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程计划、备课检查总结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常规(课程计划、备课)检查总结 为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我校于9月初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即课程计划、备课的检查。在此次检查中发现老师们都能按照指标积极制定课程计划、撰写教案,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现分学科总结如下:
一、英语学科
1.课程计划
各任教老师都能积极认真制定本学期课程计划,对教材内容分析准确,教学目标明确,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比较符合本学段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但课程计划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上不够到位,普遍偏难,制定课程计划要根据我校英语学习的实际水平制定,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偏差,根据这一特点应基于课程标准适当降低难度,建议在制定课程计划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计划的制定,组内教师统一做出规定,避免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
(2)教学评价的方式比较多样,但是部分教学评价的方式可操作性并不强。建议老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可操作性。
2、备课
从此次备课检查来看,老师们都能够根据学校规定的备课要求,提前一周备课,体现出自己的修改,反思也及时到位,从本次备课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部分老师的电子备课用黑水笔修改,不够醒目也比较难以查阅,不方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建议用红色水笔进行修改。
(2)现在老师使用的电子教案一般针对公办学校的教学,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修改,降低难度,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做得比较及时,但要注意针对反思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主要还是适当降低教学的目标和难度。
二、数学学科
1.课程计划
(1)值得肯定的方面:第一,教学计划内容分析全面、透彻,能结合本班
学生数学基础实际情况,第二,教学评价采取双向结合的方法。课堂上的评价,包括学生发言、动脑思考、完成作业等方面;课堂外的评价,每个月进行一次书面测试,考核他们学习的实际效果并给予精神奖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2)不足及建议:第一,部分老师教材情况分析太简单,缺少对整册教材编排体系的整体认知。第二,部分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要根据学生的学龄特征制定多样且适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2.备课
(1)值得肯定的方面:第一,备课量足,电子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考,有用笔修改的痕迹。第二,课上好后,每课都写教学反思,字数不少于100字。
(2)不足及建议:第一,部分教师的教学重难点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或者在教案中并不能突出如何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无法将重难点有效突破。第二,备课中作业的设计与学生实际的作业要匹配。
三、语文学科
1.课程计划(1)值得肯定的地方:计划制定完整,学情分析合理,教材的解读到位,分析透彻,学期教学目标明确,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优补差等措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能结合本学期教学时间比较宽裕的特点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并有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科学地制定进度表。
(2)普遍存在的欠缺:第一,部分教师制定计划和备课中过分依赖于教参资料,从而缺乏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班级实际的思考。第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养成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制定计划和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措施欠明确,组织上可能存在力度不足的现象。
(3)观察平时结合检查后的建议及意见:第一,建议教师们加强学生养成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并把具体方法和措施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好一生的发展基础;第二,建议教师们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建
议加大对多媒体课件和常规教具的使用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备课(1)值得肯定之处:第一,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能在教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教案结构的完整,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及学情研究渗透教案。第三,老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第四,教师们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五,能做到超前备课1到2周不等。
(2)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教师的教案不能做到一贯的认真组织、设计,个别课时设计的不理想,还有少数教师备课缺少课时计划、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第二,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第三,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第四,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第五,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3)建议:第一,电子备课的老师二次修改应及时,并针对学生及上课后的反思去修改,建议修改要有一定的幅度;第二,备课、上课要保持一致性,备课中的作业设计与实际作业要一致性;第三,青年教师要备详案。
第二篇:小学备课检查总结
小学备课检查总结
一、优点
1、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规定备课,备课有超前意识。备课节次充足的教师有:XXX老师的语文,XXX老师的数学。
2、大部分老师能精心设计预习学案,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设计,做到难度适中,内容适量。如:陈冬青、黄守臣老师的语文,刘奎老师的数学。
3、部分老师的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比较突出的有XXX老师的语文,XXX老师的数学。
5、大部分使用电子备课的老师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修改部分全部使用红笔手写。备课修改较细致的教师有:XXX老师的语文,XXX老师的数学。
4、个别老师能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案,并用红笔在旁边做好标注。较好的有:XXX老师的语文,XXX老师的数学。
6、部分老师的教学后记能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能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反思深刻、及时的教师有:XXX老师的语文,XXX老师的数学。
二、不足之处
1、个别教师还有使用旧备课的情况。
2、个别教师备课数量不足。
3、个别教师的备课无预习学案,部分老师的数学备课学案为一单元一次。
4、个别老师的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欠挖掘自己本节课中的成功与不足,总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三、改进措施
1、教师教案的设计还是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要有分层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
2、语文应该一课一次学案,数学应该一小节一次学案。
3、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后记要有针对性,对教学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对积累教学经验,帮助自身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篇:小学语文备课检查总结
小学语文备课检查总结
本学期,我校实行电脑备课。备课时实行主备与副备相结合的原则,每一课教学内容有一名教师担任主备,本年级组其他成员为副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并确定每一课的教学流程等,再由每一课的主备完成备课。在使用备课时每一位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开学初教导处对语文备课进行了检查,情况如下:
一,备课好的方面:
1、所有教师能及时上交备课,不拖拉。
2、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学生情况分析比较细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的教学有很好指导性,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3、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抓住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能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4、多媒体应用比较广泛。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有效资源,并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高多媒体应用的最大价值,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5、二次备课比较充实。其中六年级备课表现突出,尤其是张晓波老师在二次备课中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备课,课后能针对课堂教学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及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相关反思。
6、曹怀新、宋晓莉老师的教后反思能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个别老师的教后反思就是一篇小论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个人见地。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组织教师深入探讨课程改革,多读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撰写读后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没有二次备课的痕迹,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实行跨年级合作,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由于实行电脑备课,一些教师电脑操作不熟练,备课在打印过程中出现了格式混乱,表格错位等一些现象,针对这样的备课,教导处请电教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争取备课更美观实效。
第四篇:小学语文备课检查总结
小学语文备课检查总结
一,备课好的方面:
1、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学生情况分析比较细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的教学有很好指导性,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2、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抓住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能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备课比较充实,尤其是陆玉明,刘家寿等老师在备课中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备课,课后能针对课堂教学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及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相关反思。
4、老师的教后反思能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个别老师的教后反思就是一篇小论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个人见地。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组织教师深入探讨课程改革,多读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撰写读后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实行跨年级合作,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篇:备课检查总结
期初数学备课检查总结
我们于开学初检查了所有数学教师的备课,从检查结果上来看,质量较以往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多数教师书写工整、认真,能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做到项目齐全,环节紧凑,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同时还注意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现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绩:
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能把《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很好的渗透于教案之中,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设计合理,对教学很有帮助。多数教师教案体现出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好的体现了新的课改精神,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指导也较好,许多教师问题设计新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板书设计能够做到提纲挈领,层次清晰,使教学内容看起来一目了然。
2、在备课检查中发现较好的备课是邓燕峰的五数,芈培的三数,李娜的一数,王焕的六数。这些同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项目齐全,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详实,能较好地把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一部分教师的教后反思写得非常细致,能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探讨,找到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及思考后的应对策略,对教材的挖掘有一定的深度。
3、不少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及时修改教学案例,使备课更有实用性。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教后记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之用,反思不充分,不能结合教学实践写出自己深刻得体会。
2、还有个别教师对教案的二次修改不够。这部分教师应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备课的质量。
3、个别教师备课内容较简单,只是想提纲式,对重点内容的挖掘不深刻,实用价值较低。
4、个别教师备课项目不全,对重点、难点的处理不到位。
5、有的教师备课体现不出自己教的方法和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在备课中看不出来。
三、采取的措施: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自己所带年级可、科目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根据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交流意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在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3、及时查漏补缺,改正以前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使今后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全体教师应继续发扬优点,深入钻研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教案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让成绩取得于40 分钟之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期初数学备课检查总结
刘 集 镇 王 套 小 学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