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
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
徐之明编讲
徐之明,近年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的培养者,考研阅卷组成员,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邀授课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超级红宝书》《思想政治理论超级 900 题》主编。
答疑平台:新浪微博之人大徐之明
第一部分 考研政治总体慨况
分值 24 分;单选 4 道、多选 5 道,分析题 1 道;
马原
政治 100 分
理论性最强;
分值 30 分;单选 4 道,多选 8 道;分析题 1 道;
毛中特
政治性最强;
分值 14 分;单选 2 道,多选 1 道;分析题 1 道
历史
知识性最强;
分值 16 分;单选 4 道,多选 1 道;分析题 1 道;
思法
实用性最强;
形势与政策 时效性最强;分值 6 分;单选、单选各 2 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实感最强;分析题 1 道;
第二部分
2016 年考题及评析
2016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 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 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 10 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 120 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
B.50% C.100% D.200% 4.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实 D.改革创新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
是(B)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8.西 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 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9.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0.1843 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C.军事和科学技术 B.教育和人才培养 D.宗教和思想文化 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
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A.忻口会战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2.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标》(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A.“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13.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 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A.爱国主义是客观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主观的、现实的
14.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A.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15.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6.自 2015 年初开始,欧洲遭受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导致难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A.欧盟在难民问题上没有形成共同的应对策略
B.中东地区战乱、冲突和动荡加剧
C.美国等发达国家无力接收大量难民 D.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疯狂驱逐当地民众
二、多项选择题:17~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18.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2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各国经济体制变革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21.1516 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
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A.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B.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2.2015 年 10 月 16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业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 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 2014 年末,全国仍有 7017 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社保政策兜底
25.从 2013 年 3 月到 2015 年 7 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 101 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 46 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 800 多项行政审批事 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6.2015 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切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因为统一战线是()
A.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C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D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7.1898 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 103 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28.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29.1992 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
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州、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 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0.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 2011 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后,2014 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3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32.2015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B.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D.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入篮”的第五种货币,世界货币秩序 16 年来第一次发生改变。人民币“入篮”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A.有助于增强 SDR 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B.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C.人民币短期内将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
D.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三、分析题:34~3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 年 2 月 11 日)材料 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材料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中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他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即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而和形成时一个过程,而是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4 月 1 日)
(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2)“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5 分)【答案】 分)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 年 1 月 1 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 月底,环保部相关部门公开约谈 L 市主要领导,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被约谈城市,L 市的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关注,重压之下,L 市对 57 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对 412 家重点污染企业限期限产智力~~~~铁腕治污立竿见影,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指标大幅下降,但环保风暴很快遭遇新的困境,L 市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招商时铺设了一些“绿色通道”,不少企业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部分企业因无环评手续一时难以复产,企业关停后,工人失业又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渐成燃眉之势,环保风暴遇到现实利益的的严峻挑战。
对于 L 市力治污痛下猛药的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A:用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发展,早晚得淘汰,重疾要猛药,现在天蓝水绿多好啊!B:一个小地主的命,非要过比尔盖茨的生活,怎么可能!C:政府要达标,企业要生存,百姓要环境,非常难!„决心不等于蛮干,环保和经济的
D:休克式治霾太惊悚了,在如今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大面积失业和债务危机,简直是生态大跃环保部官网及不少地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发表评论,众多网友也争相发声,且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平衡点找不好,再好的决定也会成为二次伤害。进!
E:铁腕治污力度值得赞赏,但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意识到方向有问题,是急刹车还是有个滑行过程?L 市这F:被关停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却只字不提,今天的 一场空前的铁腕治污风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时间,L 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 L 市以前所次是狠狠踩了一脚刹车,车停了,但乘客人仰马翻,有的摔得很重,有的勉强站着,还不知能站多久。
L 市,是很多历史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账总是要还的。
未有的决心,直面大气污染这场艰难的硬仗,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上千万市民看到了山青水绿,享受着洁净的空气。9 月 16 日,环保部接触 L 市大气污染问题挂牌整办。
既让环境好转,又让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选择题。
摘编自 央视网《2015 年 7 月 3 日》新华网《2015 年 7 月 3 日》人民网《2015 年 7 月 6 日、11 月 3 日》
(1)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看,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6 分)
(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4 分)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1944 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300 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 3 月 19 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 20 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 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 月 21 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们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做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材料 2 1949 年 3 月 23 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的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 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 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材料 3: 2013 年 7 月 11 日至 12 日,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1)1949 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 分)(2)如何让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 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表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如己出,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来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的家规,他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 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 年 3 月 27 日、12 月 25 日,2015 年 2 月 18 日等)(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5 分)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分)【答案】 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民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 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 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期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 21 世纪的今天,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宪法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9 月 3 日)
(1)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5 分)(2)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5 分)
第三部分 马原知识架构及导学
导论:一章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三章:认识论哲学 四章:历史唯物主义 五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政经
六章:垄断资本主义七章:社会主义 马原
科社 八章;共产主义
提出者
哲学基本问题
含义和内容 意义
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时间、空间
物质观 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统一性原理 意识的定义和本质
意识观
唯物论
实践观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规律的定义和属性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两大总特征辩证法 三大规律 六大基本环节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观辩证法:四大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第二章
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的学说和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与论体系。
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根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根据对世界状态即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最高共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3.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运动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显著运动和不显著运动。不显著运动叫做静止。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4.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实践的本质含义、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
6.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
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量变:主体和客体
形成
质变:两大革命
第五章
共性: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
个性
构成
资本主义私有制
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雇佣劳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种属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五部分
政治复习规划
第二篇:统考类考研专业课—教育学基础班—中国教育史讲义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统考类专业课教育学基础班
中国教育史讲义
主讲:北京师范大学 孙老师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
中国教育史
(新东方网络课程考研辅导课基础班)
课程提纲:
一、中国教育史在教育学统考科目中的分量与复习参考书
二、中国教育史的知识结构与学习重点
三、复习规划建议
一、中国教育史在教育学统考科目中的分量与复习参考书
(一)中国教育史在教育学统考科目中的分量
中国教育史为教育学统考5门科目(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在总分300分中,中外教育史约为100分,约占1/3的份量,中国教育史与外国教育史大约各占一半,约为50分,因此,中国教育史约占总分值的1/6的比例。
中国教育史在教育学统考科目中的分值尽管不太高,但是,它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与教育学原理的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中国教育史与教育学原理都是属于基础理论课,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其它课程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学好中国教育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中国教育史的考试题型与分值
教育学统考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四大类,根据过去四年的考试出题情况,中国教育史的考试内容一般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三大类中,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史还没有考过辨析题,但是,我们在应考时还是需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要做好中国教育史出辨析题的思想准备。
目前中国教育史在各题型中的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10道,每道2分,共计20分;
简答题与分析论述题两种题型联系在一起,共60分,如果分析论述题为中国教育史,分值30分,那么简答题就没有中国教育史的题型(两题都是外国教育史);如果分析论述题为外国教育史(30分),那么简答题两题都是中国教育史的题型(没有外国教育史),两题各15分,共计30分;如果分析论述题为中外教育史某一内容的比较(30分),那么简答题就会是中外教育史各一道题,分别15分。
(三)复习参考书
目前中国教育史使用最广的教材主要是以下两部书: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中的中国教育史部分就是主要依据这本教材拟定的,这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全面、系统、深入,缺点是不够简明,不易抓住重点,对跨学科考生来说尤其不易入门。
2、王炳照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这本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既详实丰富,又简明易懂,对应考者来说较容易抓住要点,跨学生考生较易入门。
二、中国教育史的知识结构与学习重点
(一)中国教育史的知识结构
时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
1、古代教育——独立形成与发展
①教育制度及实施:
学校教育体制:官学(自奴隶制社会学校的诞生至清末,西周时期的国学与乡学体制,自汉代建立的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体制)、私学(春秋战国至清末)、书院(宋元明清时期)
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与科举制度
②教育思想与实践:
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儒学教育思想(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道家教育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 汉代儒学教育家董仲舒、唐代儒学教育家韩愈等教育思想; 宋明时期朱熹、王守仁等为代表的理学教育思想;
明清之际以颜元、黄宗羲、王夫之等代表的反理学教育思想等。
2、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的结合体 ①教育制度与实施
新式教育的萌芽:洋务教育、留学教育、教会教育
现代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戊辰学制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与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
②教育思想与实践:
洋务派的教育思想(张之洞为代表)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运动(平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陈鹤琴的“活教育”(幼儿教育)思想与实验
杨贤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全人生指导
(二)复习重点:
第一,先秦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儒、墨、道、法为主)以及《大学》、《中庸》、《学记》等基本文献中的教育思想(必考)
①孔孟荀等儒家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论语》
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个体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学为圣贤、“学而优则仕”)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道德教育(内容与原则)论教师
历史影响
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孟子》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荀况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论教师(老师的地位、条件、师生关系)
② 墨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思想主张 “素丝说”与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 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积极、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③道家的教育思想 老子与庄子,《老子》(《道德经》)、《庄子》等著作 “道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逍遥”的人格理想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④ 法家的教育思想
韩非、商鞅、李斯等为代表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⑤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五个步骤 《学记》:教育的目的与作用、五个教育原则(启发诱导、豫时孙摩、藏息相辅、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第二,宋明清时期教育思想与实践 ①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原因、主要措施
庆历兴学:主持人范仲淹,改革太学,胡瑗与“苏湖教法”; 熙宁、元丰兴学:主持人为王安石,太学改革实行“三舍法”; 崇宁兴学:主持人为蔡京
②书院的发展 宋代书院的兴衰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明代东林书院
清代初年颜元创办的漳南书院
清代中叶阮元建立的诂经精舍、学海堂 书院教育的特点(管理与教学特点)
③朱熹的教育实践与理学教育思想 程朱理学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论“大学”和“小学”教育 “朱子读书法”
④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陆王心学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论儿童教育
⑤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
从批判理学教育出发主张“实德实才”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第三,洋务教育思想、维新派教育思想与实践(可能考)
1、洋务教育活动
创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
2、“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张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3、维新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①维新派的教育活动
创办广州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 兴办强学会、南学会等学会 创办《时务派》、《湘学报》、《湘学新报》等报纸 “百日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措施
②康有为的教育改革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③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
“开民智”、“兴民权”与教育作用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等 论学制
④严复的教育改革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第四,借鉴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几个学制的颁布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戊辰学制
1、清末“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基本特点)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建立教育行政体制(学部——提举学事司——劝学所)
2、颁布壬子癸丑学制(时间、主要内容、基本特点)
3、“新学制”(“壬戌学制”)(时间、主要内容与特点)
4、戊辰学制(时间、主要内容)
第五,现代教育思潮与运动
1、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①平民教育思潮 ②职业教育思潮 ③科学教育思潮 ④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⑤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⑥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⑦勤工俭学运动
⑧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教育独立思想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职业道德教育)
4、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活教育”思想体系(“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方法论)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即知即传);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6、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试验与思想 定县平民教育试验区平民教育思想
“四大问题”与“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
7、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试验与思想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试验区 乡村教育思想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从文化入手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8、杨贤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 论教育本质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第六,汉代教育制度与思想
1、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独尊儒术、兴办官学、选官制度)
2、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设幔讲学、次相授业
天人三策
性三品书与教育的作用
道德观和义理观
3、王充的教育思想
《论衡》
培养鸿儒类教育目的论的思想
论学习
第七,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教育实践和思想
1、西晋时期创立的国子学
2、专科教育制度的起源与确立
3、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学是六学二馆
4、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教育管理机构和官员
5、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
6、韩愈的教育思想
学习论的思想
师道观
第八,近代留学教育和教会教育
1、留学教育
官派留学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幼童留美
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德国,学习轮船驾驶制造等方面的技术
留日热潮
留学美国 庚款兴学
留学欧洲(法国、德国)
勤工俭学运动
2、教会教育
外国传教士(基督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在中国创办的学校
收回教育权运动(目的、方法途径、影响)
(三)、复习方法指导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1、通过教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文献等;
《中国教育史》和《简明中国教育史》至少应看一本,最好两本结合起来看。中国教育史学习必须立足教材,重视对教材的学习
2、吃透大纲,了解考试所要求的内容;
考试大纲是出题的依据,明确告诉我们三个方面的考察目标。
3、读点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
4、前后左右贯通、中外比较;
中国儒家教育思想,先秦以孔孟荀为代表,汉代的董仲舒、王充,唐代的韩愈,他们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宋明时期的朱熹、王守仁的教学思想以儒学教学思想为主,结合道家思想和佛教的思想形成了理学教育思想。要学好老庄的道家教育思想必须和儒家的思想相结合,把它和墨家的思想结合起来,因为道家的思想很多是直接批判儒家和墨家而形成的。同样我们在学习儒家和墨家思想的时候,也是需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现代的一些教育家,像陶行知、黄炎培,他们的教育思想很多受美国杜威学派教学思想的影响。
贯通、比较,这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
5、参加一些辅导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或数理化生文史体育等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考生,是非常必要的。
新东方在线网络课程考研辅导课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考研辅导班,它方便、自由、灵活,等于是把考研辅导班搬到了自己的家里或者办公室,自己想什么时候听课就什么时候听、想怎么听就怎么听。
三、复习规划建议
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考者一定要作好复习规划,由于每一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专业不同、专业基础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对新知识和新理论的接受能力不同等),我们很难制定一个千篇一律的复习计划,只能提供一个仅供应考者参考的复习规划建议,每一个可以根据我们所提供的复习规划建议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每年的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将在寒假放假后那个周末举行,一般是在每年大约1月份,专业课的复习应该提前至少一年着手进行,因此,我们的复习规划以一年为计划制定复习的时间表。
1-3月,入门学习阶段。仔细阅读中国教育史的教材,做到通读1至2遍,达到对中国教育史的知识体系、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的目的;
4-6月,基础训练阶段。可以跟随新东方在线网络课程考研辅导基础班进行复习,做到初步理解、掌握中国教育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握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规律,理解各个阶段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实施等的知识结构与逻辑关系;
7-11月,强化训练阶段。对中国教育史的重点知识、重点理论进行两至三轮强化训练,加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其中7-9月可以跟随新东方在线网络课题的强化班进行学习,帮助应考者加强对中国教育史的重点知识、重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10-11月,自我进行两轮强化学习,加深对有关知识、理论的理解与记忆;
12月,冲刺阶段。跟随新东方在线网络课题的冲刺班的学习,对中国教育史的考试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加强对中国教育史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并且进行模拟考试的实战训练,提
考拉拉考研论坛http://www.kaolala.net
高应考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最后,简要介绍关于强化班授课内容。
新东方在线网络课题强化班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中国教育史的内容进行既有系统又有重点的讲解,让听讲者对中国教育史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有助于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有较好地掌握。
新东方在线网络课题强化班课程将按照考试大纲,分章节讲解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详解; 第二,各章穿插对真题的讲解;
建议在听强化班课程之前,应该把中国教育史的教材系统阅读过两遍,对中国教育史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与了解,这样才有助理解和掌握强化班所讲授的内容。
第三篇:2010年考研政治强化班毛泽东思想讲义
2010年考研强化班
毛泽东思想概论内部讲义
前言
1.考研政治复习基本原则:
一、抓小放大。
二、抓住重点。
三、突破难点(关键词)。
2.毛泽东思想概论基本线索和重点: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总论)第二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实践)第三专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实践)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一、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二)在延安整风时期逐步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1)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
(2)1943年7月刘少奇在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概念。
(3)王稼祥在1943年《解放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三)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修改党章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深刻的理论分析:(1)它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国的东西,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2)它是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的,证明是惟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惟一正确的思想和总路线。(3)毛泽东思想从它的宇宙观到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
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四)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和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全面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涵义、内容和活的灵魂。
(五)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对毛泽东思想新的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但在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百余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另一方面抛弃了马列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3)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列主义的,也完全是中国的。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毛泽东思想是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形成的。(3)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大厦。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以俄为师,把领导人民革命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开始。
(二)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三)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一)主源或本源是马列主义。
(二)次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主性的精华和朴素的政治哲学思维,富有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一)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工人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多个阶段:
一、在大革命时期萌芽: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
(二)毛泽东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
二、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形成:
(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错误倾向斗争中,不但在实践上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而且毛泽东还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一系列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三)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1)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2)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包含了后来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一)成熟的原因:
(1)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2)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3)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4)在延安整风中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5)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二)成熟的表现:(1)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全面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
(3)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论党》,周恩来的《关于党的“六大”研究》、《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分别从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一)在理论上,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对已经形成的新民
主主义理论进行丰富与完善,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在实践上,毛泽东及时领导全党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为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做出了各自贡献。
4.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在我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概括有两次:
(一)第一次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刘少奇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第二次是在邓小平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概括。
二、毛泽东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等基本问题。
三、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内容,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体方针: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1962年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3)1960年党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苏联实行一长制管理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1)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2)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3)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首次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六)党的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929年6月毛泽东在他的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2)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他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3)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4)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批判了教条主义。
(5)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首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科学概念,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6)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
(二)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1)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2)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3)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5.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成果:
(一)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马列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因此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马列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和公式,因此在坚持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又必须按照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来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
(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6.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一、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
二、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三、对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提出许多启发性的
论断:
(一)领导我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7.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二)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1)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它们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三)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四)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五)它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一)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对当前问题的认识。
(二)毛泽东思想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今天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8.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一面光辉旗帜。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两个凡是”“左”的错误:认为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要维护和遵循,其实质并不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而是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坚持下去。
(二)“资产阶级自由化”右的错误:认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甚至主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点都是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混淆起来。
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和政治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一)这关系到怎样对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成就。
(二)这关系到现在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三)这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四、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一)邓小平批判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左”的错误:(1)推动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反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2)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冲破“左”的思想束缚。
(二)邓小平批判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右的错误:(1)批评了借毛泽东的晚年的错误从根本
上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指出正是因为我们遵循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2)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不坚持毛泽东思想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三)邓小平本人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1)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2)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3)不仅在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四)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的意义:(1)邓小平把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区别开来,既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高举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2)邓小平这些重要观点成为由他主持起草并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五、正确理解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2)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3)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为新中国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二)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的区别:
(1)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结晶。
(2)毛泽东个人思想有正确思想,也有错误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四)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正确态度:
(1)坚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
(2)坚决抛弃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第二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
一、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二、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
三、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
一、分清敌我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一)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因为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个主要对象,因为封建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三)中国革命既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的民主革命。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一)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相应地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比较进步生产关系。
(三)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
(四)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
3.为什么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二、农民既是帝国主义的最大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榨对象,所以农民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三、无产阶级对于农民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核心问题。
四、近代中国农民分为贫农、雇农、中农、富农等几个不同阶层,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不完全相同:
(一)贫农和雇农:贫农连同雇农约占农村人口70%左右,贫农没有土地或有很少土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二)中农:约占农村人口20%左右,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力,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
(三)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左右,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在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立。因此,要把富农和地主阶级有所区别,不能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4.为什么说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一、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二、小资产阶级本身都是劳动者,并身受三重压迫,有很大的革命性。其中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富于政治敏感性,在革命中往往是最先觉悟的部分,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但知识分子身上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倾向,则必须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加以克服。
5.为什么说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一、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是剥削者,天生的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有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在革命过程中容易发生动摇和妥协的倾向,无法充当革命主要力量。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一、中国无产阶级资历比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要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比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
(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二)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三)19世纪70年代后在官僚、地主、商人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二、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
(一)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二)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三)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
三、中国无产阶级特殊优点:
(一)深受三重压迫,具有革命彻底性。
(二)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斗争形成力量。
(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四、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特别能战斗、最有觉悟、最革命的阶级,自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五、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2)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六、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无产阶级领导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七、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一)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1)无产阶级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2)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
它又不会自动放弃这种领导权。(3)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四)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五)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八、批判在领导权问题上所犯的两个错误:
(一)陈独秀右的错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放弃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二)王明“左”的错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也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7.怎样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二)有了新的革命阵线,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而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三)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而不再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四)有了新的前途,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最后走向社会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一)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区别:(1)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资本主义成分。(2)社会主义革命要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联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三、在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前途问题上党内错误倾向:
(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右的错误:(1)不承认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应当紧密衔接,而是主张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2)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王明“毕其功于一役”“左”的错误:(1)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2)这种观点只看到两
者间的联系,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导致革命失败。
9.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但又是在一定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三、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一)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二)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什么?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首要的就是土地问题。
(二)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开展的唯一一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
(一)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一)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民族资本主义还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二)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要让私人资本主义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三)毛泽东关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思想:
(1)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着的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害怕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革命,而企图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粹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
(2)在近代中国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3)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1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主要特征:
(1)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气派。
(2)科学的: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
(3)大众的: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12.怎样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
(一)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二)1929年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三)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新阶段》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
(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是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是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主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农民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力军。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长期性。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
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我党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革命正确方向,找到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3.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一、提出:
(一)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二)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二、三个基本问题(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和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点。
(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正确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14.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
二、特殊重要性:
(一)近代中国社会在阶级构成上是“两头(无产阶级、地主大资产阶级)小,中间(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敌强我弱。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
三、现实可能性:
(一)中国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有广大同盟军。
(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1)由于中国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因此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尽可能保持之。(2)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15.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什么?
一、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一)两个联盟:(1)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2)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二)两个联盟的关系:(1)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基础;(2)第二个联盟也需要注意,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三)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2)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
二、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领导的条件:
(一)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
三、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
(一)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坚持独立自主实质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
四、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
(一)在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在特定条件下,如抗日战争时期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二)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1)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2)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3)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16.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一、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
(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一)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不独立,因此党必须一开始就建立并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装,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二)敌人强大残暴,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道路来夺取胜利。
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一)武装斗争决定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就不能解决。
四、中国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使农村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三)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五、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相互配合。
(一)中国革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17.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是什么?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一)人民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人民军队。
(二)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三)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1)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打仗、生产(筹款)、做群众工作。
(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4)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5)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在人民军队内部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二、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特点:
(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革命。
(二)敌人的强大。
(三)人民军队的弱小。
(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二)在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
(三)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根据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8.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一、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利条件:
(一)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整个工人阶级具有坚强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三)有一个好的组织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四)有一套好的建党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三、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困难:
(一)中国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会侵入党内。
(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理论落后于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处在多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五)共产国际教条主义倾向和对我党不适当干预。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三)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一)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二)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结合。
(三)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运用。
(四)民主集中制要求:(1)个人服从组织;(2)少数服从多数;(3)下级服从上级;(4)全党服从中央。
四、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
五、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一)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自我批评。
(二)三大作风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它政党主要标志。
六、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一)毛泽东认为党内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因此不能把党内矛盾等同于阶级矛盾、敌我矛盾。
(二)刘少奇认为党内斗争的性质“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因此“基本上还是一种思想斗争”。
七、整风运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延安整风运动方针:
(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二、实践意义: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我党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三、世界意义: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二)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
(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第三专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1)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2)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走历史必由之路。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第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因素。第二,农民具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2)社会主义因素占据领导地位: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第二,工人阶级领导权、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两种因素斗争及其结果:第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第二,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第三,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从而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特征:
(一)政治特征:
(1)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2)民族资产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二)经济特征:
(1)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2)尽管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但所占比重并不大。
(三)文化特征: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1949—1952年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为此,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
(二)1953—1956年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因而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1952年毛泽东提出用10—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过渡,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的开始。
(二)195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比较完整表述。
(三)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完整准确的表述。
(四)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
(五)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写入宪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1)“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2)“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一化”与“三改”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辨证统一,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党和政府有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的发展。
五、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土改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合理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当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借鉴作用。(2)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的活力。(3)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形势开始缓和,这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
(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一)改造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二)改造办法: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三)改造方式和步骤:合作化(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
(一)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二)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必要性: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和经营能力不足,影响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和经营自发状态,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计划。
(三)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可能性:
(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
(1)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惟利是图,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干出许多不利于国计民生事情。
(2)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有利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不利于国计民生。
(二)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国营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孤立了民族资产阶级。
(三)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等措施,充分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发展。(2)通过开展“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实现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改造的形式:
(一)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二)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决定性步骤。
五、赎买办法:
(一)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即把企业的利润分为所得税(34.5%)、公积金
(30%)、工人福利费(15%)、资方红利(20.5%)四份。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率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
(三)对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按照“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同时还保留了他们的高薪。
六、改造的阶级路线:
(一)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
(二)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一技之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劳动者。
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1)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一个历史性胜利。(2)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3)这是国际共运史上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发展。
(二)作用:(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3)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4)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5)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失误偏差都有哪些?
一、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领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二、失误偏差:
(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一些问题。
(二)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三、造成失误偏差的原因:
(一)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二)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认识上有一些问题:(1)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3)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四、不能因为出现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无论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一)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二)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最根本变革,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
三、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一)到1957年超额完成了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工业的高速度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以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加强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四、政治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一)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二)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人民也是一个巨大鼓舞。
第四篇:考研政治2012形势与政策讲义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2年《形势与政策》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1、11
第一部分 《形势与政策》考试基本情况
一、《形势与政策》考试范围、分值及题型
二、命题规律与特点
三、复习方法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 国内部分:补充2件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3.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1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5.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
— 2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发展奋斗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6)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9.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1)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0.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11.其它重要的新提法: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3)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
— 3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族之林。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7)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8)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9)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10)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1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二、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论坛举行
(一)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2011年10月14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
胡锦涛致信祝贺,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二)温家宝发表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将永远敞开》讲话的主要内容
1.高度评价广交会
2.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的变化,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温家宝指出,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这10年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第一,中国是说话算数的国家,兑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第二,中国是勇于担当的国家,积极承担着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第三,中国是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家,始终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
温家宝强调,实践证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
— 4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3.强调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
温家宝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为各国提供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发展、不要停滞,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温家宝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以更大的诚意和决心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和行动共同抵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以更加理性的办法妥善处理国际贸易摩擦。惟有这样,才能尽快驱散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才能增强国际社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4.进一步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对外开放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温家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人民作出的自主抉择。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不完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借鉴国外一切文明成果。今天的中国,扩大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成熟,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温家宝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把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拓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把经济领域开放与其他领域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把多边开放与双边开放结合起来,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奋力把对外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小学作文阅读班基础讲义
暑假讲义
成语识记
1、喜上眉梢:
2、喜从天降:
3、谈笑风生:
4、笑容可掬 :
5、兴高采烈 :
6、眉开眼笑:
7、喜笑颜开:
8、相视而笑:
对比与衬托
对比: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下面分析几种情况:
一、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二、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比欣赏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被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算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老舍)
衬托:
正衬::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浪淘沙〃赤壁怀古》)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反衬:
1、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练笔:用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写一个和“安静”有关的小片段
1.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1、jiǒngjiǒng()()有神
2、cuì()弱
3、陨()落
4、夭()折
2.选句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2.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注音或写汉字
1、气chuǎn()如牛
2、jū()了一躬
4、西装革履()
5、衣袖()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慷慨——
2.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3.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4.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请简要概括。
6、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3.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看拼音写汉字
崩kuì()liáo()绕养精蓄ruì()报choú()
2.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气呵成——
落英缤纷——
3.仿写比喻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那么父爱犹如
4.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5.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能举个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