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3: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的不断增加,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及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当前社会转型带来的国内、高校、家庭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党员;发展

一、在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未来国家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各阶层、各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党员是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党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保障。

二、在社会转型期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发展工作的主动性和长远性。高校大学生是一群知识水平较高,思维较活跃的青年群体,是党及国家事业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来自多方面的无形压力使大学生思想日趋复杂化。然而,有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性,致使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培养、教育工作粗糙化,组织考察形式化。由于大学生中积极分子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生党员的比例也逐年递增。而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人数少,缺乏培养、教育经验。因此,常常出现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忽略培养过程中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入把握。

(二)从高校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许多大学生自进入大学以来,都能积极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另有一部分学生虽也呈现出积极态度,可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其主要目的是认为在大学期间入党比较容易,可以多积攒一些政治资本,把入党定位为提高地位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把入党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实力的手段。

2.大学生入党途径捷径化。有些大学生平时不愿参加活动,成绩平平,但为了在毕业前可以入党,会千方百计讨好有关负责人,处处拉拢同学,为的是能在各项民主测评时顺利通过。这些人虽占少数,但无可厚非,在同学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是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之风在大学校园里的具体体现,阻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在社会转型期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复合型经济体制的迅猛发展,大力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但随之产生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层出不穷,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来看,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它推动了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调整,使人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伴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深入改革,“大众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但是“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学校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使各高校开始向社会化转变,这种转变会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例如昂贵的学费及生活费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这使得很多大学生为了“出人头地”,难免产生功利心理;而相比较一些生活条件较好还经常旷课的学生,无形中使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问题在高校上演,使得一些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定的触动,影响了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功利化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多数家庭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将“现实”二字灌输给子女。久而久之,造成在做事前先衡量是否对自己有利,尤其是在入党问题上,更是有着浓厚的功利色彩。

四、当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出现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引导大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综合能力成为了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中之重。随着当今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要求变化,应扩大基层党组织人数,并不断加强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综合素质,可以更加准确把

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其提供比较科学的发展方案。更要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机制,确保选拔培养机制的准确性、合理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专题教育,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

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利用新颖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责任”专题教育,通过对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扩大大学生的政治胸怀,开阔大学生政治眼光。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党建工作研究

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党建工作研究

-----基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视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吴 涛

摘要: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的激荡更为复杂,高校辅导员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无论是自身还是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上都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养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这些都使得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成为必要。

关键词:辅导员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党建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理念较之以往更加自由、更加广泛的在我国激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凸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并开拓了学生的思想视野,也增加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对象较之以前更为复杂,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工作对象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与以往的大学生也有很大不同。对辅导员自身思想和素质的挑战更加强烈。这些新特征一方面促进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党组织形式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党建不仅要解决学生在现实世界的难题,还要应付来自虚拟世界的挑战;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还要回答思想政治上的疑惑;另一方面辅导员老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载者,其自身的思想也经历着时代潮流中各种文化观念的洗礼。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辅导员同样面临着个体权利与利益的诉求,面临着各种物质与利益的诱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容易诱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规定》(后面简称《规定》)关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的第一条: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

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从《规定》中可以看得出,虽然对于辅导员的身份的定位不再是“学生政治辅导员”一说,但其对辅导员的职责要求与1952年的《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要求的“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未减弱,这也决定了我国当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及方向。如果说以前的辅导员工作定位为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当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还包含了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职业成长指导任务,责任更重了,对于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加明显,一个在思想政治方面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的辅导员也不可能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合格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党建工作现状

1.高校辅导员党建未得到应有重视,存在用而不建的情况。高校组织部门重视教师党建工作,但对辅导员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于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或聘任岗位时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或是必要条件列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辅导员党建的认识大都存在一劳永逸的思想,认为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思想政治素养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而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首先,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专职辅导员数量都存在配备不足的问题,要求辅导员百分之百是中共党员的政治面貌标准也难以保证,而兼职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整体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对于那部分非党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失去监管,而高校党建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党建上,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党性建设并无针对性措施。

2.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辅导员党建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放松对青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管理脱节,辅导员的思想问题得不到疏通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与政策导向缺乏内在的统一。

3.辅导员党建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建设上,因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是隶属于系部管理,系部党建活动很难指导和提升辅导员党性修养,对于一部分非党员辅导员则完全没有要求。系部教师党建工作创新乏力,无法适应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为相关制度不协调,削弱了辅导员党建工作的活力。由于受到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竞争压力和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政策重教学科研、轻党建,辅导员更是受歧视的对象,导致辅导员党建的缺位或是不科学。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面临新的挑战

从总体上说,各高校辅导员教师在政治、思想上和业务上是可以信赖的,绝大多数辅导员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热情高涨,善于接纳新事物,富于开拓创新。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尤其是作为主力军的青年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而且必须及时加以正视的问题。

1.政治信念需要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这一指导方向使得人才培养中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而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尤其是青年辅导员正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这个群体走向工作岗位后,又受高校重业务、看科研、轻思想的倾向影响,辅导员们思想上“为谁服务”、“为何工作”的观念已经弱化或淡忘。部分青年辅导员对政治逐渐失去了热情,对利益更专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可避免地冲击着青年辅导员原有的为人师表,奉献精神等职业意识,使部分青年辅导员产生了思想价值观发生异化,角色观念与职业操守发生冲突。

2.转型期学生自身社会性新变化向提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挑战。当代大学生基本生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种思想文化获取渠道更加丰富,从而形成了新时代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的大学生。而同时,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却缺乏相应的自立、自理、自律的能力,往往急功近利,容易走上功利主义,在思想上、价值观上发生畸变。这些新变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更坚定的政治素养和决心,才能应对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四、高校辅导员党建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党建是高校党建的新课题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党建研究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还是一个全新领域,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者,一支党性坚定,政治素质过硬,作风强的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校党建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党建和学生党建工程的双赢,也是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作为一个独立工作开展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和队伍的凝聚力。高校传统党建工作往往是一把抓的形式,这种方式很难对分散在各系的辅导员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党建工作,往往导致一所大学里面不同系部的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同。再者,各个系部的专职辅导员基数很低,也很难开展针对辅导员工作的专项研究。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大趋势,具备综合素质高的队伍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生涯发展指导工作。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仅从普通观点认为的诸如: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敬业精神、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等范畴理解是不完善的。辅导员个人和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应该是具有承载这份责任的能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技能和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专业化。二是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化,即具有合格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品质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导向系统,是辅导员从事该职业的思想前提和根本动力,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保证力量,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各种思潮的冲击与挑战,自身没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就很难应对这些挑战。尤其是青年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思想政治素养上的贫乏就会暴露无疑。往往在工作中造成被动局面。是否具有坚定的党性和党的理论,是否熟悉的党的方针政策,在学生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党建的对策

(一)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高校辅导员党员与社会其他职业一样面临经济杠杆、学术追求和奉献精神等多重标杆的考量。当今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性和独立性强,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也存在被错误思潮误导的现象。辅导员普遍注重事业上的成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自己的劳动和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因此,辅导员党建必须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突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这个基本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与科学性、先进性。还要以人为本,关心辅导员党员的切身利益、营造和谐环境,将党建与辅导员自身价值实现结合起来,促进辅导员个人和队伍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焕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制定科学的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培育辅导员队伍

中的先进党员和发现典型事例并加以推广、使突出贡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人和事能蔚然成风.让辅导员看到价值认同,让学生看到价值的榜样。

(二)建立学习型辅导员党员队伍

(1)搭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政治学习的平台

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党建的复杂性。辅导员政治学习的平台要坚持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主线,以辅导员党员为主体,以全校所有辅导员为基础构建大平台,以系为单位建立辅导员党员学习小组。全校辅导员党员学习的平台是大系统,系部学习小组是子系统,大平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与交流,有利于统一思想、指导行动、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系部辅导员党员学习小组学习交流经常化,因应工作与学习需要及时开展活动,这有利于辅导员党员更好地参与本部门的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时间跨度大、工作内容广、工作地点多的特点,面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也远远多于普通党员教师;建立辅导员党员学习小组也有利于辅导员结合本系部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时开展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

(2)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

学校领导和宣传部、组织部在辅导员党建中的教育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结合辅导员的特点,开展富有教育念义的各种活动,使辅导员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在人才晋升选聘上要有政策上的保证,避免重专业轻素质,要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向前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支持。

确保学习理念的先进性。辅导员队伍党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按照科学的理论武装自我。培养辅导员的时代眼光和善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能力。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不是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学习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节拍。因此要培养辅导员的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

确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重视辅导员的社会实践(包括工作业务实践)锻炼,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务求实效。组织辅导员深入社会建设实践中去,使他们开阔视野,接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从而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青年辅导员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辅导员运用党的理论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能力和成果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中去,培养辅导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辅导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创新高校辅导员党建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党建制度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人事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等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指导原则。与从当前高校党员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来看,制度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探索建立辅导员党员科学的长效学习机制,对学习内容、保障措施、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效果等方面都应设立相关规定;第二,规范高校辅导员党员的管理制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打破专业之间、院系之间乃至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壁垒,在制度上建立广泛的交流机制。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奖评优等方面制定科学的制度。

五、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全球化的实现,新生代大学生个性的新变化等等,都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辅导员党员在大学生思想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党性强、业务精、能战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并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当前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家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成长[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中山大学学生处.大学文化事业下的学生工作[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张书明 主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泰山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杜玉根 主编.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第三篇: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思考

社会转型期国人道德滑坡现象之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社会也进入转型期。在此期间,社会的道德环境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恶化,人心不古的叹惜声不绝于耳。当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社会道德水平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道德建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转型太快,道德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社会转型之快,一时让人们难以适应。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二)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社会出现贬抑精神价值倾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追求利益,并没有错。但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党强调物质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在社会上长期存在一手软一手硬。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开始了对追求物质利益公开的鼓励与倡导,相比以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以前是精神的追求比重过大了,就是当年的大跃进,也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现实中以失败而告终。可改革开放之后变了,不是越穷越光荣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无形中引导了努力方向,社会中出现贬抑精神价值追求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油条里面掺洗衣粉,炒菜用地沟油,油炸食品里含苏丹红,猪肉里面注水,用瘦肉精,上大学冒名顶替,见死不救屡见不鲜,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不计其数。这些无论哪一个都能让人感到很无奈甚至很受伤。

其中,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比如云南晋宁县的“躲猫猫”事件中看守所的声明、杭州“5·7”飙车案中交警的速度通报等,都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与掩盖。这些都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一些企业甚至是知名大企业的造假行为,比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给许多的家庭造成了不幸。这种不诚信行为直接导致了三鹿的破产,但更严重的是造成了民众对企业生产行为的不信任。社会上的诈骗成风,不计其数的人们上当受骗,结果就是人们以邻为壑,造成人们之间的互不信任。

(四)腐败问题导致导向偏差。当前,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整体的干部形象蒙上一层阴影。此外,官员作风不正,还极易引起群众的仿效,带坏民风,或者有些群众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奉承迎合,形成社会风气败坏。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观念,官员对于群众的教育,不

在乎你能讲多少马列主义的大道理,而在乎你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对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网络推波助澜。在一个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注重物欲和功利化的时代,网络与电脑也越来越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严重,它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消解和颠覆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网络文化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轻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落、人们精神的困惑与迷茫,重者导致个人主义、物欲主义泛滥成灾甚至网络犯罪的日益严重。

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体系的几点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困境,我们应该去完善我们的道德建设,使之适应我们面临的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更加幸福、和谐。为此,有以下建议。

(一)合理扬弃我国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之魂,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崇礼重义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践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民族精神,这些都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舍弃掉。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所以,重新构建我们的道德体系,不要一味地去拿来主义,多弘扬我们许多优秀的东西。

(二)理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好多认为人心不古的人们,把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认为是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导致了人们道德标准混乱与水平下降。从实践上看,恰恰是当前反市场经济行为是造成不道德和不良风气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公正的、平等的、自由的、法治的、有秩序的,它不允许坑蒙拐骗,也不允许钻法律空子,从而对道德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把一部分道德问题纳入法律范畴。新加坡环境一直为国外游人所称道,可最早时候并不这样。通过法律措施,对一些违反公德的行为严惩不殆,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加坡罚款项目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罚出来的。通过这样的道德问题法治化,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很好的经验。

另外,作为教师,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我们理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总之,目前我们所处的道德环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去努力想办法,改善我们的道德环境,构建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道德体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加幸福和谐。

第四篇:浅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摘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大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不断增加,全面认识并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标准,将具备党员标准的青年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对于保持党组织的活力,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

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党支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性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目前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东西,可塑性比较强,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但是,受不良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多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去向,在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中,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由原来的荣誉型、报恩型、冲动型和从众型发展到了功利型,认为入了党可以凭一张党票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升官发财,可以搞特殊化,可以谋取私利,可以捞取钱财,可以……如此等。总之不少大学生已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价值规律的基本原则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讲经济效益、讲竞争、讲等价交换等等观念必将对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以致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在大学生中,有些人把金钱放在首位,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甚至把金钱与物质作为评价人生、评价生活的重要尺度,在现实生活中凡事讲“实惠”,容易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上,有的学生党员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以我为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讲奉献、讲责任、讲艰苦奋斗的少了;讲报酬、讲索取、讲享受的多了。如此等等都与我们党的宗旨和目标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2.大学生正处于黄金年龄,二十来岁,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年龄小,处世不深,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不长,受教育和锻炼的时间短,缺乏党性锻炼,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偏差,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对待一些抽象原则的问题容易赞成正确的观点,而在一些涉及现实的、比较具体的问题上往往容易持错误的结论。

二、根据大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队伍建设环节

1.根据学生特点抓“三早”。根据在校学生各年级特点,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政治方面,大多数学生尚没有脱尽中学的幼稚和单纯,但是他们政治热情高,上进心强,可塑性大,因而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有待于党组织逐步教育引导。因此我们对低年级学生着力抓启发性教育,由“坐等上门,变主动登门”。在培养教育工作中紧紧抓住“三早”,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在新生入学后,由辅导员在班上进行教育,讲一些党的基础知识,对新生进行积极引导,利用班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积极地在同学中进行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不断改进培养方法,积极探索新方法。第一,要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培养教育,做到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第二,把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目标,把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一项目标进行考核。支部定期分析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不断调整充实,并指定专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鼓励并帮助其积

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第三,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讨论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入党宣誓仪式,参加优秀党员报告会以及党内组织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党内生活的实际教育。第四,在学习和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如担任学生干部,分配给一定的社会工作,组织其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接受锻炼和考验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政治觉悟,增加知识和才干,逐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新的飞跃。

(二)教育、培养环节

1.组织学习党章。党章是为实现党的纲领所制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的准则,是党的思想的结晶。学生的入党思想基础一定要紧紧围绕抓住党章这一根本。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广大同学学习党章,掌握基础知识,为培养积极分子打下基础。

2.开展“主题教育”。每学期开学,党支部都强调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发展党员和教育管理党员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提出坚持一个信仰即信仰马列主义的口号,同时要求积极分子写心得和思想汇报,并把思想汇报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发展党员的一个考察细节。

3.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活动纪念日或重大活动纪念日进行演讲、征文、歌咏比赛,瞻仰烈士陵园、知识竞赛、观看电教片等,使积极分子在活动中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对党的信念。

4.党课学习班。为了让有入党意愿的同学了解党的有关知识,了解党的历史,关注时事,使他们能走近党,了解党,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同时也有助于预备党员和党员增强党性。每个月一次的常规活动,学习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结合时政,全部由党员或预备党员授课,不仅对听课的同学,对授课的同学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三)考察、发展环节

一味的着眼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指示,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在发展学生党员中的一些经验,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坚持做到“六不发展”原则,即,未被列入发展对象的不发展;不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的不发展;未经入党前培训,对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的不发展;政治素质不高,学习退步,模范作用不突出的不发展;未经考察、政审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的不发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我院发展党员和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具体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坚持党章规定的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不搞突击发展又反对形式主义,严格组织发展程序,严格手续和审查考核办法。

(四)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1.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参加政治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学习,奋发上进。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三有”,即有教育计划、有活动内容、有工作总结;“四坚持”,即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

2.强化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两建立”:建立学生党员情况登记册,包括党员的基本情况、所担任职务、兴趣专长、入党时间、住址等;建立学生

党员汇报制度,学生学员每个学期向党组织口头汇报一次,书面汇报至少两次以上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对学生党员汇报制度执行情况要有记载。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全系学生党员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以下八个方面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即在参加政治活动,搞好专业学习,注重品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纪,联系广大同学,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投身校风建设等方面起骨干带头作用。必须做到“八个一”:每学期精读一本马列理论书籍;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理论学习小组;联系一个低年级班级(或小组,或学生宿舍楼层),带动同学创建一个文明寝室;每学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每个学期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帮助一名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学生;每个学期在班级或系里组织或参与一次校园文化活动。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改善和优化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在大学生中影响力、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2-123.周斌,等.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94-96.孙灵杰.简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意义及制度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5):86-87.

第五篇:城市发展转型期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城市发展转型期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参会心得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转型与重构”,旨在针对中国城市处于经济转型期发展阶段的当前状况,多角度、多方面探讨目前中国以及国际上面临的城市规划焦点问题,推动城市规划创新。

本次城市规划年会安排了14个平行专题会议、9个自由论坛、3个高端论坛、5个特别论坛、2个工作会议和1个规划学术沙龙。本次大会不仅仅是在城市规划单一学科范围内进行探讨交流,中国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规划已经形成集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多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本次年会举办方邀请了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交通学的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演讲,聚集了业内数千才俊共同交流。本人有幸作为编研中心的参会代表之一赴会参与学习,现将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简言如下。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贫富阶层是不可避免的。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营造良好的城市社会生态》报告中提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富人阶层居住在城市外围,穷人居住在城市中心,而中国的城市贫富阶层分布则恰恰相反。个人感觉这是个很有讨论意义的话题,从两个角度来说一说。一是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国外的这种贫富阶层在城市的分布状况似乎更为合理一些。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所有的城市都没什么差别,都是朝着繁华、现代的目标打造,差别主要是在对城市外围区域的发展建设方面。城市的社会

财富跟随贫富阶层分布,发达国家的城市外围区域居住着富人阶层,社会财富分布在城市外围,自然而然城市外围区域也能建设的很好很现代。而反观中国的城市,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大家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而相对忽略外围区域。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中国的城市“市中心跟欧洲一样,乡镇跟非洲一样”了。二是城市交通需求组织方面,“富外贫内”的阶层格局也会使得城市的总体交通需求相对少。本身由于经济状况的原因,富人的交通出行需求强、交通出行频率高,穷人的交通出行需求相对弱、出行频率相对低。此外,“富内贫外”的格局下,穷人需要“进城”去解决生活所需、去感受都市的繁华,富人需要“出城”去亲近自然,而“富外贫内”的格局下,富人有“进城”的需求而穷人则没有“出城”的需求。两种情况下的阶层对流,前者的交通需求要大于后者。

经济利益是现代社会驱使所有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当前“城市病”的许多问题背后都有着“经济”这一深层次的原因存在。比如城市私家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就是因为“国家以汽车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的经济发展政策”(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杨涛董事长《长效化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管理》),刺激汽车大量的生产,汽车价格逐渐平民化,百姓小汽车消费的经济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小汽车,从而出现“行车难、停车难”的城市交通状况。当然我们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时,也可以采用若干经济手段。比如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政策,除了加大公交设施建设投入、提供便利便捷的公交出行条件外,还应

该辅助以优惠的票价机制,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再比如缓解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采取拥堵收费、高额停车收费的措施来提高私人小汽车进城的使用成本以求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比率。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不可复得的精神财富,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振兴,塑造城市名片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建筑师《和谐共生的探索——西安城市文化复兴中的规划设计》)。无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江南水乡城市的代表,有丰富的吴文化、运河水文化和近现代工商业文化等。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彰显无锡地方特色。

绿色交通是随“转型”提出来的一个全新课题。和谐社会的绿化交通要体现安全、公平、高效、低碳,要形成合理的交通出行结构,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出现需求。过去一个阶段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于为适应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而进行的骨架形态的搭建,以无锡为例,现状无锡城市道路网络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各个城市片区的联系通道都已构建完成。但是这种粗犷型建设模式也使得城市路网级配倒挂现象严重,干道多、支路少,难以实现全方位的通达和顺畅。未来城市交通方面的转型应立足于“优化与提升”,完善支路网建设,建立慢行交通系统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城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操作手段都将发生重大改变,作为引导和控制城乡发展的城乡规划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的必要。无锡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之

一,在经济社会总体转型的发展大方向下,推进锡澄一体化发展,为无锡谋求城市发展新空间;继续“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引导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变。作为为无锡城市规划事业出谋划策的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我们应该围绕“转型”大方向,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对相关课题展开研究,为无锡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社会转型期女性成才的深层思考

    关于社会转型期女性成才的深层思考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社会变革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需要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面对着经济全球......

    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范文)

    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 周仲海 河海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213022 摘要: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现在高校 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

    关于加强经济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加强经济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萍乡被列入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城市,这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也为芦溪走出传统产业模式,走向新形产业化道路......

    高校党员发展情况年度总结

    免费 高校党员发展情况年度总结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搞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和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是系办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需要。这是建立......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总结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总结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总结一 20xx年,我院发展党员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

    高校党员的发展大全

    1、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满意度测评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满意度测评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满意度测评,采取上级党委督查、高校自查、院校互查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检查评估。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定......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定稿)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共有83所高校,其中驻省会石家庄的25所。党组织关系由省委教育工委直接管理的省属普通高校14所。省属36所高校中,有88个分党委、350个党总支、2138个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