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重点(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1:2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重点》。

第一篇:城市规划重点

城市规划重点

一、单选(5*4=20)

二、名词解释(3*8=24)

三、简答(1、2题8分,3、4题10分,共36分)

四、论述(10*2=20)

1.、城市的类型按人口规模分类

特大城市(人口大于等于100万,48个),大城市(50万到100万,65个),中等城市(20万到50万,222个),小城市(20万下,325个)。

2.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协同发展。

3.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州地区、环渤海地区率先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

4.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5.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和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6.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应变性。

7.在英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行三级体系,分别是:中央政府、郡政府、区政府。

8.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

9.掌握人口年龄构成的意义在于: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力量的情况,对研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确定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指标的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10.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等级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1.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网、环形放射式道路网、自由式道路网、混合式道路网。

1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素及其保护的方式:

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迹。

13.两阶段五层次

总体规划纲要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14.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行政原则: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效率性原则、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政务公开的原则。

第二篇:城市规划重点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测度:

(一)单一指标方法。人口指标:一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二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地指标: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二)综合指标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2)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3)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动加速;4)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显著;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③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成正比;④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周礼•考工记》城市特点: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反映城市居民生

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市理论。有机疏散理论——伊利尔•沙里宁。广亩城市——赖特。功能主义理论——???田园城市的概念: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评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都提出了见解。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卫星城市的三个阶段:卧城、半独立式卫星城、独立式卫星城。城市规划的概念: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城市规划的两个层面及其关系: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这个层面;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对具体每一地块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构成城市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城市系统构成要素中经济要素分类:1)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划分的方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还可以把城市产业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产业。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法律属性。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分类:一般分为三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

于修建的用地。城市用地的分类: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代码: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它用地。居住用地4个部分: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用地;4)绿地 4个影响因素:1)城市规模;2)城市性质;3)自然地形条件;4)城市用地标准。我国用地指标:居住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20-32%;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18.0-28.0㎡工业用地的规划指标:1)规划人均指标:10.0-25.0㎡/人 ;2)规划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15-25%。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分布,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集中布局;2)分散布局;3)轴向布局。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如下几种布置方式:1)工业区包围城市;2)工业区与其他用地成交叉布置;3)组团式布置;4)群体组合式布置。

第三篇:城市规划重点总结

P13城市S型曲线三个阶段30%和60%两个数据

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P31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的进步性

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 土地和资源 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P33邻里单位的提出者佩里选择题

P49建筑法规体系

包括主干法以及其从属法规 专项法和相关法

P88城市环境容量名词解释 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以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即城市所在抵御的环境 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范围内 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 在满足城市生产 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 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 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包括 城市人口容量 自然环境容量 城市用地容量 以及城市工业通量 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等等

P89城市环境质量名词解释 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它包括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 是人们制定开发资源 发展经济和控制污染 保护环境具体计划和措施的主要依据

P118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定义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 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 成为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率即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平均人数(或其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

P118城市人口结构分析年龄构成和职业构成选择题

P147城市总体规划纲要9点问答题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内容包括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 土地 和水资源 能源 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 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 职能分工 空间布局方案 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2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 分析城市职能 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 提出禁建区 限建区 和适建区范围 5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P174城市规划阶段划分两个阶段 五个层次

由抽象到具体 从发展战略到操作管理两个层次决策原则 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设控制引导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P177分区规划很重要

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对城市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内容1 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 土地使用性质 和居住人口分布 2 确定绿地系统 河湖水面 供电高压线走廊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 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 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 确定市 区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 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4 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 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 管径 进行管线综合 5 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 断面 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支路的走向 宽度 确定主要交叉口 广场 公交站场 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的规模与布局

P178城乡规划的审批程序逐级审批

P187城市适用性评价综合叠加法

P205用地评定的三类坡度的三类

一类用地 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者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者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即用地条件极差 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P212表格选择题

P268城市规模概念名词解释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 提供公共服务 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

P30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 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 并针对不同地块 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 应用指标量化 条文规定 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 定量 定位 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作用1承上启下 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2 与管理结合 与开发衔接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3 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4 城市政策的载体

P314规定性控制要素选择题

P319土地兼容性概念解答题 土地使用兼容性包括两方面含义 其一是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中共处的可能性 即表现为同一块城市土地上多种性质综合使用的允许与否 反应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 其二是指同一土地 使用性质的多种选择与置换的可能性 表现为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 灵活性 与适建性 主要反映该用地周边环境对于该地块使用性质的约束关系 即建设的可能性和选择的多样性P372道路宽度一二三块板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简称为 一块板 两块板和三块板 一般应根据道路性质 等级 并考虑机动车 非机动车 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城市用地等具体条件 因地制宜确定 不应受这三种基本形式的限制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道上双向行驶 两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型是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 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 中间为机动车道 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P374停车场规模0.8——1.0M2/人选择题

P432绿地分类

1公园绿地(G1)是指向公众开放 以游憩为主要功能 兼具生态 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G2)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 花草 种子的苗圃 花圃 草圃的圃地 是城市绿化材料的重要来源 3 防护绿地 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 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 道路防护绿地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防风林 城市组团隔离带等等 4 附属绿地 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 其他绿地 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居民休闲生活 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 水源保护区 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风景林地 城市绿化隔离带 野生动植物园 湿地 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等

P4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义 狭义景观生态学理论三个方面回答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 城市各类绿地组成的 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 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被称为城市的绿地系统 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和水系 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 半自然的 以及自然的植被 水体 河湖 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 以各类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 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 可以将其定义为在城市空间内 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 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 对城市生态 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的城市空间系统 当城市绿地系统具有系统性 整体性 连续性 动态稳定性 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时 才能具备其系统的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结合绿地率分析

城市绿地率是从城市土地使用控制角度实施和评价城市绿化水平的指标 是编制城市规划重要指标

P439城市给水工程构成和功能 1城市取水工程 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 地下水)取水口 取水构筑物 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 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 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 堤坝等设施 去取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取 送到城市净水工程 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净水工程 包括城市自来水厂 清水库 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 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 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 3输配水工程 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 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量 水压的高压水池 水塔 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 功能是将净水保质 保量 稳压地输送至用户

P445排水体制总类几大点截流制种类

一 合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1 直排式合流制2截流式合流制 二 分流式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1完全分流制2不完全分流制

P446—468看书,会有选择题(5分钟)

P478管线交叉避让原则选择题压力管让自流管 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P517规划布置基本要求公共服务半径

规划布置应按照分级(主要根据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的频繁程度)对口(指人口规模)配套(成套配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一般与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 基本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居住区级800-1000 居住小区级400-500 居住组团级150-200M 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 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 3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 则应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 还要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 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较好体现城市建设面貌的地段 布置方式: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院 俱乐部 图书馆 医院 街道办事处 派出所 房管所 邮电 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2第二集(居住小区级)内容主要包括菜站 综合商店 小吃店 物业管理 会所 幼托 中小学等3第三级 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 青少年活动室 老年活动室 服务站 小商店等等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3.4.5.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

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

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16.17.18.1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29页

21.31也

2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3.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4.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

2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6.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7.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8.“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29.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

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30.近20年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31.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2.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33.永续城市和和谐城市的关系: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

34.当个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

35.城市发展及其空间规划受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基本要素的共同影响。

3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其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缺生产者和分解者)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37.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第六章

38.规模经济、范围经济(103页)

39.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第七章

40.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本质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

活品质的提高。

41.城市人口的动态统计: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无时不在增减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者

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119页)

第八章

42.城市文化:广泛的文化指普遍的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经济活动)

-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的道德规范(思维活动)-趣味与倾向(大众化价值观)-个人修养(理想和素质)等,几乎囊括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狭义的文化值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时空特点:时代的产物,地区性表现,国家/民族文化,社会制度

43.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4.文化的类型: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

第十章

45.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

46.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

47.城市规划的内容(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第十一章

48.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更变得特性)、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以

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的土地特性)。

49.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50.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

类。

第十三章

52.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包括战略目标、战略

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

53.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3,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

作的要求。(259页)

54.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

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外部作用于内部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55.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56.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57.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和分散两类。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

布局的城市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第十四章

58.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

59.容积率的计算:(单一性质的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混合用地的容积率的计算)A=

60.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61.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

行控制。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腿界距离两种。

62.行为活动的控制作用:(1)在具体地块内进行交通活动控制,可以形成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减少对外界的干

扰。扩大到整个城市,通过对各个地块的交通活动控制,可以正确引导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影响城市的整体出行结构。(2)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控制,可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容量,为人们的优质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自然环境。(3)在控制中通过对行为活动的控制,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城市整体运营成本,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第十五章

6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作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各种敷设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64.大部分城市道路的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2)次干道<区干道>(3)支路<街坊道路>。

65.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66.路幅宽度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

67.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好三块板。

68.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几部分组成。

69.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只要交通方式。

70.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物流的场所,是集货物存储、运输、商贸为一体的重要集散点,是为

了加速物资流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产业。可分为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

第十六章

7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方案:可以从宏观战略。中观战略和围观战略控制三个层次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2,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布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3,围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

72.循环经济理论及思想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组成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转向“资源-产品-废

弃物-再生资源”组成的循环反馈型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环境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73.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74.2002年《城市绿地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

他绿地G5。

75.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76.城市绿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77.城市绿地系统:根据生态学理论,城市各类绿地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

第十七章

78.城市基础设施是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9.城市交通工程系统承担着保障城市日常生活的内外客运交通、货物运输、居民出行等活动的职能;城市给水排水

系统承担共给城市各类供水、排涝除渍、治污环保的职能;城市能源工程系统承担共给城市高能、高效、卫生可靠、的电力、燃气、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的职能;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担负着处理污废物、洁净城市环境的职能;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80.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有:散点布局、线性布局、环状布局、放射性布局和网状布局等形式

81.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两大类。

82.选择城市给水水源的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的发展需要。2,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的布局。5,选择水源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

83.净水工程设施选址要点: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

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周围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除方便。4,水厂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水厂选址应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6,当取水地点与用水地点较近时,水厂一般设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

84.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

85.树枝状管网的管道总长度较短,一旦管道某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环状管网恰恰相反,配水管网一般

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用水的地方,可敷设树枝状管网。

86.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

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87.排水体制的优缺点:447页

88.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要点448页

89.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要点449页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最终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1.城市的产生:原始人过穴居、村居开始有了不予、狩猎集中种植植物出现可农业集中饲养动物出现了畜牧业人们聚居形成了居民地产品有剩余出现了交换形成的商业居民地的演化成为城市现代城市 十一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3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有防御要求,最初是泛指野兽的侵袭,后来由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 圈层式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出现城市仓储用的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道路系统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类型增加城镇化含义 农业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妆花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a 人口职业的转变b产业结构的转变c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镇化的进程的变现特征: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b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c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城市化水平测度 a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a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b:“太阳城”方案c资本主义制度形成d城市矛盾突出 2 城市发展的四大块 a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写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的和平道路》b 《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城市规划大纲》 后改名《雅典宪章》c《马丘比丘宪章》d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3.《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本质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指在城市中添加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田园城市是指城市周围的农田和原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5.有机疏散原理:是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他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的。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1.P57表3-4-1 重点看法定规划类型 2.上位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的规划为依据。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1.热导效应:市区温度高于效区,导致热力效应差异,形成回流,大城市由于大厦林立,水面和绿化面相对较少,加上汽车大量排放的尾气,对太阳的反射率较低而引起的城市高温效应。

2.低碳:就是指较低的或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3.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认得活动提出的限度。

4.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1.主导产业的选择:(1)比较优势原则,(2)产业的关联效应(3)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参照课本99-101页理解下三个原则的内涵)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构成了城市的社会主体。

2.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关联性(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 3.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超过总人口的7%

4.城市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Pt=Po(1+5)n

(2)时间序列法Pt=a+bYt(3)增长曲线法(4)劳动平衡法(5)职工带眷系数法

第十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P174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175 4.详细性控制规划应当包括的内容:P177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城市用地的价值:(1)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 2.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别(2)用途区别(3)房地产权属区别(4)地价区别 3.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1)建设现状和使用(2)重大基础设施(3)区域关系(4)市政设施配套(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7)文化遗存(8)社会问题 4.城乡用地分类

5.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徒弟的总称

第十三章 总体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与发展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经。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3.战略重点表现在:(1)城市竞争中的优势领域(2)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3)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4)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 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6.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1)在交大的范围内分析(2)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3)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练、定位准确(4)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7.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①网络状②环形放射状(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①带状②星状③组团状④环状⑤卫星状⑥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①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②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因素③促进城乡融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1集中紧凑,节约用地,节约用地2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3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3远近结合,弹性生长1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2旧区与新区发展的兼顾3注重弹性发展<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1以生态与环境资源座位城市发展的前提2保护环境,营造和谐的城市空间3注重城市空间和景观的布局艺术.9.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0.城市用地的审批

11.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年限为5年.第十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2与管理结合,与发展衔接,座位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3体现城市设计构想4城市政策的载体.2.用地辩解的概念:规划用地与道路或其他规划用地之间的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的范围边界 3.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设用地棉结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和/用地面积 建筑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总基底面积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4.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种绿化用地总和建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绿地率=(绿地用地总面积/用地面积)*100%

5.建筑限高: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6.建筑后退:在城市建筑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辩解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

7.建筑间距: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第十五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城市干道结构类型:方格网道路、环形放射式、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

3.公交有限:1设立专门车道2单行道允许公交车逆行3上下班高峰期增大发车频率,同时限制私家车通行。

4.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p372-373)第十八章 城市住区规划 1.住区:是城市居民定区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2.城市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个层次。

<1>居住区:繁殖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感到活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相对应,并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与居住人楼规模(1万~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聚居地。<3>居住组团:指一般北校区东路分割,与居住人口规模(1千~3千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规划布局的六条基本规则:

<1>邻里单位周围有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i啊噢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

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和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商店、教堂、图书馆、公共活动中心。

4.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5.住宅的组合:<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艰巨成布置的形式。

<2>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

<3>混合式布置:为行列式布置和周边式布置的结合形式。

<4>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的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的布置。6.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公共服务设施)1.便于居民使用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3.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4.靠近能较好的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7.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2小时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8.居住规划的主要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确定居住人口规模和用地的大小。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泊车方式。7.拟定绿地活动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10.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下载城市规划重点(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重点(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10*4'=40' 简答题 6*10'=60'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及城市性质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

    城市规划原理 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

    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

    常州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规划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发展规划 (常州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常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这一“十五”奋斗目标,牢牢把......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重点选择题

    1.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c). A农村的推力;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引力;城市的推力 C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D农村的引力;城市的引力 2. 建立在(b)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

    城市规划法律与法规考试重点总结

    1、甲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范围不受限制。乙级(一)镇、2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二)镇、登记注册所在地城市和10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相关专项......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思考题 1、现代城市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2、雅典宪章 3、城市规划的任务 4、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5、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城市总......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专题 材料一 城市规划是一项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这就要求在研究编制规划时,必须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被少数人的利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