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开发为什么要受到城市规划的干预
☆城市开发的定义、类型
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土地和房屋)、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建筑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经过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目标。□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
按照城市开发的主体(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分类
□新开发和再开发;
根据城市开发的环境基础条件来分类
□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
根据城市开发的客体分类
☆城市开发为什么要受到城市规划的干预?
□外部效应的存在□公共设施开发的缺失□价值准则的偏差□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市场垄断的危害□我国转型期市场的不完善性
☆城市经营的定义
城市经营:是以城市为对象的经营活动。就是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城市环境、住宅环境、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问题,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BOT、TOD及房地产经营的含义
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TOD译为公交导向开发社区。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
房地产经营是房地产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指房地产经营者对房屋的建造、买卖、租赁、信托、交换、修维、装饰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按价值规律所进行的有预测、有目标、有组织的经济活动。房地产经营包括房产经营、地产经营和服务经营。
第二篇:高校教育应以潜能的开发为核心
2005年福建高教论坛交流材料
高校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
莆田学院吴梅生
摘要:经过科学探究发现,人类身上贮存着巨大的潜能,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无论是从职责出发还是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都要重视人的潜能的开发,并以此为核心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潜能核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必须把高等教育在高一个层次上复归于“育人”这一本位;只能 是“育人”,决不是“制器”,决不是一切形式的只重视教做事的急功近利。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即教育思想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国家人才培养的职责。把一般人培养成社会上的能人、贤人、超人,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是时代和国家赋于高等教育的使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
一、人类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和探究
潜能就是人们潜在的能力。平常我们说的能力,包括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这是已经显现出来的能力,这只是人的潜能发挥的极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潜能是要在一定条件的触发、诱发下,才能释放出来。如有的人,原来的观察力不强,通过学习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训练,人的潜在观察力,即观察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了。古时候纪昌学射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他不就是通过强化训练,使眼前悬挂的一个小虱子,看去大如车轮了吗?
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便知道当今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们潜能开发的历史。当今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进化发达,都是人用心脑思考,不断开发潜能,不断创造的结晶。从原始部落到国家政党议会,从牛车马车到火车飞机;从山洞茅草屋到艺术宫殿、摩天大楼;从原始歌舞娱乐到现代音乐戏剧、电影、电视;从手写笔算到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从地球的开发利用到月球的勘探研究……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并创造新的世界。
从脑科学来说,人脑拥有140亿个脑细胞,分为左右两半球,有着不同的功能。左脑主管逻辑分析,抽象概括,推理演绎等理性思维;右脑主管想象、直觉、审美等形象思维。所以,人们发现,左右脑的差别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脑还是音乐脑的不同,而是理性脑与悟性脑的问题。当今的学校常常忽视非语言知识、非逻辑知识的教育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右脑想象、直觉、发散等能力的开发而过重的课业负担、题海战术又严重扼杀右脑功能的发挥。奥恩斯丁发现,那些经常侧重运用一边大脑的人,当有需要用到另一边脑于时,运用起来会较为困难/比如,假设你日常的思考活动主要是数学和文字(即左脑思考);而甚少接触音乐和美术(即右脑思考),那么一旦有需要绘画和玩乐器时,你会感到非常吃力。[1]而如果两个半脑同时得到开发,大脑的总能量和总能力就会大大增加,结果往往大5-10倍,甚至更多倍。这就是大脑产生的协同效应,、这个协同效应使本来近乎无限的潜能更加放大了!
人类社会突飞猛进,但人的大脑、人的潜能还远远未能开发出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认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尚有90%的潜力。美国人类潜能研究专家H·A奥托在其发表的《人类潜在能力的新启示》一文中指出:“据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我们估计的数字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回为人所具备潜能及其源泉之强大。根据现在的发现,远远超过我们10年前,乃至5年前的估测。”[2] 因此,许多有见地的科学家对人类潜能远远末能开发发出无限感慨。美国加州富尔顿学院心理学教授陆哥·赫胥勒指出,编撰20世纪人类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地震、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入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们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
众多的现代人,其生活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我等艺兰众生都不知:宣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众多的吾辈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诞生,却己经衰老死去„
人类已进入21世纪,该是面对自身潜能开发的时候了!!,一、开发潜能应成为21世纪高校的重要课题
提高人的素质,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
首先,高校的使命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开发人的潜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认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培养人的品性,而不在于给人一个职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人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籍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起步晚,学校教育还必须承担起相当一部分本应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来承担的职责。大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则承担着解决学生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等诸方面发展问题的责任。也就是说,高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有真才实学,更有高尚的情操。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他们的素质远远超过原有的水平。其实,这也是广大家长的愿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由缺乏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问题事件已不容忽视。它不但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了潜能的发挥。所以关注大学生潜能的发挥不仅是对国家负责,也是对家长负责。
其次,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决定高校必须重视开发人的潜能。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柱。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的特征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效率标准是知识生产率;知识阶层成为社会主体;在本质上是国际化、网络化;是以人为本的经济。[3]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这种新型的人才有关学者和专家概括为九个因素:思想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民族文化知识及现代科技知识、创制性、服从命令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鉴赏他人创造性的能力、社会和亲属关系状况、个人历史。在这九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知识和创造性。所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而这种新型人才要靠大学来培养。可以说,没有现代大学教育,知识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知识经济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大学教育的水平。为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应以潜能的开发为核心。
再次,未来经济要求高校必须开发人的潜能。“早知三日,富贵三年”,教育要做得最好,就必须要预测未来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是科技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已不成问题,这时人们必然会对自己的肉体和精神有更高的追求,希望能永生,希望有更快乐的享受。未来经济就是依靠高科技的力量,在高度遵循人的自利性和道义性的基础上,使人的高人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即好生、好乐、好智、好善、好美的需求得到高层次的满足,从而使新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进步到未来经济——生命经济、永生经济、极乐经济、人本经济、宇宙经济。[4]而教育是属于“人的生产”的产业,是决定人的素质和民运的关键,将占有未来经济的主导的位,成为未来经济的领路人。所以,为了使我们的国家能更快的进入未来经济,高校应坚持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
二、高校为开发人的潜能应采取的决策
高校要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名师和高水平的学生,提高知名度,争创一流,就必须做到:
1、丰富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自然科学课程让学生学会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知道“怎么做”,掌握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人文课程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应不应该做”,二者共生互动。要使大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且具有较高的创新力,就必须给学生满意的课程,同时要求两种课程都要修,左右脑同时得到开发。
2、创设良好的成才环境。实践证明,成就感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大。没有成就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研究发现,不管是什么专业、职称的高校教师,工作挑战、成就感、发挥专长方面都比中小学教师高。学有专长的高校教师往往独挑一面,在学术负责制的高校更是如此。所以,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发现教师现在的价值,还要发掘、实现教师潜在的价值,要给他们更大的尊重和更宽松的发展空间,才能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也要给学生提供不同能力维度的发展平台,使每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优势潜能也得以充分发挥。总之,高校的环境应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就有机会发挥自己,想努力的人,就有机会发展自己,不想努力的人,主观能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3、建立不分门类的激励机制。现代化的大学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本化 管理。以人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5]它具体体现在学校制定的管理措施上。为了能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高校应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无论是谁,只要能在本专业、本领域、本部门等方面,有突出成绩、有改革创新、有得到群众好评的,都应得到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表彰。
4、开展实践活动。潜能不仅在于开发,关键在于使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校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人才,所以它不仅是做学问的场所,也应该给人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上海有一所很有名气的职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和总务主任助理,不是别人,都是16、17岁的在校学生。学校里,86%以上的学生都过了把“官”痛。一般学校也搞过什么“一日班长”之类的,但那都是玩形式,而这个学校切切实实给这些小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们实际的活儿。例如,组织同学去外地看画展,校长助理就要负责购买学生票。学校食堂煤气管道出了故障,就要负责去修。有的时候,事情很难办。那些向来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到了和人打交道的本领,一般学校很难开发的领导潜能、组织潜能也开发出来了。这个学校虽然是职校,可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很抢手,不少人还挤身著名跨国集团企业工作。学生们都说学校里的“官”没白当。这个学校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实践锻炼。我国山东大学也通过加强实践锻炼而获得了成功。
5、加强学术讲座,激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动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让学生明白潜能开发的道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习动机的内部推动作用,将学习成果内化为自身素质。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实用技术比较重视,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与人类自身有关的人文学科比较不重视,把它看成是学习的负担,或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而被动地学习。所以,高校应开展各种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科学的独特价值和学习人文知识的终生受益性,参考文献:
1、吴亿蜂.智商、情商和潜智能开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75—792、杨敬东.怎样开发你的潜能[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93、边洁等.大学生学方法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9.1—64、王小平.出发——与智慧同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19—2215、周志强.对高校教师的以人为本管理的思考.探索[J].2004,6
第三篇: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摘要]:城市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合理,高效,可持续运作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生态的合理有序循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了解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分析其内在的关系,来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1.引言: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的问题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出现。如何建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而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城市是当代人探索的目的。城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要如何融合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
2.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都有着许多相同的因素,1.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城市,区域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它们的媒介都要对于城市乃至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历史以及自然条件的深入了解。
同时它们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1.原则,城市生态学比较注重对于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是以不危及下一代为前提。而城市规划比较侧重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研究对象不同,城市生态学是以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为研究对象。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历史沿革为基础,对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的研究。
3.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就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定义,即在不危及子孙后代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一个城市系统。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一对因子。要实现这一城市系统就要对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很好的结合并且有效地讲去理论运用到城市系统中。
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城市的发展必定会消耗自然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在设计思想及实践中应充分体现生态学思维,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对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良好生态维持能力。
3.1.城市生态学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应考虑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城市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方面,城市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有关。在当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多限于从用地经济性和区位、交通条件等方面考虑的所谓的“综合用地评价”,将城市用地划分为4大类用地,然后确定哪些用地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但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和用地规模的确定很少考虑生态和环境的要求。为减少城市土地的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有必要对城市及周边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以城市及周边土地的生态适宜能力来决定城市发展规模及土地开发模式。
生态学法能用来了解和系统地表述一个和自然结合的规划,或者说将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其生态规划思想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方法的核心是对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性能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以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及人类其它活动与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在研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问题时指出,应从自然的持续性来考虑土地利用,即在开发土地资源过程中,应根据自然资源的容量来决定其开发利用的强度,既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生产力,防止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用地使用性质的确定应符合区域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要求,借助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协调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用地的扩展应从城乡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要积极维护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决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盲目使用土地。
3.2.城市生态学在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
城市土地利用有同心圆、带形、楔形、组团式、指状以及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不同的用地发展模式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同心圆集中发展模式最容易割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维持城乡协调关系、维持生物多样性及良好的城市环境最为不利;而楔形、组团式及指状发展模式则是较为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因为用地的楔形、组团式及指状发展有利于将自然引入城市,构筑完整的景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模式、深圳的组团式发展模式以及合肥的风扇形发展模式等。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地。扩张对周边环境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城市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3.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在城市道路的形态结构和总体格局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路网系统的格局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如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环通度”应适当降低,在适当地段应设置中断点,尽可能在城市不同方向为动物留出楔形绿色通道,以利于动物通行,这是保护城区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4..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城市生态的效益是城市中各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指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人类的活动是在城市这个三位实体空间里面的,因此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各项工程,各种资源的合理部署,对于促进城市的生态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合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可以让城市系统的生态循环有序的运行。相反,如果是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那对于城市的生态循环那将是毁灭的。
4.1.城市布局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城市布局是一个城市空间在实体上得体现,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的布局具有多样性,要结合实际,做出符合当地的城市布局模式。热带和亚热带城市的布局就可以开敞通透一些,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符合夏季主导风向的空间廊道,增加有庇护的、户外活动的开敞空间;而寒带城市则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以利于节能和加强冬季的保暖、降低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
以往的城市布局建设中往往割断自然景观中生物迁移、觅食的路径,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生境地和各自然单元之间的连接度。现在可以通过廊道网络的构建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如在上海落成的“五洲大道”就是一条生态大道,其掺入废橡胶轮胎粒子的沥青、雨水可实现回灌的绿化带、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生态植物,以及互通式立交桥下的人造水景等,无不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渐变式的生态过渡。另外,历史上许多著名城市的发展建设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历史性的保护和艺术性的创造建设,既使得城市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得原有的自然景色更臻完美,进而形成城市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如南京“襟江抱湖、虎踞龙盘”的城市形态;常熟古城市“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不对称均衡城市格局i。这些都是对于城市设计生态理念中保护性的方法与策略。
其外在城市的布局时适当的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退化生境的恢复和重建;将城市内的用地按自然整理出来;将森林引入城市;自然廊道的建立;绿色节能建筑的使用;对各项能源资源的循环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2.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对城市生态学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的,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它的城市问题也就会接二连三的出来,包括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这也就是卫星城市出现的一个先决条件。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因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是又上限的。只有通过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制定对人口及用地规模,城市水资源供给,能源交通的限制,以实现城市的合理规模,才能真正的让城市这个庞大的系统有序的循环运行。
4.3.城市建筑垃圾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中国现在整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也因此有大量的建筑被迫走下历史的舞台。一个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将会导致房屋大量大拆大建带来的资源浪费,中国的大拆大建现象在城市建设中是非常常见的。从建筑的使用年限对比来看,普通建筑使用年限一般在40~50年左右,日本平均建筑使用年限为40年,欧洲80年,中国目前的建筑平均使用年限不到20年。反复的拆建、大量的兴建,不断
地重复,无疑将会带来城市资源和能源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与浪费,这无疑与我国集约型、节能型的社会建设道路是相违背的,也是对城市生态有序循环的一种挑战。
5.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规划内容复杂多样,但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6.总结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都是我们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支撑,同时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只有结合了城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呼应城市规划的城市生态学才是合理的,才有实现的价值性。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互融合才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作者:沈清基出处: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作者:徐祖同出处:环境保护,1987,第8期
3.城市规划要有生态学观点.作者:卫明出处:决策探索,1989,第6期
4.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作者:李植斌.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78.
5.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概念、价值、方法和成果.作者: 林姚宇,陈国生,.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第四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我市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丹江公园、商鞅广场、江滨大道、丹鹤楼、金凤山公园、江南住宅群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已缀亮了山城商洛,商洛市区的水变清,天变蓝了,树变绿了,城变靓了,一个掘起在秦岭深山中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已初具雏形。但由于我市缺乏五大项目支撑,地方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城市的发展
和发迈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做的独特还很多,需要我们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再倍加努力地做好城市建设的每一件事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谈一些精浅的看法:
一、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尽显山水特色。我市位于秦岭东段南麓,距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地域特色突出,气候特征明显,文化历史悠久。在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步伐中,应充分挖掘商鞅、四皓、崖墓、大云寺、闯王寨等历史文化资源,中原突围的红色革命速存以及南北气候过度带特殊的自然生态资源,将城市建设工程规划与地域文化、山水景观相结合,以生态园林为切入点,把一些先进的构思,独特的建筑模式、设计风格溢入规划之中,用规划体现山水园林,用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用规划来促进商洛中心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功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长期闭塞老后等原因,我市在撤地设市以前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缺乏长远有效的规划做指导,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设施缺项很多。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打造中等中心城市。首先,应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规模,将丹江以南,东龙山以东是沙河做为城市规划区进行重点开发。其次,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在西片区发展市级行政中心的同时,在大赵峪到沙河子区域建设商州区级行政中心,以市区两级行政中心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二龙山、南秦两座水库及丹江河、南秦河为主线,利用商洛特有的山水自然地貌进行园林、生态、休闲项目开发、配套商务、度假、娱乐设施建设;以丹南住宅为龙头,在贺嘴、王塬进行住宅小区建设,在任塬、刘湾、元明进行别墅群开发,以满足高速路贯通后部市人群在山水园林城中的居住需求;需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启动一处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会务中心,提升我市接待水库,在市级行政中心规划建设图书大厦一幢,在高速路设计处建设特色小吃城一处,在李塬村建设一处体育场馆设施,启动火车站广场建设,以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规划实施一批旧城路网和旧城改造项目,改变一些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现状,以秦楚风韵体现商山洛水特色,以沙河子工业园区、刘湾药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招商引资,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项目的突破发展来支撑商洛经济。
三、在城市建设中,应着重加强各类市场的积极培育,以带动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依托西街开发建设服装批发市场,以土特产物流中心的建设形成大规模的地方土特产交易中心,以天士力药源基地,南秦公司为基础开发建设药材、药品交易市场,打出商洛原生态无污染的天然药材品牌,以晨光建材市场为基础,振兴商洛建材产业,使晨光城市我市最大的建材集散地,根据地域及城市建设规划,在原有东店子蔬菜批发市场基础上,在陈塬附近再规划建设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大力研制开发虫子、鸡蛋、柿子醋等绿色产品,利用供销商城现有设施建设培育副食批发交易市场。通过以上各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做大做宽做强地方经济,以推动商洛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应大力加强城市秩序管理,在建设文明、卫生城市上下功夫。虽然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市政工程的相继建成,商洛市区变大了,变靓了,商洛还由一户山区小城向中等城市迈进,但由于广大居民的市民意识不强,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在我市市区有违文明的脏乱差现象屡见不显。在建设商洛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亦应在文明卫生上下功夫。应大力倡导开展“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文明卫生教育活动,改陋习,树新风,强意识,变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首先应加强早餐、夜市、餐饮等市场食品卫生管理,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等办法改善卫生面貌。其次加强公共交通行业卫生,秩序管理。公交车辆要清理卫生死角死面,定期清理清洁,坚决禁止非站点停靠,并建立停靠站点及站名制度,由司乘人员应讲究礼貌,注意安全;出租车要长期保持车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不乱停,乱闯,乱钻,乱托,文明行车,文明经营;长途客运不托客,不转客,定时定点放,安全平稳运行,三轮蹦蹦车彻底退出城区客运市场,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要归位整齐停放,司乘人员要遵守交规,礼貌行车,坚决改变行人,摩托、自行车乱闯红灯,无视红灯现象。第三,教育广大市民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杂物、言谈举止要得体得当,衣着要整齐整洁。第四,加强城区卫生和垃圾管理,在闹市区,人口密集区要安排专人随时维护清洁卫生,垃圾应封闭放置,并定时入箱投放,定时清理、清运,坚决不
能随意乱扔乱抛,第五,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卫生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商洛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积极打造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积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第五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自从有城市规划以来,传统城市的特色就渐渐消失了„„今天刚刚听到的一个观点„„虽然偏激,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呢?
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今天的规划,其准则条文和数据的约束已经很难跟得上城市各种综合条件的变化。加上制定规范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人,真正了解城市和人的深层需求的,真正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的寥寥可数,他们的“产品”算得上城市规划吗?
另外,人们开始质疑城市规划能够规划、或说引导城市发展的能力和程度。“变化比规划快”,我们所处的城市时代,是城市发展变化激烈的过程,是自相矛盾的过程。环境最差的城市,往往又是人口最拥挤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土地受害,住房困难,交通紧张,绿地减少„„城市化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环境破坏的过程。
“城市形象不光是规划和建筑两者之间的事”,明白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很重要,可使偶们不必过于自恋或自卑,而以平常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设计只是若干重要环节中的一个。
但是,全面的分析之后,这个话题的焦点被(“偷偷地”)分解了,偶又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觉得有必要建议大家回到“专业地带”来继续讨论。
这个问题的确可以从城市大系统的高度来认识,前面偶们多多少少也提到了体制、立法、经济等因素对城市特色的影响,说:他们也应该对目前的不良状况负责,甚至责任相对更大。不知道如果是在一个“体制”、或者“立法”方面的专业论坛里讨论同样的话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估计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人要说:因为设计行业水平太差!也许他们也会抱怨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在这种很有道理却可能导致扯皮的争论里耗太多的时间,只要能概念性地搞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行了,然后就必须尽快回家先把自己的脸洗洗干净,否则到最后大家依旧灰头土脸,到底是图个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发牢骚、叫屈或者互相声讨推委吗?——偶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讨论并着手解决问题呢?
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专业本身看出去,先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城市面貌的影响做个客观的总结,并不见得非得拿“破坏力”做切入点吧。
面对现实,我们是否还顽强记得自己的“理想”,又是否怀疑过从一开始就走错路的可能?
城市依旧,理想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