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3: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

第一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利用国内外资金,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并联审批”与“全程服务”相结合的外商投资审批新型模式,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联合审批制、超时默认制和责任追究制,创建“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二)实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设定的外商投资审批事项,一律免审。对投资总额(含增资,下同)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5000万美元以下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和合同、章程,由市级部门核准;对在具备一定条件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和合同、章程,由所在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行核准;在各县(市、区)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由各县(市、区)核准。

(三)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对属于本市权限内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个工作日内预先核准企业名称,7个工作日内核准项目、合同、章程;工商、外汇、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对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均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手续。

(四)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年检手续。太原市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办公室为外商投资企业开辟年检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统一受理,配合办理。

(五)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法人股东出资限额与中方主体资格条件。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法人对外投资不受其净资产数额限制。允许具有投资能力和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各类经济组织作为外商投资企业股东。

(六)为境外投资者来并投资提供前期便利条件。境外投资者在项目投资筹备前期,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可开设用于企业筹建的费用类外汇帐户。

(七)规范外商投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外商投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中介机构为其服务,有关部门不得强行指定外商投资项目编制、注册资本验资、企业年度审计中介机构。

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咨询、评估、验资、审计等手续时,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内资企业。

(八)提供优质完善的公共服务。供气、供电、供水、供热、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单位因线路日常维护或检修须暂停供应或服务时,应提前3天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发生一般故障或事故时,有关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抢修并恢复公共服务。

(九)遵从联合检查和收费从低原则。废止所有未经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检查项目。行政职能部门如确有必要或按规定进行检查的,应尽量采取合并检查或联合检查方式,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查。凡涉及投资企业的收费项目,要按照收费从低原则,一律按下限收取。凡不出示《收费许可证》、不开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者,企业有权拒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资企业进行乱摊派。

(十)实行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职能部门公务员在审批过程中,超过承诺时限或作出错误审批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诫勉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追究部门领导人责任。

(十一)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来并投资客商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外商及其配偶、子女的入托、上学、就业、就医、居住等问题,使其享有与本市居民同等待遇。来并投资企业在用工、参保等方面享受与本市企业同等待遇。

二、鼓励外商投资领域

(十二)冶金工业。重点发展不锈钢、冷轧硅钢、汽车板、不锈钢制品、铝材深加工。

(十三)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载重车和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重型机械、铁路和轻轨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精密铸锻件、铝镁合金、低噪音建筑施工设备等。

(十四)清洁能源工业。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清洁材料的生产技术等。

(十五)精细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醇醚燃料、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等。

(十六)电子信息产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发展航空仪表、微光电子光纤倒像器、传感器、电脑、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十七)现代医药产业。以药物制剂、中成药、现代生物医药产品为开发重点,发展以化学药品为基础、现代中药为特色、生物制药为先导的医药产业。

(十八)新型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档钕铁硼、镁合金、生物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纳米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十九)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生物制品、规模种养以及玉米、小杂粮、干鲜果等农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温室花卉、良种苗木、观光农业、规模养殖等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十)现代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证券、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会展、房地产、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仓储、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二十一)旅游及文化产业。主要是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保护晋阳古城遗址并开发具有晋阳文化特色产品和现代文化产品。

三、鼓励外商投资相关政策

(二十二)设在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按有关规定,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二十三)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以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部门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十四)在本市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从购置设备当年比上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二十五)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按税法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其中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年增幅在10%以上且为盈利企业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二十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并保证建设用地。(二十七)外商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可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实际需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合理配置煤田资源;鼓励重点煤化工企业实施热电联产,并按有关规定优先办理并网手续。(二十八)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资金优先给于扶持。

(二十九)外商投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单体项目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单体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可由财政按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15%给予奖励。

(三十)外商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增资扩股)、或年纳税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当年增幅达到2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可由企业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奖励。

(三十一)海外留学生携外资来并自办企业,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含100万美元)的,可由本人所在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奖励。

(三十二)符合国家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的工业类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缓征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增容费、水资源费、绿化费等有关规费。

(三十三)鼓励外商投资设立一般商品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允许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允许外商投资非商业企业申请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三十四)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例和经营年限。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按标准收费暂时不能到位的,政府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

(三十五)对来并投资者以合资、合作方式参股本市国有企业,原国有企业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全额缴入市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专户,按有关规定,可全额返还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作为国有资本,由产权持有单位持有股权再投入。

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招商引资

(三十六)抓住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国内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协作领域,积极参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优化生产力要素。积极推进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国内重点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形成产业合作配套体系,培育壮大我市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十七)构建与国内各地区城市的广泛联系渠道,寻求与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推动城市间优势产业、资源开发、科技、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合作,实现与各地区城市经济、文化、技术、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的交流互动,促进本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三十八)以建设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为目标,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以晋中、忻州、阳泉、吕梁等城市为合作区域的大太原经济圈,吸引新型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进入我市相关产业,形成具有现代规模的产业体系,构建中部地区货物集散中心、新型产业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三十九)结合本市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及联合协作,以品牌转移、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为切入点,鼓励外地投资者投资。对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来并投资企业,市财政从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中给予补贴。

五、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四十)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制度。全程跟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列入省市产业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各有关县(市、区)、开发区或部门要确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协调服务工作。(四十一)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各县(市、区)、开发区及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开发和精心编制招商引资项目,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统一的、动态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在太原市政府网站和太原商务网进行发布。

(四十二)建立招商引资队伍。要通过强化培训和公开招聘,培养懂专业、懂法律、懂外语、善公关的招商引资队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招商引资队伍要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大企业投资动态信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

(四十三)完善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开受理部门办公地址、网址和投诉电话等,畅通投诉渠道。各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事宜,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四十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参加各类境内外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建立补充招商引资项目库、举办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编印投资指南、招商项目等资料,举办招商展览等。

(四十五)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对外招商。充分发挥我市驻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深圳、大连、海口等办事处在招商引资中的“窗口”作用,掌握信息,建立网络,推介项目,吸引投资。建立“代理招商”新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聘请国内外知名人士、跨国公司高层主管、在并投资人士为招商顾问,开展委托招商;设立太原招商网,大力开展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请进来”招商等多种招商活动,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四十六)组建投资促进机构。承担全市招商引资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外联络、业务培训、信息沟通等中介服务职能,负责全市外商投诉协调服务工作,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外代表市政府受理、协调处理和督办外商投诉案件。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建立和完善受理外商投诉服务机构,对外商投诉案件进行行分级处理。

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四十七)成立太原市对外开放领导组。组长由市长担任,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及重大事宜的指导和协调。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

(四十八)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开发区及有关部门招商引资情况,实行每季通报和年终考核。对招商引资实绩好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奖励。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对本地区招商引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进行考核奖励。

(四十九)本意见适用于外商和国内投资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投资行为。本意见所称外商是指国外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国内投资者是指本市辖区外的国内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五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人和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以及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市的投资,按外商投资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五十一)设立在本市各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二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2010年05月19日 16时52分58

主题分类: 资源能源

“地质灾害”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并政发[2010]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避免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大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加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欠帐多,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监管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明确职责,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和及其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管理体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基础调查等各项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计划和预算,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

各乡镇(街办)要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督促村级监测组或受威胁单位及群众进行隐患点日常监测。组织开展本辖区内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宣传培训、防灾演习等工作,拟定并实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防灾应急预案,做好本辖区内群测群防有关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协助开展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工作。

各村委会(社区)要具体组织本村(社区)区域内隐患点巡查并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记录和上报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组织做好应急防范和撤离避让、自救互救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指导地质灾害险情动态监测,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指导基层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建设群测群防网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灾害发生原因、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必要应急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对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按“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督促和指导责任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治理;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组织竣工验收;对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要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认定,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城乡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纳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内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和规划组织审查时,应要求业主提供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报告和主管部门意见。

各级建设部门负责督促对危及建设行业、市政基础设施、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检查、处理;在参加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和组织审查初步设计时,负责督促检查项目业主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审批或上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督促建设单位将地质灾害评估、勘查和防治经费纳入项目总预算。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置、基础调查、重点项目勘查和可研报告编制与科研、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并对专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安监部门负责督促有关单位对危及自身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检查和监测;督促有关单位开展对工程建设和非煤矿山采掘等人为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督促地方所属煤矿企业开展对矿区及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对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各级城建执法部门负责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或可能引发灾害的在建或即将建设的违法建设活动进行制止、查处和依法拆除。

各级水务部门负责在农村防汛工作中加强对泥石流河道、沟道等区域的监测与治理。组织对危及水利部门所管辖的水库、水电站等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检查、监测和治理。在组织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中,督促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落实相应防治措施。

公路铁路部门负责组织对危及全市公路、铁路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监测和治理;负责铁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工作,编制重要隐患区防灾预案,对其灾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监管;负责铁路、公路交通沿线地质灾害事件的报告与应急处理。在组织进行公路、铁路规划及设计、建设时,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检查督促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地质部门对危及校舍安全的地质灾害进行巡查、检查、监测和治理,负责所属学校校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临灾预警信息发布和人员财产撤离路线;督促新建学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林业、园林、东西山绿化部门负责林区、绿化区、公园、文物建筑等所辖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对辖区地质灾害进行巡查、排查,编制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临灾预警信息发布和人员财产撤离路线;管理维护好各类灌溉设施,防止管道跑水、漏水等引发地质灾害。

房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系统房屋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工作,落实防灾措施和责任人;开展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居民(村民)房屋安全性鉴定。

国资管理部门负责督促对危及国有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检查,落实企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监测人、责任人,建立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络。

旅游部门负责监督纳入行业管理的旅游景区景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督促景区景点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识,做好日常巡查排查工作,配合景区景点主管部门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地质灾害救济经费项目的申报、分配和救灾款物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部门负责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灾民转移;负责做好公安系统内各单位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检查、监测和治理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要在灾情发生后,迅速组织医疗人员到灾区抢救伤员,组织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督促医院等卫生行业单位做好本单位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检查、监测和治理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时提供雨情预报信息。

各类矿山企业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开展本矿区范围内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负责因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隐患恢复治理。

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各类土地使用权人(企事业单位、各类矿山企业、居民及个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直接责任人,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政策,负责对所使用土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日常动态观测,积极上报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参与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组织的群测群防、应急避险、工程治理、生产自救等各项工作。

三、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一)排查核查隐患,加强监测预警。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全面排查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要对城镇乡村人口密集区、重要交通干线、重要河流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核查,实施定期定点监测,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处置方案上报市地质灾害领导组及办公室。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要严格落实巡查监测责任制,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有巡查监测责任人,做到定期巡查监测,巡查监测有数据、有记录、有分析、有研判,特别在降雨及雨后一段时间内要加密监测,在汛期要适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检查,重点检查各相关部门及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宣传培训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及监测人员上岗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对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的,要组织或聘请专业人员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勘查,查明灾害体的类别、大小、成因、危害程度,对变化趋势进行专业监测,针对性提出防灾减灾措施。2010年,市国土局、市气象局要完成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改造升级工作。

(二)划定危险区域,搞好搬迁避让。各县(市、区)政府要严格依法划定、公告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国土部门对在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要进行严格处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对危险性大、危害严重、治理经费大于搬迁费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实行选址搬迁避让,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集中搬迁难度大的隐患点和危险点,要尽快进行勘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

(三)落实应急预案,加快系统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太原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以汛期和重点防治区为重点,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装备、组建应急队伍,做好车辆、应急物资、应急资金储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能力。2010年,市、县两级要完成地质灾害应

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信息化、传输网络化、预测预警科学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进程,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及网络体系,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和应急快速反应。

(四)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行规划。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积极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抗灾自救能力。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划,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发改、城市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和土地预审时要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凡未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的,不得批准立项、使用土地。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延安市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与合作,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招商引资是指吸收延安市辖区外(包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法人、自然人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等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兼并、购买企业产权及BOT、TOT等方式,来我市进行的投资与合作。

第三条 延安市招商局(开放办)负责全市外来投资者投资的接待、咨询、联络、协调、投诉等服务工作。

第四条 凡在我市辖区内投资兴建的国家鼓励类和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除享受国家及省上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同时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 除国家禁止和限制外,外来投资者在我市投资的领域、区域、方式、方向等不受限制。

第六条 鼓励外来投资者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开发、国有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深度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创新、社会公益事业等重点领域投资。

第七条 外来投资者所需土地,统一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征用后以出让方式供地。经营性项目和有竞争性的工业项目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其他项目用地可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八条 市内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与投资者合作。

第九条 投资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可按企业性质和投资方向予以优惠: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土地出让金按10%收取;一般性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按20%收取。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的,按应缴纳出让金总额的5%予以优惠。暂无力一次性支付的,可先交50%,其余部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延期或分期付清。

第十条 开发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用于发展林草、流域治理、生态建设等项目用地,免收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70年不变。

第十一条 外来投资者在我市购买已建或在建的交通、能源、市政公用设施的控股权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权,项目用地需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经批准,土地出让金优惠收取。

第十二条 外来投资者依法取得出让的土地,土地使用期限可按国家法律规定的用地类型的最高年限办理。已出让国有土地在完成项目总投资的20%以上,经批准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使用期满后,使用者可优先续期。

第十三条 凡属于世界500强企业和省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且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按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连支返还企业。

第十四条 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营期在10年以上从开始获利起,给予“免二减三”(即前二年免征,后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免征、减征期满后,凡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经企业申请,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十年内可以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免征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费。

第十五条 凡在我市兴办的企业,可在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设在我市属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来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在我市兴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从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享受“免二减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外来投资者在延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咨询、服务业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第十七条 外来投资者新办企业,当年招用本地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享受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凡投资于农业种植业的外来投资项目,免征农业税。

第十九条 凡外来投资者在我市投资兴办的生产性企业,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应上缴省以上的收费,按最低标准执行;属我市收缴的,一律予以免收。

第二十条 对外来投资企业,金融部门在开户、信贷、结算及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实行优质服务。凡产品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信用等级较高、投资额较大的企业,在贷款、资金周转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和特殊待遇。

第二十一条

除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外,其他外来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并依法办理用地、资源、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土地、规划、城管、工商、税务、环保、文物、人防、消防等有关部门实行行政公示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审批条件、公开收费标准、承诺办结时限,保证审批事项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投资项目,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集中审批、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第二十三条 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认证制度、挂牌保护制度和付费登记卡制度。由市县招商局(开放办)审核备案后市政府颁发《延安市人民政府外来投资企业证书》,发放《外来投资企业付费登记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向外来投资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

第二十四条 设立“延安市外商投诉中心”,实行投资软环境建设责任制、侵犯外商合法权益责任追究制,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外来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十六条 外来投资者来我市兴办企业,在本市有固定住所的,经申请,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城镇户口。其子女需在本市中小学就读的,与本市市民同等对待,免收借读费。

第二十七条 对成功引荐外来投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八条 凡对我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来投资者给予奖励,并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从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延安市人民政府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合作的优惠政策》(延政发[2000]6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市招商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范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

并政发[201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

[2011]1号),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稳定商品住房价格,逐步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进一步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根据太原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我市将综合研究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2011年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二、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市国土部门要优先安排储备用地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资金筹集和投入,市税务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我市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强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继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规模。要与棚户区(旧城)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采取政府、产业园区、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种渠道筹集房源。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体制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发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中长期贷款。要积极探索在存量房中开拓保障房房源,扩大公共租赁住房来源。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由政府回购。

四、严格执行国家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相关税收政策。对居民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五、加强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要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两年年均实际供应量。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

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要坚决纠正并严肃查处。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必须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要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

六、在本市市辖六区购房实行限购政策。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原则上对拥有一套市辖六区住房的本市居民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能够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市辖六区住房的本市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本市市辖六区住房的非本市居民家庭和无法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市辖六区内向其售房。

七、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不得参加任何展销活动。房产管理部门要将市场信息、经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及房源信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房产管理部门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工作,对已经取得预售许可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外公开销售或未将全部准售房源对外公开销售以及通过签订虚假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等方式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要严肃查处。对价格明显超过周边同类房屋价格水平或者价格异常波动的楼盘,要进行重点核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记入房地产信用档案,并暂停其商品住房网上签约。

八、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和互联互通。加快完成市、县两级系统整合,实现全市住房信息全覆盖。

九、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2011年本市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并积极推进。要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纳入县(市、区)政府考核内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计划目标未完成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十、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及中低价位商品住房支持力度,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十一、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深入解读政策措施,引导居民从自身实际消费能力出发理性购房。

市政府其他相关内容文件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一一年二月十九日

第五篇: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

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文号:并政发〔2007〕17号

发布日期:2007-5-21

执行日期:2007-6-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优化我市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太原,现就进一步改革我市户籍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居民户口”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后涉及的征地补偿、退伍安置、社会保障、城镇就业、计划生育等问题,在有关部门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未出台前,仍按现行规定办理。

二、全市范围内各类户口实行按规定条件准入制度

(一)外地公民在我市辖区内购买成套新建商品住房、足额付款、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并实际居住、有稳定收入者,准予其本人和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落户。

(二)在我市有常住户口并有居住条件和稳定收入的居民,与其共同生活属外地户口的直系亲属,准予落户。

(三)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我市短缺的特殊技能、愿来

我市工作并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外地公民,准予落户。

(四)在我市当年纳税3万元以上、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民营企业,准予法定代

表人本人和与其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落户。

(五)被我市用人单位招用具有国家规定的技术等级(职称)、连续工作2年以上、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职工,准予落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调入人员和录用的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仍按现行管理办法落户。

三、公安机关可为10人以上的单位设立集体户。

四、本意见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具体实施细则由有关部门制定。我市原有规

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下载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