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员基础 讲义66
井点降水法: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在基坑(槽)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从管(井)内不间断抽水排出,使其四周地下水位下降而形成水位降落漏斗。适用于开挖土质不好且地下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槽)。
水位降落曲线:水位降落漏斗的竖向外缘线。
集水井降水法一般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性土层。
井点降水方法按其系统的设置、吸水方法和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
轻型井点设计包括:⑴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⑵井点系统的高程布置⑶涌水量计算⑷确定井点管的数量
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一般可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其两端延伸长度一般不小于该坑(槽)的宽度为宜;如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井管间距:应根据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按计算或经验确定,一般为0.8~1.6m。靠近河流处与总管四角部位,井管应适当加密。
井点系统的高程布置:即是井点系统的竖向布置,取决于基坑的开挖深度,地下水位高度、降水深度等条件。
水井根据地下有无压力分为无压井和承压进。
无压井:水井布置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即地下水面为自由水面)。
承压井:水井布置在承压含水层中(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充满在两层不透水层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面具有一定水压)。
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可将水井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达到者为完整井,否则为非完整井。在实际工程中,以无压非完整井为多见。
影响填土压实因素: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填土压实的质量控制:⑴选择好填土的材料。⑵控制适宜的含水量。⑶填土的压实要达到一定的密实度的要求。
根据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上可分为黏性土和非黏性土(砂土和碎石类土)。
最佳含水量:当压实功一定时,变化含水量至某一值,可使填土压实后获得某一最大干密度。
第二篇:安全员基础 讲义15
混凝土:广义上,指由胶凝材料及其他合理组分组成的混合料,经一定时间硬化后形成的具有堆聚状结构的复合材料(简称砼);狭义上,指由胶凝材料(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复合物)(cementitious materials、颗粒状骨料/集料(aggregate),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组分形成的混合物,开始具有可塑性(plasticity),硬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strength)的具有堆聚状结构的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目前工程上使用最多的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及掺入适量外加剂和掺合料拌制的普通水泥混凝土(简称普通混凝土)。
特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g/m3,用重骨料(重晶石、铁弹丸)和水泥配制而成。具有防射线的性能,又称防辐射混凝土,主要用作核能工程的屏蔽结构材料。
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2000kg/m3~2800kg/m3用普通的天然砂石为骨料配制而成,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
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是采用陶粒等轻质多孔的骨料,或者不采用骨料而掺入加气剂或泡沫剂,形成多孔结构的混凝土。主要用作轻质结构材料和绝热材料。
素混凝土的优点:价低,制造简单,造型方便,坚固耐久,维护费低,耐火耐震。
素混凝土的缺点:抗折强度低,性脆,易裂缝,自重大等。
钢筋混凝土的优点:与素混凝土相比,钢筋混凝土抗弯、抗折强度高,促进了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结构,特别是受弯、受拉构件。
钢筋混凝土的缺点:仍克服不了易裂缝问题,抗弯、抗拉强度仍满足不了某些工程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通过张拉钢筋对混凝土预先施以压应力,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拉、抗弯性能,并克服裂缝。
自应力混凝土(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使用膨胀水泥或普通水泥+膨胀剂补偿收缩并产生一定的自应力张拉钢筋。
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之所以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混凝土中占80%以上的砂石原材料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的原则;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便于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件或构筑物;调整原材料品种及配比,可获得不同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与钢筋有较高的握裹强度,能取长补短,使其扩展了应用范围;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作为骨料或掺合料,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三篇:安全员基础 讲义01
材料均由各种物相组成,每种物相由化合物组成,化合物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材料的物相组成: 固相,气相,液相。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也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特定物理力学性能,类似于天然矿物的物相或化合物。
矿物组成—土木工程材料中的矿物种类及其含量。
化学组成—材料中各物相所含元素或单质与化合物的种类和总含量。
化学组成相同,其矿物组成不一定相同;不同的矿物相,其化学组成可能相同;矿物组成相同,其化学组成一定相同。
材料的结构—材料中所含各物相的类型、尺寸、形状、数量及其分布。物相或化合物中各离子、原子、分子与超细颗粒等质点的堆积方式和几何形状,以及纤维的排布等。
材料结构层次—宏观构造,细观结构,微观结构。
单位体积材料的质量=密度,体积与质量是可变的,密度是不变的。相同质量的材料的体积与物相和质点的堆积状态有关。
材料体积中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D,材料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孔隙率P,P+D=1。
根据水与材料表面的润湿角(接触角)θ的大小,定义
亲水性0≤θ≤ 90°时,材料表面可被水所湿润;材料表面被水湿润,水可被材料所吸附,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90°<θ≤ 180°时,材料表面不可被水湿润,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这种性能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亲水的原因是材料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因此能被水湿润,如木材、砖、混凝土等;材料憎水的原因是材料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因此不能被水湿润,如沥青、石蜡等。
第四篇:安全员基础 讲义23
沥青:有机胶凝材料,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非金属衍生物的混合物。
沥青的特点:热塑性材料,加热就软化;憎水性材料,耐水、不溶于水;良好的粘结性和粘弹性;较强的耐腐蚀性。
石油沥青: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各种轻油(如汽油、柴油等)及润滑油后的残留物,或经过加工而得的产品。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常温下有固体、半固体或粘性液体三种形态。
种类:建筑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
胶体结构:以地沥青质为核心构成胶核;胶核周围形成树脂薄膜,薄膜外吸附一层油分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
分散体结构:分散相是吸附部分树脂的地沥青质;分散介质是溶有部分树脂的油分。
粘性(粘滞性)概念:粘性反映石油沥青材料抵抗外力或自重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塑性: 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也反映了沥青的自愈合性能。
敏感性:指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改变的程度。
温度敏感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也可用沥青的针入度随温度的变化来评价。
大气稳定性: 指石油沥青在热、光、氧和潮湿等因素长期作用下,抵抗老化使性能稳定的程度。
溶解度: 石油沥青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或笨中溶解的百分率,以表示沥青中有效物质含量,即纯净程度。不溶解的物质会降低沥青的性能,应加以限制。
闪点 :加热沥青至初次闪火(有蓝色闪光)时的沥青温度。
石油沥青的选用原则:根据工程性质与要求、适用部位、环境条件等因素选用,在满足适用条件的前提下,应选用牌号较大的石油沥青,以保证使用寿命。
第五篇:安全员基础 讲义63
经纬仪:经纬仪的种类繁多,如按读数系统区分,可以分成光学、游标和电子经纬仪等。现在使用的大多是光学经纬仪,它较之游标经纬仪有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能良好等优点。
水平角测量方法: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两种。测回法——常用于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单角。方向观测法——当一个测站上需要测量的方向数多于两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每半个测回都从一个选定的起始方向(称为零方向)开始观测,在依次观测所需的各个目标之后,再观测起始方向,称为归零。此法也称为全圆方向法或全圆测回法。
中误差:实际应用中定义中误差m作为衡量精度的一种标准,指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各个真误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设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真值为X的一个未知量L进行n次观测,得到n个观测值结果,每个观测值相应的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为Δ,则以各个真误差之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作为精度评定的标准,用m表示,称为观测值中误差。
相 对 误 差:中误差和真误差都是绝对误差。在衡量观测值精度时,单纯用绝对误差有时不能完全表达精度的优劣。为了客观地反映实际精度,引入了相对误差的概念。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观测值D的比值。
极限误差:由偶然误差的特性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
容许误差:测量实践中,是在极限误差范围内利用容许误差对偶然误差的大小进行数量限制的。在实际应用的测量规范中,常以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误 差 传 播 定 律:前面叙述了衡量一组等精度观测值的精度指标,并指出在测量工作中通常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行观测,而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例如,欲测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D,可以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斜距S,并用经纬仪测量竖直角α,以函数关系D=S cosα来推算。显然,在此情况下,函数D的中误差与观测值S及α的中误差之间,必定有一定的关系。阐述这种函数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