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精选)
浅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摘要:随着第一家外资银行的进入,揭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外资银行来华注资。面对着新的市场环境,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的开放循序渐进。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许多的挑战,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存在许多不足。
关键词:外资银行 中国金融市场 挑战 监管
目录:
绪论…………………………………………………………………………………………1
一〃外资银行的引进的背景………………………………………………………………………1.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四个阶段…………………………………………………2
(二)〃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3.三〃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历程……………………………………………………………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两个阶段…………………………………………………..(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四〃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 绪论.1979年,随着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被拉开。伴随着中国入世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张,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业务将通过合法程序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也将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挑战。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进入与发展,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
一、外资银行的引进的背景
1978年以来的30年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由“大一统”体制,发展成为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分业调控和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辅,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改革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1)、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手段日趋完善。
从1983年开始,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大一统”金融制度正式结束。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国的中央银行职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计划和现金管理的金融调控手段。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局部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计划和现金管理的金融调控手段。人民银行的体制也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如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打破行政区域设置,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9家跨省市一级行政区域的分行。根据中央“分业经营、分业
监管”的原则,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机构的监管职能转交给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规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监督与管理。至此,中国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系正式成立。
(2)、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钟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形式央行职能以后,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独立出来,工、农、中、建由传统的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此外,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福建兴业银行、烟台住房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也纷纷成立。随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截至1998年底,除中国人民银行外,中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8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住房储蓄银行,3240家诚实信用合作社,42508家农村信用合作社。
1999年为了减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负担,中国先后成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3)、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1985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开业,1991年7月,深圳也建立了证券交易市场。到1998年底,全国有825家公司上市,总发行股本235.36亿元。到1999年7月底,上市公司已达900家,股市开户数达到4000万户。此外,投资基金市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4)、外汇体制改革成绩显著
1994年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总而言之,已初步建成了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99年底达到149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也纳入了结售汇体系,人民币已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
(5)、金融法律体系正在健全
1995年以来,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9-1990):我国经济特区首先对外资银行开放。1979年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7月,中国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82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设立了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1990年底,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经济特区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已达32家。
第二个阶段(1990-1993):沿海城市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大连、天津、青岛、南京、福州、宁波和广州等7个沿海城市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
第三个阶段(1994-2001):内陆城市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1994年8月,北京、沈阳等11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金融分支机构。此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从沿海扩大到了内地。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银行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或地域限制,其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四个阶段(2001-至今):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进入新阶段。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同时取消了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客户限制并允许其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经营人民币业务。从2003年1月起,在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的外资金融机构也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截止到2004年末,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到111家,人民币资产总额已达到1083.21亿元。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已经彻底取消限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国民待遇身份。
中国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二)、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
截至2006年年底,21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3个城市设立了254家营业性机构,在华外资银行总额达到871.85亿美元,贷款余额为398.84亿美元,存款总额为269.91亿美元,均比入市前有所增长。
中国银监会不仅不断的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范围和地域,还通过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政策上促进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
《中国金融年鉴》1992年—2006年统计数据。
三、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历程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2003年4月以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职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实施。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了中央银行的职能,首次明确赋予人民银行以金融稽核的职能。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将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移交给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着我国二元化银行体系结构基本确立。从此,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履行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的综合监管。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突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到1991年,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由银监会负责监管。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机构进行监管。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的三驾马车真正齐备,对增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的竞争能力,更大范围的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事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新阶段。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外资银行监管权已改由银监会行使。至此,我国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彻底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分离,成为相互独立的、体系完整的金融业监督机构。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监管体制,面对外资银行大多施行混业经营,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银监会成立以后,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这一方面反映了监管当局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和提高监管效率的意图,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格局仍将继续维持。银监会的成立为提升外资银行监管的专业性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由国务院设立的银监会负责。从外资银行的准入、经营、退出各个环节加以监管。2004年,中国银监会明确提出了4个监管理念: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并且出台了《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风险监管能力。2006年底,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情况,银监会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针对外资银行的法律法规,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运营、退出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银监会的成立促进了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大大提高货币决策和银行监管的透明度。随着银监会的成立,我国逐步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强化一风险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性、持续性监管,建立了外资法人机构评价体系和外国银行分行及其母行支持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监管手段。
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四、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
策
(一)、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
(1)、多头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全面开放需要
当前金融各业间的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跨国银行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以国内业务为主转为向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从服务于设立分支机构的销售网络向运用多元化和电子化的传递渠道转变等。但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对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有着诸多的限制,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之间的业务的趋同性和可替代性削弱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础。
(2)、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3)、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及市场退出监管薄弱
(4)、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不足
(5)、缺乏国际之间的合作及监管人才
(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
(1)、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2)、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3)、加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级市场退出监管
(4)、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5)、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第二篇: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到1994年底,已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20个城市设立了393家代表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13个城市设立了118家业务机构。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银行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开辟了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国内“三资”企业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较完善的涉外金融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为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培育现代金融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但是,由于外资银行所涉足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金融业,它们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难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冲击,增大货币政策、贷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难度。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从现行制度来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和进入程序的管理上。业务范围的限制方面,主要是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吸收国内企业、个人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进入程序的管理方面,一是要求外资银行携入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进入附加对等设行的条件;三是外资银行一般只允许在沿海开放地区设立分支;四是申请在我国设立分支的外资银行总行必须出具对该分支承担税务、债务责任的担保书;等等。应该说,这些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特别是“复关”后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修改和取消现行对外资银行过于僵化和严厉的管制措施,向国际惯例靠拢,短期内必--------------------------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将对国内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这一角度说,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关系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强化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几点构想
1.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70年代以来,西方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股金融管制自动化的潮流,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风险的增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比如日本将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分项、分点列入“检查表”中,以此为标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核对,这样问题在刚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始终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2.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报表分析,其他监管方式很少采用。今后除了应落实专门人员对外资银行进行日常报表分析以外,对报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有重点的实地检查或非实地检查。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行派出常驻检查组,加强监督。
3.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一般实行国民待遇,因而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区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这一模式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展的方向。但鉴于我国具体国情,--------------------------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仍需分开管理。对外资银行的集中管理,可以现有的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为基础,合并外汇管理局和稽核司中从事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人员,组建“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司”,作为我国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国内银行跨国经营等事宜的最高机构;对一些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可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且这种监管应归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以树立监管工作的权威性。
4.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几个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条例,但完善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体系远未建立,在此情况下要防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不正当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规体系,才能使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5.建立外资银行作用评级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1)在华业绩。用以评价外资银行对我国的贡献。(2)遵守我国法规情况的记录。用以评价其经营的守法程度和相关风险。(3)经营素质。用以评价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将上述几方面内容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权重和评分标准,由人民银行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外资银行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介上公布,以充分调动外资银行抵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而且也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外资银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6.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
在金融监管体系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香港),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聘用外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审计师并定期公开其主要财务报告。借鉴这一做法,我国也应规定外资银行必须至少聘请一名经当地人民银行认可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并在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另行指定有关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外资银行的有关财务报告应定期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予以公布,以使外资银行不仅接受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7.完善监管程序,建立上诉制度
我国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13条只规定了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者在90天内未接到人民银行的正式申请表时,其申请即自动失效;对于外方申请者或外资银行不服各级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时的申诉问题并未作明确规定。建议我国应建立外资银行上诉制度,在外资银行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裁定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这样一方面可从外部来监督我国监管机构的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外资银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树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良好国际形象。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佟国顺李雁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到1994年底,已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20个城市设立了393家代表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13个城市设立了118家业务机构。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银行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开辟了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国内“三资”企业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较完善的涉外金融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为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培育现代金融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但是,由于外资银行所涉足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金融业,它们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难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冲击,增大货币政策、贷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难度。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从现行制度来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和进入程序的管理上。业务范围的限制方面,主要是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吸收国内企业、个人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进入程序的管理方面,一是要求外资银行携入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进入附加对等设行的条件;三是外资银行一般只允许在沿海开放地区设立分支;四是申请在我国设立分支的外资银行总行必须出具对该分支承担税务、债务责任的担保书;等等。应该说,这些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特别是“复关”后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修改和取消现行对外资银行过于僵化和严厉的管制措施,向国际惯例靠拢,短期内必将对国内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这一角度说,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关系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强化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几点构想 1.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70年代以来,西方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股金融管制自动化的潮流,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风险的增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比如日本将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分项、分点列入“检查表”中,以此为标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核对,这样问题在刚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始终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2.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报表分析,其他监管方式很少采用。今后除了应落实专门人员对外资银行进行日常报表分析以外,对报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有重点的实地检查或非实地检查。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行派出常驻检查组,加强监督。3.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一般实行国民待遇,因而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区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这一模式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展的方向。但鉴于我国具体国情,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仍需分开管理。对外资银行的集中管理,可以现有的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为基础,合并外汇管理局和稽核司中从事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人员,组建“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司”,作为我国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国内银行跨国经营等事宜的最高机构;对一些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可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且这种监管应归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以树立监管工作的权威性。4.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几个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条例,但完善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体系远未建立,在此情况下要防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不正当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规体系,才能使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5.建立外资银行作用评级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1)在华业绩。用以评价外资银行对我国的贡献。(2)遵守我国法规情况的记录。用以评价其经营的守法程度和相关风险。(3)经营素质。用以评价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将上述几方面内容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权重和评分标准,由人民银行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外资银行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介上公布,以充分调动外资银行抵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而且也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外资银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6.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
在金融监管体系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香港),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聘用外部审计师并定期公开其主要财务报告。借鉴这一做法,我国也应规定外资银行必须至少聘请一名经当地人民银行认可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并在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另行指定有关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外资银行的有关财务报告应定期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予以公布,以使外资银行不仅接受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7.完善监管程序,建立上诉制度
我国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13条只规定了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者在90天内未接到人民银行的正式申请表时,其申请即自动失效;对于外方申请者或外资银行不服各级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时的申诉问题并未作明确规定。建议我国应建立外资银行上诉制度,在外资银行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裁定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这样一方面可从外部来监督我国监管机构的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外资银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树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良好国际形象。(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责任编辑:何剑)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第四篇: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情况分析了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全面开放;影响中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的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在2006年12月中国已经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类型的竞争中国银行业如何面对这种开放局面权已经成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概况
到2006年6月底美洲银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首家战略投资者;7月初淡马锡成为建行的第二个国际战略投资者与此同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追逐中资银行的行列„„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其强项业务的移植将为中资银行添加鲜活的血
液在此基础上中资银行冲击上市之举还被欺予了更多的期望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2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其中在国有银行领域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中国建设银行54.66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36.75亿美元;在股份制银行领域亚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等投资了交通、光大、民生、兴业、浦发、深发展以及筹建中的渤海银行等总投资额为29亿美元;在城市商业银行领域加拿大丰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国际金融公司等投资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西安市、济南市、杭州市和南充市商业银行总投资额为5.6亿美元
总的看来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域和运营门槛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已经相当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2)人民币业务开放迈出重大步伐;(3)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断加大;(4)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许多领域体现出相当的竞争力
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中国银行业的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银行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的运行效率
金融业全面开放有助于国内银行服务效率的提高进而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对金融安全起到正面作用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打破垄断增强竞争促使中资银行服务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还可以引人新的技术和理念如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提高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升总体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臵改善银行业的营运质量提高运作效率根据相关研究证明随着外资银行进人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从而促进我国本土银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有利于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和建立分支机构
根据的对等互惠原则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受到较少市场准入的限制这为国内一些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质量较高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有利于他们走出国门积极拓展海外银行业务扩大地域范围和业务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增加市场占有率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必须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即要按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来运作这必然促使中国的银行业加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提高监管力度及有效性
(三)增强国内银行的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点是要彻底摆脱传统体制下留下的种种包袱尤其是不良资产其中不良贷款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最大的“绊脚石”外资的进入不仅能够丰富不良资产处臵的资金来源而且能够为我国不良资产处臵带来新的理念毕竟外资投行在不良资产处臵的技术、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比我国有着更为成熟的经验外资银行的进入或参股国内银行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资产为国内银行增强资本基础又能大幅度降低处臵成本和信贷风险提高国内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
中国银行业必须严格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特别是要根据以巴塞尔协议为准则的国际银行业有效
监管原则及标准和方法进行运作和管理这方面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来说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促使中央银行加强全方位和规范化的金融监管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对中资银行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形成冲击
外资银行健全的管理和内控制度、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发达的信息通讯设备有助于增强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的能力同时许多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先进方法也是依据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而中资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
(二)对中资银行的业务形成冲击
外资银行的核心优势就是良好的服务、丰富的产品用服务争夺客户用产品吸引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谁的金融产品好谁的金融服务周到、体贴消费者就向谁聚集在产品方面目前外资银行公司业务的重心主要放在融资、国际结算、存贷款、担保、汇款等
方面近几年外资银行已经向中国市场投放了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商业银行投放品种的3倍以上显示出外资银行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善于提供信用卡、私人贷款、按揭、存款及财富管理等服务零售业务创造的利润比重往往超过50%今后外资银行将会进一步充分利用其技术、经验、品牌和人才创新和推广更多的产品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
(三)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金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货币政策是一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银行部门的传导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中外资银行的分行占绝大部分比例由于分行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外国银行必须对其中国分行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对中国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相对于子行与合资行来说较为充分但同时也意味着外资银行分行的经营管理受东道国的约束较少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控制力要弱一些某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会被部分地抵消
(四)银行业资本流动性危机
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管制的放松和大量外资的流入银行流动性激增授信能力膨胀面对这种局面从资产方来看银行管理者扩大资产规模、追求高额风险利润将贷款投向高风险产业或部门如房地产、证券等使这些部门的资产价格迅速上升而这些部门价格的上升反过来又会刺激贷款向这些部门集中形成泡沫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一旦泡沫破裂留给银行的则是大量的坏、呆帐从负债方来看国际资本迅速流出时造成对银行提现的压力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又在国内存款人中间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大规模的挤提使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雪上加霜导致银行破产
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加重银行危机的另一个原因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来是套期保值、发现价格的工具但随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衍生工具被过度虚拟化加上其杠杆作用往往被国际投机者利用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助长了泡沫经济的膨胀英国老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由于投机金融衍生品交易亏损10多亿美元而倒闭、日本住友商社高达28亿美元的亏损等风险事故不能说不是国际资本流动风险加大的结果
第五篇: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3-06-22 09:00:34 ]阅读:731作者:张伟华编辑:studa201211
论文摘要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6年年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的市场化与抵抗风险的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高度自由化的背景下对外资银行进行审慎监管,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外资银行 审慎监管
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与现实必要性
(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
1.属地管辖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规定,接纳跨国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国家,根据它们所拥有的完整主权,可以通过本国法律、条例和采取各种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管制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活动。豍外资银行是跨国公司的特殊形式,东道国政府当然要对其进行监管,这也体现了东道国的经济主权和属地管辖权。
2.外国投资者默示同意论。理性的投资人不可能无视东道国的属地管辖权,便贸然进入他国地域内进行投资活动,所以进入东道国境内投资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已经对其投资成本与风
险(包括可能因东道国行使属地管辖权而造成的损失)有了清醒的权衡,因而可视为外国投资者已默示地同意了东道国政府对其及其投资的监督管理权。
(二)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实必要性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尽管从法律上看是东道国法人,但外资银行本质上都是外来者。这也就是说,尽管外资银行在法律层面上来讲可能具有中国法人的资格,但其终究还是外资银行,其缺少主人翁的姿态去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获取利润是其开展业务的首要前提与动力,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因而,我国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否则很可能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外资银行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中资银行在中外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的宏观调控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加大了难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受到了外资银行的影响。综上,为了有效的阻止外资银行的消极影响,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同时也为了保护中资金融机构,保障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不足之处
一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都在不断努力,力求监管标准接近国际水平。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关系条例实施细则》为核心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已经确立,这一体系已相对完善,但其本
身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立法体系混乱,层次较低
截至2010年底,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总数已达360家,资产总额
1.74万亿元。豎至今我国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调整外资银行,目前的调整还是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配套规定,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是多数相关配套规定的制定主体,这些纷乱复杂,不具有系统性,而且法律效力低。《商业银行法》仅仅是调整我国银行业的基本法律,故而它对外资银行的相关问题并不做出规定。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存在诸多问题,如未规定银行保密条款、法系混乱、缺乏稳定性、没有统一的指导性原则等。
(二)监管手段有待改善
各金融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日常监管都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辅。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在我国的适用上存在着连续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从监管内容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控制银行金融风险采用较多的是风险性监管这一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而在我国,虽然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资产负债比例等情况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但事后合规性监管仍占主导地位,预防性的事前和事中检查薄弱,这样就使得真实的经营活动情况并不能通过审核银行机构执行和监管合作会计报表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外资银行将来运用大量的金融衍生物、新的金融工具进行投机,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目前的监管方式与手段是无济于事的。
(三)跨境监管合作不够
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资银行经营的研究表明,外资银行往往因为母国发生银行危机而大量收缩其业务,从而使东道国的金融和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的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研究在我国却处于空白状态。2006年底,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接下来,来自土耳其、印度、约旦、挪威、埃及、西班牙、南非、巴西等不甚熟悉的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情况了解不多,不确定他们的国内金融是否稳定、监管机制是否健全以及母行的资本是否充足。虽然《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初次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人必须提供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情况和有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规定,但在实践中,这些规定也只是适用于外资银行提出申请的时候,一旦其获得准入中国市场的资格,则我国就没有后续的跟踪监管。因此,这样的规定并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我国还是极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
三、完善建议
(一)修订完善监管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有了监管的法制化,才会有监管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如1978年美国就颁布了《国际银行法》,这是美国的联邦法律第一次
统一监管外资银行。有鉴于此,我国亟待制定一部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来调整外资银行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外资银行法》。
首先,《巴塞尔协议》中规定了东道国与母国监管的合理分工原则,我国应结合境内外资银行经营中的常见问题,以《巴塞尔协议》中的相关原则为指导,以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和健全内部的监管制度为内容,尽快完成《外资银行法》的制定工作。为使之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一系列配套的管理监管细则和处罚细则也应随之出台。其次,完善我国既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系列法律法规,使之内容完备,可操作性较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本就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那么在在银行业监管当中也要明确其制定的法律所代表的绝对权威,强调其在所有法律和非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的核心地位。
(二)监管内容、方式与手段的改进
首先,在监管内容上,要建立新的监管体系,新的监管体系要以风险监管为主,同时结合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逐步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的过渡。其次,在监管方式上,要运用新的监管方式,同时采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并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补充。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检查力度应当加大,并能够突击检查非现场监管所发现的业务风险隐患。再次,在监管手段和技术上,两个转变要体现出来,分别时行政性手段为主到法律性手段为主的转变和定性分析监管方法为主到定量分析监管方法为主的转
变。加入WTO后,为顺应世界潮流,才有了第一个转变,而第二个转变则是合规性监管到风险性监管转变的需要。
(三)与外资银行母国以及母行加强信息交流与监管合作实现母国和东道国合作监管的重要保证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巴塞尔协议》及系列文件规定了跨国银行母国与东道国的密切合作,并明确了合并监管的四大原则,即充分性原则,合并监管原则,母国监管为主原则和并表监管原则。我国目前存在信息闭塞和缺乏合作的状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第一,按照《巴塞尔协议》关于东道国和母国监管职责的合理分配,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第二,在法律条文中规定外资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其及时向外披露衍生工具风险的信息,监管当局应及时跟踪动态,通过与各国监管机构的合作来弱化或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第三,尽快落实SOSA豏评估的实施,对国家风险和母国监管体制进行系统研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尽量把握在掌控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