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

时间:2019-05-13 12: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

第一篇: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

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

二牧场 李佩霞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一曲《国家》讲述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曾经,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人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中国这头沉睡的巨龙,历尽了多少磨难;现在,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正向世人展示着繁荣与富强。

牧场老书记经常对我们说,你们是生在蜜罐里,没吃过苦,以前我们沙雅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路上的浮土能淹没脚背,县城大街小巷也落了厚厚一层沙土,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来自大沙漠呛人的浮尘。每当车子走过,人们的裤腿上、衣服上和头发上,被扬起的尘土染成了白色。二牧场更是没水,没电,没路,我们去沙雅都是在胡杨林里穿行,要给老家的亲人打个电话,还得到邮电局……唉,这样的日子你是没经历过啊……”

但是,我们知道,也就是这种恶劣的环境才铸就了前辈们胡杨般——活着昂首千年,死后挺立千年,倒下不朽千年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是的,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到了民族的兴衰,亲眼见证了沙雅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西部大开发战

略使我们的沙雅又迎来了新的春天!胡杨林里走出了全国知名的有机山羊,塔里木河上架起全疆最长的塔河大桥,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胡杨林吉尼斯世界记录,拥有“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中国塔里木红枣之乡”、“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中国红柳之乡”、“中国罗布麻之乡”七大特产之乡的美誉。拥有全国最大的亿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哈德油田,是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城市里,干净整洁的马路,宽阔的绿地广场,以及一座座拨地而起崭新的楼房,农村里,一条条通村油路,平坦整洁;一排排整齐抗震安居房,宽敞明亮;庭院周围,树木林立,一个个景色怡人、风格各异的文明生态村,无不向人诉说着,沙雅,不愧为塔里木河畔最璀璨的明珠!

然而,这些变化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以后还会变得更美更好!因为我们继承着胡杨扎根大漠,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滋养下,我们将成为沙雅新一代建设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起点,新希望,新目标,新追求,每一个沙雅人都把拳拳报国之情,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不懈动力,借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逐浪前行,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步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五一劳动演讲稿从劳动模范看时代变迁-精选[推荐]

五一劳动演讲稿从劳动模范看时代变迁

五一劳动演讲稿:从劳动模范看时代变迁

大家好:

又是一个五一国际劳动的到来,而今年“五一”适逢新中国成立61周年,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无产阶级劳动者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披肝沥胆、兢兢业业。他们为新中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这鲜花盛开的五月,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呢。

想当年,从“掏粪工人”时传祥到“陈氏定理”,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从“杂交水稻之父”到“世界篮球明星”,从国有企业职工到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一代代劳模的成长,见证了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劳模精神的不断丰富,诠释、滋养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成千上万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建立的功勋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记得来自陕西的全国劳模周惠芝说:“作为一名纺织工人,我和千千万万工人兄弟姐妹一样,是共和国成长壮大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周惠芝所在的细纱车间,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全国先进典型——赵梦桃小组工作的地方。和时传祥、王进喜等老典型一样,赵梦桃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新中国劳动者的先进代表,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偶像。历史将记住一个特殊时刻: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同志特意把掏粪工人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得知他没有文化,刘少奇同志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习。而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丰富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与之相应,陈景润、袁隆平、蒋筑英等知识分子劳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到社会关注,他们的影响扩大到了世界。

在进入21世纪后,“金牌工人”许振超、篮球明星姚明以及部分农民工、企业管理者被选为全国劳模,劳模群体多元化成为新的时代特色,被认为是“社会文明的又一大进步”。

全国劳模包起帆从机修工干起,一直干到工程师、码头公司经理、集团技术副总裁。他说:“我走过的路,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名普通工人命运变迁的路。经历告诉我:工人的利益只有和国家的改革发展连在一起,才是永久的、根本的。”在1968年他刚工作时,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只有3570万吨,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位。“正是靠我们的双手和智慧,上海港年货物总吞吐量已连续三年跃居世界第一。”

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成就伟业。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与经济起飞和社会进步相对应,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先进性明显增强,利益进一步实现,领导阶级地位更加巩固,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时,尽管使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却不减反增。劳模评选的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国先进工作者、东北电力学院教授周云龙认为,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有技术、有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全国总工会近年来完善劳模评选标准,在继续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对事业有突出贡献”成为首要标准。不断丰富的劳模精神内涵引领着时代风尚。

我国劳模构成正由体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生产者与创业者并存的方向发展。

“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劳模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本质要素都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已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金牌工人”许振超,前不久应邀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与劳模学员展开了一场对话。

来自黑龙江的学员郝传晶问:“你获得这么多荣誉,最看重哪一个?”

许振超毫不迟疑地回答:“是中国技能大奖。因为它是我们产业工人实实在在的东西,最能体现技术工人的价值。荣誉只代表过去,今后的路还要自己走。”

一位网友了解了许振超的言行后写道:“许振超有一身国家级光环,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过去以为他离我们很远,原来也是和我一样的技术工人。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即使平凡如草芥,也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贡献社会,创造辉煌。”

“劳模也是普通劳动者,应该可亲可学。”上海机电工会主席左山虎说,这些年来,我们在行业内不间断开展评选“李斌式小组”活动,坚持让劳模李斌和工友们一起成长!为使“李斌精神”产生更大的裂变效应,上海机电工会创办了“李斌技师学院”。李斌的劳模效应在不断扩大,以李斌命名的“技能大赛”“产品创意大赛”等,参与者已不仅仅是工人,也有许多管理人员。

“培养一个高技能的知识型技术型工人,比培养一个大学生还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说上海货好,其实是上海师傅技术水平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党总支书记庄继丽表示,过去社会将劳模“神化”,人们觉得劳模离自己太遥远。如今劳模标准越来越强调劳动者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技能创新,等于让劳模融入大众,更好地领跑时代。

第三篇:演讲稿变迁

身边的变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来自哈密市五堡乡四堡中学的一名教师,名字叫祖里皮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身边的变化”

我是土生土长的四堡人,生活的地方物产丰富、瓜果飘香、历史悠久,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的父母虽然都是普通的农民,我小的时候,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地里的收入。由于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作物,所以虽然父母一年到头,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辛勤耕作,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拥有良好学习条件更是一种奢望,我上学时还曾经用过,将水泥袋里的那一层牛皮纸拆下来定成的本子。也曾穿过的都是哥哥,姐姐打着补丁的旧衣服,脚下的球鞋也基本上都是补了又补,补丁摞补丁。

我们村的小学,1937年就有了,但是二十年前的条件,简直没法子提,每天上学下学走在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路,晴天一身土,如果赶上下雨,就是一身泥。学校里的桌椅板凳,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而且就连这样的桌子都不够,有时候四五个同学要挤在一张桌子上写字,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我什么时候可以有个结实的课桌,不用再和别的同学挤在一起学习,妈妈常给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离开这个地方。

到我上初中了,学校的面积变了,学校的桌子,椅子也换成 1 了比较新的木头桌椅,我终于不用再和别的同学紧紧的挤在一张桌子上学习了我们还有了篮球场和篮球架。

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是1998年了,学校的变化更大了,有了水泥地面的运动场,学校的桌子,椅子已经都是全新的了。同时,同学们都穿着各色鲜艳的衣服,在没有人穿带补丁的衣服了,那一年我头一回穿上了漂亮的校服,我格外高兴,格外激动。由于几年前政府号召我们发展红枣、葡萄种植,我家也响应号召在地里种红枣、栽葡萄,几年下来,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爸爸张罗着和邻居们一样开始了装修房子,把以前低矮的土平房翻建成结实漂亮的砖房,黑白电视换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开始进入寻常农民家庭。村委会也把我家门前的那条土路建成了水泥路。

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每次回家时都感觉村里发生了或少或多的改变,哪家盖了新房了,哪家装修了,村里有了超市,服装店也多了。。

大学毕业前,妈妈说孩子你回来吧,现在咱们这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当农民的也好得很,修房子有补助,看病能报销、上学不要钱,干啥都有补贴,现在的政策真是没的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村民的辛勤劳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村里人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感觉到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宽阔的马路,崭新的民居,漂亮的室内装修。用煤气燃具,电磁炉做饭早已不是什么 新鲜的事情了。有些家庭把已经用上了液晶平板电视,甚至还有液晶3D电视,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进入了家庭,电话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通过因特网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周游世界。

好多家庭又有了私人车,超市也比以前多了几家,人们可以更方便的购物,商店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服装店的理念也相当的提高了,人们穿上了名牌衣服,年轻人已经开始流行用手机上网。

我终于选择了留在家乡,留在我的母校当一名教师。当我再次踏进母校的时候我简直都认不出来。以前的平方教师和办公室楼,已经变成了高大的教学楼。处处绿树成荫、处处鸟语花香,所有能够硬化的地方都变成了水泥路,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读书。学校的领导告诉我,现在的家长不再仅仅只关心孩子是否吃的饱,穿得暖,而且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这个情况我已经感觉到了我肩上的义务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伟大!

看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变化,我真为我能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而骄傲,我也将加倍努力,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多学习,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

论婚俗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摘要:婚姻是人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人们常常把婚姻当做人生中的头等大事。爱情的美好,婚姻的魅力,人们常常陶醉在其中。婚姻起源于原始社会。贯穿整个人类发展时段,婚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和区域化。婚姻的改变对人们传统意识、风俗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婚姻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关键词:婚姻形态;婚姻过程;婚俗观念;新中国婚姻

一.婚姻形态

婚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人群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婚姻形态。而婚姻形态的不同则能够显示出文明的程度;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文化传统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纷繁多样的婚姻形态,来表现婚姻形态的多样化。从社会的文明程度来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婚姻、封建社会婚姻和现代文明婚姻。

(一)原始社会婚姻

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累的认知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大自然的动物属性。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神话传说和人们挖掘的活化石方面,可以得出最早的婚姻形态,其中比较著名的婚姻类型有:(1)血缘婚,人类和动物的婚姻形态基本接近,没有伦理,没有道德,任何辈分的婚配没有任何限制,属于血缘群婚的乱婚时代。后来由于人们思维方式的进化,上下辈之间不再发生性关系,但是同辈婚仍然存在,存在对性的限制,俗称“性禁忌”有学者就明确表述:“任何一种可以称为‘婚姻’的两性关系形态,总是与某种或某些‘禁忌’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哪怕从最广义上理解,无‘禁忌’便无所谓‘婚【】姻’。”1(2)族外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从后代的遗传健康中看到,出生的婴儿对自然的抵抗能力和存活率比较低,表现出血亲婚姻的危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2因此后来出现了“从妇居”,“从夫居”,后来随着对偶婚的出现,一夫一妻制逐渐慢慢形成。并且延续至今,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封建社会婚姻

封建时期,由于礼法的完善,国家的统一,儒家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婚姻虽仍然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在其中也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1)妻妾制,除了可以有一个妻子外,也可以有其他女人,在皇家里,皇帝不但除了有一位正式的妻子——皇后外,还有众多嫔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则显示出皇帝婚姻的特性——嫔妃制,而在官吏阶层与平民阶层则表现为纳妾制。而妻妾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现在包养思想大致源于此。(2)童养媳:在贫民阶层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把女儿以少数的金钱卖给人家作童养媳,或贫苦的家庭为谋求减轻经济负担,去领一个姑娘抚养,俟儿子成年后配为夫妇,称“养媳妇”。童养媳多遭虐待,甚至有被摧残成疾或致死的。(3)典妻租妻:因为男方无力娶妻或妻不生育,有出钱典租他人之妻而谋而谋生育续嗣的,也有由男方家境贫困,无力抚养子女,被迫把妻子典租他人。典租期限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待生了小孩后即解除婚约。(5)冥婚,古代因为意外,人突然疾病或变故,未等迎娶过门就双双死亡。老人们认为,如果不讲死去的人完婚,就会使家宅不安。因此,举行冥婚仪式,并骨合葬。使得死去的人成为孤坟。另外,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冥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决不搞这种活动。还有其他婚姻形态比如娃娃婚、抢亲、指腹婚、走婚、招养夫婚等等。古代婚俗形式处处显示出古代女性的悲哀,女性在社会不占有任何位置,这是古代社会为满足繁衍生息而采用的工具,是男人性的产物,女性也因为不平等而受到不好的待遇。在富贵人家还比较好,在贫苦人家,由于封建思想“儿富贵,女贫贱”的束缚,女性更加可悲。

(三)近现代文明婚姻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交流更加方便,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不断交流融合,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景象 其中集体婚姻收到大众的喜欢,比如舞会式集体婚礼、音乐会式集体婚礼、篝火式集体婚礼;还有教堂婚礼(因为西方基督教的传入,有些家庭开始选在教堂,让新人接受神的祈祷和祝福);其他的还有旅游式婚礼;广告式婚礼等等。

二.婚姻过程

传统婚姻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角色,古典传统婚姻礼俗在封建社会对人的影响巨大,婚礼时人生最重要的礼仪。婚姻最早出自《礼记》注疏说:“婿为婚,【】女为姻。婚一昏时来迎,女则因之而去,故名’婚姻’”。3但同时要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诗经·齐风·南山》记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4在宗法社会中,这一礼仪对于男子来说,标志着进入个体家庭,对于女子来说,确定自己第二个家的归属之地,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俗话有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许。”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一切婚姻礼俗约定俗称,作为传统代代相传。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民族婚俗千差万别,我们就拿汉族婚俗为例,来探讨一下婚俗的步骤。

说媒:在古代社会中,媒人在婚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古礼有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神话传说中有月老为新人牵线搭桥,而媒人就是现实生活中履行月老的职责,同时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事。”媒婆能够说成一桩婚,则可以等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通常这笔钱由男方出,(如果是入赘,则由女方出)谢媒礼的礼金主要有金钱、鸡鸭、肘子鞋袜布料等。在迎亲当中,媒人也需要跟随主家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礼则必须用红纸封好,显示喜庆。

相亲:古代由于礼法的限制,女子被限制的方面很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宫人为识”因此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会提出“相亲”来看女子(同时也是女方家人考量此男子的机会)男方在相亲之日需要带一些礼物来表示心意,初次男女双方见面,则第一印象成为男女猪脚最关注的,“相亲”是婚姻成与不成的关键一步,如果男方被女方父母留下款待,则说明男女得到认可,即进行下一环节,反之即将告吹,同时女方也可以去男方家“拜

【5】访”,有的地方叫做“看当”,如果女方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则说明这桩婚事,即将告吹,反之皆大欢喜。

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有的地方叫提亲。古代由于实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说媒需要携带礼品,古代用雁。今次纳采又叫“奠雁”纳采用雁,有一定

【】的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6纳采的礼物多种多样,比如纳采礼物有合观、鸳鸯、九子蒲,双石、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铎赞文,来表达礼品的象征意义。

问名:纳采即准后,需要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占卜吉凶,看男女双方命相是否相冲?因为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假如中间有意识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请八字”的规格也有明确的限制,需要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面写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格式如下;

男××乾造〇〇年○○月○○日○时建生

女××坤造○○年○○月○○日○时瑞生

纳吉:“问名后,归卜于庙,求决于祖先鬼灵,问与此姓结亲之吉否,卜如卜者。便止婚罢议。”这是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家的仪式,纳吉在婚礼过程中具有允许女方许婚的性质,因此也叫“订盟”。

【】

纳征:《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征,玄纁束帛,俪皮。”7如纳吉礼是男家迎娶女方必

【】须经过的最重要的程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古人讲究成双成对,送嫁妆是进入婚姻的重要标志,男方的聘礼,由媒人押后,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其行列顺序如下:吹班、下礼帖目录表等。

请期:“男家欲娶时,具婚期吉日书,备礼物告女家,女家受礼,就是答应,否则需改期”这还是协商婚礼吉日的仪式。至此,过渡性仪式结束,进入正式的婚礼仪式。

迎亲:婚礼的准备工作结束了。就该进入婚姻的殿堂了,迎亲是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一直至于其外的当婚男女双方成为此时的最主要角色。古代婚姻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古代婚姻持续两三天,大典之前的前一天,女方家派人来“铺床”或“暖屋”中间一天为迎亲日,要拜堂成亲,次日闹洞房。迎亲礼十分复杂,胡美丽装束一般为蟒衣、凤冠、补子,挽袖等等。迎娶新娘一般都用花轿,马车等交通工具,婚礼过程要祭拜天地,揖拜尊亲,相互交拜,合鬓、撤账。喝交杯酒,这些仪式结束后,宾客纷纷再次祝贺,婚礼达到最后的高潮。

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婚俗的观念对人的影响深入人心,婚俗关键决定了儿女婚姻的幸福,婚俗的观念收到风俗、礼教、法律的影响,因此想自由恋爱是不可能的。父母之命不可违;媒妁之言合礼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郎才女貌成佳偶;门当户对门第观;良辰吉日完婚时;有缘千里来相会;糟糠之妻不下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婚姻的观念一直影响到见过初期,其中一些合理的关键继续沿用至今,成为人们对于婚姻的约束最好的办法。

三.新中国婚姻

新中国成立后,婚俗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的颁布,现代婚姻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关键和婚姻的形式。男女青年开始了自主选择的时刻。与古代婚姻发生了质的变化。现行农村中的婚俗已经不再像封建婚俗那样复杂,男女双方需到相关机构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就成为法定夫妻,婚姻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受我国法律保护。但是登记之后,仍需要举行一个热闹的婚礼。由于我生长在农村因此研究的是关于农村婚姻的状况,现代农村青年择偶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自由恋爱与经人介绍,自由恋爱是农村婚俗最受欢迎的婚俗形式,因为随着外出求学和务工人员的增多,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人们对于婚姻的追求则会发生重大转变,有一些农村人通过在城市中闯荡出一番事业,就会在城市选择结婚,而在城市中选择结婚,一般与结婚对象的经济条件有关系,比如富足的家庭则会选择教堂婚礼、西方式浪漫婚礼。还有人选择集体性婚姻。通常来说自由恋爱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婚配对象有完全自主的选择权,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男女双方可以对彼此有着更为详细和准确了解,这类的婚姻相对古代的婚姻杨保鲜期更长一些。这也是现代婚恋方式重要表现形式;另一种是经人介绍,这也是农村最主要的择偶方式,因为农村的文化整体水平相对城市来说普遍较低,受传统文化的思想则会更大一点,农村人则会显得腼腆许多,因此经人介绍,则会更符合农村婚俗的实际需要。但是现代的介绍人与古代封建社会的“媒约”不同,现在农村的介绍人一般是男女双方的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不像封建社会以收取礼金而谋和男女,促成婚姻的行为。他们仅仅只是介绍适龄的男女青年认识,并不参与整个婚姻的全部过程,在婚俗仪式上,介绍人只是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不像古代媒婆在婚姻中的特殊作用。通过比较信任的介绍人,可以拓宽自己的择偶范围,而且可以增加婚姻成功的机会。

现代婚礼的举办程序一般为:举行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去(如果新娘家过远,一般在宾馆)“像新娘父母行礼,征得同意,然后接新娘回家,或酒店:新郎新娘有伴郎伴娘陪同。举行婚礼的大致情况为:(1)鸣放鞭炮,新人入场。(2)行礼躬礼,司仪主持,新人向双方父母敬礼。(3)证婚人讲话,宣布新婚夫妇婚姻合法。(4)长辈讲话。表示向新郎新娘祝贺。(5)新人讲话,表达对来宾的谢意。(6)婚宴开始,新人敬酒,婚礼结束。现代婚礼相比古代婚礼则变得简单、节约、周密、喜庆。

建国后的婚俗发展,也经历很多阶段,比如在建国初期,中国相对闭塞的外交发展,人民群众受到外国思潮的影响较少,《婚俗法》的颁布,也改变了多数人的婚姻观点,但是婚姻在农村受到家族宗法的限制还存在,婚姻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关系很大,包办婚姻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除,政治联姻,经济联姻,还存在,有的还保留到了现在。当时的婚姻观念h还比较重,谈恋爱就以为很大程度上要结婚,毛泽东曾经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⑩说明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婚姻恋爱的界限是模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思潮大量的涌入,西方文化,西方风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通过电影、电视学习西方的结婚方式。同时信息科技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出国工作学习,有一些中国人与异国人结婚,据新闻报道称;“河南林州一个小镇从2007年到2013年娶来23个越【9】南媳妇”还有一些媒介通过一些相亲节目,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转身遇到ta》一些优秀的相亲节目为男女提供了机会,丰富了婚俗形式。

婚姻缔造了伟大的社会,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婚姻风俗的代代流传,因地域而显示出多样化,因交流而显得融合化,我们生活离不开婚姻风俗的影响,因为婚姻风俗的时代性,而使它变得更加丰富化,和娱乐化。人们把婚姻当做人生的关键节点,但是因为现在婚姻的可变性,让我们对于婚姻更加的谨慎。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婚姻的同时,要摒弃封建婚姻中一些束缚人的礼节,保留古代人对于婚姻的崇敬与夫妻间相亲相爱的和谐因素,让我们的社会因婚姻的存在而更加和睦。对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继承中发展,对于西方传来的思想,风俗,我们要学习他们当中合理的有利于中国婚姻风俗的因素,我们要借鉴西方,为我们的婚俗所受益。四.结语

婚姻习俗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变化,变的更加丰富和充实,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风格。中国婚俗由于地域的广阔,民族的众多,社会情况的复杂,显示的更加不平衡话,但是也更加多样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下,中国婚俗更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外国新人的关注与崇拜,但同时也更加国际化,全球化,虽然与传统婚俗有明显变化,但是又与传统婚俗有一脉相传性。婚姻因交流而精彩,也因改变而更具有魅力。中国婚俗婚俗的变迁与发展,也使得人们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陶毅、明欣著:《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出版)第88夜

【2】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岳麓书社。2002 第49页

【3】《礼记》.中华书局.2005-07 第49页

【4】金开诚《诗经》中华书局1980-08 第38页

【5】出自文学家元好问《元遗山先生笺注》之《摸鱼儿·雁丘词》。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第104页

【6】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2005-01 第157页

【7】张光裕。黄启方。《仪礼士昏礼》.中华书局.1968 第248页

【8】 刘晌.《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05 第348页

【9】(大河网-河南商报2013-07-29)第3版左上角 参考其他书目还有:

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肖桂云.张蓉农村社会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004

孙立坤.河南当代家庭变迁调整[M].人民出版社2004

佟筱梦《婚丧喜庆》朝华出版社2005-07-01出版

第五篇:大学“毕业典礼”的时代变迁

大学“毕业典礼”的时代变迁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典礼这个最盛大的离别仪式在所有大学连番上演。舞台上,领导、嘉宾、学生„„人人都是主角;舞台下,拼创意、拼排场„„处处都可以让大家津津乐道。而当一切都落幕时,典礼能否成为一首久唱不衰的青春之歌,与毕业生携手向远?这是个值得拉直的“问号”。

——编者

■通讯员 张运

13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首创学位制度,学位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等级,并设计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现代意义的毕业典礼方显雏形。而直到19世纪末现代大学才传入中国,古代中国没有毕业典礼,在家长制的社会结构下,家庭教育被人们推崇,所谓的毕业,就是成人之礼——冠礼。

作为与现代大学一起的“舶来品”,毕业典礼在民国时受到高度重视。据民国初年一份毕业典礼手册记载:读经、祈福、演讲、毕业留影„„基本沿袭了西方的形式。1927年,刚刚回国的胡适在中西女塾毕业典礼上做了一个关于女性解放的演讲,引起教育界的轩然大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责任与奉献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毕业典礼的主题也自然离不开责任与奉献。1965年的毕业典礼上,扬州大学的老一届毕业生金兆森听取了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向大学生发出的“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号召而努力工作大半生,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也已经白发苍苍。就在今年,在离休不离岗并坚守11年后,老人终于完成了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八九十年代:珍惜与渴求

国家从动荡中走出不久,社会一片欣欣向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典礼的关键词是中规中矩,甚至有些高校都没有毕业典礼。“整个中国就像个重新学习的孩子,拘谨而渴求。毕业典礼上,一张站姿传统的黑白照是这代人的集体记忆。”文革后第一批通过高考考入大学的张鹤平回忆说,“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国之骄子,没有现在的就业压力,但普遍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珍惜与学习。即便毕业,也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凝重感。”

新世纪的前十五载: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们希望在自己的毕业典礼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观众变为主角。”扬州大学水能学院毕业典礼的学生“设计师”、学生会主席张誉翰如是说。事实也是这样,近5年来,国内高校的毕业典礼,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汉式加冠礼、民国复古风、红地毯舞会、赠送毕业戒指„„毕业典礼上的元素融汇中外、贯穿古今,90后用自己的特立独行绘制着属于自己的毕业符号。

毕业典礼瞬间即永恒

■通讯员 陈森青 廖梅杰 杨海特 邹平辉 周炜

“同学们,请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为新体育馆日夜赶工的工人。”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的现场,当年届87岁的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先生向2048名应届毕业生发出这样的倡议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已经是李嘉诚先生第14次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作精彩演讲。回顾李先生的历年讲演稿,主题深刻、含义隽永、富于启迪。那么一场约定俗成的毕业典礼,到底该上演什么样故事?学子到底又期待怎样的毕业表达?

个性

都在为典礼“打拼”

在浙江大学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一段由学生担纲制作的视频——《感谢您从我生命中走过》激起全场的情感共鸣。给学生上公共通识课的微积分老师“矿爷”、保安大叔、图书管理员、校车司机等校园人物在视频中出现时,潮水般的欢呼声一浪接着一浪。

这个夏天,为了办出个性特色的毕业典礼,各高校都是蛮“拼”的,从拼毕业创意,到拼现场布置,再到拼典礼氛围,拼嘉宾致辞,拼“最后一课”,大家都想在这场毕业大秀中占据一席之地。

汕头大学历来都是国内高校毕业典礼的潮流引领者。为了今年的这场典礼,学校加班加点建成新体育馆,终于在活动前夕交付使用。来自世界顶尖水平的360度环播视频投影技术成为典礼上的华彩乐章。

除此之外,作为毕业生的“最后一课”,校长致辞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人甚至认为,校长讲话可以看出这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思路。从今年校长致辞中可以听出,时代、梦想、担当、创新等词汇都是高频词汇。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毕业致辞中,近20次提及“创新”的字眼。“这与国家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是相契合的。”扬州大学应届毕业生杨梅表示。

越来越多的高校明白,毕业典礼是师生共同重温责任、感悟大学文化和精神的最后一课。“今天你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必以你为荣。”李嘉诚以这句朴实简洁的话结束了今年的讲演,这也是所有大学想说的话。

争论

“最后一课”成为“秀场”

华中科技大学曾经的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李培根的一句经典演说词—“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开创了大学校长的新语境,而由于“根叔”在致辞中引用大量网络流行语,被学生称为史上“最接地气”的校长。

但“地气”也不能接得毫无章法。某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大飚“网络语言”,从“打酱油”到“神马都是浮云”再到“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甚至于引用“然并卵”这样的大尺度网语,引得全场师生哄堂大笑。“校长本来是个很严肃的学者,突然冒出这样的‘时髦’语言,直接让我受不了,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该校一名毕业生在微博上如此评价。

“校长,您能跟我一起做加油的手势为少数群体打气吗?”在中山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身披彩虹旗,毕业生万青宣布出柜,她在现场也得到了校长的拥抱和同学的鼓励。网络上,支持和反对声争论不休的同时,不乏有网友对学校的包容和开放点赞。

“劝学太严肃,祝贺太一般,勉励太空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原平认为离校前夕的毕业生是“不可理喻”的。旁人认为很好笑的举动,在他们则很正常,理解他们此刻的心境。不劝解,不打扰,也不嘲笑,默默地走开,就是对毕业生最好的尊重。

然而,如何真正将毕业典礼“交给”学生,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希望毕业典礼是一场红毯酒会,大家盛装出席,没有冗长的讲话,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能平等地和老师甚至校长举杯、嬉笑、祝福,并许下十年之后的承诺。”湖南科技大学向师生征集毕业典礼的“金点子”,毕业生的创意五花八门。“在这个崇尚自由与多元的时代,要满足大部分毕业生的诉求,并不容易。”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崔益军表示。

回归

兼容并蓄的大学精神

对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周晓娟来说,今年的毕业典礼让她永久难忘。这位从小失去右手的女大学生身残志坚、刻苦好学,曾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那天上台前,我一直担心校长像其他人一样习惯性地伸出右手握手。没想到轮到我时,校长很自然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左手,这个简单的握手却让我深深感受到母校的温暖,我爱我的大学。”周晓娟说。

类似的感动细节在如今的毕业典礼上经常出现。大部分高校的毕业典礼已从“几千人开大会,几个人领证”的“大而全”回归到“给每个毕业生合影、拨穗”的“精而细”,“毕业生唱主角”正成为这种回归的最直接表现。

这种回归还表现在毕业典礼邀请的嘉宾上。在汕大的典礼现场,一位女士手捧着鲜花坐在看台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是特地从几千公里之外的东北赶来分享女儿的喜悦。环顾四周,可以发现,不仅主席台上学术“大咖”比领导多,而且看台上观众也以观礼的家长、嘉宾居多——毕业典礼的舞台真正属于毕业生及其亲友与师长。

“亲情、爱情、师生情等元素出现在毕业典礼上,更容易激起师生情感共鸣。”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表示。循着这样的价值主线,近几年,毕业典礼的舞台上出现了宿管阿姨、保安大叔甚至于毕业生妻子和孩子的可爱身影。

与回归朴实人性相比,回归育人价值让毕业典礼显得更有力量。近年来,“校友卡”也成为毕业典礼上的流行礼物。“今后能继续回母校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又可以静静地呆在图书馆阅览室看窗外的风景了”。浙江师大的校友卡受到了毕业生的大力点赞。

“其实仪式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大学文化,我们不需要‘喧闹’而浮躁的秀场。毕业典礼应该体现大学的独特精神,应当回归兼容并蓄的文化本真。”北华大学校长李延忠说。

毕业典礼·微调查

■通讯员 张运

毕业典礼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是人生新篇的首页序言,“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面向扬州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师生开展问卷调研,共收到371份有效问卷。

71%与8000:校长去哪儿了

除了开学和毕业典礼,学生们见过几次校长?调研结果显示:71%以上的毕业生4年见到校长的次数少于5次。近20%的学生4年间从未见过校长。有网友留言:“开学和毕业典礼上的远眺,竟是我与校长今生最初和最后的一撇。”不少受访者表示毕业典礼给人的感觉是“草草收场”,一些高校更是为了节省领导的时间,将全校性的毕业典礼瘦身成了学生代表参加的微型毕业典礼。

88%与73%:传统与革新

大学毕业典礼应包含什么元素?88%以上的师生认为传统的学位授予与师生发言不可或缺。但是超74%的师生认为应该缩减师生致辞的时间。其中受访者普遍认为,传统的典礼形式单一,表演和象征意义偏多,颇似一个官方会议,毕业典礼应增加内涵和趣味性。而汉服毕业礼、赠送毕业戒指等新颖的创意也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追捧。

82%与12.5%:典礼的意义

超过82%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典礼应秉承它的教育意义,不少受访者期待学生能成为典礼的主人。65%以上观点认为毕业现场应该是幸福温馨的,只有12.5%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典礼应该是一场狂欢秀。有超过73%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受邀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

门卫大叔、食堂阿姨和外卖小哥。我希望这些陪伴我们大学四年,普通但又至关重要的人能被邀出席我们的典礼。他们是高校“隐形人”,理应得到我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礼敬和感恩。

毕业典礼·关键词

■通讯员 李阳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典礼总是五彩缤纷,热闹非凡。毕业典礼有着永恒的主题,也少不了时代的烙印。本期整理出近几年毕业典礼上多次出现的关键词,从中可窥中国高校毕业典礼之特色。

关键词一:校长致辞

如果把毕业典礼比作盛大宴席,那么校长致辞就是一道主菜。为了让这道菜色香味俱全,大学校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拼风格、拼词藻、拼创意。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李培根的一句经典演说词“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开创了大学校长的新语境。从责任、担当到梦想、感恩,再到创新、创业,校长演讲稿彰显着时代的特点,更让毕业生难以忘怀。

关键词二:神秘嘉宾

自2010年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嘉宾参加毕业典礼,吴敬琏、柳传志、理查德·莱文(耶鲁大学校长)、马云等名人都曾经受邀出席。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草根人物也站上了毕业典礼的主席台。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工被请上主席台讲述“大白鹅”的故事;不久前,华中科技大学将博士毕业生的妻子请上了舞台„„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草根阶层,彼时,他们都是毕业典礼上的耀眼明星。

关键词三:授位仪式

拨流苏,发证,握手,合影„„近十年来,这是扬州大学学位授予仪式及毕业典礼上的“规定动作”。8000多次握手、8000多张笑脸„„这个夏天,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站立在主席台上近8个小时,感动了师生。

其实,不管授位的地点、形式、人物怎么改变,授位的意义都从未发生改变,它见证了学问真意,彰显着美好而不凡的开始。

关键词四:毕业纪念品

7月初,大连舰艇学院的毕业典礼现场,院长、政委亲手给2015届毕业学员颁发了象征着荣誉与责任的毕业佩剑—“海之剑”。同样,北京大学的毕业熊与学猫、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的院徽、钥匙扣等创意礼物也让毕业生将母校的祝福带回了家。一份精心创意的纪念品,承载着师长的期望,更传承着大学的文化与价值。点击中国科技大学毕业论坛,求交换毕业戒指的帖子总是最热门,这样的请求你会不答应吗?

毕业典礼·域内外

■通讯员 陈森青

虽说世界格局日益开放,但文化差异赋予了各国大学毕业典礼不同的个性与特色。本期采访了国内外三所高校的三名毕业生,以探寻仪式背后的文化大同与不同。

出镜高校:耶鲁大学

亲历者:周沁园 关键词:幽默

对于耶鲁大学管理硕士应届毕业生周沁园来说,大学毕业礼并不陌生,这个先后在国内外三所著名高校求学过的年轻人对毕业典礼有着丰富而特别的记忆。

据他介绍,耶鲁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气氛非常活泼,许多学院院长在毕业典礼上领取学生毕业证书时会故意小小刁难一下校长,例如,法学院院长会用法律术语向校长提问,外语学院院长则会来上几句拉丁语。“校长总会用诙谐的方式一一作答,此种幽默让毕业典礼生动而有趣。”周沁园说。

出镜高校:香港中文大学

亲历者:杨静 关键词:庄重

与国内外诸多高校不同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典礼安排在每年11-12月份。“学校统一举行颁授学位典礼,各学院还会举行自己的毕业典礼,各有特色。”毕业于扬州大学的杨静3年前到该校攻读硕士学位,去年12月初,她参加了当时的毕业典礼。

“与国内毕业典礼相比,香港的高校仪式感更强。”杨静说。“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典礼现场会有乐队演奏,舞台上校长不再唱独角戏,更多的师生加入进来。尽管这样,会场依然井然有序、庄重严肃。”

出镜高校:扬州大学

亲历者:科墨 关键词:感动

“4年前,我们就期待这一刻,今天终于梦想成真,很开心。”近日,在扬州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现场,来自埃及的科墨和他的妻子莎玛先后走上主席台,实现了他们的“博士梦”。

典礼现场,科默夫妇一同走上舞台,接受校领导的授礼并合影留念,走下舞台,这张合影立即送到了他们的手上。再过几天,他们将和女儿一同返回埃及,而他们在扬州大学的美好记忆将随着这张合影一起珍藏。

选题参与及贡献:汕头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华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本版统筹:陈森青 廖梅杰 张运

下载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迁的时代,不变的精神(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世博时代-城市精神演讲稿

    后世博时代——城市精神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当我们回眸过去,2002年12月3日,申办成功的兴奋还近在咫尺;2010年4月30日开幕式的流光溢彩还历历在目。当世博结束后,我们除了......

    亘古的话题 不变的精神

    亘古的话题,不变的精神 浸润三月的思绪,沐浴三月的红雨,你的名字让三月更加芬芳,你的名字也让三月变得神圣、崇高。曾经1963的那个三月,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为之骄傲,1963和你的名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服装折射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款式、颜色都很单一,甚至有西方人用嘲讽的口气将中国人形容为“蓝蚂蚁”“灰蚂蚁”。那时候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个高不算富,多穿二尺布”。由......

    家庭生活变奏曲 见证时代变迁(5篇可选)

    组图:我的家庭生活变奏曲 老照片见证时代变迁 今年我们党迎来了她90周年大庆。回想起来,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祖国大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国力日渐强大,世界地位逐渐提......

    见证时代变迁的高考作文题

    见证时代变迁的高考作文题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预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社交网络盛行的当下,每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无一例外成了全民吐......

    继铁人精神,续时代新风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哈密维修队的何向东,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继铁人精神,续时代新风 (我为祖国献石油音......

    “传承五四精神,争创时代先锋”演讲稿

    传承五四精神,争创时代先锋 ——“加快孟津崛起,谱写青春华章”主题演讲93年前,为了驱赶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谱写了......

    时代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九班的。 时代是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代被沙石所掩。但也正因时代,历史被分割成一个个互相连接的部分,成就了那一段时期,那一代人。 看威武大汉,汉武一统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