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当前环境岩土工程研究重点和热点,这里分析了城市垃圾的组成和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填埋处理的原理和工艺,分析了填埋体物理力学性质、填埋场的设计等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讨论环境岩土工程在填埋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城市垃圾;填埋处理
Investigation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MS W)landfill are studied, 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dispose of solid wast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cusing on the landfill disposal of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ndfill, the landfil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Finally, 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the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MS W landfill i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environment;geotechnical engineering;municipal solid waste;landfill treatment
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废弃物,主要有废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正被大量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同时也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环境科学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般的环境问题仅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当代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污染的范畴[1]因此,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角度研究环境问题,改善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将使环境科学进入一个深层次研究的新阶段,这也是当今地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领域。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岩土工程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工程问题。本文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展开研究。
弃厨物、同艺废弃物、纸品、合成树脂、橡胶、皮革、纺织品、木材、金属品、玻璃、陶瓷品、灰渣和土石等,其成分千变万化。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密实度小、多孔隙、含水量大、不饱和[ 2 ]。
2.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城镇废弃物排放量大,点多面广,占地多,危害大。因此,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建立一套控制性管理系统,包括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部过程和所有方面。处置方式多种,一般有回收再利用、焚烧、堆肥和填埋等。处理过程分为预处理、处理和最终处置。预处理如轧碎、分选、小量化、无害化等[ 3 ]。
目前,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同时辅之以焚烧和循环再利用等其它手段。据资料统计,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在美国约占市区垃圾产量的 95%,在英国约占 86%,在欧洲其他国家约占 60% ~70%,在日本约占50%。由此可见,填埋法是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及再生资源化后的终极
2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和处理 2.1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废弃物的最普遍采用的方式。现在美国约有2 /3的《环境岩土工程》课程论文
岩土工程公司转向搞环境岩土工程,这已成为当前环保和岩土工程的重要领域;而且填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固体废弃物填埋已“进入现代填埋法”阶段[ 3 ]。在我国垃圾处理先后经历了自然堆放、集中堆放、初始填埋和规范堆埋几种方式,而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上述四种仍然同时存在。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如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福州和南京等地都已建成或正在建造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填埋场,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仍然以集中堆放和初始堆埋为主,甚至有些地方还处于自然堆放状态。自然堆放和集中堆放,一般无覆土,没有无害化处理和卫生措施,属于无控型处理,因此垃圾污水(浸出液)和产出气体(沼气)自由排放,蝇虫孽生,二次污染严重。初始填埋法采取了一定的工程措施,如底部填土、堆积废物顶部覆土等简单工程性措施,这是填埋法的雏形。这些措施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堆埋则要求采用较高的技术措施,遵守一定的填埋工程规范[ 4 ]。填埋处置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与其它处置方法相比,具有相对投资较少,见效快,容量大,二次污染较少,产生的沼气可用来发电,完成后的场地可重新利用等优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填埋技术仍然是一项新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美国也承认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大家公认的规范化设计方法。
100TEQ-ng/m3,监测结果的平均二恶英浓度为6.2TEQ-ng/m3,超过国标5.3倍。二恶英的排放最已成为垃圾焚烧场的硬指标之一。在处理城市垃圾过程中可以通过燃烧前、中、后三段来控制二恶英的排放。
燃烧前:减少生产二恶英的原材料,分类收集或预分拣控制生活垃圾中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进入垃圾焚烧厂。
燃烧中:二恶英在高温下生成,但在更高温(1200℃)下又会分解,因此可以采用“三T”控制法进行控制,即控制炉膛及二次燃烧事内的温度,或使进入余热锅炉前烟道内的烟气温度不低于850 6C,烟气在炉膛及二次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不小于2s,O2,浓度不少于6%,并合理控制助燃空气的风量、温度和注入位置,减小二恶英的生成。
燃烧后:降低二恶英的扩散范围。控制方法有物理法(活性炭吸附与高效除尘、高温熔融法、低温热处理法等)、化学法(选择性催化还原、超临界水与热液降解法、碱化学分解法等)、生物降解法、机械化学法等。除了缩短烟气排放温度和时间外,还应在进入袋式除尘器的烟道上设置活性碳等反应剂的喷射装置,进一步吸附二恶英。由于二恶英可以在飞灰上被吸附或生成,所以对飞灰应用专门容器收集后作为有毒有害物质送安全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有条件时可以对飞灰进行低温(300 400℃)加热脱氯处理,或熔融固化处理后再送安全填埋场处置,以减少飞灰中的二恶英。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改进 3.1焚烧场
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城市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二恶英等剧毒气体。大晕的动物实验表明很低浓度盼二嚼英就对动物表现出致死效应,而对人体影响严重时会致畸、致癌、致突。大气中大部分二恶英都来源于处理垃圾过程,美国[ 5 ]1987年和1995年大气中二恶英排放源数据显示生活垃圾焚烧炉排放二恶英分别占当年比例为70.16%和40.04%。根据田洪海[ 6 ]对国内15个垃圾焚烧场的检测统计,二恶英排放最高浓度达
3.2 填埋场
填埋场主要处理分捡、焚烧后的剩余固体物质。标准的填埋场一般包括组合衬垫系统、渗滤液收集和排放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最终覆盖系统。
填埋法是属于一种工程性处置,处理的土地、手段(压实、防渗)、覆盖材料(土料、士工合成织物)与岩土工程有关,排放的气体、液体以及填埋场所占用的土地、空间、滤液收集与环境岩土上程有关。事实上,在填埋场的勘察、设计、施工、投产阶段,甚至封项完毕后填埋场沉降监测、封项和垫层材料的选择都离不开环境岩土工程。城市垃圾填埋场应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后期维护五阶段进行控制。
填埋场场址国家标准指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论文• 3 •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等区域;除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外的选址标高应位于洪水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lm以上的距离。衬垫系统是填埋场的关键,必须具备渗透系数小和抗百年老化的要求。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JJl7—2001,J122-2001)[ 7 ]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1997)[ 8 ]规定,并参照国外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不管足天然还是人工卫生填埋场衬垫,其水平、竖直向的渗透率应小于10-7cm·s-1,其抗匝强度必须大于0.6MPa。衬垫系统材料分为天然材料(粘十层)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防渗效果远不如人工合成材料,但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复合衬垫的方式,充分利用天然和人工材料的优势。
投产期间,为了防止污染物外溢,必须每日对填埋物进行分层压实覆盖。覆盖物可以足岩土或十工织物。填埋物质降解后产生大量的沼气,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沼气能源,另一方面要防止沼气引起大爆炸。沼气可用作日常生活或生产的燃料,也可用于发电。1998年,中国首家垃圾填埋式发电厂——杭州大子岭垃圾填埋电厂运行投产,其安装两台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在1600万kwh左右,每天消化垃圾2000多t。据初步统计,中国已建成填埋沼气发电项目20个以上,总装机容量接近50MW[ 9 ]。
垃圾填埋场覆盖封项。垃圾填埋的主要目的是将垃圾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垃圾淋滤液扩散,进而减少对人类和周围环境的威胁[ 10 ]。封项系统则阻止水分进入到垃圾中,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封顶系统有传统的压实粘土封顶系统和新兴的ET封顶系统。传统的压实粘上封顶系统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开裂。雨季来临的时候,雨水沿着裂缝易下渗,而ET封顶系统则避开了这一缺点。ET封顶系统基本结构是由一层支持植物生长的土壤层和几层阻隔土壤层构成,其工作机制是在降水阶段通过储存水分的方法减少水的渗入,在干燥阶段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先前储存的水分,是一种丰动承载系统[ 11 ]。ET封顶系统小但具订比较大的抗干燥开裂的能力,同时还具有造价低、服务年限长和效果好等优点。
垃圾填埋场封顶之后,填埋场稳定和沉降的监测也是重要的。沉降主要是南生物降解引起的。生物降解产生的滤液会对周围岩体产生影响,如降低岩士的粘聚力、内摩擦角,使垃圾填埋场周围岩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能降低,地表沉降期不稳定。因此,要控制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液扩散,防止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除掉二次污染的隐患。
4填埋场设计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1)废弃物堆积体的稳定性。包括外部稳定与内部稳定两方面问题。外部稳定问题包括堆积体周围所有临时与永久性边坡在运转阶段及以后潜在失稳区段的废弃物强度与变形性能。不同的低抗剪强度衬垫层之间,也可能发生层间剪切失稳,而这与衬垫层体系的材料类型和组成有关。
内部稳定问题指在场地内堆放废弃物的准则,以避免垃圾堆积体内部失稳。
(2)废弃物堆积体的变形。填埋场设计时,必须注意使废弃物堆积体的竖直和侧向变形不会导致堆积体衬垫层系统和其他组成构件的损害,还应事先预估垃圾的差异沉降和伸展变形。
(3)密封层(衬垫层与封闭层)的设计问题。进行填埋场设计时,应对废弃物堆积体的密封系统(即底部衬垫层和封顶层)进行长期有效性与稳定性分析。包括密封层的截污容量,密封层的变形评估,密封料对冲刷与潜蚀的抵抗力,密封层的抗剪强度分析等。
(4)动力问题[ 12 ]。卫生填埋场与其他构筑物一样,也会受到动力荷载,如地震荷载和交通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卫生填埋场时必须考虑动力问题,特别在地震活动区域。地震对填埋场的直接危害在于破坏密封层、气液体的排放和处理系统、填埋场场区的排水系统。此外,地震可造成饱和砂土地基的地震液化、饱和软土地基的震陷、地震荷载下的边坡失稳等。这些均危及填埋场的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事故。
(5)污染物迁移的计算分析。废弃物填埋场通常都修建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虽然有密封措施,但仍会有少量渗沥液从填埋场底部渗出。因此,实际设计时,应考虑到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介质中的迁移特性。
5结语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论文
填埋法处置能经济、有效、大容量地解决固体废物的出路,减少二次污染等,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宜于推广运用。这为解决困扰各地领导的城市生活境岩土工程实践的发展,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也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对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及工业垃圾的出路提供了有效的办法。对填埋法要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在技术设计、施工组织和运行管理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和规程。
岩土工程技术在卫生填埋场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从填埋场选址到设计,涉及到岩土工程勘察、2
土工测试、变形稳定计算、地震动力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而从设计的现状来看,应进一步补充并加强对垃圾土的压实及强度要求、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填埋场的内外稳定性分析验算,以及地震等动力荷载3的影响分析等内容。发展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多学科融合的典范学科。目前它还没有一个确切6的公认的定义,研究范畴还很模糊。但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应用十分广泛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涉及7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卫生工程、环境工程、土壤8学、地质学、水文地质、水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9工程地质、采矿工程以及农业工程等。
目前,我国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主10 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小环境问题具有相对的易于防治性,但在工程实践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11 环境问题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重视被污染的环境的理论研究,更应重视应用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吸取一些成功经验、新理论和新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恰当利用,推动我国环境岩土12 工程的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信随着环
参 考 文 献
曲永新,张永双,冯玉勇.当前国际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相关技术[J].工程地质学报,1998,6(4):301-304.Eid H T, Stark TD, EvansW D.Munici pal s olid waste sl ope failure I :waste and foundation s oil p r operties[ J ].J.of Geotechnical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0, 126(5): 3972 407.钱学德,郭志平.美国现代卫生填埋场工程 [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5, 15(5): 82 34.罗国煜,陈新民,李晓昭,等.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M ].南京:南京大学 钱学德,郭志平.美国现代卫生填埋场工程[J].水利水电科技进 展。1995,15(5):8~34. 宜英,田洪海,聂永丰.三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嚷 英类分析.环境科学,2003。24(5):21~25.,J122—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S]. GBl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S]. 郑祥.中国城市垃圾填埋场治气发电潜力分析[J].污染排
放,2009,414:19~22.
杨明亮,姚海林,冯其林等.钻孔灌注桩施下过程中垃圾渗滤液
对地下水的污染分析[J].岩土力学,2005,26(4):586~590.ieLSEY J A。KAY J T。ANKENY M,et a1.Darcian fluxestimations
in evapotranspiration 1andfillcovers[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Unsaturated
SoilS.Carefree:Is.n.]。2006.
贾敏才,周健.卫生填埋场动力分析和动力性状研究进展【J].上
海地质,2000,(2):29—35.
GJJl7--2001
第二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实习报告
学号______姓名___ ___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5日
实习地点: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填埋场
实习内容:实地观察学习
实习目的:认识垃圾的处理方式,深入了解填埋场的结构和地表设施,及防渗滤液的重要性。
实习报告题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一些垃圾资源被浪费,人们逐步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可利用“财富 ”,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实现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促进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垃圾管理水平,塑造清洁环保、健康安全、温馨和谐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资源化,分类回收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1.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区范围的扩大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城市垃圾清运量增速较快,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000 年其增速明显下降,但到了本世纪初,垃圾清运量增速的又开始加快。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改变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
运量的增长,垃圾组分的含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变化的特点:(1)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厨余垃圾)所占比例开始下降(2)垃圾中无机物(砖瓦陶瓷等)所占比例也基本呈下降趋势。(3)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有大幅增长。这种变化趋势显示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1.2研究方法
1.2.1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了生活中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2.2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是从人类学中借用过来的定性研究方法,是指为弄清楚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发展流程,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作者跟随老师和同学,在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学习了垃圾填埋的相关知识。
1.2.3文献查阅法
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信息的调查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式的社会调查方法。通过搜索文献,作者了解到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感到垃圾处理存在巨大的前景。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2.1.1垃圾收集和运输现状
按照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思想,城市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也是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
2.1.2垃圾处理方式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的要求,适
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2】
2.2垃圾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非常低,很大部分垃圾资源被浪费掉。造成垃圾回收利用率地的原因主要是垃圾的分类没有做好,各种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有时,这些垃圾之间还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的有毒有害的物质,造成对环境的更大污染。垃圾回收利用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不强,人们通常不会去关注垃圾所带来的财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垃圾处理技术的成长。
2.3垃圾填埋场利用现状
我国垃圾填埋技术兴起较晚,起步于80年代后期,随后垃圾填埋处理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来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已建成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填埋场在技术水平上总体而言采用了和发达国家接轨的技术要求。但是垃圾填埋场的利用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就会被闲置浪费,而现今社会土地资源又极其宝贵,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并且垃圾一旦被填埋就很难在对其进行利用,将长久地深埋地下,可能要过好几百年甚上千年才能被分解。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大部分被当做污染气体被燃烧掉,未能将资源集约利用。【3】
第三章 案例地介绍
清溪路垃圾填埋场位于南淝河上游,占地175亩,启用于1985年,于1999年封场,共收纳城市生活垃圾220万吨。由于该垃圾场建设和运行阶段没有按照国家有关卫生填埋规范操作,每天仍有约25吨的垃圾渗滤液流入南淝河,为南淝河上游主要污染源之一。清溪路原垃圾填埋场工程于2007年11月开工,2008年5月完工。建设了垂直防渗漏系统、渗滤液、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和封场覆盖系统等。渗滤液经收集后送到望塘污水处理厂处理,填埋气导出至自动燃烧装置,燃烧排放。
现在的清溪路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上面已经种植了一层草皮,上面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经常会有市民前去放风筝,实验遥控飞机,还有一些人在那进行野外活动,如学生考察,家庭野炊。填埋场旁边的南淝河已经得到较好的治理,很多市民在这里垂钓,享受假日的闲适。
第四章 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4.1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
垃圾分类回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遵循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从居民生活源头分类开始(分类收集、装袋);接下来是分类集装运(分类投放到分类回收箱、分类装运);最后根据垃圾不同的成分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多环节的一体化系统。
居民家庭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外国的经验看,成功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都是从每个庭做起的。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瑞士人一般均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回收点,经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扔分类的各种瓶子,孩子从父母手里接过废瓶,然后准确地将不同的瓶子扔进不同的回收箱。有些回
收站离居民点较远,但当地居民仍会开车将废品运来。日本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分别装在不同的塑料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垃圾送到指定堆放点。而我国垃圾源头分类却很难,主要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其次,对垃圾的资源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垃圾就是垃圾,一文不值,扔哪都一样。
4.2垃圾处理方式落后,资源化难度大
我国垃圾处理主要是采用填埋方式,这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在这种思维下,垃圾的处理便成为各大城市最头疼的问题,而不能把垃圾视作一种影藏的财富。垃圾填埋后,各种隐患不断,潜在的影响也难以预测。目前,国内对垃圾填埋场的改造利用还不够,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被浪费,未能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垃圾焚烧技术正处于起步状态,各方面的技术不太成熟。
第五章 原因分析 5.1 分类难原因分析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有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而且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文中图2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所以有的居民说源头分类是毫无意义的。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指导
现阶段中国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要求没有落实到户,缺乏规范
根据访谈结果,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
5.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不进行检查,缺乏监督
在居民区放置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4】
5.2资源化难度大的原因分析
1、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2、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
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3、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4、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
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5、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5】
第六章 解决对策 6.1解决分类难问题
解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上的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应该突出主导作用,是战略的制定者;社区应该是一个策略中心,负责把法规、政策分解为具体措施,并指导监督实施;居民则是基层的执行者,但对于政策、措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1.作为主导者的政府:
(1)规范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一套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2)支持并推广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新型可降解的垃圾分类回收袋;适合家庭和办公室进行垃圾分类的废物箱等。(3)改造基础设施。投资垃圾车辆、箱桶、垃圾处理设备等,改变混合收运和单一填埋的局面。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分别处理。(4)推进垃圾回收服务的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行政府“牵头”、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2.作为策略中心的社区:
(1)坚持长期的、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另一方面还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2)把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到户。通过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一览表。表中的栏目有将家庭的用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为便于阅读,使用了很直观具体的小图片;还有指定的塑料袋的颜色,回收的日期、回收中的具体说明等,很容易理解。(3)监督和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由社区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另外规定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轮值一天做值日生,在轮值日如果垃圾堆存处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由当日轮值家庭负责进行分类。这种方式有助于居民的培养自觉意识和自律性。
3.作为基层执行者的居民家庭在这个体系中是基层的执行者,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居民也有权利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和社区的行为。
6.2解决垃圾资源化问题
解决垃圾资源化,单纯地依靠某种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都不是适合国情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电力上网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因此靠垃圾焚烧发电,工厂自用电以外剩余电力上网售电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垃圾热值低,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发电成本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电价也没有竞争力。从经济性角度来讲,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出路。
垃圾是资源,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单纯地“处理”垃圾是不科学的,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垃圾中组分的多样性,以资源、能源回收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烂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处理,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还不能利用垃圾自身的能量解决工艺过程的高能耗问题,系统运行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不利于产业化推广。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应以系统能量自给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选取较小的发电装机容量还可以使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更适合国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将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1〕 臧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环境保护,1998,(8):41~43
〔2〕 周岳薇.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对策.环境保护,1998,(9):44~46
〔3〕 吴永宝.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上海环境科学,1993,12(2):9~11
〔4〕 方创琳.中国垃圾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向.环境,1996,(9):30~31 〔5〕 邓小龙.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探讨.环境,1998,(5):38~39
参考资料:《我国城市垃圾污染现状与及处理、处置、资源化技术》
第三篇: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定稿]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研究;处理;实践
本文以青岛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及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为主线,详细论述了青岛市在研究和选择适合青岛实情、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大型垃圾转运、处理工程建设的主要历程;介绍了近几年青岛市环卫科研所围绕垃圾及处理工程所做的科研工作。文中提出了在垃圾处理场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建议。
1.青岛市概况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环抱胶州湾,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0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31.94万人。
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气侯宜人,年平均气温13℃左右,降水620mm-700mm。青岛市是一个以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风景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对外贸易的中心。
青岛市下辖七区和五个县级市,城区部分包括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五市分别是即墨、胶州、胶南、平度和莱西市。
2.青岛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概况
2.1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成分分析
青岛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垃圾原始数据的调查和积累,垃圾成分分析由环卫科研所负责,从1988年就对垃圾物理成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每周取样分析一次,这项工作直到现在仍在继续进行。垃圾量的统计由垃圾处理场负责,进场垃圾都要经过地磅计量,然后汇总统计。近几年来青岛市城区生活垃圾物理成分及年垃圾产量数据见图1。
图1青岛市近三年垃圾成分、产量变化图
2.2收运、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青岛市垃圾收集方式为袋装混合收集,清运方式以垃圾压缩车为主,见图2。各区环卫处负责收集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市垃圾管理处对运来的垃圾进行统一填埋处理。从2000年底开始,青岛市在湛山居民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收集。将垃圾分为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类。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及居民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前沿用的垃圾简易填埋的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研究适合青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成为青岛市环卫部门的重要任务。
3.青岛市近几年围绕垃圾处理开展的科研工作
围绕城市垃圾处理,主要开展了以下环卫科研工作:
3.1通过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促进城市垃圾处理科学、合理发展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我市将环卫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1990年编制了青岛市第一部环卫专业规划;1995年编制的《青岛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1996-2010年)》更是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今后十五年的环境卫生发展蓝图,此外,崂山区、城阳区也分别编制了详细的环卫专业规划。上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保证了环境卫生事业有序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城市垃圾处理水平的提高。
3.2通过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切实解决垃圾处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垃圾处理方案的比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在垃圾填埋技术研究方面,《生活垃圾填埋场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治理技术研究》成果,首次采用生物及工程的方法缩短垃圾填埋的稳定时间,加快垃圾填埋场地的利用。
利用该项技术成功地对青岛市煤制气二期工程用地进行了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柔性地下防渗帷幕研究》通过试验开发出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易行、防水性能可靠的柔性地下防渗帷幕,可应用于防止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且对改造我国旧垃圾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生活垃圾制作烧结砖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制作空心砖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考虑了垃圾综合处理场新场址周围砖场比较多的情况,为垃圾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另外,《青岛市城市垃圾物理成分分析》等基础课题调查研究已连续进行了十二年,每周采样分析一次,从不间断。这些第一手分析数据为青岛市的垃圾收运和处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以上多项课题荣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为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通过系统的环卫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科学化。
青岛市的垃圾处理工程从选址、地址勘探、环评、可行性研究、设计到建设均严格按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程序进行。该项目从1989年就开始选址工作,每一重要环节都是经过专家组及相关各部门的综合评审,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目前该项目建设已经过半,下半年即可投入使用。
4.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4.1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成分变化预测
影响垃圾成分构成的因素很多,如:居民生活燃料种类、冬季取暖方式、生活习惯、生活水准以及城市基本建设情况等等,目前,青岛市管道煤气及集中供暖发展很快,垃圾中的煤灰量逐渐减少,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增幅较快。通过对近年青岛市垃圾产量统计数据和垃圾成分分析数据进行研究,考虑到青岛市人口数量、城市基本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若干变化因素,预测青岛市今后几年垃圾产生量和垃圾成分变化的趋势为:垃圾产生量近几年将会持续增长,垃圾成分中有机物和废品类所占比重继续增加,无机成分将递减,但各种成分的变化幅度较小,垃圾容重逐渐降低,含水率逐步加大。(来源:青岛市园林环卫管理办公室)
4.2指导思想
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发展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垃圾的综合处理方针。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前提,减量化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要求,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4.3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及垃圾处理方案的确定
从1989年就开始了新建生活综合处理工程的选址工作,由于当时经费短缺被搁置起来。仍然沿用垃圾简易填埋的方式。1995年起,工程的选址工作重新启动,经过地质及环境调查否定了以前选定的场址,选定市区北部离城区35公里处的盐碱地。划定场区面积658880平方米,距离最近居民点1100米。有比较好的自然隔水层。
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状况、垃圾成分及现有的垃圾处理基础情况。作为青岛市来说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建设一座高标准、符合规范的垃圾填埋场、解决垃圾的无害化问题。在垃圾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青岛市采用垃圾生化处理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工程处理规模成为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堆肥产品的销路。分析青岛市的堆肥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点:
——用作城市绿化用土。青岛市地质构造属花岗岩地形,土层较薄,土地较贫瘠,市区的十个山头公园及大量的绿地建设,每年购置腐殖土的费用很高,对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腐殖土及高效的复合肥需求量都很大。另外,从管理职能考虑,青岛市环卫和园林是一个局,将垃圾腐殖土用作绿化用土有很多的有利条件。——可以用作土地改良和复垦。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建设在盐碱地上,其周围更是有大量的盐碱地,我们正在研究用垃圾腐殖土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如果可行的话,在当地就可消化大量的垃圾腐殖土。
另外,消耗一定数量的有机垃圾对垃圾填埋也极为有利。
综合以上分析,决定同时建设垃圾生化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初步定为300吨/日左右,主要处理农贸市场、饭店及双气区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的处理方案如框图3所示:
4.4防渗方案的选择
4.4.1场区地质情况
场地地层可分为盖层和基底两个单元
1.盖层
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自上而下可分为:
①粘土层;②淤泥层;③海相砂层;④陆相砂层;⑤陆相淤泥层。
2.基底
场区基底岩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K1q)和上统王氏组(K2w)。
4.4.2方案选择、调整
防渗方案是垃圾填埋场的关键,经过可研及初设阶段的比较,基于当时的技术现状、场区地质条件及经济方面的考虑,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初步设计中的场底防渗推荐采用垂直防渗的方式,即“搅拌桩幕墙”方案。主要是考虑:小涧西填埋库区可以利用底部基岩作为隔水层,适宜采用垂直防渗,且当时与HDPE膜水平防渗相比投资较低。
图3青岛市垃圾综合处理工程一期工程垃圾处理模式图
但是随着这几年技术、经济的发展,现在对垃圾填理场防渗方式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政策》对卫生填埋处理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新政策、标准要求,确保“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的先进性、可靠性,我们专门聘请了高达集团(加拿大)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的技术顾问,与设计单位合作对小涧西垃圾填埋场防渗等关键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国际环保专家也对原防渗设计方案提出一些意见。经过细致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认为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如采取垂直防渗方式将难以达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并且污染场区内的地下水,后期运行费用较高。采用HDPE膜水平防渗技术先进,性能安全可靠,同时可保护场区地下水不受污染,在经济性方面,HDPE膜价格已比当时大为降低,采用HDPE膜水平防渗与采用垂直防渗的投资差额大大缩小,随着近几年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环保项目投资力度的加大,受资金的制约性有所降低,在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方面考虑,建议采用HDPE膜水平防渗。
经过再三权衡,最终经过专家评审,将原垂直防渗调整为HDPE膜水平防渗。防渗膜厚度确定为2.0毫米。
4.4.3配合防渗方案调整的研究工作
①进行“地基变形有限元”的计算。小涧西垃圾处理采用水平防渗的最大难题是场区底部淤泥层沉降对防渗膜的影响,为此,我们组织建设部城建院、清华大学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地基变形有限元”的计算及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该地质条件下,采用水平防渗对防渗膜是安全的。
②设置监测装置。准备在防渗膜的下面设置传感装置,监测场区可能发生的沉降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进行填埋,降低场区沉降对防渗膜的影响。
5.垃圾转运站的建设
由于市区和小涧西垃圾处理场之间距离较远,采用大型运输车转运更为经济,因此需要建设大型垃圾转运站。目前国内外的垃圾载运方式有简易转运、压缩式转运、分选和压缩结合式转运。从技术的先进性比较,分选和压缩结合式转运为最佳选择。我们也将此模式定为首选方案。但是通过对国内外大型垃圾转运站的实地考察和了解,我们认识到,分选和压缩结合式转运站运行费用高,设备维护费用高,对国内的生活垃圾成分适应性较差,从国内运行的实例看,运行的可持续性差,效率较低。经过认真分析,认为青岛市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转运方式良好运行所需的各种条件,即使建设了也难以正常运行,从而否定了此种方试。最终从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分析,确定采用预压块装式转运工艺的压缩式转运。该方式对垃圾成分及产生量的变化适应性强,可靠性较好,扩容灵活方便。经过国内外长期运行实践表明,其技术工艺成熟,操作性和经济性均好,因而得到广泛采用。(来源:青岛市园林环卫管理办公室)
现已建成的太原路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53336平方米,采用压缩转运方式,转运能力1500吨/日。
6.项目的运作方式
成立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建设。注册成立了独立法人单位—青岛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工程的建设,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这种运作方式避免了以往常用的以指挥部为主搞建设的弊端,能做到分工具体,专业性强,责任明确,为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7.经验及建议
7.1政府重视、领导支持
青岛市政府及各级分管领导对垃圾处理问题非常重视,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及可持续发展,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保证了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被列入1998年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使该项目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
7.2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有超前意识
为了确保工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广泛吸收和采用国际上的先进、成熟技术和工程建设经验,青岛市专门聘请了高达国际工程顾问公司作为该项目的技术顾问,对整个项目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前瞻思想指导工程建设,使工程具有适度超前性,从而确保工程的先进性。从实践过程来看,顾问公司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防渗方案的调整就充分采用了高达公司的咨询意见。
7.3建设程序严格、操作规范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
该工程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程序进行,从1989年就开始了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的选址工作,1995年在市计委立项,1998年在国家计委立项。然后顺序完成规划定点,场区水文地质勘探,场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所有基建工程及材料采购均通过国内、外公开招标确定。关键的标段还邀请国外的专家评标。以上措施使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每个环节都进行专家评审,确保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使工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四篇:国务院常务会研究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国务院常务会研究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3月23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 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会议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全民动员、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加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突出重点工作环节,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努力,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切实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推广使用城市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菜篮子、布袋子,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和过度包装,促进源头减量。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当前重点推进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单独收运、处理。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
(二)增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完善收运网络,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垃圾收运系统。强化规划引导,推进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选择适用技术,加快设施建设。严格规范操作,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加快存量垃圾治理。
(三)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开展考核评价并公开结果。完善全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监控系统,定期开展排放物监测。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入渠道,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要优先配套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强化对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支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省级政府负总责、城市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强化分工协作和宣传教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对发展经济和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厂办大集体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东北地区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试点政策逐步完善。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用3年至5年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会议强调,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化解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坚持分类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安置职工,处理好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由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革成本。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经济补偿金中央财政补助比例,统筹用于职工安置。会议要求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有关问题。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会议要求,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继续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加强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五篇: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彭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缘,地处岷江中游,府、南二河从北入境,交汇于古镇——江口镇,汇入岷江南流出境。彭山县是眉山市的北大门、近邻成都,东邻仁寿,西与浦江、邛崃接壤,南接东坡区,北与新津、双流交界,幅员面积465.3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89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4万,其中县城区总人口近10万。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严峻。
一、全县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的排放情况
我县城区人口约10万人,建成区面积9.2平方公里,年排放污水量475万m³/a,现有中心城区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实际每年收集污水256万m³/a,污水收集率53%。目前各乡镇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对岷江流域水况造成激发影响,目前城区管网和乡镇污水设施建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大大影响岷江流域水质。城区能源以燃气、电力为主,城市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灰渣、废棉、废塑料等。我县城区及各乡镇产生的垃圾,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理场地及设施,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露天堆放的简易处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城 1 市建设规模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何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加快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近年来,全县有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设施建设进展较快。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程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各级地方政府是建设的责任主体。我县政府把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目标措施,作出了计划安排。特别是今年以来,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了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
2.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行有利于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的措施。一是给予配套政策扶持。如对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在用地、用电等方面政策优惠;对各地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二是鼓励多元化投资。如对投资新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政府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项目用地等优惠政策措施。三是开征污水与垃圾处理费。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关于“谁污染谁治理”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2 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的规定,县城城区普遍开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
3.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为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不少地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引入国内外资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全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采用BOT方式解决投资问题,减轻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创新了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新模式。
4.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工程建设。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用于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运行。我县关于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十二五”规划:一是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及扩建城区污水配套管网40公里,规划总投资9000万元。青龙镇、观音镇、谢家镇、牧马镇新建4个污水处理厂及共计51公里的配套管网,总投资1亿元。二是垃圾处理工程。新建规模日处理能力400吨,年垃圾量14.6万吨,处理率达到100%的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至少6464万元。其中,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5535万元,垃圾转运设施建设,总投资929万元。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全省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增强,饮水安全总体得到保障,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所缓解。
二、当前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污染物排放增长快,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全县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所造成的岷江流域污染仍然比较严重,由此,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
(一)城乡进展不平衡,城区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虽已立项,但有的迟迟没有动工;有的虽开工建设但进展缓慢;有的虽建了厂但管网不配套而无法运行。乡镇基本上未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基本上为简易填埋,未作无害化处理。
(二)管网建设不配套,已建污水处理厂多数运行不正常。全县已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普遍滞后,收集污水能力不足,导致实际处理污水量大多达不到设计能力,存在时开时停、“等米下锅”的问题。老城区管网改造任务重,普遍不到位;城市管网建设中,大多没有实行雨污分流,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特别在雨季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更大。
(三)一些垃圾卫生填埋场没有做到卫生填埋,二次污染严重。全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未按无害化卫生填埋要求规范操作,没有 4 做到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实际上仍然为简易填埋,一些垃圾处理场对周边环境产生了较严重的二次污染。
(四)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有机物浓度高,而污水处理率低,导致岷江流域污染严重,水质下降,危及饮水安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的排放量还在不断增加。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的增量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面对严峻形势,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切实提高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率,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法律责任和主体意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切实加强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
政府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有计 5 划地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的规定,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环境质量负责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切实把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研究、协调解决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统筹规划,科学选址,配套政策,落实责任,加快实施,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农村乡镇的污水与垃圾处理工作也应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订完善有关经济政策措施 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是重要的公共设施,政府要加大公共投入,将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尤其是在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上要列出专项资金,加快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要制定完善污水、垃圾处理的收费管理、资金补助等配套政策,落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有关奖励政策。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收费改革,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充分考虑城市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以保证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运行管理
政府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工作,尽快实现在线监测,督促其正常运行、规 6 范操作。对未按规定要求运行的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依法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COD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应当实行项目“区域限批”。要依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投融资和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四)依法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