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3: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

第一篇: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

河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专业: 园林独立本科准考证号:011208200001姓名:王保丽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年8月25日

大树进城的思考

一、摘要:大树进城”热各个城市纷纷效仿,越演越烈,这不由得令我们从事园林工作的人们担心,为引,笔者就“大树进城”热这一现象做一番剖析。

二、关键词:大树进城、生态破坏、城市绿化、生态恢复、充分利用、移栽技术。

三、引言:2012年3月5日最新资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打算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大树移栽的管理力度,加强立法保护。同时还呼吁政府部门在城市绿化中要做出示范作用,多采用树苗,不提倡移栽大树。杨劲松代表的建议,其来有自,且有必要受到高度重视。

“大树进城”热各个城市纷纷效仿,越演越烈,这不由得令我们从事园林工作的人们担心,为引,笔者就“大树进城”热这一现象做一番剖析。

1、大树进城愈演愈烈的原因:

1.1利益驱动

1.1.1一些农民急切致富的心理

大树当中的一小部分为山区或平原当地农民宅前屋后或自留山自留地田间大树,属于自身所有,这些书多是前辈人中下的,后辈本该乘凉,却因为急切致富的心理,将这些大树卖给园林公司或树贩,让这些大树离乡进城。这样的大概占总比例的20%左右我们在这里不做评述。

1.1.2树贩子攫取高额利润,在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陈化店镇某园的于姓老板介绍,他有7处园子,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大树共有2400多棵,有银杏、皂角、朴树、紫薇、木瓜、大叶女贞、对节白蜡等,其中不少是古树。一株胸径70厘米的银杏,可以卖到十几万元。“这五六年大树都很好卖,价格也涨得厉害,尤其是银杏,被炒疯了。”于老板说,他的大树主要走北方,每天卖出十多棵,以市政绿化以及商业楼盘小区绿化为主。刨去运费等成本,每棵大树的净利润至少在30%以上

1.1.3疯狂盗挖严重.一些大树原本长在山上,是被盗挖而来的。例如,桐柏县的桐柏山盛产木瓜、三角枫、五角枫、流苏等树种,近三四年来,随着大树价格的不断走高,大树被疯狂盗挖。

1.2政绩工程

某些领导或按领导指示办事的官员,贪大求洋。为了自己顶上的乌纱,大搞政绩工程,制造出很多天价大树的奇迹,资料1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最近正在建一个“苗木精品园”,从越南的原始森林引进了大量的紫薇树。这些紫薇树的平均树龄为一百岁左右,引进每棵树的花费达到40万元。但目前这些“天价”古树却濒临死亡,很多枯死的树木成了废材,被附近的村民捡回家,当作烧饭的柴火

资料2苏州朱先生因交通事故,撞坏路边绿化带上的5棵树,竟然被绿化公司开出了13万的天价赔偿,这5棵受伤树种,分别是羽毛枫、五针松、大叶黄杨球、五针松、罗汉松,价格则为28000、37500、280、37500、31000元。

“大树进城”折射出城市管理者畸形的政绩观。在错误的、急功近利的政绩观面前,“大树进城”,立竿见影,自己栽树,自己“乘凉”,何乐而不为?“大树进城”实质上是当地领导官员浮躁心态、大搞政绩工程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反映。

1.3行业现状

1.3.1我国城市一般比较新,大龄大规格树木较少;城区日益摊大,一些城市道路修建完成后栽植小规格树木达到遮阴效果很慢,栽植大树立竿见影。

1.3.2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发展,一个小区没有几颗大树是很难销售的。

1.3.3市政设施缺乏规划,拉链式道路大量存在,树木刚一长大有要道路拓宽,砍树---拓宽---种树长大----再砍树拓宽,恶性循环。

2、“大树进城”热在城市绿化中具有有利的作用

在绿化城市时,选择园林观赏树种,特别是那些大树,由于大城市可提供人们居住的面积太小,以至于向高空发展,而大树在绿化时,不会占有太大的绿化空间,但其枝繁叶茂,叶面积大,改善环境,营造小气候,降低了雨水对泥面的冲刷,从而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

2.1城市园林绿化,大树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大树的运用能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用同面积的乔、灌、草绿化比单用同面积的草,绿地率要高出8倍,这说明大树在提高绿地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数据表明:用同面积的乔、灌、草组成的植被群落其综合生态效益(释氧固氮、蒸腾吸热、减尘滞尘、减菌杀菌及减污)为单一草坪的4~5倍。大树树体高大,树冠开阔,枝繁叶茂,其垂直投影面积显然要比使用灌木、草坪大得多,进而也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指标。

2.2大树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设计地位

进行园林绿化工作,当然需要最大程度地运用好园林植物。大树是园林植物运用的重要材料,而且,绿化时使用大树,绿化效果十分显著,立竿见影,这也是其他园林植物材料无法立即表现的。

3、“大树进城”热带来的不利后果及应对措施

正如上面提及的,“大树进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一旦“大树进城”形成一股风,超过一定的度以后,就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

3.1“大树进城”热严重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生态是无界的,是公共的。从城市其他地方运来的大树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化了城市,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作用,但是对于那些被取走大树的城市边缘地区、乡村、山区而言,则是大大破坏了生态系统。应该说,这些大树生存在那些地方,繁衍了数代,有些地方还是一些物种的起源地,它们在那些地区应该是主导因子,与其他动、植物已经“和睦相处”,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而一旦将这些优势树种大肆移走,势必对这个生态系统是严重的破坏,从而造成种群的变化,影响该地的气候、水资源等。

应对措施:

3.1.1选择一些易成活树种并限定规格

本地园林局推荐易成活树种:落叶乔木有国槐、法桐、白蜡、栾树、椿树、丝绵木、君迁子、梓树、合欢、杜仲、枫杨、苦楝、皂角、杂交马褂木、元宝枫、银杏、玉兰、木瓜、紫薇、石榴。

常绿乔木有雪松、白皮松、油松、侧柏、龙柏、樟子松、云杉、大叶女贞、广玉兰。3

规格选定:大型乔木以胸径25-30为限,青壮年树生命力旺盛移栽容易成活。果树及常绿树规格为15厘米左右。

优点:容易成活,移栽成本低,资源破坏小。

3.1.2借鉴矿山恢复及林场砍伐恢复方式,移一种十,双保活制度。

即大树移栽后除树坑填埋地形恢复外,采取挖一株大树补种10株小树的方式,保证大树的截面积与补栽小树的截面积总和相当,但小树高规格不得低于国家造林标准。想尽一切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大树移栽后的成活和小树补栽后的成活。此举措可由林业部门监督并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3.1.3合理利用城市拆迁区遗留树木及废弃果园遗留树木

变废为宝,合理利用,改变以前拆迁时树木作为垃圾外运或填埋的现状,从设计之初尽量予以保留,甚至建筑定位避开大型树木。废弃的果园或由于果树老化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或因土地性质变更及新农村规划建设,也应尽量保留并充分利用,减少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用在合适的位置,使绿化植物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3.2大树如被破坏,起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大树从城外被取走,在移植到城市中绿化之前,往往要进行修剪,才能提高其成活率。而修剪特别是强度修剪,改变了大树原有的面貌,原有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树体主干上只有几个方向交错的大枝,在枝上飘着一些残余的叶片,这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吗?另外,尤其是一些树龄较大的老树,在移栽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恢复,因而也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3.2.1早做规划,适时移栽,断根缩坨。

3.2.2利用冬闲,采用冻土球法,保留二级树干,保持冠型。

3.2.3改进河道石头笼网法,确定不同规格的树木使用不同规格的笼网,将冻土球先囤积后养护两年待到根系和树冠初步恢复再另行转栽,作为大树苗圃给予保姆式的集中管理,更利成活。

3.3“大树进城”后,水土不服

大树在异地移植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气候、植树季节、移栽技术等,往往会造成大树移后不适应,树体枝枯、叶落、干性下行,从而降低了绿化效果,有些大树甚至会因不适应而死亡。1998年,南京某公司从黄山引进了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马褂木近百棵,最后在1999年春季只有几棵存活。这些事情带来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应对措施:3.3.1选择相同或类似气候地区,如气候差异较大则逐步移栽逐步适应,如江苏苗木先调到河南山东适应2年,再调到邢台邯郸,再调到定州,再移栽至北京唐山秦皇岛等地。此措施是在研究苗木习性基础上进行,利用幼苗的可塑性,尽量寒地苗木调往暖地。

3.3.2客土栽培,运取原生地土壤由运树车大树之间的缝隙运输土壤,如云杉的根菌土;绿化地用土改良使之类似原生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

3.2.3早做规划适时移栽,秋冬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和夏秋雨季,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

3.2.4移栽技术

3.2.4.1如采用冻土球法,保留二级树干,这样利用冬闲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又带有原生土壤,土丘不容易散,树势容易恢复,可保留1米的二级分枝树形美观;

3.2.4.2笼网法,先囤积后转栽,暂时假植集中管理,根系在笼网中自由生长,可与任何季节移栽根据均不受影响,大大提高成活率;

3.2.4.3输液技术,生根剂,抗蒸腾剂

3.2.4.4反光遮阳网,用支架覆盖于树木顶部并保留0.7-1米距离,可反射阳光降低温度,减少蒸发量。

3.2.4.5喷雾技术,借鉴苗床全光喷灌技术,如苗木贵重且量小可安装独立喷头每株一个,以色列某种喷头雾化程度非常好,射程10-12米满足冠径大小。如苗木量大或为行道树,可采用罐车喷雾形式,每天喷水4.-5次或间隔1小时喷水一次保持叶面湿润。如小区所移栽树木相对集中可使用轮式打药机进行喷雾作业,由专人负责不间断喷雾保湿。

3.2.4.6研究并综合其他技术措施,提高成活率。

4、大树移栽带来病虫害

大树移栽由于多为异地调苗,很容易把当地的病虫害随树一起带到异地,其中包括虫害、病害、杂草、菌类等,极易造成传染甚至是生物入侵,给城市绿化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美国白蛾和黄顶菊就是惨痛的教训。

应对措施:

4.1严格检验检疫制度

4.2先囤积后分栽植,及时发现集中处理。

4.3防治形成习惯,防重于治。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大树进城》http://baike.baidu.com/view/843095.htm

第二篇:园林毕业论文

编号(学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届毕业论文(设计)

姓名:

专业:

层次: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1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3

1.1置石作为主景..............................3

1.2置石与植物组景..........................3

1.3置石与水体组景..........................3现代园林置石石风格与特点及发展趋势....................4

2.1现代园林置石风格与特点........................4置石选材原则............................4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5结语..............................6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置石的应用及特点

摘要 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介绍了置石石材的种类及特点、选石的原则,归纳总结了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让置石在现代园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园林 环境 置石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索,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因此,研究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1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用硬质景观。山石是没有生命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但由于置石组景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因此,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构景作用。置石也应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以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置石。置石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

1.1置石作为主景

园林中作为主景的山石,常利用其名称、题刻,或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活动相结合来造景,创造意境,使人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引入遐思。如北京市植物园中.利用30块黄石石料堆置纪念中日建交30周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2置石与植物组景

置石与植物组景,用石来填充植物下部或围合根部,或用石衬托优美的树姿,二者互为补充,本来呆板、僵硬的山石线条在植物的点缀、映衬下,亦显得自然随意,富有野趣。我国园林植物种类丰富,与置石组景的植物常见的有:乔木类以松柏类为主,小乔木和灌木以竹类、紫薇、蜡梅、垂丝海棠、杜鹃、紫荆、紫叶李、南天竹、桂花、梅花、牡丹等为主。地被植物有花叶冷水花、宽叶酢浆草、天门冬、早熟禾、书带草等。景以植物为主,辅以置石,植物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置石或立或卧,均合画理。

1.3置石与水体组景

沿池四周散点山石是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置石与水体组景,并配以佳树,使石与环境融为一体,石块在植物的点缀下随意自然。山石的布置,不以聚为奇,不以一石见长,而是相互资借。

山石隐现出没,该大该小、该掩该露、该起该伏,尽取自然之意。水体在浑厚的石块衬托下更显轻盈、活泼、明澈,水石相依的幽静环境,令人流连忘返。水中可置石汀步,大小相间,有的高出水面少许,有的微隐在水面,使水面似分非分,活泼自然。置石与水体相结合还可表现出多种形态,如在河流溪涧。山脚下、山坡或池畔、水际,散点数石,若断若续,或横卧或直立,或半含土中均可;或曲或折,或立或卧,均得自然之态。现代园林置石石风格与特点及发展趋势

2.1现代园林置石风格与特点

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用硬质景观。山石是没有生命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但由于置石组景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因此,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构景作用。所以,置石也应适应现代园林发展趋势,以刨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置石。置石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从各地园林优秀的置石作品看来,现代园林置石存在一些共同风格与特点,可试概括为以下几点:

(1)山石选用及布置: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因形就势,目的明确,追求与环境谐调,注重表现自然野趣和朴实审美效果。

(2)用石简洁,择要处而置:提倡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反对大堆大砌及“满铺”。

(3)置石形式“置”多于“叠”:石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竖向的叠、垒。

(4)置石造景在空间上表现简洁、明朗,注重景观效果与使用功能结合。例如斜坡上做不规则排列的置石可打破规则地平线,使地形有起有伏感,增加坡地景观,并有道路的功能和护坡作用。

(5)置石注重意韵和情调的表现常在大范围、大面积植物造景或以植物造型为主环境中点缀置石,创建“片百多致,寸石生情、小中见大”自然景观。

现代园林置石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现代园林置石可以继承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掇山叠石理论。但是在继承同时,必须用分析的态度、批判的眼光予以考察、鉴别、挑选、剔除。对于不适应于新时代、新世纪文化成分、审美习惯的理论、作品,应予以批判和抛弃。在现代造园中,有一个时期出现了堆假山、置石的热潮,不论大小城市、平原、山区,也不管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单位,只要进行园林建设,必堆山、点石,这些假山置石呈现出明显的人工痕迹,给人感觉是刻意生拼硬凑而成。园林中不是为置石而置石,古人由于出行不便才会产生“一卷代山”的念头 今天的城市高楼林立,求得一点搞绿化的地方很不容易,我们不能再去盲目仿模、照搬苏卅l、扬扑l园林模式,采集大量石材犬面积筑山置石,因为过多的山石不仅造价高,更重要的是丧失自然特点,与生态园林任务背道而驰。现代园林置石发展趋势应是: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和J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3 置石选材原则

园林中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唐代诗人自居易提出赏石之妙在于“小中见大,坐地神游”;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云:“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石头的形体虽然干奇百怪,但都是由于风吹浪激、日晒雨淋,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它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可谓鬼斧神工、巧趣天成。因此,中国人总是把“石”与“古”联系在~起,比如上海豫园就有这样一副对联:“石含太古云水气,竹带半天风雨声”。此外。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也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这一园林美学名言概括了这样一种园林审美现象。即人们面对奇石名品,往往会萌发怀古之思,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由石上的古题刻而感叹沉思,这就是“石令人吉”的审美体验14/。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为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在石材的选择方面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自然性。选择具有原始意味的石材。如:未经切割过,并显示出风化的痕迹的石头;被河流、海洋强烈冲击或侵蚀的石头;生有锈迹或苔鲜的岩石。这样的石头能显示出平实、沉着的感觉。而具有动物等象形的石头或具有特殊纹

理的石头最为珍贵。纯粹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状的石头或经过机器打磨的石头均不能用。二是协调性。石材的颜色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最佳的石料颜色是蓝绿色、棕褐色、红色或紫色等柔和的色调。白色缺乏趣味性,金属色彩容易使人分心,应避免使用。三是统一性。造景选石时无论石材的质量高低,石种必须统一,不然会使局部与整体不协调,导致总体效果不伦不类、杂乱不堪。四是因地制宜。造景选石无贵贱之分,应“是石堪堆”。就地取材,随类赋型,最有地方特色的石材也最为可取。我国地域辽阔,山石资源丰富,奇、瘦、漏、透、秀、怪各具特色四,各地都可利用当地的特有石材灵活造景,不应沽名钓誉或用名贵的奇石生拼硬凑,而应以自然观察之理组合山石成景才富有自然活力。总之,在选石过程中。应首先熟知石性、石形、石色等石材特性,其次应准确把握置石的环境,如建筑物的体量、外部装饰、绿化、铺地等诸多因素,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以少胜多,这样才能使置石与环境相融洽,形成自然和谐美。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

现代园林置石在继承传统园林置石理念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置石风格特色,建造了众多现代置石作品,其中不乏美的佳作,但也有一部分是不成功的.存在各种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布局缺少总体设计上的审美把握.显得堆砌罗列、杂乱无章、极不自然,缺少自然的意态神韵之

美。二是盲目追求名石、奇石,盲目模仿,不顾环境的要求.照搬照抄,不能把置石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铺地等有机结合,创造多样统一的空阊。三是人工痕迹明显.无法达到“宛自天开”。四是不考虑环境大小.置石体量不当,或局促闷塞或空旷无物。五是刻意追求形状的肖似.导致置石趋于形象媚俗。六是置石的放置浮浅搁置,石组不够均衡稳定,缺乏自然感。七是视觉效果不佳,返工率高。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现代园林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现代园林中置石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置石的使用虽然结构简单.且用石料较少。但却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应结合置石的特点及目的对置石的方案进行反复确定.将各种园林要素与置石相结合.对空间环境的独特之处进行构建.促使现代园林的艺术境界得到实现,从而将园林绿化得到完善。

第三篇:关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关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一、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二、全球变暖的现状。

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总结:春末夏初,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天天中等全球气候变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连续中等持续全球气候变暖;立秋至现在有出现了从未持续出现的低等全球气候变冷,出现全球气候变冷的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并没有停止出现,只是有了减缓影响,在九、十月,全球气候变暖的减缓是近来之最!十一月中等全球气候变暖和中等全球气候变冷都有天天的短时出现来影响全球气候。而大多数的全球气候变冷和变暖都是低等的半持续出现。是属于平衡极端气候。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

三、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人为因素:人口剧增因素、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酸雨危害因素、有毒废料污染因素、水污染因素、物种加速灭绝因素,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1.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四、全球变暖的后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

5、对气候的影响

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六、国际社会召开相关的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标志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伙伴: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它们减排。

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七、保护家园 从你我做起 1.严守法定速度

2.防止汽车急发动,急加速、急刹车,保持正常车距 3.减少使用车内空调 4.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5.停止室内电器待机状态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的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为了大自然、自己和家人,行动起来吧!

第四篇: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思考论文

摘要:介绍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和景观要素,论述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以期为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对我国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园林设计领域,欧式建筑的景观设计盛行,大量国外设计被模仿和抄袭,而新中式园林景观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概念解读

新中式园林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中国园林类型,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从具体设计手法出发来定义,既要在设计理念上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又要在造景手法上充分运用传统园林布局、建筑小品、叠石理水、花木配植等方面理论,采用现代的处理手法,应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实现传统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巧妙结合,实现中国现代园林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中式园林的主要内容并赋予中国魂,而现代元素是景观表现的形式,也是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中的符号表达,反映了新中式园林的时代气息。

2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

2.1古典中式园林景观

古典中式园林景观是指保留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特点的现代园林,讲究对传统的有效合理复制,在遵循传统设计手法的同时表达出浓厚的古典意味。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因南北方地域人文差异体现为规整大气的四合院派和婀娜秀雅的江南水乡派。

2.1.1规整大气的四合院派通过仿照典型北方建筑形成的派系,十分注重对称性,及以闭合式独门独院的模式。以家族为主核,1户1院,同时与邻院围绕轴线对称规则排列,这种典型的传统皇城格局有助于形成符合大众心理需求,且保留历史文化的易居地。

2.1.2婀娜秀雅的江南水乡派江南地区水流密布,水是其浓厚的特点。仿照当地传统建造手法,水占很大作用,前面是道路,身后就是潺潺流水,建筑随水势错落有致地分成大大小小的组团,富意境美。

2.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

与古典不同,现代中式园林采用更新潮的意义去诠释中国文化,更加灵活多变与时尚开放。整体规划更偏重西式中用,其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更现代化的材料在突破中国传统造景手法的同时,也进行转化与修饰,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只是简单的符号,注重在感情和意念上的模仿,外在形式突破为后现代,即使外表无太多传统的形象,仍能表达传统的意味。

3新中式园林景观要素

3.1建筑

新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多赋以复古元素。这样的中式建筑一般出现在大的景观庭院规划或总体建筑布局中,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植物植栽等,这是其主要特点,也是中式韵味的所在。如采用筒瓦来装饰屋脊以显古朴;再如山墙、影壁以及游廊、别墅的中庭等,都是中式建筑里常见的符号。此外,建筑还要注重布局主次分明、色彩搭配有中国韵味、装饰纹理多样等特色。

3.2山水环境

中国园林讲求模拟自然的山水环境,营造富有灵性的山水环境也是新中式园林的一大原则。新中式园林中的山石一般以简洁的造型出现,更能与新中式风格的景观空间融为一体。在现代造园理念的影响下,新中式园林形成一种抽象的山水环境。

3.3植物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一般的现代园林,选材时多用中国传统植物种类而少用外来种;传统园林植物被赋予许多寓意,如松柏多代表坚贞、傲骨的品质,竹则寓意坚挺、有气节的品格等。寓意丰富的植物素材,为营造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式园林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受西方理念影响,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结合的手法,以国槐绿为基调,运用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素材,使景观富有文化氛围.3.4景观色彩

3.4.1中国红和琉璃黄红色调是热情欢乐的,让人联想到如结婚节日庆典之类的喜事。如过年时挂灯笼、帖春联窗花;结婚时帖喜字、盖红盖头等,以红色表达美好祝福。而黄色调则是权利的象征,巍巍京城,金光闪闪;龙袍披身,皇权至上;金銮殿上,百官朝拜。

3.4.2象牙白和黑色白色是简练纯粹的,给人干净的视觉感受。白色的石材如大理石、雨花石等,做成栏杆、铺地等;黑色则常用于园路铺装、景观小品、亭子等,以渲染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3.4.3国槐绿色国槐绿也是中国色的代表之一,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主要以绿色作为主色进行铺垫,同时也会用开花植物进行细部点缀,给人清新放松的感受。

3.4.4木原色与灰色木原色是天然木材的木色,质朴典雅,是人们在现代钢铁森林中渴望见到不经雕琢的自然之色;灰色是中国的山水泼墨画,与天地浑然一体,淡而悠远。

3.5传统符号

正如古典园林中常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反应传统文化,营建园林意境,新中式园林中也常采用抽象演化的手法塑造景观符号来表达传统文化内涵。

3.5.1传统的宝相植物自魏晋以来西域人将佛的概念传入中国后,便结缘中国园林,其装潢修饰的特色花样也逐渐融入到中国园林中。因此,景观设计用到这些植物时,一般都是象征富贵、吉祥、平安之意。

3.5.2传统的吉祥物园林中的吉样图案多出现在门雕和窗雕上,如龙、凤、龟、麒麟、貔貅、双鱼、蝙蝠等,如蝙蝠形状图案常寓意祈福,应用到铺地的花纹与样式上等。

3.5.3富于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传统元素中图案的应用包罗万象,如动植物、花鸟、神兽和人类创造的文字或图案等,常用生肖、祥云、中国结、福禄寿禧、阴阳五行等。图案元素多以雕刻形式表现,或与传统灯饰小品结合出现。

4新中式园林设计手法

4.1空间布局

园林的景观效果好坏取决于空间布局恰当与否,看重景观之间的重组、配合与协调。

4.1.1连续的空间序列园林的空间序列可以归纳为:开始部分-引导部分-高潮部分-尾声部分,靠合理组织游览路线形成。同时,园林的布置和构造也会随游览路线的组织而更迭。随着园林规模由小到大,其观赏路线必然由简单到复杂。

4.1.2巧妙的空间变换空间变换的方法很多,可通过换用不同材料的铺装或改变铺装样式来表现空间的分割,达到在心理上提示游人已进入另一个空间,含蓄而富有艺术性,同时丰富了景观效果。

4.1.3看与被看的关系两词仅顺序颠倒,而含义却完然不同。被欣赏的事物即可称景观,而欣赏的动作就是观景。景点与景点间要有良好的过渡空间,空间通透性要好,不能只是营造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而无良好视角观赏。

4.2构景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充分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营造出藏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园林景观,其精髓还是在于巧妙地分隔与组合园林空间。

4.2.1借景在造景时,根据取景的需要将视线所及范围的美景引入园内,使在园内可赏园外之景,以丰富景致。借景时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因地而借等。此外,声景也可借入园中。由此可见,借景能丰富园林可观之景,扩大园林有限的空间,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4.2.2隔景与障景这两种造景手法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间设置实体或虚幻屏障来实现。障景,常放于大门口,欲进园须绕之而见园景,这便先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而障景自身也具美感,人们被障景吸引的同时也会幻想园内有何美景,更加剧了神秘感;隔景,分实隔与虚隔,可以将园林空间进行有效划分,建筑实体多为实隔,水池或湖面则多为虚隔。

4.2.3漏景与框景漏景常指通过漏窗、隔扇、栅栏等虚隔之物来赏景的造景手法,采用若隐若现的形式引起游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因而漏景体现的是朦胧隐约之美;框景则通过布置类似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可从某角度透过画框来赏景,在欣赏实景图画时产生奇妙感。除以上几种方式外,还有影景、色景等数十种构景手法。

4.3叠石理水

4.3.1山水关系园林中山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山与水的布局形成不同风格类型的园林景观。有些偏重水的成型,有些偏重山的塑造,而有山无水、有水无山的园林形式均不可取,即“山水相得,优于全山全水”。

4.3.2叠山“山无定形,而有定理”。叠石成景,须要使成景之型与山的自然之形相近,即要模拟自然界的真山形,使假山具真山意味。成景类型有峰、岭、洞、悬崖、峭壁等。最后则要注意宾主分明、层次深远、呼应顾盼、起伏曲折、疏密虚实、轻重四凸。

4.3.3理水理水主要分为自然式水景和规整式水景的处理。在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具有组织游览、丰富空间、增添景观效果的作用。(1)游览导向功能,各景点把不同的形状、大小的水体连接起来形成统一整体,游人就可沿着水系流动方向进行游览;(2)水体还能使景观更富于变幻,采用分景、隔景手法分隔水体,形成许多大小各异的水面空间,增加空间层次感,使整个园林因多个水面的存在而更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感,增添审美意趣。(3)水体还能改善局部小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温,所以夏天天气炎热时滨水空间更加舒适。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也有所差别。首先,整体风格上新中式园林中使用的植物有明快的空间感,与古典园林有明显差异;其次,植物层次结构上新中式园林抛弃古典园林复杂的植物层次结构,选择自然式植物或者修剪整齐的规则式植物造型划分空间,通常是乔、灌、草、地被结合的配置形式;在植物选择上,西方园林通常较重视植物的颜色搭配和造型修剪,而新中式园林主要以自然式植物为主,点缀修剪形植物;而植物色彩以国槐绿为主,再配以其他花色,总体上传承了较浓厚的古典氛围。

5结语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作为景观设计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望本文能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李斌.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文化的回归[J].艺术教育,2010,(11):158.[4]朱利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探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第五篇: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总量分析与政策研究

作 者: 专 业: 准考证号:指导老师:成 绩:性 别: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完成时间:

张小玲

经济学 010210200085

女 ***046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2011年08月 25日 摘 要: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物价增长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局面,投资、出口活跃,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物价水平略有上涨,基本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工业生产耗能多、污染重,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产能过剩,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等等,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供过于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政策

目 录

一、经济总量平衡状况基本判断………………………………………错

误!未定义书签。

二、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表现及特点„„„„„„„„„„„„„„„„„„

(一)、居民消费需求不旺„„„„„„„„„„„„„„„„„„„„„„„ 2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错

误!未定义书签。

(三)、投资需求总体不旺„„„„„„„„„„„„„„„„„„„„„„„ 4

(四)国外净需求出现不足……………………………………………5

三、总体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8

(一)、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 8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原因„„„„„„„„„„„„„„„„„„„„„„9

(三)、造成投资需求不旺的原因„„„„„„„„„„„„„„„„„„ 11

(四)、为何国外净需求出现不足„„„„„„„„„„„„„„„„„„„13

四、改善总量平衡状况的现实选择……………………………………………… 14

(一)、调整分配,改变流向„„„„„„„„„„„„„„„„„„„„„„14

(二)、稳定预期,消除顾虑…………………………………………15

(三)、改革金融,融通资金…………………………………………15

(四)、取消不必要的限制,鼓励消费„„„„„„„„„„„„„„„„16

(五)、放松管制,互利投资…………………………………………16

(六)、减轻税负,休养生息…………………………………………17 参考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总量分析与政策研究

总量分析就是供求平衡分析。一国经济能否保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1997年我国经济实现经济“软着陆”后,总供求平衡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分析今年以来的供求平衡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对于确定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及其重点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主要方面是总需求不足。从结构分析看,尽管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形成了一些过量的无效供给,但目前出现的供给过剩,还由于需求总量不足所致。也就是说,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效供给,但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需求。所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增加这部分需求,使相应的有效供给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

一、经济总量平衡状况的基本判断

从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看,今年以来经济总量不平衡的现象更加明显,需求不足已日益显现。

1、从经济增长看,经济能否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反映。今年头三个月,国民经济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发展势头,总体情况比预期的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缓势头。据初步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 7.6%,比一季度下降0.6%。从工业看,增速趋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工业快报口径的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0.1%,上半年增长9.3%,回落0.8个百分点。所以,从经济增长来看,增速趋缓已成为基本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社会需求总量不足的状态中。

2、从价格总水平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的高低是经济总量平衡状况的直接反映。一般来说,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总需求的相当萎缩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从综合价格指数看,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在去年出现 1.3 %的下降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下降了2.6%,上半年下降3%左右;从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看,去年下降2.6%,今年一季度下降2.9%,上半年下降3.2%;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去年下降0.8%,今年一季度下降1.4%,上半年下降1.8%;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去年下降7.1%,今年一季度下降8%,1-5月下降7.5%。到目前为止,零售物价已连续21个月下降,消费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下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的时间达39个月。物价的持续全面下降,直接表明供给过剩,社会总需求不足。

二、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表现及特点

(一)居民消费需求不旺。

(1)国内消费市场继续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回落之势,一季度增长7.4 %,上半年增长6.5%,已大大低于前两年的速度,比1997和1998 年全年增长速度分别低0.3个和4.6个百分点。

(2)城市市场继续回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7.6%,上半年增长6.6%,比1998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回落0.5个百分点。

(3)农村市场启而难动。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7.1%,上半年增长6.2%,已低于1998年全年增长6.4%的水平。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 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三)投资需求总体不旺

(1)国有单位投资增长放慢。受去年增加国有投资政策的影响,今年前两个月国有单位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下降7.6%,增幅低于 1998 年的速度,并趋向于 1997年和1996年的增长水平。占国有单位投资主要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回落的幅度更大,上半年增长19.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8.3%。(2)社会投资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突出。1997年以来,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低于国有单位和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1997年分别增长5.5 %和6.8%,比1996年分别降低5.8个和18.6个百分点。1998年个体投资增长6.1 %,集体投资出现3.5%的负增长,今年以来,社会投资包括个体和集体投资,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

(3)存货投资增长继续下降。受市场销售平淡影响,社会存货投资1997 年就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1998年存货投资减少更加显著,存货增加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只有4.7%,比“八五”时期平均水平低10 多个百分点。从工业企业来看,产成品资金占用1998年年末增长5.5%,比上年降低6.2%,今年5月末增长4.6%,比上年同期回落7.8%。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 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四)国外净需求出现不足

(1)出口需求乏力。一季度负增长7.9%,5月份外贸出口虽然增长4.2%,但未改变下降的趋势,上半年负增长4.6%。一般贸易下降更多,上半年负增长11.4%。但7月份已出现回升的势头。(2)进口增长逐步加快。去初进口恢复增长,3月份开始加快,上半年增长16.6 %。一般贸易进口出现超高增长,上半年增长82.0%。与1998年全年出现1.5 %的负增长相比,进口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出口与进口相抵,国外净需求大幅度下降。如不考虑服务贸易,仅从外贸顺差来看,反映国外对国内产品的净需求明显减少。上半年累计顺差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50亿美元,下降65% 7 左右。这不仅是因为出口下降,而且还因为进口的增加,相应减少了国内需求。

以上三项需求出现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增速趋缓、价格总水平不断下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基本原因。今年以来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也使今年上半年供求总量平衡关系出现以下特点:

(1)固定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口需求的乏力。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社会总需求为37421亿元,最终消费需求24170亿元,占总需求的64.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总投资需求为12550亿元,占33.5%,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投资需求为12170亿元,占32.5%,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国外净需求为700亿元,占1.9%,比上年同期减少3.3个百分点。

(2)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加剧了国内供求平衡的矛盾。在社会需求中,居民消费增加910亿元,加上政府消费,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 固定资本投资增加1500亿元,扣除库存下降,总投资增加1350亿元;出口减少35亿美元,加上进口增加106亿美元,净出口需求约减少1160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增加约满足了国内需求增加量的34%左右,也就是说,约有30%多的需求增量用于购买国外产品;出口需求的减少约占国内产品供给增量的19.2%,也就是说,约有20%的国内产品增加额成为出口转内销。综合来说,扣除对进口产品所增加的需求,国内增加的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为1675亿元,相当于上年GDP的4.8%,但出口转内销的为290亿元,相当 于上年GDP的0.8%。结果是,国内增加的对国内产品的实际需求为1385亿元,占上年GDP的3.9%,这大体上就是当期实际的生产增加量。

(3)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无明显提高,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基本原因。据初步分析,我们发现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强,约拉动 6.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略有减少,为5.1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对国内经济形成了较大的负拉动,约为负4.3个百分点。所以,尽管增加投资的力度不小,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 93 %,但未能改变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综合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长7.6%,主要是靠投资需求增加带动的。

三、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1%,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1996年回落6.3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3.4 %,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比1996年回落18.7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6.4%和3.1%,虽比上年增幅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收入增长的放慢必然导致消费需求增长放慢。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增长落后于收入的增长。1998 9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3.5%,比收入增长慢1.6%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上年的0.81 下降为0.7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7%,比收入增幅低5.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消费增长落后于收入增长仍未能改变。1-3月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6.2%,低于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性支出零增长,比收入增长低3.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储蓄大幅度增长,到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累计增加58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00多亿元。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可能存在部分其他投资资金回流外,主要是消费倾向下降的结果。

消费倾向的下降,从短期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各种预期因素的影响:收入增长预期不佳、支出预期增加、价格预期下降。从长期看,或者从更深层的客观原因看,消费倾向下降,在更大程度上是受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高收入者收入增长加快,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放慢。据统计调查,1997年,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2430元,消费倾向为0.96;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10251元,消费倾向为0.71。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递增而依次降低(详见表1)。这种情况决定了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越来越向少数高收入户集中,总收入中消费倾向较低的那部分收入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大,必然导致整体消费倾向下降,形成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增长慢于收入的增长,从而进一步慢于生产的增长,出现供给过剩。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原因

供给方面结构调整缓慢也是造成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供给能够创造一定的需求,就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弥补原有需求的不足,从而改善供求平衡的状况。但这种供需平衡的实现,是以供给结构的有效调整为前提的,即在供给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新的需求从而使供求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结构调整滞后,不仅不能适时创造新的需求,而且对于已有的需求也难以满足,这也是造成需求总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无法实现进口替代,在需求增加的时候,进口大量增加,扩大的需求带动了国外需求,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大量无效供给的存在也使需求不足更加严重;由于体制性障碍,非义务教育等潜在的需求,没能及时转化为现实需求;出口结构调整缓慢,竞争力欠强,使出口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综合上所述分析:造成国内需求不足的核心因素可以归结为:由于收入分配调整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倾向下降,在融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报低且无保障的情况下,大量居民剩余资金流向银行;银行系统在改革和风险的双重压力下惜贷倾向明显,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造成资金运转受阻,使经济循环出现“ 失血”现象,从而造成市场销售困难、企业低价倾销,亏损增加,停产下岗,职工收入增长放慢,预期不佳,进一步缩减消费支出,经济增速趋缓,形成不良循环。解开这个不良循环的治标方式是:(1)财政发行债券将 11 银行过剩资金引入到经济体系中;(2)银行增加放款力度,主动将资金注入经济中。去年下半年,主要是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增发了1000亿国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年以来,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前提下,更加注重了第二种方式的运用。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发展消费信货,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增加对非国有企业和小企业的贷款。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1-5 月全部金融机构存贷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32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600多亿元,银行系统资金沉淀状况更加严重。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要加大现有治标的政策力度外,还必须寻找其他治本的方式。

(三)造成投资需求不旺的原因

(1)投资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特别是国家预算投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国有单位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由“七五”时期的64.8%(1998年66.6%),“八五”时期的59%(1991年的66.4%)下降到 1997年的52.5%,1998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也仅提高到55%。目前投资规模已达到 28000多亿元,国有单位投资增加150多亿元,才能使全社会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按资金来源分,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28.1%下降到1997年 2.8 %,比1991年的8.7%也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国家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 12 0.028个百分点,或者说,国家投资要增长50%,才能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2)企业发展后劲欠足。目前全社会投资,不管是国有单位投资还是非国有单位投资,从资金来源看,50%以上是由自筹资金解决的。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效益下降,税费负担加重,税后收入出现负增长,投资能力大大下降。据初步分析,在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中,企业所得比重已从1992年的11%左右下降到1998年的8.5%左右,虽然1994年曾一度上升到13%左右,但此后一路下滑,企业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企业税后可支配收入1996年就开始出现减少,减少的幅度在1997和1998年迅速扩大,1998年企业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减少10%以上。企业的这种收入状况,制约了自筹投资的增长。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合计增长20.8%,但自筹资金仅增长11.5%。其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仅增长3.5%,如扣除发行股票增长39.9%的因素,增幅更低。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现价仅增长6%,但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6.1%,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

(3)收益预期不佳,投资行为趋于谨慎。目前,全国有半数以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60%,基础产业的瓶颈也已缓解,并出现了过剩的迹象。在这种生产过剩情况下,各类投资主体投资欲望减弱,这是近两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募集的大量资金,也由于存在市场风险而不敢轻易进行实业投资。今年1-5月,企业存款增长 84 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近700亿元(去年同期为减少600多亿元),而且主要是定期存款增加,这都反映出企业投资普遍谨慎。

(4)风险防范强化,资金融通欠畅。1993年以来,国内贷款的增长慢于社会投资的增长,也是造成投资需求增长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年,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风险约束增强,对投资项目的信贷投入更加谨慎;银行贷款权力上收,银行实行贷款责任制,不少地区基本停止信用贷款。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绝大部分贷款都要有抵押或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企业有好的项目,但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也难以实现投资计划。何况,现在一些企业在高负债运作,财务指标趋于恶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沉重,银行更不愿意增加贷款投放,加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在经营机制不健全,在防范风险强化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建立贷款投放的激励机制,缺少增加贷款的积极性。这也是融资欠畅、投资不旺的重要原因。

(四)国外净需求出现不旺的原因

外部市场难以消化中国过剩产品。根据近年消费品市场主要商品供求分析报告,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供过于求的有446种,占74.3%,而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比重高达84%,国内企业开工率经常维持在60%的低水平。内需消化不良,必然要寻找出口渠道,而外部市场容量也是有限的。首先,贸易规模扩大会导致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随着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从1995年的109%下降到2004年的90.8%,而2001~2004年下降更快,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2004年贸易条件恶化的大约5%又转化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购买力的下降。这种“以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资产+大规模外资内流”的组合实际上等于中国用境外低收益资产替换国内高收益资产的利益倒贴行为,即“贫困化增长”,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很难长久持续。

出口过分扩张引起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声誉受损。中国资本与外汇的“双顺差”加剧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争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已经发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与特保措施调查700多起,影响到中国70%多的出口企业200多亿美元的出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四、改善总量平衡状况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目前来看,增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宏观政策上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一)调整分配,改变流向

(1)调节过高收入和不合理收入。通过税收调节,减少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及其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相对减少储蓄资金来源。开 征利息税、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

(2)适当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一个相对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消费增长,增加公务员工资。

(3)大幅度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适当提高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适时取消对所有居民的价格补贴,转向对低收入人口和家庭特别困难人口的补贴;适当提高城市失业人口生活救济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镇最低生活费标准。

(4)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以工代赈规模,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活困难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上述措施,不少已在实施之中了。

(二)稳定预期,消除顾虑

(1)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对低收入人口社会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增强消费者信心。

(2)适当增加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津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3)稳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稳定居民未来预期。

(4)发行社会保障特别国债,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加大国家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

(三)改革金融,融通资金

(1)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尽快建立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

(2)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3)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体系。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消费信贷手续。

(4)加快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和范围,逐步向在央行再贷款利率约束下由市场供求调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过渡。

(5)进一步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以增加商业银行贷款的主动性。

(四)取消不必要的限制,鼓励消费

(1)进一步放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类大学可试行“宽进严出”。

(2)取消原有对用电、购买汽车的消费限制政策,简化购买汽车住房程序,降低手续费收取标准。

(3)改变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降低汽车进口关税,逐步降低汽车销售价格。

17(4)取消如空调机增容费、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双向收费,取消一些附加在汽车上的不合理费用,减少汽车使用费用。

(5)取消对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中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房价。

(五)放松管制,鼓励投资

(1)鼓励社会各界、私人和外资以各种形式有领导地投资办学,允许投资者分期收回投资,民办学校建校用地按公益事业用地办理。(2)拓展平等竞争的机会,推进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实行国家标准、政策扶持、民间经营。

(3)进一步开放产业限制,对目前仍未放开的产业领域要进行清理,鼓励外国投资,如建立零售、外贸、旅游和金融服务的合资企业。

(4)简化企业成立的手续和环节,取消中小企业注册的资本金制度,放宽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简化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提供便利的税务登记制度,简化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审批。

(5)个人和企业投资可以免征或减征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形成鼓励社会投资的机制。(6)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提供政策性资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六)减轻税费,休养生息

(1)实行加速折旧制度,促进企业更新设备,增加技术改造投资。现有企业的二次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选择性投资抵免。(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取消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

(3)对软件产业实行更为合理的税收政策,将增值税改为征收“营业税”,或者先采用“先征后退”的办法,保护软件制造企业的利益,并试行消费型增值税。

(4)尽快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加快农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立法。

(5)实施选择性的结构减税政策,对于能够启动企业和民间投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减免税负,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

(6)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预算,减轻农民负担,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减轻农民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额支出,取消或严格控制对进入小城镇落户的人员,收取城镇增容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参 考 文 献

[1] 周雪飞,《谨防我国金融体系出现“融资功能衰竭”风险》,《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02年第8期

[2] 王曦,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 贾康等,《怎样看待税收的增长和减税的主张》,《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02,第17期

[4]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民网,2010 [5] 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前四月筹资额同比减半》,全景网络证券时报,2002,

下载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林自考独立本科毕业论文(大树进城的思考及应对)(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