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6月 (期末考试)复习 资料城市史复习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第五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公元220-960年)
1、隋唐长安城的坊里建设
1、坊里就是各个居住地块,也就是道路之间的地块,全长安城有109个坊里,其中朱雀大街两侧有18个坊,每坊26.7公顷,朱雀大街第二排也有18个坊,每坊面积为34公顷,春明门和金光门大道有47个坊,坊的面积大小不等,约50-70公顷。
2、每个坊由坊墙分开,墙基的厚度2.5-3m,每个坊就像是一座小城市,每坊有两个或四个门,也就是每个坊内有两条或一条道路通向外面,道路和坊门都在南北方,或东西方向,坊内道路也就是东西向或南北向。
3、有些坊是大府第居住,但大府第占地面积很大,有的占了坊的1/4面积,大府第的宅院很空。
4、居民居住地很狭小,主要府第和寺院之间的一些小巷道里,而且一些低级官员和知识分子也住在这种小巷里。
2、隋唐长安城市的规划思想
1、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思想,在布局上整齐方正,道路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城市为方格状,在继承的同时还有发展,道路和各种建筑及布局更加合理,更加适用。
2、城市的宫殿与居民分离开来,这比其他城市的宫殿与居民参合在一起,有了很大改进,并采用了严格的坊里制度,这样便于管理(就像今天的门牌号管理)
3、隋唐时长安的规模和道路宽度都很大,全城面积达87平方公里,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道路也很宽,比现在的汽车主干道都宽,达50-100m,坊也很大,有的坊将近1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居住小区还大。
4、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后来建立的很多城市,在布局上都很接近长安城,如洛阳、宋代的东京汴梁(开封)、元大都、北京等平原城市的布局都与长安城有相似之处。
5、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对国外一些城市布局也有影响,如日本的平城京也是方正整齐的街道,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街道为方格状,四周不设城墙,引水渠到城内,城市有宫殿和坊里,宫殿靠北部正中央,也有一条朱雀大街,把城市分为左京和 1
右京。
第六章宋元时代的城市(960-1368年
3、泉州在宋代的繁荣发展的历史情景
1、唐朝国家的强盛,对外贸易扩大,尤其是对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增大,中国很多精美商品引起西方人们的满意和需求,商人就越来越多,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广州沿海的贸易增多。
2、泉州地区当时的手工业很发达,有很多商品可就地生产加工,如泉州缎、德化白瓷,泉州还是江南地区棉花贸易的主要城市。
3、泉州在三国时就有发达的造船工业,宋代时造船业又进一步发展,可以造大船,1973年在泉州附近的后诸港,发现一艘宋元时代的沉船,长24.2m,宽
9.15m,有13个船舱,载重量达到200吨以上,可见当时的造船技术已很高了。
4、宋代以来,朝庭很重视对外贸易,采取了很多保护和鼓励政策,唐代和宋代都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等事项。
5、公元8世纪前后,西亚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波期湾,红海、地中海就成为了欧亚交通的桥梁,促进了欧亚贸易,也促进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
4、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1、元大都是自长安城以后我国最大的城市,长安是因唐朝的强盛建起了世界最大城市,而元大都是当时元朝的军事强盛,建起来的世界最大城市,可见城市的发展代表了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2、城市继承和发展了唐代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这种布局从邺城长安、汴梁、金中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将宫城建设与绿化结合起来,将沼泽地建成有山有水的风景区,这种风景区对宫城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园林艺术的完好表现。
4、城市有了完整的地表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将河道运河伸入城中,既解决了城市用水(北方城市用水很困难),包括绿化用水、航运用水等,又美化的环境。
5、元大都的建设和规划很完整,有专门的规划专家,有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和建设,同时还有阿拉伯人参与规划,从选址,地形勘测到地下管道的铺筑和宫殿的建设都严格按规划图低完成,这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城市规划。
第七章、明清时期的城市(1368—1911年)543年
5、北京城市的特点
(1)、典型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城市布局思想,完全按照封建制度的城市体制,如宫殿,官署,官方宋教文化,继承了历史都城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池,并且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左(东边)为太庙(宋庙),右(西边)为社稷,并在城外的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这就是“左祖右社,前潮后市”的布局,在北边的玄武门外设市场。
(2)、城市布局讲研艺术性,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了中轴线的宏伟壮丽,从的钟鼓楼到城南的永定门长达8公里,是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有九重门(永定两重,正阳门两重,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用7-4-5 7-4-6)
(3)、北京城也因地制宜,注重了城市园林的建设,充分利用原来的沼泽地修建了湖泊,北海、中海和南海(北海已对外开放),在元大都时期就已建成,但在明代重建时得到了完善。
第八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6、我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1)河流是人类最多的地理环境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各国及世界各国都是依河流而生存,依水源而生存,因河流是人们依耐的重要水源,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2)河流给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种植业和牧业都依河流而发展,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本来的阿发拉府河都是人类的发源地。
(3)河流的航运作用
很多城市都沿海而建,长江干流的城市,从岷江上游的成都到河口的扬州,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颁布带。
(4)中国的运河对城市的布局和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
南到宁波,扬州、杭州、北到北京、西到洛阳,很多城市都因运河而形成。
(5)沿海河方便的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形成了很多城市
中国的沿海城产生很早,如广州、泉州、宁波等,后来在清代有很大影响,世
界上很多大城市都在沿海。
第十章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7、租界时期上海的城市道路与市内交通
(1)、上海是平原城市,道路都为方格状,很多老城区的道路很窄小,宽度仅2-3m,不能行驶机动车,只能行驶三轮车,路面为石板路或石子路。
(2)、在租界里的路较宽些,因为要行驶机动车,一般道路为10-15m,而且路的密度很大,两条路间路为40-100m,在商业干道上可通有轨电车(在电视剧中常看到)交叉口很多,市内交通不畅。
(3)、道路两旁全是商铺,这与其它古代城市不一样,一方面上海建城较晚,另一方面城市是按外国人的商业需要而建。
(4)、主干道都是东西向,因黄埔江在市区段为南北向,从南流向北,主干道都是通向黄浦江的,码头、港口、仓库,工厂都是沿江而建。
(5)、上海的公共交通开始于1905年,英国人在上海获得了公共交通专营权,并成立了上海电车公司,当年设了8条轨道。1914年开始有无轨电车。后来法国人也开始铺设有轨电车。到1936年,上海有轨电车共214辆,无轨电车109辆,运行线路超过18条。
第十二章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8、抗战对重庆城市建设的影响
(1)重庆成了临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大量的机关部门、机构,学校等来到重庆,给城市造成十分拥挤。
(2)、大部分工厂搬到重庆,约1500家中央政府所属的工厂,重点是兵工厂,搬到重庆,工人约10万人,工厂数量增加了16倍,相当于国民政府的1/3工厂都搬到重庆,重庆一时到处都是工厂,合川等地都有棉纺厂,城市面积扩大到328km2,重庆1927年人口为20万,1937年为28万,内迁后为100万人口,城市突然的扩大,给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都带来很多问题。
(3)、陪都给重庆工业打下了基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各种机关部门也迁回南京,但很多工厂没有迁走,所以重庆就成了重工业城市,尤其是兵器工业都留在了重庆,为新中国在重庆的兵器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辞职报告
1.标题:辞职报告、辞职信、辞职书
辞去XX工作的报告、关于辞去XX职务的报告
2.称谓:尊敬的XX领导/XXX(职务)
XX公司人事部
XX党委组织部
3.正文:一份完整的辞职报告正文部分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简答题)
(1)提出申请辞职(一句话)
(2)感谢语
(3)辞职理由
(4)辞职时间
(5)结尾:重申辞职决心
二、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的文种:计划书、设想、规划、安排、方案、纲要、要点。
2.工作计划的特点:预见性、针对性、约束性、可行性。P171
3.标题:P172
A 四要素标题:计划制订单位+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XX学校2012年招生计划
B 三要素标题: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2011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C两要素标题:计划性质+文种
例:速销活动工作计划
4.工作计划前言部分有两种写法:(1)依据式开头(2)概述式开头 P172
5.工作计划主体部分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简答题)
(1)目标(做什么、做多少)
(2)措施(由谁做、何时做)
(3)步骤(怎么做)
三、感谢信
1.称谓:尊敬的XX单位/组织
尊敬的XX先生/女士(填空)
2.正文:
开头:概括说明对方感人事迹,表明谢意。
主体:(1)具体写明感谢原因。
(2)赞扬精神品质。
(3)表明学习决心。(简答)
结尾:3种写法
(1)此致,敬礼
(2)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挚的谢意
(3)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多选)
3.落款:与正文相隔一到两行写
四、借条(写作题)
甲方XXX(身份证号码)今借乙方XXX,人民币______元整(大写)(¥______.00)。借款期限为: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
借款利息为: %(月利率)
违约责任:如果甲方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违约金______元整
借款人(签名并按手印)
XX年XX 月 XX日
五、系领带有平结、双环结、双交叉结、温莎结等多种方法。(填空)
六、个人简历
1.一份简历篇幅不宜超过两页纸内容。
2.个人简历用A4纸打印,两页纸的分单面打印。
3.个人简历上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邮箱、邮编号码、地址。(填空)
七、期中考试复习内容
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讲话稿的特点: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
2.讲话稿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开始时的讲话(开幕词、欢迎词)
主体性的讲话
结束时的讲话(闭幕词、欢送词)
按性质分类:
1、部署动员型
2、总结表彰型
3、研究探讨型
4、传达贯彻型
5、纪念庆祝型
6、就职演说型
7、社交礼仪型
8、典礼仪式型 例子:
A徐才厚在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传达贯彻型)
B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纪念庆祝型)C江泽民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总结表彰型)
D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的就职讲话(就职演说型)
E张天荣在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研究探讨型)
F刘家新在西安政院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典礼仪式型)
G佛冈县县委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稿(部署动员型)
3.讲话稿的标题包括 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
4.讲话稿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5.讲话稿标题的写法
6.讲话稿的称谓(1)党的会议:同志们(2)代表大会:各位代表
(3)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4)国际性会议:女士们、先生们
7.讲话稿开头的写法:点题式、提示说明式、分析式、概括总结式、开门见山
式、祝贺慰问式、渲染气氛式。
8.板块式、自然式和提纲式三种
9.证明信标题一般写“证明信”即可,也有的只写“证明”。
证明信正文的最后结束语写“特此证明”,而不需要写祝愿类的话。凡个人出具的证明信应亲笔签名或盖私章
凡单位、团体出具的证明信应盖公章
10.证明信格式,复习作业(写证明信)
11.劳动合同复习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第三篇: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
3、填空2分×
12、简答7分×
3、材料分析10分×
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天天版权所有 合性。
(四)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态、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10.比较文学的基本体征和四大研究领域: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p33)
11.文学变异研究:一是语言层面的变异研究,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四是文化变异研究,五是文学他国化研究。(p47、p96)
12.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以可比性为前提,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这也是平行研究。(p51、p159)
13.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p57)
14.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实证性。(p59)
15.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中,把欧洲文学区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种类型,认为文学与地理环境如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p63)
16.流传学的研究范围及影响类型(p64-68)
研究范围
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
2)接受者受到放送者哪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模仿放送者,模仿了哪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受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文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应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级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天天版权所有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流传学的影响类型 1)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2)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从影响的方式和内容来看:
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著作来实现的,其一表现在整体上,如卢梭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全世界,其二表现在个体上,如屠格涅夫对巴金的影响。
技巧的影响。指放送者在创作中所形成的文体或艺术形式的技巧性因素,对接受者所造成的影响,如鲁迅接受了包括果戈里等俄国作家的艺术影响。茅盾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
艺术形象的影响。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流传。如欧洲不少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唐璜形象。
主题或题材的影响。如欧洲文学中许多作家创作的主题和题材都源于古希腊神话。
框范的影响。所谓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如拜伦的《海盗》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以及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出逃囚徒”。
理论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可以是哲学、政治、文学理论等多方面。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17.流传学研究的模式和实例分析(p67)
1)直线式影响 所谓直线式影响就是“一对一”的单线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者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是流传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式。如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而创作的自由体小诗,大半都是直接或间接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的,矛盾在创作中对托尔斯泰“史诗题材”艺术处理手段的借鉴,他承认《子夜》“尤其得益于托尔斯泰”。
2)辐射式影响
所谓辐射式影响就是“一对多”式的影响,即从一点出发指向多个终点的影响,他可以是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等对群体(多个或多国的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因而是以放送者在众多接受者中的影响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对一国群体的影响和个体对多国的影响。如泰戈尔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对东方文学和欧洲文学如《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天天版权所有 3)焦点式影响
焦点式影响是“多对一”,即多个放送者对一个接受者的影响。如鲁迅受到众多俄国作家的影响,此外日本的小说、尼采的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也对他的创作方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交叉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会出现交叉,其表现特点是:从流传的方向和路线看,起点和终点之间并不总是单向流通,即作为起点的放送者同时又可能是接受者,因此它对终点的影响具有多质性。如蒙田及其散文在五四时期对我国影响甚大,但谙熟英、日语的中国作家不是直接阅读法文原著,而是通过英国“小品文”和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来认识和接受蒙田的。因此,英日两国成了他们接受法国蒙田的中介。这就形成了交叉影响,即英、日作家既是受蒙田影响的终点,又成为传播蒙田作品的起点。
5)循环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也会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影响是从起点出发,达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同质文化圈的循环影响。例如法国的波德莱尔受美国爱伦坡的启发,而爱伦坡有受到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而柯勒律治又吸取了德国诺瓦利斯的诗学养料。二是异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例如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经历了在法国的改变和再创造,最后又回到中国的流传路线就是典型的循环式影响。
18.渊源学的定义(p74)
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19.渊源学的研究方式(p77—84)
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从影响放送者的角度:孤立渊源,集体渊源。
20.《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浪漫主义的论文。
21.媒介学的定义(p86)
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一个国家)作品进入本国(另一个国家)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22.媒介的定义(p86)
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绍传播介绍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包括:
天天版权所有 个体媒介
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体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个体媒介者,常常是以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起到媒介者的作用。例如威廉斯接受劳伦斯的影响,卢梭接受理查逊的影响,海涅接受拜伦的影响,都是有代表性的个体媒介者。再如闻一多接受丁尼生的影响,闻一多通过丁尼生起到了中英诗歌媒介者的作用。个体对群体起到的媒介作用,如卢梭思想通过歌德、席勒、海涅在德国的传播就是一例。
团体媒介
所谓团体,主要是指一些趣味相投、倾向一致的作家、翻译家的联合,如沙龙、文学社团等。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很多文学团体,译介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如由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等。
俄苏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对鲁迅的影响,正是一种文艺思潮为媒介而产生的团体影响。
团体的媒介很多时候表现在流派的影响上,例如,西方的象征派诗歌,是欧美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它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群诗人,如艾青、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都不同程度的通过某种媒介吸收了自己所需的营养。
文字资料媒介
文字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许多被湮没遗忘的作品,可以在报章杂志找到评论的线索。比较文学工作者要广泛查阅那些对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的期刊、报纸,尤其重要的是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期刊。如莫尔根和霍尔费尔德的《英国期刊中的德国文学》就是典型的文字资料媒介研究的例子。
作家对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与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学研究内容,例如胡适提倡白话文,就和胡适与外来语言文字的接触有关。
23.媒介学中的译者与翻译(p92)
直译和转译是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许多外国作品都经过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转译才为国人所知。对同一作品不同译本的比较,包括同时代与不同时代的比较,可以发现由于时代演进、兴趣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发展,一个外国作品在传播过程的变化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印象。
译者也是媒介者,译者对原作的选择、改变和增删,既体现译者对原作的兴趣和欣赏程度,也体现了译者对媒介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24.文化过滤(p97-98)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叶维廉提出了“文化模子说”。
定义: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25.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p99-103)
天天版权所有 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接受者所处的现实语境和具备的传统文化决定着该历史阶段的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比如在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中,中国现代作家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这一“迎”一“拒”就是由于中国现代作家个体或作家群体的文化过滤起了作用,即象征主义文学“应和”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比兴”与“象征”,这种“应和”表面上是中国的一种创新,但是潜在的却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文学交流首先是语言交流,文化过滤作用首先受制于语言。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语言既是“器”,又是文化,文学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过滤的过程。如中国的“道”在西方语境中的传播。
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在跨文化文学的交流中,作为“文字流传物”的作品必须首先与特定的读者或译者遭遇,也就是说,首先起作用的是读者或译者个体的主观需要。比如在西方浪漫主义触发下所形成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群体,在整体上都把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视为其基本的思想基调。但是在不同作家身上却因个性特质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表现。
26.文学误读(p104-105)
“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的额《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的。
“误读”时“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合力的产物。
首先是接受者或者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就是研究主体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文化系统的文学现象,从而产生理解上的错位,按我所需地加以切割、加工,读出研究对象所没有的意义。
其次,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一部作品进入另一种文化语言之中,不仅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也意味着历史时空的错位,错位所导致的偏见,必然对传入的文学发生误读性影响。
最后,文学误读与创新。(举例略)
27.译介学的定义(p111)
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28.形象学的定义(p121-124)
比较文学的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它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在这里,形象是作家及集体对作为他者的异国或异民族的想象物。
形象不一定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器物、景物,还可以是词汇、观念。
天天版权所有 变异性层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象学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巴柔、莫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巴柔指出:“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非现实的复制品(或相似物),它是按照注视者文化中的接受程序而重组、重写的,这些模式和程式均先于形象。”“重组”“重写”意味着这种形象学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研究中的形象学。
综合性层面:巴柔认为,他者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一国看法的总和”。这说明,形象学中的形象,是在文学和文化互动关系中生成的形象,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阐释他者的形象,就不能不将其置于被扩展了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去考察,这一扩大的“新的视域要求研究者不仅考虑到文学文本,其生产及传播条件,且要考虑到人们写作、思想、生活所使用的一切文化材料”。
29.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p125-129)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展开。
注视者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构成了注视者构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状态。
先见。注视者存在于历史与传统之中,历史与传统先于注视者而存在,是注视者不能不接受的东西。因而,既没有超出传统之外的注视者,也没有与传统无涉的他者形象。例如,十八世纪以后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大体就立足于西方对中国的曲解这一传统。
身份。任何人都是以一定身份与他人和社会进行交往的。注视者在注视和建构他者形象时,也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出现的。
时间。时间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无所不包,无所不纳。注视者作为自然生命是无法否弃时间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他者形象时更深层次地浸润在时间中的东西。注视者对他者注视、观看得越久,他者形象表层的东西就会日愈剥蚀,而注视着体现在历史文化中的个体反思精神就会愈为强劲,他者整体化,多维化的东西就会在这种反思中日益凸显。老舍作品中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好地说明了时间对注视者建构他者形象的这种影响。
他者通常指代某些个人或群体为了强化自身身份而定义出来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巴柔认为:“所有的形象都源于一种自我意识,他是对一个与他相比的我,一个与彼处相比的此在意义。”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研究范围。
异国肖像。在国际交流中,异国绘画、瓷器、挂毯乃至园林等常常比口语或文字形式所表达的民俗意义更有情趣、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这些肖像形式还能将表情达意和馈赠、供奉、装饰等功能融为一体,从而对注视者及其本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异国地理环境。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研究者关注的则是异国地理环境对异国人生理特征、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制约作用。
异国人。人种的差异构成了多元文化的基石。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一个作家或团体把异国现实看作绝对优于注视者文化,又有本土文化的东西”,“与提高异国身份相对应的,就是对本土文化的否定和贬抑”。这时候,注视者建构的异国形象已完全被理想化,具有天堂般的幻想色彩。
天天版权所有 如歌德想象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就源自于这种狂热的态度。
憎恶。在这种关系形态下,“与优越的本土文化相比,异国现实被视为是落后的”。在憎恶的心理的驱使下,注视者在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形象时,也建构了一种凌驾于他者之上的无比美好的本土文化幻象。如《一千零一夜》中,波斯人被称为“拜火教徒”“伪信者”“卡菲尔”。他们面目狰狞,丑态百出。这些波斯人形象的背后,潜藏在作为征服者的阿拉伯人对信仰多神教的被征服的波斯人的鄙视和厌恶,在这种对波斯人形象阴暗面的夸大中彰显的时阿拉伯人的优越感。
亲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异国文化现实被视为正面的,它来到一个注视者文化中,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注视者是接受者文化,他自身也被视为正面的”。他与“狂热”要求的对他者文化的完全顺应以及和“憎恶”要求的对他者粗暴的同化不同,它认为他者处于与注视者相比既不更高也不更低的地位,二者构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
30.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前景(p130)
主要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文本内部研究。
(一)文本外部研究
属于一种文学社会学研究,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比较文学形象学外部研究的内容包括: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涉的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于异国的看法,这一“研究代表了形象学的历史层面”。他是在本文之外展开的,要求研究者对文学形象进行一种扩展了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
作家。作家异国知识的来源,不仅影响着他者形象表现的形态,而且影响形象的性质。作家不同的经历和观看方式以及视角会直接影响到他者形象制作的效果。作家创作是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同样也会影响他塑造他者形象的存在方式和性质。如同样作为他者形象的日本女子,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的日本女子就比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女子可亲可近,这与他二人的地位与心态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他者形象的真实性程度,并不能决定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考察他者形象与他者现实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注视者一方的文化模式上,重点在对这种文化模式的产生、发展、传播与影响的探寻上。例如作为理解席勒《杜兰朵》的历史背景应该是欧洲思想史,而不是历史上的中国。
(二)文本内部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基石仍在文本内部,它不能放弃对文本内部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
词汇。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最基本的单位。在文本中这些词汇构成一个词汇场,这些此会场共同生成概念的、情感的词库构建了一个他者的形象。
套话:不同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词汇。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是一种文化标志的缩影。作为他者定义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套话的制作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语和主语部分的混淆,一种是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混淆。如“乾隆很开明”“老毛子”
天天版权所有 等。
等级关系。总体看,表现在我(叙述者、本土文化)与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的两组关系的对立上。具体来看,则可以从时空和人物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故事情节。在这一阶段,研究重点是文本如何通过程序化和模式化的一系列叙事序列建构异国形象的。例如,《烈火金刚》《吕梁英雄传》等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就是由一个再生式的故事模式,将日本人的形象定位在凶残和野蛮的侵略者层面上,也就成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的有力阐释。天天版权所有
第四篇: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A、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0、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第五篇: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赫特纳:德国地理学家,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析,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被称为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它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著作有《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3.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4.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这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过程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5.迁移扩散: 6.人文地理学:
7.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7.人口构成: 8.人口分布: 9.清洁生产:
10.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11.文化决定论: 12.城市感知: 13.第五产业:(1)第一产业:伐木业、捕捞业、采矿业;(2)第二产业:制造业(北美、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日本等)(3)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电讯业、公用事业;(4)第四产业: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保险业、法律服务、银行、广告、批发、零售、房地产等;(5)第五产业:向消费者或家庭提供服务的教育、行政管理、旅游娱乐、医疗卫生等。14.文化景观:
填空题:
1.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特定内核是什么:
3.扩展扩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有哪些:(1)经验主义;(2)实证主义;(3)人本主义;(4)结构主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4.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 5.文化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6.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三个原则是什么: 7.一般类型的乡村按形态可以分为几种: 8.传统农业有几种类型:(1)旱作农业;(2)水稻农业;(3)地中海农业;(4)游牧业。
9.城市化的机制:*
(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9.人地关系研究的现实课题是什么: 10.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不定项选择题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2.功能文化区的特点:
3.工业社会的人口增长特征: 4.人口的社会构成可以分为: 5.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特征: 6.人口的自然构成可以分为:
7.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集约农业?高效农业?: 8.语言的本质特点:
9.目前世界上的语言被划分为: 10.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2)基督教;(3)伊斯兰教。11.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 12.构成旅游的要素有:
13.聚落(居民点)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14.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15.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1)足球(soccer):最早出现在英国;(2)服饰:白领、蓝领;(3)快餐:汉堡包、肯德基炸鸡、麦当劳、中国快餐米饭加面条。(4)流行音乐:摇滚乐、摇摆乐、迪斯科、卡拉OK。15.我国的五大民居建筑类型:
16.按国际标准,下列属于“老年型”国家的人口形态的是: 17.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18.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是:
简答题及论述题
1.2.3.4.5.6.7.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
形成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清洁生产的意义: 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
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肤色:人体肤色的变化取决于人体内部色素量的变化,而色素量的多少又和光照强烈程度有关;(2)人体结构: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其身体较肥大,而后者身体趋于细长;(3)鼻子、眼形、头发组织:热带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寒冷人较长而突出,可以将吸进的寒冷空气加以暖化而后进入肺部;黄种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皮肤紧缩形成直发,黑种人由于气候炎热而潮湿皮肤松弛形成卷发隔热防晒。(4)体重与长四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黑人体重轻而长
肢体善于投掷长矛,汗腺多,散热快,嘴巴大,厚唇,宽鼻便于气流通畅,手掌和脚掌的汗腺多而且大,手细血管较丰富,对体温调节较完善;因纽特人体重重,脂肪厚,散热少;白种人高鼻梁狭鼻对冷空气有预热作用。8.比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
9.人文地理学的区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0.当前全国经济空间格局:
11.农业形成的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12.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或传染散)等级扩散
刺激扩散:如南方草原驯养牛、羊——北部高寒林区驯鹿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2)、迁移扩散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的迁移,逐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特征:传播速度快,距离远,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如:新大陆与旧大陆文化的相似性(美国与英国)。
12.审视或评价城市景观应从哪几个方面下手?并简要说明: 13.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14.中国当代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