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

时间:2019-05-13 13: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

第一篇: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

大兴安岭林业体制历史沿革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林业部、铁道兵《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决定以会站的方式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同年8月10日,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由会站指挥部和所在省区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领导;指挥部党委也是特区党委,由林业部直接领导。

1965年1月和3月,林业部、国家经委先后批准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按照林业部拟定的《开发方案》,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法。

1970年国家对大兴安岭林区区划进行了局部调整,将特区革委会(特区政府)变为地区革委会(地区政府),行政由中央直属变为省属,鄂伦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呼玛县划归大兴安岭管辖。

1979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将鄂、莫两旗划出大兴安岭地区,将大兴安岭林管局变为林业部直属企业,并将行署与林管局分开,县区局仍然合一。1981年5月14日批准从呼玛县分出塔河县和漠河县,两县分别与塔河林业局和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

1987年,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企业管理体制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兴安岭林区管理体制在“维持加格达奇、松岭两地的行政区划不作变动、林业部所属大兴安岭林管局现有的经营管理范围不做变动、各方面原有的经济利益关系原则上也不作变动”的“三不变”原则下,实行政企分开,成立大兴安岭林业公司,委托黑龙江省代管,但由于一些历史形成的实际问题仅靠自身难以解决而没有落实,仍然实行行署与林管局政企分设、合署办公、领导交叉任职的管理体制。

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准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为全国56家首批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经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同意,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但由于当时无法实现政企分开,林业集团公司并没有按照要求规范运作,继续与行署合署办公,对省称林管局,对国家林业局称林业集团公司。

第二篇: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

中秋节

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2-5] 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 假期

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2]

风俗习惯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月饼

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

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7] 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花灯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10]

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中秋宴俗

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

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嫦娥奔月

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17]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17]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17] 诗词 民谣

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谚语

中秋月饼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⑴。又疑瑶台镜⑵,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⑶,桂树何团团⑷。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⑸? 蟾蜍蚀圆影⑹,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⑺,天人清且安⑻。阴精此沦惑⑼,去去不足观⑽。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第三篇:大兴安岭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使学生受到热爱大兴安岭热爱祖国的教育。

5、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的音、形、义。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内容,能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处理练习。

教学课件:《林海》200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课前已打开课件,只是没有切换到投影)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切换到投影或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运行课件《林海》2004,简介大兴安岭。

(点击或敲任意键,继续运行课件《林海》,在《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的歌声中,……一幅又一幅精美的图片尽展林海风光。)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也可通过“文件”下的“更多资料”中的“兴邦安国”打开地图等进行兴安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范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林海》“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完成下面的自学要求)。

A、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B、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C、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D、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 耳:好听。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千山一碧兴国安邦悦耳这些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

(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广泛。

(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

(点击课件“文件”菜单中的“课堂练习”,根据本节课时间,选择出示“组成词”、“连成线”、“多音字”和“练一练”等题目。要求学生做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运行课件《林海》,温习兴安风光,跟着录音读课文,“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自由读一次。”(点击课件《林海》“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

学生大声地自由地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点击进入课件《林海》中“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分组”部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①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选择课件“文件”下拉菜单“课堂练习”中的“练一练”部分题目。

2、课外作业。选择课件“文件”下拉菜单“课堂练习”中的“课外任务”部分题目。

第四篇:大兴安岭精神

大兴安岭精神

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

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巍巍兴安,莽莽林海。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英雄的大兴安岭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大兴安岭精神,是无数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一座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丰碑。

大兴安岭精神是大兴安岭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黑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缕春风,吹遍八万里林海,沁人心扉,传遍兴安大地,可歌可泣。

第五篇:广州历史沿革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楚庭”又与一个古远的传说相连,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传播优良谷种的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在主帅屠睢率领下首次进军岭南,但秦兵最终被当地越人击败,屠睢被杀,赵佗等收拾残部北逃。稍后,秦朝派遣任嚣、赵佗等率兵再次分兵数路挺进岭南,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旋即建立政权,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从此,广州进入其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秦代的广州城。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城址在今广州市区仓边路一带。

秦末,中原**,封建割据代替了统一,划地为王代替了中央集权。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派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权。

汉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杀国王赵兴、太后以及汉使,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冬,两支主力部队抵达番禺外围,攻破设置在石门一带的防线后,两军汇合一起从东南、西北两个方向攻城,捕杀吕嘉和赵建德,南越各地守将纷纷降汉。历经五世93年的南越国最终灭亡。汉武帝进一步健全行政建置,把南越国土地划分为9郡。从此,岭南地区直接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

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立国后,承袭唐朝典章制度,并大体沿用唐代官制。升广州为兴王府,在粤东和粤北增置一府四州。启用幕府士人分领诸州,刺史不用武官,从而摆脱唐后期藩镇割据之弊。仿唐制开科取士,扩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规模铸铜、铅两种“乾亨重宝”。这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促进了岭南地区商品流通。积极开展对外商务活动;又与邻国创造良好外交关系。南汉历四主55年。南汉国的建立,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顺治三年(1646),朱元璋后代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政权,仅存在40天。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市政厅成立,下设公安、公用、财政、卫生、教育、工务等6个局。孙科为第一任市长。是为广州建市之始。此前于1918年10月成立广州市政公所,开始进行现代的市政设施建设。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日本第21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分别签字。广州宣告光复。这是近百年来广东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49年10月14日18时,解放军占领广州各重要机关,歼灭国民党残敌2000多人,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楼前台举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式。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揭开了广州人文史的初页。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传说古代有5位仙人,骑五色羊,羊衔谷穗,降临广州,把谷穗赠与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如今,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已成为广州的象征。

广州自秦汉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东汉时期航线更远达波斯湾。唐代,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长的海路航线“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中央王朝首先委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到广州。宋代,在广州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机构市舶司。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一段较长时间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广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英斗争、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三·二九”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所以,广州既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城市。

广州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清朝学者屈大均,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思想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孙中山等,为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评选“羊城八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城市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1963年、1986年,广州两次重新评选“羊城八景”。2001年8月,广州又举办“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2002年7月26日,评选揭晓,新八景为云山叠翠、越秀新晖、珠水夜韵、古祠留芳、黄花皓月、天河飘绢、莲峰观海、五环晨曦。2010年11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组织“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至2011年5月18日,评选结果揭晓,新入选的“羊城新八景”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叠翠、越秀风华、古祠流芳、荔湾胜境、科城锦绣、湿地唱晚。

下载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兴安岭林业历史沿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特立任总部主任。1922年7......

    烟台历史沿革

    烟台历史沿革 国土资源网 (2005年3月16日16:57) 烟台市因有烟台山而得名。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明洪......

    中央大学历史沿革

    留学360韩国部翟青老师介绍,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国家,地理位置很近,往来非常方便。韩国又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非常广泛。韩国中央大学是韩国一所名牌私......

    荥阳历史沿革

    荥阳历史沿革 1、荥阳,在荥水之北,旧城址在今古荥镇。 2、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移治至大索城(即现在的荥阳县城)。 3、现荥阳县,由原荥阳、荥泽、成皋(汜水)、河阴、京县等......

    数据结构历史沿革

    数据结构历史沿革本课程从本校招收的第一届(1994级)计算机专业新生开始开设至今,同时从1998年开始我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电子专业都开设《......

    第二课 历史沿革

    第二课 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时期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摇篮,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的山东省是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青岛也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200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200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职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不但要注重规模发展(量的发展),还要注重质量的发展(质的......

    大兴安岭动迁方案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2011动迁补偿方案 为加快我区旧城区及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我区旧城区及棚户区现状、居民经济状况以及政府财政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