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软件和程序员现状分析
前一段时间对工作,对未来一直很迷茫。在这一段时间,几乎对软件生产失去了信心,对程序员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担忧。当然,中国的软件产业来说,我们只能思考,去思考自己如何适应其发展,如何寻找出路。如何在这一团团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国程序员的现状:
1人员结构不合理
2人员知识面泛而不精
3程序员的廉价趋势越来越明显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中国人太多!并且这其中学计算机的人也太多!
造成程序员廉价的重要原因:
1中国的软件行业由于发展缓慢,技术上距离欧美,日本差距非常明显。
所以中国并不具备大型独立的软件产品研发的能力,中国软件的发展,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级应用和门户网站的建设上。随着企业级开发的日益简单化(技术层面),对软件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以前少
数人能干的事情,现在大部分人似乎都能干的起来。以前的门槛或许要重点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现在的门槛似乎只要你上过大学,似乎都
可以来搞软件,什么信息管理这样的专业毕业,似乎都可以毫不费力的搞程序。(在这里绝对没有贬低这些专业的意思)
3以上两个条件,加上中国的一个最大的国情-“人太多,就业压力巨大”,决定了中国软件的另一条出路-“软件外包”
软件外包行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软件发展的宠儿,软件外包这个词汇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上。
软件外包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其门槛比较低,不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软件外包,究其本质,和建筑工程外包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区别。
大部分的成员,不是专家,不是管理层,而是工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工。而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民工。为了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还会继续培养这样的“人才”。不是经常有杂志上动辄就是说,中国的外包人才的缺口有几十万么?
这几十万不是技术人才,是民工!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程序员要价越来越上不去了?你是不是觉得你要求加工资的时候,成功率低了?
你是不是觉得找工作困难了?
《性工作者十日谈》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出自香港本地性工作者:那些该死的北妹(中国大陆),把价格要的这么低,我们的日子没法过了。
随着企业级应用开发的简单化,随着工具的智能化,随着从业人员的日趋庞大,中国程序员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
以前体面的白领,也会逐渐沦落成为软件生产流水线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加班加点,工资微薄,未老先衰。
我预言:5年以内,软件外包的门槛就是高中生,一个月薪水不超过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一半。所以在软件外包公司走技术路线,是没有前途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怎样积极的面对,因为这个局面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改变。上面所讲的企业级开发日益简单化,仅仅是局限于技术层面。
相反,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式样也越来越难以把握。针对这样的情况,现在的SOA也是吵得沸沸扬扬。所以业务理解,设计型的人员越来越受到欢迎。工作也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转型成为业务,设计为主的人呢。
同时,软件工人多了,相对应的管理人员不是也需要增加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往管理上发展
呢?
这一点,在软件外包公司表现的很明显。
欧美外包,印度模式,大量的软件工人,庞大的团队,需要良好的业务理解能力的人来理解发包公司的需求,理解发包公司的设计。理解之后,再来把信息传递给代码工人
来实装,来完成。代码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监督与控制。使其按照需求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对日外包,现在国内非常火。上面分析过,中国适合开展外包。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在欧美外包方面,和印度阿三比显然不具备优势。
因此对日软件外包自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对日软件外包,更是需要业务把握的人才,而事实上业务式样工程师,实际的待遇等,包括在公司中的地位,显然比普通的代码工人要高的多。
原因有2个:
第一,在中国目前既了解技术,又具有设计经验,而且精通日语的人非常的少。这类人才才是奇缺。
第二,还是中国人太多,软件工人太多。而这些软件工人普遍素质又差,再加上对日语又不懂,如何保证这部分人能够正确理解式样呢?那就是给这些人一个交流的桥梁,引导他们按照需求来完成产品。而上面说的这一类人,才是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真正的希望!才是外包行业的根本。
2年来,我一直过分的关注于技术,一直以来把技术能力摆在一个很高的地位。我曾经甚至很看不起技术差的人。这也是造成我2年以来迷茫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2年啦我越来越发现,在软件外包行业技术路线是很难走通的。我甚至感觉,走业务系统工程师路线,远离程序的人,甚至是日语专业毕业,根本不懂技术本身的人,受重用程度和地位前途比代码工人高多了。
2年来,很多人只关心程序本身,不管业务,到头来终究还是一个民工的角色,这样的人,在我身边随便抓抓一大把,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那一天,我幡然醒悟:技术路线根本走不通,远离编码,才是搞好软件。
资质有限,也醒悟的太晚,但不管怎么说,终于醒悟了。
再有就是现在的技术五花八门,对于中国的程序员的要求就变得更高了,似乎我们的程序员什么都要懂,但是什么都不精。
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没有精力来琢磨这些新新的技术了。
技术一直在变,唯有思想永恒。以前一直认为,这个“思想”指的是java思想,mvc思想,编成思想。
突然发现,思维的思想,不在技术层面,其实这个思想,指的是业务逻辑思想。
只要商品经济在,银行的系统还是欠债还钱;
只要政府法律在,杀人者终究还是偿命;
无论技术怎么变,“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个始终是天经地义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不是抱怨,我也知道还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走技术路线可以搞得很好的。我以前也崇拜技术专家,也崇拜大师级人物。但是现在结合中国国情,加上自己天赋有限,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跟着年轻人瞎折腾了,还是考虑放弃技术,走业务路线了。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人最后都会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技术,软件外包不需要技术.中国软件没有技术.建议:
1,要去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 2,英文的听说能力练好
3,进军大公司,如果不成功,去欧美外企小公司
第二篇:程序员现状(推荐)
纵览,国内比较大的软件公司(以下统一简称“国软”),清一色都是做天朝项目的(他们能做大的原因我就不用说了吧),真正能做大的国软又有几家呢?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下:
1.“作坊”式管理
“作坊”往往是效率最高的,国软几乎都是从作坊走过来的,但把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套用到一个不断壮大的公司中显然是不行的.组织架构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必然要进行分工的细化,依靠作坊式的“暴力开发”是行不通的.2.“法制社会”
上班必须打卡,迟到要扣钱,还一次比一次多,加班没有加班费,反正算下来就是,只有扣钱的项目,没有加钱的项目.比起外企,人家上班不打卡,迟到不扣钱,加班有加班费,这样宽松点的环境不好吗?
3.自生自灭
国软一般没有师徒制,有的话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司基本没人管你,你也不用去管别人,新进的员工,不管会不会,先丢个东西给你做,自己研究,不懂的google去.这也是为什么国软喜欢招有经验的人,因为没经验的人熬不住,跑了几个以后,国软就不招了.4.销售-开发-维护脱节
这点是非常严重的,会直接导致项目流产的.国软的典型的做法是,销售为了业绩,在没有调研的情况下就签了合同(这里主要是指项目型的,产品型的一般可以控制),而且合同的范围也非常模糊,可大可小,接下来就是调研人员上场,调研后发现,10w块钱的合同,调研出来了100w的需求,接下来就是和客户扯皮,最后直接导致项目流产,甚至打上官司.项目或产品上线后,维护人员对系统不了解(一方面是没有文档,另外一方面维护人员一般没有参与到开发中),接下来往往就会发生两种情况:a.维护人员在不了解系统的情况下擅自修改,结果导致系统越改问题越多.b.维护人员一不做二不休,所有客户反馈的问题全部打回给开发人员,于是开发人员就生不如死,在做别的项目的同时还要维护以前的项目,结果就是导致几个项目都失败.5.缺乏规划
今天要用这个,明天想用那个(笔者就经历了公司在半年的时间内对框架进行了两次大的变动,导致开发人员都必须重新学习框架)
产品也接,项目也接,大的也接,小的也接.今天领导说往左走,明天说往右走,也不能怪领导,他也没经验,我们就是他的DEMO.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成什么样,只是一味的提出做大做强,但是没有规划出如何做大做强.(和我的标题一样哦)
6.三无-无需求,无设计,无测试.a.没有文档是国软的通病,曾几何时,产品经理丢过来的那一句话:“喂,**,给我做一个**模块来”,然后开发人员就开始埋头苦写了.b.当然如果你天资聪慧,可以轻易理解出产品经理的意思,那有没有设计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有一天别人要维护你的程序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没有文档,代码又那么天马行空,怎么维护?改了这个地方,又影响了那个地方...c.其实程序员都懂得测试的意义,可以工时安排的那么紧,哪来的时间测试?测试又没有算工时.所以几乎所有的程序员的做法就是,直接丢给用户测试
这时候有人肯定要问:那项目经理呢?他不是可以测试吗?请记住这是国软,刚才写代码的那个人就是项目经理,还是售前,还是设计人员,还是维护,还是...归结还是成本问题,在外资软件公司中,做文档的工时是比做开发的工时更多的,国软为了节省成本,这块当然要CUT掉了.不必去追去文档有多么详细多么美观,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份适合自己的文档.7.员工都是“十项全能”(这项太贴切了!)
在国软里面的员工各个都是十项全能(笔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从系统调研分析设计,到进度管理,开发,测试,验收,实施,维护,甚至拉给客户拉网线都需要我去.)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员工每过多久就直接出来自己开公司了...嘿嘿又一家作坊诞生了...这样做对员工个人其实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企业本上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并不是说员工成立了作坊,成为了你的竞争对手,而是让员工各个都是十项全能的结果就是
a.员工都是“十项全不能”.b.员工一旦离职,他手头的项目必定流产.c.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细化分工).8.莫不关心
老板并不知道员工在做什么,员工也不知道老板在做什么.上级很少去关心下级的工作,更别说去关心下级的生活,一个东西丢给你,一个月后交差,中间不管你任何事情,交不了差就唯你是问.下级也不知道能为上级分担什么,只有等着上级分配任务.甚至还有些老板都不不知道员工的名字,在这样的国软的,每个人都是孤立的,又怎么能做大做强呢?
9.企业文化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软的企业文化表面功夫算是做的很好的了,什么“为客户创造价值”,“做最好的行业解决方案”,“软件公司的最大资源就是人才”等等,要多华丽有多华丽,重复体现了“口号文化”.真正做到企业文化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仅仅是为了做给客户看的呢?
10.盲目跟风
很多国软看到人家外企软件公司最近在搞什么推进活动,就跟风,效仿外企做,可是无法领悟精髓,纯粹只是在模仿.(外企集体笑:“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做完了也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劳民伤财.11.缺乏“执行力”
国软的通病,就是“执行力”,国软的学习劲头很足,今天提出要完善测试标准,明天提出要每周写工作报告,可是又有哪些东西能真正的去执行呢?
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a.提出来的东西到底有没必要做,还是只是应付领导走个过场.b.谁来跟踪这些东西?员工写了工作报告,领导没有去查看,去反馈,员工觉得写的也没意义,自然不会继续执行下去.12.管理混乱
没有划分清楚员工的归属组织,员工并不明确他的上级领导是谁,导致有的员工处于游离状态,有的是员工又是多个领导,不懂要听谁的,有些人忙的要死,有些人又闲的要命,最后搞的最痛苦的就是员工,导致员工离职.13.缺乏团队精神
为什么会缺乏团队精神呢?并不是国软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国软也很希望培养员工的团队观念和精神,无奈因为国软,一般都是一个人负责一个或者多个项目,连团队都没有,何来的团队精神?
14.无法做到补足
一个项目一旦中途有人辞职,这个项目就会流产.一个员工一旦辞职,会有N个项目没人维护.A组的员工无法胜任B组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组织上根本没有考虑过组织变动对项目的影响,没有提前培养人员.15.一成不变和随心所欲
有两类人一种是把前辈的东西COPY过来,不作任何修改,因为他深信,前辈的一定是对的,还有一类是不管前人怎么做的,一律不要,全凭自己的“经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进行自主研发,造成的结果就是错的还是错的,乱的更乱了.16.人才育成成本,还是成本,培养一个人要多少成本?
这就是国软做不大的原因,永远只能停留在“作坊”的原因.17.向心力.老板做的是事业,员工做的是事情,这是国软员工的一致观点.18.恶性循环
a.人员力量不足-> 接不了项目-> 收入少-> 人员流失.b.人员力量不足-> 强行接项目-> 亏本-> 破产.最后我想说一句的是:成也国软,败也国软.以下是比较实践的内容,没有工作实践过的朋友不看也罢-----
首先来说一个高级程序员并非靠自己读几本书写几万行代码就能练就的,我更关注于低层的环境,也就是程序员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因为程序员的高低还得从实际的工作来衡量,而非其它。所以我想说的是,中国的软件公司的性质直接导致程序员的水平的高低。而我所说的软件公司,不是指某个或者某几个,而是指主流的软件公司,大众型的软件公司。所以我希望那些已经步入一个理想的公司的程序员理解我这篇文章的定位。
软件公司的无偿加班对程序员的影响:
国内的软件公司中程序员是常常加班的,每日加,周未也常加。基于这种性质,出现了一种很莫名其妙的现象:每天程序员的实际下班时间总是要晚于规定下班时间,至于晚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还是更多这就另说,总之,程序员这份工作,如果按时下班反而自己感觉自己像是做贼似的。表面
上公司并没有强迫谁加班,但实际上在潜移默化中有一种威慑力,要求你要多为公司工作几个小时,而且表面上你所工作的这几个小时还是你自己愿意的。正因为是“自己愿意的”,所以公司更有理由认为是无偿的。
还有就是周未加班,一般周未加班是因为“忙”(关于这个带引号的“忙”,见“软件公司的„忙‟对程序员的影响”)。但周未加班一般是无偿的,至于法律所规定的那种“偿”就更尝不上了。不过一般公司是这样规定的:周未加班可以倒休。关于倒休,一般是周未的班真的加了,倒休却遥遥无期,原因很简单,公司“忙”嘛!
这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消极、软弱无主见、虚伪、对前途渺茫。
软件公司的“忙”对程序员的影响:
软件公司的“忙”其实有时也是真忙,从原因来说,软件公司认为是程序员(其实也有其他员工,但本文不涉及讨论)造成的,程序员认为公司造成的。而根据“一个巴掌拍不响”原则来看,应该是公司与程序员合作不协调出现的恶性循环造成的。深层原因大家自己研究去吧。不过从我这里的表象来看,这种“忙”有这么几点,这几点如果不代表大家的意见,大家可以补充:
**项目开发与计划脱节,表现为项目开发慢于计划。
**突如其来的事件。
**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像是作秀。
**假忙。
**真忙。
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最常见,这涉及到软件工程的话题,其实也是软件公司做不大,程序员水平提不高的核心。而“软件公司做不大”已有前辈文章中说过了,而“程序员水平提不高”本文所言即是,所以这个原因大家读完这两篇自己体会吧。
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也常有,比如偶尔赶个标书,比如客户那里突然出现了BUG,急着去改等等。第三种情况就很让人晕菜了,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比如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会议,开到个七八点;
第四种情况很特别,也比较常见,大家同室坐、彼此各自心。一片共同耕作的美好景象,但果实见不到两颗豆呢。这可是大家齐心虚度时光。程序员可以拿出这个时间提高自己吗?当然不可以了,你表面上还是得干活呢。
第五种情况就不说了,因为这是正根。
总之软件公司是“忙”的,一般是以上三种“忙”,偶尔这三种都没有了,第四种就马上出来的。这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混乱无序、怨由心生、虚伪做作、学习时间少。
软件公司的流程不规范对程序员的影响:
无像样的需求、无像样的设计、没有测试、没有文档、没有维护(所谓维护也大都是客户测试出BUG来改一改)。
其实说到需求这一块也并非完全是软件公司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也是根据程序员直接上来编码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渐渐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的。
“什么都没有”的问题在于,什么也不清楚,如果写一堆以不变应万变的代码,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难度太大。要是稀里糊涂去实现,扩展与维护性又差,整个一堆豆腐渣工程,总之是没法下手。长了一堆“打铁”技巧,神不像神,程序员不像程序员的。
这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无规划性、代码质量低、手忙脚乱、技术永远停留在“打铁”水平。
软件公司对程序员员工的“全能型”要求对程序的影响:
装系统、修打印机、写文档、编代码、见客户、扫地搬桌子、接网线,在国内软件公司中程序员做什么事都有可能。单单说技术方面,也是要求事事能做,看一下招聘要求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对程序员影响:术业无专攻
软件公司的工资拖欠对程序员的影响:
很悲哀,这是存在的。我向来认为一个员工与公司合作的最底线应该是按时按量发工资。但很多公司打破了这个底线。一个朋友开玩笑地说过:“家庭有钱,谁干程序员呀!”这话虽只可信一半,但是从国内情况来看,程序员的生活质量还是不高的,工资的拖欠直接影响到程序员的心态,甚至影响到程序员的生活。
这种情况对程序员影响:低调、迷茫、心态不稳、思想徘徊、生活困难。
软件公司对软件开发的要求对程序员的影响:
软件公司对软件开发的要求一般是实现即可。如果说写一个和记事本一样的程序,公司感觉程序员应该在一天内搞定;如果写一个WPS,公司也就感觉程序员应该在两到三个月搞定。这不是浮夸,事实就是这样的。公司所着眼的点在于“就这么一点功能”,而非在于“怎么实现这„一点‟功能。这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开发难度大、维护难度大、压力大、难沟通。
软件公司的承诺对程序员的影响:
国内软件公司一般实际行动能力差,但没理难说话,他们也知道自己没理,所以比较爱承诺,把实际问题抛向以后解决。然而承诺也只是口头的,有一点“我以人格担保”的意思。不过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程序员还是比较有忍耐能力的(从上文来看不忍耐还能混吗),但公司层面的“人格”却是不可信,多承诺少兑现,员工面试时听到的说话到干了两年走了都没做到的事根本不少见。然而路遥马乏力,日久人变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使公司与员工走入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不满、被动、拿不起放不下、进退两难。
结论:
消极、软弱无主见、虚伪、对前途渺茫、混乱无序、怨由心生、虚伪做作、学习时间少、无规划性、代码质量低、手忙脚乱、技术永远停留在“打铁”水平、术业无专攻、低调、迷茫、心态不稳、思想徘徊、生活困难、开发难度大、维护难度大、压力大、难沟通、不满、被动、拿不起放不下、进退两难。
上面这些短语概括了程序员的性格、心态、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方面,它们就像毒素一样,日久能把一个健康的程序员毁掉。在这样的环境下,还问为什么你的技术这么低?太搞笑了。
第三篇:软件程序员述职报告
软件程序员述职报告
作为刚从学校出来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落在智通,来到智通,深深地被这个企业的文化所感染,我很认同智通的企业文化,智通的企业精神“统一,专一,事业第一”体现出了这一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特点。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与亲身感受之下,我更加坚定地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争取优秀的智通人,我对自己有信心,对智通更有信心。作为一名在技术岗位的职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成长,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强的执行力,能真正为企业做实事程序员述职报告范文3篇程序员述职报告范文3篇。在智通上班的三个月里,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项目:
一、刚来的两个星期,由于目前网站工作的需要,师傅指导一边熟悉工作职位环境一边学习asp,用了两个星期系统地学习了这门从未接触过的asp语言,为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接下来的时间,主要配合网站先前asp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某些功能优化与系统维护先后完成了销售管理模块的最新注册企业查询、职业推荐给求职者、把求职者推荐给企业、会员职位刷新、职位刷新统计等几个模块的功能修改与优化,解决了业务员带权限控制的查询、推荐时间的控制与查询速度优化、企业职位刷新时的权限控制与企业职位时效性的控制以及完成对各销售组成员的职位数统计,职位刷新数统计的功能设计。在完成这些各种功能需求的时候,对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对销售管理模块非常熟悉,给目前网站新版开发的后台设计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想法。之后还完成了logo管理模块中的投票项目添加优化与投票结果统计查询修正、logo、banner的管理与文本文件的生成。还完成了客服管理模块中后台开通资料查询的改进,企业管理、个人管理模块查询功能的改进程序员述职报告范文3篇作文。期间还完成了部分功能错误的修正,如校园招聘管理图片不能上传、文章类别不能修改、文章不能删除等。
第四篇: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专题一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一、前言
中国物流市场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现阶段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条件而言,政府、企业、学界、包括环境的积极性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中国物流发展时间确实比较晚,同时由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限制,很多企业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且还存在着一些痼疾,需要及时的调整并予以更正。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反映在物流企业的各种状况上面,但是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现阶段而言并不是特别乐观。基本情况还是维持在一些低水平操作的基础之上,在低水平操作基础上进行着重复建设、过渡竞争等等恶性循环的操作手法,一直为业界所诟病。要想了解中国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要先了解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现状基本如下:
二、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1、多、乱、散、小的状况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1.1、多:我国的物流企业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具有相关物流功能的企业约70余万家,当然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不在我们的考证范围之内,然而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物流企业(或者叫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等)如过江之卿一样数不胜数,在这些企业里面服务水平的高低更是鱼目混珠,令人难以分辨优劣;
1.2、乱:中国物流企业的混乱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来源混乱导致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混乱。对于中国的物流企业来源可以说是外国队(外资企业)、混成旅(中外合资企业)、国家队(国有企业)、地方队(地方国有企业)、民间团体(民营物流企业)齐上场,由于大家的来源不同、资金不同、服务客户不同,因此导致价格体系极其混乱,最后给人的印象是这个行业整体混乱;
1.3、散:中国的物流市场散乱的主要表现在于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能力散乱,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物流产业没有任何一家国家部门能够对整件事情负责,每次召开会议,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多个国家,最后总是政出多头,让物流企业有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不得其门,而且各个政策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而作为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问题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导致各地物流水平发展不一致,从而为客户很难提供一致的服务;
1.4、弱:中国物流企业头的弱小是勿庸置疑的,像2004年中国物流百强的第一名中远物流一年的流水额不过24亿元人民币,而末尾企业的流水额不过达到1700而已;即使是从中国整体物流的发展来看,即使包括海运,我国海运巨头中国远洋也才是今年才开始刚刚够世界500强的门槛,而像UPS、FEDEX、马士基等企业早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俱乐部。
2、中国物流发展的误区:
虽然说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中国的物流企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多、乱、散、弱的阶段,但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在做着一些令人感觉疯狂的举措:
2.1、贪大:规模巨大对于物流企业是必要的,但是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为了追求规模庞大而不顾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盲目扩张,可想而知在管理水平、操作方法极其低下的时
候,这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此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最终企业迅速垮台;
2.2、求全:业务功能全面,企业全方位发展和成长是每个物流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也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定位、资金、人员等公司整体实力。只有企业的各方面成熟的前提下发展综合性业务才有可能促进企业腾飞,否则还是将本行也做专、做精更为稳妥;
2.3、摸高: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企业易名成为时尚,大大小小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纷纷改成物流公司,并且很多的物流企业不切合实际的提出一些新的名次,在本阶段根本不可能的情况提出一些飞跃式的发展目标,令人眼花缭乱,很多的企业式目标直指综合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宝供物流提出要做供应链的链主,而安得物流在人才、管理水平、行业经验欠缺的状况下提出要做第四方物流,这样的提法虽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企业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三、解决方案.物流企业要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大企业或成功的先行者要主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有可能的话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小型企业也要转变观念,联大靠强,通过改造,做一个有效益的区域性的配送中心。通过重组联合,加强横向联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在物流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物流公司,为货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的物流服务,克服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的缺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而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的物流企业能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突破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壮大自己的力量,必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产业。
第五篇: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激活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愈来愈迫切地感觉到,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紧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教育环节薄弱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口众多底子薄,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提高国民素质在农村人口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已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出现了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同时并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仍有不少刚刚达到温饱线甚至仍然在贫困线下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应以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让所有的失学儿童可以读得起书。在经济已有一定发展、具备基本完善的教学条件的农村地区,就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在这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读不起书”的物质基础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就具备一定的根据和基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6年5月发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进程中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想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人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
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硬件的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和提高、教育内容的改善和扩展、教学方式的更新和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农村教育特别是硬件投入方面在国家的资金支援和政策扶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下以及各地区加大投入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软件方面仍然存在与城市教育明显的较大差距。面对这样的问题,光是物质的投入而无技术更新和支持,就有如在工业生产当中只有低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和简单的资本和原材料投入,而没有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的投入,不但投入产出比低,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甚至是属于淘汰产品。可以想象,两所规模相同、教育设施一样的中学,一所在城市,一所在乡村,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可能相差巨大。同样的资源投入,却出现相距甚远的产出,这仅仅说明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智力差距吗?如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结构不均衡长期得不到缓解,培养出来的仍然是相对较低素质的学生,而他们又要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农村人口素质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吗?那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又从何谈起呢?这已经不仅仅是那些乡村老师所能担负的责任了。那谁有能力,谁又有资格分担一下他们肩头的重任呢?
《决定》第26条写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可见,提高国民素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并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为此做一点事情。
几次偶然的下乡探访、几位自愿下乡支教的老师的事迹,激发了几位社会热心人士以社会力量开展下乡义教活动的念头,终于促成了灯塔计划露出水面,寓意以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象灯塔一样指引乡村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灯塔计划开始射出第一道光芒。
政府和一些社团院校也曾组织过农村社教、科教文卫三下乡等活动,事实证明了以高素质人群去直接影响和提高低素质人群的素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灯塔计划的行动基本原理也是基于这个简单的事实,只是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灯塔计划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较高素质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下乡作为义工开展面向农村地区在校学生的义教活动,加强和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全面发展,响应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政策号召的一个纯公益社会活动。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义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优秀义工的下乡义教,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影响和带动农村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个人的素质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这里所说的素质是指广义的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这一层次上的素质是主体可能的先天素质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通过内化后成为主体的一种稳定的现实品质。这种素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更好的素质,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灯塔计划相信:方向引领一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是一个人具有优良素质的综合体现,人生方向是人对人生的正面认识、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对理想的正当追求。正确的人生方向很难在简单的文化教育中形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成果将直接指导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
灯塔计划有目标地选择在广大农村以义务教学阶段的在校学生作为下乡义教推进素质教育的对象。中小学生可塑性最大,生理发育最快,心理发展逐步趋向成熟,是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中小学打好素质基础,就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建立一个稳定的生长点。
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它的性质是国民基础教育。中小学不是升学教育,更不是英才教育;同时,中小学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生计教育,而是普通教育,不能用狭隘的功利价值和实用价值来评定中小学教育目标。同样,衡量和评价灯塔计划的有成效与否也不能适用以上的价值标准。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根本没有可能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但必须帮助他们具备必要的基本素质,保证他们今后能顺利学会新的理论和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灯塔计划响应国家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号召,为素质教育的推广做一些积极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以社会力量在农村地区推进素质教育,灯塔计划并没有什么前人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和参考,更多的时候是依靠灯塔计划的义工自己摸索寻找可行之路。如果可以将灯塔计划下乡义教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或者是作为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力量支持,那么灯塔计划希望能够做更多切合实际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并能够系统地将灯塔计划的教学经验和活动组织方法总结出来,为后来的同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