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统一规划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关于统一规划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江阴市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老城区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城市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江阴和昆山、常熟等周边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资源集中度不够,文化特色彰显得不够、城市品牌展示得不够,离蒋书记提出的“滨江花园城市”的目标和愿景尚有一段空间,特别是对城市的建设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文化景观建设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就城市建设中文化景观的建设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城市文化景观规划理念,打造城市特色品位。
文化景观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元素,文化景观的成功打造,能产生城市地标效果,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达成共识,系统设置代表我市区域文化特色的人文标志,融入到城市主入道口、主干道两侧、公园、广场、城乡旅游度假区等的文化景观建设之中,把我市厚重的历史文明、旅游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力图彰显“古韵江阴、文化江阴、水乡江南,临江亲水”城市特色,全力打造经济发达、宜居宜游的滨江花园城市,突出“山灵水秀、连江接海”的自然地貌特征和“文史悠远、名人故里”文化特色,突出“山、江、港、城”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彰显“春申故里”“霞客旧居”“天下第一村”、“世界级马场”、“千年红豆树”等优秀的城市名片。
在城市景观中,艺术设计如何扎根本土特色和文化,杜绝附庸风雅,体现人文关怀,吸取来自广大市民的生活感情和历史记忆,科学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化进程的辩证关系;科学处理“一段残墙、一眼古井、一弄小巷”等“历史表情”和现代化滨江风貌的和谐统一。城区建造结构依照某种现代标准难免趋于同化,只有借助塑造区域公共记忆人文景观才能体现地域特征,显出新街区的形象特征,建设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点睛之笔”,为城市景观增添细节魅力。
二、加强全市文化景观统一规划,统筹文化景观建设。
江阴走进了“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也走进了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尽快规划统一有力的亲水景观和人文标志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由各相关单位领导组成专项小组,负责全市主要街区、公园、广场、干道、路口文化景观规划工作,规划达成共识后,严格要求承建单位按规划执行。文化景观统一规划,能减少随意性、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同时,充分挖掘社会各界对景观文化表现的集体智慧和热情,统筹群众意见和专家观点后归口统一管理、既要防止闭门造车,又要防止失控混乱。
三、坚持“三高” 理念、突出区域主题。
一方面,确立高起点、高品位、高规格的规划理念,城市文化景观的艺术鉴赏性、主题鲜明性、材质永久性,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从业精神来做好这件事。城市化景观是精神产品,是文化艺术品,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规格,从规划制定、主题确立、小样设计、施工制作等各个环
节,都必须追求精品。另一方面,要选择好一条体现江阴文化历史的主线,确立好规划主题,以促进历史与现代、特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要采取“洋为中用”的拿来主义,科学吸取人类文化遗产的精髓,充分体现城市的开放性与现代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
统一规划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是全面落实完成蒋书记建设“滨江花园城市”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应以经济建设扶持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反哺经济发展为目的,使江阴的城市文化和人文景观和江阴的经济一起成为县级市的典范和领头羊。
第二篇: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点睛之笔
【评 论】
奇石传箴言: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点睛之笔
傅剑川
成功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更能丰富市民的生活。万盛,作为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城市景观,就树立了一张彰显城市魅力的名片。
自然是城市的依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随着全区“三创”工作的实施,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我们看到,文化理念落后于城市景观建设实践,景观打造没有品牌、缺乏底蕴等一系列问题,仍不尽如人意。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识,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现代城市特色的意义越来越超出文化审美范畴,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掘人文资源、打造城市人文景观,维系城市的文化之脉?“奇石传箴言”为这一课题作出了很好的实践,其用独特的文化基因孕育着城市生机,演绎着城市旅游的脉动,这是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的点睛之笔。
当然,城市景观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强的专业性与边缘性,对其把握需要有相当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需要很好地把自然特征、艺术品位、特色底蕴、地方文化融为一体;同时,城市景观也不是脆弱的、孤立的,而是需要赋予生命,需要营造出流淌的、活着的韵味;它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在人与自然间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从而塑造一座城市的灵魂。
我们更希望看到,城市建设到哪里,景观就出现在哪里。一幢建筑就是一个标志、一条街道就是一片风情、一个雕塑就是一个形象、一方奇石就是一域文化……如是,一座有了灵魂的城市,就会魅力四射。
第三篇:智慧城市规范建设建议
智慧城市规范建设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应该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
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与以往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三、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从历史发展讲,城镇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少数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而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成就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与这些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作为未来十年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成就我国的城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四、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最近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五、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很多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教育、医疗、交通等部门按照自己的规划,独立开发、运行信息系统。由于这些信息系统只关注于各自领域的数据与业务处理。信息是独立的、割裂的。国内各个应用领域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软件提供商的应用程序无法进行互操作,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容易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而这势必会降低城市的运行效率,也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此外,现在全国上百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和相应的建设标准、评价标准、技术标准,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业内人士很难对其智慧城市成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也无法在全国大范围地复制、推广开来。这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翔认为,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缺少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也缺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标准,若照搬国际组织控制的相关标准,未来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极大地增加成本和风险。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感知控制层标准、网络传输层标准、数据层标准、服务支撑层标准、应用服务层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标准体系应汲取各领域专业的思路,创建全行业跨专业的智慧城市标准研究体系。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智慧,实现各领域各行业的互联互通,创建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采纳当前科技发展的一切先进技术和成果,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依据。通过该体系研究,进行标准梳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国家标准;根据体系形成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方向,适时代表我国提出智慧城市的国际标准;实现智慧城市规划有指南、共享平台建设有标准、协同应用开发有依据,做到有序、有质、有量的发展。
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几乎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从具体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
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七、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要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更加复杂。就我国而言,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许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在物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第四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文章标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一、深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
围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政策。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完善规范的政府监管制度,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本投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产业化运作的市政
公用设施经营管理体制。
二、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
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十一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十一五”全国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应逐步由社会投资主体来投资建设。抓紧组织编制《“十一五”全国缺水县城供水工程建设规划》,加强老少边穷及西部地区缺水县城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快理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确保设施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要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各地要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提高征收标准,加强收费管理。污水处理收费要全部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收费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由地方财政补足。对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不落实收费政策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建议暂缓审批该地区城建环保国债项目。
三、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要切实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完善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系统和公共交通场站等设施,建设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公共交通设施使用效率。特大城市要有序建设和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进一步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第五篇:关于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为继续加大新城开发建设和老城保护管理力度,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精神,为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和全民积极因素,科学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我建议在继续大力建设新城的同时,高度重视老城改造提升,加强城市休闲文化设施建设。
首先,在提升居民对老城信心上下功夫。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统筹全域城市化中,突出新城和老城两核建设,尤其在“十二五”老城功能转型关键时期,更要关注和重视老城建设。
其次,要在推进实质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十二五”期间,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程:
1、实施老城区环境保护工程,抓好源头控制,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尤其要集中治理城区空气污染和扬尘污染,改善城区居住环境。
2、我县老城区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较少,公共设施不健全,且有部分广场休闲娱乐作用逐渐弱化,如龙兴广场的地理环境优越,商业机构时常利用这一优势,在龙兴广场举行各类商业活动。文庙广场周围饭店、商铺较多,导致广场大部分场地变成了停车场。
县政府曾于2010年发出公告,旨在加强对文化广场的利用和管理,两年来,这一公告精神并未有效执行。要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要与总体规划相配套,与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相配套。
应发挥龙兴广场的开阔的地理环境,对文庙广场的相应设施进行合理的改建与新建,如,需安装照明设施—路灯,加强文庙广场的休闲文化作用的硬件因素,为广场的转型创造条件。
最后,要在确保老城投入上下工夫。强化老城仍需大投入意识,增加县财力对老城改造提升的倾斜力度,改变老城改造项目资金自求平衡思维,特别是公共设施项目。同时,研究建立老城改造提升投入运作机制,为老城改造提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