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的通知
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的通知
各街道中心学校、区直有关学校:
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促进城乡学生互助互学、友好交流、共受教益,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1.通过系列的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引导双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动,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活动,让城乡学生真切地体会一份真挚的友谊,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逐步养成热情待人和乐于助人的品格。
3.引导城乡学生理解“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深刻内涵,提高城乡学生的整体素质,开阔眼界,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活动范围
共同体学校间深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城乡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鼓励城乡学生用多种方式相互联系。
三、活动主要内容和措施
1.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送上一份礼物(如一本书、一件文具等),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
2.组织开展城乡学生交流活动,努力给“手拉手”小伙伴创造见面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进友谊。
3.开展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活动,对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同时,采取“两帮一”(一名教师、一名优秀学生共同帮扶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等措施,帮助农村学习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4.以“我与你一起学”为主题,组织学生观摩或参加对方学校的学生活动或比赛。
5.组织城乡学校小干部相互交流会,交流工作方法,增进小干部的工作能力。
6.开展以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我把伙伴带回家”活动。
7.十一月份进行“手拉手”活动方案评比。各共同体学校要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双方存档),按方案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区直各有关学校务于11月5日前将“手拉手”活动方案报区普教科参加评比。
8.抽查各共同体学校活动情况,推选2处,作手拉手活动经验交流。
四、加强领导和督查考评工作
各共同体学校要高度重视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同时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共同体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每学年初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年底作专项工作总结。区教育局把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年终目标综合考评。
寒亭区教育局
二0一0年九月十七日
第二篇:城乡手拉手活动总结[推荐]
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少先队员们走向农村生活,走向纯朴的生活。通过城乡少先队员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先队员认知社会,从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意识,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此次的手拉手活动中,我校在原有“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有新意的东西。手拉手活动当天,我校的33名少先队员,参观源口学校伙伴的住宿场地,体会源口伙伴们的寄宿体验。参观完以后,便是两所学校小伙伴们的“手拉手,找朋友”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对子”,队员们开心的交换了礼物,并且开心的交谈着。在开心自由的交流中,两所学校的队员们便展现了他们精心准备好的才艺,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我们迎来了 “手拉手,好朋友”野炊会,少先队员们带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和炊具来到了源口水库,在30分钟的船程中,少先队员们领略了源口水库天然好风光,源口水库的水清澈无污染,甚至连一点白色垃圾都没有,源口的山和树也是那么的美丽,这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辅导员老师以此为契机,在队员中宣传环保意识,这么美丽的水库,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她,不让她受到污染和破坏,保护环境从我做起。队员们在老师们的教育下,开始很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再随意的把吃完的零食袋乱丢弃,而是把它们放进一个专门的垃圾袋以便丢进垃圾桶里面,队员们一路上高兴的谈论着源口水库的秀美风景,随着不断的交流,“手拉手”结对子的同学也在交流和沟通中建立起了色和浓厚的友谊,有些源口的队员们更是自己当起了小导游,给县城来的朋友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瑶家文化,源口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古老瑶族乡,在这里,瑶族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瑶族生活方式,比如每天打油茶,出门背瑶篓,交流用瑶话,开心唱瑶歌,过年烘腊肉等等,江永一小的所有的老师和少先队员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瑶族乡亲们的真诚和朴实,浓厚的瑶族文化吸引着这一群90年代末的孩子们,虽然孩子们出生在一个瑶族县,但是当今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大,外界新的文化和知识在不断洗礼着孩子们的大脑,这就会让孩子们不断的在追求社会上的新事物而往往忽略掉本土文化,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果从小就不知道热爱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乡,那么长大后又从何而来的爱祖国和报效祖国?在开展手拉手的活动中,队员们加强了爱家乡,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第三篇:城乡手拉手活动计划
2012——2013年第一学期织金四小与三甲小学
“少先队手拉手”活动计划
为使两校少先队工作共同发展、全面进步,使本次“手拉手”活动更好的服务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特拟定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10月9日)
2、引导队员结对
(1)、双方提供结对学生名单和情况,组织双方队员结对(10月15日—10月19日)
(2)、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书信互相了解(10月15日—10月19日)
3、援建一个队室(10月22—10月26日)
4、组织本校结对子学生到对方学校互访交流(11月)
5、组织本校结对子学生到对方学校参加文艺联欢会(12月底)
第四篇:城乡手拉手活动方案
织金四小与三甲小学“少先队手拉手”活动
具体实施方案
“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当今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实际措施。为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结合认识了解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织金四小将与三甲小学开展“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特拟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国情,认知社会,从小培养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
2、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向手拉手学校的困难学生捐赠钱物,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
3、通过体验教育,体会务工,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通过本次手拉手联谊活动,带领队员走向农村,走向农村小伙伴,开展农村生活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意识,培养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内容
1、大队辅导员结对
2、引导队员结对:
(1)、双方提供结对学生名单和情况,组织双方队员结对
(2)、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书信、互访等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增进对友谊的体验,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援建一个队室
4、开展城乡学生一日入队活动
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邀请农村即将入队学生来校共同入队,庆祝六一儿童节。
5、组织本校结对子学生到对方学校,召开两会,一是学习生活交流会,二是文艺联欢会,要求参加学生作好发言及表演的准备;
6、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新本领)
7、开展“献爱心”活动:向对方捐赠衣物、图书、学习用品(或新或旧)。
8、三甲小学少先队大队利用农村资源,作为织金四小少先队员开展体验教育的活动基地。
活动结束时将对互助活动中表现最突出、收获最大的学生事迹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
织金县第四小学 少先队大队部 二0一二年十月
第五篇:城乡手拉手
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 活动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市直单位人才、智力、资金等方面优势,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广发[2006]2号)文件精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市直单位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要求市直单位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法律等方面对农村的服务力度,在全市形成城乡联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要求
“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要求市直所有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都要参与,其中,参与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市直单位及抽派的工作队员是活动的主要力量。
今年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之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结合广水实际,“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2006年的目标要求是:驻村的市直各单位和工作队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基础、最见效、最直接的工作抓起,经过一年的努力,做好以下十件事情:
1、帮助驻点村整修一至两口当家塘堰;
2、支持驻地农户新建10—20口沼气池;
3、组织1—2次科技下乡或科技培训活动;
4、培养50—10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5、帮扶5—10名特困学生(或困难户);
6、督促所驻村每月搞一次卫生大扫除;
7、帮助建立健全村级医务室,所有农民全部进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
8、帮助建设一个规范化的村级活动室(该活动室可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一体化”);
9、帮助所驻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美观适用;
10、帮助所驻村每季度进行一次村务公开,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依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