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法制史1001号试卷
试卷代号:1001
2013-2014中国法制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A.昏B.墨
C.贼D.杀
2.我国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郑国的(B)
A.赵鞅B.子产
C.商鞅D.韩非
3.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C)。
A.大理寺B.廷行事
C.廷尉D.宗正府
4.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D)。
A.《北齐律》B.《北周律》
C.《大业律》D.《开皇律》
5.《永徽律疏》的篇目共(C)。
A.六篇B.八篇
C.十二篇D.十八篇
6.《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A)。
A.篇目改为七篇B.名例律列于律典之末
C.律后附敕D.律疏结合7.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近代体例的民法典是(D)。
A.《中华民国约法》B.《清会典》
C.《唐六典》D.《大清民律草案》
8.太平天国前期的施政纲领是(A)。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十款天条》D.《太平刑律》
9.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B)。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纲领》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0.《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A)。
A.1947年B.1937年
C.1946年D.1948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夏朝的监狱叫做(ABC)。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12.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分别公布成文法时,反对的人有(CD)。
A.韩非B.赵鞅
C.孔子D.叔向
13.秦朝按照是否在审理时刑讯逼供,将审判结果划分为三等,分别是(ABC
A.上B.败
C.下D.中
14.《九章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ABC)。
A.户律B.兴律
C.厩律D.具律
15.最早规定官当的是(AB)。
A.北魏律B.南陈律
C.北齐律D.北周律
16.唐律规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ABC)关系者,须回避。
A.仇隙B.亲属
C.师生D.借贷
17.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ABCD)。
A.看详B.断例
C.指挥D.申明
18.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BCD)三种。
A.九卿大审B.秋审
C.朝审D.热审
19.太平天国时期的刑罚有(ABD)。
.,A.杖刑B.枷刑
C.徒刑D.死刑
20.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原则是(ABC)。
A.自愿B.合法
C.不是诉讼必经程序D.诉讼必经程序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是“禹刑”。
22.《法经》的第六篇是___《具》_。
23.中国宋代最残酷的法定生命刑是凌迟。
24.清代的死刑监候案件,一般由会审形式审理,称为秋审‘。
25.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_《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___
四、名词解释C每小题5分,共20分)
26.嫡长继承制: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继承制度。
27.以古非今罪:秦朝的一种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政策和制度,要处以族刑。
28.《春秋》决狱:汉朝断案的方式,汉代在审判案件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则根据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所表达的儒家经义为依据定罪。
29.会审公廨:清政府设置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对于中国人和外国侨民之间发生的诉讼,由中国地方官与领事官会同审断。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0.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3分)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2分)
(2)明德慎罚(3分)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教化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2分)
31.唐朝的司法机关。
(1)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第一,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3分)
第二,刑部是中央司法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3分)
第三,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3分)
(2)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直接管理诉讼的属吏州一级有司法参军,县设司法佐史。(1分)
32.《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与特点。
(1)《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由袁世凯组织的“约法会议”起草、审议和通过,于1914年5月1日公布。因其确认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又被称为“袁记约法”。(4分)
(2)《中华民国约法》的特点
第一,取消实质上的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制。(2分)
第二,无限扩张总统权力。(2分)
第三,废除国会制,设立咨询性质的立法院。(2分)
第二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6—2007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A)。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2.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
A.神权法B.明德慎罚
C.义刑义杀D.法令由一统
3.西周出现了契约关系,买卖契约称为(A)。
A.质剂B.傅别
C.制书D.文牒
4.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的人是(D)。
A.赵鞅B.叔向
C.邓驷歇D.子产
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D)。
A.定杀B.醢
C.枭首D.具五刑
6.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情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C)。
A.律B.令
C.科D.比
7.“重罪十条”始于(D)。
A.魏律B.晋律
C.北魏律D.北齐律
6.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A)。
A.西周B.唐朝
C.宋朝D.元朝
9.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及行政立法总汇的法典不包括(D)。
A.《唐六典》B.《大明会典》
C.《大清会典D.《崇德会典》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D)。
A.《十九信条》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9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律制度有(ACD)。
A.禹刑B.赎刑
C.甘誓D.九刑
2.商朝的监狱有多种称呼,分别是(ABC)。
A.圃土B.羡里
C.囹圃D.夏台
3.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ABCD)。
A.六礼B.七去
C.三不去D.一夫—妻
4.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分别是(ABC)。
A.法令由一统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D.约法省刑
5.汉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监察组织,分别是(ACD)。
A.中央的御史台B.中央的廷尉
C.地方的司隶校尉D.地方的州刺史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ABCD)。
A.八议入律B.官当入律
C.确立重罪十条D.准五服以制罪
7.宋朝法律制度主要有(ABCD)。
A.盗贼重法和重法地法
B.田宅典卖制度
C.折杖法、刺配之法与凌迟人律
D.皇帝加强了对司法权的控制,建立了审刑院
8.明《大诰》包括(ABCD)。
A.《御制大诰B.《御制大诰续编》
C.《御制大诰三编》D.《御制大诰武臣》
9.以下关于《大清新刑律》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附《暂行章程》
B.《大清新刑律)将非科刑定罪的内容一律删除
C.《大清新刑律,确定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由主刑、从刑组成的刑罚体系
D.《大清新刑律,采取罪刑法定原则,删减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度为根据的八议等内容
10.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选拔、提升和降免各级职官的制度,分别是(CD)
A.三重选官法B.五善五失
C.保升奏贬制度D.保举制度
三、填空题
1.商朝有一种肉刑,是断足的刑罚,被称作。
参考答案:辋刑(或刖刑)
2.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____”的特权原则。
参考答案:刑不上大夫
3.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秦朝的《》。
参考答案:金布律
4.汉朝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包括征召和辟举,合称为。
参考答案:征辟
5.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___”、“参照唐宋之制”。
参考答案:附会汉律
6.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叫做。
参考答案:禁榷(制度)
7.清朝政府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的明显标志是确立了。
参考答案:领事裁判权
8.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
参考答案:资政新篇
9.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总称为“____”.参考答案:六法全书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原则。
参考答案:三三制
四、名词解释
1.六礼
六礼是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始于《北齐律》,是指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隋唐所规定的“十恶”以此为基础形成。
3.礼法之争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宜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4.《袁记约法》
《袁记约法,实际上是《中华民国约法》为了实现袁世凯的独裁,这部法律废除责任内阁制,行总统制,无限扩张总统权力,并废除国会,设立立法院。
五、问答题
1.“十恶”的具体内容。
(1)谋反(2分)
(2)谋大逆(2分)
(3)谋叛(2分)
(4)恶逆(2分)
(5)不道(2分)
(6)大不敬(1分)
(7)不孝(1分)
(8)不睦(1分)
(9)不义(1分)
(10)内乱(1分)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4分)
(2)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4分)
(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分)
(4)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3分)
第三篇: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中国法制史》复习题(直接打印)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C.赎刑)
2.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B.束矢)。3.《法经》共(C.六篇)。
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D.《开皇律)。
5.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C.申明)。
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重典治吏)。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鸦片战争后清朝)。
8.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9.《中华民国约法》采取的政体是(A.总统制)。
10.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B羑里)”。
1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13.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D孔子)。1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A城旦)。1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主导是(C儒家思想)。1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C.北齐律)。1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18.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D.凌迟)。19.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大明律》)o
20.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B.《十九信条》)。21.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D.具五刑)。2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C.科)2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A.魏律)。2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D.《开皇律》)。
2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C.断例)。2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重典治吏)。2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鸦片战争后清朝)。28.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B.《资政新篇》)。2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A.总统制)。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B.工农兵代表大会)。31.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D.圜土)。3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D.比)。33.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封建制法典是(B.晋律)。3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D.《开皇律》)。35.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C.申明)。3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重典治吏)。3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鸦片战争后清朝)。38.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B.《资政新篇》)。3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B.责任内阁制)。40.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41.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杀”中规定的刑名是(D.杀)。42.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C.嫡长继承)。4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44.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子产)。45.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B.廷行事)。46.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C.儒家思想)。47.’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A.魏律)。
48.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
49.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C.宋朝)。50.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C.《大明律》)。5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A.禹刑)。” 52.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B.三公九卿制)。53.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汉朝)。
54.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C.唐律疏议)。55.正式确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A.开皇律)。
56.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A.《大唐六典》)。57.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A.红契)。
58.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D.朱元璋)。59.《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A.君上大权)。60.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6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D.赎刑)。”
6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C.廷尉)。
6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B.北齐律)
6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A.开皇律)。
6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B.唐律)。6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D《宋刑统》)。
6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A.刑部)。
68.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叫(A.合挥)。6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A.21)条。7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71.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A.王位世袭制)。72.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A.神权法)。
73.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这种刑罚叫做(C.脯)。74.在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C.子产)。75.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二次变法改革的人物(B.商殃)。76.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C.汉律)。
77.晋律的特点是纳礼入律,将儒家的(C.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78.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D.七十岁)。79.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入法典(C.凌迟刑)。
80.明代刑罚除死刑外,以(D.充军)为最重。
81.《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D.圜土)”。
82.西周《吕刑》的制定者是(D.吕侯)。83.《法经》共六篇,第一篇是(A.盗)84.春秋时期,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郑国的(C.子产)
85.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叫做(B.廷行事)
86.汉朝把向被告人主宣读判词叫做(C.读鞠)
87.在中国历史上,首先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的皇帝是(C汉文帝)88.封建法典中的“十恶”源于(A.重罪十条)
89.一部保存至今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B.《大唐六典》)90.在民国时期发生了“金树仁不法案”,以金树仁“因公获罪,情有可怜”,明令予以特赦的时任总统是(C.蒋介石)91.“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己恶而掠美为(A.昏)”。92.战国时期《法经》的作者是魏国的(C.李悝)。
93.战国时期子产首次公布成文法,它将法律铸刻在(B.铜鼎上)。
94.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否则构成(A.盗徙封罪)。95.中国法制史上,最早规定“八议 ”制度的法典是(A.(曹)魏律)。
96.《唐律疏议》第十二篇的篇名是(D.断狱)。
97.朱元璋提出重典治乱世的指导思想,其重点放在(A、重典治吏)。
98.我国封建社会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叫做(D.禁榷制度)。99.中国历史上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C.大清民律草案)。10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国家的政治体制为(B.责任内阁制)。
101.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生殖机能的刑罚是(D.官刑)。
10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103.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10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A.城旦)。105.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A.鞫狱)。10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C.北齐律)。10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
108.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A.重典治吏)。
109.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的(C.《大明律》)。
110.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
2.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A.六礼B.七去 C.三不去)。
3.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D.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4.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A.客士B.军功C.通晓法律)。
5.汉朝的“三公”分别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
6.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A.亲亲得相首匿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7.唐朝的立法形式有(A.律B.令C.格D.式)。
8.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判机构是指(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内行厂)。9.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有(A.《大唐六典》B.《大明会典》C.《清会典》)。10.清朝统治者认为立宪有三大利(A.皇位永固B.外患渐轻C.内乱可弥)。11.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B.兄终弟及C.父死子继D.嫡长继承制)。12.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西周的礼与刑相辅相成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发挥阶级统治的职能)。13.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债务契约分别叫做(A.傅别C.质剂)。
14.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A.井田制制度被破坏B.王权旁落C.宗法制松弛D.法治渐渐取代礼治)。
15.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法令由一统B事皆决于法C.以刑杀为威)
16.汉朝的法律形式有(A.律B.令C.科D.比)。
17.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A.盗贼重法B.重法地法)。18.《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行政机关是(A.临时大总统B.副总统C.行政各部)。
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A.性质B.政治制度C.公民权利义务D.外交政策)。20.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扶助农民B减轻封建剥削D.奖励资本主义与联合资产阶级)
21.夏朝的法律制度包括(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C.昏、墨、贼,杀 D.赎刑)。
22.“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耳听外,还包括有(B.目听C.气听D.色听)。
23.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D.废除奴隶主的土地制度)。
24.以下属于秦朝针对男子实行的作刑(徒刑)有(A.城旦B.鬼薪C.司寇D.罚作)。
25.隋朝颁布的法典有(B.开皇律C.大业律)。
26.唐朝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中垂下设(B.台院C.殿院D.察院)。27.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敷、令、格、式外,还有(A.断例B.指挥 C.看详B申明)。28.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寨的法律文献有(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 C、《大元通制》D、《元典章》)。
29.清末发生的“杨月楼案”捞及了当时诸多法律制度,包括(A、良贱不能通婚B、母亲无权主持女儿的婚事C、获取证据的主要手段是刑讯逼供 D、杖、充军和发配都是当时的刑罚)。
30.民国北京政府的司法机关体系大体分为(A.普通法院B.兼理司法法院 C.特别法院D.平政院)。
31夏朝法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习惯法)。
32.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先后实行了(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33.西周中央司法机关有(A大司寇B小司寇C士师)。34.商鞅第一次在秦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有(A设立连坐法B奖励告奸C奖励农业生产 D奖励军功)。35.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城旦B鬼薪C司寇D罚作)。
36.汉律六十篇包括的法典有(A《九章律》B《朝律》C《傍章律》 D《越宫律》)。3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事立法发展主要表现在(A八议入律B官当入律C确立重罪十条D准五服以制罪)。38.唐代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下设(A台院B殿院C察院)。39.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罚,所立的专门法规有(A盗贼重法 B重法地法)。40.《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该为名例律、工律、吏律等各律,此外还有(A户律B礼律C兵律D刑律)。
41.夏朝的法律有(A.禹刑B.甘誓)。42.商朝的肉刑有(A.墨刑 B.劓刑 C.剕刑 D.宫刑)。
43.西周中央司法机关有(A.大司寇 B.小司寇 C.士师)。
44.《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A.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B.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体系C.它对当时魏国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45.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城旦B.鬼薪C.司寇D.罚作)。
46.“约法三章”的内容包括(A.杀人者死 B.伤人抵罪 C.盗抵罪)。47.为晋律作注释的是(B.张斐C.杜预)。48.以下属于隋朝颁布的法典有(B.开皇律D.大业律)。
49.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A.盗贼重法 B.重法地法)。50.明朝时期的会审制度包括(A.秋审 B.朝审 C.热审)。
51.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的内容包括(A.有所娶无所归,不去B.与更三年丧,不去C.前贫贱后富贵,不去)。52.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井田制被破坏B.王权旁落C.宗法制松弛.D.法治取代礼治)。
53.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城旦、舂B.鬼薪、白粲C.司寇、作如司寇D.罚作、复作)。
54.汉律六十篇包括(A.九章律B.越宫律C.朝律D.傍章律)。5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A.八议人律B.官当人律C.确立重罪十条D.准五服以制罪)。56.唐代吏部考试科举生的标准是(A.体貌丰伟B.言词辨正C.楷书道美D.文理优秀)。57.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是(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58.明朝统治者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经浇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A.钞法B.钱法C.盐法D.茶法)59.清朝统治者认为立宪有三大利:(A.皇位永固B.外患渐轻C.内乱可弥)。60.以下是太平天国时期制定的法律内容有(A.龙凤合挥B.保举制度C.国库制度D.保升奏贬制度)。61.商朝适用的死刑有(A.戮B.炮烙C.醢D.脯)。
62.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A.六礼B.七去C.三不去)。
63.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A.整顿户籍,设立连作法,防止隐匿坏人B.奖励告奸C.奖励农业生产D.奖励军功)。
64.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A.客士B.军功C.通晓法律)65.汉朝的“三公”分别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66.以下属于汉朝的罪名是(B.通行饮食罪C.见知故纵罪)。67.唐朝的立法形式有(A.律B.令C.格D.式)。68.《唐律疏议》的结构包括(A .律文B.疏议C.问答D.注)。69.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有(A.《大唐六典》B.《大明会典》C.《清会典》)70.清政府司法权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是确立(A.领事裁判权B.会审公廨)。7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A.明德慎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72.商鞅第二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C.除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主私有制D.统一度量衡制度)。
73.秦朝规定选择官吏要符合以下条件(A.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B.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C.必须忠君D.必须通晓法律)。74.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A.夺爵B.除名C.免官)。75.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C.《大元通制》D.《元典章》)。76.明清时期的会审有(A.九卿会审B.小三法司会审C.大三法司会审)。77.《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两个部门共同起草,这两个部门分别是(C.修订法律馆D.礼学馆). 78.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龙凤合挥B.圣库制度C.保升奏贬制度D.保举制度)。79.《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A.基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B.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原则C.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体体制,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8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A.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B.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C.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D.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81.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的内容包括(A.有所娶无所归,不去B.与更三年丧,不去C.前贫贱后富贵,不去)。82.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B.民在鼎矣,何以尊贵C.贵贱无序,何以为国)。83.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城旦、舂B.鬼薪、白粲C.司寇、作如司寇D.罚作、复作)。
84.汉《九章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A.户律B.厩律C.兴律)。
85.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A.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B.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C.“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D.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杂抵罪”)。
86.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是(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7.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犯罪的处罚,先后制定了(A.盗贼重法B.重法地法)。88.清代在明代会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B.秋审C.朝审D.热审)。
89.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B.缩小了皇权D.扩大了国会权力)。9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A.性质B.政治制度C.公民权利义务D.外交政策)
三、填空题
1.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刑名从商)”。
2.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盗)”。3.两汉时期,公侯及其嗣字和官吏位高者在法律上皆享有有罪“(先请)”的特权。4.唐朝发生了“长孙无忌带刀人官案”,唐太宗按照“(八议)”制度,免除了长孙无忌的死刑。
5.明朝“郭桓贪污案”反映了朱元璋利用法律严惩(贪官污吏)。6.西周初期,土地归王所有,受封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田里不鬻)7.春秋时期郑国做竹刑的人是(邓析)。8.“八议”最早规定在《(魏)律》。9.太平天国时期第二个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10.《中华民国约法》因为是袁世凯制定的,所以也叫“(袁纪约法)”
11.西周时期辅佐天子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司寇)
12.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券书)13.魏律改具律为,并冠于律首的是(刑名)。
14.宋建隆年间,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评议。15.在清代以文字著述而被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称为(文字)16.《荀子·正名》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说:“(刑名从商)”。17.《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18.春秋时期郑国邓析作“(竹刑)”。19.秦简中关于任官的具体要求规定在“(为吏之道)”。20.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被称为(比)。21.中国古代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官当)。
22.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2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典治乱世)”。24.清末政府修订法律的指导方针是“参考古今,(博稽中外)”。25.《中华民国约法》因为是袁世凯授意制定的,所以也叫“(袁记约法)”。26.西周的王位继承也经过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最后确立了(嫡长继承制)。27.汉朝将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叫做(决事比或比)。
28太平天国早期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29.使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依法成立的法典是(《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0.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司法机关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31.《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3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3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34.清未修订法律,确定了“(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
3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三三制)”原则。36.“李斯被诬案”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以(谋反)罪处死权臣的早期例证。37.汉朝有一种定罪量刑的原则,即允许一声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隐匿犯罪,即所谓的(亲亲得相首匿)。
38.封建法典规定八种人除了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都可以享受“议”的特权,这种制度叫做(八议)。39.《大清民律草案》的后两编由礼学馆制定,名称分别是亲属和(继承)。40.太平天国早期的一部革命性纲领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41.夏启讨伐有雇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甘誓》)。
42.正式规定“八议” 的封建法典是(《(曹)魏律》)。
43.在“天津教案”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领事裁判权)”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44.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六法全书)。
45.《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46.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47.秦朝对逃避徭役要处一定的刑罚。秦律规定,如果应该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没有去报到,定罪为(捕事)罪。48.“严令子之妻与堂弟田产纠纷案”涉及的是唐朝的(均田制)49.唐律规定了(同居有罪相为隐)原则,发展了汉律关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50.1940年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规定,特种刑事法庭分为(中央)特种刑事法庭和高等特种刑事法庭两种
51.西周初期,土地归王所有,受封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田里不鬻)。
四、名词解释
1.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它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权继承制度。
2.廷尉:秦汉时期最高司法审判机关。3.《宋刑统》:全称是《宋建隆详定刑统》,是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该法典于宋太祖建隆四年撰成,编撰体例沿用《大周刑统》。它采用律与敕、令、格、式等其它法律形式合编的法典结构。其特点是以事统类,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将律、敕、令、格、式分门别类编纂。4.“六法全书”: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制定的宪法、民法、刑港、塞寿鎏、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及其他单行法规、特别法规和判例、解释例的汇编。
5.三不去:又称“三不出”,中国古代不能休弃妻子的三种情况。是指妻子虽然犯了“七出”之条,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不得休弃: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6.通行饮食罪:是汉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设立的罪名。禁止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
7.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唐代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为次官,下设台院、殿院、察院。8.重法地法:是宋仁宗开始实行的法律制度,即凡在“重法地”犯罪,加重处刑。最初以京城开封诸县为重法地,后来扩大到河北、京东等地。9.质剂:是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筒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川、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10.《法经》: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相李悝总结各国变法的经验而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共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11.九卿会审:明代九卿会审是中国古代封建司法制度,即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和通政使共同审理,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12.《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于 1 9 47年 1 0月 10日公布施行。共十六条。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除前言外,共17条。它对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外交政策等内容都作了纲领性规定。14.《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政府迫于内外政治压力于1908年制定的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内容基本抄自日本帝国宪法,共23条。它用资产阶级宪法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法外衣。15.龙凤合挥:太平天国时期的结婚证书,因印有龙凤图案,所以叫“龙凤合挥”。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颁布,是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也是当时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立宪派及以袁世凯为粥的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等各派政治势力,在列强暗中干预下,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17.五听:是西周时期通过察言观色判断是否有罪的审判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18.廷尉:是秦汉时期中央最高司法机关,其长官也叫做廷尉。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签署公布,7章56条。确认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有财产及营业自由。规定了一些限制总统权力的内容。
20.奴隶制五刑:是奴隶制国家最基本的五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21.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22.具五刑:秦汉时期的—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刑。《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墨、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渭之具五刑。” 23.“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该指示,决定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开始了解放区土地立法序幕。24.九刑:是西周的九种刑罚,分别是墨刑、剿刑、制刑、宫刑、大辟、赎刑、鞭刑、扑刑、流刑。官当:是指官员若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或爵位抵罪的制度。最早规定在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里。
26.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27.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五、问答题
1.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答:(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2)阶级本质: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3)《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试述“十恶”的内容。
答:(1)谋反。(2)谋大逆。(3)谋叛。(4)恶逆。(5)不道。(6)大不敬。(7)不孝。(8)不睦。(9)不义。(10)内乱。3.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意义。答(1)特点:1)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改总统制为实际上的责任内阁制;2)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职权;3)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2)历史意义:首先,首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其次,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唤起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以民主法制原则舌定了镳法统。
4.西周法律规定的结婚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男女双方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男女双方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3)必须合乎“六礼”的要求。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4)同姓不得通婚。5.何为八议?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八议就是八种人犯罪依法享有减免刑的特权。这八种人包括:(1)议亲(皇帝宗室亲戚)(2)议故(皇帝故旧)(3)议贤(有封建德行的人)(4)议能(有大才干的人)(5)议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的人)(6)议贵(大官僚贵族)(8)议勤(为封建国家服务卓著勤劳的人)(9)议宾(前朝统治者及其后代)
6.明代法律是如何严惩贪官污吏的? 答: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贪官污吏会激起农民反抗,故严加惩治贪官污吏。具体办法如下:(1)对贪赃官吏加重处罚。(2)一般赃罪80贯处绞刑。(3)监守自盗赃满40贯处斩刑。(4)风宪官犯赃加重二等。7.“唐律”共多少篇?列举全部篇名? 答:唐律共有十二篇。篇名依次为:(1)名例(2)卫禁(3)职制(4)户婚(5)厩库(6)擅兴(7)贼盗(8)斗讼(9)诈伪(10)杂律(11)捕亡(12)断狱
8.请解释什么是领事裁判权 ?答:(1)领事裁判开始于1843年的中央《五口通商章程》,以后根据其他不平等条约,其范围不断扩大。(2)领事裁判权指凡外国在中国的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如其本国与中国订有不平等条约,则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能由其本国的领事按照其本国的法律裁判。(3)这一制度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的重要象征。
9.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 答:(1)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处理案件。(2)依靠群众,正确判案。(3)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10.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几种?试简单说明之。答:肉刑就是对犯罪者施以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肉刑的使用反映了商朝刑罚制度的残忍和野蛮。(1)墨刑。面颊刺字并涂以黑墨。(2)劓刑。割掉鼻子。(3)剕刑。也叫刖刑,断足。(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坏女子的生育能力。11.唐律的历史地位。答:(1)它所规定的内容和所确立的制度,使它成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完备的封建法典,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为以后封建王朝的立法提供了样本。(2)对亚洲许多国家封建法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2.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照法律论罪处罚,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由官府统一制成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有法可依。否定了奴隶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3)行刑,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26.简述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意义: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此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3.唐律十二篇的篇目。答:第一篇《名例律》;第二篇《卫禁律》;第三篇《职制律》;第四篇《户婚律》;第五篇《厩库律》;第六篇《擅兴律》;第七篇《贼盗律》;第八篇《斗讼律》;第九篇《诈伪律》;第十篇《杂律》;第十一篇《捕亡律》;第十二篇《断狱律》。
14.明律是如何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答:《大明律》中专设“奸党”条,规定:(1)“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2)“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3)“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者”
15.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答:(1)法令由一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2)事皆决于法。加强封建立法,凡事皆有法式。(3)以刑杀为威。法网严密;严刑重罚;滥施刑罚。16.什么是《宋刑统》? ? 什么是“ 刑律统类” ?
答:(1)《宋刑统》是宋太祖建隆四年颁行的宋朝重要法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它的体例仿自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其律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2)“ 刑律统类” 即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教、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刑统”的出现是法典编纂的一个变化。17.明清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制度。(2)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禁止人民不得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等。(3)加强对矿冶业的管禁,限制民间自由开矿。(4)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18.“七去” 的内容。
答:(1)无子(2)淫供(3)不事舅姑(不顺父母)(4)口舌(多言)(5)盗窃(6)妒忌(7)恶疾
19.《唐律疏议》的篇目内容。答: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国家机关官员的没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贪官枉法等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儒役等,以确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并控制劳役征发,缓和社会矛盾;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惩治斗殴和维护封建的诉讼制度;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第十篇《杂律》,凡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丁役、官奴婢逃亡,以保证封建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和社会安全。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20.《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答:(1)规定土地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2)规定涂改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富农。(3)规定保护土改的司法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环土地法大纲规定的罪犯,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2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答:(1)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2)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22.试述“八议”制度。
答:(1)“八议”是指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理,必须先将其犯罪事实及应享受的特权的理由奏请皇帝,由皇帝交朝臣“集议”后,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一般均可免除死罪;若犯流以下的罪,则可直接减一等处罚。但是,犯“十恶”者不得适用“八议”的规定。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中“八议”条的注疏,享有这一特权的人包括:议亲,皇帝的亲属。议故,皇帝的故旧。议贤,封建德行高 尚,其言论行动可作为法则者。议能,能整顿军旅,治理内政。为皇帝出谋划策,师范人伦者。议功,对封建朝廷尽忠效力,建立大功勋的人。议贵,指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爵一品者。议勤,指高级文武官员中恪尽职守,专心致志办理公务的人。议宾,指国宾,前朝皇帝的后代。
23.试述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机关“一告九不理”的审判制度。
答:所谓的“一告九不理”即指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机关对九种提起的诉讼不予立案处理:第一,管辖不合不受理。第二,当事人不适格不受理。第三,未经合法代理不受理。第四,起诉不合程式不受理。第五,不缴纳诉讼费不受理。第六,一事不再理。第七,不告不理。第八,已经成立和解者不受理。第九,非以违背法令为理由,第三审不受理。24.战国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
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照法律论罪处罚,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由官府统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有法可依。否定了奴隶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3)行刑,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25.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 答:中国的法制历史从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到秦朝《秦律》、汉朝《九章律》,隋朝《开皇律》、《大业律》,唐朝《永徽律疏》,宋朝《宋刑统》,明朝《大明律》,直到清朝《大清律例》,一脉相承,形成以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在结构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内容于一体,用刑罚方法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在这样的法律架构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全融合,刑事法律规范异常发达,民事法律规范则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重刑轻民”的规范格局。清末变法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传统的中华法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典的“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体例被西方式的由多个部门法共同组成的体系所取代;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一本于礼”、“家族本位”为基本特征的法律文化受到了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制原则的巨大冲击,形成中西法律文化汇合的新特征。晚清政府新制定的法律,均参照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结构模式,从而彻底改造了传统中华法系的法律结构。如在修律中产生了中国首部宪法性文件,规定了中国法律史上从未有过的国会权力、权利义务等概念和内容。从1902年到1911年,通过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公法与私法为主体的新的法律架构,迈出了与世界法律接轨的第一步,为我国最终融入传统大陆法系奠定了形式和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清廷的法制改革不了了之。但是,中国法制“诸法分立”的进程没有停止。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大陆法系化”的进一步发展,基本形成了 “大陆法系化”的“六法全书”。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有两大源头:一是革命根据地法,二是苏联法。革命根据地法一方面受苏联法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当时国统区法律的影响。不过前者是公开的,后者是潜在的。苏联法的前身是作为大陆法系成员的俄国法;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则自清末以来一直以大陆法系为师,内容上虽然不断有变化,但形式、风格、组织、程序上自有难以逃脱的习性或胎记。因此,新中国法的两个源头都是大陆法系的,而大陆法系的一个特点就是“诸法分立”。
六、思考题
1.结合法治建设,谈谈如何理解春秋时期公布文法的历史意义?
答:成文法的意义在于:(1)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打破了“刑不可知”的秘密法状态。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治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以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法律制度的变革。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郑国曾两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因而“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第二次是邓析作竹刑,就是把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便于携带和流传。晋国在春秋时期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法制改革,前三次虽然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但仍是藏在官府。后来,在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铸刑鼎,把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晋国开始正式公布成文法。成文法的公布,立刻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展开了一场论战。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曾写信给子产,说先王议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制定法律,害怕老百姓有争心。如果老百姓知道有了法律,就不惧怕官吏了,便会提出他们的权利主张,这是不可以的,会导致国家的最终灭亡。子产回信给叔向说明了制定并公布法律的目的在于拯救现有的统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此后,晋国铸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对,认为成文法打破了奴隶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孔子的论调与叔向如出一辙。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所以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取得了政权的地主阶级,进行了变法运动。
首先在魏国,李悝推行新政。李悝的新政主要包括三点:“尽地力之教”,鼓励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废除井田制,发展土地私有制;“善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之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防止谷贱伤民;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其次,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方面逐步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另一方面推行法治,整顿政治机构,裁减不必要的官吏。第三,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发布变法令,第一次是在孝公3年,重点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主要措施包括: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的二次是在孝公12年,重点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主要措施包括: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立法的指导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第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官府要统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第三,行刑,“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这一立法思想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法经》是战国初期李悝制定的。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他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在当时对各国立法曾产生了很大影响,商鞅就是携带《法经》入秦为相的,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同时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也有很大影响。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答:首先知道奴隶制时期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进入到封建制时期。奴隶帛时期立法指导思想就是这四个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既然是发展演变,要知道每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他们是如何演变的历史程序。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夏朝统治者和商朝统治者将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天命,上天的命令。对被统治阶级的惩罚叫天罚。到西周人权开始出现,神权和人权结合到一起,神权的色彩淡了一些。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也就是除了上天以外,还要靠统治阶级的自身修养。春秋百家争鸣时期,以儒墨道法四家为核心的百家法律思想出现,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使用不同的思想,奴隶主旧贵族依靠的是儒家思想,这时期出现了新型地主阶层,他们依靠的是法家的思想。这就是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一个发展演变。
第四篇:2010年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卷
2010年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只能选择1个答案)
1、屈原吸收楚地民间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抒情诗是()。A、《招魂》 B、《九章》 C、《天问》 D、《九歌》
2、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张可久
3、近代“桐城派”散文家中集大成者是()。A、方苞 B、刘大櫆 C、姚鼐 D、张惠言
4、下列作品属于志怪小说的是()。A、《世说新语》 B、《搜神记》 C、《笑林》 D、《西京杂记》
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可以概括为()
A、沉郁顿挫B、潇洒飘逸C、想象奇特D、浅近直白
6.《国语》又被称为()A.《春秋外传》 B.《左氏春秋》. C.《春秋内传》 D.《春秋公羊传》 7.《春秋》作为史书其体例是()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8.《尚书》的语言风格特色是()A.估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9、王国维称之为“词中老杜”的北宋著名词人是()。A、周邦彦 B、秦观 C、苏轼 D、晏殊
10、《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A、斑固 B、张衡 C、左思 D、庾信
11,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12.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A.庖丁解牛 B.买椟还珠 C.揠苗助长 D.唇亡齿寒
13、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儿女柔情 B.羁旅行役 C、家国兴亡 D.田园风光 14.南朝诗人谢灵运最著名的诗作属于()A.田园诗B.山水诗C.乐府诗D.宫体诗 15.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A.表达人生感慨的议论文 B.为新朝歌功颂德的颂世文 C.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文 D.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16.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 D.“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17.《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A.本纪 B.世家C.列传 D.表
18.“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A.《高唐赋》 B.《赋篇》C.《登徒子好色赋》 D.《吊屈原赋》 1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A.《归田赋》 B.《刺世疾邪赋》C.《穷鸟赋》 D.《鹦鹉赋》 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2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A.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C.慷慨激昂 D.豪放雄浑 22.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是()A.宫体诗 B.山水诗C.田园诗 D.乐府诗 23.“声律与风骨兼备”所标志的是()A.唐代近体诗的形成 B.盛唐诗风的形成 C.各种诗人群体的形成 D.各种诗歌之美的形成 24.李白乐府诗的特色是()A.语言简洁明快而蕴涵丰富 B.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 C.境界清新而内蕴俊逸风神 D.用古题写己怀而发兴无端 25.属于大历“十才子”的一组诗人是()A.韦应物、刘长卿、钱起 B.刘长卿、戴叔伦、李端 C.钱起、李端、卢纶 D.卢纶、李益、顾况 26.李贺诗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是()A.气势高扬之作 B.感愤不遇之作C.揭露时弊之作 D.咏仙讽鬼之作 27.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A.峭健俊爽 B.深情绵邈C.清奇僻苦 D.正大高华 28.唐传奇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关键在于其()A.虚构和想象 B.情节和结构C.语言和形象 D.体裁和样式 29.具有鲜明的“士大夫之词”特征的词是()A.敦煌曲子词 B.早期文人词C.花间词 D.南唐词 30.“词为艳科”的局面始于()A.晚唐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
A、范仲淹 B、欧阳修C、苏辙D、胡铨E、叶适 2.下列作品中,可信为屈原所作的是()A、《离骚》 B、《九歌》 C、《大招》 D、《天问》 E、《渔父》
3、以下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A、赋是汉代最为盛行的文学体裁。
B、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C、汉赋的主要形式有骚体赋、大赋、抒情赋。
D、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E、贾谊赋在辞赋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是楚辞发展到汉大赋的过渡。4.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
A、陈亮 B、辛弃疾 C、刘克庄 D、吴文英 E、姜夔 5.明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有()
A、茶陵诗派 B、台阁体 C、公安派 D、江西诗派 E、阳湖派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我国文学的源头有远古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诗经》按体裁分,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________。
4、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和。
5、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衍化而来的长篇小说是《 》。
6、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 写的。
7、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长篇巨制是《 》。
8、曾做《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的西晋诗人是。
9、现存汉乐府诗多数保存在宋代人郭茂倩的《___________》。
10、明代文人 编撰了著名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初刻拍案惊奇》。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古文运动
2、骈文
3、山水田园诗
4、初唐四杰: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九歌》艺术特色。
2、简述扬雄对汉大赋创作的新发展。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2010年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只能选择1个答案)
1、D2、C3、C4、B5、A6.A 7.C 8.A 9.A 10.C、11.C、l2.C13.A、14.B、l5.D l6.B 17.A l8.B l9.A 20.C 21.B 22.A 23.B 24.D 25.C 26.D 27.B 28.A 29.D 3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BC 2.ABD
3、ABCE
4、ABC 5.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神话、歌谣
2、《风》、《雅》、《颂》
3、谢灵运
4、白居易 元稹
5、《金瓶梅》
6、罗贯中 《三国演义》7.《西游记》
8、左思
9、《乐府诗集》
10、凌濛初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中唐出现的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分)(2)主张“文以明道”。(1分)(3)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及代表作家是韩愈、柳宗元。(2分)
2、骈文:又叫骈体文,(1分)与散文相当而言,特点是句法工整,讲究平仄声律,喜用典,南北朝时大盛,(2分)代表作,《恨赋》《别赋》《月赋》等。(2分)(3)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诗歌主题,诗风平庸,成就不高。(2分)
3、答:山水田园诗,盛唐诗歌流派之一,(2分)以反映官场之外的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风格独特,(2分)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1分)
4、答: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2分)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1分)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起到重大作用。(2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3分)(2)神灵的人格化。(3分)(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4分)
2、答:(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分)(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1分)、(3)表现方法上的新变化:篇幅比以前的大赋缩短;描辜对象比较集中;“以美为讽”、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3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答:(1)杜甫诗歌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4分)(2)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质。(6分)(3)借记事以抒情,充满爱国忧民精神。(5分)注:论述不充分酌减1~5分。
五、简答题
1、简述九歌艺术特色
《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它是在沅湘民间巫术祭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楚地民间艺术的精华。经屈原加工改编而成。其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艺术形象生动的感人,意象雄奇瑰丽。采用比兴写景述事,以抒发感情。语言精美,韵味隽永,不愧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古代抒情艺术珍品。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人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4)、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5)、情景交融的意境;(6)、情味悠深的语言
2、简述杨雄对汉大赋创作的新发展(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3)表现方法上的新变化:篇幅比以前的大赋缩短;描辜对象比较集中;“以美为讽”、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六、试论杜甫诗歌的史诗性质
杜甫诗歌多记录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贴近现实生活,用诗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副现实生活的场景,具有历史的那种纪实性特点
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1)杜甫诗歌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2)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质。
(3)借记事以抒情,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第五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
试卷代号:1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赎刑
2.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三重法D.五善五失
3.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
A.秦朝B.汉朝C.南北朝D.隋朝
4.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
A.秦墓竹简B.汉律六十篇
C.唐律疏议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正式确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元典章
6.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B.《元典章》
C.《大明会典》D.《清会典》
7.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
A.红契B.田里不鬻
C.圣库D.傅别
8.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
A.秦始皇B.刘邦
C.唐太宗D.朱元璋
9.《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
A.君上大权B.国会
C.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
10.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适用的死刑有()。
A.戮B.炮烙C.醢D.脯
2.秦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式
C.法律答问D.廷行事
3.以下属于汉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关于刑事责任年龄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僚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4.唐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令C.格D.式
5.唐朝的主要立法包括()。
A.《唐六典》B.《武德律》C.《贞观律》D.《永徽律》
6.宋朝的刑罚有()。
A.坐嘉石B.折杖法C.刺配法D.凌迟
7.元朝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
A.蒙古人B.色目人
C.汉人D.南人
8.明《大诰》包括()。
A.《御制大诰》B.《御制大诰续篇》C.《御制大诰三编》D.《御制大诰武臣》
9.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分别为()。
A.大理寺B.刑部
C.都察院D.御史台
10.南京国民政府法院系统包括()。
A.大理院B.普通法院C.特别法庭D.督察院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原则在西周作为一种定罪量刑的原 则,称作---------
2.《左传》记载:“郑驷敞杀邓析,而用其--------。”
3.三国时期魏律将传统的“具”律改为“---------”,放在篇首。
4.清末制定的一部单独的民法典草案叫做《——》。
5.太平天国早期革命性纲领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九刑》2.八议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领事裁判权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立法指导思想。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试卷代号:1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B3.B4.C5.A6.A7.A8.D9.Al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2.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l0.BC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刑罚世轻世重
2.竹刑3.刑名4.《大清民律草案》
5.《天朝田亩制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共分9篇。
2.八议就是八种人犯罪依法享有减免刑的特权。这八种人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确认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国;仿效欧美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有财产及营业的自由。
4·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与清廷在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即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中国司法机关无权对他们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5分)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5分)(3)行刑,“重其轻者”。(5分)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4分)(2)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4分).(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分)
(4)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