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大全)
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陈大祥
近年来,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外来人口明显增多,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提高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重视,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研究,逐步完善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管理措施,已成为农村学校研究的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
1,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转进转出频繁,学生流动性大。
2,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早期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由于家庭影响,经常转学,使得他们几乎每年都在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零碎,衔接不上,甚至读小学高年级了竟然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学习环境差,家长自身接受教育有限,文化素质较低,督促不力,缺乏教育方法,更谈不上辅导,因而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差。
3,外来务工子女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自理自立能力较强,大胆乐观,自我满足度低,因而幸福感较强,但和本地学生相比,由于成绩差,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因而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通过以上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学科成绩这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对策
1、了解心理问题,讲究解决方法
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来自于贫困而落后的地区,这一特殊群体往往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排挤,其子女已经适应了原出生地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文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性格特点,来到了相对较为发达、文明的地区后,原先的一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习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觉不适应,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学校部分教师与同学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更加自卑了,性格更加内向。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从以人为本,公平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让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和本地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作为学校,首先要敞开大门欢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就读,将他们纳入教育招生计划,让他们各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大教育观,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帮扶帮教活动,更加的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要用他们能吃苦耐劳,独立性强,上进心强等优点教育本地学生,同时通过班队活动、爱心传递、家访、心理健康教育等,消除他们心里落差,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总之,教师要关注、帮助、温暖、感染他们,就一定能解决好他们心理问题。
2,实行专项管理,家校互动互通
外来务工子女将越来越多,而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特殊管理,最好实行专项管理,建立好花名册、学生档案、学籍卡,建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成绩跟踪、安全教育等相关制度,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手拉手”活动、“帮扶帮教”活动、家访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工作劳苦忙碌,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低,极少和子女交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几乎不知晓,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家长联系,要充分利用校讯通信息平台、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和家长联系。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家长讲清道理,教给他们一些教育方法,指导他们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教育好学生。
3,摸底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成绩
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差异性很大,他们当中有不少智力水平高于当地学生,但由于他们原有的教育环境、学制、教材体系与当地的学校不同,再加上家庭的自身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低于当地学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首先对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摸底,建议其上哪一年级最为合适;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降低对他们的一些学习难度,注重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及时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第三,我们对这些学生加强了个别辅导,根据他
们的学科成绩制定专项的辅导计划,利用中午、放学后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一般经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努力,这些学生的成绩基本上能跟上来。一部分学生还能进入班级优秀学生的行列。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对于学校来讲,提高了大面积的学生质量。
外来务工子女成了学校的重要一员,他们同是祖国的花朵,同在阳光下受到同等的教育权利,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那年暑假每一天,当朝阳升起,当朝露干涸,我们背着笔记本电脑穿着粉色的队服集队在苏州大学本部北大门处,整装待发;每一天,当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滚烫的大地,当满头的汗水蜿蜒流下,我们疲累的拎着电脑离开社区,等待在公交车站;每一天,当孤月高悬,当夜露凝结,我们微笑着挥挥手离开会议室,结束一天的讨论,开始第二天的准备。
每一天,都是一个开始,都是一段忙碌的行程。
2010年7月16日至17日主要是先期准备。在两天的讨论中,实践的具体流程渐渐出炉,从人员安排到每天具体日程安排都几乎先期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实践的主要负责人还两次奔赴实践的主要活动地点联青社区和长岛社区进行踩点,并多次与社区居委会进行联系,与社区的村长与主任面谈活动细节,争取获得最多的便利。最终确定下来以联青社区作为活动的主要据点,并在7月20日参与长岛社区的社区活动进行调查。
7月17日晚召开了一场所有实践队员参与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小组人员安排,并明确了以下几天活动的日程安排,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中心带队的“召唤野百合的春天”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户外活动正式开始!
从7月18日至7月23日,主要是在联青社区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家长及小孩的教育问卷走访调查、培训班、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问卷调查、书籍文具用品捐赠等。
走访可谓本次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了,每个参与调查的队员都感慨颇多。最开始的调查走访主要是针对家长的,从消除家长们的戒备心到后面与家长们真心相对聊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太阳缓缓炙烤大地的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在质疑的眼神中解释我们活动的目的,用自己的汗水与耐心换回一份最真实的资料。几天活动下来,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不知觉中,即使最娇弱的女孩也被改变。也许是忽然间发现,相对于他们,我们已经幸福太多。
由于培训班的顺利进行,对小孩子的采访相对简单许多,除了问卷上面的已定问题我们又咨询了许多其他相关信息,在调查中,心一点一点被怜爱填满。他们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过早的早熟,承担了一份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年与快乐。
培训班主要教程包括简单电脑操作、绘画练习以及英语趣味教学。
电脑操作包括word、excel、ppT的简单操作和打字练习。前几天孩子们一直是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打开word,打字,变换字体,变换颜色,居中,换行……每个人都认真而严肃,电脑室里一片紧张而祥和的气氛。队员们也都十分认真,耐心的讲解着操作的简单要求,甚至手把手的教着他们,仿佛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般。
最后一天时电脑室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操作比赛,就这几天的教学进行了一个成果展示。比赛时,安静是电脑室里最大的特征了,每台电脑前都坐了一个或两个孩子,表情都很严肃。当队员们发下比赛的试卷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立刻打开word开始操作,有苦苦思索的,有胸有成竹的,有微微一笑的,也有愁眉苦脸的,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向往与认真。比赛愈烈,气氛愈紧张,当比赛结束后,大家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最终,13岁的匡勇获得第一名。
绘画处以女孩子为主,也比较安静祥和。女孩子们安静的坐在那,洁白的画纸的边角上都贴了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每个孩子都认真的埋头作画,力求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当白色的画纸上逐渐显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当年幼的宝宝拿着画笔认真的涂抹涂色画本,当孩子们相视一笑心灵契合,他们作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体现了美术的真谛,获得了心的宁静。
成果展示时,她们也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相机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将她们永远的定格。
对于电脑室和绘画处的安静,英语培训处则是笑声阵阵,趣味盎然。英语培训处除了几个三四年级的稍微大一点外几乎都是六七岁的小孩。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所以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趣味教学。一些可爱的课件,一些经典的英文歌,一些常用的词汇都让这些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开心。几天的教学下来,一些旁听的家长们也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后一天成果展示时,孩子们坐成一排,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当传来熟悉的《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等的伴奏时,他们张大了嘴,童稚的歌声回荡在大大的会议室,飘荡的很远很远。
活动过程中,7月21日是在联青社区的安全主题日,我们举办了一场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主要是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韩林祥主持的,讲座以动画、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既能够充分调动小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真正教育他们的目的。讲座过程中,讲解者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几方面着手,通过ppT的展示体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当讲解者最后就几个简单的常识性安全问题提出问答时现场气氛更是浓烈,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张大嘴巴大声的一致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令人惊叹。讲座过后还进行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活动,每个小孩和家长都填写的十分认真,让我们获取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同时7月20日在长岛社区也举行了一场安全讲座和“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长岛社区位于葑门街道,人员接触繁杂。活动中首先由两位人民警察做了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和暑期犯罪案例介绍,讲座从人们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分析入情入理,以各种角度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出种种安全隐患,并反复强调小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讲座结束后是由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队员黄勇同学做的“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主要内容为用word制作动画,内容新颖而生动,现场反响极其热烈。小孩子们纷纷托着腮眨着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流露出新奇、不解、渴盼、解惑、开心等等生动的表情,并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围着讲解员再次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当最后一天7月23日的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的心里都紧紧地被这些孩子们占据着。经过讨论我们买了一些教辅书、励志书、童话书以及速描画本赠和一些文具送给这些让人爱怜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了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一些事。最后成果展示后几乎人手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获得名次的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了的彩色笔、我们队员画的画等等奖品。每个孩子都笑得好开心好开心,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颜。
大家一起拍集体照时,随着“1,2,3!”的口号孩子们纷纷露出最灿烂的笑脸,“茄子——”他们开心的笑声久久的回荡在上空,一波一波……
“哥哥姐姐再见!”
“哥哥姐姐还会来吗?”
“再来看看我们好不好?”
很心酸却也很欣慰。
7月24日至25日,资料整合,结果分析。
又是两天的不眠不休,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一直聚在一起,整理问卷,深入挖掘,讨论结果。一张张白纸上画满了“正”字,各种图纸一一排开,横向纵向各个点都不放开,力求得出最真的资料。活动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实践,更是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很少,但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全力!
即使是野百合,他们的春天也会到来!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学生道德的调查报告
覃塘高级中学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区停车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三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论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
近几年,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区的框架不断拉大,在这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但外来务工人员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略了子女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子女的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因为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每年接受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特别多,但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家庭教育问题等,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了满足社会对和谐教育的需求,也避免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学校从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调查研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确立为初一年级数学组的研究课题。
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人中,大部分学校通过通过对国内有关农民工子女现状文献资料的收集,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当前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全国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有效经验;通过以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农民工子女学生对现行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其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进行观察,从他们身上直接获取详细的资料,了解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家长,与他们展开深入访谈,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及家长的需求,了解其教育需求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邀请邀请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专家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观察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交往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与需求,并适当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
学校将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将优秀案例、经验、论文、学生成长记录进行整理,汇编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经验汇编》,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供资料。
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掌握,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3、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人、骂人、起绰号、叫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不团结,班级不安宁。
二、如何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1、多爱心。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首先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民工子女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
2、多关心。
根据马斯勒的人的需要的金字塔结构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一个人对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之后。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也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要增强外来务工子女自我实现的信心,应该先满足他对友谊、感情的需要,使其充满活力,走出孤独。教师在这时期的教育过程中,更要毫不吝啬地将关爱、尊重撒播到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上,经常前方位了解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因为孤独是人最难以忍受的状态,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陌生的群体之中,对于关心的需要较其他学生更为迫切。
我认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都是体现老师关爱的形式。老师善于运用这些关爱的形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使学生能将老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4、多信心。
“自信心,是自己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愿望的心理。” 外来务工子女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也是培养下一代成才的需要。“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被一个词语名称贴上标签后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肯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的现象,称为‘标签效应’。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给他们的标签效应的影响,好的标签会引发一个人的潜力;坏的标签,则有可能将一个人导入歧途。所以我平时注意积极使用好的标签,坚持以表扬、赞赏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的教育原则,在批评中切忌意气用事,对孩子作出不全面的评价,以免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成绩差的更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性格孤僻的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等。行为问题是需要感化的,应该采取‘导’的方式,而不适宜一个劲地用批评去‘堵’,我们要慎防标签效应的负面作用。我没有用带‘标签’的眼光看案例中的学生,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细致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秀之处。
外来务工子女体现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外来务工子女具备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用于学习中。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共同关注民工子女的发展,三方面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共同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发展。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课外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完成课外作业。通过和本地学校老师的交流,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存在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特别是课外作业。而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更甚。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更是强调了作业的价值,将它作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更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珍贵履历。
第四篇: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摘要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追求公平必须解决的命题之一,我主要从探讨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以我的家乡潮阳作为例子的现状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社会、家庭多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农民工子女教育主要分家庭及学校、社会教育。我选择这个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特色的命题,也是希望能在社会实践中真正提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府作用
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一、调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必要性
(1)对务工农民子女的必要性: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的权利之一,其并不因家庭经济、户籍、生活环境等外在条件而丧失。调查其教育现象有利于发现外来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并进行制定对策,从而改善其教育条件。
(2)对务工农民的必要性:作为背井离乡的务工农民,新的城市是陌生的,多数务工农民进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身生活水平,为下一代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换言之,进城务工最根本还是为了孩子。而现今潮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资源匮乏落后,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务工农民对潮阳的归属感较淡薄,其子女教育环境的改善能直接激发其对潮阳的认同感。
(3)对潮阳当地政府的必要性: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潮阳,如何管理好外来务工人员并引导其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急需解答的命题。如果能制定有效对策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必定能从长远留住外来务工人员的心,使其更踏实用心得为潮阳经济出力。另一方面,改善外来子女教育现状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的职能,加强其公共管理的功能。
二、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1)潮阳务工外来子女大多在政府开设的民工子女学校中就读,但政府投入少,师资力量弱,缺乏资金设备,学校管理秩序混乱,学生流失率大。
(2)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潮阳地区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子女设置的高中。民工子女在潮阳读完小学或者最多初中之后,由于初中教育水平低导致高中升学率低,民工子女辍学率高。
(3)外来民工具有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其子女上学的方式也是流动性的。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工作更替频繁,工作地点决定了子女的上学地点,就学的情况极不稳定。这也是外来工子女学校的生源不稳定,流失率高的原因。
(4)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是建筑工人,小商贩,家庭的收入相对较少,且不稳定性过大,其收入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质量。
(5)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情况分析。由于农民工子女原先在较为偏僻的农村学校就读,受师资、教学条件、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一定的较为落后的教与学的方法。实施新课改后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转到就读的学校后,大部分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其较为先进的教育方式,尤其地区间的差异、所学教材的不同,造成学生在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
三、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潮阳外来人口增加,人口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教育资源未能及时跟进调整。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还是教育设施,区中心名校都比农村、偏远地区及农民工学校优越。但由于学校办学规模有限,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进城农民工子女大多只能到城乡结合部学校上学,而那些学校本身就比较薄弱,承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使它们的负担更重,严重影响了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籍管理困难
进城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许多进城农民工随着就业和居所的变化,为就近入学,其子女上学的学校也跟着改变,这部分学生数量大,频繁转学,手续不规范,随意性大。如何区分学生的正常流动与择校,给学籍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部分农民工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孩子教育完全应该由学校负责,是学校的事情,家庭不需要管。另外,贫困、单亲等特殊家庭迫于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根本无暇思考、顾及家庭教育。孩子学不好,他们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缺乏沟通和理解。从而无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对农民工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父母对其子女学习关注度较少导致其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甚至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不够关心,物质上满足孩子。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两种常见的不合理家庭教育模式都导致农民工子女精神思想发展不足,不利于锻炼完善的独立人格。
四、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所以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2)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外来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他们只能放弃子女教育机会,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3)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原本进城农民工子女在经济条件、住房条件方面处于弱势,语言、习惯、日常消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城区学生有一定的差别。其流动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
五、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应对之策
(1)建立民工子女学校
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高质量的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同时在招收时也要注意降低门槛,使更多农民工子女有书读。
(2)加强外来工子女学校中小学软硬件建设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政策的放宽.使潮阳的外来工子女人数剧增,造成教室不够,教师紧缺.主要是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超出了学校原有的容量,建议潮阳政府财政对外来工学校里的中小学拨专项经费,加强这些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引进质量较高的师资力量。
(3)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
广泛建立针对外来工子女的小学和初中,适量建设寄宿制的高中和职高。高中和职高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解决民工子女进一步求学的要求,并为他们中能力出色的学生继续报考大学提供了机会。必须提出的是:这些高中和职高的门槛必须降低,要让外来人员可以接受。
(4)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从政策及实际意义实现上公平的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
(5)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全面提高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
虽然现代的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效果将难如人意,同样无法使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民工子女从落后的农村来到繁华、拥挤和事事讲规则的城市,因为年龄小、环境反差大而倍感不安、惶惑甚至恐慌,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他们会担心被排斥、否定,显得比较拘束、内向,变得不善交往和表达。因此,对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工子女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的需要更需加强。
展望: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产物,它所面对的子女教育问题正是中国追求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公平。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以主动探索的姿态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断增强服务的职能。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进城农民工子女能享有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权利,能真正使进城农民工子女有所学,有未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使我各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选择调查题目,到图书馆及网上寻找各种资料,到调查的付诸实施,最终总结得出调查报告。这个命题不仅切合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而且提高了我对农民工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思考,是一个很据意义的论文。
第五篇:二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计划
进城务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计划
铜仁市十一小学二年级(1)班
教师 章晓英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我班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学期教育计划。
二、基本情况
我班有58人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进城读书。其中,女生有30人,男生有28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班级是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四、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学习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学习,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平时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位。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平时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
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
(四)树立校园师德引领,纯化童心。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他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乃至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在校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深深熏陶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自己人性的榜样,引领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总之,班级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之路,让这些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开始自己精彩的一生。201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