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文化人才留得住、干的好典型经验材料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长期以来,广大基层文化人才扎根
一线,兢兢业业,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党的文化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重引进、轻管理,进得来、留不住的现象,基层文化人才流失严重,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因此,在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基础上,更要让基层文化人才留得住、干的好,让他们安心在基层,踏实干事业,成为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留得住、干的好,让基层文化人才有“用武之地”是前提。人才有用武之地,事业才有成功之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关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硬件”。要大办兴办各类文艺团体,推进文化进乡镇、进农村,扩大基层文化建设的覆盖面。要大胆地使用文化人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基层文化工作中挑大梁、唱主角,让文化人才真正感到自己在基层被需要、被重视,让基层成为文化人才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理想的最佳舞台。
留得住、干的好,为基层文化人才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是基础。基层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待遇与城市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这就更需要各级各部门对文化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落实诸如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政策。要完善基层文化事业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为文化人才发挥特长、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积极为文化人才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文化人才在基层有归属感,让文化人才在基层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留得住、干的好,为基层文化人才打通合理上升通道是关键。要认真研究解决基层文化人才个人发展的“天花板”问题,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逐步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要多搭建创业平台,多创造发展机会,广开绿灯,鼓励和支持文化人才领办创办文化经营实体。要面向基层敞开大门,进一步加大选拔优秀基层文化人才进入上级文化单位、优秀基层文化管理人才进入文化主管事业单位的工作力度,为基层文化人才提供上升进步的广阔天地,让基层文化人才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增强服务基层的信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大发展,人才须先行。扎实推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让文化人才在基层留得住、干的好,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定将迎来更加生动的喜人局面。
第二篇:现代企业如何留得住人才
现代企业如何留得住人才
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要做好用人成本控制,关键在于企业要能留得住人,尤其是留得住对企业经营能发挥重大作用的关键性人才。企业如何能够留得住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发展的长青树
如果某个职位的任务是爬树,最好直接招一个松鼠,而不要招一只火鸡,然后重新训练它爬树。这就是反复强调的用人真谛:适才适岗。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确保个人在组织中能得到提升,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潜力符合组织的需要,就能够有机会一步步地得到提升2要确保组织中有合格的经理人才,使组织能正常地运作。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项程序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所以,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规划,而绝对不能仅仅为了图谋眼前利益。每个部门经理在做职位规划时要给自己找好两个接班人,按自进行培养,一旦自己得到提升,或有其他变故,就可以在这二者中挑一个作为接班人,从而使得部门能不间断的保持正常的运作。这就是所谓的梯队规划。
案例:在北京现代城和中国第一商城的销售经理争夺战中,中国第一商城把现代城的六名销售经理,连带副总裁一夜之间都挖走了。而次日早晨,正是现代城的soho商住楼开盘的日子,但是六名经理一夜之间全跑光了。这是怎么办?公司有可能正常运作,也有可能完全在一夜之间就垮掉。后来,soho的旺销场面证明了他们的人才梯队计划是正确而有效的。这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跑掉的六名经理后面已有备份。
二、适当的授权
一个公司最大的不幸就在于:有才不知,知而不任,任而不用。所以,用人的最高境界是:授权给优秀的人才,让他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使以牺牲成本为代价得到的人力资本真正运做起来。
在授权过程中,并不是求经理随意将权利进行下放,而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授权要完整;b授权要有层次;c职责和权利要相符;d给予适当的协助;e让被授权者直接参与管理;f避免逆授权;g授权后不能失去控制。
在授权工作中,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1、挑选困难的工作授权给下级
2、授权后使其有责无权
3、授权后控制力度把握不当
4、授权速度太快
5、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引导被授权人
6、事必躬亲,别人已完成的任务还要重新进行一遍才罢休
7、当着下级或下属的面对授权人进行批评
8、任务完成后,被授权人得不到赞赏。
要避免授权后出现失误,就需要对授权进行预防性管理,可以把授权的程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可以分为六种情况:
1、告诉领导情况,由领导亲自来决策
2、向领导提几个建议,供其选择
3、告诉领导自己希望如何做,同意后再执行
4、告诉领导准备如何去做,在反对前,可以继续
5、可以去做,但事后要让领导知道实施的过程
6、可以放心去做,不需要与领导联系
注意:在授权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根据被授权的对象选择相适应的授权程度。
三、努力降低离职成本
就管理效率来看,企业内适度的人员流动可以促进员工间的竞争,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对增强企业活力有较大好处。但过于频繁的、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却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消极影响,导致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即包括商业机密、客户关系方面的损失,也有通过人力资源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损失。以下通过对一假设情景中企业部门主管的价值构成简单会计计算来看看人员离职究竟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带来多大的损失。假设某公司为获得一名合适的部门主管发生以下的成本:取得成本=15万元,培训费5万元,该部门主管的初始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其任期为5年,年薪=10万元,则在培训完成后,该部门主管开始为企业服务时的基年价值为100+15+5=120万元。而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作为人力资源的投资,则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是需按资产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此处采用直线摊销法,则任期内每年摊销4万元,年薪作为使用成本计入有关费用。则该部门主管以后各年价值=基年价值+年薪累计—取得成本和培训成本摊销,即:
第一年价值:=120 +10-4=126万元;
第二年价值:=120+20-4=136万元;
第三年价值:=120+30-4=146万元;
第四年价值:=120+40-4=156万元;
第五年价值:=120+50-4=166万元。
若该部门主管在任职一年后离职,那么它将直接给公司的人力资源造成126万元的损失;并且还将造成空职成本,即由于人员离职,任务没有完成而造成的间接损失。若主管是主动辞职,组织可以要求他做出必要赔偿,但这种赔偿并不足以弥补组织人力资源方面的损失,更毋论其行为对在职员工的不良影响;若该主管是被解雇,相应的企业还要支付离职金,这样,损失将进一步扩大。故从企业的效益方面考虑,要尽量避免企业内的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该如何降低企业内的离职流动率,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呢?我们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激励机制留人才
所谓激励,是指利用各种必要得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而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对员工实行了充分的激励措施,才能留住所需的人才。所以,是否实施激励行为是决定企业能否留住员工的一个关键。
实施激励机制有以下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主要讨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中国企业而言,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优先满足员工层次需求的两端——生理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同时对其余三个层次需求进行适当的考虑和安排。
2.成就需要理论,麦戈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主要讨论了人的三种不同的需要类型,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友情需要。并且其中总会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3.期望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是指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个人需要的回报与组织期望的要求趋向一致时,能够产生激励效应,且目标激励作用M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期望E和效价V,二者之间的关系为:M=EV
4.公平理论,亚当斯的“社会公平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员工不仅会关心自己得到的实际报酬量,而且还会关心相对报酬量。
二、情感机制留人才
所谓情感机制留人,意在用企业文化留人,关键在于要求企业为员工带来一个家一样的感觉,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并自愿主动的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把自己融于企业。用文化、用感情留人才是最根本的手段。
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前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在GE2000报告时曾经把GE的员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又符合公司的文化精神、价值标准的人。对于这样的员工,要提拔重用。
第二类是目前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符合公司的文化精神、价值标准的人。对于这样的员工,要对其进行培训,为其创造发展机会。
第三类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却不符合公司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对于他们,开除掉。
这位全球第一CEO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事业才能够发展,否则那些持“异议”者迟早成为事业发展的破坏力量。一个人只能做事情,一批人才能干事业。因此,对人员的团队精神和价值观不能忽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化与价值标准的认同是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如果员工与企业的文化价值标准背道而驰或大相径庭,那么就会失去相互合作的前提,不是企业淘汰人才,就是人才淘汰企业。你也许给了人才很优厚的待遇,或为培养他们投入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他们仍然弃你于不顾,离你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一位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学家说:“那些员工有较强献身精神的公司都很明白,培养员工献身精神的工作不是在员工被雇佣之后开始的,而是在他们被雇佣之前就开始了。因此,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企业通常都是十分仔细地对待他们所要雇佣的人,从一开始就执行以价值观为基础雇佣的策略。他们力图去获得对于每个被甄选对象的整体感觉,甚至包括他或她的素质和价值如何,所以他们设计了许多员工筛选工具,比如精心组织的面谈等,来确定求职者的价值观同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
日本的丰田公司也是努力寻找经历和价值观与公司文化相吻合的应聘者。他们明确告诉应聘者可以期待什么。实际上,日本的大公司早在80年代就开始筛选录用注意应聘者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使用许多测量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丰田美国公司的总裁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自己进行思考的人,这些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们寻找的是有强壮心智的人,而不是有强壮脊梁的人。”也就是说企业招聘员工,对优秀的要求是相对的,对适合的要求是绝对的,换而言之,没有最优秀,只有最适合。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各自的“水土”,根据本组织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就可以推断合适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特性,然后以此为指导来考虑应聘者是否能与企业的环境很好地融合。由此可见寻找到融于本企业文化的人才,是企业留人才的最治本的方法。只有理念共鸣,才能合作至远,降低流失率。
三、福利机制留人才
薪酬,福利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经济型薪酬,能够用金钱数量的大小衡量其大小,属于物质性因素;非经济型薪酬,无法用确切的数量概念衡量其大小,属于非物质性因素。如果能够通过薪酬,福利计划的制定工作使上述两个因素得到恰当的安排,也会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经济型薪酬在确定员工基本工资收入和其他的工资收入:如效益工资、岗位工资、特殊津贴等之后,则应视企业具体的岗位设置、效益状况及员工的业绩情况而设置,原则应以“激起员工的最大热情为限”,并做到“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奖金是对超额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奖金表现为企业对员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额外奖励,是企业对员工工作的一种肯定。奖金的作用主
要是首先起到激励作用,能增加员工的收入,体现组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认可,因而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由于奖金计划主要考查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因此合理的奖金计划能促使员工注重工作效率,提高绩效水平。最后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奖金计划的实行可以使组织中一些能力强、表现良好的员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感到组织对他的认可和个人的成就感,使其对企业更加忠诚,继续为企业效力,因而稳定企业人才,降低人才的成本。
非经济型薪酬可以分为两种:成果型和过程型。具体内容如下:成果型,包括成就感、胜任感、发展机会,影响力等;过程型,包括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弹性工作时间、获得相应授权等。
四、善待流失人才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对流失人才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因而,流失人才管理在整个离职人才管理中处于主要位置。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则是离职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切入口,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公司高层管理者能够对中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界定,针对人才流失的原因实现优化管理,达到标本兼治的关键。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SP)为了控制和降低其司机的流失率,采取了果断措施。该公司很清楚寻找和培训新司机所需的成本,新司机通常要几个月才能熟悉新路线。USP首先调查众多司机流失的真正原因,结果发现许多人离职都是因为不喜欢每次出车前繁重的包裹装载任务。该公司决定把装卸货物的工作分配给新成立的小组,从而大大降低了司机的流失率。尽管装卸工的流失率也非常高,但是USP愿意承受,因为更换装卸工比司机容易得多。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公司如何有目标、有选择的保留其最不能流失的员工
当人才流失的时候,也就是公司自我检查,提高竞争能力的时候。知道了人才流失的原因,然后要针对这些原因,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公司战略以及其他管理问题进行改进,最终完成企业从人才流失到吸引人才的转变,使人才流失由灾难变成财富。对于流失掉的人才,不要怒目而视,而要善待之,在当前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把流失掉的人才变成自己的客户和朋友才是上策。
资料来源:http:///bbs/viewthread.php?tid=26616
第三篇:巩留镇平安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巩留镇平安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一、基本情况
巩留镇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5.3平方公里,总户数10561户,人口3.3万人,由汉、维、哈、回等17个民族组成,辖8个居委会,一个村。是全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平安镇”、2014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平安镇”、2015年被评为州级“优秀平安镇”。
二、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社区)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社区(村)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社区(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
各社区(村)采取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单、面对面入户宣传、制作平安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亲自登门宣传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平安建设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平安意识。全镇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200余幅,在辖区重要路段、醒目部位设置了30余块高标准的平安建设宣传灯箱,制作平安宣传栏10余个,各类宣传块板15个,悬挂宣传横幅64幅,发放宣传材料万余份,使宣传平安创建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3、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巩留镇”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社区(村)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定期、不定期的对各社区(村)“平安创建”活动进行督导检查,对措施得力,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好的社区(村)给予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
4、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
镇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社区(村)安全设施建设,并保证各社区(村)安全信息员工资的发放。累计投入30余万元为各社区建立LED电子显示屏、投入50余万元建立完善视频监控及警铃系统。
5、强化防控网络,健全平安创建体系
一是加强城镇社会面治安防控。在优化群防群治力量的同时,按照警务前移,警力下沉的要求强化社区警务力量,提升了社区“网格化”巡控覆盖面。积极发挥现有的基础维稳队伍作用,严格做到全年防控不放松、不松懈,保持二级预警常态化,敏感节点及一级预警全员备勤,各维稳力量相互配合积极发挥合力作用。镇机关配备10名专职保安,实现专业安保力量有保障,有效实现“三防”标准化建设达标。二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各社区(村)主任为安全信息第一责任人。并配有治保主任、情报信息员、离退休老干部、巷道长、十户长,发现不良迹象及时向镇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社区(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三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力量,并在综治工作中心设立信访办公室。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不发生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四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6、强化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去极端化”成果
一是严格审核宗教人士选任资格,对全镇宗教人士和寺管会成员逐一核查身份,查清传经关系脉络,查清宗教人士“两面性”,确保宗教人士队伍正本清源。严格落实每周四宗教活动日制度,组织全镇宗教人士及寺管会成员定期在“爱国宗教人士之家”学习活动,审议“主麻日”讲经内容,确保宗教活动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二是严格落实宗教协管员管理机制。按照规定程序选定聘任考核宗教协管员,每月及敏感节点或重要时期定期召开宗教人士、协管员工作汇报会,每季度对宗教人士民意测评定期考核。三是严格落实宗教管理五项机制和两项制度,将联系宗教活动场所情况纳入重点工作通报和领导干部考核。四是严格落实宗教人士外出请销假、清真寺值班备勤、外来人员登记等制度,抓实抓牢宗教活动,确保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合法规范有序。
二是深入开展 “双五好”创建活动。对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组织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确保国家政策法规、民族团结、“去极端化”等内容知识在教民中普及。积极引导教民分清正常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的界限,在满足满足正常宗教活动需要的同时,用正信、正念、正行挤压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空间。
三是加大“去极端化”工作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引领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建立“去极端化”工作常态化。努力发挥多位一体作用,汇集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年对所有被打击处理人员三代以内亲属进行详细摸排梳理,确定了10名不放心人员进行集中滴管式C、D班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巩固提升了“去极端化”工作成效。
7、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及时传达县委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广泛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调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成员,使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机构、制度的保障。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镇安全生产办公室以及各社区(村)联系点领导深入社区(村)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明确责任。镇政府与各支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任务,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全面进行摸底排查。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对全镇范围内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各种车辆,依法打击黑车,治理潜在的火灾隐患等,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摸底排查出的机动车辆进行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8、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重点人口的管控帮教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各社区(村)均备了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严格落实“369”工作法,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以公安主导,部门配合,依托社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实行落地查人,严格控制外来重点人员进入。累计清查流动人口493人,办理居住证累计335人,登记外出461人,累计完成出租房屋登记管理170户,其中二星级73户,三星级97户,全部实行星级评定管理。二是落实管控责任,对特殊群体、三四五类重点人员进行“C、D”班封闭式帮教并实行重点监控、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谈话,每月进行回访,从而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四是落实管控措施,根据对特殊群体、三四五类重点人员表现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四帮一”和“多帮一”等措施进行帮教。
9、加大不稳定因素排查与矛盾化解。一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主导作用,积极消除社会不稳定隐患。目前全镇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1起,调解成功51起,调解成功率100%,口头调解179起,调解成功率100%。今年累计受理信访案件1起,办结率达100%,没有发生越级上访案件。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对偏远散6户,加强防范措施,落实邻里守望制度,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和预知发现能力。三是开展重点人员帮教转化,对其家属、子女详细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教措施。四是对辖区切割、焊接加工点进行摸排,共排查出相关加工点44家,均于业主签订管控责任书,采取管控措施加强了管理。五是加大力度对辖区内危爆物品安全管控排查登记,各社区(村)共排查登记管制刀具超市、商铺17家,加油站1家,物流7家,快递8家。对管理措施不到位有隐患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10、牢固树立民族团结信念,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有序发展。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累计投入经费78万元用于民族团结工作,成立镇创建办,安排专人负责,通过组织专题会、推进会、观摩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巩固提升我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各创建阶段重点和亮点,把创建工作和各社区(村)月绩效考核、干部绩效工资相挂钩,使得民族团结之花在各社区竞相争艳。
二是加大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思想深入人心。一是营造宣传氛围,处处体现 “五比五争”的精神风貌,设立民族团结宣传栏22个,制作永久宣传标语67条,宣传牌98块,展板55块,宣传墙600米,利用LED屏滚动宣传40条,楼道民族团结典型事例光荣榜7个83人。二是把平安建设应知应会、民族团结应知应会作为“四知四清四掌握”大比武重要内容,将测试结果作为年终干部理论学习考核依据,各社区(村)开展干部技能大比武9场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知识测试2次。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争取民族团结不留死角。累计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民族团结宣传资料累计2万余份,开展面对面宣讲200余场次。四是把平安建设宣传、民族团结宣传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低保发放、廉租房分配时进行感恩教育,在群众办事时以提问方式进行平安建设应知应会知识、民族团结教育知识宣传等,大力提高群众知晓率。
三是推进文化惠民促团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一是大力开展民族融情活动。今年共投入8万余元用于扶贫走访慰问工作。举办各类社区风采活动6场次,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民族团结意识。二是开展“两文件一条例”的普及学习,先后组织各类培训学习8场次,极大的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体活动,以社区风采活动为主阵地,结合社区微活动突出亮点和特色。今年创作的“去极端化”农牧民小品再次荣获县级一等奖。
11、抓好基层平安建设,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创建活动。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家庭”、“优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全镇98%的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户”的标准,24%的家庭达到“优秀平安家庭”。
二是加强对“平安家庭”的管理。对已命名的10326户平安家庭进行复验复查,对不合格的19户进行摘牌,全面实行动态化管理。结合村规民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经村民小组全体村民讨论,对照平安家庭标准,对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家庭暴力等十个问题之一的,经社区(村)考核验收,由各社区(村)各小组统一汇总报社区(村)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经社区(村)委班子研究,建议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给予摘牌处理,并取消其相应的民族团结示范户等资格;对已被评定为“平安家庭户”的优先考虑扶贫、小额信贷等优惠措施。同时,对未被命名的村居民,通过举办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加大面对面教育力度,促其逐步符合平安家庭标准,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
三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各社区(村)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 ,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力度。
四是提高认识凝聚民心。在“平安社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多办实事感召人,以健康文化陶冶人,以优质服务帮助人”。一方面,在社区建立了爱心帮困扶贫点,接纳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并加强特困居民“低保”。另一方面,将社区服务延伸到家政、医疗保健、文娱活动、协调家庭矛盾纠纷等领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如社区医疗服务站成立以来,免费为社区(村)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社区(村)低保户和特困户减免就诊及医药费用等;并且通过履行协调职能,解决了许多家庭内部矛盾纠纷,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创建“平安社区”增添了强大活力。
总之,在创建“平安巩留镇”的具体做法和措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有不足之处,望能提出,以便我镇更好的开展工作。
中共巩留镇委员会 巩留镇人民政府 二0一六年五月
第四篇:乡镇村基层组织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xx乡xx村“两委”多次召开专题讨论研究发展该村关于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2年开始,尤其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里龙乡党委的重视下,该村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措施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层保障,增强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集体经济薄弱,为民办事能力受制约
以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村党组织出现了畏难情绪,没有探索出有效的发展路子,部分村干部、农牧民群众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根本无建设村集体经济的念头,导致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弱化,“无钱办事”的情况凸现,村上办一些娱乐文化活动也难以落实,群众意见逐渐增多。
二、集体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出成效
自从2002年进行村级领导班子小调整、大充实之后,该村七大组织健全了,领导班子力量增强了,为民办事能力提高了,为民着想的意识强化了。但是由于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研究,村两委班子决定把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借助县委重视、厦门援资的大好机遇,发展该村集体经济,他们通过大胆创新、尝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即:
1、发展养殖业。xx村支部村、村委会于~年6月贷款3万元、村出资1万元、向县里争取1万元,首批引进贡布绵羊240头,建起了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里龙乡第一个村级经济实体——养羊基地。目前存栏420多头,~年产生效益达44000元。同时为使养殖、种植同步并进,产出高效益,已先行种植草场40多亩用于羊的饲料。并计划~年将羊群增加到600头,草场相应种植达350多亩。
2、种植林果业。该村两委利用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大力种植核桃等林果业。现已种植核桃200多亩,成活率达70%以上。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该村党组织的带动下,全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迈出了新步伐,继续加大交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业的发展,据统计~年全村运输业收入达30多万元,劳务输出收入10万余元。
三、集体经济壮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
自从该村有一定集体经济积累后,村两委班子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修建村公房。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场地保证,村两委班子通过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贷款、养羊收入中抽出2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幢面积约440多平方米、投资达18万元的2层楼公房。二是帮扶贫困户。从养羊收入中抽出4000多元资金为该村2户贫困户购买家俱、化肥等,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三是解决劳动力。为了使群众感到创办村级集体经济的好处,让他们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村两委班子把该村1户贫困户共3人安排到该养殖场内看羊场,每年由村里负责他们的吃、穿,还给他们2000元的报酬。此举即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四是结成帮扶对子。该村党组织除了每年利用村集体经费为群众办1—2件实事,村委班子、党员还与该村3户贫困户、3户五保户、1户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7对,为贫困户、五保户提供物资、劳力等力所能及的生产、生活帮扶。如帮助种植、捡拾柴禾、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修建住房等等。
从“无钱办事”变为“有一定经济实力办事”,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年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人均纯收入比~年增长14.2%。
四、壮大集体经济后的思考
里龙乡xx村壮大集体经济,是真正促进农牧民增收,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有效途经。所以农村发展,呼唤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以此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改善农牧民生活,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有利于解决农牧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有效办法。
我们认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确保党组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长期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的有效作法,它必将作为先进性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的经验不断推广。为此在村一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行两种发展模式:一是“支部+协会+农户”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村支部的组织下,积极兼纳致富能手、党团员进入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与市场意识,促进农牧民增收;二是“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村支部为核心,党团员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培育农村经济实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贫困户的扶持问题,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要求。
第五篇:文化行业协会典型经验发言稿
文化行业协会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区域内从事娱乐、印刷、音像、书刊、网吧、打印、体彩等文化体育经营单位的经营负责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现共有会员单位693家,从业人员6756人,其中党员16名,年营业总收入18.2亿元。8月,文化行业协会党支部成立后,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群众
化、市场化特点等经济优势紧密结合,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有效组织开展大量活动,充分发挥服务协调和宣传引导作用,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9月,协会党支部被确定为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一、着力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夯实行业党建基础
1、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力量。协会党支部一成立,就对全区文化经营单位的党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摸和登记,全面掌握党员的分布情况和表现情况,并通过“党员联系月”等载体,加强党支部与党员的联系,将党员纳入党组织视线,掌握党员的动态情况。同时,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积极慎重地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为协会党支部增添新的活力。党支部成立5年来,党员人数由原来的3名发展到16名,入党积极分子18名,党支部的力量不断壮大。
2、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针对形势变化和协会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党员进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突出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业务的教育培训,选择学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行业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把集中培训与考察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座谈交流结合起来,与观看远程教育录像结合起来,与专家授课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党员挤时间分散自学,从而增强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理论水平、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使党员在协会中能积极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员在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注重制度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了支部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保证了党组织在协会中的地位;建立了支部议事制度,明确议事的范围、程序等,保证了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途径等,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目前,党支部共建立健全了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制度等16项规章制度,使党建工作有章可依。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到位,从而有效推进了支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党支部牵头下,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并配套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机制和行业互帮互助机制,立足党内、面向全体会员提供广泛服务,让协会中更多的党员和非党经营者感受到“娘家”的温暖。
二、着力强化服务协调,努力保障行业和谐发展
1、坚持调研先行,积极引领行业沿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围绕文化市场发展、文化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等一系列主题,协会党支部每年制定调研计划,组织开展10次以上的调研活动,并召开各种调研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交流和推广调研成果,努力寻找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思路,积极为经营者提供经营信息指导及咨询服务,全面推进全区文化行业上规模、上档次,提升品质、增进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尤其针对农村文化市场,协会党支部按照新农村建设有关要求,每年配合区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农村文化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市场现状及有关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此外,还多次组织行业骨干走出去学习取经,与全国60多个市、县建立了交流联系网络,开拓了视野,增进了感情,赢得了商机。
2、强化协调功能,着力推进行业的有序化发展。针对行业内发生的各种问题,协会党支部发挥协调、调解功能,帮助协会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对行业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协会党支部通过党员联系岗、党员责任区等平台,及时介入和调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文化经营单位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工作,在帮助协会维护好会员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及时了解行业各方面情况,为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营造了健康有序和谐的文化市场经营环境。
3、加强培训监管,深入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协会党支部配合协会理事会建立完善了协会章程、行规行约、财务管理、会议及活动等28项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协会的良好运作。积极配合协会抓好行业的政策法规培训,每年联合协会理事会举办10期左右的法规、业务等培训班,年培训6000多人次,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依法经营。同时,协同理事会通过发文、会议、电话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行业自查自纠活动,查纠面达100%,查纠参与率达95%以上,使得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率连年下降,行业经营不断规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