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3: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十七第1题

谈话:把这道题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问:把你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

追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对它进行检验。就请你口答一下检验的过程吧!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追问:把小盒换成大盒也能做吗?把原来的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现在这7个大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1.用33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抄,练习本的单价是硬面抄的1/4。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练习十七2(机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课后反思:

由于课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学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因而今天这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超出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们对于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都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包括很多平时学习数学困难较大的学生也掌握了这一策略。

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学生将过去已掌握的静态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可操作的动态程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再次,它能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他们不熟悉的情景中去,这既是一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一种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首先,它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次,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去主动探索,这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其次,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并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所以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

不仅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用替换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大纲教材里教学的应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题目很少应用替换方法。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

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1

(二)、用多种形式解决问题——突出替换策略。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2、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2、难点: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五、课时安排:共3课时

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替换”的意义,知道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替换。教具、学具准备:大、小杯子,清水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1)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2)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个就是几个小盒?你还想到些什么?

(4)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七第1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第二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出不同的“假设”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讨论策略

1、出示例2,读题。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策略?

3、你准备怎样假设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出示提问: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

(3)有一只小船被当成大船会多出几人?

(4)一共多出8人,说明有几只小船被当成大船?

2、列式计算:

3、你还可以怎样假设呢?你能根据以上的提问,用你的假设方法解决问题吗?(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一):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为什么会少12人呢?

(3)有一只大船被当成小船会少出几人?

(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

(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策略回忆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假设?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你会解答吗?

第三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2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谈话:《曹冲称象》的故事

聪明的曹冲用石头替换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解决了难题。在数学上,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替换。今天我们就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替换

二、铺垫导入,分散难点

老师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9只小玻璃杯里,每只小玻璃杯能倒入多少毫升?(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了未知量的个数:当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用除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

三、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出示例题情境: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教师问:还能直接用除法计算吗?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720毫升中,既有1个大杯的容量也有6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是产生困难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问题——两种未知量。)

师:你们还想让老师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

学生举手回答。

师:也就是要知道这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对吗?然后你们想怎么办?

(把大杯换成小杯,就可以用除法计算了;也可以用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教师接着呈现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怎样实现这种替换?

法1:把1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720毫升就是9个小杯的总容量,所以用720÷9求到小杯的容量,大杯的容量只要再乘3就行了。

法2:我是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用720÷3先求到大杯的容量,再除以3就是小杯的容量。

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一种杯子:第一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小杯,第二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大杯。

现在就变成了只有一种未知量了。

根据两种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替换,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是吗?

教师: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

(二)延伸例题

师:如果老师把例一中大杯和小杯容量关系改一下:小杯的容量比大杯160毫升(多媒体出示)

师:大家试一试又可以怎样解决呢?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学生展示做法,并作说明。

师:例题和试一试,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试一试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四、小结评价:

一个问题中出现两种未知量,我们就可以考虑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

如果知道了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能解决问题。替换时一定要依据关系。

替换只是转化的一种策略,以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其实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首先要思考:“困难在哪里?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成这个目标?”然后制定出一系列方法步骤再去完成。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4)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填空。

(1)

1个菠萝与()个桃一样重。

(2)笔记本的单价是练习本的5倍。买4本笔记本的钱可以买()本练习本。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题目情境,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讨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进入知识的探讨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2.口头列式解答。

(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提问:为什么直接用720÷9来计算?

(2)小明把720

毫升果汁倒入6

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例1)

提问:与上一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能用“720÷7”解答吗?

3.揭示课题: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种实际问题的新策略。

二、课堂助学:

1.理解题意: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的?根据题意,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

(相机板书数量关系。)

2.确定思路:

又是大杯,又是小杯,比较复杂。你有办法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吗?

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要想办法把两种杯子看作一种杯子。

相机出示大杯变小杯,小杯变大杯的动态演示过程。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学案上画一画,然后根据你所画的示意图列式解答。

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方法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方法三:列方程:解: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大杯的容量是3X毫升

(或:解:设大杯的容量是X毫升,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

方法四:画线段图。

小结:假设全是大杯或小杯虽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成了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

指出: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假设的策略(板书:假设)。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

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课堂的现场也是如此。】

3.指名说怎样检验后写出检验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课堂现场:孩子们的检验是非常到位的,语言叙述也不繁杂。】

4.小结。

解决例1,开始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假设的策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运用假设策略有什么好处?

指出:像这样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策略。(板书:假设

复杂——简单)

5.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集体交流。

三、同步训练:

1.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探究数量关系后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也可以画图帮助自己理解。

(1)提问:这道题假设全部买什么比较好?

(2)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

(3)统计检验的学生人数。

2.需要图文结合,看图才能得出所有信息的练习: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3辆大货车和4辆小货车共运货30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

判断后得出此题不需要用假设的策略,口头列式解答。

4.3辆大货车和4辆小货车共运货30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小货车的2倍。小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

判断后得出此题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口头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解决问题策略(苏教版)(1)

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假设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怎样假设替换及正确把握假设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假设替换策略。

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假设替换”的话题。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板书:1大=3小)3.确定思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里讨论一下并写出你的方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个别指导。反馈:你想到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请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作如下引导:  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的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提问: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杯?  思路二:先画线段,再解答。提问:画图表示题意时,可以先画哪条线段?怎样画出表示1个大杯容量的线段?为什么表示1个大杯容量的线段要和表示3个小杯容量的线段画得同样长?从图中可以看出,720毫升果汁正好倒满多少小杯?  思路三:列方程解。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小结: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在题目中有几个未知量?通过假设替换的方法最终变为了几个未知量? 指出:像这样通过假设替换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板书:假设替换)4.检验。让学生说说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5.教学第二种思路。  谈话:刚才我们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顺利解决了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大杯?你能根据这样的假设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6.比较和回顾。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和全部倒入小杯这两种假设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谈话:假设替换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追问:为什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4)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很重要。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 两种未知量 假设 一种未知量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