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文学自我内在化的女性写作问题
谈文学自我内在化的女性写作问题 女性主义在西方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化运动,他的准确含义应该是女权主义。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女性写作都天然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而一部作品以何种方式表达何种女性主义意识,有着千差万别。尤其是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其表达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千姿百态。中 国没有强大的女权主义运动思潮,作家自我的女性意识只能是非常潜在和微妙地隐藏在文学作品中。从当代中国文学更大范围来看,对于女性作家来说,女性意识并 不是什么急待解决的时代紧迫问题。在文学已有的前提下展开女性叙事,在那些文本的各个层面流露出来而已。的女性写作一方面体现了时代和个人的经验,另一方 面也体现了文学表达的话语形式。比如一些偏向于语言形式和探究自我、表达内心生活的作品,更靠近女性主义。舒 婷的诗在70年代末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女性温馨而细腻的情怀,给饱受压抑的中国人以最初的抚慰。那个小小的“自我”,那些淡淡的忧郁和感伤,无异于嘹亮 的呐喊,给那个时候的人强有力的震撼。纵观铁凝的小说,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一种奇妙的素质,那就是渴望抛离她身处的环境。如此鲜明的具有自己“脱序”的 冲动,并且付诸行动。张抗抗虽然不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者,但也写出过女性追求个性的作品。铁凝、王安忆一样,她本人并不十分认同女性主义这种说法,她也不认 为女作家一定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要表达女性意识。
由 当代女性写作的实践可以看出,在每一位女性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历程中,都有着不同的创伤性经历。这种经历影响了她们的性格,也影响了她们的自我认同和命 运,甚至某些创伤性记忆渐渐沉淀为其潜意识的一部分,对其人格的发展与建立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不难发现,张洁和张辛欣女性写作中的创伤性经历与社会 变革与意识形态运动紧密相连,而王安忆、铁凝、林白、陈染、徐小斌等女性写作中的创伤性经历则与完全个人化的成长经历有关,前者的创伤性经历促使自我对社 会进行反思和批判,后者则给女性自我带来终生道德上的谴责或者无尽的爱的弥补,这必然给自我带来众多的焦虑,包括道德上的和行为上的。《一个人的战争》以近乎自传的形式描绘了林多米成长期的一次致命性创伤,而她年轻的生命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几乎被完全击倒。
书 写自我的状况,以自己的方式真实地再现自我——这显然与只有自我的精神苦闷的现代女性写作不同,标志着女性写作对自我的表现和探讨走向了更深的层面。如张 洁《方舟》中的荆华患有腰椎骨类风湿,而今仍像噩梦般缠绕着她的森林几乎将她吞噬,那零下二十几度的小木屋,差点把她冻成僵尸,别说腰椎骨会冻坏,就是一 条钢筋也会被冻裂。在同严酷的环境做生存斗争的时候,她还要挑水和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泥,蹬着自己钉的摇摇欲坠的几乎要散掉的小梯子,一下一下地抹严木头小屋上的每一条缝隙。即使在回城以后,她们也要搬煤球,越是天气不好时煤球就越紧张,而犯病的机会就越多,还要做修理房屋等粗重的家 务,无怪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摧残了她们的身体,也扭曲了她们的心灵,使她们变成了歇斯底里的“雄化了的女人”。
年代从单一到多元的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为中国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机遇,不同作家作品的大量涌现呈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文学景观。从女性“个 人化”书写的飞升到坠落,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下文化的“残缺”,这样的“残缺”也加剧女性“个人化”书写的脆弱性。女性开始“个人化”写作之初,就饱受 争议和误读。她们为了从无所不在的男权网罗之中挣扎出来,甘于边缘,拒绝了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出场,执着于书写那从未书写过的女性隐秘的体验。虽然从身体 到性体验,从手淫到同性之爱都坦荡荡地在笔下呈现,但这是作家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自我重新的体认。但我们必须直面女性个人书写总是难以摆脱陷入男性“他 窥”的困境,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女性隐秘经验书写难以建立起强大而持久的文化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90年代的女作家们多少带有启蒙者、开荒者的影 子,她们试图转入男权话语的内部去颠覆原有的话语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包括作家本人笔随心动的创作立场。
陈 染的小说创造出非常独特的女性经验,这是与过去的完全不同的。她似乎重新唤起了现代小说如丁玲、张爱玲小说中的那种经验。她的小说有非常细致的心理描写,既能显示出生活的趣味,又洋溢着反讽的快感,她更乐于在偏执孤僻的绝对女性情境里寻找感觉。作为中国女性主义的一种典型表达,陈染的小说无疑有其独特的意 义。但女性主义并不是只限于表达女性内心生活。这是女性对待社会的一种方式,当失望到了极点,她们就转向自身,但女性主义还是可以获得更为广大的社会化的 视野。
女 性写作中的自我宿命地由自我出发,在种种依恋关系的实现和摆脱过程中又回到了自我。出于自我认同的生理和精神需求,女性写作充分发展了女性的自我,但这个 女性自我却无时无刻不在为了自我而自我,她的一系列的精神历程都是为了验证自我:自我是唯一的,也是中心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女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既 然于外在的社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则性,那么,于内在的精神价值取向上一定也会有大致的共性。
最后要说的是,对女性文学的研究,仅有文化分析是不够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女性写作在叙事文学方面的表现并不特别强烈。这是某些女性发自天性的对女身份敏感的产物。只有理论批评对隐含的女性书写进行阐释才建构起一套女性叙事的体系。
第二篇:走进女性文学
北 华 航 天 工 业 学 院
《走进女性文学》
《繁星.春水》读后感
作者题目 :作 者 学 号 作 者 姓 名 完 成 时 间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制
《繁星.春水》读后感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会等职。
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那购得。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等。
192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出版于北京的《晨报》。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1923年由燕京大学(由协和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合并而成),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宋美龄也毕业于该校)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2.“冰心体”
冰心体也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炼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3.名人评价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一一梁实秋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温家宝
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4.对作品的见解
她的诗重要以母爱童真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可是梦中回想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布瞒着梦充斥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啊„灵魂深处渴望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本人的怀念急切盼望早点回家。她理想者与母亲会晤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空想,她就会变得更加失落和扫兴。衣锦还乡又分开了挚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 “家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当初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一直的拍打岸,我金石为开可是一旦离开了故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心坎的一根快要崩断的思想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是最巨大的,母爱是最纯粹的。此时我心潮磅礴无奈安静万千感想无法溢于言表。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半点虚假全是发自内心的感触,可以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在幻想中度过,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着迷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的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及的。冰心就是母爱的代名词。“冰心”这个词就像是她的人个别典雅清丽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许多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自豪些吧只有你广泛的点缀了世界。”告知我们小草固然微小但世界确需要你装点。又一句“青年人保重的描述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知我们应当爱护时光去做该做的事情,在书上写下你的成就与光辉。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能学到很多很多。
读这些小诗仿佛很亲热,由于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质又非常一般的货色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示出来,不加任何人为的润色,不加以任何华丽的词句。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涯的酷爱。
读完这本诗集我感到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诗蕴藉深入字里行间透露着世界的美。
第三篇:女性文学书目
20年代女作家
陈衡哲:《洛绮思的问题》《一支扣针的故事》。
冯沅君:短篇小说集《卷葹》
包括《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误点》《写与母亲走后》 冰心:《去国》《超人》《两个家庭》《西风》《相片》
庐隐:《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石评梅:散文《《给庐隐》《扫墓》《墓畔哀歌》
小说《病》《弃妇》《林楠的日记》《《匹马嘶风录》《白云庵》《红鬃马》 凌叔华:《女儿身世太凄凉》《酒后》《绣枕》《吃茶》《茶会以后》《花之寺》《奶妈》
30年代女作家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
白薇:剧本《琳丽》《打出幽灵塔》
40年代女作家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
张爱玲《传奇》集中的作品最好都一一看,我不再单列,列出来的是三部必读的小说。
苏青:《结婚十年》
第四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第五篇:女性文学考查课题签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
Term 12012-2013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2012-2013-1)-029912
试 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 女性文学考核类别(Type of test):考查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专业任选课考试形式(Test type):使用范围(Target group):中文系2009级汉语言文学1-3班;2009级对外汉语(英1-
2、俄
1、韩1-2,日1-3)
一、要求:
1、内容:任选一部中国近百年以来女性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题目不可太大。
2、题目:自拟。参考题目:(1)张爱玲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2)冰心的《超人》中
“母爱”意识分析(3)试析萧红《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形象(4)试比较《我在霞村的时候》与《羊脂球》(5)莎菲形象分析(6)李昂《杀夫》中林市悲剧的文化根源分析
3、字数:1000-1500字。
4、格式:正标题:小三黑体;副标题(可不设副标题):小四宋体;正文与注释:小四宋
体;其他默认。
5、截止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二、评分标准:
1、90-100分:字数达到要求;层次清晰;有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逻辑性强;按时提交。
2、80-89分:字数达到要求;恰当借鉴他人观点;行文完整;论述明晰;无语法格式错误;按时提交。
3、70-79分:字数达到要求;合理借鉴他人观点;语言表达较明确;层次较清晰;有较少格式错误;按时提交。
4、60-69分:字数不够;内容不充分,抄袭,资料不适合;不按时提交。
5、60分一下:字数不够;内容严重抄袭;语言错误过多;不按时提交。
三、备注:
平时成绩占60%,期末论文成绩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