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时间:2019-05-13 11: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第一篇: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

(一)XX城市聚落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调查

一、实践的目的意义

“聚落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这门课程的重点部分,而城市聚落又是聚落地理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在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阶段,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是其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社会组织工业生产、服务和消费,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于城市聚落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本次实践的目的就是针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某一城市为调研对象,分析其城市产生、发展与历史演变情况,并结合其城市的区位条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其历史发展情况,探讨其演变的原因,并对当前此城市的发展现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做一分析,对其城市结构功能分区情况做出概括分析,最后简单分析其城市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情况。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是怎样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原因如何?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如何?城市的结构功能如何划分?此城市的发展规划情况如何?围绕这五方面线索,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走访有关部门和人士,从中得出一些认识,以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就是本次实践的意义所在。

二、实践的时间、地点、分组

本次实践的地点可选在福州或其他自己熟悉的城市。

实践时间:2013年5月中旬,以组为单位,各组成员3-5人。

三、实践方法要求

本次实践调查的方法是采用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中的“调查与定性

分析”方法。各小组同学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选题,各成员在实践调查与实践报告撰写中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纸质资料、网络资源和进行部门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内容翔实、论点有据、并有新发现。

四、实践报告选题与具体要求

按照“课程实践一的分组要求”,每3-5人一组,选定小组长,各组围绕城市的产生、城市发展演变、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功能结构、城市发展规划5个方面,选择某一城市,自拟题目,结合实地考察与网络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撰写报告。字数在3000字左右。实践报告格式分为调查报告格式与小论文格式两种。注意:任何一种格式均包括选题原因、相关主题的分析、对该主题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内容。

每组按时上交一份实践报告和个人心得体会(500字左右),计入综合考核中。

第二篇:课程简介(人文地理学)-地理系

课程简介(人文地理学)-地理系

课程编号 B0108010705029 课程名称 跨国公司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 Geograph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 54 课程性质 硕士、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跨国公司的成长与空间扩散、空间组织;

2、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

3、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及全球布局;

4、跨国公司总部区位;

5、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与研发区位。考核方式及要求 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应具备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公司地理论》,科学出版社。

2、《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3、《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

4、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Blackwell Publishing,2000.5、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Blackwell Publishing, 2000.填写人 杜德斌 审核人

课程编号:;BO108010705056 课程名称:政区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reas 学分: 3学分 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政区地理发展的基本态势;

2、政区地理发展的理论基础;

3、有关政区地理与行政区划的基本理论;

4、中国政区的历史沿革及其区划体制的演变;

5、世界主要大国的政区地理格局及其制度建设;

6、中国政区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趋势 基本要求: 学生在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献、相关论文和社会调查实践,对政区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国内外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深刻了解,并学会运用政区地理学的原理,洞察、分析和解决政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或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教材: 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①刘君德等,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刘君德等,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年。

填表人:汪宇明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57 课程名称:多元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analysis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应用专业:地理学(包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及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法、风险型决策分析、非确定型决策分析等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试方式:开卷。

教材: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填表人:徐建华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58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 课程英文名称: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所有专业 学分:3 总学时:5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遥感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遥感的特性、遥感的分类、遥感技术系统以及发展概况和展望等)。

2.遥感的物理基础与理论依据(包括电磁波谱、大气窗口、地物的光谱特性等)。

3.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包括航空摄影的种类及其图像特征、航天遥感的卫星种类及其图像特征等)。

4.遥感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包括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判读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标志、判读方法与步骤等)。

5.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评价、城市信息研究、测绘制图、环境考古、地理学研究、军事目标探测以及3S集成应用等的介绍)。6.本课程安排有6个实习内容。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应用的理论依据,同时掌握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的特点与作用,熟悉并了解遥感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所服务。

考核方法及要求:教学过程中有实习作业的评分,期终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学过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遥感概论,吕国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遥感图像获取与分析,朱述龙等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4、遥感应用技术,李军等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填写人:益建芳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60 课程名称: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GIS概论(包括概述、空间信息表示、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GIS功能、GIS工程设计)。

2、ArcView软件应用(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查询、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处理)。

3、ArcGIS Desktop软件应用(包括Geodatabase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校正、ArcToolbox和ArcGlobal)。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GIS原理及GIS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ArcView软件及ArcGIS Desktop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2、Using ArcView GIS,ESRI。

3、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61 课程名称:企业空间组织与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Enterprise Spati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学分: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区域经济学

教学内容:本课程侧重运用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空间组织与空间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探索及其演变动态。主要课程内容包括:企业空间组织的学科地位与作用;企业空间组织形成与演变的环境分析;企业功能与企业空间组织;企业空间组织结构类型;企业内部化理论;企业生命周期及其设计;企业空间联系;企业空间系统;企业空间增长;企业形象及其设计;企业战略及其空间管理过程;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空间组织管理方法论(其中包括:组织行为方法、系统结构方法和区域过程方法);西方企业空间组织管理的理论及其演变;中国企业空间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外企业空间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内容,初步学会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空间组织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性问题。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讨论报告以及期末课程研究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李小建著:公司地理论,科学出版社,1999;

2、陈佳贵、黄速建等编著:企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王辑慈等著:创新的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费洪平著:中国企业组织战略行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填写人:谷人旭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62 课程名称:工业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 学分: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区域经济学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从宏观与中观相结合的角度,结合国际与国内的实践案例,对工业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工业资源配置及其区域优化组合;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联合;工业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形态、类型与影响因素;工业关联与工业效益;工业的自组织机制(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机制;工业信息化与信息化工业;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发展战略;区域工业结构与工业区域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城乡工业;工业开发区问题;国内外工业经济理论演变与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并结合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国内外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讨论报告以及期末课程研究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方 甲主编: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史忠良主编:工业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史东辉著:后起国工业化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金培著:工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填写人:谷人旭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63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The planning & management of land use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区域经济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属性及主要特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调查及现状分析,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及用地平衡,主要用地类型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编制,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实证规划文本,从而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了解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程序和要点。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实习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土地经济学,地图学制图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土地利用规划,高教出版社;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规划文本资料,政府部门 填写人:吴永兴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69 课程名称:社区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Community 学分: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实用专业:人文地理(行政区划、社区发展)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社区的概念与意义;(2)社区地理的理论基础、对象、任务和方法;(3)社区的空间属性与影响社区的因素;(4)中国社区的发展与改革;(5)中国社区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6)大城市社区类型空间分异;(7)社区建设规划;(8)社区个案研究

基本要求:通过系统讲解和阅读相关论文,掌握和深入理解社区的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社区地理的研究方法,中国转型期的社区发展特征、运行规律、形成原因,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区的发展方向,适当进行社区个案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论述,个案分析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社区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 2.《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科学出版社,2004 3.《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填写人:刘君德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 B0108010705071 课程名称 经济地理前沿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Economic Geography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 54 课程性质 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介绍西方经济地理研究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经济地理研究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发展。内容包括全球经济地域系统、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科技创新与世界经济版图的演变、国际金融与金融中心、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制造业的全球生产网络和主要产业集群,以及发达国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和主要产业如汽车工业、ICT工业的发展和布局等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 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为博士生和高年级硕士生,应具备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填写人

审核人

1、《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

2、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Blackwell Publishing,2000.3、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Blackwell Publishing, 2000

4、Reading Economic Geography.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杜德斌 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72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Social Geography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 主要内容

1、城市社会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

2、城市社会空间现象及其研究方法。城市内部经济的空间结构;城市文化;城市社会空间差别的模式;城市空间和制度;宏观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微观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3、城市社会空间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城市人口的隔离与聚集;城市邻里、团体以及社会建筑;城市设施的环境和行为研究;城市人口问题,城市犯罪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社会分化与居住分异问题,女权主义与城市、城市冲突等等。基本要求

1、系统掌握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结构体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基本掌握城市社会地理研究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对中国城市社会地理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思考和研究。

3、在系统掌握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并与教师讨论,就中国城市社会地理问题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城市地理学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Paul Knox and Steven Pinch, Urban Social Geography: An introduction(Four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0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填写人:宁越敏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73 课程名称: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Thematic Map Design 学分: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地理学、资源与环境规划等专业

本课程大致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地图设计基本理论,数字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地图图形的视觉感受与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和地图色彩特性,以及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模式与规范,地图的出版及印前准备。同时介绍几种常见专题地图的编制实例及具体设计制作过程。

本课程以专题地图作为对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探讨专题地图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近期发展的概况以及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和常规设计制作法则。利用CorelDARW等软件,安排一定上机实习制作机会,进行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从而提高编图、制图的综合能力。最后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幅结合所学专业的专题地图。

考试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与设计完成的专题地图综合评分。(60:4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图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地图学理论》测绘出版社 3.《CorelDRAW9应用指南》

填写人:黄余明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75 课程名称:人口经济专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Specific Research on Population Economics 学分: 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人口学、人文地理专业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人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流派);3.人口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专题讲座);4.人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基本要求:

1、学生必须按照人口经济学的教学大纲,认真阅读相关的学习文献、论文,从而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以及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中的有关变量、变动的一般趋势及其规律性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

2、专题研讨时,由一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每位学生在准备研讨专题时,必须以相关理论作为基础,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并联系实际尤其是我国的具体实践;在综述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及争议的基础上,表明本人的观点或意见。

考核方式及要求:专题研讨占30%,闭卷或提交论文占7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西方经济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及资料:

1.彭松建:《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彭松建:《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朱利安.L.西蒙:《人口增长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张纯元:《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张文贤:《人口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陆杰华: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中国人口信息网[03-28] 7.李宝恒译:(美)《增长的极限》,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8.李宝恒译:(美)《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9.李竞能:《人口经济理论研究》,2000年2月;

10.刘家强:《人口经济学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11.Gunter Steinmann, Alexia Prskawetz, Gustav Feichtinger A model on the escape from the Malthusian trap J Popul Econ(1998)11:535-550 12.Thomas Lindh, Bo Malmberg Age structure e(r)ects and growth in the OECD,1950±1990 J Popul Econ(1999)12: 431±449 13.Ronald Le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the Economic Life Cycl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eptember 16, 1995 14.人口学、经济学杂志上刊载的相关文章。填写人:吴瑞君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077 课程名称:高级人口分析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ethod of Demographic Analysis 学分: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人口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完整地教授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科学分析方法。同时,课程结合技术人口学的发展和利用系统工程, 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研究手段,介绍有关的现代人口分析技术。

基本要求-在掌握基本的人口统计学知识的同时,具备独立进行人口统计分析工作的组织和研究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与综合练习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人口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的中级水平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曾毅,人口分析技术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

2.翟振武,现代人口分析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2;

3.黄荣清,人口分析技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6;

4.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人口间接估计技术,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12;

5.查瑞传等,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年;

6.蒋正华,人口分析与规划,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7.王浣尘,人口系统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年;

8.[美]内森.凯菲茨,应用数理人口学,华夏出版社,2000.1。填写人:骆克任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 B0108010705088 程名称 城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 Urban Economics 学分 3 周学时 54 博士学位专业课 人文地理、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学课程将全面讲述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实践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化及其规律、经济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经济结构、人口经济、土地经济、住宅经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经济、城市财政与金融、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等议题。本课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密切结合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具体矛盾进行科学、实用和时效地讲授。开卷考试

城市及经济学基础

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Urban Ecomomics 中信出版社;Micro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Apgar and Brown;城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城市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现代城市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黄 王丽 刘君德教授 总学时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填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B0108010705101 课程名称:资源分析与评价 课程英文名称:The analysis & evaluation of the resources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区域经济

教学内容:在区域经济和规划中,自然和人文经济资源各主要要素的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论,包括要素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方法,特征分析等。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报告,参与实践研究与讨论,从而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资源分析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实证分析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土地资源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环境评价教程,环境科学出版社 3.资源分析,内部参考书

填写人:吴永兴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 BO108010705113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区域与区域特征的分析范式;

2、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3、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

4、区域经济内外部协同对应关系的协调与整合;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使学生在课程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考核方式及其要求: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或闭卷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教材: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①艾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②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高洪深编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汪宇明著,中国省区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填表人:汪宇明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05105 课程名称:GIS软件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 GIS software engineering 学分:3 周学时: 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软件与软件工程 2.软件项目管理 3.面向对象方法学 4.软件可行性研究 5.软件需求分析 6.软件概要设计 7.软件详细设计 8.软件编码以及测试 9.软件的维护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以及进行上机实践,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前沿技术有全面的了解。考核方式及要求:实践软件设计全过程,书写软件开发相关文档。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开发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软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 王铮

审核

陈振楼

课程编号: B0108010705112 课程名称: 全球化与地区竞争力 课程英文名称: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学分: 3周学时

总学时: 54 课程性质: 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全球化的驱动力;

2、资源的非均衡分布;

3、经济体系 的机制及其效率;

4、科技创新与集聚;

5、新贸易理论、跨国公司和技术转移;

6、制度经济学及路径依赖;

7、工业资本主义与企业家文化;

8、地区发展理论重构。

基本要求: 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教师布置的相关论文以 掌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的全球-地方互动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前沿动态。

考核方式及要求: 议论性的外文文献调研(Annotative literature review)。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理论经济地理学、或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The globalizing of world economies and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自编教材(应龙根),2004年。填写人: 应龙根

审核人: 陈振楼

课程简介(生态学)

课程编号:B0108010710038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 课程英文名称: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基础课 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所有专业 学分:3 总学时:5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遥感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遥感的特性、遥感的分类、遥感技术系统以及发展概况和展望等)。

2.遥感的物理基础与理论依据(包括电磁波谱、大气窗口、地物的光谱特性等)。

3.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包括航空摄影的种类及其图像特征、航天遥感的卫星种类及其图像特征等)。

4.遥感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包括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判读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标志、判读方法与步骤等)。

5.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评价、城市信息研究、测绘制图、环境考古、地理学研究、军事目标探测以及3S集成应用等的介绍)。6.本课程安排有6个实习内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应用的理论依据,同时掌握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的特点与作用,熟悉并了解遥感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所服务。

考核方法及要求:教学过程中有实习作业的评分,期终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学过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遥感概论,吕国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遥感图像获取与分析,朱述龙等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4、遥感应用技术,李军等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填写人:益建芳 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B0108010710045 课程名称:污染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lution Ecology 学分: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生态学、环境科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污染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前沿;

2、污染生态化学过程,;

3、污染生态生物过程;

4、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受污染后产生的效应;

5、污染生态学效应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基本掌握污染生态学的原理,污染生态过程,污染生态效应,以及不同领域污染生态概况。并阅读大量有关文献。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孙铁珩、周启新、李培军主编 《 污染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2001

2、高拯民,《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张志杰,《环境污染生态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填写人:顾咏洁 审核人:陈振楼

第三篇: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文化区的分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三者的联系与差异: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有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文化扩散分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类型: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能够协调。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史层”研究:利用对过去文化景观留下的遗迹来探索某地文化景观过去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方法。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所名。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

(一)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三)适应论: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四)生态论: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五)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是受一种思想的支配的。

(六)文化决定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七)和谐论:一是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的利用地理环境;而是要对已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的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简述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1.在该图式中,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六对联系带.。这个图式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技术是指在自然生物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属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人口之中。2.自从进入人类社会以来,人就不再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是精神文化的载体。3.在四个要素中,技术、社会组织与人口又都以自然生物环境所提供的空间与资源为承载。人口作为社会的人,又是这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中心.4.因此图示中的人地关系既反映了人的主动性(例如人发明新的技术、创造新的社会组织),又反映了受自然生物环境的约束性。

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归纳法人口转变: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1.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2意义:①适度人口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 剩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②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③适度人口的确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有着重要意义。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低平地区和岸边(海岸,河岸)。世界上共存的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性的人群。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之一。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大牧场。光观农业: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六个农业圈:自由农作带,林业带,作物轮作带,谷草农作带,三圃农作带,畜牧带。

简述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及其分布情况:

(一)北美工业带: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二)欧洲工业带: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丛苏格兰向南,经南英格兰,从莱茵河口进入欧洲大陆西部,从荷兰和法国,德国接壤处延伸到意大利北部;

(三)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

(四)日本工业带:面向太平洋一边;

(五)拉美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巴西东南沿海,阿根廷东部,委内瑞拉西北部和墨西哥中部;

(六)亚洲工业区:

(七)非洲工业区:

(八)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资源条件:1.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企业多建在原料产地(原料指向型)2.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企业多靠近销售地(市场指向型)3.耗能多的企业——(能源指向型)企业多建在能源供应低廉而稳定的地方,如水电站附近4.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距原料地近、交通方便、保鲜设备,日趋向市场方向布局。5.产品需要新鲜的企业——市场附近(市场指向型)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需求不旺,生产能力过剩。当前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与技术的缺乏。

城市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逆城市化: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的机制:人口增长的压力---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力量;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基本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城市化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

(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四)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五)人口和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集聚力,离散力。

等级规模法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的人口规模规律。

语言: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谱系分类法: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语言传播特性: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性,层序性和阶层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

民族宗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移民,传抪,领土竞争。

主要宗教分布区: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客源地:产生旅游者的地域,既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目的地: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接待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植物;2.水质量;3.大气质量 ;4.野生动物;5.旅游与地质;

(二)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1)建筑污染。(2)带状发展和蔓延。(3)基础设施超负荷。(4)与本地居民隔离。(5)交通堵塞;2.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 ;3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作用:①旅游者的采摘、山火、踩踏、垃圾堆放对旅游区植物造成破坏;②旅游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其它水污染对旅游区水环境产生破坏;③旅游交通工具及旅游区大量能量消耗造成旅游区大气和噪声污染;④旅游者的活动侵扰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影响了动物行为、生活习惯,甚至影响其种群数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链;⑤旅游者对地质景观的破坏:采集标本、珊瑚、钟乳石等;⑥旅游建筑物缺少规划与论证,破坏天然景色;⑦对旅游地居民、工作人员生活、工作环境造成压力与不良影响。

1、示范效应:旅游者的进入使当地居民感到外面的世界的先进,从而对旅游者产生模仿,即旅游者起了示范作用。①居民的价值观念变化;②行为方式的变化;

2、新殖民主义:①本国宝贵的土地、旅游资源不适当地给了外资企业;②外商赚钱后,大量外汇向外国转移,当地收益少;③大量外国专家与管理人员高收入、高享受,与当地工作人员相差甚远;④为发展旅游区,将本地居民赶走;

3、新道德观念: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主要表现:色情、赌博、贩毒吸毒和其它犯罪活动;

4、宗教:①旅游者行为对宗教的亵渎,影响到当地人对旅游者的态度;;②当地人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出卖了宗教性,使宗教意义大减。

5、语言:威胁着旅游地语言的纯洁性,动摇旅游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

6、健康:①有助于公共健康的设施的改善;②可能引起健康标准的倒退。

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国家的基本特征:1.拥有确定的领土;2.具有一定数量定居人口;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职能的政府;4.拥有主权。领土形状的政治地理意义:一般来说,紧实型国家便于管理和控制;延伸性型国家延伸部分一般难以管理和控制;狭长型和分离型国家多因联系不便而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穿孔型和飞地型也因两国关系容易产生摩擦而给国家外交制造麻烦。国家权力: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它通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组合而体现。

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心理图谱: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像。

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如果当一个人在某个区位上所必须耗费的时间总量得以确定时,就能用时空棱柱体图来模拟其依靠某种交通方式所达到的最大的行为空间。

当前人地关系中最直接的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文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文化帝国主义。

第四篇: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2、文化与人文地理学,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3、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人口移动,人口与发展,人口增长过程,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人口与发展。

4、农业地理:农业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工业地理: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5、种族、人种与地理环境,民族形成与特征,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俗与环境,语言类型与地理景观,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6、聚落地理,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7、旅游地理,旅游业的兴起,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者动机与决策,旅游资源与旅游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8、行为地理,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9、政治地理,政治地理要素,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0、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景观建设。

第五篇: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有那些?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12 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具有那些特点?环境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4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文地理学。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

10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第四章我国人口分布表现出那些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机制是什么?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举一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后果?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8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论述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名词解释:入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特点及成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国外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简述适度人口的应用价值和确定方法,我国适度人口规模应为多少?如何达到该规模? 18 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现代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第六章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简述农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的类型与特征?四大文明古国为何会出现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有和共性?都市农业如何发展?影响工业分布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世界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遇到了那些问题?简述二战以来,工业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比重是否合理?应如何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简答农业起源的理论传统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举例说明其分布。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什么?并说明其分布。

1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布局有什么影响?出现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形成哪些重要工业区?论述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工业带的特点。

18论述影响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论述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发展历程、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0 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第七章世界种族是如何划分的?地理人种的概念及分类?民族的特征及分布?民族整合的意义是什么?试从民俗的各方面说明民俗与环境的关系?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分析种族与民族的区别与联系。种族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四大人种的分布状况如何?民族是如何形成的?民族与国家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东方人爱吃猪肉而西方人爱吃牛肉?

第八章世界主要语系有哪几种?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语言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性?语言景观的涵义和内容。语言从那些方面体现了其文化特性?试举例说明语言景观的特征。语言的本质特征有哪些?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

第九章世界主要宗教类型及其分布?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有何关系?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巴以冲突产生的根源,怎样用宗教地理学人地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宗教景观。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章

1城市的概念?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城市景观?乡村聚落的类型、形成原因、基本特点?阐述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户籍制度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有那些影响?城市体系有着怎样的等级规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原则? 10 简要分析村落呈集聚现象的原因。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有什么特点?

第十一章分析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2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应如何建设?(可以某城市为例)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区别、联系与形成条件?如何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冲突?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战略(SWOT分析),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影响?什么是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到2003年止,我国已有4A以上景区愈千家。请你列举10个以上你所在省4A景区的名称,并把它们按旅游地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结合你所在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谈谈该旅游景点开发对本区域的影响。11 什么是旅游“示范效应”?你对旅游“示范效应”有什么看法。

第十二章感知环境与认知环境有何区别与联系?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有哪几种?分析人类行为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人类活动行为空间的因素分析。举例说明普雷德行为矩阵的应用。感知空间与认知空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十三章简述当代全球的政治地理格局基本特点?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有哪些主要学说?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4论述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及演变趋势分析,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生活具有哪些影响?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形成的影响。7 政治地理要素有哪些组成?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国家政治地理哪些特征,如何体现?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实力?政治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影响国家权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对国家实力进行综合分析?

第十四章

1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样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当代人文地理学主要面临哪些问题?评述地缘政治学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缘政治模式。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都有那些前言课题?如何使得PRED协调发展? 5 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什么问题?世纪之交的政治格局有哪些表现?新的政治地理的有哪些特点?政治格局与人地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文化景观?简述当前文化景观研究进展。当前文化景观建设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实例,分析某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建设情况。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4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

下载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级人文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五篇

    2009级“人文地理学”课程野外实习计划 一、实践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一门基础性和导论性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人文地理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 109012009006 第一章 绪 论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一)现代地理学 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7、到20世纪末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C) A、非洲B、南北美洲C、亚洲D、欧洲 9、到20世纪末,世界各大洲人口最密度最大的洲是(A)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李......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

    人文地理学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多种活动为研究对象。A、自然环境B、心理行为C、社会经济D、环境生态2......

    课程实践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课程实践 课题名称: 内容:促进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的探究 课题类别:初中体育 课题负责人:丁钉 供稿老师:谈旭 促进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的探究 谈旭供稿......

    实践课程

    申请 2013年因我残疾人工作其一、没有及时的向上级领导如实的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导致云龙镇的残疾人工作滞后,千佛村的蒋才刚精神残疾,来找过我需要办理残疾证由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