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

时间:2019-05-13 12: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

第一篇: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

可以说,在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法权的多级平衡是治国建设的基本目标和社会和谐的基本标志。

4、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也应该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提升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社会经济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过去一、二十年,许多地方由于脱离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这个公共机关行为的根本宗旨谈论经济建设,在政绩评判标准的设定上出现了种种弊病,各地大大小小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大量存在即是明证。包括司法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也制约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提升。XX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上提出了推动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社会各方,其中主要是公共机关,要在提升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水平方面采取必要措施赶上经济发展步伐。

5、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提升程度应成为人们衡量文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尺。生产力发展水平、gdp总量固然很重要,但从法学角度看,只有将这些指标转变为效益,表现为公民可直接感受到的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提升,才有真实和直接的意义。

6、由和谐社会的法律性质所决定,要衡量领导者和中央、地方公共机关官员的成就和政绩,可设定许多指标,但从发展趋势看,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应是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状况和保障水平的提升程度。

7、公民基本权利不以宪法列举的为限,并且非依法律不能限制——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法治国家普遍奉行的原则,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法治社会,不能不适应这一要求,奉行相应的原则。权利是人民所固有的,宪法列举的基本权利仅仅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公民的权利不以宪法规定的为限,只要宪法、法律未禁止的事情,公民都能做;国家的权力以宪法、法律授予的为限,不能自我扩张。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有义务加以保障、促其实现的权利。让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最大限度保障,是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唯一正当理由。在哪种情况下需要对公民权利给予必要限制,其判断权只能由立法机关来行使——这是几乎所有法治国家都实行的从消极方面对公民基本权利提供的一种保障。按这个标准,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则都不能限制公民基本权利,更不用说其他公共团体及其官员。但现在我国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不少是依据法律以下位阶的规范性法文件,有些领域对公民基本权利做限制没有任何规范性法文件做依据,全凭掌权者一句话。这些情况极易在公民心目中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行政机关、行政部门或其他公共团体又不适当地加以否定。

8、公民对基本权利的需求是广泛的、多样化的。公民的权利需求会反映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需求。人们基本权利需求的自然的或客观的序位或层次,可大体做生命(人身、生存、安全)权,财产权,自由权,社会权(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面前平等、劳动、受教育等权利)、政治参与权等的排列。基本权利序列中层次最高的是政治参与权。不同的阶层对基本权利的需求层次不一样,但总体上基本权利需求都是在提高的。要提升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水平,需要逐步创造条件。从现实情况看,需要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来开拓、加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新手段和新形式。

第二篇: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红花岗区忠庄镇志愿者

招募卡

1、扶贫帮困志愿者:面向辖区贫困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2、三关工程志愿者:面向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志愿服务。

3、禁毒志愿者:参与辖区禁毒宣传工作,结对帮教吸毒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

4、救灾志愿者: 参与各种抢险救灾工作

5、其他志愿者:服务其他工作

联系人:胡守丽联系电话:8438799

第三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2010年3月16日)

王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全会决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我们党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必将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有力维护和可靠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最广大人民的重要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自觉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把反腐倡廉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

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解决好这三个“观”的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我们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要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干部特别要切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实践中闪光、奉献中升华。

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注重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党员干部自省、自律,自觉做到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做一个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要为民、亲民、利民、乐于奉献,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团结向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

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

我们要在行为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对多数的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摒弃那种“臭豆腐”现象。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要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要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预防为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保持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作风。艰苦朴素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被客观历史事实证明了的规律。我们要淡泊名利重事业,多奉献、少索取,多吃苦、少享受;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求一己荣辱进退。只有这样,党风才能澄明,社会才能和谐。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将其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立足长远、着眼现实,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全会决定,切实加强党

风廉政建设,努力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我们党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必将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有力维护和可靠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最广大人民的重要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自觉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把反腐倡廉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解决好这三个“观”的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我们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要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干部特别要切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实践中闪光、奉献中升华。

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注重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完善制度,加强监

督,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党员干部自省、自律,自觉做到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做一个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要为民、亲民、利民、乐于奉献,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团结向上,[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原创作品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加好范文 wenmi114.com外部链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

我们要在行为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对多数的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摒弃那种“臭豆腐”现象。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要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要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预防为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保持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作风。艰苦朴素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被客观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 wenmi114.com”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规律。我们要淡泊名利重事业,多奉献、少索取,多吃苦、少享受;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求一己荣辱进退。只有这样,党风才能澄明,社会才能和谐。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将其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立足长远、着眼现实,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格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舒绍福

2012-7-24 16:06:55 来源:2012-3-27 爱思想网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合理的、公正的、流畅的社会流动能够化解阶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相反,社会阶层固化,则会造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产生阶层摩擦与冲突,甚或带来社会震荡。在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美国、英国乃至韩国等国家的社会流动,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

美国:自由流动的神话

在美国人看来,流动象征着独立,流动意味着机会,流动带来了希望。美国的移民史、西进史、城市发展史以及郊区发展史,彰显了美国人对流动的特殊情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当自17世纪初欧洲移民源源不断从“旧世界”流向北美新大陆时,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之举,促使了美国在世界的诞生。美国人深信,流动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他们又不断从大西洋沿岸奔向太平洋沿岸,上演了悲壮的西行记。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渐进发展,美国人先后又开始了从农村流向城市,进而从城市流向郊区的迁徙过程。

社会层级之间的自由流动一直是美国的一个神话。“美国梦”的核心是持有从底层流向高层的信念。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深信个人是本源的。美国人普遍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实现有效的社会流动,能够从工人升为管理者,甚至从乞丐、平民做到国王、总统。社会阶层的有效流动,带来了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而美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也再一次表明,社会流动带来和谐,阶层硬化、固化则带来不稳定和社会动荡。2011年出现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暴露了美国陷入了“99%反对1%”的困局。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的“美国病”颠覆了美国自由流动的神话,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发现要上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难了。美国社会阶层流动不是更自由了,而是更困难了。美国人感觉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不平等急速加剧的时代,社会流动的“硬化症”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英国:社会流动的“斯迈尔斯神话”

发轫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化,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改变了英国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创造了“斯迈尔斯神话”。所谓“斯迈尔斯神话”,即指在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过程中,后致性因素在社会流动机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不断涌现的工业家们不是依靠先赋性因素而是通过后天努力,实现自我塑造,赢得了向更高阶层流动的机会。

在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英国较早形成了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具有公开性和流动性特征的三层式社会结构。社会流动成为英国社会整合的有利形式,促使英国社会各个层级联结成一个整体,同时又形成了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各个层级之间不是静止、封闭的,而是流动、开放的。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英国人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就有可能实现向上流动,其结果是使社会结构内部充满活力。英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整合,各个层级之间形成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促进了英国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呈现出动态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阶层之间的矛盾,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平稳发展。

开放的中间阶层,既为英国社会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英国社会和谐稳定。随着英国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大批生长在普通甚至贫穷家庭的雇主成为工厂主,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中间阶层日益增大。英国工业化过程中,大学教育在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英国社会形态的平稳过渡。教育与职业的内在联系,使得大学教育成为获得一份好职业、实现向上流动的关键性因素。英国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大众化,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世俗人士获得绅士身份和职业身份,实现了从平民阶层向更高阶层的社会流动,提高了英国政府管理国家的水平,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

无独有偶,当前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美国的境遇,也再次证明,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反之,则带来失序。与20年前相比,当今的英国社会流动似乎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尤其是教育和机会不均阻碍了英国社会阶层流动。据有关媒体报道,由于家庭财力原因,出生于英国社会底层的青年很难进入私立学校接受质量更好的教育,而私立学校和高等教育已成为年轻人获得较好收入工作的关键。对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青年来说,要想成为医生、公务员或金融工作者之类的专业人员都越来越难,社会阶层流动令人堪忧。2011年蔓延英国全国多个城市的骚乱也表明,英国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出现深层裂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国社会的不和谐。为此,2011年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宣布要打造公平社会中的社会流动策略,希望通过遏制裙带关系,给予每个年轻人同等的机会,以此改善社会流动性,消除社会失范。

韩国:后发国家的社会流动

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韩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治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其中合理有效的社会流动和分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韩国传统社会是机械、封闭、落后的,社会分化程度低,严格的身份制和等级制维系着社会秩序,阻滞了社会底层的人们通过个人的奋斗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随着韩国走向现代化,其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被打破,社会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瓦解了传统的身份制和等级制。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变迁,农民阶级出现了急速分化,其结果是20世纪60年代占全体劳动人口60%的农民人口,到了1982年降低到25%。伴随产业化而发生的农民阶级的社会流动和分化,既打破了身份束缚,解放了自己,又为产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了发展产业的必要条件。

但是,随着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无序流动,除了一部分人为产业所吸收,另一部分成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边缘阶级。即使是在产业中获得职业的人,也进一步发生分化和流动,同时,韩国部分地区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于1970年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推行“平准化教育”,撤销一批名门学校,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大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进而,韩国又开始了“新村运动”,进一步解决工农失衡,动员农民回流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发展状况,共同建设农村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农村摆脱了贫穷与落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也逐渐趋向和谐。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韩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基本上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社会目标,有效地解决了城乡之间以及工农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体制的良好运行,韩国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社会结构因此逐渐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韩国几十年的发展史表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流动,不仅改变了社会地位,打破了身份和等级束缚,而且推动了韩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概言之,无论是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还是韩国等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探索都表明,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协调机制,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对阶层关系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底部阶层的向上流动,可以为社会构建起一个“安全阀”或“缓冲带”,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相反,“阶层固化”轻则损害到个人的积极性,重则破坏阶层循环,阻碍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利于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应当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设计,促进有序的社会流动,减少“阶层固化”现象,以实现整个社会动态的、有机的稳定与和谐。

下载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党员思想汇报--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续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_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巷道乡党委书记 张作忠 巷道乡地处城郊,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 157个村民小组,6832户,26110人,耕地面积47812亩,人均1.8亩。全乡形成温室蔬菜、......

    强化法律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

    强化法律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

    坚持群众观点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群众观点促进社会和谐四皓镇纪委书记孙荣军为了落实好“两群观点”主题教育,我通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实践活动,采取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活动等多种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爱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关爱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系别:会计系 班级:08财务管理 姓名:笑笑 学号:200803024451 20 10年10月12日 关爱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为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体......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008-9-3邓肇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几十年的革命、......

    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 张宝利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次会议都将其列为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创新社会管理之......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开展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抽调3名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我县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