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伟大独创性
如何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伟大独创性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参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征。这一基本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利益表达。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相关者利益。
——社会整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维护稳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不仅能够避免政党互相倾轧造成政局不稳,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难以调和的利益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必然处于互相竞争、甚至争斗不休的状态。其政党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彼此竞争、互相倾轧。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他政党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由于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往往对执政党采取对立的态度和做法,为反对而反对,使其执政效果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影响。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谓“跛脚总统”、“跛脚内阁”屡见不鲜。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人民政协则按民族、界别、党派和人民团体,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推举产生委员。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使中国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纵观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政治土壤之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基本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能够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任何政党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体现在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始终围绕国家发展要务,认真考察调研,积极献计献策,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各项决定,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宪法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等,中共中央、国务院事先都以召开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的形式,广泛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决策过程之中,并已基本形成一项制度。
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是每个公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然而,与西方多党制相衔接的是政治选举中的竞争、对抗和抹黑。在不少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和地区,各政党为上台执政进行残酷争斗,为选票甚至不惜挑起族群矛盾、制造社会对立,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灾难。西方国家竭力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多党竞争的“民主制度”,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却是长期的社会纷争,甚而内战频发、民不聊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方面,形成了高度政治认同和强大社会凝聚力。在当今中国,试问有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向心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如果舍此而搞“多党制”,无疑是自取其祸、自乱其国。能够推进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进入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同中共干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31个省区市政府基本上都有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或助理。这些做法调动了党外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还聘请党外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党风监督员。他们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帮助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第二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免费教育文稿网无需注册,免费下载,关注课件、试题、教案的打包下载和参考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思想政治》②必修“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框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二、教材分析:
1、与原版本的相关内容对比: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这一框题内容涉及原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四个框题的内容。教材对于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变化,浓缩了知识,删减了内容,但仍有侧重,需要教师更广地延伸知识和学生更主动地自我学习。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 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本单元“三个制度一个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活动现象的知识依据。学习这部分知 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边“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联系民主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本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 关知识,也将为后边全面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掌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理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和联系知识分析我国不能采取多党制的原因等。
能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归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
(2)、思维和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集体协作探究知识的过程。
(3)、思想和觉悟
全免费的数学教学资源网站 QQ 904007915 教师群号 46332927(小学)56954784(中学)
在 生活中思考生活。让学生明确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引导学生养成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通过运用 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分析方法来探究中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的区别,坚信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从反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 优越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三、教法选用及学法指导:
1、教法选用:
多元课堂元素运用。遵循“多元教学—引导深入—思考提高”的设计思路,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等等。
2、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设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和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来自主组织知识,自主创设知识情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探究式引入:
在本节课引入新课时,我选用一则大家较为熟悉的生活材料,探究引入,拉近距离,建立师生融洽的课堂互动氛围。
‚ 《美国两大饮料公司与两大政党》—‘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是美国的两大饮料公司。他们要想在软饮料垄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尽力扩展事业,就 不得不攀附‚政治大户‛,反过来,‚政治大户‛也非常需要尽量多的财神爷的支持。于是‚可口可乐‛成为了与民主党关系密切的饮料,‚百事可乐‛成为了与共 和党关系密切的饮料。在二战期间,食糖货源紧缺时,‚可口可乐‛公司被政府定为优先供应原料的企业,美国
政府还给公司拨款建造了64个装瓶工厂。而‚百事可乐‛在共和党执政期间,成为在苏联举行的美国商品展览会的惟一的美国软饮料的代表,从而畅销当时的苏联。‛
在学生读完材料并饶有兴趣谈论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从材料中得知美国是怎样的一种政党制度形式?(轮流执政)两家公司为什么要和政党相联系?(经济利益)政党和企业之间有何共同利益,都是代表谁的利益?(资产阶级)两党如果不轮流执政,会造成什么结果?(利益不平衡,引发激烈斗争。)我们国家需要这样做么?”等问题。
引 起学生探究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点拨,最后峰回路转地引出结果“不需要!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比资 本主义国家优越。”好!乘胜追击:“那么,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又具有那些优越性?那究竟怎样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进入下一环节。
2、研究协作 创设情境:
本框内容涉及旧版本四个框题的知识要点,要学好本框,得了解清楚其知识体系,要抓住要害,有所侧重地展开。在新课改背景下,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我国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
(2)我国具有那些民主党派?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团体?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
(4)试试联系生活中的政党活动现象来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5)从比较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为什么不能采用西方的多党制?
注意:对于问题,如果只是阅读而不思考和分析综合,也是不容易得出答案的,需要教师参与其中,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获得知识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疑惑,引入下一环节。
3、汇报结果 释疑解惑:
学生将其在分组探究中的收获,进行汇报小结。教师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主要有:
(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学生主要是对“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产生疑问。我选择一道辨析题来解释,即:当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将当对国家的三种领导方式与其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混淆了。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一种大政方针和方向性的政治领导。而如果是思想指导,那么意味着各民 主党派也遵照共产党的信仰、纲领和路线建党等,这是有违政党的特征“具有自己的纲领”的。如果又是组织领导,那么各民主党派的一些人事任免,成员组成和机 构设置等都得由共产党安排,也是不行的。
(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有 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让民主党派来执政?”,对于这个问题,是本框题的难点。我采用三方面突破。一方面,区分认识。这是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多党合 作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而这种主张是多党轮流执政。中国能不能呢?引发谈论。另一方面,摆出道理。首先,以孙中山的话语“中国照搬外国的多党制和议会 制,不但是学不好的,反而学坏了。”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在畅所欲言中引导学生联系近代史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实践。另外,再次启发学生联系前 苏联的历史经历和我国如今面临的国际形势来分析。此外,再来目前共产党党员人数和各民主党派人数的数据表的对比作为佐证。第三方面,挑明实质。系统地从基 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这种主张的实质和后果上阐述对问题的认识。
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使问题认识的更加深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找寻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核心观点,进入下一环节。
4、归纳总结:
政 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关系、政治基 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主要具有三个优越性。而中国决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合作制,原因表现在四 个方面。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回忆,并注意最后点出重点和要求学生思索的难点。
至此本节课教学内容基本结束,为检验和巩固教学目标的成效,我们也在教学中参加一些配套题目。,5、训练反馈:
第一部分:课堂演练。采用材料分析题来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后思考与讨论。
如: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有何异同?
四、板书设计(略)
第三篇: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区别
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内容提要】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在政党关系方面,我国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不同于西方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相互斗争、彼此倾轧、尔虞我诈的政敌关系。在政党与政权关系方面,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存在西方的反对党、在野党和轮流执政的问题。在政党与政治资源关系方面,我国主要由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划分政治资源范围,不同于西方主要由选举制度和政党的竞选纲领确定政治资源的情况。
【关 键 词】多党合作制度/西方政党制度/区别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传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相互作用的形式,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政权的合法方式,政治资源为政党所享有的分配规则。本文拟从政党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即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政党与政治资源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政党关系方面
政党关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政党之间的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规则。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各政党在政治体系内是平等的,竞争是政党关系的主旋律,各政党在共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是相互制衡、相互斗争、彼此倾轧、尔虞我诈的政敌关系。各政党为了达到执政或干预、影响政治的目的,从互相谩骂、互揭丑闻到金钱收买、造谣恐吓,无所不用其极。
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在多党合作制度中,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这种关系,已成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传统。我国宪法和各政党的章程都体现了这种政治传统。《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中共与民主党派的这种关系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是:
第一,各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得出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准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在建国前夕,八个民主党派就已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在历次党章中一再重申。各民主党派都深刻理解: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等于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果,否定民主党派走过的光荣的历史道路。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共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部事务,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
第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关系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中,风雨同舟几十年的经验总结。这一方针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956年,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它深刻地体现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互相监督是这一方针的核心内容。监督是相互的,但是首要的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中共处于执政地位,非常需要听到各种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实现形式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等。
二、政党与政权关系方面
所谓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是指政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占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及政党在权力运作系统中遵循的规则。
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中,维护现存制度的两党或者多党轮流执政。由于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以及公务员制度,政党与政权的关系,主要局限于政党与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上。在内阁制国家,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负责组阁,一般由执政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提出各部部长名单,组织政府,执掌国家行政权力,政府向议会负责。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所属政党即为执政党,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由于总统与国会是分别选举的,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因而执政党不一定是议会的多数党。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国家,反对党或者在野党均没有行政权,如果不在议会中占多数,实际上也等于没有立法权。但是,它们有牵制和监督执政党活动的政治权力,它们主要通过议会和新闻媒介对执政党进行制约、监督,以各种方式影响选民,以争取执政地位。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参政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参加竞选。资产阶级政党首先是选举的工具。政党通过选举获得在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因此,政党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倾尽一切手段,使出浑身解数,参加组织竞选、操纵竞选。第二,制定和推行政策。西方政党一般都有研究和制定党的纲领与政策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政策制定以后,通过发表竞选演说和传播媒介,广为宣传,争取选票,执政后,便加以推行。第三,执掌政权。主要通过争夺议会和政府席位的方式来实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西方执政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性质不同,西方的执政党是代表一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执政,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其次,西方的执政党是通过两党或多党角逐赢得执政地位的,其地位是不稳定的,不可能是长期的,往往今天是执政党明天可能沦为在野党或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则不存在这种被替代的现实性,执政地位是稳定的、长期的。第三,西方的执政党一般限于负责组织政府,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部分地方行政权力还可能由别的党掌握,当然是在全国政令统一的条件下),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以及对于社会经济、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只能施加有限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范围则是全面的,包括以上各个方面,包括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无一例外。这种执政方式是强有力的,高效率的。
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不仅与西方的反对党或在野党根本不同,与参与执政的弱小政党也不同。在某些西方国家,有的政党在与其对手竞争中,联合其他较弱的党参与竞争,联合执政。那些参与执政的弱小政党也可视为参政党。但它们的参政,与我国的民主党派参政相比,从性质、内容到形式,都根本不同。
首先,在性质上,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民主党派参政,就是代表我国一部分人民群众,即其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参政,而西方国家的弱小政党参政,实质上是相互竞争的资产阶级各集团在争夺执政地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通过妥协,联合瓜分权力。其次,在内容上,我国民主党派参政是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各级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政权系统。这要比西方联合执政中的弱小政党的参政内容丰富、广泛得多。
再次,在形式上,我国民主党派参政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西方国家弱小政党参政的形式主要是进议会和入阁占席位。我国的民主党派成员可以以人民代表的身份进入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入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工作,包括担任领导职务;其组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中国共产党共商国事;还参加中共召集的各种座谈会参政议政。
与西方弱小政党参政比较,我国参政党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稳定性。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各党互相竞争,轮流执政。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是稳固的,没有被取代、取消的问题。第二,长期性。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政权的性质和民主党派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是长期不变的,不像西方国家一些政党在政治角逐中随时有被替代改变的可能。第三,广泛性。我国民主党派参政不限于国家政权,更不限于其中的行政权,而是涉及以政权为中心的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各个重要方面和领域,具有广泛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形式。
三、政党与政治资源关系方面
所谓政党与政治资源的关系,是指政治资源的分配规则,包括划分政党享有政治资源的范围,运用政治资源的方式等等。
在西方国家,政党与政治资源的关系,主要是由有关法律、选举制度及政党的竞选纲领所确定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宪法和有关法律不允许危害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存在,把社会的政治资源强制性地全部划入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中。第二,用法律等形式保障两党制或多党制,并通过选举制度将政治资源导入两党制或多党制框架。第三,靠政党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分配。前面两点从政治上对政治资源的分配作了原则规定,但能否实现这种分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政党之间的竞争。
在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中,政党与政治资源的关系,主要由有关政策、中共与各政党的协议和各政党的章程所确定。它反映了政党的历史发展及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资源的广泛性。凡是年满18岁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都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在建国初期,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主要对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代表性。在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建国初期,根据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决定,各民主党派分工活动的主要范围和重点是: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民革的主要是原国民党员及与国民党有一定历史联系的人士;民盟的主要是文教界的知识分子;民进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和文化出版界人士;农工民主党的主要是经济建设界有关人员和公教人员;九三学社的主要是学术界的中上层分子;致公党的主要是归国华侨和与华侨有联系的人士;台湾的主要是祖国大陆上的台湾省籍同胞。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中形成的“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的方针没有变。民主党派的政治资源有几个特点:一是局部性,即包括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而且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的发展重点和范围。二是联盟性,即民主党派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一种政治联盟。三是干部性,即民主党派是干部型集团,主要在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中吸收成员。
上述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根本区别的分析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它符合我国的国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第四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课稿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课稿
说课者:董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思想政治》②必修“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框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二、教材分析:
1、与原版本的相关内容对比: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这一框题内容涉及原版高三《思想政治》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四个框题的内容。教材对于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变化,浓缩了知识,删减了内容,但仍有侧重,需要教师更广地延伸知识和学生更主动地自我学习。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本单元“三个制度一个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活动现象的知识依据。学习这部分知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边“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联系民主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本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也将为后边全面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掌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理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和联系知识分析我国不能采取多党制的原因等。
能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归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
(2)、思维和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集体协作探究知识的过程。
(3)、思想和觉悟
在生活中思考生活。让学生明确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引导学生养成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通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分析方法来探究中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的区别,坚信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 1 情,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从反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三、教法选用及学法指导:
1、教法选用:
多元课堂元素运用。遵循“多元教学—引导深入—思考提高”的设计思路,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等等。
2、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设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和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来自主组织知识,自主创设知识情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探究式引入:
在本节课引入新课时,我选用一则大家较为熟悉的生活材料,探究引入,拉近距离,建立师生融洽的课堂互动氛围。
“《美国两大饮料公司与两大政党》—‘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是美国的两大饮料公司。他们要想在软饮料垄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尽力扩展事业,就不得不攀附“政治大户”,反过来,“政治大户”也非常需要尽量多的财神爷的支持。于是“可口可乐”成为了与民主党关系密切的饮料,“百事可乐”成为了与共和党关系密切的饮料。在二战期间,食糖货源紧缺时,“可口可乐”公司被政府定为优先供应原料的企业,美国政府还给公司拨款建造了64个装瓶工厂。而“百事可乐”在共和党执政期间,成为在苏联举行的美国商品展览会的惟一的美国软饮料的代表,从而畅销当时的苏联。”
在学生读完材料并饶有兴趣谈论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从材料中得知美国是怎样的一种政党制度形式?(轮流执政)两家公司为什么要和政党相联系?(经济利益)政党和企业之间有何共同利益,都是代表谁的利益?(资产阶级)两党如果不轮流执政,会造成什么结果?(利益不平衡,引发激烈斗争。)我们国家需要这样做么?”等问题。
引起学生探究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点拨,最后峰回路转地引出结果“不需要!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比资本主义国家优越。”好!乘胜追击:“那么,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又具有那些优越性? 2 那究竟怎样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进入下一环节。
2、研究协作 创设情境:
本框内容涉及旧版本四个框题的知识要点,要学好本框,得了解清楚其知识体系,要抓住要害,有所侧重地展开。在新课改背景下,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我国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
(2)我国具有那些民主党派?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团体?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
(4)试试联系生活中的政党活动现象来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5)从比较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为什么不能采用西方的多党制?
注意:对于问题,如果只是阅读而不思考和分析综合,也是不容易得出答案的,需要教师参与其中,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获得知识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疑惑,引入下一环节。
3、汇报结果 释疑解惑:
学生将其在分组探究中的收获,进行汇报小结。教师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主要有:
(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学生主要是对“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产生疑问。我选择一道辨析题来解释,即:当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将当对国家的三种领导方式与其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混淆了。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一种大政方针和方向性的政治领导。而如果是思想指导,那么意味着各民主党派也遵照共产党的信仰、纲领和路线建党等,这是有违政党的特征“具有自己的纲领”的。如果又是组织领导,那么各民主党派的一些人事任免,成员组成和机构设置等都得由共产党安排,也是不行的。
(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让民主党派来执政?”,对于这个问题,是本框题的难点。我采用三方面突破。一方面,区分认识。这是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多党合作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而这种主张是多党轮流执政。中国能不能呢?引发谈论。另一方面,摆出道理。3 首先,以孙中山的话语“中国照搬外国的多党制和议会制,不但是学不好的,反而学坏了。”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在畅所欲言中引导学生联系近代史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实践。另外,再次启发学生联系前苏联的历史经历和我国如今面临的国际形势来分析。此外,再来目前共产党党员人数和各民主党派人数的数据表的对比作为佐证。第三方面,挑明实质。系统地从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这种主张的实质和后果上阐述对问题的认识。
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使问题认识的更加深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找寻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核心观点,进入下一环节。
4、归纳总结:
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关系、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主要具有三个优越性。而中国决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合作制,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回忆,并注意最后点出重点和要求学生思索的难点。
至此本节课教学内容基本结束,为检验和巩固教学目标的成效,我们也在教学中参加一些配套题目。,5、训练反馈:
第一部分:课堂演练。采用材料分析题来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后思考与讨论。
如: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有何异同?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2.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涵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内容和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中国的参政党
中国的参政党是中国的民主党派。
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指那些成立于1949年之前、致力于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在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统治的过程中明确支持中国共产党、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反对国民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的政党制度》
三、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参政议政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就具体事物进行的协商主要采用以下一些形式:
1.民主协商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开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将要提出的重大政策、方针与民主党派人士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一般每年举行一次。
2.高层谈心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定期地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小范围的谈心,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和想法。
3.双月座谈会。由中共中央主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但重大事件随时通报。
4.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可以随时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具体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或约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交谈。
(二)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框架下,由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
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在政协会议上向中共中央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民主党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批评;具有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检查实行监督;民主党派的成员通过应聘担任政府的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来发挥监督作用等。
(三)民主党派的成员被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
各个民主党派一般均有少数成员被中国共产党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1.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预算,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项,国家的重要法律草案,中共中央提出的领导人人选,国家省级行政区划的变动,外交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关于统一祖国的重要方针政策,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各党派之间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的各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地方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种活动等。
2.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等方面情况,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或主席会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提出建议和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种活动等。
3.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
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等。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
凡赞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政协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都可以参加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
个人经政协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亦可以参加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的关系和上级地方委员会对下级地方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地方委员会对全国委员会的全国性决议,下级地方委员会对上级地方委员会的全地区性决议,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通过政协的各种会议、组织和活动,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权利。
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的议案,应分别经全体委员或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通过。
各参加单位和个人对会议的决议,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
各参加单位和个人如果严重违反政协章程或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分别依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其参加政协的资格。
(四)全国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在每届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时,由本届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现任的全国委员会由34个单位组成,即: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特别邀请人士。委员共2196人,常务委员290人。
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全国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并设立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
常务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
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五)地方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方,均设立人民政协组织。
目前各级地方委员会3000多个,委员50余万人。
人民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
各级地方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产生办法、职责、主要工作机构的设置等,与全国委员会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