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1: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医难、看病贵是我民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词:基本情况现状问题对策

近期,我们先后深入到马楼乡、仓头乡、鲁阳街道办事处就全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广泛了解城乡居民的愿望,并征求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一、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1、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状况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临叶县、宝丰,西接嵩县、汝阳,南毗方城、南召,北靠汝州、石龙区,是国务院重点建设扶持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乡、5个办事处,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0%以上。全县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执业医师599人,执业医生13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各类医院共有病床138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1.6张。

二、我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

(一)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截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家(公办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卫生防疫站1家,医学教学机构1家),民营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630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90%,村卫生所、室覆盖率达86.4%。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所(室)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

近年来,投资1130万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中心卫生院7家,基本建设面积7300平方米,完成非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面积1403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

(三)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快,城乡居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689191人,参合率达94%。截止12月底,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县农合办对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外就医人员住院情况进行了审核,共计补偿860000多人(次)、补偿总金额8000余万元。

三、城乡居民就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

2009年末,全县共有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1.26%;中级职称191人,占11.5%;初级职称713人占42.9%;无职称737人,占44.34%。全县各医疗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仅599名,加上乡村执业医生1313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仅2.3名。加之乡村医生,大部分是经短期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低,一般只能诊治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且为了生计,乡村医生只能半医半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服务。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在城乡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的现状,难以有效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城乡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全县28家公立医疗机构中,县城6家县级卫生机构除了在医疗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外,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2人,而服务农村的22家乡镇卫生院仅有卫生技术人员343名,使占全县总人口90%的农村人口享有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只占到33%。全县有18%的卫生院只有卫技人员2—6人,象仓头、背孜、熊背、土门等山区卫生院,服务半径都在20公里左右,医生人数却在6人以下,难以适应农民健康保障的需要。

二是乡镇卫技人员流失严重。由于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收入少,人才逆向流动,有的一评上职称,就想往城里调,乡镇卫生院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卫技人员大量被上级医疗卫生单位挖走。有的干脆辞职,到城市干起个体行医,单向的人才流动使本来人才匮乏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同时,大专毕业生又不愿到卫生院工作,大多卫生院近10年来没有高学历人才进入,形成恶性循环,技术断层现象严重。

(三)城乡疾病预防保健任务艰巨,居民卫生保健水平低。

调查显示,我县城乡居民日常几乎没有常备药,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保健知识欠缺,城乡居民整体预防保健水平低。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一是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较低,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卫生意识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根深蒂固。保健意识差,小病拖、大病磨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很多农民抽烟喝酒不心疼,但花钱看病舍不得。二是卫生保健宣传不到位,保健知识欠缺。健康教育是让群众少生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然而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非常低,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阵地几乎是空白,80%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农民对自己的患病不知晓,也就更谈不上有病早治和日常备药。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室诊所因资金、人员所限,现有的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控诊治需求,预防保健能力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滞后,短时期内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保健水平还难以实现。

四、关于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应全面承担公共卫生投入和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资金。对县、乡两级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实行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供给,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定项补助。要改革现行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薪酬分配方式,彻底废止八十年代以来实行的浮动工资制度,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奖金应与医院及卫生院的经济收入脱钩,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弊端,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由目前的“经营创收”转到“服务保障”上来,充分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和布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室卫生所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行政和业务管理,统一机构和人员调配,统一药品采购渠道。通过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和保障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卫技人员逆向流动,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的局面,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三)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约束医疗机构、药品审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创收行为,要实行国家药价零差额配送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积极推进药品物流配送和监督网络建设,积极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制度,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切实改变目前不合理收费和药价虚高现象,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行医和非法药品经销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的目标,彻底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第二篇:关于兵团异地就医结算现状与对策

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关于兵团异地就医 结算现状与对策

2017年9月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关于兵团异地就医结算现状与对策

陈杰 第九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现今社会医疗资源的发展不均衡,前往疆外就医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对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的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以自身工作为出发点,对其现象、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面对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突出矛盾,为做好兵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地调查摸底、确立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和统一异地就医结算业务经办流程等工作,对异地就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医疗保险;异地结算

一、什么是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的介绍

医疗保险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基本医疗保险费应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时足额缴纳。不按时足额缴纳的,不计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其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而我们目前的医保格局是3+1的格局,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社会救助。这些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医保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因为中国首先是从职工医保开始,到2003年,有了新农合,为什么加一个新字呢?因为以前的农合,政府是不投入的,第三步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8年,又推出了是城乡医疗社会救助,从而形成了3+1的格局。

(二)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二、现阶段医保存在问题

(一)保险范围较窄,社会化程度偏低

由于目前的医保制度统筹水平较低,制度不统一,使得新疆地区公民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有较大差异,不公平现象较为明显。各地州之间没有高度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剂机制,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为低下,既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又会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合理充分利用。

(二)医疗服务监管机制不全,道德风险时有发生

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如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医疗保险药店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小病大治、乱开医药费等医疗资源过度消费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有些参保人使用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购买生活用品。这些造成了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增大,“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对于社会医疗保险,人口老龄化的威胁主要在于越来越多的退休员工导致缴费人数减少,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医保基金透支的可能性加大。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严重,以个人、家庭为主的长期医疗抚养模式需要一定的社会组织辅助设施和相应的家庭结构,但老龄化和少子化使得家庭养老模式在未来举步维艰,因此需要借助社会医疗保险来解决老人的就医和护理问题。

(四)异地就医困难

近些年,由于人口流动加快、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实际行政区划与人口流动不统一等因素,跨省异地就医人群逐渐庞大,且普遍负担较为沉重。兵团异地就医问题既有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共性,也有兵团特殊的历史成因。兵团异地人员较多,分布广泛,居住地不集中,多为单向流动,即兵团异地安置于其他省市的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人员较多,其他省市异地安置于兵团的人员较少,异地就医人数严重不对等,内地省市为兵团提供服务多,而兵团为内地省市提供服务少,造成协调异地就医工作难度较大。

三、异地就医的开展

根据现行医保政策规定: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即参保人在参保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可以直接刷医保卡消费,住院和门诊重症慢性病则可以只支付自费及自付部分,统筹金支付的费用由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大大方便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并且同时实现了医保部门对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的同步监督和管理。而经过批准外转和退休返往原籍居住人员可异地就医。所谓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的实际情况是患者把所有医疗费用必须先行垫付,然后回参保属地医保机构经过漫长的申报、审核、审批才能报销。异地结算难就是不能异地直接结算或结算成本很高而不愿异地结算。

医保异地就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异地安置,指参保人员退休回异地原籍定居、随家属子女在异地定居、在异地购房定居并在参保地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的;二是异地外转就医,指参保人员的疾病经参保地医疗机构诊断,因受医疗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转诊到异地就医,并在参保地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的;三是异地工作,指参保人员受工作单位派遣,长期在异地工作,并在参保地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的;四是其他类型,包括参保人员出差、学习、旅游、探亲等临时外出,因病需要急诊或住院治疗。据初步调查,异地就医人员中以退休和异地安置人员为主,异地就医医疗费用以退休人员和异地安置的比例为高。异地就医人员的就医流向集中于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垫付医疗费用困难,报销周期长是异地就医人员的普遍反映。

四、跨省异地就医产生原因分析

1、人口流动的必然趋势跨省异地就医现象的产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程度不均衡,必然导致人口流动和迁移愈发频繁,异地工作、异地安置愈发普遍,使得异地就医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因投靠子女、旅游、探亲等人口流动的现象大量出现,加大了跨省异地就医的需要。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看,由于城市发展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不均衡,市场化条件下大量医疗专业人员由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导致了大量的病人纷纷涌向大医院,同样也导致了因大医院医疗条件好而产生转诊病人的出现,这些都使得跨省异地就医的需求越来越大。

3因其兵团的特殊性,由于兵团的第一代,带二代大部分是疆外人员,因其建设边疆而来到新疆,所以我们的退休职工一部分随子女居住,一部分返回原籍居住,这就造成我们有一大部分居住在疆外的异地人员,这一部分人员多是老人,对于看病的需求较大,而居住范围广,居住地域较多,多年以来都是先自费后报销的原则。

五、异地就医带来哪些变化

自而今年开展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来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受到了广大参保职工群众的欢迎,尤其是居住在外地的退休职工,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部分退休职工长期居住在外地,以前是先自费后报销,这增加了退休职工的生活负担,而且由于疆内与内地省份的医疗目录不同,报销比例极低。尤其是往年退休职工只能选择三家定点医疗机构,这就违背了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而且限制了报销范围,今年开展的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可以直接在当地住院直接报销,同时按当地药品目录来结算,这大大减轻职工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方便报销,不在像以前一样,需要把单据寄回,在参保地结算,这大大缩短报销时间,减轻生活负担。

六、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开展异地就医,为广大职工群众减轻负担,但在工作中发现异地就医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很好的方便职工群众。

(一)定点医院不够实用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医保体系最初是以市(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虽然现在建立了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就以我们兵团为例现在全国已有5000多家医院与我们签订协议,在这5000多家医院中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是大型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而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大型医院比较突出,而职工群众去的比较多小型医院或者门诊较少,所以这就造成我们大多数职工是在非定点医院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看病住院,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够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项便民措施。

(二)定点医院过于集中

现在全国已有5000多家医院与我们签订协议,但大多数定点医院集中在省会城市或者是大型城市,而县乡级别的定点医院过少,就我们团实际情况来看,100多名为居住在疆外异地人员,除回沪定居的老人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居住在县乡级别,这就造成职工群众想要直接结算报销就必须去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也为老人带来不便。

七、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

(一)统筹安排

在医保跨省异地结算方面制定统一、明确的国家政策国家还没有出台系统的、详细的政策,仅仅在相关文件中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由于缺少国家级别的统一目录、监管制约机制等硬性规定,进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投入巨大,各地区之间由于缺乏国家统一指导而各自按照自己方案发展,后期如果需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统筹,还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协调与改革才能达到全国范围的模式统一,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国家层面出台建立相关的执行细则也有助于明晰报销途径与流程,在实际报销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助于避免因报销手续过于繁琐复杂而导致的报销失败情况的发生。

(二)完善信息平台搭建

兵团各统筹区之间根据自身异地就医的特点及实际,开展了统筹区之间的异地就医结算。例如与其他统筹区的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做为本统筹区定点医疗机构,实施点对点的异地就医结算,异地居住人员在此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可以和本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一样实施即时结算。数据共享是异地就医结算顺利进行的条件,因此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搭建全国通行的信息服务平台,做到一地备案全国共享,拓展和强化社会保障卡的使用范围和功能,加强医保信息的传递性与可携性。除此之外,重视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防范信息泄漏等问题的出现。

(三)完善异地就医协作监管制度

地区与机构间的良性合作是异地就医结算顺利完成的助推剂。建立一套异地结算协作机制来规范与管理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强对2017年医疗保险学术论文征文

地区机构间合作的规范与管理同时也能加强对医疗服务使用方与提供方的双向监管,为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四)加强异地就医人员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异地就医人群大部分是退休职工,居住地是长期且稳定的,利用国家级平台备案登记,退休人员可就近就医,纳入当地医疗管理,参保地支出,让居住在外地的退休人员可以在非定点医院看病直接报销。

八、总结

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是医疗保险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面对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我们希望加强与各省市的交流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统一政策与措施,利用好全国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平台建设,方便省际间的合作,减轻省际间异地就医结算的难度,减少异地就医结算管理的经济成本,尤其是帮助异地就医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解决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的方便异地人员的就医结算。二是各兄弟省市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解决异地就医结算、协同管理、医疗服务的问题。

第三篇:柳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柳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

柳州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 谭 磊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民的新期盼而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对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镇居保”)的统称。自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启动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新农保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推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国务院又相续启动了第二、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并于2011年7月开始启动城镇居保的试点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2012年末,将从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从而实现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向“社会养老”的根本转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并且是一项新制度、新工作,因此在制度实施和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现结合我市实际,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我市的工作情况。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参保范围:凡具有本地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乡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基金筹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

个人缴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最低标准为每年每人100元,让收入较低的居民也有能力缴费参保;对城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考虑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为体现多缴多得,因此规定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从100元至1000元设10档,新农保为100元至500元设5档;统一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可以不分城乡,由参保人在多档中选择,有利于适应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需求;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这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了空间。

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对城镇居民参保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目前为每人每月55元,中央财政按此标准对中西部地区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一半。

3、个人账户。城乡居民的个人缴费、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实账管理。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4、养老金待遇及领取条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年龄,无论男女都是60周岁。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参乡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要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引导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

(二)、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0年1月,柳江县做为第一批试点县正式启动新农保工作,2010年12月,鹿寨县和融水县做为新农保第二批试点县也正式启动,第三批试点县柳城县、融安县、三江县也于2011年9月相继启动新农保工作,与此同时,城镇居保试点工作也在以上六县同时启动,至此,我市所辖六县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目前,我市所辖六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09.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达到领取养老待遇的人数为27.3万人。目前,第一、二批试点县的参保缴费率已达80%以上,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柳州市六城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将于2012年启动,届时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阳光”将普照

柳州市全体居民。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系统不顺畅,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才能实现高效、精确的管理,目前我市各县的网络系统已基本构建完毕,但由于没有实现专线连接,没有使用专用网络,而是使用铁通、广电运营商的网络系统,因此造成网络传输不稳定,网速太慢、网络维护困难、服务器载荷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无法给参保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此外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全,有些功能模块与业务工作脱节,人机系统操作环节复杂,缺少人性化设计,查询统计功能不够强大,没有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而且目前只开发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开发财务管理系统和银行端数据管理系统,造成财务对帐困难,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只能实行手工核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进行业务、财务与银行之间的数据核对,效率低下不说还经常出现数据不准确、出错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开展。

2、参保信息无法及时录入,参保档案管理还不规范。目前,各乡镇将参保人员信息采集后录入电子表格然后传递到各县经办机构进行复审后再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各县经办机构进行信息录入的人员只有三、五个人,却要完成全县十五万人左右的参保信息复核录入工作,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成参保信息无法及时录入数据库,影响养老待遇发放和数据查询统计工作。此外,各县级经办机构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全县的参保档案和材料都集中到县级经办机构存放,有的县因没有经费购臵档案设备,各种参保档案和材料只能堆放在办公场

地,造成安全隐患和风险,而且由于档案材料数量巨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整理装订,无法及时归档入柜,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3、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县在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时,都十分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但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受文化素质不高,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等因素影响,在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政策宣传讲解时还不够生动具体、不够到位,影响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此外,一些群众受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对社保政策不够关注或尚存疑虑。对于几十年以后能否领到养老金持怀疑态度。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高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富裕农民认为自己有经济实力,养老无忧,不愿参保,一些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认识不够,认为养老保险作用不大,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地方政府的乱集资、乱摊派,认为是部分干部的个人行为。因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和积极性。

4、外出务工人员情况无法掌握,参保缴费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有的甚至全家都外出务工或长期在外,村委干部或村民小组长对这类人群的情况也不清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或参保情况无法准确掌握,也联系不到人,因此无法动员他们参保缴费,影响参保缴费任务的完成。

5、经办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不相匹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序管理必须依托高效、完善的经办管理服务平台,但目前县、乡两级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

后,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县级经办机构没有独立设臵,县、乡两级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配臵不到位,且临时聘用人员多、业务不熟悉,有的还存在工作不安心和流动性大的现象。二是办公设备不足。虽然自治区给县、乡两级经办机构配发了电脑和打印设备,但没有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在进村入户进行信息采集和参保登记时无法帮助群众复印身份证、户口本等参保材料,群众要花钱到外面去复印材料上交,群众感觉不太方便。三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各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投入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但受县级财力的影响,只是解决了启动经费和奖励经费,对经办机构办公条件、办公设备和业务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工作推进困难,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村委(社区)无专职协管员,不便于开展工作。目前经办工作平台只延伸到乡镇一级,村委(社区)一级的宣传发动、信息采集和参保登记工作都是由村委(社区)的干部落实,没有设臵社保协管员进行专门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因此存在数据统计不准确,领取养老待遇人员的生存验证工作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6、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不充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与公安部门的配合不到位,有的县级公安部门无法提供户籍资料进行比对或提供的户籍资料不完整影响参保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公安部门在办理二代身份证上配合力度够,一些特殊人群未能提供上门服务,影响养老待遇的发放。二是与财政部门沟通不够,财政部门负责财政补贴资金的筹集和划拨,但在工作中由于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沟通不够密切,存在着财政补贴资金不及时划拨到财政专户、地方财政的配套补贴资金不及时到位等问题。三是金融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到位。金融部门负责缴费资金 的收缴和养老待遇的放发,但由于受金融机构的网点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还不能提供全面、优质、快捷的服务,从而影响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使广大农民从不认识到积极参与,需要做大量反复、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1、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长效管理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民生工程,必须加大力度常抓不懈,必须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起一程,继续抓好抓实,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散、工作不停、劲头不减。主要是继续强化和改进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使群众由“要我参保”变为“我要参保”。必须坚持群众自愿,不能强迫命令,要面对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工作全覆盖,让每个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2、抓紧相关制度的衔接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当前,各级各部门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交叉叠加现象在所难免,因此,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新老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抓紧研究涉及养老的制度、政策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整合问题,真正实现得民惠民的最大化。尽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已经初步确立,但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还需要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相关配套政策,要正确处理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优抚、计划生育

奖励扶助、扶贫助残等政策的衔接,在具体政策规定尚未出台之前,绝不能随意将这些优惠政策简单地冲销,影响农民群众的既得利益。

3、加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升级服务器,加大网络硬件投入,确保网络系统通畅和快速。还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拓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需要,落实机构编制、人员设臵、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配臵,不断加强和完善工作平台建设,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深入发展。三是加强各级经办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经办人员对政策能理解透彻,对群众能解释清楚,对经办环节熟练掌握,进一步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四是加强信息录入和材料归档工作。由于参保材料数量巨大,信息录入流程繁琐、工作量大,信息录入和建档管理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人社局要加强协调,紧密配合,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经办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缴费一生、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工作要求。

4、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落实。要争取公安部门的配合,发挥公安部门的职能优势,在办理二代身份证上提供便民服务,在户籍信息方面给予数据支持。要与财政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划拨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和落实缴费补贴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到位。与金融部门要加强协调,在增设服务网点、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方面争取金融机构的配合与支持,方便群众办事。此外还要加强与民政、计生、残联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各部门各司其

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得扎实。

5、切实做好新农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城乡居民的“养命钱”,又是高压线,必须把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各乡镇在收取参保对象的缴费后,要及时存入财政专户,养老金的发放要严格登记造册,严禁私吞、挤占、挪用参保缴费和出现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基金稽核制度,经办机构、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协调,强化监管,一定要确保基金安全,做到专款专用、让人民群众放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虽然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虽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办能力建设,这项惠及亿万群众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必将取得圆满成功,从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的终极目标。

2011年12月2日

第四篇:投资银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见雏形,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和加入WTO面临的竞争压力,都要求中国及早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投资银行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国际投资银行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 问题 现状 对策 1.引言

20实际80年代以来,美国对银行业的发展实施放松管制,各大投资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和资金资源都相继进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达到上万余种。各种金融产品将市场主体紧紧捆绑到了一块,结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蝴蝶效应”。此次金融危机使世界五大投资银行遭受重创,世界投资银行直接资产损失超过万亿美元。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再次探讨,原来为大家所推崇的美国发展模式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投资银行是和风险所共存的,如何以最小的风险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是每个投资银行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受到国家的管制,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业务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未收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投资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2.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必要性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渐与国际接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投资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现代投资银行逐渐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其业务逐渐扩展到风险投资、项目融资、企业并购、投资咨询、公司理财、资产证券化、资产及基金管理、金融创新等,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剂,他不仅拓宽了投融资渠道,而且大大缩短了融资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投资银行作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中介,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沟通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将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越来越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

(1)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金融市场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投资银行是现在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的融资渠道一直以中介融资为主,证券融资为辅,银行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国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中国浙江、江苏的地下钱庄盛行,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金融中介的迫切需求。而这种私募资金的形式是被国家所禁止的。目前中国的这种融资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此种局面,完善金融体系,使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形成有机统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调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并公布了金融体系改革的若干步骤。(2)中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国内银行主要以利息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在各大银行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以美国为例,在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所占的比重不到15%,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各大银行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均较小。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这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商业银行投资工具众多以及混业经营有着很大关系。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

3、投资银行的现状

投资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是从8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应需而生。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是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涉猎投资银行的业务。而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摩根·斯坦丁共同入股成立的。我国的证券行业和证券市场规模虽然扩张很快,但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一个萌芽式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银行业是随着1988年证券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而开始进入起步期的,其业务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年以前是以经纪业务为主;从1992年到1995年,经纪业务、发行承销和自营业务三足鼎立;1996年以后,新兴的投资银行业务进入蓬勃发展期。

4、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

分析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生存的市场环境有碍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运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的,而是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之中,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还保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烙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其发展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原有的投资银行属于国有,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由金融机构委派,没有完整的法人治理制度。在历经产权转换和体制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公司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法人治理制度没有健全,委托一代理关系不清,造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混乱和界限不清,其中滋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切与我国投资经营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投资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然不利,尤其不利于吸收新的投资主体。

2、基础薄弱,发育不足,竞争力弱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时间短,资金基础相当薄弱。我国近百家证券公司中,注册资金大多数在一亿元以下,平均资金只有3000万元。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虽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业务分散,调配资金的能力有限。目前,各从业机构的资本规模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时常出现。而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有严格的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投资银行从业机构的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投资银行必将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各从业机构现有的规模和融资能力显然无法抵抗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

3、投资银行涉足的业务范围偏窄,金融创新能力偏弱

投资银行号称金融百货公司,其业务范围相当宽广。并且,投资银行业的特色之一是不断地寻找客户,开拓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而我国现在的投资银行业,业务多局限于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等传统业务,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充当证券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一级市场承销商,业务品种单一,各机构只好在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恶性竞争,而对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业务则涉及较少,导致了竞争无序,开拓业务过于依赖“公共关系”的情况。

4、从业机构违规操作严重

我国现有的投资银行从业机构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在股票发行承销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过度的上市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进行上市伪装;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欺骗公众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购并中肆意侵蚀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不规范,内部风险控制不严,违规自营、挪用客户保证金、透支和内部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贵任感,为谋取一己私利,刻意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甚至违法违规、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着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5、法律基础薄弱,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投资银行是高负债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投资者,主要运用于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属于风险密集的金融行业,个别投资银行的破产将通过“ 多米诺”的效应而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甚至引发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为维护竞争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投资银行业人才短缺

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越来越成为高智力的金融咨询产业。投资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出售的是智慧谋略,是高智力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金融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我国目前从事证券承销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尤其是缺乏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传统的承销业务尚有困难,对于创新业务只能勉为其难,引申业务无从谈起。即使我国已拥有了一支由证券咨询人员以及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组成的数千人的专业队伍,但是从投资银行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外国投资银行的进入,将会使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由于投资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国投资银行业也必将按照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步入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轨道。为此,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相信将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业更好地发展。

1、完善立法建设,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立法建设,规范投资银行的业务操作。针对我国法规不健全的现状,我国立法机关应借鉴西方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一些规范资本市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规,如《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投资顾问法》、《企业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投资者保护法》等。

2、完善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

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明朗,购买者不能明确知道资产的真正价值。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投资银行只有深入分析资产价值,准确定价,才能使金融衍生产品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注重加强金融风险控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多,风险分担结构复杂,相比较其他传统的代理类和咨询类业务,经营风险较高。同时,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较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确保投资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就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制度。

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人才薪酬体系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的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薪酬制度设计合理,能有效地规避过度冒险行为的发生,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内外部的不和谐。

5、完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制环境和调节方法并未形成,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专业管理水准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尚未形成。在这种条件下,理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只能按照渐进原则进行。政府要尽快转换角色,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创造者和支持者,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体系。

6、重塑公司文化,重视公司声誉

次贷危机之后,投资银行需重塑公司文化,重视信誉机制,维护公司声誉。随着业务收益越来越依赖于客户的信任,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给广大投资者及其交易对手树立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此外,管理层也应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实际行动中维护公司的声誉。

7、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未雨绸缪

为增加抵御危机的能力,建议我国投资银行应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繁荣,资本收益率相对较高,资产价格上升,这时银行应上调资产损失准备金率,既可以为防范危机准备充足的缓冲储备,又可以抑制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过度投机。相反,在经济陷入衰退、萧条,复苏阶段时,应降低资产损失准备金率,增强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第五篇:试析我国风电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试析我国风电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当前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我国国情和风电产业发展的现实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风电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

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30多年来,我国风电场迅速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布局、发展并投入发电运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的电力能源;随着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的日益变革,我国风电企业也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同业竞争的格局;我国风机设备容量逐步升级,从最初的国外引进到现在的规模化国产,并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在核心技术上还不具备制高点优势,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纵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电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

1.迅速实现了风电发展的规模化

1986年4月,我国第一座容量为105kW的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2006年4月,龙源集团总装机规模为20.06万千瓦的吉林通榆风电特许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短短20年间,我国风电场建设的规模就扩大了约2000倍。据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3500万千瓦。

2.实现了风电发展的产业化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地已经开始主动研制并从国外引进风电机组,探索建设风电场。80年代,我国试制出的国产55kW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成功并网。随后我国风电产业迅速发展,在运行体制上出现了商业化、公司化的新景象。从2003年至今,由于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鼓励政策,使得更多的投资主体涌入风电行业,大型风电机国产化率已经超过70%。风电产业已经形成了技术门类比较齐全、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格局。

3.风电产业发展法规初步完善

法律法规是一个产业规范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并能够取得骄人业绩,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完善了有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了有效的发展政策。风电产业发展之初,在试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随着风电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1995年原国家电力部开始关注风电发展的规模,提出到2000年年底风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随着政策的支持,2000年年底的风电装机容量大大超过了这个目标。随后受世界新能源发展潮流的影响,加上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通过,随后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在这些法规的基础上,国家在风电行业领域从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组织特许权招标,规划大型风电基地,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促进了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

4.风电产业成为替代能源主体的趋势已经显现

风电产业发展的实践和传统能源枯竭的压力说明,发展风电不能只作为传统能源的补

充,未来应该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2008年8月13日,随着龙源集团辽宁法库10万千瓦风电项目投产,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预计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可超过8000万千瓦甚至1亿千瓦。届时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风电发展规划缺乏科学衔接

由于我国政府中央层面的统一规划出台较晚,在风电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在组织编制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时,首要考虑的是依照当地风能资源情况来制定风电的规划规模和建设时序,却未能充分考虑到未来电力网络系统的电源结构、风电消纳市场、电网输电能力等因素,导致各地确定的风电发展规划规模远远超过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十一五”以来,我国风电发展目标多次修改,目前仍尚无定论,从而没有发挥出国家统一的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总体指导作用,出现了中央和地方发展规划缺乏科学衔接的现象。

2.风电发展规划缺乏综合协调

风能虽然是清洁和成本较低的能源资源,但是风能资源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等特性使得风力发电天然具有随机和局部反调峰特性,会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冲击。从电网安全角度来看,电网系统消纳风力发电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电网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各种电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在大力发展风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风能资源充足时的电网调峰和风能资源缺乏时的电网调谷问题,而目前我国电源结构还是以煤电为主,水电装机中大部分为径流式电站,丰水期不能调峰,核电目前不参与调峰,系统调峰能力极为紧张,导致我国部分地区风电无法尽快上网。

3.风电场区域布局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据有关部门调研,我国风电场的区域布局也不尽合理,首先部分陆地风电场建在沿海滩涂地区,频繁的滩涂围垦将使已建风电场逐渐远离海岸线,而海岸线1.5公里以内的区域则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地带。其次,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相对宝贵,由于风电场占用土地面积大,这就更需要科学综合规划,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电网规划建设与风电发展规模不配套

我国风能资源在陆地上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其技术可开发量占到全国陆地风能总量的95%以上。但是我国的风能资源却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风电发展具有“大规模、高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等特征,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技术挑战。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必须依托坚强、灵活的电网来实现。因此各地的风电发展规划要与电网规划配套,风电厂建设应同步考虑电网建设的进度,从而现实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

三、促进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综合配套,促进协调发展。

1.尽快出台更加科学的风电发展指导性政策

在国家政策方面,一是要抓紧制定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出台绿色电力消费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认购清洁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提高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回报率,促进更多投资主体进入该领域。二是加强政策引导,采取优惠税率或其他财税政策

鼓励风电相关制造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风电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出台补偿机制,补偿煤电机组参与调峰造成的损失,从而鼓励更多发电企业参与风电消纳。四是在风电上网过程中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制定明确的技术规范。

2.完善能源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风电份额

由于电网技术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能源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能源规划方面,必须统筹考虑风电与其它电源的比例结构,合理确定调峰、调谷的备用电源,综合考虑风电与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科学解决风电上网和市场消纳问题。

3.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占领产业制高点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首先要超前研究风电设备核心技术,重点在兆瓦级风机的总体设计、高效率能量转换叶片、高可靠性齿轮箱等重点技术方面加快研发力度和产业化力度。其次要加快研究风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风能功率预测技术,建立健全风电产品市场化检测认证体系。第三要加大大型储电库等调峰调谷储能新兴技术的研发力度。

4.加强电网配套,促进智能电网发展

电网是能源系统发展的物理骨架,必须建设通畅智能的电网才能保证电源投资的正常回收。因此首先要配合风电基地建设合理设置电网架构和负荷规模,并和大煤电基地建设协调配套,配合特高压电网发展,建设以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区域电网,配合大电源基地为基础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宽带网络”,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电能,共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其次是将智能电网列入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政策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服务新能源快速发展。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下载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患者异地就医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各地医疗保险偿付标准和管理方式的差异,......

    车间问题现状总结及对策

    车间现状总结及对策车间在短短一月发生X起问题,虽然技改生产存在矛盾,但都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按四不放过开展工作。车间现状1工作转换管理重点不突出,管理人员方向不明确,资源配......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

    城市道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市道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作为交通的物质基础内容,城市道路构成了城市的骨......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12-15 23:35: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新洲区......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大全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

    车间问题现状总结及对策

    车间现状总结及对策 车间在短短一月发生X起问题,虽然技改生产存在矛盾,但都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按四不放过开展工作。 车间现状 1工作转换管理重点不突出,管理人员方向不明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