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法制部门服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层法制工作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的基础,因此,法制部门应在基层基础建设年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法制部门如何服务基层基础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当前基层执法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
当前,少数单位和部分民警的执法观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体上看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重实体轻程序、重刑事轻行政、重打击轻质量、重破案轻监督。一是执法职责不明确,内部执法分工不确定,把平时分别由治安、刑侦部门依照管辖分工应该做到、做好的工作,以“专项斗争、专项治理、统一行动”等集中行动所替代,常常以“大兵团”搞突击执法。二是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有的不能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保而不审、监而不问,证据意识不强,不告知、不送达,不按规定扣押财物,一人办案的情况时有出现等。三是少数部门民警素质法制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有的不掌握基础业务知识,应知应会的不会,工作中经常出现些低级错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有的不善于动脑筋,工作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二、法制部门要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执法理念
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要求,必须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固本强基,才能本固邦宁。作为县级公安局,从机构设置上讲是公安机关的基础单位。局属各所、队、室,是这个基础单位的延伸,位于公安执法工作的第一线,是基础中的基础。局属各所、队、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重头戏和落脚点,也是法制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因此,每一名法制民警都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打造执法品牌,打牢公安工作的根基,履行法制职责,确保基层单位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以“三为”服务基层基础建设
多年来,公安法制部门始终以“为中心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执法工作服务”(简称“三为”)作为开展各项法制业务的根本出发点。在基层基础建设中,要使“三为”工作赋予新的内容,就要以“三为”促进基层基础工作,着眼于基层单位,积极开展法制业务,积极做好执法服务,是“三为”工作和全面提升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打造执法品牌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中心工作服务,要求法制部门要服务大局,任何具体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都要考虑是否对公安工作大局有利。法制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促使基层单位在执法中摈弃目光短浅行为,放弃局部利益,每个法制民警都要竭尽全力做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铺路石。为领导决策服务,要求法制部门必须创新工作机制,不仅要“坐堂办案”审核卷宗,还要沉下身子主动调研,对获得的各类信息认真分析、判断、研究,及时向领导汇报和反馈,把法制部门建成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参谋部”;为执法工作服务要求法制部门要强化自身业务,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审核每一起案件卷宗,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帮助每一个民警提高素质,尽职尽责做好基层基础建设服务工作。
具体来说法制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打造执法品牌”为载体工作这一契机,主动应对,积极作为。一是要以增强素质为目标,促使民警认真做到“四能”和“四”会,即:能背诵常用法律条款、能正确运用法律条文、能规范制作法律文书和整理卷宗、能熟练运用法律术语;会办案程序、会调查取证、会执法执勤、会做群众工作。重点围绕涉及执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抓好基层民警“应知、补缺、充实、更新”培训,进一步优化基层队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切实提高民警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二是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局民警进行法律法规和公安业务学习,当前要加强对民警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为内容的学习重点,尤其要达到常用的法律法规条文能记会背。通过开展案例讲评,执法观摩、法庭旁听等方式,促使基层民警争当业务尖子、技术能手,提高工作本领和水平。三是加强指导与协调力度,法制部门要注意给基层所队多出主意,把握方向,为基层大胆探索提供便利,做到指导而不是指令,支持而不是干预,服务而不是刁难。四是加大对基层所队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绩效案件质量考核办法,通过考业务、考质量,把基础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个所队、每个岗位、每个民警,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两低一高”(即批捕率、移送起诉率偏低、退查率偏高)等突出执法问题。五是用情报信息主导基层警务。建立法制信息基础平台,及时、准确、完整地采录高质量的信息,加强信息维
第二篇: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随着统计改革稳步推进和整体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以及统计部门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但基层统计基础薄弱问题仍然存在,下面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就我州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多渠道提升基层统计工作地位
基层统计作为统计数据、信息收集加工的“第一车间”,在重大决策部署、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已经喊了好多年、抓了好多年,但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仍然举步维艰。据了解,县级统计工作者到乡镇、企业调查,不仅数难要、表难填,更苦于的是无门可投。这种种的“难”归根结底源于基层统计得不到基层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等层面上。基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工作的考核、统计人员待遇等方面未给予合理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的地位。
1、提高认识程度,做好“大统计”文章。基层统计要树立统计“主人翁”态势,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以统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大统计体系;健全统计数据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行业及部门统计的指导,积极推进地方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要建立县级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计部门在统计联席会议中的牵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与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部门加强配合,构建地方统计工作的执法监督体系,定期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2、明确权利责任,发挥统计的考核职能。这些年,社会经济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州、县各级考核指标的依据多来自基层统计机构,可见基层统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考核,实事求是地公开考核数据,发挥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该一并纳入地方工作年终考核范围内,使基层统计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宽领域打造基层统计工作支撑
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作为基层统计工作机构,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联系不是一味的顺从或盲目地服从。近几年,领导者通过数字来体现地方经济增速,突显政绩的行为并不少见。作为基层统计人员很难违背地方领导指令,导致统计数据违背客观事实,降低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就不利于统计工作地位的提升和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在密切与地方联系的同时,要敢于说“不”!想方设法、下大气力提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知程度,积极争取地方主要领导的支持,保障相对独立的统计调查权力。其次,要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基层统计工作与发改、经济、商务及乡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抓住主动权,敢于和相关部门叫板,绝不能做有关部门的“报数器”,坚决改变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三是基层统计机构开展工作,离不开上级统计机构的支持,应与上级步调一致,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多争取上级理解与支持。加强与兄弟统计部门的沟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及时学习各地成功做法,互增共进。
三、全方位推进基层统计工作改革
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县乡两级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而县统计机构编制一般多在十几人左右,实际从事具体统计专业工作的只有几个人,每个人身上承担着多个专业的工作。遇有大型的普查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更是不堪重负。从运行实际情况看,乡镇虽配备1-2名统计人员,但其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基本成为乡镇统计人员的“副业”,乡镇统计有时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为此,在体制上,要进一步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基层统计机构的人、财、物方面的力量。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要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管理新路子,大力推进基层统计体制配套改革新步伐。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调查、报表制度,科学有效地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在方式方法上,基于现有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应尽可能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任务,能抽样调查的就避免全面调查,对其他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统计和数据调查,尽量避免重复统计。
四、健全完善统计网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布置任务,自下而上的报送数据。州县两级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奔波,许多数据的获得让基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近年,海南州局在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动州-县-乡(镇)三级联网工作。建立起县、乡上下紧密联系的统计网络,全方位武装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使统计网络稳定健康运行。总之,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是一项复杂、庞大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各级政府要以四大工程建设、企业“一套表”试点为契机,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担。并在统计工作中继续不断探索,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促进我州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随着统计改革稳步推进和整体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以及统计部门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但基层统计基础薄弱问题仍然存在,下面结合实际情况,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多渠道提升基层统计工作地位
基层统计作为统计数据、信息收集加工的“第一车间”,在重大决策部署、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已经喊了好多年、抓了好多年,但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仍然举步维艰。据了解,县级统计工作者到乡镇、企业调查,不仅数难要、表难填,更苦于的是无门可投。这种种的“难”归根结底源于基层统计得不到基层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等层面上。基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工作的考核、统计人员待遇等方面未给予合理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的地位。
1、提高认识程度,做好“大统计”文章。基层统计要树立统计“主人翁”态势,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以统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大统计体系;健全统计数据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行业及部门统计的指导,积极推进地方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要建立旗级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计部门在统计联席会议中的牵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与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部门加强配合,构建地方统计工作的执法监督体系,定期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2、明确权利责任,发挥统计的考核职能。这些年,社会经济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考核指标的依据多来自基层统计机构,可见基层统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考核,实事求是地公开考核数据,发挥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该一并纳入地方工作年终考核范围内,使基层统计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宽领域打造基层统计工作支撑
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作为基层统计工作机构,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联系不是一味的顺从或盲目地服从。近几年,领导者通过数字来体现地方经济增速,突显政绩的行为并不少见。作为基层统计人员很难违背地方领导指令,导致统计数据违背客观事实,降低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就不利于统计工作地位的提升和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在密切与地方联系的同时,要敢于说“不”!想方设法、下大气力提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知程度,积极争取地方主要领导的支持,保障相对独立的统计调查权力。其次,要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基层统计工作与发改、经济、商务及乡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抓住主动权,敢于和相关部门叫板,绝不能做有关部门的“报数器”,坚决改变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三是基层统计机构开展工作,离不开上级统计机构的支持,应与上级步调一致,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多争取上级理解与支持。加强与兄弟统计部门的沟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及时学习各地成功做法,互增共进。
三、全方位推进基层统计工作改革
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旗乡两级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而旗统计机构编制一般多在十几人左右,实际从事具体统计专业工作的只有几个人,每个人身上承担着多个专业的工作。遇有大型的普查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更是不堪重负。从运行实际情况看,乡镇虽配备1名统计人员,但其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基本成为乡镇统计人员的“副业”,乡镇统计有时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为此,在体制上,要进一步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基层统计机构的人、财、物方面的力量。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要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管理新路子,大力推进基层统计体制配套改革新步伐。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调查、报表制度,科学有效地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在方式方法上,基于现有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应尽可能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任务,能抽样调查的就避免全面调查,对其他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统计和数据调查,尽量避免重复统计。
四、健全完善统计网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布置任务,自下而上的报送数据。市旗两级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奔波,许多数据的获得让基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旗、乡上下紧密联系的统计网络,全方位武装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使统计网络稳定健康运行。
总之,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是一项复杂、庞大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各级政府要以四大工程建设、企业“一套表”改革为契机,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担。并在统计工作中继续不断探索,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促进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延军 2013.5.25
第四篇: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安部决定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这是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继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后,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运用好“基层基础建设年”这一有效载体,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真正增强基层实力,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效率,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亟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把握核心,正确理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内涵
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要正确理解基层基础概念的内涵,解决模糊不清的内涵认识,防止工作重点不明。如果概念不清,重点不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就会失去对象,无所适从。
基层,就是指公安机关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在公安机关,基层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抓基层,主要是抓好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
基础,就是指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保障的工作。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基层所队,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各警种,都有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既包括公安业务工作的基础,也包括队伍建设的基础;既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等“软件”建设;既有专门工作,也有群众工作。打基础,就是要把基础工作打牢、打实,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可靠的保障。基本功,就是指民警应知的基本知识、应会的基本技能、应有的基本体能,是民警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是民警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基本功体现在方方面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警种,对基本功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对于基层所队民警来说,苦练基本功,就是要通过学习、训练,真正做到“三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切实做到“四会”: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
二、深刻认识,全面理解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各项公安工作部署、措施的落实靠基层,公安工作的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队伍素质、执法水平、警民关系也主要体现在基层。
(一)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立警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全会描绘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公安机关作为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刑事和司法力量,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指导当前各项公安工作的思想方针,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最要紧的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从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抓起,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万丈高楼平地起,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牢牢把握“基层基础建设年”这一难得机遇,把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自觉贯穿于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大、做强、做精基层公安工作,不断夯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基,为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机关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执法之基。当前我们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各级公安机关必须用崭新的时空概念和思维方式,来判断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形势,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维护好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必须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只有局部稳定才能保证大局稳定,只有一方平安才能保证全国平安,全面提升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到“十个切实加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出长期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机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之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项任务都与公安工作息息相关,特别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更与公安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安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责任。实践证明,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机关最直观、最明显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公安机关必须要以打造“基层基础建设”为有机平台,要坚定不移地以基层公安机关的“三所三队”建设为抓手,从领导、政策、体制、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力往基层使,强力打造平安社区、平安村屯、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努力推动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促进社会民主政治
第五篇:关于基层基础建设的辩证思考
关于基层基础建设的辩证思考 六安市公安局
许刚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中,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准切入点,抓住结合点,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注重新老结合,在继承中不断求得发展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对旧事物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改造,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认识和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必须首先摆正与以往创建活动的关系。
“三基”工程建设立意深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三基”工程建设是公安部党委继“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刻反思多年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成败得失之后采取的一项治本之举,正本清源,切中要害。既要解决当前基层实力不强、基础工作不牢、基本功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又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近年来专项教育活动成果。我们切不可认为“三基”工程建设是“另搞一套”,将此与以往的创建活动片面地割裂开来,同时也不能简单从事,片面地认为是“又一轮搞建设”。“三基”工程建设站在了新的高度,抓住了根本,把握过去,面向未来,必将对公安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基”工程建设内涵丰富。“三基”工程建设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而采取的新举措,是集抓基层、打基础和苦练基本功“三位一体”的建设。就其内涵来说,不论是基层定位、基础工作内容,还是基本功要求,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是新课题、新挑战,如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公安信息化建设等,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我们用开拓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的是常说常新、常抓常新的课题,如队伍正规化建设、农村地区警务战略等,先前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动向。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借鉴吸收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的如内务管理等规定,是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需要我们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二、要注重内外结合,合力破解发展难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只有在内因具备的条件下,外因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在“三基”工程建设中,要注重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破解难题。
首先,要强化公安机关的主体意识。“三基”工程建设是公安机关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主角是我们自己,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是真正的参与者、建设者。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一把手”对“三基”工程的认识、决心以及行动,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多从主观少从客观、多从内部少从外部,深入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振奋精神,咬定目标,迎难向上,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次,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三基”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但更需要班子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以及全体民警的积极参与、顽强拼搏;“三基”工程的重心在于基层所队,但也绝不能忽视各警种、各部门的协作配合、群策群力。要按照“精减机关、充实基层、服务实战”的要求,着力解决机关不精、基层不大、实战单位不强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警力,下决心让更多的警力直接从事执法执勤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广大民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抓“三基”工程建设上来,上下一心,共同推动“三基”工程发展。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基层的分类指导,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业务部门“三基”建设“助推器”的作用。
最后,要善于借力发展。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些单靠公安机关自身的努力根本无法克服,需要借助于外力。外部环境营造得好,必将有利于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宽松优越、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力争出台一批具体举措,帮助解决影响公安工作发展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被动地等待和观望,坐等外部环境的改善,要主动融入大局,牢固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以工作实绩赢得发展机遇,从而夯实公安发展的根基。
三、要注重长短结合,序时推进确保落实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三基”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推进,必须重基础抓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根据现实状况,把握好“度”,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我们既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而产生松懈厌战的情绪;同时也不能急躁冒进,妄图一口吃个胖子;更不能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从而失掉良好的发展机遇。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围绕热点,从最易抓、最容易抓出成效的地方入手,从最薄弱、最需要加强的环节抓起,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工作。在抓基层工作中,着重将警力配置、机构整合和加大保障作为重点,明确具体标准,规定完成时限;在打基础工作中,紧紧抓住人口管理、信息化应用和创新警务机制这三个关键,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力争实现突破;在苦练基本功中,要结合信息化应用的实际,突出抓好以计算机应用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练兵活动,努力实现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要注重虚实结合,保证形式服务于内容
任何事物或现象总有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促进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很重要,没有形式就不能实现内容。所以必须正确对待形式,认识到抓形式不是搞形式主义。好的形式是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载体,载体设计得好,就能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将营造“三基”建设氛围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发动,对上争取支持、赢得主动;对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外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注意防止出现贪大求洋、举债搞建设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建设,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彻底解决无办公场所、无警用装备、无必要保障等实际困难,让民警干得安心、用得贴心、住得舒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要按照“软件要硬、硬件要亮”的要求,重点在落实内务管理、警务活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这“四大规范”上下功夫,严格内务管理,规范警务活动,强化执法监督,热情为民服务,真正落实周部长“四句话”的要求。为此,要经常性开展督查检查活动,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着装、敬礼等每一个细节处入手,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五、要注重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工作上台阶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要通过抓个别、抓典型来探求一般规律,取得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因此,要围绕突出重点抓示范、抓好试点出经验、以点带面促发展的思路抓“三基”工程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瞄准突出问题,深入进行调研,创新工作方法,全力开展攻坚,寻找新的增长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上台阶、争位次。要择优选取一批基础较好、有代表性的基层所队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然后推而广之,指导全面工作,以“样板”所队引领“三基”工程建设,从而避免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能。要适时集中组织开展学习观摩和“大比武”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全面进行比试,并在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召开现场会,以考促学,以比促建、以看促效,考出水平、看出差距、比出亮点,在考、比、看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选出典型,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六、要注重统筹结合,以工作实绩检验建设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衡量“三基”工程建设的成效到底如何,就是要将“三基”工程融入到日常公安工作中,将“三基”工程放到具体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去考量。一是要将“三基”工程建设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结合起来。要在开展日常治安工作中,注意查找、发现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准“三基”工程建设的方向。同时,通过开展“三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服务实战的能力与水平。二是要将“三基”工程建设与信访工作结合起来。要发挥信访工作“反光镜”的作用,深入进行剖析,制定落实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大接访”后“不歇访”,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公安信访案件的发生。三是要将“三基”工程建设与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引领人,以积极向上的警营文化培育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人,以务实高效的考评机制激励人,以亲警爱警的从优举措体恤人,不断提升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四是要将“三基”工程建设与创人民满意活动结合起来。要从群众最急、最盼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方便、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日常工作中体现执法为民思想,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