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中学深入山区学校开展
城镇中学深入山区学校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为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工作,2012年3月8日,城镇中学校长、副校长与两位音乐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教育局开展的“四群”教育工作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
在气氛热烈的演出过程中,音乐老师李晓似、张春梅为唐古地完小的师生及附近的村民们送上了《家和万事兴》、《情深意长》等三首优美的歌曲,表达了城镇中学对山区学校的关爱之情。在走访过程中,大家倾听了师生们的心声和期盼,了解了当地的实际困难。城镇中学此行为赵卡拉完小捐赠了34套崭新的学生课桌凳,当校长在得知唐古地完小急需电脑办公时,当即表示把学校多余的电脑捐赠给该校3台,并决定以后将按照教育局“四群”教育活动的要求继续做好帮扶工作,积极帮助山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为山区学校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城镇中学党支部李昕红
2012年3月11日
第二篇:乐都县城镇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情况汇报材料
乐都县城镇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情况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发展,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才”的办学理念,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2012年9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又一次全面推进了书法教育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报告于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书法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及书法教师组成,每期召开一次书法教育研讨会,提出书法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每月召开一次书法教师教研会,共同商量如何提高书法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兴趣等问题。学校书法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书法教育过程中所需器材、设备、经费,校长及行政一班人均大力支持,优先考虑,以保证书法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我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
1、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校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第三节课都安排了写字课,其中一二年级学生练习铅笔字,三四年级学生练习钢笔字,五六年级学生练习毛笔字。由本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讲解汉字楷书的偏旁、结构、章法等书法知识。
2、学校有专任书法教师一名,学校采取先对上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由教师给学生进行授课。争取各科任教师,特别是语文组老师的配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随时注意字迹整洁,提高书写水平及卷面整洁度。
3、学校以学生的写字课本为基础教材,以购买的名家书法字帖为指导性的教材。学校购买了部分图书,设有一个书法教室。在书法教室内和楼道的走廊中布置了我县书法家的作品,以直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书法教师长期坚持练习书法,临摹诸体碑帖,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与鉴赏水平。
4、教学内容以书法练习为主,书法欣赏为辅,而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辅,学生练习为主,即所谓的“软硬兼施,讲练结合”。学校还举行了学生现场书写比赛,分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作品进行,五十余名同学分别获取了一、二、三等奖。由于我校缺乏专任书法教师特邀请了县书法协会会员陈芝茂、徐文衍、赵元瑛等老师作校外书法指导教师,每月请其为学生上课一次,各位老师或现场书写、或评点作品、或叙其学书经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书法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的水平还不够高,要不断加强进修,学生练习的时间少,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兴趣,多利用课余时间欣赏、练习书法,提高审美观和书法水平。注重过程教学,但资料收集不够规范、完整,为吸取经验教训,要整理好各种档案,以有据可查,有据可证。
5、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6、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首先要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第三篇: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作者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势态,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山区九年一贯制
学校管理
探索
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浅谈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浅谈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摘要: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不断涌现出来,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当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不断增大投入,两免一补、营养午餐等民生工程的实施,都极大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已经实行了撤校并点、集中办学的有效措施,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办好、办强学校的有效途径。当然,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就在这样的契机下应运而生。寄宿制教育模式既然是一种新型模式,就注定在尝试当中会不断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下面,就结合本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这种模式的缺点和优势。
一、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一)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负担
既然是寄宿制学校,它在教育资源的各方面都会优越于普通学校。比如硬件设施方面,学校里配齐了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兴建了食堂,学生生活和就餐场所得到了保障。
学生不用每天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然后又用两三个小时回到家里,一天的精力就这样被浪费了。到了寄宿制学校,就不会暴风雨滑坡泥石流等因素造成不能上学,上放学路上浪费的五六个小时,学生们还可以学学电脑、读读书、做做实验,有效地把时间利用了起来。
(二)养成学生的独立自主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里总是有父母为其遮风挡雨,自己差什么,开口可以向父母要,自己能做却不想做的事,一般情况都是父母帮其做。自己独立完成的事很少,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庇护着。但在寄宿制学校就不同了,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只能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尿床了、衣物弄脏了,到吃饭时碗筷不见了,一星期的零花钱不小心掉了等等,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处理,久而久之,学生在独立自主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同学们从星期天下午就来到学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离开,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生活交流,因此,同伴关系在他们人生成长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朝夕相处,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相互帮助、相互关怀中学会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为他们将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学校里,规章制度比较严明,早上几时起床,几时吃饭,晚上几时就寝,都有严格要求,必须遵照执行。比如吃饭时间到了,就得去排队吃饭,如果错过了就餐时间,那只能饿肚子了,因为校园里禁卖零食,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适应了寄宿制的校园生活,养成遵守校园规章制度的好习惯,以后不管是中学、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都能很快适应。
(五)解决留守儿童的托管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农村孩子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48%,父母中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占25%。在实行寄宿制前,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管。隔代教育,孩子很难管,宽严、轻重尺度很难把握,更谈不上什么家庭辅导。实行寄宿制后,孩子的学习有老师辅导,生活有宿管员料理,解决了家长对孩子托管难的后顾之忧。
(六)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按新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课时是可靠的保证。面对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专业化相对滞后,村小教师基本上包班教学,“全能冠军”的教师毕竟是凤毛麟角,要上好各门功课也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即使教师具备了上好各门功课的能力,设施设备也很缺乏,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行寄宿制管理后,学生相对集中在中心完小,完小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和设施备的配置相对于村小要高出很多,开齐、开足、上好各门功课的要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因此,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目前寄宿制学校表现出的问题
(一)部分硬件建设不达标或不完善
一是硬件建设的不达标导致寄宿质量低劣。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客观上政府不可能投入资金,老百姓也不可能集资搞校园硬件建设,而学校随着生源的减少和收费的规范,自身投入较多的资金修建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场所等也极不现实,从而导致寄宿制学生住宿、饮食、洗浴、活动开展等只能“将就”,休息质量、卫生健康、活动开展得不到保障。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学校前期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但是,一所庞大的寄宿制学校,几乎隔三差五就得投入一笔资金进行设施维修,如果没有经费,寄宿制学生住宿、饮食、洗浴、活动开展等只能“将就”,休息质量、卫生健康、活动开展将得不到保障。举个例子,学校里为学生提供热水的空气源设备坏了,无钱添置或维修,学生们就只能用冷
水了,夏天冷水不要紧,但在下雪天,可就受不了。
(二)过早的封闭管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方面,八、九岁的孩子正处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的时期,正在充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还在接受着第一老师(家长)的启蒙教育。过早的让孩子脱离家庭,封闭在学校里过“群居”的生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当孩子对这个美丽而又纷繁复杂的世界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就人为的将其“圈”在学校这个狭小、单调的天地里,每天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令行禁止生活,天长日久学生的生活习惯,乃至思维习惯就越来越像他的老师。设想几十名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事,思考什么问题都是近乎相同的一个模式,那“创新”怎么体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还能怎么发展和壮大?
(三)管理不易跟上,存在隐患
其一,住宿管理存在隐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过小,不少学生连衣服都不会穿,更不要说洗脸、洗脚、漱口、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农村小学目前普遍存在在岗教师老龄化、教学任务偏重的问题,这样客观上造成不可能投入较多的人力来加强学生的住宿管理。在漫长的严冬,不少学生经常因不会盖被子、睡梦中蹬掉被子而着凉住进医院。学生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受伤的事件也偶有发生。其二,伙食管理存在隐患。一方面由于农村小学远离城镇,学生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饮水的来源、质量、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而学校投入伙食管理和炊事工作的人力以及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易让家长放心。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村,尤其是比较边远的地区,老百性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后勤管理市场化的步子迈得过快是不少农民所不能接受的,这样势必导致大量生源的流失。其三,活动管理存在隐患。学生24小时均在学校度过,除去休息、学习、三餐,其余时间怎么安排?只有开展活动!但是,学生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过大,设备设施简陋,教师人手不足等都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致使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低劣,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应对措施
(一)政校共努力,大力完善设备设施
校级领导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寄宿制学校现状,多方位努力争取资金,以改善、添置设备设施,也可向社会爱心人士联系,以寻其资助,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二)家校齐上阵,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学习软环境
1.家长应该利用周末时间多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当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与父母的见面和沟通时间就很少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并防止将来与孩子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逼问孩子的功课怎样、学习成绩如何,要让孩子能把自己一周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都能倾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才不会因长期寄宿而在心理上与父母拉开很大的距离。既适应了校园生活,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
2.家长与老师保持电话沟通。家长既要从教师那里获取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老师也要把孩子在学校的一切告知家长,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而把孩子放入寄宿制
学校由老师管教就什么都不用操心,这种家长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知道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包办所有事情。
3.生活指导教师和寝管人员要切实负起责来。指导教师和寝管人员在管理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后,不能一味批评责骂,更不能体罚。要与其谈心,讲道理,以心交心,让学生感到犹如父母之关爱,学校就是自己家。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有利有弊。我们坚信,有国家作为我们的强大支持后盾,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政的重视,有学生家长的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我们一定能扬长避短,化弊为利,发挥好寄宿制在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2】沈萍霞《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西部2007年02期。
【3】何志荣《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条途径》甘肃教育2011年12期。
第五篇:山区学校书香校园工作总结
山区学校书香校园工作总结
做实晨诵午读暮吟 营造山区书香校园
xx镇xx小学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声充盈校园,规范学生在早晨进校和中午进校后这两段自由时间内的行为,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吟”制度。学生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固定时间、规定内容、灵活形式地读书写作,日积月累,让习惯成就素养,让素质奠基人生。
晨诵——在黎明中吟咏。师生坚持每天早上15分钟的晨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背诵积累大量的中华经典美文。晨诵,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活力,可以将学生从沉睡中唤醒,让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充满精神。学校不把诵读当做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教师饱含深情地、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去“诵”,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充实自我。
午读——师生与经典为伍。每天中午到校后,全体师生坚持20分钟的默读。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有利于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读有品位的书。每个月前半月师生共读,后半月进行自由阅读。共读,师生拥有了共同的密码,有了共同的语言,便于互相交流,有了交流才能产生教育。自由阅读,帮助学生培植兴趣,<莲山~课件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每天午读课,都能看到各年级老师手拿一本书,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一二年级学生小,认字数量有限,由老师读书给孩子们听,每人一本同样的书,教师读,学生指着书在心里跟读。月末进行学生读书交流活动,畅谈本月读书收获,展示自己的读书卡片,积累装入自己的阅读成长袋。学校每月安排两次读书沙龙活动,让老师交流读书感受。
暮唱——享受生命的快乐。以“百首中华经典诗文吟唱进课堂”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与古诗交朋友,与古诗吟唱相伴,歌声飘扬,让书香伴学生成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