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2: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

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

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底。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可以对历年的一些高考真题认真做一遍,对其中规律性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整个试卷的结构要了然于胸。

高考语文含五大块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涛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在第一学期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按照《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要做好思路整理,建立高考的整体框架的工作。认真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内容包括有语音认读、汉字识记、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成语或熟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几个主要知识点。下面逐一提出复习步骤及策略。

语音认读、汉字识记两题要注意训练的数量,只要量的积累到位,解决此问题不难。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题就需要一些答题技巧(语境的提示作用,辨析语素以及词语的语义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搭配)。成语一般来说更依赖学生自身平时的积累,但不要生背成语的意思,而是在运用中明确它的用法,当然,大量做题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病句一项,要熟记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年高考都不会超出这六种类型。如果不能记熟的话,可以采用背诵例句的方式。语句衔接一项,在注意保持话题一致,层次清楚,句序合理,音节和谐,语气协调的同时,也要注意所涉及材料的语体特点(描写性语段、记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依据语段的特点来答题。总之,要继续积累,重在落实。

(二)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大都是人物传记,有人物、有情节,也会有议论,这种趋势在今年的高考中不会变,同学们应多注意。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做好课本实诃、虚词、古今异义、固定格式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重点掌握一些在传记文章中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做好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整理工作。要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本,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把握文章脉络。此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做题,培养语感,总结其规律。根据《考试大纲》,职高语文高考的文言文是以基本篇目中的古代诗文为主,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以书为本,以书为纲。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以文言文翻译为重点。文言实词的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义。要对l 5个虚词进行系统整理,从课文例句入手,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训练。

(三)诗歌鉴赏

首先把握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隐含意义多,想像空间大。和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出现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现象,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诗歌尚简,主语变换是诗歌的特点之一,主语变换不作交代,全凭意会,不知此,便会误读。例如2004年浙江高考卷“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主语变化,表达的意思就有不同。此外古诗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例如有些古诗意在言外,诗人常常不直说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文字背后。这就要求我们要设法读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谴责歌女,其实是把批判矛头直指国难当头还在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另外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言物而及人、及情。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此类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读出其隐含意义。还有就是时空跳跃,在诗歌创作中也是常用的。如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一句,不理解时空跳跃的特点,就不能深切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控诉力量。也有些诗歌打乱语序,因为追求平仄和谐。鉴赏时必须理顺语言顺序。如苏轼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就属此例。

(四)应用文写作

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要求,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类型及其特点,通过写作训练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能够自如应付工作中遇到的应用文体的写作任务。同时,作为一门写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文科综合素质,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面试能力、应变能力等。

平时要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以下几点是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必要前提: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③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④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六)名句名篇的默写

要求背诵的诗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准确地默写出来。另外,对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要加强识记。

二、注意复习策略

相对于第一轮的专题复习,同学们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般而论,高考语文上140分较难,但要上100分应该不在话下。在最后的几十天里,要使自己的语文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就得清楚知道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了解自己经常出错误的原因,找到攻克学习难关的途径,探索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方法,摸清自己在考场上多得分少丢分的关键,这就叫做提升有措施。

(一)摸准自己的弱项,使复习有的放矢

在第一轮的专题复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不少考点知识,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点和盲区。第二轮复习必须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盘点,将已经熟练掌握放开,有待加强的再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而对于那些薄弱点和盲区,则要重点训练。重看前期做过的试卷,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盘查哪些题做得最顺当,哪些题最头痛,哪些题经常失手,然后按先后顺序安排强化训练。

自己编一本“错题集”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查缺补漏意义深远。例如将自己至今还容易混淆甚至不能识记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默写等相关知识点分类归纳,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便于第三轮强化。

(二)回归基础,在课本中找答案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采用高考总复习书以专题形式展开,复习的重点主要锁定在考点归纳以及规范作答概括上。

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第二轮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复习,从而获得全新的视野。

高考复习应该不要“忘本”。在回归课本怀抱中,我们会发现字音、字形、语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都出自课文。

如果我们以熟悉的课文为知识背景去识记那些基础知识,零散的、枯燥的知识就有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便于理解记忆。从熟悉的课文中我们还可以归纳出阅读和写作的相应技巧,如《剃光头发微》的以小见大,《我的空中楼阁》的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声声慢》的叠词作用、虚实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等。这些手法技巧都是考试中常用的。

通过熟悉的课文来复习,便于理解运用。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意义就更突出了。例如写《诗意的生活》可以这样运用课文:诗意的生活就是与曾哲一道“浴乎沂,风乎雩台,咏而归”;诗意的生活就是与陶潜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意的生活就是与朱自清漫步在荷塘边,一起欣赏那“渺茫的歌声”;诗意的生活就是住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感受山上的小屋,“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三)功夫在诗外,高考在别处

通过多次模拟测试,自己可以总结出一些临场经验,如准确填涂信息、看懂试题内容、看清答题要求、指定位置作答、先易后难选答、反复检查所答等方面,这些功夫看似微不足道,但细节决定成败。一道6分的语言表达题,如果绝大多数考生都只得到4分,而你注意到一些细节,得到5分甚至6分,那你就远远超过别人了(每一小题比别人多一两分,总共多多少分,这个账不用语文老师算了吧)。

功夫在诗外,高考在别处。在高考中,我们不妨“势利”一点,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分析普遍阅卷教师的心态,投其所好,给阅卷教师一个好印象,从而获取足够多的感情分;立足考点,抓住采分点作答;研究标准答案,力求使自己答案更接近标准答案;作答全面丰富详尽,给阅卷老师勤奋努力的好感;作答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教师评判,更便于自己多得一两分;保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抓好形象工程。

第二篇:高考复习攻略

2014高考复习攻略高三数学学习计划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

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

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① 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建议大家在高三前的一个暑假里通读高

一、高二教材)

② 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期末复习方法

③ 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期末复习方法期末复习方法

④ 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大约从第二学期开学到四月中旬结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应做到:期末复习方法期末复习方法

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期末复习方法期末复习方法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期末复习方法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第三篇: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遵义市第二中学 李德亮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开张、可怜、所以、卑鄙、指示、绝境、中间、作息、父兄等;

(4)古今同形异义单音词若干,如:寻、币、、坐、易、购等;

(5)常见通假字约90个;

(6)词类活用的10种主要类型;

(7)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包括动词本身表被动)、倒装(4种)、省略、疑问;

(8)复音虚词和固定格式,如:所以、以为、虽然、然则、因而等(古今同形异义)、“得无„乎(耶)”、“无乃„ 乎(与)”、“岂(得)非„ 与”、“如„ 何”等。

第二轮复习应缩小范围,根据前段复习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不太熟悉或掌握不好的部分加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通过训练,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严守得分点。

二、实词、虚词要归类复习,集中掌握,注意词的“文中义”

(一)、设计练习,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于比较中熟练掌握。如:

1、解释下文中5个“非”字的意思。

李斯非(1)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2)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

非(3)秦记皆烧之。非(4)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

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5)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

同罪。”始皇许之。

答:(1)驳斥 ;(2)责怪;(3)(4)不是;(5)认为 „„不对。(这是同中见异)

2、比较下文中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看有无异中见同?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织,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即高阳王元雍)

(1)富兼山海(兼:兼有)(4)匹于帝宫(匹、侔、敌均为等同、..

(2)丝管迭奏(迭:交替、轮流)(5)侔于禁苑相当的意思。这是异中 ..

(3)连宵尽日(连:连接)(6)敌我千日见同)..

3、下列句中的“以为”、“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分别是(3)和(7)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以为:把(它)做成 ..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以为:用(它)谋取 ..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 ..

(4)不韦贤之,任以为郎以为:让(他)担任 ..

(5)刿曰:“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靠(它)..

(6)“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可以:能因为 ..

(7)故夫取天下之计,不可以不先定也。可以:能 ..

(二)精选例句或文段,集中复习,掌握规律。如: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规律:

青,取之于蓝“于”十名词译为“在”、“从”、“到”屈贾谊于长沙

以吴民之乱请于当朝

孟子谓于王曰动词十“于”译为“向”、“对”、“被”而君幸于赵王

其势弱于秦形容词十“于”译为“比”

皆以美于徐公

吾不能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表被动

吾不能 „„受制于人“ 受„于”表被动

下文集中了“其”字的不同用法和意义,让学生逐一辨别,“其”这个虚词也就基本掌握了。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6)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1)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2)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

“如果”

(3)代词,译为“其中”(4)代词,译为“你的”

(5)代词,译为“那”或“我们”(6)代词,译为“它的”

(7)、(8)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 还是„ ”

(9)代词,译为“它们”(羊)(10)代词,译为“那”

(11)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要”

(12)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规律:“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 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三)对实词的理解,要强调两条:一是词的古代意义,二是词的多义性,避免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还要注意词在文中的动态意义。

下文是郑国宰相子产给晋国范宣子信中的一段话,其中对几个加点词的解释就很可能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1),侨(子产名)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2)者,非无贿(3)之患,而无令名之难(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5);....若吾子赖(6)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1)币:钱财(应为“礼物”)(2)国家:诸侯之国与大夫之家

(3)贿:用以买通别人的财物(应为“财物”)(4)难:困难(应为“忧虑”)

(5)贰:有二心(6)赖:依靠(应为“谋取”)

说明:“币”有货币(钱)和帛(相互赠送的礼物)两解,“钱”这一义保留至今,而作“礼物”讲,今已不用,不能以一义通解或以今训古。“贿”的古义为“财物”,不能用今义去解释。“难”在文中与“患”互文同义,有了动态义。“赖”也有了动态义,是以权谋私的意思。词的“文中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词语解释、文句翻译、文意的把握都必须注意这一点,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以境定义”。

下列语句都是06年高考选文中的,其中加点的词怎么解释,关系到答题的正误和文意 的理解。

(1)全国

(一)卷: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动词,看不起).

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副词,最、极).

(2)全国

(二)卷:

高祖购求布千金(不能解释为“买”,应为“悬赏捉拿”).

季布匿濮阳周氏(不能解释为“隐瞒”,应为“隐藏”).

(3)北京卷:

兼于涂而不能逮(不能解释为“逮捕”,应为“赶上”).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不能解释为“任命”,应为“交给”).

(4)天津卷: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不能解释为“逼迫”,应为“靠近”).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不能解释为“陷害”,应为“侮辱”).

三、提高词义推断能力

掌握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词义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考试又不能查词典,这就需要具备词义的推断能力。推断是有规律可循的,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以文定义。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意义只有一个,因此可以根据这个词所在的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如05年山东卷要求翻译“奇之,立许字以女”,其中“字”是个难点。根据上下文,该句所在的这一层是写周丰对父母的孝道。父亲死后,十多岁的他学做生意,奉养母亲。“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说明老人看重了周丰的孝道、勤勉和谈吐,认为他很出众,立刻许诺“以女字”,可见这个“字”当作“嫁给”讲。

这次省的高三适应性考试,要求翻译“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不少同学把“犯颜”译为“触犯龙颜”,这是不准的,为什么?这句话是唐太宗在宴会上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说的,他不可能自称“龙”,因为“龙”是敬称。因此,这里的“犯颜”应译为“冒犯我”或“不顾情面”才恰当。由此可见,“以文定义”是多么重要。

2、成分定义(搭配定义)。根据词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或词的搭配情况确定其词性,推断其意义。如: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谓语——动词——打柴).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吹爨(宾语——名词——木柴).

(3)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宾语——名词——打柴的人).

(4)焚之者何?樵之也(谓语——动词——用柴烧、烧毁).

(5)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主语——名词——行旅的人、特指商人)..

3、结构定义。根据词的组合结构来推断词义。如:“童牛角马,不伦不类”中“童”字作何解释,可根据“童牛”和“角马”都是偏正结构,再联系下面的“不伦不类”,就可以推断出“角马”是“有角的马”,而“童牛”当是“无角的牛”,“童”的意思便是“秃”,“童山濯濯”中的“童”也就是“光秃秃,不长草木“的意思了。

4、以形推义。由字形看是何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形声都可大致推断出该字的意思。如:

生而眇者不识日(会意字,少目——眼瞎).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06年浙江卷)(形声字——叮、咬)

5、以音推义。文言文中某个字按字义无法讲通,就要考虑是否通假现象,利用音同、音近找到相应的本字,便可知道该字的意思。如:

(1)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06年 .

浙江卷)

(“麾”是古代的军旗,这里讲不通,如换成同音字“挥”就讲通了,可见“麾”与“挥”相通,是“挥舞”的意思)

(2)待间,果言如朱家指。(06年全国二卷).

(“指”的字义在这里讲不通,原来它是“旨”的通假字)

6、对称推义。古人行文讲究句式的整齐、匀称,常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种句法中,对称位置上的字眼的意思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推断词义。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和“用”互文见义,可知也是“被任用”的意思)

(2)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06年天津卷)(“全”与“杀”互文反义,可见“全”的意思是“让他活着回去”)

(3)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06年浙江卷)(“盬”与“吮”互文同义,可知“盬”的意思是“吸吮、吸饮”)

四、翻译坚持“对应原则”,直译为主,强调准确

高考从05年开始,文言翻译题已增为10分,考生丢分现象严重,一是没读懂原文,不知所云;二是虽懂大意,但译不准,似是而非,徒劳无功。为此,必须加强翻译训练,严防丢分。

(一)、明确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做到“五对应”,即实词对应、虚词对应、句式对应、语气对应、关系对应,因此,翻译必须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文句还原。

把待译的文句放回原文中,避免脱离上下文硬译。比如06年全国一卷要求翻译“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如果离开上下文就字面来译,很可能错译为:“从县到京城附近的大郡,是近代从未有过的。”而放回原文,根据上文写何远担任武康县令,更加严守清廉的节操,受到百姓的称赞,梁武帝听到他的才干,擢升他为宣城太守,宣城是京城附近的大郡,就可知这句话应翻译为:“从县令直接升为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这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第二步,整体观照。

检查文句的句式、语气和句间关系,如是省略句,要先补出省掉的成分。这是对文句的整体认识。

第三步,逐词对译。

一一落实句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明确哪些该对译,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除不译,有无词类活用、通假的情况。

第四步,连缀调整。

按语序连接对译的词义,对倒装句式加以调整,最好在草稿纸上写出译文。

第五步,检验誊正。

将译句与原句对照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和不当之处,修改定稿后誊写在试卷上。如:

(1)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06年全国二卷)

这是选文的结句,整体观照,句式是判断句,应译为“„是„”,实词要注意“闻”和“扬”,虚词要注意“所以”古今同形异义,表原因。这样就可以对译为: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05年全国一卷)

此句的难点在“口腹”,文句所在的上下文写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每天只是粗茶淡饭,不食肥鲜美味,不像以前的郡守那样有三十个仆役去打猎捕鱼来供自己享受,由此 可知,“口腹”是借代“饮食”。突破了这一点,此句就可译为:“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全部遣散了他们。”(这里对“口腹”的翻译,就是一种意译)使用意译,大多是在文句中出现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时,高考很少考到,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高考主要考直译。

(二)、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删、补、调

(1)留。保留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包括谥号、封号)、年号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首先把它们划开,以免和其它词语相混,翻译时照写即可。要特别注意,上文出现了某人的姓名和字号,下文一般只有名而不再有姓,若不注意,就会把这个人的名或字号看作一般词语来加以解释,那就糟糕了。

(2)对。即对译,按词序逐词解释,逐句翻译。遇到代词,一定要弄清它指代的对象。

(3)删。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表句中停顿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的“之”,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之”、“是”、“之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而”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管。

(4)补。即补出省略的部分。古文多省略,翻译时必须把省略的成分或关联词都补出来,这对于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文句非常重要。

(5)调。即调整语序,把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这些特殊语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学会抓关键,严守得分点

翻译题总是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设置若干关键点,词法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常见虚词,句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每个句子的赋分总要具体落实在某几个关键点上,这几个点若没有译出或译得不对,分就丢了。有的同学翻了半天,没得分,原因就在这里。如:

(1)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05年辽宁卷)

此句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承”,要译为“承受”、“秉承”;二是“年”,要译为“年成”、“收成”;三是“表”,要译为“昭示”、“显示”。如果这三个词译错或漏译,3分就丢了。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06年天津卷)

这句也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带河”,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应译为“以黄河为带”;二是“固”,作宾语,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应译为“坚固的防线”;三是“殷实”,这里是两个词,应译为“众多富足”一类意思。如这几点未抓牢,就肯定丢分。

(3)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06年福建卷)

此句在句式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困”,动词本身表被动,应译为“被围困”;二是“请命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应译为“向勾践请求饶命”。

文言文阅读,词是基础。某些句式虽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但毕竟数量不多,容易掌握,而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古今有变,语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词上。词的问题解决了,文意的把握、文句的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

五、信息筛选题要遵循“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

六、文意的把握要有层次观念,内容概括要注意因果联系和作者(或文中人物)观点态度的含蓄性。

七、去年的高考题是今年高考的最好模拟题,应让学生认真做一遍去年全国的两套题。去年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也可选择几套难易程度接近我省高考的,让学生认真做一做。教师抓好讲评,务必让学生从中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篇: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2012在大家翘首以盼中纷然而至,当日历翻过旧岁,高考倒计时的钟声也开始抵达做声。马上就要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优秀生要夯实基础,提高选拔性试题的得分率;中等生则把握基础题、突破中档能力题;薄弱生则可主抓基础题,关注能力题。下面是语文学科复

习几点建议。

语文:扩大知识面,有针对性的拾遗补缺

俗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这样写起作文来,就可以做到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才有可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高屋建瓴的好文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重视教材的同时,还应扩大阅

读面,建立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复习观。

语文其实包括三样东西:语感、思维、文化。当然,每一个概念都有复杂的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个框架里看出“短板”在哪里,是基本的语感知识有缺陷,还是思维的层次

低,还是文化底蕴浅薄。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拾遗补缺。

古诗阅读:注意抓住诗的主旨,明确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语句,同时要注意抒情方式的多样化。古诗文默写题,要求字迹清晰、整洁,不写连体字,不写错别字。文言文阅读题,复习要回归课本,进行适当课外练习,保持文言语感。可选择课本中的重点篇目,如史传类的文章进行复习。

科技文阅读:认真比照,防止空间概念、时间概念、逻辑关系错位。社科文考查的主要是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找到问题对应的文本位置,看看答案与文本是否一致,有无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问题;简答题要求以文本为中心,提取关键词组织答案,保证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散文阅读:要整体把握主旨,明确各种问题的解答角度。比如概括题,从文中选取关键字词加以组合。比如艺术手法的鉴赏题也要能够结合上下文比较切实地解答,要防止空泛、大而化之地解答。文意的判断要从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加以比照

分析。此外,注意一些哲理性散文的阅读训练。

人教学习网的特级教师提醒广大考生:写作要注重审题环节,首先要求准确,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刻。写作文体上力求规范,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把这两种文体实实在在地写好。表达要清晰,主旨明确,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要关注自己身边人的生活现状,为高考作文积累素材。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书写一定要整齐,保持良好的卷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字不一定要写的多么漂亮,但是一定要规范。

第五篇: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

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

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

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

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

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

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

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

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

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

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下载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攻略(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虚词 教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文言虚词教师版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 熹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例......

    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一、[考查重点归纳] 《考试大纲》的表述中增加了“常用”两字,缩小了考查范围,一般以2500个常用字为主,主要是考别字。 考查重点为:词语(包括成语、......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共10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专题解说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考查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

    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科学备考赢得高考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直面现实,反思精进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第十二次模考已经结束。从整体情况来看,同学们发挥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自己的梦想......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轮 写景诗鉴赏1

    011高考复习第二轮 古诗鉴赏专题 写景诗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3、明确写景诗的设题类型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论语选读

    第六版块:《论语》选读(共6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考向分析 高考年份 考点统2010年 计 2009年 二、命题分析 1.考查范围比较大,涉及到《〈论语〉选读》十个......

    初三语文第二轮复习2

    专题三导游词、颁奖词、对联、广告【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