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第一篇: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口交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为成都市48中,1993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02年改制为国有民办的股份外语特色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占地近60亩。该校现有64个教学班,328位教职工,在校初高中生3000多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著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成都实外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几年来,引进和吸收了8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仅数学一科就有3名省级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前来担任普通教师,现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0多人,省市优秀教师14人。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支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全面实行全员分级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起奖惩激励机制。在用人机制上,明确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个层面的考核:第一量标,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书育人的服务者,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拥护,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不好撤换下来;第二量标,由教研组进行随堂听课,检查教学常规,从业务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第三量标,用学生毕业的综合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业绩。学校还十分注重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发展自身素质,严谨教风,力争实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实验外国语学校才年年捷报频传,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日报》2003年5月19日还以“新机制铸就优秀教师队伍”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华西都市报》2003年7月2日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年三个省‘状元’”为题报道了学校连续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秘密”。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高考始终保持100%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的重点率,六年内四届高考文科“状元”(1999年的余静阑以649分,2000年刘洋洋以635分、2003年刘梦羽以659分、2004年江伟丽分别取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初中中考也连年名列成都市前茅。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三主体三层次”教科研体系,即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层面的实践操作、教研组教改专题研究层面的问题解决操作、教科研中心科研骨干的指导管理和课题总结操作,实现了三主体多向互动,三层次协调共进的良性运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其国家级课题《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即将结题,成果之一—初高中《实验英语辅助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出版,深受欢迎;其省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日本宫崎产业经营大学、德国兰德胡尔曼中学、美国艾克塞西亚学校等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定期派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互访。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建设和培植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是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国语学校,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如出台《外国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意见》、《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规定》等,鼓励外国语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将民办学校确定为事业单位,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外国语学校特殊的待遇

由于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存在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招生、考试、业务管理上给予特殊的待遇,以确保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素质,促进外国语学校健康发展,成都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允许外国语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提前招生,选拔适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初中招生时,准许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和语言学习模拟测试,比其它学校提前招生;在中考时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2、实行保送制度,允许本校优秀学生直升高中。为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使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

3、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姐妹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交流互访。

(三)董事会确保校长能够充分的行使职权,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

1、在选拔优秀校长、达成学校发展规划后,充分信任校长,赋予校长自主管理权,让校长自主组阁、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实施品牌建设策略,董事会对校长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2、实行弹性经费承包管理制度。董事会以某一学年度的经费支出为基础,核算生均费用、师均工资,然后按(新学年学生数*生均经费+教职工数*师均工资)*年递增百分比的公式预算经费包干额,由校长包干使用,学校按月开支计划向董事会申拔经费,董事会每年对学校的支付进行一次结算和审计。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实施发展潜能的教育策略

1、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2、突出外语特色,增开外语早晚课,加强学生外语实践锻炼;进行教材改革,使用多种教材,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际语言训练。

3、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运用学校的品牌、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短、平、快”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外语学科教师着重吸收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进行校本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能示范的适应外国语学校需要的外语教师。

三、促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打破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格局。

2、市教育局要充分考虑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确立将泉州外国语中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名校的策略,在招生、招师、业务指导和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a、允许我校单独组织测试、面向全市提前招收适合外语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b、中考时对外国语学校实行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根据志愿,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c、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本校高中部学习。

3、董事会和学校要修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创新办学和发展机制,改革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扩张校园规模,实行全员寄宿制管理,全面实施外语小班化教学。

第二篇: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口交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著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高考始终保持100%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的重点率,六年内四届高考文科“状元”(1999年的余静阑以649分,2000年刘洋洋以635分、2003年刘梦羽以659分、2004年江伟丽分别取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初中中考也连年名列成都市前茅。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三主体三层次”教科研体系,即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层面的实践操作、教研组教改专题研究层面的问题解决操作、教科研中心科研骨干的指导管理和课题总结操作,实现了三主体多向互动,三层次协调共进的良性运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其国家级课题《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即将结题,成果之一—初高中《实验英语辅助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出版,深受欢迎;其省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日本宫崎产业经营大学、德国兰德胡尔曼中学、美国艾克塞西亚学校等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定期派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互访。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建设和培植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是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国语学校,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如出台《外国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意见》、《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规定》等,鼓励外国语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将民办学校确定为事业单位,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外国语学校特殊的待遇

由于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存在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招生、考试、业务管理上给予特殊的待遇,以确保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素质,促进外国语学校健康发展,成都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允许外国语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提前招生,选拔适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初中招生时,准许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和语言学习模拟测试,比其它学校提前招生;在中考时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2、实行保送制度,允许本校优秀学生直升高中。为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使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

3、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姐妹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交流互访。

(三)董事会确保校长能够充分的行使职权,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

1、在选拔优秀校长、达成学校发展规划后,充分信任校长,赋予校长自主管理权,让校长自主组阁、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实施品牌建设策略,董事会对校长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2、实行弹性经费承包管理制度。董事会以某一学的经费支出为基础,核算生均费用、师均工资,然后按(新学年学生数*生均经费+教职工数*师均工资)*年递增百分比的公式预算经费包干额,由校长包干使用,学校按月开支计划向董事会申拔经费,董事会每年对学校的支付进行一次结算和审计。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实施发展潜能的教育策略

1、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2、突出外语特色,增开外语早晚课,加强学生外语实践锻炼;进行教材改革,使用多种教材,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际语言训练。

3、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运用学校的品牌、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短、平、快”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外语学科教师着重吸收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进行校本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能示范的适应外国语学校需要的外语教师。

三、促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打破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格局。

2、市教育局要充分考虑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确立将泉州外国语中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名校的策略,在招生、招师、业务指导和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a、允许我校单独组织测试、面向全市提前招收适合外语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b、中考时对外国语学校实行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根据志愿,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c、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本校高中部学习。

3、董事会和学校要修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创新办学和发展机制,改革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扩张校园规模,实行全员寄宿制管理,全面实施外语小班化教学。

第三篇: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姓名:Cherry

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案例说明:该学生自高一入学起开始学习《典范英语》,以下是他在读完《典范英语》

(9)Tomb Raiders后发挥想象创作的一篇情景描写。从文中可以看出,该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用词非常生动地道,将古墓里神秘、恐怖的气氛描绘得栩栩如生。

Imaginary Sequel of Tomb Raiders

Previously on Tomb Raiders:

Many ancient Egyptian tombs were broken open and stripped clean, either just a few years after they were sealed or in more recent time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rchaeologists found relatively little was left in the tombs.However, things changed when Howard Carter and his men dug in the valley to find the tomb of the boy pharaoh.At the beginning, they unearthed sixteen steps which lead to the underground.Markings were seen at the foot of the staircase.There Carter found the symbol “Tutankhamun”, the name of the boy pharaoh.They were in the boy pharaoh‟s tomb!The first room they entered had already been robbed.Then they crawled their way through small holes and reached the burial chamber.In this room, the walls were decorated with paintings of bright and fresh colours.There were pictures of the boy pharaoh and a fully mummified king encased in a wooden shrine.To their surprise, as they moved on, 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shrine was unbroken.They anticipated that the mummy was inside there.With trembling hands, Carter pulled back the bolt that held the doors shut.Then what happened?

Cherry writes as follows:

The shrine slowly moved with a long creak while dust was stirred up all around.The faint beam of the torch promptly vanished.Lady Evelyn let out a harsh scream.„Steady on,‟ hissed Carter, „the torch just ran out of electricity.‟ He struck a match, squatting down.Something in the shrine was reflected in the flickering light.It was another coffin, a smaller one.It was obvious that the inner coffin was sealed up and hadn't ever been disturbed.Carter got closer.He was finally determined to open it.Then their nerves were stretched to breaking point.After what seemed to be a lifetime, in a maze of light and dark, lay the dead king, Tutankhamun.They couldn‟t infer whether the young pharaoh was handsome or not from the withered mummy.Startlingly, the body was so well preserved that it seemed as if Tutankhamun was in a deep sleep.The sense of dread crept along Lady Evelyn‟s spine.„There‟s nothing of importance.Let‟s go out of here,‟ she said in a hushed voice.But it only echoed away in the dead silence.„Mr Carter?‟ Gloom spread out and Lady Evelyn‟s heart began trembling like the candle light in the wind.Carter wasn‟t here.What was left was only the dead mummy, lying in the coffin.„Carter?‟ She swallowed hard, her voice louder, „Dad?‟ Lady Evelyn couldn‟t help feeling scared, her tears streaming out.In a vain attempt to get out, Lady Evelyn retraced in darkness without touching a thing.The room was even larger than it was in her mind!She could not reach the edge of the room.Every time she glanced back, she saw the mummy the same distance away.„It‟s superstitious nonsense.It‟s impossible...‟ She was trying to convince herself.In the end, she stopped, gasping wildly, tense all over.Then she lost all her strength, unable even to scream, as she saw the mummy sitting up slowly…

„Evelyn? Evelyn?‟

Lady Evelyn woke up with sweat trickling down her forehead.She realised it was only a dream, a nightmare.Then she saw her dad smile, „Come on, girl.It‟s time to go to the tomb.‟

英国专家Wendy Pillipich博士点评:

This is well-written and contains appropriate vocabulary.The writer clearly identifies with the

subject-matter.There is food use of advanced and technical grammar, which is impressive for a Chinese year 1 high school student.

第四篇:赴成都市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考察报告

9月24-28日,市农业局副局长沈洪学带领点军区、猇亭区农林水局负责人及局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行5人对四川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学习。先后听取了成都市农委的经验介绍,到成都市锦江区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实地考察,认真学习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深刻感受到了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通过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启发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9区4市6县,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25万,具有“大城市带大郊区”的特点。2003以来,成都市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到统揽全局的战略位置,在发展理念、思路目标、工作措施上大胆改革创新,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坚持重点突破,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抓规划引领,抓示范带动,大力促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突出改革创新,以市场化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全面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打造高效政府,努力提高服务城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07年6月,成都市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近六年的实践,成都市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重要历史时期。2008年与2003年相比,成都市的GDP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590元,同比增长12.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经验有:(一)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三个集中”,谋求规模化发展,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实践。科学的实践路径是指引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构成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一是推进工业集中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环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成都市调整了全市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归并为21个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规划调控和政策引导,着力发展电子、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石化、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推进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2008年,工业集中度达68.2%。如双流县为鼓励乡镇向集中区招商引荐项目,实行对招商引荐镇的“全分”政策,即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税收、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计入该镇,对各镇引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项目实行奖励。同时,还引进成都蛟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蛟龙工业港,农民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按工业地产经营方式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共引进企业440家,户均占地不足10亩。

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为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规划建设14个中等城市、90个新型小城镇、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3000个聚居点,形成了“特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五级完善的现代城乡体系。通过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每年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10万人以上。以县城和区域中心镇为重点,按照城市社会标准建设新型社区,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居住问题,推动农民向城镇

居民转变。在城郊区,以建设大型社区为突破口,实现农民就地城市化。锦江区引导7.4万农民向3个集中居住区集中,走出了一条“不征地、不失业、不失利”就地城市化的新路子。目前,成都市6个近郊区建设了20多个大型集中居住区,65%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在远郊区,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如都江堰市探索了社会资本联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城乡联建等集中居住区建设模式,8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成都市龙泉驿区探索的“龙华实践”模式是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一个成功缩影。2004年,龙泉驿区大面镇龙华村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试点,该村利用土地整理政策将农民的宅基地转换到成龙路旁,修建农村新型社区“西博苑”,从此龙华村正式变成龙华社区。2006年初,8个居民小组、700余户龙华人入住花园小区西博苑。每人按3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并有10平方米的虚拟铺面——所谓虚拟,是指村民将配置的10平方米铺面交由合作社经营,获得分红收入。合作社引进投资商,经营安置后节余的宅基地。在“龙华实践”基础上,龙泉驿区将目标拓展到偏远山区大兰村的农民变“市民”的探索。大兰村位于龙泉驿区山区万兴乡,共有485户村民,1654人。由于山高路陡,出行、饮水、就业、就医、购物、上学等都十分困难。2007年,龙泉驿区将首批50户233人移民下山,入住西博苑,拉开了生态移民的序幕。如今,龙华社区的居民人人脸上都洋溢幸福快乐的笑容。78岁的李代模就是其中的一位,置换土地后,全家分到了4套花园小区的房子,他和妻子单独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时里。去年,他带着爱人到泰国去旅游了一次。2008年,成都市新建城乡新型社区602个,总面积2503万平方米,入住38.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3.5%。

三是稳步推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到2008年,实施规模经营235.6万亩,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11个,带动农户面达65%。

如锦江区引导三圣乡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等5个村大力发展花卉观光农业,采取“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企村合作经营”等模式,创造性地打造出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花香农居等“五朵金花”,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品牌。2008年,“五朵金花”接待游客1220.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16.48万元,同比增长15.46%,区域内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208元,农民工资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70%。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改变传统体制下以城市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构建“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的管理指导思想,将农村发展纳入城市发展的管理框架之中。为了尽快改变农村发展落后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制约,大量的政策向农村倾斜,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政府主导在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城乡融通的管理体制和为农村地区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一是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成都市规划建立了由1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重点镇、60个新市和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县城和区域中心镇建设,优先发展一批重点镇,增强了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村发展的能力。

二是推进城乡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实施了市域高速公路网、多通道路网、县道公路网、加密乡村公路网等“五网”建设,启动了连接一、二、三圈层的“三轨九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都市先后投资19.73亿元实施了农村410所中心学校、223个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以及农村文化站(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

四是推进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水、电、路、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都市和锦江区两级财政共投资1.2亿元,对三圣乡5个村的乡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刷黑,对房屋进行了统一改造,完善了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将城市文明成果向乡村延伸,改善了涉农社区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快了涉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三)科学制定城乡规划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依据。科学的统筹规划是奠定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成都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成都市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城乡一盘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分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精心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体现了“三个集中”的原则,为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规划的约束力。成都市在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进;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全方位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1、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成都市大力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了并联审批和集中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着眼于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后进行了规划、农业、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等涉及30个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区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城乡一体、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2、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大力推进城乡户籍、就业制度改革。成都市先后三次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逐步建立起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狠抓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援助、就业工作责任制等体系,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被国家列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住院互助金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被劳动部列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试点城市。三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在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医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分别在成都市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

3、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着眼于建立健全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工作,落实农民对土地和房屋的财产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定登记确权管理办法,对农村集体土地发放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对农村房屋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全面启动了确权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222个乡镇、1703个村(社会)启动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涉及农户122.4万户,已完成确权颁证37.2万户。二是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制定了《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由市、县两级财政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300元),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促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制定了《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促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未利用地承包权流转。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形式的市场流转。探索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各区(市)县根据自身实际,在制定相应流转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产权流转有形市场。截至2008年末,产权实现流转21120宗,流转金额150987.6万元。

4、深化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经批准后等量挂钩到规划建设用地区有偿使用,所获收益必须全部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意见(试行)》,规定“以2008年为基数,各级政府每年新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直至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进一步强化财政对“三农”的刚性投入。2003年至2008年全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增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402.3亿元,年均递增63.6%,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速32个百分点。二是改革对财政“三农”投入的方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了市级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平台。三是健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农业的机制。发布《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的积极性。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62家。

5、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参与。200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锦江区政府依托城郊优势,因地制宜,设计出“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2005年实施了第二次改造,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餐饮用具“买一送一”等方式补助农民,引导农民对农家乐设施升级换代,促进了当地农家乐快速发展。2008年,三圣乡农家乐经营户达320多家。其中,红砂村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在红砂村,我们参观了300多平米的曾家大院,园内花木扶疏,小桥流水。店主人曾华美,以前在成都打工。2003年,曾华美被父亲请回家当老板,响应政府号召建农家乐,改造外墙和装修厨房、卫生间,政府补助80%,个人只需要承担20%。当年10月,“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在三圣乡举行,旅游业顿时红火起来,带活了农家乐。曾华美第一天就收入

600多元,这是以往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初试成功后,曾华美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不断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家乐档次。2008年,她经营的曾家大院,除了楼房,其他固定资产总额近30万,每年纯收入10万元。

6、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在全市推行了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远、开放“三会”(党委常委全或全委全、人大常委全、政府常务会)、社会评价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村“两委”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乡村治理机制,逐步改“代民作主”为“农民自主”。

二、几点启示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前景,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推进宜昌市主城区和郊区统筹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努力方向。

(一)明确功能定位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有效途径。2003年,成都市做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围绕此战略,成都市把主城区和区(市)县所在地作为工业经济区域予以重点支持发展,与此同时,特别强调在中心城市和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注重业态转换和结构的升级。按照此要求,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9区4市6县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有效需求,明确了本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近郊区突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发展二、三产业,在远郊区(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则积极发挥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沃野千里的都江堰灌区优化种、养业布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的产业化来具体落实和有效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相比之下,宜昌做得还不够,各区在推进城郊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功能不明确。对此,宜昌市城郊各区要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近快明确各自的区域功能定位,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和龙头。成都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即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政策措施一体化。把“三个集中”原则贯穿在规划思路中,将城乡统筹的思想在规划中加以体现;把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优化城乡互动的产业形态,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空间,在规划管理中加以落实。规划充分体现了城市文明成果向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延伸,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例如,锦江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从而使规划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打造了国家4A级风景区“五朵”金花。借鉴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探索和经验,宜昌四个城郊区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有了规划可以避免政府工作的盲目性,也可以通过规划引进智力资源,提升政府和地方的工作水平。二要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在“小区域、多元化”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的合理性体现于是否发挥了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是否有利于各个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同时,要注意把握规划和“计划”的本质差别,“规划”是对各个地方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它不应超越政府和市场分工的边界。三要坚持落实好规划。规划就是城市的“宪法”,要坚决执行,稳定推进,确保见成效。

(三)树立统筹城乡新的工作理念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成都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了工作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他们使用最多的词汇,就是要实现“城乡满覆盖”、“全域成都”。从“城市劳动局”到“城乡劳动局”,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这些称谓上的细微变化,折射出了成都市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指导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已成为成都市广大干部的共识和努力。通过近六年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成都市已形成了城、郊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局面。我们在成都考察时,看到成都市主城区和近郊区一个样,没有差别。反观宜昌相差甚远,城乡发展很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郊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宜昌主城区的道路越来越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而郊区的广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猇亭区农村电网改造由于容量受限,部分地区农村家电下乡买回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使用,抗旱及排水灌溉也受到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不畅,部分地方和基地的农产品运输仍需要牛车、拖拉机转运,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与现代农业建设不相适应,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据统计,宜昌市辖区共有99个行政村,只有79个村通自来水。二是城市支持农村与农村服务城市缺乏双向互动的意识。近年来,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针指引下,宜昌逐步加大了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着力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面貌逐渐得到改观。但广大农村服务城市发展的意识淡薄。如宜昌城郊的农家乐价格比较高,超出了一般的市民消费承受能力,拒市民千里之外,而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消费一次,包括吃和玩,每人只花销三十元左右,一桌宴席平时要258元,周末358元,很实惠的乡村假日休闲,非常符合当地大众消费需求。再比如宜昌城郊菜农对出售的蔬菜希望长得越漂亮越好、生猪长得越快越好,对自食的蔬菜病虫再多也很少打药,自食的生猪长得再慢也不喂饲料。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与农村服务城市的意识反差很大、不协调。借鉴成都经验,宜昌要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要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城市要大力扶持城郊农村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郊农村要大力服务城市,让市民有一个好的休闲度假娱乐消费环境,能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等安全农产品。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市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在农村投(融)资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勇于实践创新。在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成立了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投资公司、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聚集各种资金扩大对农业投入,仅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一家就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和授信149.3亿元。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成都各级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民房屋、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提高了农村资产资本化程度,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成都锦江区先后出台耕保护管理、集体建设用权确权登记管理与流转管理等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锦公司——项目业主”的流程,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组界限,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我市各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放在战略和全局的位置,学习成都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加大创新探索和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新突破。

(五)强化产业支撑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突出产业支撑,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夯实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成都市锦江区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成都郫县的农科新村,成都邛崃的花楸村等,都是立足自己的特色资源禀赋,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转换业态,输出长项,成功地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立足多元化特点,适度低层次起步,汇集多数农户参与,取得良好效果。而宜昌城郊产业配套发展比较滞后,城郊蔬菜、花卉、都市观光农业、农家乐餐饮业、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业等产业虽有发展,但其规模、建设档次都不高,有待提高。要鼓励农户自主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垂钓园”等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农家乐”内涵,提升层次,丰富内容,促进农民增收。要注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推进特色产品品牌化、产品生产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建设特色产品批发市场,促进产品销售。

考察组成员:沈洪学

李建军

刘远高

第五篇:走进小学校赴成都市实验小学考察报告

走进小学校 步入大雅堂

——赴成都市实验小学考察报告

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 雷晓军

“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校训。2009年10月20日我们随区教育局小学校长考察团来到成都市考察学习。三天的考察学习,去了4所小学,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使我们受益匪浅。进入成都市的学校,印象最深的是精致、优美的校园环境,整洁的校园、教室卫生,尤其百年老校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浓浓的育人氛围,求真知求发展的教师队伍,锐意进取的校长,都是成都教育发生质的跨跃的重要保障,成都市的精品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新的亮点,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着力点,成为成都市优质教育新的增长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都基础教育的发展之路,就是优质教育的奠基之路,优质教育的探索之路,优质教育的创新之路,优质教育的生成之路。给我印象最深,感触颇多,启发较大的是堪称“小学校、大雅堂”的成都市实验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18年,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前国家总理李鹏同志的母校。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是中央教科所实验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基地,是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报曾联合授予学校“金钥匙”奖。学校现拥有特级教师8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全国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5名、省劳模和省级优秀教师4名。学校一直以教育改革为己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培养和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充分展示、全面发展。手脑灵活、思维活跃、个性活泼、充满活力的孩子是校园最美的风景,他们灵动的生命让幸福的雅园满庭芬芳、生机勃勃。

通过这次考察,我受到的影响和启示是无法估量的,它将为我今后的办学、人才培养,具体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工作提供丰厚的养份,促进我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此次活动通过听学校校长汇报、实地参观考察,我们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先进之处,看到了他们的特色,同时也给我以新的启发。

一、校长应有超前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办学理念

学校的校长要头脑清醒,目光远大,办学思想要前卫。校长对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改革发展信息、教育的政策法规都应十分熟悉。在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发展中,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前瞻性地提出“小学校、大雅堂”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小学、大雅”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而不同”的学风,“活而有常”的教风。“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作为校训。把“学生文雅、教师儒雅、学校高雅”(文雅的学生——学生行为规范“正”;行事态度“勤”;发展状态“活”。有学子的勤勉,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达于可能的最高。儒雅的教师——知识文化“渊雅、博雅”;胸襟气度“宽雅、和雅”;言行举止“清雅、文雅”。有学者的风范、智者的明察、仁者的宽阔、勇者的意志;相伴学生,其身正堪楷模;专业学养,其广博可润心;服务社会,其良知可亲孤贫。高雅的学校——学校有学府的博大:兴科学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手脑灵活、个性活泼、思想活跃、充满活力、文质彬彬、谦谦君子”。超前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办学理念铸就了这所实验小学。

二、校长应根据社会需求办学

现代社会需求的是优质教育。成都人用其特有的睿智头脑和实干精神,运用现代办学理念管理学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成都市实验小学一切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创造最好的条件和氛围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服务,以优质教学服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确立了“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中心教育模式,树立了教有特色,学有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从硬件设施看,班班有电脑、视屏展示台和多媒体整套设备。学校的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劳技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功能室应有尽有,全面开放,令人羡慕,为实现优质教育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备。从教学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十分先进,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和注重课堂教学反思,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从特长培养方面看,学校办有各种收费性质的特长班、兴趣班,高薪聘请了一大批专业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教育,满足了社会需求,同时,学校也得到了社会的回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快速发展。

三、校长应创建品牌学校,打造教育精品

成都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干部品牌意识强,注重在内涵培养上下功夫,打造教育精品,实现优质教育。她是成都的一所名校,1918年建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学质量高。他们一是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对教师动态管理,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二是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抓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抓教师的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重点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按照“合格教师——星级教师——学校名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培养路径,按标准严格考核,不同层次的教师拿不同的津贴,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就了一支有生气、有活力、有希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名、特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给名、特教师创造研究条件,对他们进行包装和宣传,并积极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品牌,教育的精品,以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吸引力,效果良好。

四、学习考察后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1、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走学校内涵发展

陈旧的管理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应在观念上、自身素质上发生根本的转变和不断的更新。从教育管理方面看,管理者应树立教育是产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市场来培养人才,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服务。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意识,实现教育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更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成为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合格教师。

2、加快推进教师的成才之路

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解决长期以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弊端和问题,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教职工合理流动的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干部教师的竞争意识。

下决心培养一支作风民主、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公正高效、结构合理的集体领导班子。有敬业奉献精神和现代管理理念,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强,能主动学习,以身作则,身心健康,公众信誉度高。

增加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学校“知青书社”为依托,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三江小学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主任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制定骨干教师评审制度,将他们推到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并对他们进行包装,进行宣传,使之成为学校乃至社会人人皆知的品牌教师、教育的精品,以此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获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与亲睐。三年内造就出区级以上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10名以上。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作用,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特别是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加以推广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着力打造优质教育,全面满足社会需求(1)创造条件,为实现优质教育奠基

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创造条件,打造优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一流的设备设施是当务之急。一是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投入;二是创造优良条件,吸引学生和家长,为实现优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学校合理运用资金,统筹兼顾,培养教师队伍,创设墨香、书香、品香的教育环境。

(2)树品牌,造精品,为实现优质教育培养人才

学校要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教育精品,为实现优质教育培养大批的研究型人才。一方面学校要有品牌意识,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如誉满三江的我校书法艺术,要在“翰墨飘香、德智双馨”的办学目标指引下,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打造教育精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智慧和汗水铺就特色文化浓郁的“墨香、书香、品香”的学校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三江小学在开展写字教育研究中,确立了“翰墨飘香、德智双馨”的办学目标,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书画教育如何良性发展亟待思考,同时还需加强写字与育人如何更有效的紧密结合的思考、加强学校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

(3)深化学校规范管理,全面提高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建设效能型学校。一是加强课程管理与建设,落实课程计划,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二是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力求通过外培、自培开阔教师视野,增强文化底蕴。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开展1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三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实施行政领导“推门”听课与平时的“看、问、测”相结合的考察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是继续开展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与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

(4)提高学生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的一切都应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精品学生,满足社会需求。我们要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教育过程;让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成为教育内容;让校园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场所。学校尽一切所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流条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长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各类特长生,开展各类特长展示活动,使他们在学校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着力打造现有条件下的优质教育,全面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2009年10月28日

下载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四川省成都市学习考察报告正稿

    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 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汇报 益阳市委政研室(2011年10月25日) 为了学习借鉴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及经验,加快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步伐,2011年10月13日......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3年小升初招生简章★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3年小升初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外语特色学校,是四川省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两所外国语学校......

    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共5篇)

    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合肥九中 周祖保 我校于2009年12月18日组织高三全体教师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教学考察。考察归来,我又认真阅读了该校提供......

    赴孝南区实验中学学习考察报告

    赴孝南区实验中学学习考察报告饶敬平2013年5月7日,在张懿校长的带领下,我校部分行政干部和教师代表一行25人赴孝南区实验中学参观学习。通过听汇报、和教师代表交流、听课观摩......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黄威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1.背景:苏州外国语学校是1994年经苏州市政府批准,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提高城市......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黄威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为苏州国际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所一贯制的大学校。从......

    关于赴南方部分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赴南方部分学校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淄川区教育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党委书记、局长赵永同志带领下相继到湖北黄冈中学、襄樊四中、成都树人学校等名校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成......

    关于赴南方部分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赴南方部分学校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淄川区教育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党委书记、局长赵永同志带领下相继到湖北黄冈中学、襄樊四中、成都树人学校等名校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