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无锡新闻网

所谓城镇化进程,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而早在2005年,无锡的城镇化率就已经超过67%,远超过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锡东建设的重要板块,锡山区是城镇化发展最具潜力和空间的地区之一。如何因地制宜、全面细致地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符合锡山实际的解决对策,对城镇化建设的扎实有序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锡山法院从司法视角切入,以四个人民法庭为载体,采取走访镇街党政主要领导、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企业法人代表、村居委调解主任,向基层部门、群众发放问卷调查以及电话跟踪调查等方式,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重点梳理,并结合司法审判实践,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剧增,化解难度大。锡山区是京沪高铁、城际铁路、市区地铁“三铁”工程的集合点,辖区已形成“三纵两横”公路网,快速的城镇化建设给锡山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高密度的路政发展与交通承受力之间的矛盾、现代化道路交通与原居民“村居乡舍”道路意识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愈发突出。在实践中表现为道交事故频发,并且调处难度大。

一是快速的道路和城市建设带来诸多交通安全隐患。由于锡东新城高铁和地铁建设,以及多个主干道施工,导致锡沪路、锡东大道等主干道交通流量明显增大,在上下班等高峰时期堵塞情况十分严重,车辆碰擦事故频频发生;新城建设中工程车辆进出频繁,车速快、载重大、制动难、抛洒滴漏现象严重,增加了安全隐患,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同时,随着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管理越来越难,因电动车发生碰擦的交通事故呈急剧上升态势,其中车速设定过快且缺乏制动性能监管、占道行驶、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修建不规范是主要原因。

二是居民原有的道路思维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锡山区原属农业区,农村人口多,一些居民的道路思维仍停留于以前“村居乡舍”的状态,与我区交通道路快速发展的现状不匹配,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对现代化道路交通事故的惨烈程度警示性不强,同时对交通法律法规知晓程度较低,缺乏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司法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道交类案件逐年上升,与其他民事案件相比,呈现出审理时间长、调解难度大、调撤率明显偏低、执行效果差等特点,既严重影响法院纠纷化解职能,更不利于尽快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该类案件审理难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人口流动快导致送达难度加大。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市、农村间人员的大量、快速流动。人口变动大在案件审理中突出表现为送达难。很多交

通事故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都是外地人,有些当事人仅是途径本辖区时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送达难度大;一些当事人因未投保交强险或惧怕承担赔偿责任等原因,在交警部门处理事故时故意提供不能有效送达的地址和不真实的联系方式,有的甚至弃车而逃,导致很多案件只能通过公告的方式处理,直接对案件的执行效果产生影响。

2、诉讼主体关系错综复杂导致调解难度加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众的购买力提高,拥有私家车的数量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农村道路的拓宽,新建省道、国道,农村及周边地区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方也不再单一,而是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如事故车辆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雇佣、挂靠、租赁、出借、连环购车、借身份证购车、贷款购车等情况,再加上各保险公司,被告人数众多,牵涉利益复杂,一方面对查清事实、厘清责任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利益多元化直接导致形成一致意见难度加大,案件调解困难重重。

3、司法鉴定环节冲突加大导致矛盾加剧。随着法律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当事人的法律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类权利越来越了解并积极行使。其中,在道交案件中,申请鉴定权与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权往往呈现出争锋相对的交织状态,在直接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事人在伤残等级及“三期”司法鉴定方面往往“寸土必争”,有些案件当事人甚至反复提出重新鉴定。这在实践中反而会导致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增加司法成本,增大当事人诉累甚至使诉讼走入僵局。

4、原告举证困难导致合法权益维护不易。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无锡地区在道交损失计算方面已经无农村及城镇的明显区分,而是统一按城镇标准计算各项赔偿费用。但是作为责任承但一方的保险公司,为了尽可能减轻自身的赔偿责任,在理赔标准方面限定了诸多门槛,不仅要求外来打工者提供合法有效的在锡居住满一年的凭证,同时必须有完备的误工损失证明,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纳税凭证、误工损失证明、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等用于证明原告的误工损失标准主张,缺少任何一样证据都只能认可无锡地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1140元/月进行误工损失计算。而由于我区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在用工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一些工人并没有与企业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也无书面的工资单及工资报表等,这就导致原告在举证上明显不能满足保险公司的要求,而原告的实际误工损失往往远远超过1140元/月的标准,因此双方往往在误工费一项的计算上产生巨大分歧,互不让步,最终导致调解不成,判决案件越来越多,案结事不了现象依然存在。

(二)大量拆迁征地矛盾涌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等纷纷兴起,农村土地征用的覆盖面越来越广。2011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施行后,“行政强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司法强拆”,这无疑对法院处理涉拆迁纠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区的大拆迁背景下,由利益博弈引发的社会矛盾呈激增态势,给一线的“纠纷化解员”——人民法庭带来诸多案件冲击,具体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是街镇、村居委与村民因拆迁安置补偿产生的矛盾增多。现行农村征地过程中普遍存在补偿标准偏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完善、安置制度有瑕疵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拆迁征地过程中极易引发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在拆迁工作启动和攻坚阶段,矛盾较为突出。双方就安置补偿标准往往存在巨大差距,虽经多次沟通协调亦难达成一致意见。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大局利益和个体利益间的矛盾,是一个个体利益如何服从大局利益,大局利益如何兼顾个体利益的问题。此类矛盾大量涌入法院后,往往需要行政庭与各人民法庭的密切配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协调各方关系,给本就存在“案多人少”的人民法庭增添了更大的工作压力。

二是因拆迁引发的家庭矛盾增多。主要表现为继承纠纷和析产纠纷。农村房屋原来的经济价值并不高,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许多房屋都是老房,且宅基地往往是祖辈、父辈申请,家庭人口众多,家族一些成员也已经到城市定居生活多年,以往对这些旧房不屑一顾,甚至几十年来从未问津。由于拆迁,一套老房可能经过安置补偿变成两到三套安居房,市场价值突增数十倍。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得兄弟姐妹、叔侄亲属间为争夺房产引发纠纷,甚至对簿公堂。同时,在小家庭范围(父母与子女)内也因拆迁安置产生矛盾,其中有的父母怀疑子女拿了安置房后不履行赡养义务,有的子女对父母在子女间分配房子的方案不满,家庭矛盾逐步升级,最终闹上法庭。这类矛盾究其根源,多为城镇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发展与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碰撞的结果,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当事人自觉抵制“一切向钱看”的简单思维,树立合理的利益观,成为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适度延伸的司法服务项目。

三是因拆迁引起的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增多。有些老房多年前村民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卖给其他村民或外来人员,现因拆迁,原本不值钱的老房价值陡增,不少出卖方事后反悔,以“宅基地房屋不能出卖给本村符合建房条件以外的人”、“房屋出卖后宅基地使用权仍然享有”等理由要求法院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此类矛盾显现,要求法庭在正确适用法律法规的同时,合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如何做到利益衡平成为现实难题。

在审判实践中,涉拆迁类案件主要存在事实认定、房屋确权、矛盾调和的“三难”困境:一是事实理清难。涉诉房屋年代久远,有些房屋几经变迁,何时翻修、何时重建、何人翻修、何人重建等事实难以核查。有些村民出卖房屋、进行扩建等均未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登记变更,在案件审理阶段仅凭房屋登记信息作为定案依据就很有可能与事实不符,而实地核实房屋信息既加大了工作量又难以达到还原历史原貌的效果。二是房屋确权难。建国至今我国有四次大的土地调整,其中在82年以来的土地确权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宅基地和农村房屋由于各种原因未登记领取宅基地和土地证书,权利人持有的仍然是以前土地调整时颁发的权利凭证,个别案件中当事人甚至将1951年土改时的《土地房屋所有权证》提交作为证据。而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此类证书的效力作出具体规定,房屋权属证书的不统一给法院确权工作带来困难。三是矛盾调和难。案件双方当事人多为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叔伯子侄或是离异的夫妻关系。在共同生活过程中累积的长期没有化解的矛盾易集中在诉讼阶段爆发,使得案件调解难度大,判后上诉率高。

(三)离婚案件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给锡山辖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还带来了各类思想文化思潮。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物质、文化享受的需求,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不仅数量逐年递增,还出现一些新情况:

一是离婚案件一方下落不明情况增多。城镇化进程的深化带来人口流动的便利,法庭辖区内出现一些夫妻一方外出打工后逐渐与留守家属失去联系的情形,夫妻感情渐淡并最终导致留守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但是却无法提供有效的被告送达地址,致使在该类离婚诉讼中公告送达、缺席审理案件增多,不利于法庭充分了解当事双方的意愿。

二是女方提出离婚案件增多。随着女性在经济上逐渐取得独立,过去农村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在各种文化及思想影响下,对婚姻满足感和幸福感的要求逐渐提高,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形下通过起诉离婚以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三是婚龄短现象明显。城市文化的多元渗透,网络等媒体的日益发达,“浮躁”、“短期利益”等风气也对未婚青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婚前双方没有通过长期充分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婚姻基础,婚后遇到问题不能相互包容和忍让,冲动之下闪离现象严重。据统计,近年来当事双方为35周岁以下的群体俨然成为离婚“主力军”,其中不少为“80后”。

四是财产分割难度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收入的增加,夫妻共同财产所涉范围及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存款、债权、保险、有价证券、股票、基金、车辆、房屋以及拆迁安置房及拆迁补偿款等,这其中因某些财产性质的特殊导致在分割上产生巨大困难,双方当事人本就因感情破裂提起离婚,在财产的分割上更是不肯相让,导致法院工作难度加大。

(四)企业发展遭遇瓶颈。锡山辖区各乡镇多以化工、建设、电动车制造等企业为支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面临着结构调整、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劳务机制、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问题。涉企诉讼纠纷主要为以下三类:

一是产品质量纠纷。以法庭辖区内的电动车行业为例,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经营行业标准,尤其是对电动车零配件的产销缺乏监管,许多零配件的生产存在大企业和小作坊并存的局面,市场上各类产品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些电动车厂家将自己在国家生产目录备案的“商标标识”等“出租”或“许可”给他人使用,自己则收取相关费用,贴牌的电动车质量无法保证,导致电动车的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纠纷不断,影响了电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企业合同纠纷。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往往采取先负债的方式进行生产销售,企业间的联系网也因交通的便利变得密集而广阔,企业信用变得尤为重要。但互负债务、三角债务等现象增多,极易形成信赖危机,一旦在某一环节产生资金链断裂即会引发连锁反应,易引发难以调和的合同类纠纷。

三是劳资纠纷。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用工数量,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仅着眼于企业效益的提升而忽略了用工机制的完善。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一旦发生劳资纠纷,企业因为缺乏法律法规规定的用工手续而遭遇索赔的现象剧增,在群体性诉讼中甚至会掐断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对企业发展产生致命影响。

(五)城镇化进程中群体性事件频发应引起重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体性纠纷愈发凸显,在事件的规模和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是农村征地拆迁极易导致矛盾激化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因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及商品房开发等建设需要,农村被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多,遭遇拆迁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农村地价上涨,而农村人地矛盾也日趋明显,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在这一过程中,因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或规定不明确、开发商及拆迁公司的不当甚至违法行为、现有征地补偿制度有失公允等问题,导致补偿款不到位、补偿款不能满足农民拆迁后的生存需要。特别是在大范围拆迁工程中,一旦政府某项工作没有到位或是某些人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极易由个体性的诉讼、上访辐射成群诉群访现象。

二是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继征地、拆迁后又一群体性事件的诱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水、垃圾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膜导致农产品污染及白色污染;另一方面因粗放式发展模式及企业环保观念的不到位,导致工业集中地周边污染情况严重。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群众对于污染和环保的认知,导致他们一旦面对涉环保项目,不能理性对待,甚至以抗议等极端行为阻止项目推进,极易被利用并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劳资纠纷仍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主因之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乡镇企业、私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大量外来农民工涌入并成为企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对金融风险防范不足、制度不规范、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众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私营业主甚至携款潜逃,留下大量讨薪无门的工人。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引发多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例如辖区某制造公司倒闭、某服饰有限公司经理逃跑等,导致大量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涌入法庭,经法庭与当地镇政府的不懈努力,纠纷才得以协调处理。

二、司法层面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调解网络,构筑“点线面”多维化调解格局。贯彻落实“调解为主、调判结合、以判促调”的司法精神,立足“便民、惠民、利民”办案宗旨,构筑以法庭为中心,向乡镇党委政府、司法行政等部门辐射的多维化调解网络。一是“点”上突出机制创新。深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室(站)机制,实现诉调进一步对接;深化司法协理员机制,并在四个法庭推广,通过聘请村治调主任担任协理员,为法庭和村居社区架起桥梁;试行诉前鉴定调解模式,将鉴定程序前置于立案之前,促使案件在不影响审限的情况下能够尽快得到处理,保障当事人及时获得赔偿。二是“线”上加强业务指导。建立法庭指导小组,通过院领导亲自过问、庭长亲自调解、难案集体会商等方式对矛盾激化的案件进行细化梳理,逐案过堂制定调解方案;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综合调解能力。三是“面”上形成解纷合力。加强与镇街、村居委的联络沟通,深化“庭所对接”机制,对矛盾激化、可能引发恶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双方互相协助派员参加疏导化解工作;设立道路交通事故交巡回审判组,提前介入交通事故案件处理,做好疏导、法律咨询工作,统一赔偿标准,建立“一站式”矛盾化解机制;

强化与劳动、工商等部门的联络机制,通过探索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化解苗头性劳资纠纷。

(二)延伸司法服务,保障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一是立足本职,“前瞻化”服务行政机关。对区级机关、街镇、条管部门进行全面走访,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能、执法现状、行政处罚许可范围、行政程序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以及司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摸底,并从行政审判的角度对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促进行政管理创新等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诉前协调、诉中调解、诉后答疑的方式花大力气解决行政纠纷,提高政府部门威望,避免因行政诉讼给政府机关带来负面影响。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对歪曲事实的涉法网络信息和言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澄清和疏导,树立正面的舆论导向。二是积极走访,“零距离”服务辖区企业。变坐堂问案为上门服务,通过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用工制度、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司法服务。通过开办法制讲座、专业性司法培训、为企业诉讼提供立、审、执“绿色通道”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优质的司法环境。三是强化司法担当,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纠纷预警机制,将司法指导功能前置于矛盾激化之前,及时介入,协同党委政府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释法和协调工作,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做好司法建议工作。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道交、涉拆迁、离婚等案件情况进行深入研析,针对鉴定标准不统一、行业规范缺乏、企业用工不规范、保险公司霸王条款等问题向相关单位及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辐射法院职能,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第二篇: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

今天我们组的报告是讨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着土地城镇化过快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值,这个比值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预值范围,这两者之间要相互适应,一般来说城镇用地的增长弹性系数来衡量,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标准,应该是在1:1.12之间。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从20年的数据表明,在我国建成区的快速增长,而同时城镇集聚的人口明显滞后,造成了城镇的过度扩张,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过快。

分两个时段来看,第一个时段1990年到2000年,这个时候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如果再看到2000年到2010年10年,这个趋势更快了。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83%,但是城镇人口仅仅增加了45%。我们的发展现状是土地城镇化一直保持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的情况。

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我国城镇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大大超过了合理预值,从2000年到2010年,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如果再考虑人在城市,但是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不能充分享用城镇用地的情况,实际上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还应该更快一些。其实在2010年的城镇化速度,应该达到的城镇化率应该是59%,也就是说现在在城市里的人口数量,如果跟土地相比,整整大概慢了10个百分点。

为了解决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的状况,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加快人口集聚,第二是控制城镇用地规模的过快扩张。

第一个是增加城镇人口,特别是定居的人口,充分释放城镇集聚人口的功能,首先是加快各类人口进城定居,把享受城市保障和福利的资格,与户口脱钩,使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人群成为城镇人口。其次逐步解除户口的限制条件,消除外来人落户的限制,切实增加落户人口。第一条,要把这些能享受的条件逐项逐项享受,比如说原来没有城市人口不能念书,现在逐步变成没有城市户口念书还是可以的,只是在选择学区上有所差别,这样逐项来解除跟户口挂的太紧的各项政策,这样一步步使城市的进城人员落实下来。第二步才是开放户籍。

第二个是加强对城市土地扩张过快的管控。这方面主要有几项措施,在土地规划中,国土的政策中也做到了相应的一些工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用地的极限。通过这样的规划来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的城镇用地水平,比我们原来设想的要粗放。根据最新的土地调查结果,目前城市的用地已经超出建设部和国土部制定的城市人均用地水平。因此,目前的情况就是,局部是节约的,但是总体上城市用地是浪费的。可以通过设立城市的发展边界和有条件的建设区,来优化城市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设定城镇发展的边界,确定容许建设区,防止特大城市、大城市面积的过度扩张。同时还要划定出限制建设区,这是农业专用的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就是生态专用的区域等等,使得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

还可以通过约束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来开展增减挂钩,防止人地进一步的分离。这个就是把城市的用地和农村用地统筹考虑。建立人口土地联动的机制,以土地的联动带动人口的流动,在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条件下,增加城镇的建设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城市集聚,防止城市扩大,人口不增加。

只有解决了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的进程才会健康发展。给大家说这些,谢谢大家。

第三篇: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宽城满族自治县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

4信息来源:河北省政协门户网站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东南部,与秦皇岛市、唐山市、辽宁省朝阳市交界。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17分至40度45分和东经118度10分至119度10分之间,东北偏高,西南偏低,平均海拔在300至500米之间,属东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度,年降水量在550—75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为62%,居河北省第四位。1963年建县,1989年成立满族自治县,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辖7镇11乡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有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24.68万,有满、汉、蒙古等14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15.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5%。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7.3亿元,增加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37.8:20.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1元;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连续八年位居承德市第一名,经济综合实力(全省第19)进入全省20强县区行列。

几年来,城市建设工作本着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的思路,紧紧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让整个城区面貌由点到线再到面发生大的变化”的工作目标,以县城道路和宜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拓展了城市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塑造了城市形象,切实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33项,目前完成89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建设155.61万平方米的商住小区,人均住宅由2005年的21.5平方米增加到33.4平方米;新建改建道路17条、桥梁2 座,人均道路面积由2005年的7.8平方米增加到10.5平方米;建设绿地7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由2005年的3.1平方米增加到1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为建设特色中等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镇化进程情况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绘就“一城七镇”的城市发展蓝图

为使城市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该县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完善功能、弘扬特色、美化城市、提升品位的思路,2004年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12月通过了市政府审批,今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进行深化和完善,同时对规划区范围内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目前已完成规划审批,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确定了“一城七镇”城市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七个重点建制镇为集聚点,城乡互动、布局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市规划上,将县城定位为“区域中心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环境之城”,确定了“扩、增、全”、“西移、南扩、北拓、旧改”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一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规划了“六纵八横、十桥一枢”城市交通网络和“一河一区、一寺五园”城市特色景观;在小城镇规划上,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峪耳崖、板城等重点建制镇为依托,提出了“打造7个综合型、旅游型、文化型、工贸型特色名镇、经济强镇,吸纳人口5万人以上”的战略构想,为促进农村产业与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奠定了基础。

各项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修建性规划全面启动,完成了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2010—2012年)、人防规划(2010—2020年)、消防规划(2007—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2008—2020年)、城区地名规划(2008—2018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河西行政新区20公顷、北局子400公顷、陈家曼子、上河西至沟门村缸窑沟路以西84.6公顷等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黄土梁子区域40公顷修建性规划;委托北京青构华筑建筑设计院完成了民族街职教中心至地税局段、北局子迎宾大道两侧民俗风格一条街规划设计,由国内知名的规划师领衔设计,延续满族文脉,逐步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彰显宽城满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委托北京九创观筑模型有限公司,完成了县城规划区总体规划沙盘及城区模型演示动画的制作与安装。

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委托北京核四院编制完成了峪耳崖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汤道河镇、桲罗台镇等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进行编制。目前,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已完成规划审批,其余乡镇规划正在编制中;完成了2009—2010亮甲台乡杨树沟村、宽城镇上河西村等23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2011--2012年新民居初步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征求各乡镇意见;县城周边、城镇周边,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村庄规划正在编制中,目前完成了宽城镇张杖子村,板城镇尖山子、崖门子村,龙须门镇梁前院、骆驼厂村五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不断规范规划审批管理

一是健全了规划审批机构。2010年初,成立了规划审批领导小组,负责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初步审核,形成初审意见报县规划审批委员会审核,切实提高了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二是明确了规划审批前置条件。严格规范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出具,规定了用地性质、建筑退线、绿地指标、容积率、配套公建、开发强度等内容。在审批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四至延伸、高度、基础水平、给排水和供电、供热系统及绿化、通风遮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核准地块总平面图的经济技术指标、审核建筑施工图,使之符合核准总平面图,做到了用科学的数据实施规划管理。三是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制订了《建设局规划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设项目规划初审程序》、《规划放验线管理制度》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一书两证”审批核发制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特点,全县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项,总投资67500万元。路桥工程,投资14150万元,实施道路、桥梁建设和改造项目17项,完成山后路改造、瀑河桥路拓宽、延伸、宾馆路延伸、安宁路、宽上公路县城段、民族街加宽改造、民族街延伸改造、县城后街路维修、迎宾路西出口拓宽改造、教育园区北路、滨河街整体维修、大小南沟路改造、平铁公路县城段、小巷胡同改造(包括东山胡同、北街胡同、邮局胡同、西街胡同、下花园小区路、中山胡同)、瀑河大桥加宽改造、城西大桥拓宽改造、滨河街人行道铺设,这些项目实施后,使往日坑坑洼洼的街道变得平整如新,尘土飞扬的小巷得到硬化美化,市民出行条件和县城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县城实现“六纵八横”的城市交通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景观建设工程,投资16255万元,续建和新建景观、绿化项目28项,增加绿地面积75万平方米。完成了平铁公路、宽上公路、迎宾路东出口、安宁路、下花园小区路、民族街道路、瀑河大桥及瀑河桥路等县城主干道绿化、亮化工作;沿河两岸规划了10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带,完成了A1、B1、B2段,建成 3.27 公里、完成县城东、西出入口景观建设工程;充分挖掘满族文化内涵,完成了民族文化广场二期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壁雕;2009年,结合满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完成了城市总体亮化工程(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世纪大桥、彩虹桥、城西大桥的灯光亮化),督导滨河街临街单位完成了楼体亮化;完成县城内景观花钵、花卉摆设,安装路灯花篮、绿化护栏等设施,使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A1段被评为样板式街道,民族文化广场被评为省级星级公园。县城集中供热厂建设项目。2008年,对县城内3 家集中供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2009年投资1.35亿元,启动了县城大型集中供热工程,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建成两处供热厂,一处是上河西原中信公司锅炉房改建成2*100吨大型供热厂;第二处在张杖子沟门交通局工程队院内,建设2*100吨大型供热厂,建成换热站35个,供热承载能力50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10800 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9900平方米,完成1407户、11.79万平方米既有楼房管网分户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2008年10月4日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总投资1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80亩,日处理能力2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投资3600万元,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3.1千米。2009年11月16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年9月底,通过承德市环保局组织的“三同时”和在线监测验收,10月份完成了竣工验收。污水处理厂于5月20日完成了与北京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签订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协议工作,使污水处理运行做到了市场化运作。处理后的污水回用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2011年底竣工,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大房地产建设力度,市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该县大力实施旧城区、城中村拆迁改造战略,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工程。投资28亿元,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46个,建筑规模155.61万平方米。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活力的激发,特别是鼓励发展高层住宅,促进了城市商贸、楼宇经济发展,天宝酒店、京城名苑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现代气息更加浓厚。出台“城中村”改造扶持政策,带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功能置换。截至目前京城花园、金泽花园、祥泰一期、二期、三期、佳利福苑、丰泽园、天宝花园、天宝花园A、B座、育才苑等38个商住小区交付使用,完成投资11亿元。新增住宅面积78.58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增长11.9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相继出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及退出管理办法》和《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编制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十一五期间该县已累计实施住房保障1992户,其中实物配租64户,货币补贴1928户,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44.75万元。该县已对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资金5749万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519套,按照省政府要求已启动河北省数字住房保障系统,已将各项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户全部录入系统;投入资金5063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45万平方米、502套;累计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让广大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危房改造。2010年该县危房改造启动,目标任务为1000户,按照上一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字已将1000户指标分配给各乡镇,截止目前1000户危房户信息已全部录入到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录入率达到100%,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竣工入住达到80%。物业管理。十一五期间该县相继成立了物业服务企业8家,使20余个住宅小区纳入物业管理,新增物业服务面积30余万平方米,极大地的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

(五)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突破难点改造城中村和旧城区

坚持拆治并举、拆建结合,科学确定工作时序,做到旧城区、城中村拆迁和拆违并举,强力实施大规模、集中连片拆迁改造,并逐步向建制镇纵深推进。三年大变样拆迁工作。一是依法拆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按照“一村(片)一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城东西出口、上河西大庄、县社、黄土梁子、陈家墁子和缸窑沟门等区片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规范了拆迁行为,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阳光拆迁。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发布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全体被拆迁户公示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方案、评估结果、安置楼设计方案等内容,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有情拆迁。通过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降低开发成本、由被拆迁户成本价购买回迁安置房等措施,解决了村民“住不进楼”的难题;采取由被拆迁户按成本价购买商业用房,以经营或租赁等方式获取收益等措施,解决了村民“养不起楼”的难题,从而激发了村民“拆房进楼”的积极性,加快了拆迁进程。本着对被拆迁户负责的原则,投资400万元建设了临时安置过渡房400间,可安置被拆迁户180余户,同时及时为拆迁户兑现过渡安置费用,多方协助拆迁户解决临时过渡难题。成功拆除了34.3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2008及20103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公路沿线等重点项目拆迁。涉及拆迁566户,拆除房屋面积9.07万平方米,完成了会展中心民族广场东侧、龙泽苑、盛丰钢铁公司四期及技改项目、平铁公路6.4公里延长线、兆丰钢铁公司扩建、民族街延伸工程、垃圾填埋场、承秦高速公路宽城段房屋及附属物、金山路拓宽工程、平青乐公路大修改造、杨三线公路拆迁工程。

二、城市建设突出问题

一是镇村规划建设管理薄弱,专项规划之间衔接力度不够。

二是旧城改造尚未真正破题,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中,还有下河西、北河沿等尚未改造。

三是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压力进一步凸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依然很高。

四是一些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程序繁琐,影响项目尽快推进。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生态为基的原则。从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都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突出城市“四面环山,一条玉带穿中间”的自然条件,把河道、山体保护好、整治好,使城市融入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的生态氛围中。

二是设施先行、跨越发展的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道路、交通、能源、绿化、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放,有计划、有步骤、大手笔、适度超前地组织规划和建设,迅速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三是科学节约、和谐发展的原则。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良性互动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处理好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避免“雷同建设”、“重复建设”,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

四是力求精品、体现内涵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使城市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最适宜人居创业。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在提高城市文化含量上下功夫,不仅要件件是精品,更要处处有文化,营造集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城市形象。

(二)推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投资2595万元,启动5类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快编制城市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和专业规划,从微观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重点编制宽城县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城市景观风貌、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及供电、供热、抗震、防洪、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安全管理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规划。积极组织县域范围内9个乡镇(大石柱子乡、铧尖乡、大字沟乡、塌山乡、大地乡、孟子岭乡、东川乡、独石沟乡)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县城重点地段【即上河西旱河以东至钢厂67公顷、宽和新区400公顷、黄土梁子40公顷、外贸至五金路12公顷、城中路至城西路16公顷、下河西(包括前后杨树湾村85公顷)、世纪桥至彩虹桥(东至新兴街,西至瀑河11.37公顷)、山后梁顶至文卫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53.88公顷)、文卫路至南沟路(东至山脚,西至民族街61.27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推进村庄建设,完成县政府确定的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的25个中心村和57个基层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各项规划的全面正确实施。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我县的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出精品;建立健全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通过规划方案面向市民公示等措施,虚心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在规划的参与中感受主人翁的地位,在对规划的认同中增强归属感,在对规划的了解中监督规划的实施。规划设计方案一旦确定,要形象地展示出来,供市民参观,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百年。对各类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依法坚决查处,维护公众利益。

2、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鲜明特色。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围绕“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造价”的目标,全面提高工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含量,使每一项工程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品位,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计划投资53亿元,实施道路、桥梁、景观、房产开发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00项。

围绕“六纵八横,内外成环”的交通网络,完善城市道路。投资21亿元,重点实施绕城公路、南环路、建设路、缸窑沟路、教育园区东路、学苑街、教育园区北路及延伸、栗康园路及延伸、东冰窖旧路及延伸、岔沟路、杨树湾路、二小路、盛丰路、大马沟路、上大路、世通路桥、泰丰路桥、山后北路、大前坡峪路、五金路、文卫路及延伸、小东环、城中路、兆丰瑞景花园路、盛丰大桥等24项路桥建设工程;拓宽改造金山街(二期)、新兴街、育才路、城东大桥、教育园区南路延伸、滨河街、民族街路面翻新、安宁路延伸、小巷胡同;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发展理念,做足山水文章。投资4.8亿元,续建泽园、建成西山山体公园、东山山体公园、宽和新区公园、文笔峰山体公园、前杨树湾水上公园、小型休闲广场(在外贸至五金路、城中路至城西路建两处小型休闲广场)、现代广场、前杨树湾广场、宽城之门雕塑;按照县城规划新建或改建停车场、农贸市场;加快瀑河两岸及标志性建筑等夜景照明亮化、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完成瀑河生态景观带A0、A3、B0、B3、B4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6.3亿元,完善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电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居民议事中心、居民纠纷调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9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规划天燃气储备站一座,铺设管道30千米;同时实行分户热计量改造、完成新建楼房热计量表的安装、设计工作,完善管网的续建工程,在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下按计量收费。本着“科技化、园林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原则,打造住宅小区建设亮点。投资27亿元,加快旧城区及县城村庄整体改造步伐,拆迁下河西大庄、下河西前杨树湾、后杨树湾、老人大胡同到宽城土产门市部区片、北河沿区片、外贸至五金路、五金路至城中路区片、城中路至城西路区片、彩虹桥至西安胡同区片、邮局胡同至福满家园区片、东冰窖汽配城区片40.44万平方米。确保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不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同步配套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2.36亿元,启动钓鱼台商住小区、滨河园、龙腾苑、京城名苑、天宝下花园、鑫都三期、中街新村、鑫佳园住宅小区、兆丰润景小区、兆丰生活小区二期、瑞丰家园二期、兆丰润景小区二期、天宝花园三期工程、鸿泰家园、鸿翔花园、兆丰酒店等2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商住用房240余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配建,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建制镇为重点,按照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重点建制镇,大力发展城镇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做好现有产业和谋划产业文章,按规划合理布局,壮大镇域特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狠抓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建制镇城区供电、供水、供热、排水、防洪系统和路桥建设、住宅开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配套等重点项目,完善小城镇功能,改变小城镇面貌。充分发挥建制镇对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效应,千方百计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实现农村城镇化。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3、严格审批环节,抓好建设行业管理

在今后的建设项目审批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建设项目申报时,规划部门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规委会审批的方案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式、色彩等严格审查,按程序逐步报批。凡前项手续不完备或未足额缴清各项城建规费的,一律不予核发规划许可证。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规划执法人员在施工放线至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切实杜绝擅自改变项目方案、违规调整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的发生,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认真审查工程项目规划、质量监督等手续的办理情况,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决不允许发放施工许可证,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坚决不予备案。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责任主体严格按规定收取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否则,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程项目一律责令停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予以停工整改和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企业将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必要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对不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一律清除出现场,坚决不留安全隐患死角。完善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在今后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凡建设资金不落实,不能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建设,凡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新项目,凡不进行登记备案的施工单位一律清除出建筑市场。逐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物业项目的前期管理入手,严格要求开发建设单位配置物业管理用房,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工程结束后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和房屋所有权属登记。同时加强维修资金的收缴和使用管理,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不良行为

第四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等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要充分认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农民失地,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本身,而是一系列的权利和利益。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当前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适度调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征地补偿标准的差异,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费管理;二是从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全面推行市场化就业,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就近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积极拓展劳务输出。长远目标来说,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其框架内容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和培训、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等。

一、正确认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充分认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

(三)国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据

二、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状况

(二)城镇化进程中佛山三水某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状况

三、西方社会保障经验的借鉴

(一)例:德国美国英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二)对西方社会保障经验的借鉴

1、建立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2、建立个人收入调查制度。

3、建立多样的、灵活的社会福利援助项目体系

4、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5、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

第五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与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与对策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征地拆迁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由于历史、制度等诸多原因,农民在城市化大潮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笔者深入吉首市乾州新区进行初探。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与问题

自1999年以来,吉首市委、市政府实施“开发乾州新区,再造一个吉首”新型城市建设战略,乾州发展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同时征地项目迅速增加,失地农民迅速增多。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底,乾州街道共有1.4万亩土地被征用,涉及16个社区(村)124个居(村)民小组,失地农民1.6万人。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后五年乾州将会征用土地5000余亩,新增失地农民3000余人。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乾州新区失地农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失地农民就业处境艰难。据调查,辖区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90%以上的没有技术特长,从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目前辖区赋闲在家的失地农民占失地农民总数的36.5%,阶段性就业的占失地劳动力的55.3%,其中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靠从事装卸、建筑等重体力劳动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开支。

(二)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堪忧。一是生活消费迅速增加。由于失去了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失地农民的生活消费增加较快。与此同时,失地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增长。据对100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失地前人均年消费支出为2600元,失地后为3800元左右,比失地前增长46.2%。部分失地农民因此成为困难群体。二是社会保障存在缺位。按照现行政策,失地农民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大部分村集体又没有预提留安置款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对今后生活普遍感到担忧。

(三)失地农民“农转非”问题突出。2006年2月,市委、市政府为推进城镇化,规范管理,实行行政区划调整,原万溶江乡和原乾州办事处合并为新的乾州街道办事处。同年9月,街道把“城中村”合并或改为社区,经整合调整后设10个社区、6个行政村。从户籍管理上来讲失地农民也应该转为居民,即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简称农转非)。但街道村改居4年来,失地农民不但不愿转居民户口,而且原先转为居民户口的还强烈要求转回农业户口。据统计,辖区农业人口从2000年的1.9万人降到2009年底的1.87万人,转为居民和迁出300多人,其中征地农转非几乎为零。“农转非”问题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突出障碍。

(四)涉及失地农民矛盾纠纷不断。由于生活缺乏保障,加之征地政策不够完善,大规模征地与规划安置滞后的矛盾突出,部分农民心存不满,导致揽工、阻工、阻路和无理上访、越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影响到社会大局稳定。据统计。2006年—2009年,全区共发生到市、州上访2750多人次,其中集体访120多批2000多人;赴省进京上访20人次。

二、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补偿安置政策滞后。一是征地价格偏低。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精神,目前确定征地价格标准主要实行以年产值乘倍数的方式,这一方式由于没有考虑到被征用土地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土地价值的经济因素,因而存在征地价格低于土地价值的问题。同时,征地价格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固定(目前还一直延用2003年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文件),不能动态反映市场价值变化,也一定程度损害了失地农民权益,导致农民抵触情绪较大。二是补偿安置方式单一,不能长期受益。根据我州现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主要是土地补偿费和土地安置补偿费的一次性货币安置,让农民自谋职业。但事实上,农民领取的补偿费在新建房屋以后,资金已经所剩无几,既无余力自谋发展,又没有其它稳定收入来源,生活水平不升反降。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行门面房安置的农民,也因为安置房建设规格低、缺乏市场带动等原因,没有长期受益的生活来源。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像现行各业主单位各自为战的低档次、小规模的安置房建设,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又是拆迁的对象。

(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征收范围的界定不明确。由于目前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对“公共目的”的解释不够明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界定工业、商业、公益、城市和农村等土地性质的区别,而且难以为被征用土地农民理解,从而导致操作困难。如目前征用的工业商业用地每亩4万元左右,公益设施用地每亩仅3万元,同一宗土地因被征用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失地农民难免心存怨言。二是征用程序不够规范。由于征地工作透明度不高,缺乏规范的预告、公示、听证等工作制度,不少农民是在被动状态下失地,且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许多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征地工作,甚至引发过激行为,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三)户籍管理政策存在差异。一是“农转非”户口正失去魅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政策逐步向“三农”倾斜。农村农民户口和城镇居民户口所享受的待遇差别逐步缩小,城镇化的王牌——“农转非”正逐渐失去魅力。二是失地农民“农转非”有后顾之忧。首先一旦转为居民将失去享受农村计划生育二胎、农村医保、申请宅基地、危房改造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另外,担心不能享受村土地款及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还担心原承包土地征用剩余部分会被集体收回等等。失地农民对未来“看不清、摸不透”存在着种种顾虑。三是补偿安置对象难界定。对于外来户、外嫁女、上门婿等人员是否纳入补偿安置范畴或参与村集体土地征用款的分配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在政策操作层面也无法适用。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征地制度,规范补偿程序。建立健全土地征用中的宣传、预告、公示、听证等整套制度,以保障土地所有者权益。组建专门的土地审判法庭,公正裁决征地拆迁纠纷。要严格依法征地,程序征地,规划拆迁。规范征地行为,教育和监督行政工作人员在征地工作中不盲目动用行政权力。同时也要严格防止非法占用耕地和“圈地”现象,做到征地拆迁规范化、合法化、人性化。在补偿标准上,建立相对统一,适时调整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关键是让利于民。要坚持以被征地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原则,根据市场行情,以重置价、土地出让用途等因素来合理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地段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同时,通过州、市政府授权,相关职能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听证调整,建立动态补偿标准机制,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在补偿方式上,确保各项费用直接、及时、足额补偿到村集体或个人手中,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克扣挪用行为。

(二)创新安置方式,拓宽就业渠道。除货币安置外,重点着眼生产安置,加

强对农民创业就业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失地农民后续发展。一是创新门面房安置。改变现行零星安置,实行规模连片安置,将安置小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范畴,对今后新区失地农民进行集中安置。安置小区房屋采取以房换房和补差价的方式,以成本价面向失地农民安置。二是发展村集体经济。预留生产发展用地或部分征地补偿款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失地农民按股权参与分红,形成生产与利益分配的长效机制。三是引导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地农民,建议享受城市下岗职工同等待遇,申报创业小额贷款,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对各种税费进行适当减免。四是开展技能培训。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开展汽驾、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劳动力掌握2—3门实用技术,提高劳动技能,鼓励创办实体,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创业就业。五是组织致富转移。以市场为导向,采取走出去,到外地租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致富。

(三)加快户籍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一是统一规范户籍管理制度。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户籍法的制定,在总原则的基础上,各地根据经济条件和地域优势,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户籍法规。现行与户口相挂钩的具有经济利益功能的要素要尽快剥离,还户籍制度的本来功能。要充分体现保护农民尤其失地农民的权益,解决“农转非”的后顾之忧,真正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农民变市民”。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将其纳入城市居民范畴,提供可靠的失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配套社会保障。要本着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的原则,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征地主体拿一点”的办法,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负责统一办理,及时、足额转入社保基金专户,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后顾无忧,真正将失地农民转变为市民,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

下载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锡山区关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

    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财经学院财政0811沈清妹2008410012中文摘要:诏安县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素有“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南诏镇素为全县政治、经济、......

    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水城县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张有德 王力仁 〔内容摘要〕 本文对水城县城镇化建设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性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城镇化 建设 〔......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5篇可选)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

    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证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证研究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7期) 刘梦岩 马长海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人数逐步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Wang Fujun(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Developing small tow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hange o......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推荐)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装………………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摘要: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