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

时间:2019-05-13 11: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

第一篇: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

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

摘要

现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生态失衡,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因而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态度和认知。新的地域性生态化理论概念在现在社会环境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人类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当今社会环境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建设发展的地域性、生态化、可持续化生态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的目的就是结合沈阳现今的概状,通过介绍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引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对沈阳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改善所做的不屈努力的痕迹。然而在人类发展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使得生活的环境及生存存在了许多危机。因此,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沈阳城市环境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沈阳城市建筑速度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风格各异的小区不断涌现,城市整体形象不断丰富起来;城市的整治力度也加大了,建设大路、青年大街、浑南地区等一些主要街道建筑都开始做出了整体的调整,提高了城市整体性,增加了亮化工程,突出了夜间城市的整体形象,世博园的到来也使得沈阳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彩。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问题也相应突出,引发人们许多思考。

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沈阳大面积的用地开发,城市中的空地与日俱减。虽然沈阳的城市景观有很大的改观,增添了许多绿化和水景,但往往人们只能敬而远之。沈阳的青年公园新改造的河流分增几块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很容易

看到建筑的存在与建筑技术每一步的进步,这些都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处处留有为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

水域,新引的水流不到几日已浑浊不堪。因此沈阳城市环境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沈阳的城市的形象,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生存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

(一)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

生态建设中的“生态”是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健康、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

体、协调、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护生命力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旨在发展生产力的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因此,在这个系统中的主体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组成的复合式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

当今世界,人类无不为自己取得的文明成果而自豪。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同时也承受着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迫感,城市社会生态学研究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效用及人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人既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最终的使用者,城市设计是以考虑人的要求,行为和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城市生态环境重点就是建立人与生物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也是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城市及其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环境关系,处理好城市、维持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如何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会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利于人类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沈阳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策建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目前沈阳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既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最终的使用者,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设计是以考虑人的要求,行为和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正如丹下健三所说:“为了把城市规划作为直接同人有关的问题,作为我们每天用五官所感触的生活环境来加以实现,也就是说,为了城市环境具有人性,就必须进行城市设计。”

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努力创

造优美、和谐的外部空间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而且在建筑布局、环境色彩、照明、空间利用、使用材料及工作的满意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主观性心理因素方面都应该注意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要在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等因素中注意人的需求,更多的还要注意从人的心理等多方面出发。例如在城市色彩方面,城市社会生态学研究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效用及人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城市建筑色彩组织不当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就会产生所谓的“色彩污染”。因此,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系统都应注意人的重要性。

(二)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加强资源节约,开发新材料的应用,综合有效的利用能源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建筑发展一个重要部分。新材料的应用主要是结合自然能源的有利条件研究和开发的新的技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材料,是指根据当地地域文化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越性,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

理,采用现代的技术材料,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消费方式,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有和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资源节约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有效利用生态建筑,合理分配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综合运用的作用。如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极大,北方冬季采暖多用油、煤做燃料,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生态建设应平衡采暖效率和污染问题;而南方夏季炎、潮湿,自然防热通风,降低空调能耗则是主要问题。它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

因此,节约材料资源的同时也节约了自然资源,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

建设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出行与

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公民公德心,提高人民素质也是城市环境人性化的一大重要保证。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正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行列迈进,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是城市发展赋予的任务。

(四)加强科技创新,改善人居环境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加强科技创新,改善人居环境,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利用新材料,合理运用生态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生态建设发展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结合自然能源的有利条件研究和开发的新的技术,它合理有效地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的技术材

料,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城市生态非常重视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住宅能源问题,例如德国在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其产生的电力不仅可以自给,而且还可以供应城市电网。

其次,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是所有城市创造生态环境的共同要求。最近沈阳也开始在公共区内设立生态厕所,开始试行新的科技应用空间。可

以预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展,奥运会的到来沈阳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会逐步步入更正规更实际的生活当中,逐步实现人类居住生态化的美好理想。

总之,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类住区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环境与人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和谐。参考文献:

①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②克劳迪奥·克黩克等著.场所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③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重庆大学出版社 ④陈英旭著.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⑤沈清基,石 岩.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

第二篇:雾霾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生态环境

与 雾霾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四班

李斐 20130420411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 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 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但是,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分析其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雾霾

正文:

一、城市生态环境

1.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是一个人工形成的动态系统。它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建筑物、园林及其他物质设施,为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通过人类、技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其内在与外部空间的动态平衡。

然而,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急剧膨胀的人口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不恰当的人工活动造成生态的失调与破坏;过度集聚的工厂、过分密集的建筑、过于集中的人口、拥挤的交通、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不足,导致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结构功能变异等的多重危机,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因此,不管从全球的尺度还是从区域的尺度来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缓解和预防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由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不但与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上是自然和人类因素的综合,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完全。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产生的大量废物只能输出,所以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二、雾霾天气

1.雾霾天气现状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雾霾的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实它的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2.雾霾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3.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4.雾霾的防治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从能源消耗不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通过对本学期课程——《工业催化》的学习,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

三、结语

城市,是我们经济文明的基础,没有了城市为依托什么经济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环境,是我们生态文明的根基,没有了良好的环境人在其中不能幸福的生活,经济发展的再好人民的幸福感也无从谈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寻找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与方法,不单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是生态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需要。采用何种修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当今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情况,雾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为了解决中问题,或者减缓这种问题的发展态势,城市化的推进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在进行城市建设之前,必须做好城市规划,规划应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布局,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融合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和学以致用,在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通过市民共同的努力,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篇:城市生态环境学期末总结

 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 城市的根本性质:以人为主体  城市生态环境

 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即与城市居民相互作用的环境。

 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

1.综合性

 研究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  研究单个要素和整个系统 2.边缘科学特性

 介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二重属性

 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重性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 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性原理;○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主导因子原理;○4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原理;○5限制因子与耐性定律原理;○6生态位原理;○7生态平衡原理;○8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原理;○9生态演替原理;○10人与自然统一性原理

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

因素。

 生态环境:生态因子之总和。

 生存条件: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那些生态因子。

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 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或起主导作

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与耐性定律原理

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中最易阻扰和限制生物生长、繁殖的因子。

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

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制时,就会使生物衰退或不生存。

 生态幅:各类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

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或

称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态位原理

 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指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他们在温度、湿、土

壤和其他生存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即生物

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 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供的生

态位。

反映了一耳光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

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即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 拮抗作用:各种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

另一种因子起作用,称为拮抗作用。

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等于或大于各因子单

独作用时的影响总和,称为协同作用。

 生态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

另一种生态系统(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从地球上诞生生命至今的几十亿年里,各类

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演替之中。

 演替历程:按演替的方向,生态系统的演替可分为正向演替和逆

向演替。正向演替是从落地开始,经过一系列中间阶

段,最后形成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平衡的稳

定状态,即演替到了最后阶段。这一最后阶段的生物

群落叫做顶级群落,这一阶段的生态系统属于顶级稳

定状态生态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定律

熵=ΔQ/T=ΔS 

dS=dQ/T  耗散结构 

开放系统的总熵变(dS)为熵产生与熵流之和,即

dS=dSi+dSe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2臭氧层耗损;○3酸雨;○4森林锐减;○

5水土流失、荒漠化;○6物种减少、生态系统简化;○7淡水资源危

机;○8涵养环境污染;○9固体废弃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

○2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

○3城市超负荷运转;

○4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

○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平衡的内涵:

○1系统内外物质能量输入输出接近相等;

○2系统工程的生产、消费、分解过程相适应,物质产生和消耗平衡;

○3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协调,各部分组合及相互作用平衡,有机

体和环境协调;

○5系统能自我调节,具有自我恢复能力;

○6在演替中平衡,在平衡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

 生产功能  生活功能

 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功能  城市生态环境生态效应类型:

 物理效应  化学效应  生物效应

 城市化的环境效应机理表现为:

 改变能量流  改变物质流  打破力的平衡

 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时,系统对污染物进行

转化、迁移、降解和扩散,降低其浓度,或使之完全

消除,不致造成危害。

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 城市环境生态位分为:  生产位:指生产条件生态位(经济环境条件) 生活位:生活水平生态位(社会环境条件) 环境位:环境质量生态位  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净化过程

稀释

氧化和还原

扩散

化合和分解

1、物理净化

淋洗

2、化学净化

吸附

挥发

凝聚

沉降

络合交换

3、生物净化

吸收

分解

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

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特定区域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量。

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或所允许的污染物

排放总量。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净化能力,以及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活动强

度的承受能力。

 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

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和

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变化历史。

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坚硬地壳层。地质过程引起的变

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表结构的变化,又有掩饰和其

他矿物等物质成分的变化。地表结构的变化可以产生

直观效果,而物质成分的变化则往往不易被察觉。 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

○1工程地质;○2水文地质;○3地质构造;○4地壳升降运动;○5地震

 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固体下垫

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它以形态起伏、物质组成、动态演变过程来影响环境,故地貌是环境因子,称环境地貌。 城市化引起的地貌过程变化:

1、流水作用过程的变化------地面侵蚀

2、重力作用过程的变化------坡地失稳,滑坡崩塌,水土流失

3、喀斯特地貌过程的变化

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

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标和底下形态的总称,又称

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

蚀、以及坍塌等机械侵蚀过程。

自然成因地貌  城市地貌类型

人工成因地貌

混合成因地貌  地面起伏度:在所指定的分析区域内所有栅格中最大高程与最小

高程的差。

可表示为如下公式:RFi=Hmax-Hmin 式中,RFi指分析区域内的地面起伏度,Hmax指分析窗口内的最大高程值,Hmin指分析窗口内的最小高程值。

 地面坡度:是表征地表形态的另一重要因素,它以倾斜角或斜率

来度量。

地面坡度=两地间高度差/两地间水平距离

严格的讲,地表面任一点的坡度是指过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地面

的夹角。

 地面切割密度:单位地表面积上的沟谷线总长度(km/km)称之

为地面切割密度。

 逆温:在大气圈的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海拔

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近地面的低层中,气温随海拔

高度增加而增加,这种气层称为逆温层。 城市大气垂直分层:

(1)城市覆盖层:在城市建筑物屋顶以下至地面。

这一层气候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与城市规划、布局、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街道宽度、走向、建筑材料、空气污染浓度、人为热与人为水汽、绿化覆盖

率及水系等因素有关。

(3)市尾烟气层:在城市下风方向还有一个城市尾羽层,这一层

空气中的云、雾、降水、气温、污染物等均受

(4)乡村边界层:在市尾烟气层之下。

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气温的现象。

 城市惹到强度(ΔTu-r):城市气温与郊区同期(瞬时、日均、月

均、年均等)气温差值的大小(或等温线间距)。 城市热导的水平分布:

○1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

○2城市高温区内等温线稀疏,气温水平梯度小,城市边缘气温水

平梯度大,等温线密集;

○3闭合等温线分布和走向大致与城区轮廓平行;

○4城区内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和下垫面性质不同,气温也有高低之

别。 城市热岛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是一种夜间现象。

2、年变化:明显的季节变化。因区域气候条件和城市认为因素而

异。

我国季风气候区,城市热岛强度秋冬季强,春夏季弱。

3、其他不规则变化:城市化程度、下垫面性质等。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

○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

○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

○3城市户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

○4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

○5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热岛环流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市区;有逆温

时,抑制污染物向下扩散,污染严重)

2、影响取暖季节和能耗(冬季节省能耗,削减大气污染)

3、影响城市积雪(减少城市积雪频率、时间、和深度,减少雪压)

4、夏季,增加了酷热程度,影响健康,易产生高温灾害。 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制

 城市热岛效应:热能促使城市上空气层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

热力对流,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

 混浊岛效应: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凝结核丰富,有利于水汽凝

结,生成降水。

 摩擦阻挡效应:城市参差不齐的建筑物对气流有机械阻障、触

发湍流和抬升作用,使云滴绝热升降、凝结形

成降水。下垫面致使降水系统移动减慢,导致

城市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时间延长。 酸雨:降水的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

NOx 酸雨的形成:城市大气中含有大量的SO2和,在一定温度和湿

度的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生

成硫酸、亚硫酸和硝酸。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

粒或溶于云滴、雨滴中,随降水落至地面。 酸雨的生态环境效应;

○1淋溶土壤,营养元素流失,抑制微生物固氮和分解有机质活动,使土壤贫瘠。

○2影响植物生长,危害城市绿化,减弱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虫

害能力,影响生产。

○3使地下水酸化,微量元素超标,影响供水条件。

○4使河、湖、库、塘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鱼虾死亡,破坏

生态平衡。

○5腐蚀建筑材料、文物古迹、机械设备。

 临界风速:在大范围风场较弱的情况下,城市的热力扰动作用较

摩擦作用更为突出,因而使近地层风速增大,此时,城区风速大于郊区,而且静风频率减小;当盛行风速

增大,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城市的摩擦作用突出,又

使城区风速小于郊区,这一临界值则称为“临界风速”。

 城市热岛环流:晴天,大范围风速较小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区大气层结不稳定,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地面

形成低压,产生指向城区的气压梯度力。四周郊

区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上升到高空辐散,向

郊外流出并下沉,引起局地环流,称城市热岛环流。

 城市风:城市热岛环流对于地面的水平风场来说,显示出气流由

郊区向市区的辐合流场,称“城市风”。

城市风能促使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向市区内集聚,由于干湿沉降

作用,污染物的垂直输送常小于热岛内空气的上升速度,使近地层

空气污染严重。 局地环流有三种:

○1城市所在区域的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

○2城市热岛环流。

○3街道风。

 河流水文性质:水位、断面、流速、流量、径流系数、洪峰、历

时、水质、水温、泥沙等。

 径流系数:某段时间内径流深与降水量之比,表示降水量用于形

成径流的有效雨量。

 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

○1流量增加,流速加大

○2径流系数增大

○3洪峰增高,峰线提前,历时缩短

○4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 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水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单位时间内单位

面积上的降雨体积)

 城市水资源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供水系统;○2用水系统;○3处理系统;○4容纳系统;○5管理系统  植物区系

 概念: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种类的总和。

 内涵:○1所有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逐个统计;○2地理成分,把所有植物按其地理分布、分布区类型、种的发生地、迁移路线划分成若干群,统称植物区系成分;○3历史成分,按迁移时期、路线划分的迁移成分或历史成分。

 植被:指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自

然的和人工的森林、灌丛、草地、荒漠、沼泽等。

 城市植被: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包括城市的公园、校园、广场、球场、医院、接到、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

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树木、作物灯光所有

植物的总和。 城市植物空气负离子作用功能:

nCi()(1)1000q

Ci为负离子空气质量指数,n-为空气负离子浓度,n+为空气正

离子浓度。q = n+/n-为单级系数。

 森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是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D1(Pi)i1n2

D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辛普生指数),Pi为i种物种(或群落、景观)个体数与各物种(总群落、总景观)数的比例(%),D越

大,多样性高。

 种群(population):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

集合群。

 种群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也

可以是生物量和能量。

 生态密度:单位栖息气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有的有效空间)内

的个体数。

 相对密度:是指一个种群的株数占样地内所有种群总株数的百分

比。

 盖度(Coverage):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

积的百分比。

 幅度(width):植物冠幅在水平方向的长度。

 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的相对盖度。 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幅度及植冠投影的计算:

复读的计算方法是取其长冠幅和短冠幅的平均值,也可以使南北幅与东西幅的平均值。

植冠投影面积=长冠幅×短冠幅×ᴫ÷4  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

质(干重)总量,通常用㎏/㎡或t/ha表示。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内个体在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种群的空间

分布格局。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分为3种类型:随机型、均匀型和集群(成群)型。

 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

方差均值比率法

一个Poisson分布的总体有方差V和均值m相等的性质,即偏离Poisson分布呈集群(clump)分布,反之,V/m<1,则

呈均匀分布。 群落(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单元,与相邻生物群落的界线虽不十分明显,但在种类组成、个体特点等方面变现出明显的差异。

 频度(frequency):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

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重要值的计算方式:

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密)度+相对盖度)/3 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生物钟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

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 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多样性指数选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D)、均匀度指数(Jsw)为参数,以种的重要值为运算单位。

○1物种丰富度 S=N(样方内出现的物种总数目)

○2Simpson指数

D1Pi2

○3Shannon-Wiener指数

HPilnPi

4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PilnPi)/lnS

式中,Pi为种的重要值占群落中总重要值的比例。

 生物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

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

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演替(Succession)

通常生态演替被定义为:一个自然美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

续地、单方向地、有顺序地变化。

植物群落的演替: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一个群落取代

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 自然保护:对自然生境或生物群落的保护广义还包括对自然资源

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恢复,即对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简称自然保护。

 自然资源:自然界天然形成的,可转化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 物质和能量,能生产经济价值的自然物,是自然物质

和自然环境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发展的最基本

的物质条件。 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国际上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sanctuary),自然保护地(nature protected area)等。自然保护区往往

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

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

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

石产地、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化石的所在地等。

 城市自然保护的含义:通过人的思想、行为、意志,天界城市人

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减少城市发展、人民活动对自然的超负

荷压力和破坏,保留、保护、建设具有地方自然历史特色的、为当地居民所必需的自然生境。

 自然保护注重城市地区残存自然要素或有生态价值地点的保护,生态重建侧重城市已开发地区退化生态的人工恢复。

 自然保护是生态重建的主要目的之一,生态重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城市绿地包括城市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风景林地等六类。 绿化树木的蒸腾强度

绿地的蒸腾强度是指绿化树木树冠覆盖地面单位水平面积上单位时间的蒸腾量,用Em表示。

EmE0A

22(m/m)。

为绿地叶面积指数E02g(mh),A为叶片的蒸腾强度,单位为P161

o 角规: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

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为

50cm,觇板缺口为1cm。

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1、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处理好梅花、绿化、香化、净化的相关问题。

2、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污染状况,工业用地,居住区规划,要与城市特点相匹配。

5、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时要有超前意识,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近期要根据现实需要与财政能力,在长期规划的前提下,分批实施。

6、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结合的原则

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又要符合当前技术水平和施工条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

1、以国家现行的法规、条例为依据。

2、要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衔接。

3、要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与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相协调。

4、要与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相适应。 有关城市污染的基本概念

 环境本底:在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

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

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 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

 城市环境污染按受污染的领域范围和污染物质课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的危害:

 急性中毒和死亡:当某种或几种高浓度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如印度博帕尔事件。

 慢性危害:人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环境中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如水俣病。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后果在短期内未表现出来,延长到隔代甚至几代人后才表现出来。

 一次污染: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

 二次污染:进入环境中的某些(一次)污染物,在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中相互作用或与介质中的正常组分发生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并生成新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后,对环境产生的再次污染。

 TSP(大气总悬浮颗粒):小于100um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是重要的大气质量污染指标。课分为降尘和飘尘两类。

 大气污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好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HC  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NOx、HC和CO等一次污染物,在强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一种淡蓝色烟雾有害混合烟雾叫做光化学烟雾。

 水体有机污染物:一般用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生物化学耗氧量(BOD)、氨氮(NH3)、亚硝酸盐氮(NO2)、硝酸盐氮(NO3)等表示。

 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提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2、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3、决策、措施不力

4、科技水平不高

5、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

6、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较弱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

 城市环境管理:水、土、气、声、和固体废物

 自然资源管理: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开发与管理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涉及的4大领域

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 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 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方针政策

 中国环境管理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 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2)谁污染谁治理;(3)强化环境管理

随着污染治理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谁污染谁治理将发簪称为谁污染谁付费。

 中国环境保护的8项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指防止污染和环境破换的设施建设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度;(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优劣进行评定和预测,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服务。

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展某项建设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

响进行评定和预测,并提出减少不利影响或改善

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为工程设计、环境管理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服务。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种类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容量评价、城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定的政策和规划以及斩蛇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其中对政策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当于评价具体的建设项目更具有战略性,故国际上将其称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简称“战略环评”。

 空气污染指数:是一宗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刚发,就是讲常规监测的集中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

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目前计入空气阒然指数的污染物项目定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  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

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即

API=max(I1,I2,I3,Ii,……,In)

式中:Ii为第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n为污染物的项目数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有单向规划和综合规划

 单向规划:研究主要有城市适度人口规划、城市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城市资源利用保护与受害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规划、城市生物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规划、城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规划等。 高效的生态工艺设计包括:

循环再生、协同共生、生态选择

 协调度: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

 发展协调度:用于度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

 对比协调度:用于度量同一发展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城市或区域之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

 协调发展度:度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称为协调发展度或协调发展系数,用D表示。

DCT

Tf(X)g(Y)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它反映环境与经济的整体效益或水平;,为待定权数。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使T(0,1),这样可保证D(0,1),以便于使用。

 按照西诶奥发展度D的大小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3大类10小类,30种基本型。

一、协调发展类(1、优质协调发展类;

2、良好协调发展类;

3、中级协调发展类;

4、初级协调发展类)

二、过渡发展类(5、勉强协调发展类;

6、濒临失调衰退类)

三、失调衰退类(7、轻度失调衰退类;

8、中度失调衰退类;

9、严重失调衰退类;

10、极度失调衰退类)

 可是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牺牲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 1992年里约会议:

《21世纪议程》称为可持续发展应用的纲领性文件 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沿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 可持续发展涉及五个方面能力建设:

1、资源的承载能力;

2、区域的生产能力;

3、环境的缓冲能力;

4、社会发展的稳定能力;

5、管理的调节能力  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体系

政治保障体系;经济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科技保障体系;

管理保障体系

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

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

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时代发展的能力。 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住宅;发展环保产业;实施IS014000认证  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

减量化(reduce)

再循环(recycle)

再利用(reuse)

输入端

过程中

输出端

减少进入生产和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

要求物品完成使

消费过程的物质

用效率,要求产品或

用的功能后重新

量,从源头节约

资源使用和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需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 3R可以促进实现3Z的目标

污染物零排放;物耗能耗零增长;废弃物零填埋

3“零”即3 Zero,3Z负荷循环经济的目标

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减耗和减少污染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

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资源利用最

充分,污染的产生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实施ISO14000认证

ISO14000的含义: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

国际标准

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 使用,减少一次污染

变成再生资源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ISO该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ISO 14001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主体标准  我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还不成熟

 目前,构建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指标体系,重点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

 可持续发展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

续发展协调度三个准则层指标综合的结果。

 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指可持续发展大系统的各个支持子系统的发

展程度,在某一时期,其各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满

足程度的测度,它反映了各个支持子系统运行的效果,它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支持水平”。

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可持续发展系统内各要素对系统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它体现了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它包括“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资源环境能力”、“管理调控能力”、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 目标层A为可持续发展度,作为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及协调度。

 准则层B包括可持续发展水平(B0)、可持续发展能力(B2)、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三个方面。

 生态城市评判的理论准则

 评定准则:一是强准则,二是弱准则

 建立严密的定量化标准以便提高可操作性。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评判:生态资本;生态制度;生态意识。

 生态城市的测度指标

 生态滞遏系数: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  生态协调系数:测度城市组织结构合理程度

 生态平衡系数:测度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成熟程度  《深圳宣言》提出的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次:

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 生态城市建设: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区域实

际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

出矛盾和问题,以保护盒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进行的城市建设活动。

 论述题

 请结合当今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论述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论述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 试论述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第四篇: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摘要: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强调了城市建设应以城市基础设施为根本,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Q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爆发。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水质恶化、大气污染、生态破坏、人居环境恶化、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根治以上的问题。本文将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现有问题,并提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近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之后,人们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思想、新的自然经济观,并于一九八七年由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作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明确提出来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有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角度,说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和自然空间内,以节约资源、提高技术等为主要手段,推动城市增长、增值、进步,优化城市结构、功能,并在满足城市当前发展需要和正确评估城市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功能、结构、规模、数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非持续性到可持续性,不断追求其内在自然潜力得以实现的有序动态过程。

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低、人口密度高和物质流动强度大的特点,并与区域的环境和经济发生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一个高度人工化、智能化的开放系统,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环境因素构成。因此,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来说,自然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点,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更新观念,树立环境价值观,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与区域和谐统一,进而实现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类住区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总是处在先行的地位。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环境保护系统、防灾系统等,几乎每一类基础设施都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系并进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性。因此,务必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良好的基础设施对环境有正面影响,能对改善环境做贡献,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

3.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根据城市环境容量,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控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教育,改变人类传统的观念,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1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是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运用链的技术,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循环链接,实现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用链连接起来,这种运用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组成一个系统,使物质能量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形成一个大的闭合系统。

4.2 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的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的生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3 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对于发展消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4.4 建设生态住宅

目前在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住区的市场观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因此,要抓住,及时把“生态理念”进入到住宅设计和住区规划中,解决住宅节能、节水等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

4.5 发展环保产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环保产业是指那些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所进行的经济技术活动。它是以信息技术和生态技术重整传统的生产工艺系统,有利于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新兴产业。

4.6 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

为了协调全球环境问题而制定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用以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4.7 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

严格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对人口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极限,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控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人口总量的增大必然对生态资源承载和环境系统造成更大的压力,也会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增加,就业任务繁重。

4.8 综合规划,协调发展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它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发展建设不但要有经济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目标,而且必须要有明确的环境目标。

结束语

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只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我们应以城市基础设施为根本,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加强城市人工生态环境建设,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彦。持续发展与地理学。地理学报,1994(02)。

[2]顾朝林。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汇编,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994。

[3]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点。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士弘。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报,1997(01)。

[5]吴人坚。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途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浙江省宁波市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南京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浙江省宁波市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生态是根,经济是树,根深才能叶茂。涵养秀山丽水,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瓯海才有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本,才会有美好的明天。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5日至2012年8月5日

调查地点:

浙江省宁波市

宁波市生态环境概述:

我区自然生态基础优越。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1.8%,境内有泽雅、茶山两处省级森林公园,另外还有仙岩、岷岗等风景名胜区及三垟湿地、大罗山生态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具有丰富的水利、森林及动物等自然资源。境内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降水1700mm,全区地表水资源量8.15亿m³,地下水资源0.49亿m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83 m³,境内三垟湿地面积达11平方公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及良好的人文景观为瓯海生态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致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等污染都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水污染问题特别突出,温瑞塘河水质目前大部分是劣V类,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娱乐噪声,建设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目前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特别是交通噪声,已明显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另外,据监测数据显示,我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Ⅱ以上天数达346天,优良率为94.8%,但依现实情况来看,空气质量受汽车尾气、扬尘等影响较大,且天气优良率有下降趋势。

城市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工程相当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还远未完善,目前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50.2%,农村大部分污水直排塘河。固体废物污染现象相当普遍,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67.4%。城区园林绿化水平较低,总量少、档次低,日常维养整体水平较差,生态绿化系统远未形成,绿化生态效应远没有体现。

总体来看,宁波市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基础和生态建设基础,但工业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生态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生态环境质量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

宁波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区财政每年下达1000万元,而实际用于生态区创建的资金只有500万元。根据生态村创建考核指标要求,农村道路、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不足,难以保障生态区创建全面深入开展。

(二)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突出

虽然近几年大力开展污染整治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因历史欠账太多和基础薄弱,水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水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温瑞塘河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城区主要河道水体水质大部分处于iv类以下,辖区内温瑞塘河流域污染仍然严重。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城区部分区域交通噪音远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部分地段噪音污染突出,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工作生活,对建设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有力的管控措施。

(三)生态环境基础薄弱

一是工业企业的结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聚不足,特别是“低、小、散”企业分散各地,这些企业的污染整治和排污管理,已成为当前环保部门的管理难点。二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还相当滞后。我区目前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50.2%,农村更低,基本上为直排,离生态区的指标要求差距还很大。全区污水管网系统还远未完善,污水管网普及率低,管网维养没有正常开展,破损严重。目前全区仅景山街道,梧田、经济开发区老区全部纳入市政管网,新桥、郭溪、瞿溪部分纳管,而茶山、仙岩、丽岙、潘桥、三垟、南白象、泽雅管网基本空白或未纳管,特别是大多数农村污水管网空白,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网。全区仅有瞿溪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为0.4万吨,因此,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相当薄弱。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7.4%,垃圾无法日产日清,造成许多垃圾露天堆放,甚至入河、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镇貌的整洁和生活环境质量。

(四)园林绿化水平较低

前几年,由于宁波市财政紧张和绿化意识不强,造成园林绿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城市建设其他项目相比,园林绿化建设更加滞后,存在园林绿化规模总量偏小,园林绿化系统尚未完善、园林绿地绿化档次较低、管理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宁波市城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还比较低,离36%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9平方米公共绿地的园林城市标准值还有相当一段差距,生态环境提升的绿化基础还非常薄弱。

(五)市容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

宁波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城中村,集聚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市容环卫具有典型的脏、乱、差等特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自身素质不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人为破坏市容市貌;另一方面是环卫设施不足和环卫清扫水平不高,客观上也影响了市容市貌的改善。

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

坚持调优调高调强的基本取向,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要抓住沿海产业带发展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低、小、散”企业,引进高新科技企业,淘汰污染企业;要注重短期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要在突出重点、专项整治、严管重罚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低、小、散”企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绿色经济。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保障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实施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区的城市品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项工程,虽然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但其综合效益也是巨大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环保投入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我区财政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财政预算要满足生态建设和保护项目的资金需求,充分保障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力推进生态区建设。

调整环保投资方向,建立生态建设基金及污染防治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对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力度,争取外源资金的支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民众投资于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三)加快设施建设,夯实生态基础

(1)制定全区污水治理计划和各片区污水详细规划,明确污水设施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系统推进全区污水系统建设。

(2)突出重点,循序推进。因历史欠账太多,污水设施工程巨大、投入巨大,短时期难以一蹴而就,应根据实际区分轻重缓急循序推进。目前应抓重点抓节点,首先解决一些污水量大污染重的片区和重点部位的污水排放问题。比如农高园农产品加工区排污、高教园区污水接入茶白路干管、仙岩污水处理厂的接入污水管道、梧田104国道以西片区、城市中心区排污以及郭溪任桥片、潘桥仙门片和横屿南片、新桥高翔片、南白象霞坊片等等片区截污纳管。另外要加快仙岩和泽雅二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启动梧田北片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

(3)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污水管网基本空白,污水直排河流,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是今后我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否则全面提高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将难以实现。农村污水具有分散、量小的特征,多数不具备截污纳管的条件,“十二五”期间,按照《瓯海区污水专项规划》,结合瓯海区农村特点,采用分散或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对具备条件的应加快截污纳管进度,对不能实施截污纳管的要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土地渗滤、沼气净化等)进行处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提高全区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目前应落实有关具体工作和措施:一是理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全面系统开展这项工作。二是开展研究试点,探索适合我区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方式。

(四)抓好绿化工作,再造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绿化先行,绿化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充分认识抓绿化就是抓环境、抓生态、抓转型、抓发展、抓民生,切实把绿化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绿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我区自然森林资源丰富,重视山地人工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显著。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力度,完善公益林结构,为我区生态建设打下坚实的自然环境基础。

2、构建绿带景观网络。打造沿河沿路沿线沿山绿带,构建绿带生态景观网络。沿河绿化以塘河绿化为主,沿主塘河建设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塘河支流和其他河道两侧原则上都要种植绿化带。沿路沿山绿化是以沿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区内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和两侧山体一面坡为重点进行绿化造林。沿线绿化是指以高压线、沟渠、农田路网沿线规划种植绿化带,利用各类控制用地进行绿化,构建平原绿化林带网络。城市市政道路要按照园林城市的要求提高市政道路的绿化率和档次,提高乔木比例,提高生态效应。在中心区、站前区等核心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在主干道路规划控制线范围规划种植绿带。

3、打造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反映了园林绿化水平和生态生活环境的状况。要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在中心区、站前区等城市建设规划区,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和广场;在塘河沿线规划建设滨河公园和主题公园;利用自然山体建设山地公园;利用各类闲置地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

(五)整治环境污染,构建生态产业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了环境污染,才可能实行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优化生态环境,要着力抓污染防治。

1、继续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作。深化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在巩固前几年行业污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一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特别是三溪片制革业污染整治力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加大重污染企业、涉河涉水企业的日常监督监测,确保企业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实现达标排放。加大企业偷漏排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三同时”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的检查。深化“低、小、散”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有效破解“低小散”企业的污染难题。

2、加强噪声污染整治。重视噪声污染治理,开展以交通噪声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治理活动,严格执行汽车喇叭禁鸣规定,在建成区范围内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地段禁鸣汽车喇叭,加大对违反禁鸣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审查、控制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尤其是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区域周边,保证施工噪声审批率达到100%。加大工业噪声污染管理力度,确保工业企业固定噪声源达标,严格新建项目审批,确保居民住宅30米以内不增加新噪声污染源。

3、加大对施工工地的管理,减少扬尘污染。加强对工地文明施工的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落实措施,避免将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带出、污染到施工现场以外的城市道路,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实施车辆清洗等降尘措施,对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按规定进行地面硬化,对违法行为要严管重罚。

(六)完善机制体制,提升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复杂、点大面广,牵涉行业多,滞后性强,控制难度大,需要从宏观、战略上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出科学的规划,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体制机制。

1、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突破单一的职能部门权责限制,理顺各级各部门工作关系。

2、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3、理顺污水设施、环卫保洁、绿化等日常维养机制。

4、严格执法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执法政策、标准、体系,促使企业不敢有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

5、完善各类环境资源收费制度。要坚决扭转在企业中形成的收费、罚款比治污更划算的利益倾向思维,用收费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6、要转变生态环境考核机制。把基础设施建设、减排成果、企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千百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纳入部门单位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7、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公开环境信息,发挥社会团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推行环保政务公开,组建环保特约监督员队伍。

下载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如不采取综合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负荷将突破生态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随时会恶性爆发,并可......

    优化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品味

    为优化县城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生态中牟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城西区万三路以东、贾鲁河以南、老郑汴路以北范围内和县城东区S223线以......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宁波大学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一.研究区概况 宁波大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6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9万余平方米,南临甬江。 宁波濒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部......

    环境卫生与城市的发展

    环境卫生与城市的发展、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衡阳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衡阳投资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在分析衡阳 市街巷环境卫生现状、......

    东西方城市发展与比较论文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艺设091班 朱遥 200910133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

    城市秩序与生存发展

    城市管理城市秩序的好坏,关系到群众工作生活是否便利的环境条件,也关系到城市的治安管理。当前,城市管理执法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城市管理执法局的难点问题。城市管理......

    浅析城市天然气发展与管理

    浅析城市天然气发展与管理 1 前言 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为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燃气又是城市的生命线,关系到社会稳......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陈泽东Chen Ze Dong (湖北大学 ,武汉) (HuBei Univer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