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局对我县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多年来,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以及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因煤炭采掘带来的采空区塌陷造成的种种危害也日益凸显出来,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已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全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煤矿采空塌陷造成的危害与影响
我县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境内含煤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0.9%。经过多年开采,全县累计采掘原煤2亿多吨,由此而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为“悬空区”,致使大面积土地塌陷,农作物被毁、房屋裂缝、公益设施受损,危害范围涉及到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7453户居民,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土地裂陷,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达72万亩,农村人口4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9%。受煤炭开采的影响,目前全县共有20231亩耕地出现裂缝和塌陷,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减产或绝产。如巴公镇44个行政村,有14个处在王台、风凰山、古书院三个国有煤矿的采空区范围内。全镇耕地塌陷和裂缝面积达到609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所辖南山村711亩耕地有500亩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裂缝和起伏现象,最深的达到3米,最宽裂缝达0.7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40万元。
四是激化矛盾,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危害。近年来,因采煤塌陷造成的危害引发人民群众到矿区闹事,到政府上访的事件频频发生。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个乡镇的32个行政村的群众到县里上访,反映房屋和土地受损问题,全县因采煤塌陷引起的上访共有26人次,占上访总数的28%。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
二、治理采煤塌陷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采煤塌陷地的出现不是即采即塌,从采空区到塌陷区中间有一段时间差。这就给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带来主观上的忽视,对采空区的潜在危害估计不够,长期以来无人问津。采煤历史和采空区的存在已一百多年了,而对采空区治理和研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此,治理采煤塌陷地困难大、问题多、任重而道远。
第三、认识不够,预防不力。现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还沉缅于煤炭的眼前利益和高额利润中,只注重煤炭生产,不注重煤炭危害,对采煤塌陷地危害估计不足,认识不够。有关部门对采空区治理的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从而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塌陷区的产生,致使采空区缺乏有效的治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煤炭塌陷地治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设立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门机构,为塌陷地治理提供组织保障。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实施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条条块块的协调,单靠一个部门去治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县政府成立采煤塌陷地治理领导组(或设立采煤塌陷地复垦管理局),吸收煤炭、国土、科技、水利、交通、财政、审计、农业等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塌陷地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编制治理规化,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塌陷地治理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二)制定采煤塌陷地治理条规,为塌陷地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严格按法律、按政策办事。要根据国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泽州实际,制定相应的《泽州县采煤塌陷地治理办法》,对采煤塌陷治理的责任划分、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指导思想、办理程序、奖惩兑现等具体事宜做出明确规定,提交县人代会讨论通过,从而将采煤塌陷地治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采煤塌陷地有序治理。
(三)建立塌陷地治理专项资金,为塌陷地治理提供财力保障。一要用足用活上级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对采煤塌陷地治理非常重视。国务院已拨出数百亿元专项资金投向全国,尤其对山西的扶持比例达到40%—50%。省政府已把采煤塌陷区治理列入重点工程,将斥资70亿元对全省采空区进行治理。市政府预计总投资近4亿元治理国有煤矿采煤塌陷区。我县的采空区治理均在上述治理范围内,要积极主动争取更多资金。二要收取土地复垦费。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采空区治理纳入煤炭生产成本,向造成塌陷危害的煤炭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复垦费,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捆绑起来使用。三要激活民间资金。依据“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投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
(四)提高塌陷地治理科技含量,为塌陷地治理提供技术保障。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既涉及地下地质变化,又涉及地上田、林、路、水、气等因素。因此,必须提高科技含量,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治理。一要进行科学规划。专门聘请国家负责治理的专家对我县的塌陷地治理进行总体规划。规划既要处理好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局部治理与总体布局的关系,也要考虑塌陷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可以平整土地,改善耕作条件,恢复地貌;在面积大、积水深的塌陷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等产业。通过治理,变废地为宝地,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三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强对采空区进行监测,采取有效办法填充采空区,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空区塌陷面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期刊文献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
治理措施探讨
姬 婧12
刘富齐
3张登明2
(1.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159;
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 河南平顶山
467001; 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 采出煤层厚度的60%~70%。目前,采煤塌陷土地总面积约67.877km2,其中稳定塌陷土地12km2,平均塌陷深度2~4m,积水面积约4.28km2,其中积水深度1~3m占积水面积的80%。共涉及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的3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户,塌陷破坏耕地36.667km2,50%的耕地都会大幅度减产或绝产。塌陷还造成农村居民住房变形或倒塌,需搬迁21个村组近2000户村民。塌陷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
塌陷地分布状况表
单位:km2
稳定塌陷地
名 称 东高皇乡 焦店镇 滍阳镇 总计
合 计
小计
29.324 32.065 6.487 67.876
5.334 6.301 0.155 11.790
常年积水 3.032 1.249 0 4.281
无积水 2.302 5.051 0.155 7.508
塌陷地 23.990 25.765 6.332 56.087 不稳定 0 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
1.1 采煤概况
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2 采煤塌陷地现状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矿50多年来,本区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导致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椐调查,平顶山市区因煤炭的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东西绵延约30km,南北宽约8km,采煤塌陷土地的地貌多呈碟形洼地或槽形洼地,塌陷深度从边缘向中心部逐渐加深,最深处一般为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
1990年以来,在平顶山市市政府及平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整治工作。对塌陷区的复垦治理主要实施“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治理措施。“一疏”即挖沟开渠,建设主、支渠配套工程,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系统,疏排塌陷区内积水;“二平”即对已排除积水的塌陷地,采用平整和梯田平整的办法,复垦还耕,“三改造”即对疏排无法排除积水的塌陷坑,采取“就地取土建鱼塘、垫高土地造菜田”的方法进行改造,规划出常年积水区开挖鱼塘,将弃土垫低洼地进行造菜田,拉矸石围塘铺路和修垫简易公路,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殖、种植的生态工程系统。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建则建”的原则,建立了水域养殖型、林果种植型、基地建筑型、疏排水复耕型、景点娱乐型、三产用地型等六种土地利用
期刊文献
类型,共开挖、疏排主干渠11条,长18km,支渠长19 km,开挖鱼塘63个,建桥与涵洞112座,解放土地约3.2km2。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探讨
3.1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
为了对塌陷区土地进行科学的复垦管理,在治理时应根据塌陷地地理位置、自然条属性、平顶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统筹兼顾,采取合理的措施。平顶山市区的采煤塌陷地根据以上原则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见图1)。
图1
平顶山市区的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示意图
A区是平顶山煤田北部山前丘陵地带,位于平顶山市区的北部,面积约占沉陷总面积的60%,该区包括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龙山等,该地面标高+22m~+110m,平均坡度降3%~8%,塌陷地面积达22.90km2。该区多为坡耕地/未利用地等。开采后地表普遍下沉4~10m,但地形、地貌未发生明显变化,覆盖层为泥质砾石黄色砾质土,土层薄、土壤贫瘠、抗旱能力差,大部分为草坡与林地,部分耕地也多为坡耕地或梯田。
B区属于山前地带,面积达15.27km2,地势低缓,位于塌陷地的边缘部分,多数已稳定或一定程度的稳定。该区域有北环路和平煤铁路中心站与市区相连接,交通条件好。
C区是平顶山煤田东南部开采沉陷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郊区,面积达12.00km2,此区域地势低平,平均坡度降1‰左右,土质为黄土状亚沙土和灰黑色亚粘土,一般厚3~15米,最厚达20m以上,塌陷前为灌溉良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蔬菜。塌陷后地表出现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积水最大深度约2.1m。紧临平顶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孟宝铁路平东站及许南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D区是平顶山煤田西南部沉陷区,位于平顶山市新老城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平均坡降5‰,塌陷严重,面积达17.80 km2,采煤塌陷后地面大部分形成了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积水深度多在2m左右。3.2 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
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包括粮、果、林、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水产与畜禽综合养殖,建筑利用(工业广场和村庄搬迁),休闲娱乐所建设等,应尽可能多地复垦为
耕地,复垦中充分考虑改善矿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体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根据A区的地域特征和土壤地质条件,符合圈层说与级差地租理论,本区应作为林牧业用地,主要用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平顶山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低山和丘陵区水土流失,为平顶山市创建园林城市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B区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有力的条件。
本区应以“林牧结合、以林牧促农”为利用方向,大力营造侧柏、刺槐、油松等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种植杏、枣、柿、核桃等果木林;栽种牧草,采取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充分利用荒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建立牛、羊等生产基地,将塌陷地的改造利用纳入山区小流域治理。
到2005年本区已改造利用塌陷荒山坡地21.30km2,其中,用材林6.44 km2,经济果园林3.20 km2,牧草地
11.32km2,其他用地0.34km2。
B区位于A区南侧,靠近城市,根据其位置特点,可作长远投资规划,可将其作为建筑用地和企业生产用地,以缓解城市居民住房及市区中心区的用地紧张问题。在此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定期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观测,确系稳定的塌陷地可视情况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不稳定的区域可铺设临时性的路基,种植蔬菜,供市民的生活需求,稳定后供土地开发。
1996年底,平顶山煤业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用集团公司二矿重复采煤塌陷地0.153km2,建造家属楼64栋,家属楼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此工程节约可耕地0.20 km2,解决近1万人住房问题。
C区由于地势平坦低洼,塌陷后出现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损失较大,大面积积水不能耕种,灌溉设施遭到破坏,无积水的耕地大幅度减产,本区域作为城乡结合处,接近于城市市场,生产经营蔬菜较生产林产品或谷物更有利,因此,本区域治理应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为核心,复垦主要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塌陷治理措施,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鱼、种菜的综合副食品供应基地。
为了改善矿区的环境质量,提高矿工的生活质量,给东工人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在本区东工人镇的腹地,自1984年以来,连续投入了120多万元,将0.15km2常年积水的塌陷地改造成绿树成荫、碧波涟漪的东湖公园,成为职工、居民娱乐、健身的良好去处,填补了市区东部无游乐场所的空白。
在紧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塌陷地边缘地带,稳定的塌陷地可以利用未燃烧过的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垫高洼地,经过分层镇压和自然沉实,作为小型工业企业用地,这样由于用地价格低廉,可以降低成本,如平顶山胶管厂,期刊文献
胶合板厂,水泥构件厂等,不稳定的塌陷地可视具体情况作为仓储用地或临时堆场用地,如煤球厂,免烧空心砖厂等。
D区位于新老城区的过渡地带,地势偏低,采煤塌陷造成部分地下水露出地面或破坏了地表流水线,形成了常年积水塌陷地和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已不宜作为农田用地或建设用地,为了提高平顶山城市的品位,改善市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市区居民的户外休闲需要,同时也将带动市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该区应作为城市绿地和人工湿地,或者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用地,设置景点公园,用来作为新老城区过渡带,将平顶山新城区和老城区用景观带衔接起来。另一方面D区和A区的绿地共同构建了平顶山市的绿色屏障,将阻挡北部矿区的粉尘污染。将土地复垦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充分体现土地复垦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
总之,土地的分区利用是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在对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土地资源进行治理时,要符合其区位特征,确定各种土地的最佳利用途径及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的应有作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总体经济效益,使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整治从农业复垦的角度向城市用地的综合利用转变,以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景观,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结
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顶山市区塌陷地治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塌陷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本文试着从平顶山市区塌陷地的适宜性条件出发,提出了塌陷地土地资源进行配置时分区域划分方法,并从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探讨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做到地尽其用,同时也兼顾到了塌陷地复垦利用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问题,使之能够满足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刘贵明.平顶山矿区土地塌陷影响与整治.[J].煤矿环境保护.2001(3).[2] 张发旺.矿区土地破坏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4).[3]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3)作者简介:姬婧(1970—),女,汉,河南驻马店人,讲师,1992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河南理工大学04级工程硕士,现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矿山测量、地质及土地利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三篇:采煤沉陷区治理调查报告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先急后缓根本解决
——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闫新义
我市从1958年开始矿区建设,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对多年来的发展进程而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建设新型煤化工和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
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
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居民上楼困难。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4、采矿主体逐渐灭失。近年来,我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共关闭了200余个小型地方煤矿,而且能够继续保留的地方矿井也将越来越少,给实施“谁破坏、谁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解决采煤沉陷区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效益、农民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要素,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兼顾百姓和企业的利益,真正做到互利互惠、公正公平。
(一)对当前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沉陷区的农民由于生活在危房内,生命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在汛期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群众安全撤离沉陷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市、乡、村干部要进村入户,讲清居住在沉陷区的危害性,做好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采取临时租房、投亲靠友等方法搬离危房。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加派人手在沉陷区内巡查,做到发现一户,劝导一户,使其尽快搬离沉陷区。三是筹措资金,搭建临时房屋。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农民,要尽快搭建临时房屋,使其安全渡过汛期。四是制订《地质灾害紧急救助预案》,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救能力。
2、尽快解决新村选址难和建设用地审批难的问题。
对于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建议作为救灾工程用地边用边报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属于救灾工程用地,可边用边报批。并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纳入当年农用地转用计
划指标,专列计划予以解决。
3、完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市、乡两级政府是新村镇建设的执行主体。要把村庄搬迁安臵新村镇建设任务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实行责任追究。二是政府应起到管理主体作用。政府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对于乱提不合理要求、故意设臵障碍阻挠施工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
(二)对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本思路是:统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采煤在先,规划在后”逐步变为“规划在先,采煤在后”,把安臵拆迁补偿“据实补偿”逐步变为“按人口补偿”,把“先沉陷,后治理”逐步变为“边沉陷,边治理”,努力走出一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1、设立常设机构。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指导,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我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给予适当的人员编制。办公室要有国土、安监、建设、水利、财政、审计、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尽快摸清全市采煤沉陷区的底数,综合协调煤矿企业与各部门及地方的关系,负责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治理规划,统筹治理资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科学编制区域性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结合实际,制定沉陷地区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到区域内小城镇的定位、风格功能、建设规模、产业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沉陷水域规划利用等。编制周期不应过短,以规划期20年至30年为宜。
3、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争取国家、省、太原市有关治理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太原市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非常重视。我市要积极主动申报部、省级采煤沉陷地治理项目,争取更多治理资金。二是筹措市级沉陷地治理专项资金。采取三个“一部分”(即从资源价款中拨出一部分,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财政逐年挤一部分)的办法筹集治理资金,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用、挪用或占用。三是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明确产权关系,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拓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
4、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沉陷区治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就成为现实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一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通过引进和创办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业,抵减对煤矿业的依托度。二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应协调企业出一定资金,由地方政府组织培训,让失地农民尽快掌握从事非农产业的一技之长,实
现由农业型群体向半农业型、非农业型群体的转变。三要优先安排符合煤矿工作要求的失地农民就业。
5、尽快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以工补农“四种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要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力争使失地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产业结构升级。
要着眼于古交长远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煤矿企业资源整合规划与煤矿业主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对地方煤矿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四月
第四篇:塌陷地的治理方法探讨与分析
摘 要:塌陷地是采煤产生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塌陷地的治理关系国计民生,由于前期对煤炭的开发利用管理不当,塌陷地已成为煤矿周围的主要问题,探讨与分析合理治理塌陷地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解决土地危机,合理开发利用塌陷地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塌陷地;采煤;污水处理;开源节流
中图分类号: f41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59-2 概述
煤炭是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是工业发展的食粮。目前由于煤炭的开采,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使土地原有的面貌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多个地方出现地面沉降,严重地区,积水达到5-8m;其次,使耕地迅速减少,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最后,塌陷地的形成,致使多处村庄及单位搬迁,使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引发了多种社会矛盾。因此,为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塌陷地的治理问题已迫在眉睫。塌陷地的主要治理措施
不同塌陷程度的土地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轻度塌陷区以及部分中度塌陷区的土地,塌陷程度较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通过土地平整措施、表土剥离、堆放与回覆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治理。
中度塌陷区的土地,塌陷程度较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通过矸石充填、表土剥离、堆放与回覆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治理。
重度塌陷区的土地,塌陷程度较重,有季节性积水和永久性积水的情况,通过挖深垫浅的方式进行治理。
2.1 土壤结构重构措施
2.1.1 土地平整措施
对于轻度塌陷区,塌陷程度较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主要采用土地平整的措施。土地平整的目的是通过推高填低、平整土地,使农田达到满足灌溉和耕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善农田灌溉的条件,达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基本目的。土地平整应根据矿区地形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农田耕作、灌溉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根据实际地形,将多个田块划分为一个平整单元进行平整,在每一平整单元内,依照项目区实测高程点,用散点法计算土方量。没有实测高程点的采用典型田块法计算土方量。利用推土机将塌陷产生的土丘或土坑直接进行平整。
2.1.2 表土剥离、堆放与回覆
表土是指耕作层土壤和表层土壤,是经过多年耕作和植物作用而形成的熟化土壤,是下层生土所不能替代的,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土地结构重创时。首先要把表层的熟化土壤尽可能地剥离后在合适的地方贮存并加以养护和妥善管理以保持其肥力,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主要为0~50cm的土层);待土地整理结束后,再将表土平铺于整理后的土地表面,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
表土的剥离是否适宜关系到将来塌陷地治理的成功率与成本高低,也是塌陷地治理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要做好表土的剥离工作。治理工程中对于轻度塌陷区域,先将表土剥离再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剥离耕作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对于中度塌陷区(1.5-3m),进行矸石充填工程之前,剥离土层厚度不小于80cm,并对不同层土壤分别堆放存储;对于积水区,积水前进行表土剥离。
表土堆放高度以3-4m为宜,土堆坡降为1:1,四周采用编织袋挡土墙进行围挡并设置标志牌,雨季、大风季节用土工布遮挡,因为雨水淋溶后有机质含量下降。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底宽0.3m,深度0.3m,边坡1:1,纵坡为自然坡,导入周围排水沟或沟道。表土临时堆置场地应地势平坦,不易受洪水冲刷,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雨季采集土壤会损失土壤的肥力,土壤压紧后会失掉它本身的肥效,所以土壤的采集和堆放最好是在其解冻和自然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并禁止在堆土区域反复碾压。
2.1.3 矸石充填法整地措施
对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矸石,并堆放了临时矸石场的矿山,治理中度塌陷区时,表土剥离后可采用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
利用煤矸石的酸碱性及其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和生土一起作为充填材料,并适当掺入一些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避免土壤中各种细菌滋生,丰富土壤腐殖质,促进植被生长。尤其在砂质土壤中,煤矸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对沙地土壤有明显改良作用。
2.1.4 挖深垫浅措施
挖深垫浅主要是针对重度塌陷区,利用挖掘机将塌陷严重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塘或者鱼塘,取出的土方作为中度塌陷区的充填材料,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耕植并举的一种治理方式。根据治理设备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泥浆泵治理技术、托式产运治理技术、挖掘机治理技术等。
最常用的设备是托式铲运机,托式铲运机是一个无动力的拖斗,在前部用推土机作为牵引设备进行铲装运土作业。铲运机由一个带有活动地板的铲斗、4个轮胎和液压(驱动)系统组成。其中铲斗的锋利箕形铲刀,用于剥离土壤。工作时前推后拉,用于推土、挖土和运土,具备铲、运、填、平等多种功能,能将土方从“挖深区”推或拉至“垫浅区”,对“垫浅区”进行回填。
托式铲运机在治理土地时,首先将“挖深区”和“垫浅区”的熟土层剥离堆存;其次将根据机械的多少和地矿的大小将“挖深区”分成若干块段,多台机械同时进行挖掘及回填工作;然后在回填到一定标高后,再将熟土回填到治理区表层,使“垫浅区”达到设计标高;最后推平后,施农用耕作细肥用推耙机进行松土整理,建立治理区田间水利灌溉系统,培肥后即可种植。
2.2 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
2.2.1 灌溉工程措施
根据塌陷地地下水资源情况,主要通过修建机井抽取浅层地下水进行田间灌溉。新修机井的同时埋设机井输水管道引水至田间进行灌溉,并为新修机井配制机井房;根据塌陷地电力设施情况,建设配电室为新打机井水泵提供动力,架设高低压线,并根据机井数量配备变压器。2.2.2 排水工程措施
塌陷地内耕地多以水浇地为主,为满足田间灌排水需要,对塌陷地块平整后在原有基础上沿规划道路重新规划设计斗沟、农沟两级排水沟,田间排水沟与周围地块排水沟相连,与区域主干沟相通,将田间水汇集一并排出治理区。排水沟采用挖掘机粗开挖、人工修整措施修建。对于部分积水严重积水又无法通过周边沟渠进行自然排水区域,配置移动泵站以及pvc管道进行强排水,将积水抽调至周边较大沟渠进行自然排水或者直接强排至承泄区。
2.2.3 输电线路工程
建设配电室为新打机井水泵提供动力,架设高低压线,并根据机井数量配备变压器。
2.2.4 道路工程措施
煤矿地下采煤对土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道路也由不同程度的损坏。塌陷区内田间道多为硬化路面,生产路多为土路,对轻度塌陷的道路进行维修,中度以及重度塌陷道路根据周边农民的出行习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田间道路和生产路与周边生产道路相连。
道路设计应少占耕地,因地制宜的将田间道路根据现状条件规划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道路系统。田间路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加水、加种等服务。生产路与田间道垂直布置,一般沿沟的走向或垂直于田块方向。
2.3 植被重建工程措施
土壤结构重构及水路道路工程完成后,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应在田间道路两侧布置农田防护林工程。道路两侧防护林为单行栽植,均栽植乔木,穴状植苗栽植,选择两年生苗木。
树种的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选用适应当地生长、抗污染、耐烟尘、耐瘠薄的乡土树种,优先考虑当地自然生长的树种,栽种时间选择在春季。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塌陷地不同的塌陷程度,因地制宜地对塌陷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并合理地利用的土地资源,修复了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为人们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五篇:肥城市基本农田与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情况实习报告
肥城市基本农田与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情况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在强化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土地保护、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以及对于缓解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的矛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三个方面。
肥城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情况是全国的一个典型地区通过此次实习来了解土地规划的作用意义。土地复垦是因地制宜的恢复和发展土地利用价值的活动 ,也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肥城市桃源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农田保护与煤炭塌陷地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煤炭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方法增强专业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习地点:
肥城市桃源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与煤矿塌陷区。
三、实习时间: 2012年11月9日
四、实习地介绍 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自1958年建矿以来,先后有13座煤矿建成投产。肥城是全国五大煤矿塌陷地之一,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严重破坏了该矿区的地形地貌。塌陷涉及肥城市4个镇71个行政村,总面积5000 hnl2。由于地面塌陷,交通、水利、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粮田成为沼泽水域,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受到重大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肥城市组织引导了各级和矿区广大干部群众,本着“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原则,投人大量的人、财、物力,对塌陷地进行科学治理,综合利用现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肥城市2008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为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省投资重点项目,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目前,示范区已配套安装遥控取水设备177套。当地群众说使用农田遥控取水设备,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农田灌溉,而且在进行农田灌溉时节约用水效果明显。桃园镇一农民向我们介绍自家在土地整治后的获益情况。周全索说“土地整治前,我种玉米和小麦,一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土地整治后,浇水容易了路好走了虽然今年遭遇干旱天气,但是收入并未受影响,一亩地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
五、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们沿路对肥城煤矿塌陷地复垦治理情况做出了实地考察。了解内容如下
(一)桃源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年,肥城市桃园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两个亮点,努力在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化培植、财源建设、镇村建设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基层组织建设和谐进步桃源镇现在的规划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打造农业经济新亮点。桃园镇目前已有“两菜一粮”种植面积5.6万亩,今年计划新扩有机蔬菜2000亩,并发展经济林6000亩,其中肥桃3000亩。今年要加大培优措施推广力度,注重打造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多举措促进种植业由规模化向标准化、有机化方向发展。林果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桃园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大主导产业来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小城镇开发和建设,新扩小城镇0.6平方公里,全年新开发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在社区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完成5个村8.1万平方米的居民楼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治理改造基本农田5000亩,新修、改造镇村公路26公里。进一步完善农田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坚持不懈地搞好镇驻地绿化、亮化、美化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塌陷地复垦状况,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用则用”的原则进行全面治理综合利用成效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直接利用法(1)对于大面积或很深的常年深陷积水区,根据深陷地实际状况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如石横镇新胜、马坊等村连片开发鱼塘130余公顷。
(2)建造公园等旅游景点。沟深处充水建湖,平整处种植观赏植物、建造健身场所等,打造成天然的旅游基地。这样不仅很好的利用了塌陷地区,并且增加了地区收入。在实习过程中路过的一个公园确实建造的不错。
(3)利用塌陷稳沉地建新村上项目。在塌陷区稳沉地上建立了董庄铺一至五村、东大封等新村,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耕地,也减轻了采矿企业的负担。湖屯镇利用国庄煤矿采煤塌陷的稳沉地52 hm2引进了树脂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该项日投资9800万元于2004年10月份正式投产年产纤维板10万m2,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00万元。
2、改造复垦法
(1)平整土地。对塌陷变形地,实行削高填洼划方整平改善水利施设恢复耕种。肥城老城镇项目区通过清墟、挖沟、排水、整平等工程措施将塌陷地治理成了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区还争取创建全国塌陷地治理“精品工程”。
(2)梯田化。对积水沉陷区、潜水位较低的边坡地带可采取改造成梯田的方法复垦利用。梯田的水平宽度和梯坎高度应根据地面坡度抖缓、土层薄厚、工程量大小、作物种类、耕种机械化程度综合考虑确定田间坡度的大小和坡向应根据原始坡度的大小、有无灌溉条件、复垦土地用途来决定。
(3)挖深垫浅。即将造地与挖塘相结合,利用挖掘机械将沉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沉陷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并举的利用目标。肥城市有一地区就实行挖塘养鱼淤泥造地、种养结合、立体开发。
3、充填复垦法
(1)煤矸石充填复垦和粉煤灰充填复垦。地下开采产生的大量煤矸石运到地表排放既占地有污染环境。利用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即可使采煤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又能减少矸石的额占地。肥城利用此方法充填复垦了2000多亩土地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2)有机无机相结合充填的方法。无机物利用粉煤灰与煤矸石有机物利用糠醛PH=2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K可达6000PPM、酒糟、城市污泥、土大粪、牛羊粪等。这样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配比,进行充填复垦。
(3)复垦成果过去的废弃地如今成了“聚宝盆”。这得益于肥城市先后实施的100多个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面积4.3万亩使很多像国殿洋一样的农民在废弃地里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采煤塌陷地2400l m2,计新增耕地266余公顷,园地93余公顷,林地100hm2,养殖水面433余公顷。工矿用地140 hm2,其他用地73余公顷。同时修复道路110条,营造防护林带70多条,建桥涵100多座,新打、修复机电井近200眼,挖排水沟90多条近300 km长治理粉煤灰场1处、矸石山6座。昔日残墙破壁、荒草丛生的煤田塌陷废墟。而今出现了粮林丰茂的鱼米之乡。
六、实习体会及对该区域的相关建议,此次实习使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发挥,同时通过进行实地的考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土地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利用和节约土地,使这项不可再生资源能长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发挥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客观上就要求对土地利用作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土地利用规划或者没有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就会导致土地管理职能的缺失和整个管理工作的失败.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影响国家的基本国策的贯彻和落实.通过对本地区塌陷地的复垦情况谈一下我对此的相关建议重点建立投资、激励、指导“三个机制”。
(1)、加强资金投入
政府加大塌陷地开发复垦的资金投入。目前已累计投人资金12亿多元。特别是国家和省、泰安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都投入部分资金支持塌陷地治理。建议肥城市及矿区乡镇每年也都将塌陷地开发列入预算,优先予以保障两级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资。
(2)、激励干部——群众的复垦意识激励机制从干部抓起。把复垦工作考察、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认真履行职责、致力复垦稳定、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在评选先进、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在群众中间,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对复垦的土地,做到谁开发、谁利用。延长承包期,稳定长期使用权,市乡财政给予扶持。按照复垦难易程度,每公顷给予一定数额的土地复垦扶持费,允许对复垦后土地进行转包。这些政策不仅能调动矿区群众搞复垦的积极性也能吸引许多企业投资复垦。
(3)、加强政府指导
对复垦后的土地要加强管理。复垦后的土地当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说充填复垦后的土地通常重金属会超标。这样政府可以带头用多种方法利用整理土地。可以采用化学法,使用化学物质,使重金属离子络合达到改造的目的;物理法用各种物质吸附,暂时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性,生物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即种植富集作物吸收金属离子如蓖麻或者是种植对金属离子吸收较少的作物,如块根块茎作物、球状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