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1: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

城镇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民政事业如何顺应城镇化进程要求,加强城乡政策对接,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民政政策创制要顺应城镇化发展

政策创制是提升民政创新发展内动力。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阻碍,民政政策创制就是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体现建设服务型民政的政治责任。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服务型民政,民政部门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保障了公民特别是底层公民的生存权,而城乡政策对接,则体现了服务型民政追求公平与公正的价值取向。因此,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政策城乡一体化,正是建设服务型民政的自身要求。

(二)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必然要求。从制度上看,原有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民政政策覆盖不平衡,特别是一些社会救助政策仅覆盖城市中的部分人群,把外来从业人员排除于政策保障之外。在实践中,外来的特殊困难群体,由于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缺乏就业机会,而丧失生活来源。民政政策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就在于将他们的生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实质上就是为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保障。

(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民政政策城乡一体化,并非是实现平均主义和均等化。当前,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民政政策多数属于二 1

次分配范畴。实行城乡政策对接,有助于解除最低收入阶层的生存危机,缩小城乡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缩小低收入群体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收入水平,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逐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

二、当前民政政策城乡一体化对接现状

近年来,我市民政事业重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不断完善民政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取得成绩显著。

(一)救助体系城乡全面覆盖,水平逐步接近。一是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全市7.5万困难群众得到保障,且多次提高标准,城市低保为315-350元,农村低保为1900元,分别增长193%和171%,涨幅水平接近。二是医疗救助城乡并进。2011年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实行统一救助政策、统一救助标准,全面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医疗救助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三是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实行属地管理、分级救助,统一救助范围和标准,最高限额5000元,并首次将连续居住或就业1年以上外来务工者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二)优抚安置做到城乡一体,待遇基本一致。目前,优抚安置政策城乡一体化对接最好,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参战退役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烈士子女、农村退伍义务兵等6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城乡水平完全一样。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城镇每月1159元,农村1129元,基本一致。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实行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一致安置补偿金标准,虽各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一,但总体均等,每人约

2.2万元。在优抚对象免费体检、医疗保障、节日慰问等方面,全面实行城乡一体优待政策。

(三)社会福利城乡同步推进,差距不断缩小。一是加快发

展养老事业,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政府补贴等方面实行城乡一体政策。二是落实孤残保障工作,孤儿基本生活费实行机构养育每人每月1000元、散居寄养600元城乡一体政策,困难残疾人家庭、重度残疾人、“老残一体”等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三是统一福利企准入门槛,全市51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320人,占职工总数40%。四是促进城乡慈善对接,创新开展“情牵敬老院、爱心志愿行”活动,全市75所乡镇敬老院与爱心企事业、社会组织建立挂钩帮扶,荣登全国慈善城市百强。

(四)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发展,条件越来越好。认真落实 “十百千”工程,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成市级和永安、将乐等7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完成24个社区综合服务站、15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城市社区信息化实现全覆盖。在农村,新建成97农村敬老院,实施农村“幸福园”建设项目,全市新增设施面积26.1平方米、养老床位5436张,整体面貌较大改观。同时,完成市殡仪馆整体重建,新建明溪县殡仪馆和一批村级公益性公墓,形成“一市一县一馆”布局。规范地名标志系统设置,全市城市片区、道路和乡村设置地名标志1万多块,实现城乡全覆盖。

(五)社会管理城乡有序并进,作用总体明显。一是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推进城乡社会组织发展,全市社会组织1912家,结构日趋合理。二是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推行城市社区“户代表”选举,扩大农村妇委会专职专选比例,2012年换届选举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同时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三是全面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免费服务,XX县率先将惠民政策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将乐县对城乡居民丧葬直补500元。四是全面实现集中登记在线

办理,实行人性化服务,推进婚姻登记等级达标建设。

民政政策城乡一体化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城市与农村低保标准相差约175元,农村人均月实际补助水平低于城市49.3%,人均支出水平低于城市45.1%。二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远低于城镇。近年来新建9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均在城市,农村仍未推进;全市13家民办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473张,均分布在城镇,农村尚为空白。三是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落后城镇。城市社区在硬件上远优于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全市三分之二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村委会办公场所,生产生活服务内容少,质量不高,文化生活与城市差距大。四是优待抚恤标准城乡仍有差距。农村“三属”定期抚恤标准还分别低于城镇标准约40.2%、33.9%和32.8%。五是农村社会组织有待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数量少,提供服务单一。

三、推进民政政策创制城乡对接思考

城乡一体化是今后民政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既着眼现实基础,又要放眼未来战略,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政策对接,不遗余力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更好实效。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在梅列区开展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量化标准,分步推进,努力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救助均等化。统筹城乡医疗救助,提高限额标准,调整城乡低保及边缘家庭医疗费个人负担比例,缓解特困群体医疗负担。改革农村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救灾经费专户管理的工作体制,提高灾后重建救助水平,到“十二五”末初步构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一体化政策。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幸福园”等农村福利设施建设,2014年全面实现“一乡一镇一敬老院”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建设向农村延伸,满足农村养老服务和文体娱乐需求。加大福利企业扶持力度,试行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制度,开展行业交流、技术培训、岗位招聘等活动,提高残疾人就业比例。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城乡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标准,消除城乡社区经费差别,促进城乡社区管理接轨。统筹城乡殡葬服务,着力推进全民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实施,探索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统筹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加快数字地名建设,全面启用地名数据库工程,为城乡群众搭建地名公共服务新平台。统筹城乡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居民生活服务、居民维权自治等社会组织的培育,并积极引导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核心是体现公共财政和资源的均等化。首先,建立统筹城乡的财政转移支付有效办法,完善各级政府救助资金转移支付比例,通过转移支付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其次,拓宽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完善鼓励社会参与投入机制,同时严格慈善资金管理,实行各类救助资金捆绑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金使用效应。第三,统筹民政工作力量,不断加强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村企结对”和“部门挂钩”共建活动,完善工农互动、城乡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朱德云 马 静.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 现实考察

与实现路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2] 刘英瑜 张健明 杨迪 张燕.新二元结构视角下社会救助均等化必要性初探[J],劳动保障世界,2012(6)

[3] 马 静.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的城乡社会救助趋势[J],公共管理,2012(12)

[4] 刘庆顺.关于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Z],北京社区报,2009(10)

第二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切实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城乡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试图找到破解二元结构、三农难题的“钥匙”。

一、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乡关系的发展轨迹是“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这个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改变“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状况,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不是农村城市化,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简言之,“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和途径

用推进城市化主动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既是势所必然,也是顺势而为之举。调整城乡二元结构,要准确把握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两个主要标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任何孤立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还涵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结果的表现形态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实现现代化。因此,当前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是“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破解“三农”难题,必须跳出“就农民论农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主要途径是减少农民、改造农业和缩小农村。

减少农民。关键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如果说家庭承包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那么城市化将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和现代化问题。一要减少传统意识的农民。减少农民要求减少传统农民,增加具有现代商品意识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民。出去打工后即使再回来的农民,在意识、思维方式上与留在原地的农民已经完全不同。二要减少农民绝对数量。既然没有那么多的要素、没有那么多资源让有能力的农民留在农村,还不如让他离开农村去“闯荡江湖”,去城市工作乃至安家落户。三要加快农民市民化。降低进城门槛,引导产业进城集聚,广开就业门路;把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变为“离土又离乡”的现代产业工人,使“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成为“进厂又进城”的现代文明市民。

改造农业。改造农业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对接。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一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它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以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农业。引入产业融合概念,抓住优势产业,延伸和衍生农业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加快农业的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打破“农业龙头企业”的界定框框。二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传统工业的市场化改造经验运用到农业上来,运用“折旧”、“技改”等工业管理理念,创建有效的农业产业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农业信息化的过程,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农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下作科学决策,并改造传统农业。

缩小农村。浙江要提前实现现代化,少不了农村这一块。现在我们说穷、说落后,主要是穷在山区,落后在农村。城市化本质上是解决现代化的载体,但是没有落后的农村和贫穷的山区发展起来,那么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途径。缩小农村是使有限的资源更多地集聚,让更少的人运作并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减少村庄的数量,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大幅度迁移自然村、小山村,撤并行政村,使其向中心城镇集聚,改变分散的状况,从而形成合理的城乡分布格局。二是增加农村的效益,农村发展并不是随着农村数量的减少而速度变慢、总量变小、效益变差,恰恰相反,会使农村发展速度变快、总量变大、效益变好。三是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安康、社会文明的新农村。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达地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达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重视四个转化过程:一是先“虚”后“实”的过程,即先要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城乡“一盘棋”规划,然后出台相关政策,安排重点项目,落实建设资金。二是以“点”带“面”的过程,即根据经济条件和群众意愿,抓好几个示范村,通过改造旧村、治理环境等形式,以点带面,有序推开。三是从“硬”到“软”的过程,即从道路、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硬环境入手,奠定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再逐步提高村民的素质,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四是由“小”及“大”的过程,先实施农村“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小五化工程,再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大五化工程,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欠发达地区要重视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欠发达地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要正确处理三对关系:一是“内”与“外”的关系,即人口的内聚外迁、产业的内聚外来和资金的内聚外引。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即小县大城关、小企业大集群和小财大用。三是“进”与“出”的关系,即山民出深山进新城、工业出老城进新区和农民出农业进工商。这是我们在衢州、丽水等地调研中,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概括和体会。

第三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姓名: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途径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二、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城市的产业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乡镇的同步推进,以至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出

现失衡。(2)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城乡规划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3)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包含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有机组合协调发展,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发展水平、速度和拓展面的落差都比较大。(4)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上至城区之间,下至村与村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对城乡的总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重要制约因素。(5)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还存在土地开发征用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途径

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这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所以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

1、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将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于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

2、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只管城市或城乡分割管理一律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管理,创造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3、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臵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实行多种补偿安臵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城市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开发要适度。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行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享有平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5、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体制。①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②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③加

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电网输送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体制、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制、城乡一体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体制等的改革。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进程中,要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第四篇:邵东县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邵东县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城乡制度统一、城乡权利平等、城乡自由互动、城乡合理分工、城乡广泛协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三农”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 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现对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辖17镇9乡1场,27个村居委会990个行政村1243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1576人,占总人口的80.05%。非农人口239865人,占总人口的19.85%。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科学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着眼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全县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建设加速发展,城乡结合成效幅度提升。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23.98万人,城镇化率为31.98%。为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5.2%、15.9%;完成财政收入7.04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亿元,增长39.2%;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28.5亿元、38.1亿元,分别增长17.5%和27.6%;农民人均纯收入61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6元,分别增长19%和1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

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县内市场体系完善,城乡贸易活跃。全县有12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8个乡镇集贸市场,组成了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中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邵东县工业品市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2万余个,经营门店1080间,经营10大类2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日上市客商近5万人。2009年商品成交额达195.8亿元。成为全国10个大型市场之一,连续5届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还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家电批发城和中南五金批发城。廉桥药材市场成为全国3大药都之一,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检查合格,达到国家标准。随着生态工业的新建将大大提高了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目前,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同时,县委政府加大城乡交通枢纽建设力度,县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娄邵铁路横贯东西,国道320线、1814线、潭邵高速贯通全境,洛湛铁路邵东段、怀邵衡铁路、邵衡高速公路和邵东新火车站即将修建或正在申报筹建中。县乡公路交织成网,每100平方公里通车公路密度居邵阳各县首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县,实现了村村通邮通电话。科教卫体齐头并进。

(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快速发展。我县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多元投入机制, 邮电、电信、通讯资源已基本实现城乡共享,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成倍增长,全县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1.5%和2.7%。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基本同价,自来水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五)农业产业化规模初步形成,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形成了以粮食、水果、水产、畜牧、中药材、林业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2009年,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566家,比上年增加20家,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新增8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11%。新增四季红农业开发公司、鑫旺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市级龙头企业。忆江南米业、精华农产品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亚牧动物药业、湖南松龄堂中药饮片公司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精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除加工、销售黄花菜收入6500万元外,还新建了鲜活农产品超市8家,增加销售收入6500万元;亚牧动物药业利用中药材制成动物药剂300万箱,年销售收入达9500万元,带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湖南昌盛牧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生猪3万头养殖场,现已产商品猪1.2万头,繁育优良母猪350多头。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建立了范家山镇蔬菜协会和邵东忆江南粮食专业合作社、旭日玉竹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上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家,惠及农民28万余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影响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

邵东县经济发展水平,从主要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在全国、全省的地位来看,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口城市化都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处于落后状态,属于欠发达地区。

2、人口的素质不高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素质的上差距,需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予以消除。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成为影响人口城市化的障碍因素。

3、城镇的规模不大

因建制和区划调整,市镇并入了大量的农村人口,从而使市镇人口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建制的变化使城镇的等级上升,数量增多。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向镇区转移,如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仙槎镇等。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向小城镇集中,实际增加镇区的非农业人口,各种综合因素,引发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潮流,致使人口城乡分布发展相应变动。

4、思想观念落后

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

5、政策环境不优

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在计 4

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统一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很大;在发展环境方面,少数地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

6、建设投入短缺

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环境无法与大中城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县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越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以人为本、彰形个性、突出特色、融入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优美、5

城乡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一体化为目标,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力度,稳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推进城市化

1、加快县城城镇的建设。县城城镇不建设好,难以对其他城镇、小城镇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如何加速建设乡镇:一是要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基地兴工,招商兴园,产业集群,品牌创建”发展战略,大力引进企业,加速城镇扩容规模。二是要建设好基础设施。“脏、乱、差”曾经是县城的评价,通过近年来县城道路的改造,加大了卫生的整治力度,县城基础设施逐步完备。三是加快城市住宅的建设,进一步放宽建房政策,解决城市居民由安居向小康型住房水平转变。

2、加快乡镇城镇建设的步伐。要着力建设小城镇,水、路、电、通讯等进一步完善配套,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一批上规模的工业园区,把农民吸引到城镇来安居乐业。

3、注重特色,发挥各乡镇的优势。各重点镇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走产业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廉桥打造药材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规范运作”的指导思想,突出药材业园建设;仙槎桥镇打造五金之乡,完成了老集镇门面改造、园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五金名镇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范家山镇以蔬菜为基础、石株桥以水果为基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推进产业一体化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整合与资源共享,这是构建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所在。从全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情况看,6

虽发展较快,但还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占比偏大,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为此,要加快二产业的发展,走“兴工旺商,富民强县”的道路,其重点应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产业。并打破地域限制,鼓励和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充分流动,注重市场气氛的培养和产业的发展,协同整合产业优势,组建区域性的优势产业集团,打造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形成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新格局

1、着力抓好县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 按照上规模、上品种、上档次、上高新技术的原则,认真比较和筛选项目,做到开发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并根据情况变化完善项目调整,围绕质量、品种、效益,积极采用先进工艺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强化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把企业技术创新建设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在中型企业的重要环节,重点扶植大中型企业,超前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力量保护重点,争取银行支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金,积极支持鼓励个人创办企业,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利用邵东的市场优势,重点扶植中药材、打火机、五金、小商品等加工企业的发展,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的速度达到15%以上,就业的岗位每年按3万人递进。

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快速促进农民市民化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非农化率。促进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关键是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创造农民进城的条件。具体来讲,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 7

继续大力发展小城镇。农村城市化,主体是农民。关键是要吸引农民到小城镇办产业。在审批、户籍、迁居、收费、贷款、经营、就医、上学等各方面开绿灯,真正让农民进城兴业建市,真正让市场机制在城镇建设中发挥作用。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补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城镇规划,应重点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重点建设好中心镇、中心村。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农田灌溉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骨干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湖、村的综合治理, 塑造新的田园风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立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

(三)推进市场一体化

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要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重视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倡导诚信经营、诚信消费,为商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信用基础。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流动机制;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构建统一的区域金融市场,疏通融资渠道,有效吸收国内外闲置资金或引进外资,缓解区域开发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市的发展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融,对加快县城生态工业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打破行政分割,搞好区域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加快环保统筹治理步伐,搞好工业“三废”整治,加速区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逐步实现环境质量指标达标。

1、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

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身份与农地分离,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一是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要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对符合在城市落户的人口应全部放开,允许其自由迁移流动,形成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尊重个人选择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要取消严格限制民工就业范围的歧视性政策,保证民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民权利,将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推广到城乡所有劳动者。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必须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使农民获得永久的土地使用权或部分使用权,使进城农民能顺利地将土地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出去,获得应有的土地收益。四是加快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利益障碍。要逐步消除市民的福利保障特权,保证民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如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失业保险等等。

2、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促进和谐稳定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平等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力安置就业 9

工作。加快廉租房建设,逐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和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中,城乡差别不大的有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城乡差距较大或城乡不太公平的有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众安全等。由于实行城乡分割制度,在提供后一部分公共服务时主要偏向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这一部分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和短缺。

4、突出生态城市建设,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绿色、环保住宅和公共建筑,积极实施“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鼓励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城镇资源综合利用率;着力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提高城镇饮用水质量;积极推进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全民植绿行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大力推广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城镇生产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 10

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http://www.xiexiebang.com/jrsd_sdgk.aspx

2、《邵东乡镇简介》 3.《邵阳日报》 4.《邵东报》 5.《邵东统计年鉴》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目录

1.城乡一体化的背景„„„„„„„„„„„„„„„„„„„„2 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2 3.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3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3 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3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3 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4 4.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4 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4 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5 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5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5 4.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5 5.参考文献„„„„„„„„„„„„„„„„„„„„„„„„5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对策,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内涵二元结构对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农村的大幅度落后的影响不仅限于农村,城市的经济升级和产业爬升也受到了落后农村的拖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刻不容缓。城乡一体化为合理解决城乡发展和提高城乡人民整体水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较好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收入。因此,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谓“城乡一体化”,即“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才逐渐受到重视,就其具体内涵和定义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至今也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社会学者、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城市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探讨,譬如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者依据经济规律,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等。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涵义,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城乡一体化应当包含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等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协调城乡关系,即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简单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等等各方面实现整体性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结构,人为地把我国分割成市民与农民相区别、城市与农村相互隔离的社会。在城乡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这种二元制度深入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时在公共财政体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扩大,2007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 :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世界银行在一个报告中指出 36 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 2 的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国家,农村收入为城市收入的 2/3 或更多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比例。2003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62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 左右。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体现了很大的不平等性。特别是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作用不足,小城镇发展进程不快。城乡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二元结构特征还比较明显,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大型动力供应设施、供水排水设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教育和公共设施投入,几乎完全由财政投入,而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极其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更是城市和农村两重天。近几年来,旧城改造热火朝天,绿化高标准,街道成倍地加宽,住房面积成倍地扩大。而在广大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解决。

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

政府决策者要认识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发展规划要力求科学合理,协调发展。要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具有方向性、实践性,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认识到城乡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服务海外服从于区域一体化。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在城乡之间架起区域发展的桥梁。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精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向农村传递信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地区差异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对农村落后地区公共卫生投入。4.2.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已是一段时期重要的社会现象。生活工作城镇化,但身份却没有城镇化,人为地约束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改革现有户籍政策,使农民的身份也进城,实现城乡人口合理、自由的流动,并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 程水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 高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5).[5]钱德元.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7]王玉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8]维普资讯网

[9]冯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下载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民政政策对接的思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下)

    一.单选题 1.2002 年以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的县,7800 多万农民领到了养老金 。 (分 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30% B.40% C.50% D.60% 2.新型城镇化:是......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河东环卫一体化工作已提出多年,但一直落实效果不佳,至今仍存在“头疼治脚疼治脚、经常治天天乱”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机......

    关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的思考 赵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思考[推荐阅读]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思考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社区村干部监督考核为保障,下大力气抓好城乡环卫工作,为提高广大人民群......

    关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思考(合集五篇)

    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要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 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形式统一的客运交通,以形成“大交通、大公交“发展格局,切......

    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摘 要]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居民在政治地位、经济条件......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精选5篇)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原因---解决---结果---系统分析方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