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大力推进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2: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真抓实干大力推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真抓实干大力推进》。

第一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

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建设

一、为什么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贯彻落实好“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央把2012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李源潮提出“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12字要求,为深入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定下基调、明确目标、作出要求。

“抓落实”是关键。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总认为抓党建是务虚的工作,是软任务,不像抓经济工作那样“硬和实”,于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事实上,基层党建工作是根本、是保障、是动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担负起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重点抓工作部署、抓责任分解、抓工作指导、抓经费保障、抓督查考评,切实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全覆盖”是重点。党组织覆盖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由于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出现了一些“空白点”和“盲区”,致使党的工作没有及时覆盖,党员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进,不少党员还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针对党组织设置落后的状况,就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切实扩大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求实效”是根本。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抓得实不实。从一些地方的党建工作来看,基础不够扎实,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注重形式主义,表面上好像把抓得有声有色、搞得轰轰烈烈,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基层党组织要按照“既务虚、更务实,既服从、更服务,既有位、更有为”的思路,紧扣“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的工作大局,调动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

“受欢迎”是保障。党建工作也是一种群众工作。只有受到群众的欢迎,基层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然而,一些地

方抓党建工作与基层实际对接还不够紧密,存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得不到基层群众的积极响应,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不多。事实上,党建工作只有坚持为民服务,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肯定、支持和拥护。为此,要按照“组织创优秀、干部争先进、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开展基层党建的“试金石”,以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抓什么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首先要把握总体要求,这是认识前提和思想基础。概括起来,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要求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三个重点,贯彻四项要求,实现五个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各级党组织要把这一主题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明确三个重点,就是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各级党组织要从解决问题入手,改进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向前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贯彻四项要求,就是要“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要结合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实际,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要坚持一抓到底,把各项工作抓到支部,让每个支部都行动起来,让每名党员都参与进来。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确保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贴近基层需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让党员满意、群众满意。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工作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实现五个目标,一是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方面,要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方面,要不断拓宽选任渠道,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提升方面,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服务,逐步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四是在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提升方面,要不断壮大党务工作力量,稳定报酬待遇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活动场所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五是在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提升方面,要落实好现有制度,逐步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把握目标要求,切实抓紧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

三、怎么抓

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着力建立健全五大体系:

——顺畅合理的组织体系。顺应党员就业多元化和分布结构新变化,促进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党组织设置合理、隶属关系明晰、管理运转有序,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党的工作全覆盖、有党员的地方党的组织全覆盖。

——完善丰富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强化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党员的功能。

——坚实稳定的保障体系。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全面配齐配强,各级财政对党建工作投入增长机制有效形成,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全面达标,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合理布局,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报酬待遇有稳定保障。

——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做法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分别形成务实管用的工作办法。

——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各基层党组织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明确、全面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全面建立,书记抓、抓书记、各级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党建工作问责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分类定级。从党支部入手,重点调查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上级党组织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采取党支部自评、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评定的程序,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并建立台账。

(二)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指导基层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力争到2012年底,“较差”类党组织晋位升级率达到90%以上,“一般”类党组织晋位升级率达到20%以上,“较好”类党组织晋位升级率达到10%以上。

(三)学习先进,创先争优。结合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工作,对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考评,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迎接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

学校概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现有在职教职工246人,专职教师184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人为本、立德为先、民主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为契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征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示范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60余项集体表彰。

主要成绩和特色

一、牢固确立规范意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组织教师反复学习省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对‚五条禁令‛的有关要求逐条解读,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减负我们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勇气,增效我们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学校相继出台了三个文件:《规范非集中教学时间管理的规定》、《规范双休日管理的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十条承诺》。在具体执行‚五条禁令‛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校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认真查摆,敢于揭短,限期改正,促进规范。

规范招生行为。学校不组织提前招生考试,高一新生录取完全依据中考成绩。严格按照‚三限‛录取,将总招生计划的50%作为统招‚分配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不招收复读生,不跨地区招生,不强迫学生休学或者

常规,体育节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篮球一直是镇江市传统项目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目前,正在以推行24式太极拳为切入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学生终身健体奠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把运动场所向社会开放,许多部委办局、企业都把体育赛事安排在我校,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体育教学先进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镇江市体育特色学校、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0年4月16日,我校成功承办镇江市普通高中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我校的主题发言《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目前,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二、抓住减负难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积极化解课外作业管理这个‚减负‛的难点,努力让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或基本完成当天的课外作业。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形成了刚性的学生课外作业管理制度:一是规定课外作业总量:平均每天不超过2小时;二是规定作业的形式:自编‚导学案‛、作业本作业,积极推行作业校本化、生本化;三是作业分层要求:让学生注重基础,量力而行,合理负担。四是严格资料管理:严格按规定规范使用教辅用书,除规定的教辅用书外,学校禁止教师为学生统一征订或推荐课外复习资料,禁止搭车收费,禁止摊派任何学习用品;五是建立多层次的课外作业监管机制:教导处、年级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勒令整改。

三、紧扣时代主旋律 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1.抓主渠道。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做到备课设臵德育目标,设计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三维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有机统一。如: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生态道德教育等。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机渗透,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策略的研究》,这必将对我校学科教

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课程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规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完善学分管理和学业成绩评定制度,规范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建立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的历程。

在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我们十分重视各种校外资源的利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维度:一是句容市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二是教师自身特长;三是挖掘学生的兴趣。几年来先后开发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七大类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超市,并采用自主选择跑班教学的形式保障开设。

通过努力,我校的《中华灯谜》、《句容旅游地理》、《句容历史与文化》、《红楼人物谈》、《句容道教文化》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并逐步成为我校的课程特色。

用两条线的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常态开设:一条线是课题研究的方式。另一条线是选择学科探究性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以‚走出去‛的方式,设臵多样化的人文艺术科技研究型学习专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科技涵养,为新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在校园网开设了‚课程建设‛专栏,‚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设的过程材料同步在网上展示。

认真落实《省句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专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社区服务活动计划》,保障这两个活动课程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对于社会实践:重在社会意识、劳动意识的培养。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的实践内容,抓好军训、校内劳动服务、法制教育、科技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好句容生态农业基地的功能,组织学生参观感悟,建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开展低碳生活调查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融为一体。对于社区服务:重在公益性,服务意识、公德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卫生城市创建、敬老志愿者活动等。

督员,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做到有诺必践、有错必纠。学校荣获‚镇江市‘三爱’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增添教师党员争优创先的勇气。江苏省政府纠风办对我校在教育行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实施‚骨干教师结对成长行动计划‛,在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向上延伸,扩大年轻教师与资深优秀教师的结对范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备课组长、学科中心组长为核心,构建教师协作互助伙伴关系。广泛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学校获得国家‚德育科研先进校‛称号和国家体育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3.发挥优秀团队示范带动作用。‚镇江高中名师工作室‛、语文组‚共产党员示范岗‛、英语组‚巾帼示范岗‛等团队在培养和团结教师共同提高和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年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有2名教师获省一等奖,1人获省二等奖。

4.各级各类名优教师和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校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员6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7人,镇江市骨干教师31人,镇江市科技骨干12人,句容市句容市学科带头人27人。学校不断提高教师引入门槛,近几年共招聘硕士研究生15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在职进修,目前有13位教师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14位教师正在攻读研究生。学校专职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22.83%。

六、继承发扬传统优势,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一所学校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决定因素就在于能够确立独特的办学理念,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

我校有着84年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校内及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载入《中华英烈传》的郭纲琳烈士是学校首届毕业生,她的塑像‚永是勇士‛建在校园东侧,是句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英雄、原新四军新三团团长巫恒通烈士曾是我校语文教员。他们都光荣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茅山新四军抗日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省第一

校合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9年2月,在江苏省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致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交流发言,我校的做法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热烈讨论,获得了广泛好评。

我校加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管理群体‛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课任教师群体‛的两支队伍建设的做法在镇江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句容三中和句容实验高中都在借鉴我们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校校园安全工作特色鲜明。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安全创建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镇江市‚一岗双责‛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镇江市政府、教育局领导,辖市区分管领导,以及全市各中学校长齐聚我校,领导和同行对我校狠抓安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在全市推广。2010年学校荣获‚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

学校综合办学绩效的不断提升,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2009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以《镇江学校安全推行‚一岗双责‛》为题,对我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实行‚一岗双责‛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报道。此外,江苏语言文字网、镇江教育信息网、《镇江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对我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宣传。

七、矢志追求卓越,社会声誉日盛

我校一贯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弘扬‚以诚为人治学,以毅追求至善‛的句中精神,兢兢业业做教育,倾心尽力育桃李,学校的‚三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由于综合办学绩效逐年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高,把孩子送入省句中接受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句容地区全体家长的共识。

63级校友、原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赵喜子曾动情地说:‚句容县中是我成长的根,我坚信它的未来一定更加辉煌!‛82届校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总理基金)获得者汪小帆在给他高中班主任老师的信中说:‚省句中三年的高中生活给我留下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联合国维和部队金质奖章获得者巫朝伦等知名校友经常寄语学子,勉

第三篇:大力推进团建创新

1、大力推进团建创新,促进基层团支部设置结构的合理调整。对于一个团组织而言,能否实现团建创新,并不取决于热情和主观愿望,社会的大环境和本单位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党政领导支持的前提下,进行团建创新。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以站区建团为重点,创新团的基层团支部组织设置和组织制度。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站区已日益成为青年闲暇生活、工作的重要空间,而团员分布不均,集中困难又是开展活动不利的实际,因此,基层团支部的组织设置创新应以站区为重点,进行结构调整和系统构建。比如,可以打破基层团支部设置的隶属、划分和封闭等常规,按青年分布和聚集的区域性特征建立团的基层支部,推动基层团支部跨行业、跨单位的横向联合设置,促进站区团员青年间的横向交流,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在现有单位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站区建立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辐射功能的“中心组织”。这个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站区内各单位团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整合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活动阵地,带动站区团支部工作的全面活跃。三是以社区为重点,创建社区团支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令性、计划性的资源配置和单靠向本单位要资源的工作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团员青年的活动需求,也无法实现团组织的工作目标。因此,要创新基层团的组织设置,就要从树立“在服务社会中获取社会资源”的思想入手,也就是“靠团的优势服务社会,靠服务社会吸纳资源,靠社会资源服务青年”,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同时,利用社区的功能和优势把团的工作与青年的闲暇时间和发展需求有机的统一起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使基层工作形成一个与社会互动、良性循环的机制。

2、以“团建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兴趣促团建”工作方法引导企业青年联合建团

市场经济讲供求关系,团组织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主动开展团建工作,以企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组织配干部;在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建团的企业,我们常识打破单位限制,以青年的共同特点、爱好、经历来建立组织。

03年我们尝试在集贸市场建立流动团支部,各个商户的青年回归团组织生活后,不仅积极参与镇团委活动,丰富了生活,也为集贸市场营造了文明经商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计划以“兴趣小组”形式建立团组织,目前已经确定以全区“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为契机,建立镇乒乓球协会,而后成立团支部。

3、长期以来,朝阳团区委本着“注重实际、搭建平台、力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区域青年工作资源,以“区域青年工作协作体系”为主要形式,在团的组织建设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于当前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区域青年工作协作体系”于2002年推出,是以整合共青团和青年资源为基点的区域化工作体系,包括“协作片”组织体系、“联系人”反馈体系和“片会”沟通体系。“协作片”组织体系:将区域共青团组织按照就近原则划分为9个工作协作片,每个协作片由临近的街、乡、青工单位、非公单位、中小学校团组织共同组成,并邀请70余家驻区单位加入属地协作片,参与区域建设。“例会”沟通体系:经集体推选的协作片片长单位,作为牵头人负责组织协作片例会,共同制定年初工作计划,相互整合资源、弥补不足,协作开展活动,实现团组织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联系人”反馈体系:团区委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协作片,担任协作片“联系人”,通过参加协作片例会、开展基层调研、电话联系等方式传达团区委有关指示精神,并了解协作片建设情况,以“青年动态”、青年研究报告等形式反馈团区委,为区域青年工作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团区委通过此项工作,不断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基本实现了“互通有无、互传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同筹、工作互动、业绩同担”的工作效果。4 http://

5、─创新思路,延伸手臂,形成合力。项目团建工作由施工现场向管理环节延伸,渗透到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工序和重要岗位;由抓思想教育向抓团员青年权益维护延伸,积极做好青年权益维护和学习、生活、婚恋服务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形式转变,由千人一面向因人而异转变,由说教为主向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转变,由传统工作手段向网上团建转变;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延伸,加强与项目部所在地团组织的协调、联系,广泛深入开展路地共建活动,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职工队伍团员青年向协力队伍团员青年延伸,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工青年工作的意见》,坚持“六个纳入”,在团员青年比较集中的农民工队伍中建立团组织,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6、工作方法创新——项目化

1、工作项目的形成要“上情下情相结合、内情外境相统一”务求实效。

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团组织和镇党委的重要文件和中心工作,充分掌握“上情”;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青年团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充分掌握“下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衡量自身实力,拟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务求实效。

2006年,镇团委结合全区青年就业工程的工作创刊“青年致富导读”。初以关于农业种养殖知识为主,附带一些电脑知识和家用常识。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服务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没能发挥务实作用。

2007年,团委针对“青年致富导读”刊物向广大青年团员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对征求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和汇总,并总结上工作中的经验,扩大刊物的信息承载量,更准确更快捷的服务青年。

(1)继续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种养殖专业知识,及相关农林、防虫防害信息作到及时、准确、有效,从而提高刊物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2)将帮助青年就业、致富,提高创刊理念和宗旨的高度,把提供就业、求职信息作为刊物的重点新栏目来建设。主要依靠镇就业服务所提供的招聘信息,配合征集上来的择业者信息,搭建企业与社会的人才交流平台;与社会青年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社会青年就业档案,将定期登载的就业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社会青年,免费提供培训,提高社会青年素质,促进社会青年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3)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加载我镇青年致富经验交流专栏,定期登载我镇优秀青年致富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青年创业致富、就业增收。

(4)倡导青年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作用,加载我镇青年志愿服务队活动动向,为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信息途径,为08年奥运会作出贡献。

7、主要做法和创新点

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村级团组织服务对象大量流失,组织机构形同虚设。针对这一情况,团石柱县委明确了团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并进的共青团事业发展工作思路,依托西部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多的优势,将建立特色产业团支部作为农村团建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依托特色产业,打破地域限制,更大限度凝聚团员青年

石柱是闻名全国的“黄连之乡”、“莼菜之乡”、“辣椒之乡”和“长毛兔之乡”,有着丰富的农村特色产业。近年来,在西南大学等专家的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建立了黄连、莼菜、辣椒等20多种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共计40多个。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组织(协会、合作社等)相继产生,打破乡村边界的同一行业组织将更大范围内的农民群众紧密联系为一个经济实体,一定数量的农村团员青年也参与其中,这为建立特色产业团支部奠定了基础。

(二)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特色产业团支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增强专业技能或者学习其他岗位知识,兴趣引导)

团县委首先确定了部分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以公推直选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任命专业合作社中产业发展较好、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年青社员为特色产业团支部书记及班子各委员。同时,明确责任分工:团支部书记由特色产业大户担任,参与规划特色产业发展、争取发展政策;组织委员由产业能人担任,负责组织青年发展特色产业;宣传委员由信息收集能人担任,负责宣传支部工作特色与产业发优势,为团员青年提供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等信息。

(三)对特色产业团支部试点进行全方位扶持,实现品牌效应

全县第一个农村特色产业团支部建立后,团县委在该公司建立了“团校”,多次联系西南大学的专家前来传授实用科学技术,并积极联系银行为创业团员青年担保贷款。团支部则负责联系农产品的销售。由于该团支部的团建工作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实际,加上邻近县城交通便利,团支部的团员青年迅速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这很快得到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不少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纷纷回家创业,并加入了团支部。

(四)总结经验,迅速推广,实现特色产业建团全覆盖

团石柱县委在特色产业团支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迅速推广,要求各乡镇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至少一个特色产业团支部。在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团支部优势,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团组织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充分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为特色产业团支部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8、主要做法和创新点

一是创新手段,规范管理。通过属地管理、联合管理与委托管理三种方法,借助“并、转、接、联”等方式,不断推进劳务企业团组织与用工单位团组织之间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对劳务工团员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一方面,在集团下属的劳务发展公司中设立了团的各级组织,对流入和流出的团员青年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劳务工团员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从事工作等信息。不断满足作业全过程承包中团建的需要,初步解决了劳务团员的组织发展、团籍管理、经费管理、学习培训等问题,使他们能够直接得到来自劳务团组织的教育与帮助。另一方面,为解决生产中混编作业与派遣管理的需要,在集团公司党团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实现了用工单位团组织与用人单位团组织的有效衔接,由劳务公司派驻“党团干事”到用工单位,协助做好推优入党、推优上岗以及优秀务工青年的培养、考察等具体工作。承发包双方团组织共同协商签定《天津港劳务发展公司团员青年共管协议》,定期就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进行沟通,充分调动劳务工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并在条件成熟的单位中推行劳务工团员属地管理模式,按照《团章》规定和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团组织和团员作用发挥、便于团员集体活动的原则,团的组织关系随团员本人发包流动,编入发包方单位团组织进行整体教育、引导、考核与管理。劳务工团员在发包方团组织中同样享有选举权。此外,按照“统一领导、健全组织、发挥优势、促进发展”的原则,集团公司还在由本方投资兴办主体的相应组织中代管农民劳务工团员,分别隶属于基地系统的对应团组织。对于其中采取劳动力租赁方式输入到联营公司的团员,以临时组织关系形式参加联营公司相应组织的活动中,纳入组织体系进行委托式统一管理。

二是导入项目,夯实管理。为培育更多技能型劳务工青年,天津港各级团组织积极导入共青团传统优势项目,依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竞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载体,在劳务工青年中广泛开展了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与创新创效等活动,纷纷建立起“外来务工青年之家”、“务工青年技校”等阵地,为广大农民劳务工和城镇劳务工提供切实的生活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每年“安全月”期间,天津港各级团组织还以人为本,针对劳务工青年在生产实际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事故隐患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青年当先”安全对话,帮助劳务工青年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生产知识。三是情感关爱,带动管理。为增强团组织对广大务工青年服务的针对性,天津港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了“天津港十佳务工好青年”评选、图书漂流等活动,从技能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典型选树等方面不断加强对务工团员青年的引导与管理。并建立了“外来务工救助解困基金”,用于帮助那些本人及其家人因意外伤害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和生存受到严重影响,而又没有其它求助渠道和保障的外来务工青年。此外,还建立了亲情制度,广泛开展了与“千里亲情系安全”、“六一亲情赠送”、“孩子亲情家信”、“兄弟情”等活动,用亲情拉近了团组织与务工青年之间的距离。同时,针对劳务工青年思想活跃的问题,还组建了“天津港青年和谐志愿者服务队”,就劳务工青年的思想倾向做好定期跟踪,并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上舆论的有效引导,为企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篇:大力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精选)

大力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

——巴里坤县一中师生国防教育知识讲座 授课人

陈晓静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和军事冲突的阴影始终未远离我们。

从政治上看,世界上各个强国对台湾、以及西沙、南沙等本属于我国国土的地方虎视眈眈,甚至对西藏、新疆都心怀不轨,时刻准备分裂我们的国家,阻止我国的和平统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台湾民进党上台后,准备通过立法、民选等方式,通过美国的支撑实现“台独”的不法愿望。加之在世界军事格局中,美国、日本、印度、俄国这些国家曾经都和我们有过摩擦,一旦战事复发,他们很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优势来破坏我国的发展,使我国永远不能崛起。前段时间,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其险恶用无非就是要以此来引导日本学生、青年对中国人民的仇恨,达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目的。这分明是对我们政治上的挑衅。

从经济上看,当前,世界各国对公海资源的竞争、对沿海资源的竞争,对周边国家以及地中海、中东地区能源的竞争非常激烈。我国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能源消耗非常大。据专家预测,在今后的20年后,我们将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在现在世界的能源版图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控制了80%的能源供给线。世界能源空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保证我国资源的长期稳定和供给。

从军事上看,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都建有军事基地。从1991年至今,美国的台海政策由在两岸间玩弄平衡,逐步转向加大对台的支持,并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不断提升美台关系。1992年美批准向台出售150架—16战斗机,1994年,公然声明《与台湾关系法》高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995年允许李登辉访美,1996年派遣两艘航母到台湾附近海域炫耀武力,2001年以来,不断提高售台武器的质量,并把台湾纳入他们的导弹防御系统,而且不承诺我们收复台湾时他不参与。

由此,加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尤为重要。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今的中小学生,都是在和平舒适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水深火热的苦难年代,没有经历过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国防观念淡漠,严重缺乏忧患意识;加之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掌上的明珠,爷爷奶奶心中的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百般受宠,因而自私自利,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自理能力差,抗挫心理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团队精神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小学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全民族的国防教育。我国《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相继颁布,对学校国防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条件的小学和初级中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南性文件之一,它提出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并强调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此,公民的国防意识不能光靠战时去培养,在和平时期就应该不断强化。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并且特别强调:“不能搞‘一阵风’;不能形势紧张就搞,形势缓和就不搞。青少年是心理和理论上接受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最佳时期,可在“八五”“九五”期间,我国中小学几乎没有国防教育活动课题的研究,所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在时空和内容方面多偏重于军事训练,而在对国防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以及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序列化、形式和途径的开放性、资源的优化整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我们确定此课题,首次将小学国防教育活动定位在开放的、序列的、校本的、自主的、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平台上进行研究,首次引入现代策划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原理对小学国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进行方法学探索与实践研究,就是想试图改变以往小学国防教育活动偏重于军事训练的现状,拓宽国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为我国小学实施国防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一方面通过各项活动来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具有生命力。小学阶段不宜讲过大、过深的道理,但在小学各科中蕴藏着丰富的国防教育内容,如在语文课中有《大江保卫战》、《刘胡兰》等体裁文章进行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的教育;在劳技课中结合制作飞机、坦克等让学生认识常规兵器;在体育课上集合、整队、跑步等动作要求快、静、齐。通过简单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明的纪律性。这样既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经过许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科学、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奋进、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毅力,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健的体魄。

二、小学生国防教育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必然。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谁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蓼,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相反,就如法兰西共和国一样,普法战争后,他们念念不忘复仇,不断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不断强化国防和国防观念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结果在一战爆发后,不仅挡住了德国的进攻,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凡尔赛条约签定后,放松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加上国防策略的失误,认为天下太平,敌人已不存在了,于是,歌舞升平,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在1941年德国的闪击战面前法兰西共和国张惶失措,不堪一击,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兰西陆军被一直在厉兵秣马的德国军队所消灭,从而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的失败,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三、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我国周边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从东南亚到南亚以至中亚,它们国内的矛盾有时往往会上升为国家矛盾,到那时,它们的领导人为了摆脱危机,会不择手段的解决问题,甚至会铤而走险进行武力扩张!还有象日本一类的国家,随着经济强国的建立和自己实力的增长,它们不甘心在国际无舞台上当配角,它们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挑衅和扩张(包括武力)。再加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我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对我们虎视耽耽,它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

我国正处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经济上,我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因此,一些城乡役龄青年有时不能自觉自愿地为国防建设尽应尽的义务。在政治上,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这种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一些人还缺乏为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我国保证国防建设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一些人还不习惯于按照法制的规定履行包括国防在内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四、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国民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

五、把爱国主义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江泽民同志认为,国防教育要以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要把爱国主义置于国防教育的核心地位上。他指出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而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人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他强调:越是搞现代化建设,越要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我们的军队,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不断增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近年来学校将“爱国主义”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将“两史一情”教育工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追求祖国更好的未来。主要途径,首先是有组织的专题教育,将这一专题教育分解到学期工作的每月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去贯彻,落实各个部门、各个年级、班级去抓。其次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发掘各学科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再次,利用读书、影视、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励他们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通过这三种教育途径的协同作用,大大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学校为此还拍摄了“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起点,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将来成才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五千年文明古国所提供的爱国主义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培育爱国情感。因此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应注意:第一,要有强烈教育意识,有明确的教学计划。第二,依赖教师自身真实的爱国情感,激起学生的真情。第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实,形式要活,感情要真。第四,充分运用现有教育基地和内容,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第五,要充分发挥班队作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组织多种有效的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六,当前尤其要加强“两史一情”教育。通过“系列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祖国语言的学习,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展望着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儿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精耕细作,我们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与行为的丰硕之果。

综上所述,我们要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第五篇: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侧重要解决的是路径、举措和方法问题。

绿色低碳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污染性气体排放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规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为此,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205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力图倡导和追求绿色经济复苏。如欧盟、德国、瑞典、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正在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低碳转型、绿色出行领域,要求将可持续性贯穿到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了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复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绿色重构。太阳能、风能以及储能技术的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使得能源技术系统正加速淘汰传统化石燃料,进而转向更清洁、更安全、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的全球碳排放。可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硬约束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省小康社会目标,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PM、PM

分别下降34.6%、32.5%;SO2下降73.5%,CO下降50%,NO2下降21.1%(2020年与2015相比),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5%、65%、45%,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7.6%,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了将近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突出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剧了降碳压力。“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10%、约2000万吨,到2025年要下降到60%以下,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反映降碳能力的主要指标,河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反,河南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靠前,全省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

产业结构偏重。据统计,我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能耗占规上工业的86.3%。当前全省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不足以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受疫情冲击,2020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全省工业中能源消耗大、碳排量高的生铁、粗钢、水泥熟料、电解铝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增加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可见,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

重点与难点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立健全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安排“十四五”新增能耗需求,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创建,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深入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加强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提升用能管理能力。推进矿产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不同行业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绿色化改造。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弥补城市绿色发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严格落实相关环境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健全废旧物资规范回收和处置体系。

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持续打好造林增绿、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组合拳,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优势,确保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形成与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相适应的技术、金融支持体系和制度政策环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供应链,打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价格制度。完善体现环境损害成本的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收费政策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引导电商、集贸市场、商超等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鼓励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

下载真抓实干大力推进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真抓实干大力推进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学习心得

    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学习心得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系统思考深入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直以来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学习思考,紧密联系认......

    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王汉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央企业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确立正确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培育形成优秀的企......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精选合集)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我县工业园区规模小,效益差,运行质量不高,占用资源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名牌拳头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小。 [建议]首先,开通“绿......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科学规范市、县两级党委书记的用人行为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2002年,根据中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市江东区委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篇范文)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长春综治二十年历程简要回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一大创造,是建立和保持良......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机关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机关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机关工作的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使学......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共同构建和谐文明新校园 我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贯彻落实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提升我校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