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两个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
两个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③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
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sf(k)=Δk+nk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s 是储蓄率,f(k)是产出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k 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是:k=0 或者 sf(k)=nk 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蕴含的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政策含义在于: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 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
③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
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二)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资本存量的变化),S=储蓄
经济增长率G=△Y/Y
储蓄率s=S/Y
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即S=I,所以,s=S/Y=I/Y
资本——产出比C= △K/ △Y
因为资本存量的变化(△K)就是投资(I),所以
C=△K/ △Y=I/ △Y
从而
G=△Y/Y=(S/Y)/(△K/ △Y)=(S/Y)/(I/ △Y)= s/C即 G= s/C
哈罗德认为:“这一方程式是投资必须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的表述”,因而他的理论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依据的,不同的是他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了,即在公式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和资本——产出比概念,强调了投资既增加收入,又增加生产能力的双重效应。
哈罗德——多马模式的中心内容是要说明:经济稳定增长所需要的条件和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如何调节经济实现长期的均衡增长。为此,哈罗德提出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概念。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其公式可表达为:Gw=Sf/Cr式中Gw代表有保证的增长率,Sf为人们在一定收入下满意的储蓄率,Cr为投资者满意并与其资本存量相适应的资本——产出比。因而,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人们愿意进行的储蓄恰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投资需求,经济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因为在有保证的增长率下,资本家的预期投资需求若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就能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实现储蓄与投资相等,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实际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即:
G =s/C
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
Gw = G
但二者相等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相等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实现,这恰如在“刃锋”上走路,二者相等的均衡道路十分狭窄。正是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一致,导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产生了经济的波动。
(1)若G< Gw,表明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小于满意的储蓄率,形成累积性的投资缩减,导致经济收缩与失业。
(2)若G> Gw,引起累积性经济扩张。
自然增长率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为:
Gn = Sn/Cn
Gn是社会最适宜的自然增长率,Sn是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率
(或投资率),Cn是最适宜的预期资本——产出比,它体现着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条件下现有的资本存量能够吸收全部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自然增长率有助于研究长期经济的波动问题。
(1)当Gw> Gn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水平所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限制,储蓄过度,经济长期停滞。
(2)Gw< Gn时,储蓄和投资未达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生产的增加有充分的余地,经济将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3)Gw= Gn时,社会出现均衡增长。
总之,实现长期的、理想的均衡条件:
G = Gw = Gn
(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按上式所决定,即 GA=s/V A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A=s/V A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GW= Gn。
第二篇: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人均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行为,并对人的行为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刘易斯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节约的意愿、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还有政府。本文主要从人们节约的意愿、增进知识及其应用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节约的意愿
人们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和努力。这种努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来表现 ,也可以通过进行一定投入以带来产出来表现。假若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中没有致富的经济意愿 ,或者由于该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约束 ,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 ,限制了这种意愿 ,使人们无法作出这种努力 ,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厉行节约是人们节约愿望的一种表现。厉行节约,即降低任何一种特定产品的成本,或是设法在投入一定的力量或其他资源后,提高产量。这类节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从试验到冒风险;从职业性的流动到地理性的流动;以及专业化等。刘易斯认为如果不作出节约的努力,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节约的意愿与禁欲主义、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人们的有限眼界有关。刘易斯认为禁欲主义可能制止人们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但并不制止人们去享受在不触犯教规下所挣来的较高的生活水平。财富和社会地位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刘易斯认为各类社会的根本差别在于它们的富人如何使用财富以及与声望有关的财富的来源。富国和穷国的区别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习惯,而不在于收入均等的差异,也不在于给予富人尊重的差异。真正重要的是财富表现为生产性投资的人们与财富来自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如何。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受到习惯和禁忌、愚昧无知的限制。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冒险精神有关。增长的定义,即每小时的劳动产出提高了。刘易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合理出现仅是因为人们比较喜欢用他们提高了的生产率去购买更多的闲暇。辛勤工作和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优秀公式,勤勉和经济增长的联系在于增加了生产性投资的能力和意愿。
(二)知识增长
经济增长还与知识的增长和新观念的运用有关。从各国的经济发展来看,一国产出增长与知识传播和运用有着显性联系。经济的增长既取决于有关事务和生物的技术知识,也取决于有关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识。它包括知识积累的过程和知识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增长率的出现于科学方法的发明有关。科学对技术知识的增长的影响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即:科学原理的形成阶段,这些原理应用于某些技术问题的阶段,和技术发明发展到随时可以进行商业性应用的阶段。知识的增长还与新观念的应用有关,只有知识的增长是不够的,知识还应当得到普及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占有知识的速率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一部分取决于各种制度。知识的传播和运用要依靠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
(三)经济制度
刘易斯认为制度促进或者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制度对努力的保护,为专业化所提供的机会,以及所允许活动的自由。制度是促进还是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它对人们的努力是否加以保护以及为专业化提供多少机会和允许有多大的活动自由。制度与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人们得到报酬的权利、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贸易与专业化三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得到报酬的权利。除非努力的成果确实属于他们自己或属于他们承认有占有权的人,否则,人们是不会作出努力的。要想激发人们的努力就必须对人们的努力给予相应的报酬。为他人服务的心情可以增添劳动的乐趣。但要让公民无偿的参加当地的公益工程劳动,需要一些组织工作:必须有政府官员制定规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还必须筹集资金等。并且经济增长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人们应当心甘情愿的去不及辛苦和报酬。经济增长还涉及不同的人的工种和数量的变化;即使上面下令进行革新,增长还涉及这个集体中的成员是否愿意自觉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机会,寻求和利用机会。其次,是资产的经营管理。资产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条件之一,而资产法的存在则是资本形成的条件之一。资产权就是排除他人使用某种特定资源的合法权利。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基本的要求是,潜在的投资者必须相信他能够把钱拿回来,而不是清掉他的资产。并且代理人的收入必须同他们所照管资产所耗得精力直接发生变化,否则他们不会精心照料。再次是贸易与专业化。贸易从多方面促进经济增长,贸易通过向社会引进新的商品刺激了需求,从而刺激人们要求多干工作或提高劳动效率的愿望,贸易还促进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技艺的提高从而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 ,初始性的制度安排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激励机制 ,但在一国经济发展进入起飞阶段以后 ,能否创造一个持久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是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的关键 ,即要进行一种 “制度安排” ,确保人们在经济自由选择的前提下 ,把个人的经济努力和愿望不断地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 ,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制度变化的性质和原因,因为制度可能朝着限制发展的方向变化。刘易斯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环境及其安排能把人们的努力与报酬联系起来的程度还很低 现行制度难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经济自由 ,尤其是大数发展中国家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因此,要引入有效地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四)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理论对寻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有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和特殊性。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我国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形成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
1、要树立重视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观念。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专业化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的观点对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对人力开发而投入的费用具有比物质资本投资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及决定性因素正日益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人类自身开发的人力资本投入。
2、加速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就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拓宽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认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边干边学都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并将教育事业的重点放在普及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上。继续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比重,鼓励社会增加教育投入。这些观点对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加强研发工作且创造、推广和应用新知识。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用于研发部门资源的多少决定着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高低。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必须在研发部门多投入资源,以提高知识积累率。新经济增长理论还认为,开放经济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促使经济发展。因此,我国要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有益思想,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自主创新看作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重新确立政策的决定性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否定了政府对经济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的结论,依据知识随投资的增加而扩散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政策如补贴教育、研究和开发、刺激物质资本投资、激励新思想形成并快速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等等。同时政府要兼顾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新经济增长理论断言,长期以来,政府仅仅重视经济周期是完全错误的。总体看来,有效的政策除致力于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与失业外,还要关注技术创新与进步。政府应集中精力资助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如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改革以及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
第三篇: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1956)在仔细研究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之后,放松了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之后创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均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技术是外生的。因此,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的长期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动力。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却没有对这种外生技术进步产生的原因做出满意的解释。
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1986)和卢卡斯(R.Lucas,1988)为代表的一群增长理论家,为了克服增长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研究以内生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程,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发现人力资本的规模、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R.Barro and Xavier Sala—I—Martin,1995)。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忽略的结构因素,将需求结构变量及劳动力结构变量引入多部门模型,发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处于相互牵制、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反馈系统中(周振华,1996)。
制度学派对经济增长则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篇:加入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入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作者:程 蕾 方凌志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 要]中国经济的增长发展世界瞩目,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为了更理性的理解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采用改进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将环境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索罗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经济主题党课课件:经济增长理论之争
经济主题党课:经济增长理论之争
经济如何实现增长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话题,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而且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因而,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开始对经济增长进行了长期探索,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也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边际学派、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理论等多个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学家们对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进行了探讨和争鸣。
古典学派的“数量扩张”观
从亚当·斯密起,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经济如何实现增长。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研究了如何增加国家财富和收入,认为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国家财富增长的关键。在他的增长模型中,产出是劳动力、土地、生产效率和资本的函数,这实质上就是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此外,他还探讨了自由贸易等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如政治稳定程度、法律、制度)等外生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之后,萨伊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14)中明确指出,作为资本的机器以及科学对于财富增长的作用,正是促使许多自然力为人类服务以增加产品种类和数量,从而获得财富积累的真正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资本积累。此外,萨伊还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Say’sLaw),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萨伊对经济增长的观点,并从亚当·斯密的谷物增长模型抽象出经济增长过程的一般范式,认为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将其净收入中除消费外的剩余部分追加投入到生产中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一书中,他还提到技术进步、扩大国际分工和促进自由贸易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不同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还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成为早期各国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
约翰·穆勒整合前人研究,认为扩大生产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经济增长受劳动、资本、土地、生产效率、教育水平、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他还详细论述了经济增长方程中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三个重要变量不同变化的五种情形。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采用不同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探索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当然,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古典经济学派这一时期对经济增长研究的核心主要是物质资料的数量扩张。
不同学派百家争鸣
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增长理论进入百家争鸣时代,一批批判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学派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方面,马克思继承前人研究,大量论述了资本、劳动、科学技术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建立了动态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他将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生活资料生产部类,前者也称第I部类,后者称第II部类。每个部门都可分解为用于工人的可变资本,用于折旧的不变资本以及剩余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包含不变资本和劳动力都扩大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后来的许多经济增长模型都受到马克思的启迪。
19世纪70年代,以杰文斯、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为代表的边际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放弃了劳动价值及总量分析方法,主张边际效用理论(包括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之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现在西方许多经济分析仍是建立在边际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19世纪末,马歇尔在融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主义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在他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力数量、工人工作效率、财富数量、自然资源分布范围和丰富程度、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国家公共安全状况共同决定了该国经济增长。马歇尔还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入经济学,提出“均衡价格论”,成为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随后,新古典经济学派开始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流地位。
20世纪40年代,索洛等人提出了外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率由资本和劳动增长率及其边际生产力决定,人们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调节资本—产出比率,从而实现理想的均衡增长。后来,索洛和米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在模型中引入技术进步和时间因素。
1947年,罗伊·F.哈罗德和埃弗西·多马聚焦于资本和劳动来解释经济增长,构建了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模型。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决定全社会投资水平的储蓄率和反映生产效率的资本—产出比。与此同时,大量自成一体、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世纪初诞生的旧制度学派(以凡勃伦为代表)批评当时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处于正统地位的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后来,新制度经济学派进一步提出制度决定经济增长的全新观点,开创性地将制度变量引入生产函数中,打破了新古典模型仅将劳动、资本作为内生因素的传统模式。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学派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主张继承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以及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学,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先河。但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也遭到以拉弗尔、费尔德斯坦和蒙德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的猛烈批判,他们全盘否定凯恩斯主义,主张全面恢复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国家干预主义,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供给管理”。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内生”观
新古典经济学虽然提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但对“索洛技术进步残值”的出现并未作出解释。此后,经济学家们开始探索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以新增长理论为主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它建立在批判地继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收益递增的假定,对人力资本、制度因素以及产权等因素进行分析,重构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有效路径。
罗默(PaulRomer)在1986年发表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中认为,企业通过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的行为提高了知识的水平,而知识的外部效应不仅使其自身形成收益递增,而且也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资要素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正是这种收益递增带来了经济的长期增长。1988年,卢卡斯(Lucas)提出了一个以人力资本外在效应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式,通过人力资本解释了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虽然罗默、卢卡斯等人解释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经济增长根本动力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作用的产物”。从实践来看,新经济理论不但成功地把技术进步内生到自身经济增长模型,而且阐释了人力资本、知识等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自我积累、自我演进以及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丰富和完善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
总体来看,几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和争论从未停止,研究内容也从单纯的物质资料生产延伸到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方面。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学的发展,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水平也有了极大提升,数理化的分析开始应用到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也从早期的劳动、资本、人口、财富积累等不断延伸扩展至人力资本、知识、科技水平、制度等多种影响因素。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探索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