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3 13: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

第一篇: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竟争优势的目的。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日益扩展,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健词] 图书馆 业务外包 策略

[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 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56-59

[2] 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42-43

[3] 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4] 黎震.南山图书馆物业社会化管理探索.图书馆论坛,2001(5),92―93

[5] 朱复成.美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得失及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30-32

[6] 石继平.21世纪高校联采统编中心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杂志,2001(9),38-39

第二篇:供应链业务外包研究

供 应 链 管 理 课 程

考 查 论 文

名 系

别 年

级 专

供应链企业业务外包战略研究

摘要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也随之扩大到与其他企业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逐渐成为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感念。供应链的管理也更加复杂多变,怎样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困扰企业发展和决策。由于资金、成本、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原因,许多企业更加偏向与选择业务外包,而怎样有效选择和使用业务外包,是一个关乎企业业务成败的重大问题。

关键字 业务外包

供应链管理 企业管理

一、业务外包内涵

所谓业务外包,指的是企业基于契约,将一些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功能或者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企业仅专注于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业务。

二、合作方式

1、合同关系:通常是指用户与供应商建立起的合同关系,而且合作其限较短。企业在完全控制他们主产品生产过程的同时,将业务流程的某一个环节外包出去,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期望的结果。

2、业务剥离:企业在寻找外包供应商时,也有可能是由企业剥离出去的子公司提供。为了提高竞争优势,增加差异化,大量的企业将“控制导向”、“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分解成独立的业务部门或公司,使其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的利润中心。该方式由于供应商更为可信,并且来自企业文化、成产工艺等方面的沟通难度降低,外包风险较低。

3、战略联盟:企业采用战略联盟在保持各厂商独立性的同时,有效的组织复杂性的商业交易。在战略联盟中两个或者多个厂商在同一某项目中合作,共享信息或生产性资源,同时共担风险。

4、合作关系:依靠企业间长期的、半正式关系的复杂联合体,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是双方最为紧密的合作类型。

三、作用

1、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金资本;

现在的企业不像过去,过去的商人不管业务有多么广,只要努努力,一个人是完全可以应付过来的。现在的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以前是跨省,现在是跨国。有的国际大企业涉及好几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里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还很深,所以要想在这些领域里保持领先位置,就必须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研究它。所以把一些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出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企业不断地壮大的过程中,管理者就可以抽出时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一些重要的事情了。

2、节约社会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

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让很专业的公司来为你服务,这就可以降低成本。像九十年代的青岛啤酒,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啤酒瓶的盖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个盖子是青岛啤酒自己加工的。而国外的一些啤酒厂在这一项都是外包给专业的加工厂加工的。如果一个厂什么都要自己去做,那么除了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业务都相当时从零开始,而那些专业的公司再这方面都发展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你在这方面怎么可能竞争的过其它公司呢,这样这有一个后果,那就是以更高的成本来完成这一项工作。后来青岛啤酒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把类似于这样的业务外包出去,公司的业绩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外包出去后,原本占用的大量资金也可以投放在其它的地方,企业也就有更大的实力和精力投放在核心竞争力上,使其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处于同行领先地位。

3、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你手头上的事情从繁杂变到精简,你的注意力肯定能集中在这些事上面。这样一定会好好地对公司做一个较长期的规划,能够做到运筹帷幄,你还会担心公司的竞争力问题吗!在上面已经介绍过,外包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解放,还有企业资金的解放。企业再也不必花大量的资金在自己并没有实力或不是很重要的业务上,有了剩余的资金,就可以来对企业的业务来进行资源有效地整合,使其更加有效率。

4、弥补企业某些能力的不足;

当一个企业遇到了发展方向上的抉择时,有可能就是某两个领域的抉择。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的特性,可能是技术上的要求,也可能是创造方面的要求。一旦企业选择了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就会把另外一个领域里的所有的业务全都外包出去,这样一来本企业将来所需要的一些技术基本上就是可以确定的,在进行核心竞争力打造的时候也就没有了过多的烦恼了。

5、分散企业风险;

通过业务外包,将非核心或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专家级企业去做,就可以将风险与其他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柔性。

四、常见问题

虽然业务外包有诸多优点,但如果使用不当,依旧会带来诸多问题,许多企业在使用中,也可能会造成损失。

1、对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

一些尚未成熟的企业它们需要部分业务的外包,但自己经营的业务又很繁杂。这样它们就要选择一些业务外包出去,以节省自己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中国的许多企业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看到自己哪个业务获利高就从事这个业务的生产,把其他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去做。这样是不完全正确的,是经不起市场长时间的考验的。一个企业首先就应该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并且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能力或技能。不能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外包给别的企业做了,要不然企业就丧失了在市场中的强大的竞争力。

2、对自己的命脉业务认识不清

这里所说的命脉业务它不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但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与死。每个企业都存在的业务,少了它又不行,外包给别的企业,这样别人就占有了主动权。别的企业就等于垄断了你的这项业务,它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样会使自己企业很为难。所以说一些非核心的命脉业务自己还是要做的。认清企业的哪些业务可以外包,哪些业务不可以外包。

3、对外包企业了解不足

既然要把自己的部分业务外包出去,那外包给谁,这也是一门学问。在众多的外包企业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部分企业把自己的外包业务外包给一些不了解的企业,或是一些子企业,这样是不行的。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外包企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你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与死。若是外包给业绩低下的企业,当你需要它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时候,它不能及时的配货,这样会企业就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就应该“择优而选之 ”。选择就应该有标准,上学期我们在供应链中学过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拟定合适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等。对众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选择的企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自己企业以后的发展,所以应该慎重外包企业的选择。在选择合适的外包企业后,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你选择的企业。和其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以便以后的合作。

4、对外包公司的管理不够

现企业存在一个问题,它们认为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了,就一切完事。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毕竟这个业务不是自己来做,而它做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下一个环节。若他做的不好,这样你又费金钱又浪费人力,还不如把这项业务自己来做呢。中国人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子,两公司的老总在酒桌上见了一面就成了“兄弟”把业务外包给你,总认为一切OK了。碍于面子又不好意识派人去监督,这样是不对的,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每个环节我们都要监督,这样不仅对你好,对大家都好。所以对外包公司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企业也可以派可信任员工到外包公司去,对其进行实地考察,每月甚至是每天对你外包的公司进行绩效评价,时时对其进行监督,也可以加强两个公司之间的信息联系,彼此了解情况。在定期对外包企业进行评价,优胜劣汰。如果选择的外包企业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这样可以激励外包公司完善自己的外包业务,以达到双赢。

五、如何发挥作用

1、外包给人们带来的憧憬

外包到底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尽管我们看到了许多企业因外包而获得了成功,但是大量失败的外包案例,及其牵扯到的诉讼、反诉讼和不计其数的资金浪费等问题,不得不使商业科技领导者们开始怀疑外包是否还是企业发展之路上的有益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不可能只利用自身的资源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要,“外包”作为未来企业寻找生存之道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乃至外包业务都是由人来策划和完成的,小至企业单位,大至国家民族,所以管理人才能否活用企业外包战略对企业来说是很关键的。要不然有的人怎么能很好的使用外包策略给公司带来利润,而有的人就不行呢。

2、我们对外包的理解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外包的诸多好处,以及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外包战略的情况。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从事核心业务的同时,利用外部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已成为建立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确立了核心竞争力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在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的确,外包战略的使用是企业管理上的一项突破,外包也确确实实能够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在很多种情况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外包尤其是跨国业务外包,并且通过将部分业务委托在海外的合作伙伴以成功地降低了成本。

一些常规性的由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金融、财务、资薪、人事、调查、分析、数据处理、IT等行业。外包公司通过一些必要的基础信息的采集,经过优化,与发包公司的紧密合作而最终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了客户需要。

但是决策者在考虑是否采用外包战略时,应该根据本企业运营的具体情况来做出选择。茫然的实施外包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我们组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来考虑

企业的成长就像婴儿一样,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我们应该给予不同的呵护。婴儿在不断地成长,我们让他穿的衣服不能大业不能小,要合适才行。企业也是一样的,不过企业的发展是由高层来决定的。高层领导在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时,就应该在合适的时候舍弃那些小了的不合适的衣服。果断的放弃只会减少企业的束缚,使其更加健康的成长。

2)一定要认清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意识到了要加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竞争力外包出去。但现实是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清楚自己哪些业务需要外包哪些业务不能外包。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撑起一片天地有很多的原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没有了它,其余的一切都是徒劳。所以认清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的重要的。

3)对外包商的管理

很多人认为只要选择一个好的外包商,把公司的业务给外包出去了那就没事了,其实不然。外包商对你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对外包业务各方面的技术要求等总有不是很清楚的地方,这时候你撒手不管,他也会敷衍了事的,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像美国的保洁公司再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把在中国的所有的物流方面的业务全权外包给保供公司,并清保洁还派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使之不断地壮大起来,这样一来不仅为保洁公司进军中国市场赢得了时间,还带来了成本方面的节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对外包商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4)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

没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业务外包的迅速普及。据一项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占所有业务外包开支的大约28%,几乎每一家实行业务外包的公司都把自己信息部门的某些职能外包出去了。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国实行业务外包公司1998年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业务外包开支,比上年高出12%。外包可能性仅次于信息技术的职能是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过这两种职能的平均外包开支还不到信息技术部门的三分之一。业务外包源于信息技术的推动,从根本上说,还因为信息技术为企业业务外包的快速运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载体。即便不搞信息技术的业务外包,其他诸如制造业务、财务、行政管理等外包,都离不开信息载体的运作,特别是营销业务中的网上商务外包,更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运载。所以企业推行业务外包,前提是必须建立好自己的信息系统,并加快推进信息工作现代化,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自己的商业经营融入全球信息网络。外包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在商界的发展史上应该说是一次重大的飞跃,打破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格局。同时呢,不仅为企业家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利润,而且降低了高层的管理难度。陈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再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家称雄于整条产业链,只有通过各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才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沈莹 陈小威 主编

第三篇:关于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探讨

关于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探讨

摘要:采编业务外包作为一种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采用,文章介绍了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由来,分析和研究了采编业务的不足之处,指出了适合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采编 业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f2011)01-0074-01

1、图书馆采访、编目业务外包的由来

业务外包源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企业将企业内非重要的部件的生产、加工环节包给其他公司,这种方式不仅仅节省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而且还加大了企业内部重要业务的开发力度。采用业务外包方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还增加了时效性,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后,业务外包的方法被国内外图书馆界所引进,并逐渐盛行。由于各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等资料的逐年增长,原有图书馆员已不能胜任图书资料迅猛增长量,不能完成当年的图书资料的采访、编目、加工的工作量,导致大量积压,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上架和读者利用,延迟了读者利用的时效性,因此,利用外援促进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很值得提倡。

2、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不足之处

在目前状况下,由于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大多由供货书商承担,是以采购合同为前提的免费服务,在编目业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们经过对一些提供外包服务的书商考察,大多数书商在原始编目方面的技术力量远远不及图书馆编目部。另外,对于编目业务外包的图书馆,容易放松对书目数据质量的控制。相对而言,书商经营图书的目的在于经济效益,不会花大力气去理会图书编目数据的质量问题,加上属下的采编人员往往只经过简单培训后就从事编目工作,他们的管理都是量化管理,属下的编目人员的薪金是跟他们每天所编图书的数量直接挂钩的,难免不出现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的问题。这些编目加工人员往往对馆藏文献建设缺乏基础知识,掌握编目数据标准化规则也比较机械,有些人只能照搬在版图书提供的数据,对有些图书的分类特别是有些边缘学科图书的分类,难以做到准确无误。

3、完善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对策

3.1更新观念,完善采编业务流程

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该率先更新观念,认识到采编业务外包是图书馆解决目前存在的采购量大、人员短缺、读者需求不能及时满足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用外包商的企业化经营机制所带来的高效率社会资源服务于高校图书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一种“共赢”的运行管理模式。图书馆的管理层可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的整合,加强更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核心业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进一步转变采编工作的重心,完善采编业务流程。外包前采编工作中繁重、琐碎、重复的事务性劳动通过外包给外包服务商来做,使得采编工作的流程大大简化。采编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也随即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外包服务商编目数据的审校、对图书加工质量的验收,成为采编人员的中心工作,管理职能大大增强。要让全馆明确采编业务外包并不是图书馆要放弃这块阵地,相反,还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的理念,要鼓励馆员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采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责任心强、信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对到馆图书采取以核对书目资料实体信息的审校方式控制外包质量,主要控制项目有:编目格式与规范控制、复本书控制、索书号控制、丛书多卷书控制及图书外加工控制等等。将一批图书中每一错误出现的频率及时归类记录,反馈给外包书商,指导他们加以改进。

3.2全面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管理

在图书馆业务外包活动过程中,必然在众多方面存在许多潜在质量监控管理问题。为了使图书馆业务外包的预期目标减少损失,获取最大效益,图书馆应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这就要求图书馆认真地预测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和出现方式、时间、地点及影响等;还必须认真评价和记录图书馆自身变化、外包业务的实施情况、外包企业的运作状况,以及对外包活动有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尽可能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使图书馆有效掌控质量。

3.3严把数据与图书质量验收关

采编业务外包后,图书馆在接收图书时,除了进行实物与清单的验收之外,还要进行书目数据的审核验收。这里的数据是指供应商根据图书馆所采购的新书进行套录或著录而得到的MARC数据。书商通过网络方式(如QQ、邮箱、MSN等)发给图书馆的采编人员。数据到馆后将其导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之后进行图书和数据的比对验收工作。这个数据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质量、文献外部特征及内容揭示水平,关系到图书的检准率和使用率。因此,图书馆要求供应商的技术加工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图书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熟悉各馆的分类法则,强调分类的连续性、归类的合理性,编目数据应符合本馆馆藏体系。图书馆采编人员在验收时要认真细致,从图书拆包验收、分类编目、条码与书标粘贴、财产号与馆藏章等都要校对,保证入库图书的准确性。对于出现错误的图书及其数据的处理,直接退回书商,待其重新加工后再次验收,或者图书馆的采编人员自己对有错误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改或删除,严把数据质量关。

4、结束语

编目业务外包在美国已取得初步成功,在国内图书馆实行采编业务外包,既需要图书馆界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善于变革的思想,也需要图书馆员的观念更新和立足于服务的踏实心态。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采编业务外包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图书馆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各个图书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馆情来制定采编业务外包的范围、方针、政策,要尽可能避免由于业务外包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图书馆的采编业务朝着高质量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润芬,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探讨,图书馆论坛,2006,26(5).[2]臧凤梅,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探析,科技与经济,2006(12).[3]程焕文,图书馆业务外包:一种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图书情报工作,2006(1).[4]邓珊妮,谈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外包,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

第四篇:零售企业业务外包形式及策略

零售企业业务外包形式及策略

摘要:零售企业要在价值链的环节上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审视自己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集中力量培育具有比较优势或有可能建立竞争优势的环节,把不具备优势的或非核心的环节分离出来,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本文探讨零售企业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并对业务外包决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业务外包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零售企业;价值链;业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8)07―0096―03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价值链是一个集后勤、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促销推广等一系列的活动链,它不是各种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由相互依存的各种活动构成的一个价值系统。根据零售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零售企业价值链包括:进货后勤(收货、商品整理、库存控制、运输调度、退货等)、生产运营(商场设计、店堂布局、品类管理等)、发货后勤(定单处理、收款、发货车辆调度、配送等)、销售(广告、促销、公共关系、定价等)、服务(安装、维修、培训、产品调试等)等活动,还包括一个由基础设施、研究开发、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活动构成的支持系统。这一系列活动构成了零售企业价值链。零售企业价值链可分三部分:一是上游价值链,即在供应过程中,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成本、控制采购量与采购时间的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增值活动。二是内部价值链,即企业在内部资金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增值活动。三是下游价值链,即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在销售、服务、客户群体的分析等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增值活动。客户和供应商在内的三个价值链构成了零售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条。

一、零售企业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业务外包是将一些传统的、由企业内部成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转让给专业、高效的独立生产商或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企业外部最优秀专业资源的一种管理策略。业务外包作为一个中间过程,不需要扩大企业规模,但却拓宽了企业边界。采用业务外包既可避免企业过于庞大,又可通过分享市场获得外部资源,克服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因此,业务外包是一种兼有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的有利因素、避免两者的弊端、降低企业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业务外包战略被认为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引进和利用外部资源、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它设计和调整自身价值链的能力。零售企业要想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就要在价值链的特定战略环节上保持优势。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关注自身资源状态,使其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打造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并巩固在行业内的比较优势。为营造和保持竞争优势,零售企业必须在整个价值链配置系统中,不断寻求培育与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并管理好与企业创造价值相关联的其他环节。零售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所参与的价值创造过程,一方面,应从功能与成本的比较中研究在哪些环节上有比较优势,或有可能建立竞争优势,进而集中力量培育并发展这种优势。另一方面,从维护企业品牌角度研究哪些是核心环节,保留并增强这些环节的优势,把不具有优势或非核心的环节分离出来,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

零售企业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有:

(一)物流外包。目前,我国零售业企业发展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规模化、经营业态多样化、企业管理精细化。因此,物流配送呈现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等特征,整个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零售企业对物流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拥有现代的物流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良好的运输与分销网络,在组织企业的物流活动方面具有较强的物流规划设计能力,能实现价值链最优。一方面,零售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的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其专业化运作和管理经验,从而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购周期,实现零库存资金占用和零距离销售,从而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状态,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零售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有助于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如选点开设门店、拓展销售网络、促销、商品布置和采购),将物流配送等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突破企业内部资源约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即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以达到为企业节省管理成本,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为适应信息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弹性需求,有利于信息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要求的速度和激烈的竞争,零售企业可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形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机构主要为零售企业提供以下几种服务: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人事代理、人员外包和人事相关资源。员工流动率高是困扰零售企业的突出问题,零售企业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招募和培训员工。而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便可由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代零售企业招聘和培训员工,可节约零售企业的管理费用,使零售企业能更好地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如,英国、法国出现的快速人员服务公司和在我国走俏的“猎头”公司都属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企业。

(三)IT服务外包。零售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基础设施及支持网络,将IT管理与服务外包出去。一方面,企业可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另一方面,由专业的IT部门管理,更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使投资侧重于对企业效益增长有直接影响的新技术上。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已达300多家,世界零售业前50强企业已达三分之二。大型零售企业将逐步建立起具有全国性战略态势的物流、采购和管理系统。运用IT外包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必将成为大型零售企业加速发展的手段之一。世界知名日用消费品制造商――联合利华将其在中国的所有IT管理服务外包,并签订为期5年的合同;美国第一大日用品制造商宝洁公司也签订了价值30亿美元的IT管理服务协议。这些企业不仅可获得第三方服务商的IT热线响应中心与现场桌面支持、IT资产管理、多厂商基础架构管理、IT设备维护等在内的IT服务,而且,第三方服务商的管理模式、IT管理服务方法、服务水平承诺、持续的质量改进及本地化能力,也将为扩大企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零售企业业务外包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外包业务。一般讲,零售企业准备外包的业务,往往在过去的经营中已形成一定的自营能力,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这很可能对部分员工产生影响,遭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产生负面影

响。因此,许多公司尤其是财务状况还算令人满意的企业,不愿意通过外包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业务模式。一方面,这些企业对外包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难以处理一些外包的遗留问题。因此,对外包存有顾虑。对此,管理人员要摆脱那种认为业务外包就意味着某项工作不重要、把外包看作是“问题外包”的观念。应认识到外包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承揽人才的重要手段。要使业务外包行之有效,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面的特殊人才和能力,这是最能产生价值的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看待业务外包,认清实行业务外包的目标不在于获得最有利的交易,而在于获得最佳的合作伙伴。

(二)正确处理与外包商的关系。零售企业实行业务外包时,一方面,要抛弃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与外包商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求双赢。伙伴成员从共享信息上升到共享思想,共同决定如何组织经营,如何重新定义使双方获益的服务,共同研究和确定能给顾客带来最大价值的活动。通过这样的协作,可促使合作双方共同获益。在处理与外包商的关系上,零售企业应注意:严格控制外包商的品质;给予外包商以适当的奖励和独立性;给予外包商管理上的协助和指导,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业务问题,为外包商提供客观的远景展望,提升他们的工作意愿。在合作中,既需要合同和商业信誉来维护双方利益,也不应忽视双方的充分沟通、理解、协商和信任,以平等的关系合作,结成稳定、有弹性的伙伴关系,共同成长。另一方面,要避免对外包商的严重依赖。业务外包尤其是信息技术外包、研究开发外包,其最大缺陷是企业可能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当零售企业将其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承包给外包商时,长期依赖某一个外包商会对其资本投资、效率提高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会使企业减少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和控制,进而放松对技术的关注,这势必损害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导致受控于技术供应商的风险,并最终会使外包风险增加。所以,企业需要在长期依赖某一外包商和依赖多个外包商之间权衡。

(三)加强对外包业务的管理。零售企业将项目外包后,对外包项目的管理应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是企业实现外包经营、打造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零售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与外包商的交流与沟通,使外包商了解零售企业的需求,同样也使零售企业认知外包商的技术水平。除与外包商的沟通交流外,零售企业还应建立一套相应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激励机制。通过分析外包项目反馈回来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外包项目的实施情况,并采取监督激励机制促使外包商完成外包任务,保证外包目标的实现。要注意保持对外包业务性能的随时监控和评估,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系统,达到及时与外包商交换意见、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必要时可每年对外包企业进行评定和筛选,淘汰不合格的企业。

(四)实施跨文化管理。价值链外包涉及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国家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常常面临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与冲突。对零售企业来说,如何实行跨文化管理,对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起重要作用。首先,要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价值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与业务外包的各合作伙伴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撞、摩擦。因此,要在合作中通过随时的协调、沟通,达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其次,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的要求,提高分包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双向式学习获得知识交流,消除因知识层次相差大而产生的交流障碍,也便于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知识结构优势,进行创造性活动。再次,增进合作信任。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石,也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双方通过充分的沟通与理解,消除习惯性防卫的行为,建立诚实互信的关系,加强各方的协调与合作。

(责任编辑:张佳睿)

第五篇:ECR策略研究论文

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即高效客户响应,也称为高效消费者响应、有效客户反应。它是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是一种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根据ECR欧洲执行董事会的定义:“ECR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 ECR产生的背景

ECR是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展供应链体系结构的一种实践,可以说ECR吹响了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全面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号角。ECR之所以能在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得到认可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1 零售业态间竞争激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杂货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零售业态,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食品零售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这种新型的食品零售业态主要是批发俱乐部(Wholesale Club)和仓储式商店(Mass Merchants),他们强调的是每日低价、绝对净价进货以及快速的商品周转,这样无疑就大大削弱了超市的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始了ECR的实践和探索,并最终形成了供应链构筑的高潮。

1.2 日益膨胀的促销费用和大量进货造成成本高昂、消费增加

在传统的经营体制中,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销售额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整降低商品销售的价格或经销价,其结果就是生产商的负担加重,各种促销活动日益损坏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由于ECR实践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商品的生产、经营,提高产销双方的效率,所以,美国ECR的推行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的加入。

1.3 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QR和战略联盟的日益发展,生产企业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批发业则日益萎缩,产销之间都开始在交易中间排除批发商环节。但在ECR的推行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排斥批发商,而是通过批发商经营体系的改造和现代经营制度的建立,将其有机地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构筑中。ECR的发展战略

ECR的最终目标是分销商与供应商组成联盟,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实务流,在整个供应链内部有序流动。

ECR的三个重要战略是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消费者价值模型)、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2.1 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

它是通过购买者调查、竞争对手调查、市场消费趋势研究,确定目标顾客群,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和机会,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群选择商品组合、经营的品类,确定品类的定义和品类在商店经营承担的不同角色。

2.2 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以数据为决策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过程。品类管理是零售业精细化管理之本。主要战术是高效的商品组合、高效的货架管理、高效的新品引进、高效定价和促销、高效的补货。

2.3 供应链管理

建立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制订供应链管理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缩短供应链,减少人工失误,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数据准确率和及时性;建立零售商与供应商数据交换机制,共同管理供应链,最大程度地减低库存和缺货率,降低物流成本。ECR的模式结构分析

3.1 ECR的模式结构介绍

ECR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ECR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向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保持一个合理必要的商品库存,保证畅销商品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断货;如何通过宣传和价格刺激向消费者有效地传递商品的价值和利益;如何基于顾客需求有效地开发商品。

3.2 ECR模式的四个要素

ECR以信任和合作为理念,通过引进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造消费者价值观念,推广供应链管理新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零售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供应链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

ECR模式的四个要素(如图2)。

(1)高效的新产品导入(Efficient product Introduction)。正确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ECR的核心。ECR能够帮助供应商和零售商最有效地开发新产品。

(2)高效的店铺配置(Efficient Store Assortment)。运用ECR系统,提高货物的分销效率,使库存和商店空间的使用率最优化。在有限的店铺空间内,选择最佳的陈列方式,增加畅销商品,减少滞销商品。

(3)高效的促销(Efficient promotion)。ECR系统可以提高仓库、运输、管理和生产效率,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益最高。

(4)高效的补货系统(Efficient Replenishment)。运用ECR系统,包括电子交换数据(EDI)、以需求为导向的自动连续补货和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可以使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最优化。

3.3 实现ECR模式的“四R”革命

ECR流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要从传统的流通模式向ECR流通模式转化,就必须对整个商品供应链进行彻底的“4R”革命,即Restructure(组织构架再造)、Reposition(策略再定位)、Revitalization(企业文化再造)、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

(1)组织构架再造。ECR流通模式以消费者需求为系统动力,而零售商是第一位置和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接触,因此零售商自身的组织化程度至关重要。通常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提高商业组织化的程度和增强规模经济的效应。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社会物流之间,可以通过广泛的合并、合作,形成新的企业集团或战略联盟,以促进供应链的整体优化。(2)策略再定位。在ECR流通模式中,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应彼此分享资讯,共同改进各个流程和经济活动。因此,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这需要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竞争策略进行再认识和再定位。作为一项长期的流通模式改造,需要进行综合性、根本性的谋划。事先应明确实施ECR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对其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仔细的投资效益评估。

(3)企业文化再造。导入ECR流通模式之后,会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激励、绩效评估、商品采购等带来冲击。为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作用和关系也需要作重新的调整。要更多地倡导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4)流程再造。首先,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方,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健全和完善自身内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再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彼此之间的交易流程。其次,研究和推进商品资讯的标准化。ECR的实施原则和阶段

4.1 ECR实施的五大原则

(1)以较低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供应链客户提供产品性能更优、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现货服务更好以及更加便利的服务。

(2)必须有相关的商业巨头带动。通过双赢的经营联盟来代替传统的输赢关系。

(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物流决策。这些信息将以EDI的方式在贸易伙伴间自由流动,在企业内部将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4)产品必须以最大的增值过程进行流通,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适当的产品。

(5)必须采用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机制。它着眼于系统整体的效益,即通过减少开支、降低库存以及更好的资产利用来创造更高的价值。明确可能的收益,并且公平地分配这些收益。

4.2 ECR实施的四大阶段

(1)供应链构筑。主要是供应链的优化,是在物流和信息上的交互、存货管理。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电子数据交换。从补货体系来看,零售商的订单通过一个平台发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EC平台看到自己的存货从而判断需不需要补货。电子数据交换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呈现上升的趋势;顾客导向订货现在还做不到,这是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持续补货目前一般零售商都具备了;高效的卸货,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它主要强调的是配送环节;直通在国内是比较少的,目前还不是太容易。

(2)品类管理。通过品类管理,将集中点从成本缩减转移至增长,从顾客需求、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顾客忠诚度来看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合作。品类管理涉及到补货、促销、有效的门店品类组合、有效的新品引进等。如果品类管理的思想能够得以贯彻,大家所关心的所谓渠道变革、通路费、胜者为王的概念不再存在,因为在这里没有谁是胜者,只有双赢。

(3)激发顾客热情。品类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数据化的,它是从现有的需求来考虑,在这个阶段里就是需要激发顾客消费热情,有一个长期的满意度。消费者最大的期望是企业了解顾客并给予满意的服务,然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持久的供需关系,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信任。

(4)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品牌的阶段。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要考虑资源的整合,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同时管理水平也要有所增长,管理水平和知识的增长,必须要超越销售额份额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比较有效的。消费者价值有两个方面:价值输出和价值导入。你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平等的,你传导多少顾客就接受多少。比如说衬衣在广东加工厂做可能是80元钱,但是包装之后在商店就是卖800元钱了,所以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有很大的溢价。

第一个阶段结果是供应链成本降低,第二个阶段结果是销售额和毛利率增长,第三个阶段的结果是以更少的需求整合达到更大的购买力,第四个阶段的结果是购物观念改变,需求增长。总的来说实施这四个阶段的效果是价值的有效传导。结束语

尽管ECR于1995年开始进入发展的高潮,但ECR发展到1996年,在美国食品行业却突然出现了停滞,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当前,随着供应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ECR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整合整个产业链,将各个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能力集成,发挥1+1>2的效应,真正实现有效的店铺空间安排、有效的促销、有效的补货和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下载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1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设计(1)空间布局图书馆的布局要以方便读者为主要目的,将借书、阅读和查询等功能集为一体,形成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在图书馆门口和借阅室门边放置图书检索设备......

    外包业务评估

    外包项目评估和审核制度与程序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医院积极地推进后勤服务多元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内部管理,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化,不断促进提高后勤服务的......

    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业务外包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加强业务外包管理,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1.2业务外包,是指公司利用专业化......

    外包业务管理制度

    生产外包业务管理制度 为使本公司生产外包业务流程顺畅合理,确保业务外包期间公司资产安全,维护企业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 目的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

    业务外包制度

    业务外包授权审批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使公司业务外包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明确各部门和相关岗位在业务外包管理工作中的授权范围及审批权限,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章......

    业务外包合同

    业务外包合同 甲方: 鑫金川门窗加工厂乙方: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利互惠的原则,现就甲方工作承包给乙方,有关事宜订立如......

    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业务外包管理,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1.2 业务外包,是指公司利用......

    业务外包协议

    业 务 外 包 服 务 协 议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 2012 年月日 合同签署地: 中国· 甲方: 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 乙方: 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