地是采用物质激励。在中小企业内部,为使员工减少一些偷懒行为,通常的做法是将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从而使员工具有危机感。诸如根据业绩提奖金,计件工资等。激励产生作用的原因在于当事关自己切身利益时,人们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危机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尤其在当前举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物质激励广为中小企业主所采用。
2.激励的短期行为
中小企业和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相比,因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制约,经营管理模式滞后,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即使有也过多注重眼前利益,激励的短期行为明显,如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工龄工资等长期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中采用较少。
3.家族式管理
中小企业普遍采用家庭拥有及企业主亲力亲为的形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管理权力统一集中在所有者手中,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的过程虽然迅速且费用支出较少,但是容易挫伤非家族员工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
由于中小企业无论生产规模、人员、资产拥有量及影响力方面都小于大企业,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酬、高福利来激励人才。
2.中小企业地域性强,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
由于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明显的地域性却不利于企业吸引人才。
3.中小企业的激励形式单一,漠视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
中小企业一般主要是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形成的激励机制主要是以员工工资和奖金为主,辅之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激励机制的执行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员工的不满。
4.中小企业缺乏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激励人才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的激励行为往往随意性强,缺乏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5.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员工绩效的好坏几乎是由企业主自己主观臆断,而且不对员工公开。这样一来,优秀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绩,积极性受到打击,表现一般的员工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许多缺点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导致绩效持续不好,进而对工作产生厌倦。
6.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于员工和企业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理念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探索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降职等。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形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与物质激励相比,精神激励满足的主要是员工的精神需求。比如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比如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员工处于哪一层次,也无论其需求有何差异,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认同的需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精神激励相对而言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常常能取得物质激励难以达到的效果。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组合使用,可以大大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自豪感,使激励效果倍增。
(二)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指即时的或一次性的激励,而长期激励则指规范性的、期限较长的激励。短期激励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而长期激励则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短期与长期激励的交叉配合,激励效果最佳。短期激励的方法有:增加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带薪假期,培训机会,旅游等,长期激励的方法有:经理人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
另外,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8原理,20%的人创造80%的财富,这部分20%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如何留住和激发这部分人的潜能对企业来说不仅是薪酬激励的问题,而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和成长空间息息相关。这一部分人,他们更看重自身的价值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程度,注重个人的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同步增长,所以对这一部分人多采用股票、期权、虚拟股份等长期激励方式效果会比较好。
(三)打破平均主义,建立起员工之间有效的竞争机制
唤起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是有效激励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竞争可以增加50%或更大的创造力。人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以落后为耻的心理,而竞争往往可以使员工在成绩上拉开距离,从而鼓励员工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环境中,没有压力,那么他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就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或“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从心理学上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人才会努力成长,这种欲望是构成人类干劲的基本元素。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在有特定的竞争对象存在时,其意识会特别鲜明。只要能正确利用这种心理,并设定一个竞争的对象,就一定能成功地激发起一个人强烈的行为动机。因此,在激励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员工拥有竞争意识,并能投入到竞争之中,企业的活力将永不衰竭。
(四)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称为目标激励。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从期望理论和目标激励的理论可知,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实现的概率就越大。因此,为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在设立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
2.拟定目标的难度要适当,要做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这样才易于激发进取心;
3.目标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能够有定量要求的目标更好,切忌笼统抽象。
(五)激励机制切实执行
卓越的激励机制不是制定设计出来的,而是执行出来的。激励的方法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执行不执行。事实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激励机制,没有任何一种激励方案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激励制度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碍。很多中小企业都在努力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但制度制订出来了,却往往执行不下去,到头来制度文件不过是废纸一堆。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许多企业缺乏的不是激励机制,而是缺乏激励机制有效运转的保障机制。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执行,员工奖惩搞平均主义,还有的企业根本就不兑现对员工的奖励,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员工又不能够严以惩戒,这样一来,再美好的制度也只是虚设。
(六)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是指在组织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传统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和物化精神的总和。
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自觉地行动,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而企业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激励手段,它是员工在文化认同以后,由内心自我引导产生动机的激励,对被激励者能产生巨大的激发作用。其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导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企业精神激励作用;员工创造性的激发作用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中小企业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管理者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瞻望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使用效率,留住卓越员工,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做大做强、长盛不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了解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童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对策
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除了信息,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实现人才的胜利,才能在最终实现企业的成功,因此,在员工培训上中小企业愈加重视,不吝成本,加大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创造更好的人才培养条件,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在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上锻炼员工,使得培养出的员工全面发展,在企业日后的发展中各显神通,帮助企业腾飞。当然,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非一日之功,最近几年以来,各个企业在员工培养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尤其中小型企业,不但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也根据员工的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培训。本文便是从中小企业出发,对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现今普遍存在的员工培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主要是科技型(技术性),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就必须加大投入,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心智等综合素质,锻造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干部员工队伍。为了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及员工队伍素质,近年来中小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
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1.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局限化
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非常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员工认为培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希望能够受到企业的系统培训;但也有些员工认为工作重点是经验的积累,自己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最终一定能适应环境而胜任工作。同时认为培训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什么作用,且不会有多大影响,表面上应付一下了事,走走过场,忽略了培训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员工对培训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培训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从体系上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培训体系不够完整,有些没有专门的培训部,甚至没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培训器材,就连培训工作也是由企业各个部门自行组织和安排。
从制度上看,绝大部分企业虽然有培训制度,但也有不少企业的制度却不完善,很多企业在培训上的态度是“重形式,轻考核”,缺乏健全完善的效果评估体系,仅仅把培训作为点缀,亦或是当成一项任务,来一场形式“培训”,算是任务完成了,没有持续地关注培训之后的管理。受训者在工作上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高,改进和提高的程度如何,今后的培训需要怎样改进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是显得底气不足。企业培训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3.培训过程简单,流于形式
(1)培训前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的培训负责人抱怨每次培训的时候,员工都不太愿意参加,甚至是培训后员工也没有什么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在培训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没什么效果。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出现没什么效果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在培训上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大部分企业把培训当作“消防队”,哪里出现问题就组织活动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这种“哪里有问题就培训哪里”的做法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既无整体性,也无连续性。而且员工可能会在培训过程中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技能,使员工产生培训可有可无、培训没有效果、培训是浪费时间的感觉。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不到工作急需的技能和知识,无疑是违背了培训管理者的初衷。
(2)培训对象上重基层员工培训,轻管理人员培训
很多企业的培训存在这样一种怪相:培训计划中针对基层员工的培训活动占了绝大部分,而针对管理层人员的却少之又少。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某些企业领导人员错误地认为:需要培训的只是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不需要培训的,其“充分”理由是:他们很忙;他们经验丰富;他们本来就是人才。再者是企业缺乏对管理层人员进行培训的人才。
(3)培训方法单一
企业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其培训方式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主,到底都是“传、帮、带”的师徒模式,从而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导致培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达不到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这些培训没有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基于此,企业培训工作做了不少,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4)培训者不专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今阶段的企业中一般承担培训工作的员工专业性明显不足,这与其本身的专业素质有关,一般企业中为培养人才会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而这些负责培训的员工专职培训的却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培训师在没有培训计划的时候是需要从事其他工作的,而这些培训师大多都是企业一线的管理者,本职工作也较为繁忙,而且,经验有余,却专业不足。而企业直接招聘进来专业管理大学生又理论有余,经验不足。这两种人共事,在理论和经验上互为补充,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磨合来增加默契。
培训时增加技巧能使得工作事倍功半,是十分重要的专业技能,一线的管理人员,很多时候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而不是按照规律,其带有较浓的个人色彩,根据主观的意念来选拔和培训出来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与这个管理者“脾气”相投,却不具备适用大部分岗位的普通性。另外,一线管理者的本职工作不在培训,因此对培训员工时,难免会心不在焉,不能集中精力,自然也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养人才的计划,使得企业培训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培训投资具有风险性
投资本身就是带有风险的资本行为,在以物力作为资本的投资中,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未来发展的莫测导致物力投资未来的收益也变得不确定,而这些的依托都来自于企业。在企业中,除却物力资本的投资行为,还有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也带着不确定性的收益,比较明显和快捷的收益效果在于人才培训中员工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增长,这种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时间越长,员工经验越多,自然培训的效果也就越好。但只要是投资,就不可避免存在风险,员工培训的风险就在于人才的流失,企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发挥其真正作用,创造价值,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一旦自己培养的人才离开后却进入竞争对手的企业,那么面临的也许不止是劳动力上的损失,更有甚是创意、制度和内部机密的泄露,从来受到威胁。因此很多企业想要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就避免投入太多的精力培养人才,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损失了投资的未来收益。
2.决策层、管理层的重视不够
据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未开展培训的原因中,有35%的比例认为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不需要技术不需要培训;18%是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13%是由于时间的冲突;12%是由于资金的缺乏;11%是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3%认为培训没有作用。其中由于决策层、管理层重视不够的有:认为员工的工作不需要培训,文化程度的限制以及认为培训没有作用,所占比例为56%。
3.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
(1)规模较小,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远远小于大企业,这使得众多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上已经捉襟见肘,所以就难以在企业培训上投入较多的资金;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不足,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
(3)中小企业员工构成的差异。中小企业的员工构成就不如大企业那么规范,根据一小组对福建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员工的教育状况堪忧。中小企业员工中受过小学教育的比例为13.52%,受初中教育的比例为48.64%,受高中教育的比例为32.44%,受过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比例仅为6.40%;而且它的员工三分之一是通过老板的亲人、朋友、领导、同学介绍过来的,真正招聘进来的很少。这样,员工素质就参差不齐,员工又受血缘关系支配,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意见很难统一,培训就很难进行下去。
4.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据苏北总商会对部分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中上层管理人员中,有64%是本科及以上学历,36%是大专以下学历,而这其中大部分的文凭是通过成人教育或远程函授取得的;80%的人没有受过正规的管理教育,没有很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对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也不甚了解,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数老板、经理等主要管理层甚至对外语、计算机等现代工具一窍不通。中小企业管理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势必影响员工培训的效果。
三、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地政府应该对该地的中小企业培训加以支持和指导,让其体现市场化。着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服务机制。如政府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来扶持、赞助中小企业的培训或者通过奖励制度的建立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对员工培训的重视;
(2)在各县区成立为中小企业培训职工的专门技术学校和中小企业大学,通过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培训人才;
(3)健全国家法律法规,为企业培训提供制度的支持。这样以来,企业在培训上更具有信心,更愿意投资于员工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减低培训本身存在的风险性。
2.转变决策层的观念
大多企业决策层不愿意进行培训的原因在于担心员工经过培训后,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为员工的跳槽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在他们看来,员工培训合格之日,就是员工跳槽之时。然而事实上,不少组织的管理者常处于这种两难境地:不培训,人员素质跟不上,影响经济效益;培训后,员工又不安心工作,甚至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这种困境常常成为管理者们不主张培训“正确”的“理由”。
事实上,员工真正流失的原因并不在于培训。据调查,员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问题,还有福利、制度、人际沟通问题。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是因为接受培训所致。相反,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员工离职率与企业的培训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企业提供的培训越多,员工辞职率越低。
3.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培训的有效实施和展开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所以,一个好的培训活动的圆满完成离不开管理层的努力和配合。如何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管理层的“培训意识”
①购买各种转变培训观念的培训课程,为管理层“洗脑”,让他们认识到对于销售人员尤其是新进销售人员培训的重要性;②与企业最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度沟通,“自上而下”推行重视培训的理念。
(2)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与培训挂钩
在管理层的绩效考核指标中设定“部门培训任务完成律”、“培训工作配合度”、“参与培训课程课时数”等指标,让管理者认识到对于公司新员工的培训不是在走形式,需要管理者付出精力,这是与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存在一定关系。这样以来,管理者会更重视新进员工的培训,那么培训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3)挖掘高层管理者中的“培训讲师”
高层管理者大都为成功人士,而成功人士大多在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影响力、个人魅力等都较为优秀,而这些也是培训讲师必备素质,事实上很多优秀的讲师都来自企业的管理层。当高层管理者自身都变成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培训自然会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4.建立文化导向机制,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共有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体系,该体系与正式的企业结构相互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基本假定、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认为现象的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全体成员普遍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因素的总和。在新世纪,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在规范员工行为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要在推动员工学习,增强员工学习意识,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上发挥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营造一种浓厚而强烈的学习氛围,形成企业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人人重视学习、渴望学习、比赛学习的局面。
5.建立培训评估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在员工培训中,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培训评估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员工达到预定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为了做好培训评估,企业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四项标准掌握培训信息:一是学员反映,即培训对象的意见可参考“现场反应度”和“内容吸收度”两项;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即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工作中;三是行为标准指工作中的行为、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投资报酬率),即培训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产品销量是否上升及利润是否增加等。这四项标准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培训信息。在员工培训的实际评估时,应将这四项标准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标准来检查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员工培训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四、结语:
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管理,而实现良好的管理就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广泛的关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工作十分地重要,它是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必要步骤,关系着整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培训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全面提高员工的技能、素养、知识、见识等,更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适合企业本身的人才,就像是互相吻合的齿轮,才能紧紧地咬合在一起,高效高速地带动机械的转动,因此对症下药的培训才是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培训理念的,将人才培养成企业的利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沟通的过程,在培训中如何同别人做好沟通,不但要注意硬件条件的建设还要注意对个人需求的了解,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雷蒙德.A.洛伊.员工培训与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纳德.杰克斯.制胜培训秘诀.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 腾宝红..如何进行员工培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培训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 许建国.五项推进—改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人力资源,2007,(9):15-17 [6] 王伟强.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培训,2006,(1):19-22 [7] 成桂芳,朱正飞,詹月林.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中国企业培训误区的对策.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 [8] 吴燕,樊琪,吴坚.苏北中小企业培训现状调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0):9-13 [9] 巩亮.体验式培训的实施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18-22 [10] 李玲.中国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困境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23-25 [11]于庆俊.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改革的构想与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3.[12]肖青.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创新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5.(8).[13]桑玉贵.企业高级技能与管理人的开发[J].经济论坛.2004.(3).[14]孙琳.国际经验给中小企业培训的启示[J].人力资源,2004,(9):28~9 [15]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企业培训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