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随着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曹县县委委政府对城市的功能、作用定位越来越清晰,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城市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破解这些困难,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政策的缺乏
1.综合性法规不健全。一是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亮化、市政、环保、工商、卫生、公安交通等领域,共涉及几十部法规,几百款罚则。在具体工作中,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不尽完善,导致城市管理存在有法难依或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城管执法执的是别人的法。如前所述,城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多个部门、多部法规,如未授权,城管人员无从下手。
2.部门职能的分割。一是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在国家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到省里是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而在地方,则分成城管、规划、城乡建设、园林、市政、房管等若干个职能部门。在具体操作中,涉及到城市管理工作的还有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环保等其它部门。职责交叉不清,职能重迭,相互扯皮屡见不鲜。二是城市管理机制不畅。随着城市管理的不断深人,城管部门基本属于兜底的单位。没有绿化指责城管,没有广场指责城管,车辆乱停乱放指责城管,占道经营指责城管等等。而城管部门显然没有这个能力扛住全部责任。三是城市管理效果欠佳。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多,难协调、难统一,工作中管理难度大,无人啃的“硬骨头”都不想管,就踢给城管部门管。
(二)投入的缺乏
一是城市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不足。城市管理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设备简陋、待遇低下的现象极为普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市政设施和城市功能是否配套完善,孕育着城市管理的好与坏。近年来,曹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仍然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管理效果。如无停车场地,城区停车难、人车抢道、违章停车现象日益突出;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民自发占道临时市场多,各类占道摊贩、乱停乱放车辆“无场可进”、“无市可归”,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等。
(三)市民素质的缺乏
一是相当多一部分市民由于传统生活习惯,缺乏城市管理的意识,加之在城市规范管理前随心所欲的行为惯性,自由散漫惯了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一些乱象,如扔垃圾、放鞭炮、占道交易等等。二是由于个人利益作祟,部分个体经营户城市意识较差,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占道经营、占地为市、占街摆摊现象严重,常常城管执法中与当事人有争执、有怨气的市民,甚至一些不知内情的市民都站在受处罚的一边。三是公德意识薄弱。自家的东西就是宝,公共的东西看作草,不珍惜公共财物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几点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是调节城市各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没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作依据和保障,城市管理就难以有效推进和落实,甚至会误入歧途、适得其反。为此,建议上级部门要尽快出台一套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比如出台《城市管理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等法律法规,省、市也应该结合实际,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法规,使城市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二)整合管理资源
其一,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是人皆知晓的,它涉及建设、规划、工商、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需要实施部分相关职能集中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切实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权责脱节、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其二,要强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理顺归属管理关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与相关部门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建立相应的协调配合、共同管理、整体联动机制,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保证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其三,要定期组织城管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实行联审联批,建立交办、督查、考评制度,确保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协调运转。从宏观上、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部门职责不明、配合不好、保障不力的问题,逐步形成“大城管”。
(三)加大财政投入
一是在政策和经费上适当向城管工作倾斜,将城管系统运行、管护等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城管人员“吃饭”问题,二是要规划先行、以建促管,合理规划布局农副产品(水果)市场、商贸网点、停车场地等,对涉车、废品收购、机械加工、饮食、冥品等相关行业逐步实行划行归市,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切实解决“有场无市、有市无场”的突出问题,做到“堵”“疏”结合,以“疏”为先,缓解管理压力。
(四)搞好宣传教育
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单靠城管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必须在深化宣传,强化服务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市民广泛宣传,使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准则和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管好城市,人人受益”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舆论导向,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市民教育。要在市民、单位和学校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动员广大市民、单位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从我做起,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让“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城市环境,实现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合理解决民生
一要合理增加经营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必然有供给,如修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菜市、早点等,很难根本杜绝。可根据城市实际,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街道尽可能地根据需求开辟夜市或小商品市场,允许一些市民和生活确实困难的小商小贩进跳蚤市场,满足商贩需求,方便市民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二要扩大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工程解决一批,职业培训转化一批,增加就业渠道和范围,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让广大人民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根本解决了,市容管理顽症也会从根本上得到化解。
(六)加强队伍管理
一是加强教育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使干部职工精通掌握履行的法律法规,达到熟练应用。二是激活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形象良好的城市管理队伍。使干部职工始终把市民利益至上作为永恒的追求,带着对广大市民深厚的感情去管理,在执法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分片包干、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一年一考核”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明确奖惩标准,严格督查督导,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以良好的城管作风赢得社会与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
第二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三篇:基建管理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基建管理存在的一些困难-----一是感觉现在的基建工作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站址和线路通道已经成为制约电网建设的首要因素,征地、拆迁、跨越铁路和高速公司等越来越困难,时间难以控制。各地补偿标准 不统一,施工和征地补偿协调,对项目建设成本、工期和工程管理造成较大的压力。物权法的深入实施,拆迁条例的修改,农民维权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为工程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加了难度。
二是标准化建设有待深化 部分工程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和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工作落实不力,业主项目部建设部扎实,业主方管控责任落实不到位,体系有效运转存在差距,基建信息化建设基础差 难度大 时间紧 任务重
三是安全管理存在风险 部分项目落实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打折扣 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整改不到位,线路工程现场巡视和旁站存在盲点,对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不够,现场安全管理形式化倾向值得警惕,不少项目存在重资料,轻现场,重检查轻整改,重布置、轻落实等现象,分包商与合同签订方名称不一致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质量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输变电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个别设备制造商水平不高,设备监造存在管理薄弱环节,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部分单位对质量和工艺关系的把握有偏差,篇目重视表观工艺,忽视实体质量,国网公司发布的标准工艺推广不到位,质量工艺水平不平衡,总结推广标准工艺的机制不健全,工艺设计开展不到位,质量工艺的稳定性差,五 基建队伍建设必须加强 人员结构性紧缺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建系统安置了较多的主页富裕人员,但懂技术,善管理,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匮乏,部分业主项目部选用人员无资格证书,未从事过基建行业,关键 岗位人员不能常驻现场,个别人员兼职较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监理单位人员持证率低,经验和能力离公司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基建单位分包多,外用工多,作业人员随意性和流动性大。
九个方面强化基建管理水平-----
(一)突出落实抓管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巩固基建安全管控体系。强化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强化安全管理标准执行、现场风险控制措施、分包安全管控和基建安全信息管理;落实基建安全管理标准
化体系、安全管理策划、施工安全性评价,加强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工程现场风险管理,严格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和安全工作要求;加强安全交底管理,对交底过程实行录音录像;提高业主项目部对项目安全的管控能力、提高监理项目部对施工安全的过程控制能力,实现对工程现场的有效管控。
(二)突出均衡抓能力,提升项目管控水平
均衡完成电网建设任务。强化对重点工程的里程碑节点的细化、督导和落实,实现项目有序均衡推进,避免项目前松后紧带来的费用和安全风险的增加。
提升项目建设管控能力。以设计管理为重点,抓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投产评优考核两个环节,重点强化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问题协调;
(三)突出机制抓协调,提升前期工作水平。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属地协调机制。做好电网建设环保工作。
(四)突出过程抓标准,提升质量工艺水平。
强化质量工艺过程控制。强化达标创优工作。全面执行标准工艺。
(五)突出机制抓源头,提升造价控制水平。
落实激励约束机制。针对国网公司下发的设计、施工、监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对各参建单位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设计、施工、监理合同最终结算挂钩,奖优罚劣,引导各责任主体增强履责意识,提高工作绩效。
抓设计源头作用。在现有标准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设计、完善模块,实现新建项目设计和建设的菜单化、标准化;制订工程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工程量管理为载体,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控制工程造价;规范重大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改进造价管理方法。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建立结算监督管理平台,推广工程分部结算模式,开展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修订与应用工作。
(六)突出应用抓设计,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全面应用标准化成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七)突出集约抓规范,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加强物资计划管理。规范招标采购管理。
(八)突出执行抓评价,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提高标准化建设执行力。突出抓好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建设,重点抓好项目管理策划、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程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合同执行管理与资
信评价、工程进度款审核与工程结算、工程信息与档案管理等标准化管理执行工作。
推进基建信息化管理。切实做好基建管控模块推广实施工作,确保各类数据的准确、完整、真实,各项业务流程运转正常;
(九)突出协调抓重点,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协调任务。完善外部环境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市发改委、市交通厅的备忘录协作机制,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出台支持性文件,建立长效机制;积极主动与铁路、公路、石油(天然气)管线等建设项目的沟通协调,保障公司合法权益,力争实现多方共赢。
第四篇: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A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县域经济既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是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怎样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如何制定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取决于深化对县域经济的认识,尤其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充分研究和认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我县目前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亿元,同比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加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县域综合竞争力位居中国南部百强县第位(2008年),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位。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棉单产和品质不断提高。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健康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动物防疫监督站疫病防控中心、万头生猪养
1殖基地建成。设施农业亩均效益元以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广节水滴灌面积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人均劳务创收元,同比增加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建路线全长公里。其中通达工程公里,通村油路公里,通村油路已全部完工 “百村带千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全面启动,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具雏形,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经济发展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收入依然主要粮食作物。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粮食增长空间的逐步缩小,必须加快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
(二)财政支出难度加大。我县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亿元,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县今年计划完成财政支出亿元以上,财政支出缺口亿元左右,财政支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导致土地生产率高而劳动力生产率低
从农业人均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析,A县土地生产率高于全省和地区平均水平的16.97%、15.39%;但由于人口多,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少,人均耕地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9.9%,地区平均水平的71.85%,是地区人均耕地最少的县;致使农村人均产值仅有全疆水平的69.90%,地区平均水平的82.70%。
(四)农业生产仍然未摆脱自给自足、维持自身基本生活的供给方式,特色优势产业潜力还未显现
受地理区位的影响,A远离区内外大市场,农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气氛较为浓郁,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仍然维持本地消费的生产供给方式,本地消费占农产品生产总量的绝大部分。
(五)农业生产条件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A县地处沙漠边缘,干旱、盐碱、风灾、山洪、霜冻、干热风和浮尘天气等农业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班子协调,一个项目方案,一个配套措施”的制度,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努力启动暂停、新建项目,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突出产业招商,围绕盐化工、煤化工、农产品加工、建材、文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建设一批、开发一批、研究
一批”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项目调研和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库建设,力争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保持投资增长的潜力。
(二)必须更新观念,加大经济开放力度。要进一步破除狭隘的地方主义、小农经济、官本位的思想,树立经济一体化的观念,加大经济的全方位、多领域开放,内资外资一起用、“内脑外脑”一并使,高效能地整合、利用、转化资源。
(三)必须立足资源与市场,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历史机遇,立足县域资源这一基础,加大对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也要引入工业化的理念,从而通过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来发展县域经济。
(四)狠抓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产,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继续推进农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继续抓好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工作,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努力增加非农收入。三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稳定农资价格。
第五篇: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双60”大城市战略决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大城市,实现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城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城管局和下属四个副科单位仍然都是事业单位,作为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具备主体执法资格,下属各单位也只是委托执法,执法过程中面临很多法律问题和矛盾。建议成立城管执法局与城管局合署办公,从体制上解决城管执法主体问题,以适应管理大城市的需要。
二是城市管理资金瓶颈仍然存在。城市管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尽管财政不断加大城市管理资金投入,但城市配套设施依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管工作人员的装备较差、待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议财政加大城管经费投入,建立财政优先支持机制,确保城管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三是城市管理考核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城管局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督查考核,但目前我市城管工作实行的是条块式管理模式,城管工作经费没有集中管理,导致出现奖金能够兑现,但处罚不能到位的现象。建议修改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增加内容、细化责任,增强操作性和权威性。并建议将城管局下属单位和城区五个街道办事处城管办的业务经费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流转拨付,确保奖罚到位。同时请求预安督查考核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部门协作和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各职能部门对城管工作支持不够,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传递和共享,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各职能部门片面地强调自身的困难、注重自身的利益,工作中相互推诿,城管功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城市管理联动和协作机制,实行全方位管理,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合力。
五是对房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监管乏力。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多数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下水道不通、路灯不亮、绿地不足、垃圾成堆的现象比比皆是。建议将城管局参与城市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的审批,确保房产开发项目建设中的市政、园林、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六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步伐急需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应用多项现代科技实现的先进城市管理方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达到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建议参照试点成功城市的做法,在我市启动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
七是城管宣传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当前我市大部分市民是属于农民进城,还没有完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在卫生意识、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为此,建议宣传、教育、广电、文化等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多层面,按照政府指导、舆论引导、学校教导、社会督导的方法大张旗鼓宣传城市管理各类法律法规,对市民进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和城市文明意识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其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争取其对城管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工作中的阻力,营造良好的城管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