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时间:2019-05-13 11:1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第一篇: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只有依靠文化,才能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可以扩大城市的无形资产,可以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味,可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从城市文化定位中去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有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城市凝聚力。

一、城市文化概述及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种城市管理科学,包括了具有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城市文化不仅是精神生活中的一员,更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的变相载体,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它为城市创造的精神和物质价值有显著的体现:文化产业、公共艺术、文化艺术设施、旅游产业等作为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在城市发展中占据战略地位。

作为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其创造的产业价值是巨大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很明显的,这种动力又会对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经济、文化与城市的发展有着紧密关联。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是否繁荣的标志,首先是经济,文化产业符合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标准,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以文化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达到双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发展。

目前,省会文化中心已经在济南西部新城正式开工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将于2013年在济南举行。省会文化中心是举办“十艺节”的主场馆,坐落在济南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剧团、书城、影城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配套项目,省会文化中心是服务省城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省会文化中心的规划建设与济南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突出了齐鲁文化特色。

日前,济南市又入选为“全球网民推荐的十大中国旅游城市”,济南市独特的泉水资源和泉水文化是济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泉水资源又与‘低碳’概念相吻合,这样的优势其他城市是不可比拟的。

二、当前文化市场社会监管机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们对文化市场的监督意识不强,热情不高,监督力度不够,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举报和处理。

(二)由社会力量自愿组成的义务监督员队伍一般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公务员等组成,成分复杂,真正监督市场的时间有限,而且监督员队伍往往因为管理不善而比较松散,难以实现有效、统一地管理。

(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力度不够,较窄的新闻自由度是造成社会舆论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

三、建立健全济南市文化市场社会监管机制

(一)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保证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有法可依。法律法规是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市场监督员、公民个人等对违法行为进行判定的依据。

(二)培养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和参与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识。政府除了一方面要继续举行审批项目公开听证制度以及对文化局的评议制度外,还要负责宣传普及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自觉监督和举报非法经营。在全社会倡导监督市场、人人有责的理念,逐步培养社会公众的道德感,树立责任意识,形成人人监督市场、市场有序发展的局面。

(三)加强对义务监督员文化市场知识、管理法规及业务素质的培训,并奖励在市场的监督中做出贡献的人,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义务监督员队伍中选拔一些优秀的成员担任领导,组织成员定期召开会议,了解近阶段市场状况及分配各自的职责范围,鼓励他们互相沟通,建言献策;文化行政部门还要赋予他们一定的监督权利,保证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举报奖励制度要注意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另外还要进一步开通网上的举报奖励平台。在文化经营单位集聚的地区,直接设立举报点,由专人负责举报和及时进行查处,以便提高办事效率。

(五)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协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作用。首先文化行政部门要改变以往文化行业官办的性质,放权给文化行业协会,让文化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介于政府、企业的第三方;其次要改革文化行业协会人员组织机制,招聘一批熟悉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文化市场管理业务知识的人才,充实和提升行业协会的人员队伍。要定期加强对组织成员的业务培训,引入竞争机制,企业化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合理安排人员的职位和责任;再次,根据国家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山东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结合济南市文化市场的发展实际及本行业发展状况制定本行业制度及规范,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六)大力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导,真正起到媒体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自身也要在商业利益的包围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不能因为一己之利而损害消费者权益。对于遵守市场规范的经营单位或执法行为要报道,对不良的市场行为也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以促进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媒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共同发展的关系。

我们应开发创造性,使城市文化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城市发展中人力资本、技术和资金等得到更广阔空间的拓展,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篇:城市文化建设

试述昆明城市单中心转向三中心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以呈贡新区为例

【摘要】文化是一个潜在的社会力量,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政治、超越经济。对于现代城市管理者来说,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当从充分认识文化的软实力,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新城区的建设意味着重塑文化,所以新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新区建设阶段尤为重要的关键。

关键词:新区文化文化建设新区特色

2008年8月,最新一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出炉向市民征求意见,如何让昆明恢复健康发展,成为整个总规的核心内容。新总规提出,昆明目前的主城单中心,将演变成为了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开放式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呈贡新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是从一个发展较为滞后的昆明城郊的县城崛起的,从呈贡到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城,呈贡的容颜和城市功能,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一、新城文化建设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的缩影,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大中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由于主城区功能退化,资源利用紧张,人口密度过大,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为了减轻主城区的压力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新城、卫星城等,建设新的城市就意味着必须重建新的文化,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文化是城市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说明城市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可控的。城市在形成之初就在塑造他的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城市”。

在文化塑造方面,新城区建设与城区改造有着共同的地方,尽管新城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最具代表的文化就是一个“新”,但是这里的新城并不是在完全无人区新建一个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可能是农村、县城等小城镇)从新规划和建设形成的,所以现在的新城区、卫星城等的文化建设不仅面临文化的塑造也面临着原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新形成的城市往往会带有他之前的文化气息,所以新城区的城市文化建设无疑需要确定城市文

化的定位、和文化的内涵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就是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城市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

(一)城市文化的一般结构。包括:

物质文化:建筑、道路、通讯设施、住宅、水源、各色商品、绿化环境等。制度文化: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

精神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二)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即为衣、食、住、行、语言、休闲娱乐

(三)城市文化特征:

1、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

2、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

3、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4、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特征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吸收外界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的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呈贡新区的文化也囊括了以上的内容:

1、全新的城市设施,规划较为前卫,道路宽畅,绿化面积大;原有的农村还未进行改造许多没有规划的村子和凌乱的共管设施与新建筑并存。

2、道路虽然比较宽畅但是新城区的相关城市职能还不健全,距离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不便等,让在新区的居民感觉自己身在农村,人们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城市观念。

3、目前为止新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居住人口较少,但是人员不断流入,带入了大量的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大学城的建成在新区居住着十余万人数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新区里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开始代表着新区的文化,呈贡新区的大学生由于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处在市区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征,远离繁华的都市,在公园式的新校园里学习生活,已经被烙上了呈贡的印记。

4、原有居民的任然是新城区的主要居住人口,原来的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外来文化,大学的进入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习惯,当然大学与这些民族村寨为邻,他们具有着失地农民、和新城市居民的独特身份,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研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

三、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规划建设较为前卫,文化正在逐步形成呈贡新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为了减轻主城区的负担,加快昆明的整体发展,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强调对利润的过度追求,过分追求城市的功利性是城市建设严重不协调,城市文化建设等由于需要巨大投资、对市场反应不敏感等导致了被忽视,现阶段我国文化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城市

生态面临失调的危险,人居环境条件差。(2)城市交通、治安混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群众性、公众性的文娱活动开展的较少,城市生活压抑。文化气息缺乏。(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严重。“拜金主义”普遍存在,社会道德观念败坏。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时,在物质条件上做了统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合理,生活环境优美,对于文娱活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呈贡新区有一个非常有利的优势就是十多万大学生的存在,大学生自然是道德修养形成的一个推动作用,绝大部分大学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是比较高的,而且大学生每天都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现在就经常可以看到大学附近的居民每当得知校园中有什么活动时都会踊跃的观看或者参与其中,这些只要利用好了都是良好文化形成的关键。

(二)原有文化与新文化开始交融

呈贡新区的文化还未真正形成,现在是文化的孵化期,原有的文化与新进入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具有许多不稳定的形态,现在的定居人口还不是很稳定,人群可以分为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群体:呈贡县的原有居民;居住在呈贡的上班人员(大学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居住在市区工作在新区的人员;大学城的大学生;在新区经商的人员等几类,这些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这是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会给新区带来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也意味着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人员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现在的文化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新区真正发展完成后的文化形态。

(三)呈贡新区的文化发展必须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问题,这两大群体有其独特性,会限制新区的发展。新区文化必然会在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和失地农民这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新区特色,政府部门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三、如何构建呈贡新区的文化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1]

呈贡新区文化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就是新区城市形象的树立过程,如何形成独具新区特色的文化是对新区的重要考验,也会影响到新区今后的发展。

(一)新区文化建设要挖掘自身特色,突出个性。

我们需要调查研究呈贡县之前的优势特征,找到与其它城形象不同的优势特征,定位、形象系统构建避免雷同,突出城市个性,有效强化认知,提升城市品

牌知名度。曾经的呈贡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求实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墓础,以基地为保障”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示范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花木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这些都是呈贡的文化形成的基础,优秀的方面是必须保留的。这是呈贡县在作为县级政府时探索出来的道路,就算现在被划分为新的城市中心之一,由县上升为区也脱离不了原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属性,要保留其特色并把握好新区的职能将优点利用好。

(二)依靠市场导向,依托资源,树立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形象系统构成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凸显差异化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发挥凝聚功能,降低整体宣传成本,提升城市营销效益;确保城市形象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增强危机应对能力;产生正面外部效应,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品牌构建要能够体现城市战略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目标,从而引导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关注、感知本城市形象个性与优势,在心目中形成良好心理预期,并对个体行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推动城市健康发展;自然现在呈贡的定位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县城的定位,但是在新区形成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区的经济结构不可能脱离原有的产业和特色,现在呈贡新区发展的目标是“亚洲花都”、“新兴工业园区”、“科研教育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可谓充满了商机。但这是在其城市职能上升之后必须做的战略调整,其基础来源还是原有的经济基础,所以这将会成为影响呈贡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区的品牌形象。

(三)获得公众认同

新区文化是全新的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构建要充分反映城市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众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现居人口和未来可能进入的人口之间的目标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使公众在感知城市各方面要素和传播信息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对新区品牌形象的认知与支持。这里面包括:长期形成的城市观念、行为和表达方式,新区品牌的构建即是要在追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化的同时,从观念、行为和表现方式上寻求和公众的共鸣;在新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得顺其自然保存其自身的特色。保持原有优秀文化部分,有利于获得原有居民的认同,不同文化兼容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新区的建设中来。

(四)定位现实可行,符合新区实际

城市形象定位要从实际出发,符合贴近城市显示,确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它包括:价值观念的可认同: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经济环境;行为规范的可接受:城市经济环境、产业特征、市民素质特征;视觉表现的可执行: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发展状态、投入成本;品牌管理的可操作:系统有序、原则鲜明、细节可调。

四、城市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群特色

大学城、科技文化中心必将成为新区的重要特色之一,目前新区人口四十多万,其中有十多万是在校大学生,这不仅为带动了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针对学生的商家到新区进行投资,是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是利用好大学生整体的数量,十余万的大学生起个体的力量分散开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文化的发展需要方向,但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则是不会变的,我们要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区,当然就要提高新区人民的素质,这些大学生可以为新区的所有人提供一种道德模范作用,比如在公交车上就可以体现出来,170路公交车必然是路程较长,最为拥挤的公交线路之一,但有了大学生其为老弱病残让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而且大学里经常有学生组织倡导大家文明乘车,排队上车等,只要比较一下大学城和周边城镇的公交线路的文明程度就可知,所以利用好大学生人群这个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新规划整合的土地空间

现在的新区道路宽敞,各种公共设施都是从新规划过的,在目前为止是规划最合理的,所以要利用好各种公共设施,引导市区人民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素质。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林资源

新区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新区文化建设正处于成形阶段,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值得关注,所有的资源都值得利用,不仅要关注我们现在的新区文化也要关注新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新区的文化建设不能与全国的新区一样变得无特殊,如何增强新区的魅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杨章贤.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人文地理2002.8,第四期.朱铁臻.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70-75.

第三篇: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一、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确定

建设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根据对408个城市的统计,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

国家相关标准确定了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根据我公司2003年底的统计资料(生产科提供):年供水量为735万吨,年售水量为540万吨,确定我公司的修正值为+2%,最终确定

我公司供水管网漏损率为24%。

二.影响管网漏损率的主要因素

1、旧城区管网管材落后、腐蚀老化、年久失修,旧城管网所用管材主要是灰口铸铁管、自应力混凝土管和镀锌钢管,漏失甚是严重。

灰铸铁管因其生产工艺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含碳量较高、金属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不理想、管体截面不均匀、铁水易于吸取气体、管壁孔气难于消除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灰铸铁管脆性大、强度低,残余应力大,成为管道爆管和暗漏的主要隐患。

自应力混凝土管由于铺设年代久远,经过道路改、扩建多位于机动车道下面,路面移动荷载较多,且埋深较深,由于路面沉降,易造成管道断裂、接口脱落爆裂,由于路面干扰噪音较大,漏点不易检测。

我市DN100以下多数采用镀锌钢管,钢管埋设在地下,年久内外腐蚀严重,造成漏水。DN100以下虽然管径较小,但位于背街小巷与下水道混杂,跑冒滴漏不易检测,漏点个数位居第一,其漏水量不容忽视,特别是压力稍大时,可以说是整管到处都漏。

2、施工质量也是引起供水管网损漏的重要因素。

安装管理不严格,所用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沟槽基础和土方回填不合格,而导致的安装漏失严重。

1)、管道经过软土地基时。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可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当软地基压缩沉降、或管体上部受覆土、车辆荷载及土体侧向位移时,产生纵向、横向剪切,在接口、腐蚀点等最薄弱处产生破裂而漏水。或发生胶圈挤脱、水泥承口松脱而发生漏水。

2)、在有局部坚石、砖块相接触处或回填有大于规范的石块、建筑垃圾、冻土等,由于没有处理好基础垫层和回填土方质量不好从而引起UPVC管发生破损。

3)、铸铁管中大部份是因沟槽处理不好,地基下沉,管体挪位造成承插口爆裂,管道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回填所致。

4)、腐蚀问题。管道防腐措施不当,特别是在施工困难、管道交错、横过下水管等复杂地段中小口径钢管,由于管内壁没做防腐,管外壁防腐层太薄,造成管道腐蚀。在经过下水道、排水沟时,没有加强防腐措施。这样管道腐蚀穿孔时,就往下水道、排水沟漏水,因此难以被检测到。

5)、阀门安装、阀门井筑砌不规范,伸缩器不合格不能伸缩,造成阀门维护工作难以开展,发生漏水后难以维修。

6)、表前附件漏水处理不及时,甚至长期跑、冒、滴、漏。

3、加压泵站出厂水计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计量偏差。部分用户水表质量不合格或年久失修没有定期周检造成计量不准。

4、用户稽查不力,违章盗水、转供水严重

a、表前两趟管、卸表盗水,拔指针,改动水表齿轮,故意埋表和损坏水表等盗水。

b、部分企业或用户用水量增大时,故意损坏水表进行盗水而少计收,造成漏失。

c、消火栓管理不力,从消火栓上私自大量盗水。

5、营业所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a、抄收员管理不力,存在人情水、关系水,里外勾结,少抄、低估甚至不抄共同制造表坏、未用水等现象。

b、营业核减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避免造成已抄而又减免的漏失现象。

c、水价变更监督机制有待加强,避免造成的价位漏失。

d、用户台帐管理存在漏洞,偶见丢失用户、无用户档案现象而造成的用户用水无人抄收的漏失。

6、管网压力调度不合理。对于我区目前实际情况,工矿企业较少,日变化系数大,因夜间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无为漏失。

供水压力 就某一处漏点而言,漏水量与压力成正比。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的骤变,均会引起存在爆管隐患的管道发生爆管事故。

7、检漏设备不健全,检漏人员未经正规培训,人员技术素质较差,检漏力度不大。

8、市政道路施工、建筑施工时基槽开挖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造成管道坍塌或直接破坏管道,车辆等外力辗压,均会造成管道发生意外爆管事故。

三、控制管网漏损的对策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a、通过管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建筑文摘”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ml面,某一部位发生冬季凸起或雪融,夏季凹进或潮湿的地表面异常现象。

b、路边的一排树木、其中的一、两棵比周围其它树木生长的茂盛。

c、某一段供水管网附近,杂草、芦苇生长的很好,而周围其它地方根本没有生长的现象。

d、道路边上的建筑物、围墙、电线杆或侧石发生倾斜和凹陷的情况。

e、个别供水管网区域或线段,出现较大管网压差,其压差值大大超过正常的理论计算的水头损失数值。

f、个别雨、污水井、电缆沟水排放量过大,且水质清,长期没有断流现象。尤其是雨水井、电缆沟在没有雨天的情况下,有排水现象更引起怀疑。而且此种漏水点存在隐蔽性强,水损失量大的特点。

3、通过运用科学仪器手段,对管网运行参数、压力、流量等数据的测定。

a、对在线管网在不影响企业用水情况下,可分片、分段、逐级进行总干管测流和分干管测流。首先要确定总表与分表的误差数值,使总水表和分水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读取1小时水量,看其是否平衡,如果总表取水量和若干个分表取水量之和的差在两种表的误差范围内,说明这是水表本身误差所致,管线没有泄漏,如总表取水量和分表取水量之和的差大于两种表的误差范围,则认为管线有泄漏。

如果分表数量过多,测漏时尽量关闭那些可以暂时停水的用户,以使测漏结果明朗化。减少总表与分表产生的误差。

b、用泄漏噪声自动记录仪对路面负载较重的地段的管网,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企业大门出入处,道路拐角处,重要干线的过路管线进行漏噪声监测,特别是夜间使用,监测效果更好。它由6个自动记录的传感器组成,把监测的结果通过控制器送到计算机,然后由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给出漏水情况。

c、根据供水情况和条件把供水区域分成大小适中的若干小区,主要考虑能够形成枝状供水条件,或通过关闭阀门形成枝状供水条件也可,用超声波流量计对该区域24小时全天流量和最小流量进行监测,一般最小流量测试时间设置夜间0-3点所发生流量,仪器显示结果有无流量出现零的时段或根据24小时流量计算出全月流量与水费收缴做平衡比较,以确定该小区是否有漏水现象。

4、非漏点的排除技术

在取得以上三个方面的资料数据后,对这些异常迹象经过加工处理,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后,进行确认、解释和排除,为漏点的准确定位打下基础。

1)、任何探测到的振动声波,都存在漏水的可能性。反过来,管网存在的振动声波,有可能不是漏点引发的,还存在着其它因素:

a、用户水表安装不规范或流量过大,使水表传动齿轮超负荷,出现咬合声音。

b、一些类别的阀门如:中线蝶阀、截止阀、止回阀等,其结构的形式对水产生阻流现象,从而引起振动。

c、一些在线的入户闸、阀闸、水嘴等,在运行操作上因开启不够,或关闭不严,从而使管网产生振动,出现声波。有些暂没联通的入户闸,因其封闭不严,有渗漏现象,同样也会产生振动声音。

d、在小区网内,用户私自安装管道泵,或高层建筑二次加压水泵,其运行时,也会对市政管网产生振动声波。

e、有些大的机械设备运转时,或其它一些管网出现漏点时,因在施工时与供水管网交织在一起也会产生共振。

f、一些管件如:三通、弯头、比例较大的渐缩管,水经过此处时,要改变流向或加快流速与管壁间产生摩擦,出现声波。

要掌握对不同的现象产生的各类声波的音色能加以区分,就要多听、多练、多实践。因为各种现象产生的声波有它的规律性和特性,只有通过若干次对某一种声音的监听,就能掌握其声波的特性和规律,听起来就耳熟。除此之外还要靠追声法,追踪产生声源的振点。在获取声波地点的管网上,再取不同方向的两点,作相关比较,根据声波的大小,然后确定声音的来源方向,继续向声音大的方向追声,直至追至声源。用开关阀门,或水表等方法制止振动声波出现,以及结合在线管网实际构成情况等方法来观察确定声音的起因,以达到排除这些不是漏点引起的声波。

2)、当环境、植物、建筑物等发生变化和出现异常现象时,首先考虑其异常现象周围有无供水管网,或有无其它如:绿化、热力管网,再观察其现象与管网泄漏有无关系,是否由地面沉降不均匀,建筑物受力不平衡等因素所产生。当确定异常现象周围有供水管网存在时,就要对管网的声波作重点探测,以此判断有无漏点。当雨、污水管道、电缆沟内出现水排放量大,且水质清时,用追水法追至水的源头,根据排放水量,结合供用水量做相关平衡比较,以及对被怀疑的水样,进行针对性的水质化验分析,做最后的水样判断和排除。水质化验分析是探测漏水点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一般常用的化验方式为:余氯、水温,电导性酸、碱值,硬度等的测定。

3)、排除不确定因素最有效的方法是追水法。假设漏点存在,其漏失的水量必有去处。一般有三种可能;①如果漏点附近的土质没有经过换填改造,保持原始状态,漏失水量很快渗出地面,成为明漏。②通过附近的雨、污水管。③通过换填改造后的石屑层、炉灰层、砂层窜入很远的地下。利用追水法,把异常迹象附近所有可能排放漏水量的雨、污水井逐个进行排查,判定有无漏水现象存在。

三)、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技术规定

1、采用音听法,应符合下列条件:

a地下管道的检漏可采用此法;

b用音听法检漏前应掌握被检查管道的有关资料;

c先用电子音听器(或听棒)在可接触点(如消火栓、阀门)听音,以初步判断该点附近是否有管道漏水;

d应选择寂静时段(一般为深夜),在沿管段的地面上,每1m左右,用音听器听音。当现场条件适合应用相关仪,可用该仪器复核漏水点。

2、采用相关分析检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二接触点距离不大于200m,DN≤400的金属管,尤其是深埋的或经常有外界噪声的管段宜采用此法;

b二个探测器必须直接接触管壁或阀门、消火栓等附属设备;

c探测器与相关仪间的讯号传输,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

d相关分析法与音听法结合使用,可复核漏水点位置。

3、采用区域检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居民区和深夜很少用水的地区宜采用此法;

b采用该检漏法时,区内管网阀门必须均能关闭严密;

c检测范围宜选择2~3km管长或2000~5000户居民为一个检漏小区;

d检漏宜在深夜进行,应关闭所有进入该小区的阀门,留一条管径为DN50的旁通管使水进入该区,旁通管上安装连续测定流量计量仪表,精度应为1级表;

e当旁通管最低流量小于0.5~0.1m3/(km·h)时,可认为符合要求,不再检漏。超过上述标准时,可关闭区内部分阀门,进行对比,以确定漏水管段,然后再用音听法确定漏水位置。

4、采用区域装表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管进水的居民区,以及一、二个进水管外其他与外区联系的阀门均可关闭的地区可采用此法;

b进水管应安装水表,水表应考虑小流量时有较高精度;

c检测时应同时抄该用户水表和进水管水表,当二者差小于3%~5%时,可认为符合要求,不再检漏;当超过时,应采用其他方法检查漏水点。

5、采用区域检漏兼区域装表检漏时,在检漏区同时具有区域装表法及区域检漏的装置。当进水量与用户水量之比超过规定要求时,采用区域检漏法检漏。

四)、区域漏损控制的技术方法

区域漏损控制就是在区域漏损评价的基础上,主动地、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检漏。首先确保各阀门启闭良好。可以在消火栓附近加装流量计和加压泵。在检漏时,可使用加压泵,短时间增加区域内管道压力,更易发现漏点。在夜间11:00pm~4:30am作区域流量监测,这段时间内用水量较少,如果流量计显示有较大的、稳定的流量,则可能存在漏损,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漏损控制包括4个主要步骤:

(1)用阀门控制和分割测试区域。区域内用水只能经过流量计进入管网。

(2)流量监测。记录各个时段的流量,观察区域内用水或漏水的变化。

(3)流量分析。分析连续记录的流量数据,与合理的夜间最小流量作比较。如果有相对较大的夜间流量,就可以初步判断存在暗漏。先关闭距离流量计最远的阀门,再关闭近一点的阀门,每一次关闭阀门时,记录流量计数据。流量下降比较突然时,说明有漏损的管段正好被关闭了,这段管道将重点检查。

(4)检漏。在怀疑有漏损的管段上确定漏点,开挖修理。

前3个步骤是通过区域性的流量检测,了解供水管网的工作状况,评价区域漏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漏、维修计划。在管网中实行区域漏损评价和主动检漏,与被动检漏相比,虽然多耗费一定的资金,但更有利于保障供水和及时维修。

五)、分片区主动检漏的方法

在怀疑有漏损的重点区域,关闭与相邻管道连接的阀门和用户阀门,用消防车向区域内的消火栓输水加压,通过察看管道压力在升压后是否能保持稳定,初步了解测压区域内管道是否有大的漏损;第二阶段是检测可能有漏损的管段,保证了管道的正常运行。

分片区地主动检漏是减少暗漏的主要手段。关于检漏仪器的使用,听音检漏和相关仪检漏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大部分暗漏可以用听音检漏的方法确定,少数漏点可由相关仪发现。听音检漏要求沿着管线检查有无泄漏,有些地方管线埋设较深或管线上方有杂物堆积,这些情况下,使用相关仪较有优势。相关仪虽能排除干扰,可以在白天嘈杂的环境下使用,有较高的漏点定位精度,但在实际使用中,相关仪的使用效率不如听音检漏。从国外的检漏经验看,也以听音检漏为主要手段,配合使用相关仪,把相关仪用于定期的管网漏损巡查。根据检漏仪器的使用特点,一般在深夜进行检漏,主要是避免外部噪声的干扰,在0.15~0.20MPa的管网压力情况下,听音检漏可以发现并确定漏点(通常情况下,管网压力在0.3~0.5MPa左右,检漏效果更加明显)。

六)、漏点的定位技术

当初步确定管网存在漏点后,需对漏水点的确切位置,进行逐步缩小其存在范围,由区域缩小到线段,然后用仪器确定为点。缩小范围的方法有两种:

1、用流量计显示法缩小范围

由近及远,逐步开起阀门,观察流量计,那段无流量显示,说明此段无漏点。那段流量计开始计量水流量,说明漏点此管线段。

2、通过声波消失方法缩小范围。

由远及近,逐步关闭阀门,产生振动声波,说明管线存在漏点。

3、漏点的精确定位主要靠两种仪器设备:相关仪和频率分析型检漏仪。

a、相关分析定位

相关仪工作原理

供水管道存在漏点,漏水声会沿管道传播,在两端放置的传感器会收到漏水信号。如果漏水点正好在中间,信号同时到达。如果不是在中间,会有先后得到时间差Td。设总距离D,声波传播速度是V则可以求得漏水点到B传感器的距离L:

L=(D-V×Td)/2

实际中,D可测量得,V由主机自动给出,Td则是通过相关计算得到,Td的计算过程如下:

假设R传感器收到的震动信号为Y1(t),B传感器收到的震动信号为Y2(t),由同一震源发出的两个信号经噪声过滤和内部滤波器的补偿作用具有相似性,可近似看为:Y1(t)=K Y2(t-T)。

两个信号延迟时间T的大小相关函数确定:

当R取值大时,Td=(T)由此求出延迟时间Td。如果Td=DV说明漏水点在蓝色(B)传感器处或蓝色(B)传感器以外;如果Td=-DV,则漏水点在红色(R)传感器处或红色(R)传感器以外。如果Td=0,则L=D2,说明漏点在中间。

相关技术的应用:

由相关计算得到漏点与A传感之间距离:

L=(D-V×Td)/2

理论上当D、V、Td无误差时,L亦无误差。相关仪可以准确给出漏水点。但在实践中

D,V,Td都有误差,而传播时间差Td由高精度的相关测定求出,所以Td的误差几乎不被考虑。怎样减少D与V的误差是能否使用好相关仪的关键所在。

管线长度的输入误差,通常是由于地

下管线走向不明(如管线转向,埋深变浅、变深等)而引起,这种情况时,充分利用管线探测器,配合管线图查明地下管线走向十分必要。

b、频率分析型检漏仪定位

在听漏过程中,人耳能辨别泄漏噪声的大小,而无法定量区别其频率。利用接地探头,沿管线上方间隔0.5米选点,垂直管线平行位移三点,大管道采用S形选点,逐点进行监测,通过地面音强、音频的探测分析,来精确定位。其关键在于不同漏点,选择不同频带,如选择正确,能提高漏点定位精度,减少误差。

漏水点产生漏水声的频率与管网破裂大小、管径、管材有关。通常,塑料管的漏水声为低频信号而钢管或铸铁管的漏水声为高频信号。技术人员在对漏点定位时,必须掌握漏点所在管线的管径、管材等参数,以便正确选择滤波频带,这样就可以把泄漏噪声的主频率突出出来,其目的是放大泄漏噪声信号,抑制干扰噪声信号,使技术人员能快速精确定位漏点位置。

以上两种仪器设备,可根据不同漏水点、不同管材、不同地点、环境分别灵活使用,同时也可对同一漏水点使用不同仪器相互探测,相互复核,相互确认,以进一步确定漏点的准确位置。

六、结束语

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供水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强漏损控制的目的就是尽早发现漏点,减少漏点的漏损时间,降低漏损量。这对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从各种环节做好工作,将管网漏损率控制在行业标准范围内。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建筑文摘”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建筑文摘”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建筑文摘”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

第四篇:城市建设是反映

城市建设是反映“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重要标杆。以“四路”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改造工程,以教场路拉通为代表的连通工程,以城市南环绕城公路为代表的扩建工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在“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号角声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奏响了改变城市面貌的最强音。

三年来,我市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20条,新增城市道路长度近30公里,完成城区巷道硬化6万平方米,农村油路通乡率、水泥路通村率分别达到91%和75.4%。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城市城镇化率由34%上升到38.5%。新建城市绿地18.7万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受,正毫无掩饰地从市民的笑容里流露出来。

我市“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建设纲要提出,要“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标准,科学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城市品牌,把张家界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山水旅游城市。”

紧紧围绕纲要,我市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发展、改变面貌、提升品位、改善民生的城市建设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已筹措资金7000余万元改造供水管网40.9公里,扩大供水覆盖网络,新增安全饮水人口10.25万人;城市电网改造正在加快,淋溪河水电站已开工建设,配合城市美化工程,主要街道管线入地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站场建设正在推进,已完成市中心汽车站改造,配套建成了道路沿线公交候车亭和公厕及垃圾中转站,启动了荷花机场扩建二期工程。

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展开。先后新建“四路”沿线配套绿地、无事溪绿色长廊、黄家阁小游园、黄龙洞生态广场等一大批公共绿地,园林式单位和小区分别达到136家和30家,力求尽快形成以河道、通道绿化为骨架、庭院绿化为布点、公园绿化为群映、山体绿化为屏障的立体绿化格局;“穿衣戴帽”工程让市城区子午路、迎宾路、崇文路、永定路沿线建筑穿上民族风情的“外衣”,形成了整体民族建筑风格;对城市主次干道、澧水两岸、索溪两岸、城市广场、休闲游园、城市桥梁等区域的路灯、广告牌、霓虹灯的亮化改造正在进行,澧水风貌带建设正在征地拆迁。

(下转二版)

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更健全。目前,我市已建成广电中心暨宣传文化中心,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民族影视城、图书馆、市博物馆、贺龙体育中心等项目也已在建,届时,市民看电影,看书,锻炼将有了去处;子午森林公园、观音塔滨河公园、回龙公园、天门洞体育公园及武陵源生态公园等的陆续建设,将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多休憩、游乐场所。

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在市城区,永定区严格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担负起城市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由200多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区城管执法队员、街道办事处干部、社区专干、城管协管员四级管理网络体系,将城区以社区为单位分成若干小块网格,把城管执法队员、办事处干部、社区专干和城管协管员分别绑定到每个网格,责任到每条路段。同时组织区直单位干部职工每周五下午上街进行清扫卫生和文明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真正形成干部职工融入社区、城管队员根植社区、全民动员服务社区的生动局面。渐渐地,普光禅寺外的“牛皮癣”广告少了,绿化带赏心悦目了,乱摆乱建的少了,街景越来越美了……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三年来,我市采取目标管理、资金引导、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掀起新的城镇建设热潮,城镇的吸纳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以市城区为中心,以慈利、桑植县城为两翼,建制镇为依托,辐射广大农村腹地的县域城镇体系。通过三年努力,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4个区县的村庄布局规划,并编制了381个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启动了8个村庄试点建设。

下一步,我市城市建设将紧扣城市总规确立的目标定位,突出特有地理环境和人文气质,加快打造城市名牌。抓好城市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加速市、区周边乡镇与主城区对接,全面完成慈利、桑植县城以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着力构建新兴城市化体系。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开发为主,加快拓展城市骨架,全面完成贸易路、彭家巷路、陈家溪路、西溪坪路、八达路等段建设工程,开工新建

溪北路、溪西路、中坪路等12条新城区道路。继续实施旧城区改造续建项目,全面推进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消除中心城市无公厕街道,完成县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城市交通综合协调与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区电子全监控。深入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治理行动,实现城市秩序和市容市貌大改观。

拥有着大自然赐予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绿树成海、流泉如歌的张家界,发展的脚步虽然匆匆,但发展的足印却已深深。张家界人已向美丽的愿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五篇: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资环专业2005007班

200500727 彭直刚

摘要: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在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相互争夺城市空间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给城市留下足够数量、合理布局的绿地,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打好基础,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绿地;生态;环境绿化;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概念,标准及部分结构构建方法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是: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城市建成区的绿地有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交通绿地、单位绿地以及一些零星的植物种植,由于这种绿地面积较小,又非常的分散,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不能保证给各种生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大环境。如果没有很好的绿地生态系统这个大环境,将很难达到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城市大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以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使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对自然资源的高度消费为特征,城市中的绿地急剧减少,加上城市区域原有的物种资源的流逝,将使城市逐步处于人口高度集中、自然资源匮乏的困难境地而直接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中的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园林部门与规划部门应该细致地编制好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绿地的布局,为城市留下足够的绿地,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整体, 覆盖整个城市行政辖区。我们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注意把自然生境的各个片断尽量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生境,同时与城市郊区及大自然连为一体,使各种生物能在其中自由的穿梭,少受人为干扰。要做好这一点,就应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贯彻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列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改变城市绿化与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面,将城区内外的各种绿地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同时,重视城市景观生态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以整个城市辖区为造园空间,将城市中一些片断的隔离的绿地串联起来,同时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大环境绿化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其次,在城市建成区,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通过绿地点、线、面、垂、嵌、环相结合,充分利用河流、高压输电线路、铁路、道路和楔形绿地等,在城市各绿地斑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在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键点修建绿色廊道和公园,建立城市生态绿色网络。尽量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结构的绿带宽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一样。

总之,绿地系统应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改善生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为生物群体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使之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二、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四、生态城市评价方法及研究重点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 metabolism 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 print 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 method)、单指标评价(individual indicator 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等。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单一的城市为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

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

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

城市生态学论文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班级:资环专业05级7班

学号:200500727 姓名:彭直刚

下载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北京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模版)

    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北京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文明市民学校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的一种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一流企业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一流企业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优秀企业文化可以解决企业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大全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迁安 迁安市隶属于河北省,位于河......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美丽中国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

    城市文化建设5篇

    怎样加强阜新市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如何使外界能够迅速、直接的了解一个城市,则要从该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入手。我们阜新市地处辽西北,是一座历史悠久,有......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赵力平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内涵, 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实施建设。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文化建 设的实践,城市文化建设......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内涵,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实施建设。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城市文化建设大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