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时间:2019-05-13 14:3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第一篇: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稳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开发区建设、城市建设、企业新建扩张等都使大量征地成为必然。在此过程中,由于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政策不合理等原因,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三无农民,生存得不到有效保障,已成为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并不是要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失地农民,而是想办法帮助失地农民重新建立生产力并提高生活水平,即把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该概念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作为未来征地安置政策的基本目标,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和长远生计,让他们居住有房、保险有份、就业有门、生活提高,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受益者、参与者和拥护者。

一、建立合理补偿的长效机制

1.提高补偿安置标准。征地补偿金作为农民失地所有资产置换费用,在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燃眉之急和重建新的生计系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合理的补偿金应以提高或恢复失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标。要按照“既确保失地农民不因失地而影响原有生活水平,又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考虑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利用价值、土地对农民承担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市场的供需功能三因素,从政策上大胆承认农民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性质,探索协商式征地的对等或相当补偿办法。调整征地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年产值标准和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制定合理的片区综合地价,保证失地农民等面积重置新房和社会保障等支出的需要;可以考虑推行留地安置、集体土地入股、农用地依法流转等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来源主渠道为征地者的成本付出以及土地收益。积极利用好政府可经营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经营性用地100%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商业用地100%拍卖出让,用市场化理念和价格杠杆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政府的土地收益。当然拍卖也要注意防止土地价格太高而引起房地产涨价过快。

2.加大扶持力度。置换资产最多只能使农民保持和以前一样的速度发展,而不能弥补损失的时间,难以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高速发展和繁荣的大厦无不是建立在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大批弱势群体做出牺牲的基石上的。市场经济支持强者,容易导致政策向资产所有者倾斜,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悖,需要政府利用公权进行必要调节。要想使失地农民加速发展,就必须在直接补偿政策外再向农民提供以发展为目标的投资,建立征地调节基金,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

二、搞好住房安置,增加资产积累

一是调整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让失地农民“居者有其屋”,确保他们不因住房问题影响生活质量,按照“先补偿安置,后拆迁建设”的原则,用制度规范房屋评估、拆迁和安置行

为,保障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稳妥做好安置工作。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可实行统建还房、划地自建、货币补偿、产权补偿等形式,供被拆迁人自主选择,确保补偿到户、到人,严禁“打白条”,并确保被拆迁群众过渡期间的基本居住和生活条件。三是调整还房布局。还房小区要纳入城镇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努力达到既方便群众生活,又有利于增加就业、加强管理服务的要求。四是引导增加资产积累。增加资产积累是改善失地农民生计的现实好办法,是帮助他们规避风险的安全网之一。要在还房安置上做文章,保障他们能从房屋资产中长期受益。比如采取划地自建(统建)保障其收入,统一规划失地农民还房小区,留出一块土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对选择划地自建(统建)安置方式的失地农民,要给予每人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让他们通过自建经营门市和住房出租,获得比较稳定可靠的收入。同时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征地安置时可以考虑留出部分土地用于集体经济自主开发经营,征地补偿费可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办法经营,促进保值增值。

三、千方百计帮助失地农民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农民失地等于失业,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离开土地,必须实行劳动就业城乡一体化,努力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顺利转型成为城镇居民。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消除就业障碍。要像关心城镇下岗职工那样,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城镇就业再就业范围,给予他们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税费减免、贷款等扶持政策。逐步消除各种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就业制度和文化因素,真正把失地农民就业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享有同等待遇。二是提高就业能力。多数失地农民难以适应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变化,政府部门应向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制订鼓励其提高就业能力的奖励措施,让他们免费享受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三是广开就业渠道。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引导征地企业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大量开发准入门槛低、适合失地农民就业的岗位,通过用地企业安置、推荐就业、劳务输出、政府公益服务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进行就业安置,特别是要努力确保为“零就业”户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四是鼓励自谋职业。要扶持引导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对选择货币安置自主就业形式的失地农民,要给予其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要给予其小额贷款支持。

四、建立失地农民普惠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失地犹如经历一次经济和生活的剧烈地震,因此,必须制定制度,保住失地农民的生存底线。要按照“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延续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免除后顾之忧。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不仅有助于预防失地农民陷入贫困风险,也有利于征地工作高效健康运行。失地农民普惠社会保障制度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前提。将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来完善相关政策。

2.保障制度。设立社会保障制度,凡能与城镇接轨的可接轨,不能接轨的也可单独制定。当前,至少设立三道保障底线:一是低保。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失地农民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养老保险。要采取征地单位代缴、个人缴纳、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将被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统筹用于解决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三是失业、医疗保险。要建立失

地农民失业登记制度,由征地单位为在劳动年龄段、已参加养老保险且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失业保险,纳入省级以上统筹,由社保机构发放失业保险金,确保失地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尤其要搞好大病统筹。

3.保障补充。政府应从土地收益和财政增量中拿出部分增加投入,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专项基金,以利于保障补充。

作者:黄宗华 来源:《理论前沿》2007年第24期

第二篇: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党和国家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各个方面都得以改善与发展,但是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绊脚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流失不断加剧;农民增收缓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在扩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反差,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农民无法实现当家作主,官僚风气浑浊,大搞形式,盲目攀比,强迫命令,包办代替,伤财劳民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有限,未能掌握科学合理的务农技术与方法,限制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障碍;另外,农民的“吃穿难、卖农产品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社会保障难”等一系列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更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农村问题得到了初步的妥善处理。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流失的问题,党和国家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并不断扩大农用地流转面积;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农业,用现代化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量,同时完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从而解决农民的增收缓慢问题,缓解城乡之间的问题;为了维护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党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切实行使国家权利;为了使农民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掌握国家权利和基层民主制度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不断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素质,党和国家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等等。

解决农村问题的长期方案已经得以有效的实行,为何农民群众依然怨声载道?那是因为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还有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农民的购买力有所提升,却没有消费环境;农业的农产量有所增加,却没有销售市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来了,却没有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儿童适龄上学,却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村水源可谓充足,农民却喝不上干净的水„„党和国家在解决农村的长期发展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短期内的农村发展问题,不能只顾长远规划而忽视了当前的基础建设,要把农民当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相结合。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和国家才能从根本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障碍。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老龄问题探讨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老龄问题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老年人才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构建和谐社会,会为老年人带来和谐生活;老年人生活的和谐,会促进家庭和谐与代际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是“未富先老”,“跑步进入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这种双重效应客观上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现实地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果主要是在计划生育的作用下生育率降低而使老年人口的比例相对增加而引起的。这是我国的人口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必然结果,是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必然结果。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长期持续下降,社会总抚养比例下降,从1990~2030年的40年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总供养系数不高、国家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人口老龄化为我国现在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然而,现在代际关系出现了紧张的趋势,在职劳动者与退休的老年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表现得愈来愈突出。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新老代际矛盾具有加深的特征。社会上青年一代产生恐老症,害怕老一代与自己争夺利益,害怕自己会为赡养老一代而减少对现代成果的享受。而现在的老年人年轻时为了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们对工作高度投入甚至是高度透支,收入增长极为缓慢,一生当中生活简单,生活水准十分低下。但是,现在中国多数老年人收入低下,同中青年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身患各种疾病,本来收入就不高,再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迅速飙升,这就更使得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承负着巨大的甚至是不堪重负的多重生活压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些老年人连基本的生存都非常艰难,沦入社会弱势群体。

现在老年人生活保障(包括经济来源及生活照料服务)出现问题,其实并不是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不是养老能力问题,而是由制度安排和养老观念引起的。因为现在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总负担系数是最轻的时候,虽然老年人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少年儿童比例在降低,如果把养老和养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则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养老问题。

当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对象过于狭窄,几十年来主要保障国有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而国有企业人口确已老龄化,因而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持续,会出现养老金支付问题。1980年,国有企业的就业职工占所有企业就业职工的63.6,到1998年下降到31.8;同期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6下降到26.5;同期退休职工的比重从81.5下降到77.4,仅下降了4.1个百分点。制度内人口老年抚养比重过高,从而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另外,从现收现付制过度到部分积累制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隐性债务没有明确的承担主体,使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行。

这里有必要重新认识老年人口消费资金的真正来源。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老年人是由下一代供养的。其实,老年人口消费资金的真正来源不是下一代,不管是现收现付制还是积累制,老年人消费资金的产权是老年人口本身,是他自身在劳动年龄时创造的,是劳动收入的跨期消费平衡。在社会保障领域,退休人口的养老金凝结在国有资产中。在家庭养老中,养老金则主要凝结在子女的教育培训上。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现在老年人在劳动年龄时建立起来的,我们还在享用、使用现在的老年人在当时为我们国家所形成的无法割断的历史积累。

可喜的是,2004年,我国第一次实现了4100万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养老金,这是巨大的一个成绩。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广大农村老年人根本就没有退休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困难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是慢性病、大病的“重灾区”,是最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的,但实际上这一群体又很难迈进医保的大门,老年人的文化精神需求难以满足,老年产业发展缓慢。

解决好现在退休老人的问题,不要从人口老龄化中找借口,而应该是完善制度,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重视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关系,公正地对待现在的老年人,使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努力提高退休老人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弱势群体老人的物质文化需求。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家庭的核

第四篇: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关情况汇报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关情况汇报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关情况汇报2007-02-18 09:45:28

镇位于市东部新城区,是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市重点小城镇;辖个行政村,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我镇是一个工业主导、外向带动型城镇。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出口创汇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出口创汇分别位居“郊区十强镇”第位和第位。

随着市“东接、北扩、南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我镇作为“北扩”的重要组成部分,征用农民土地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人均耕地亩以下的村庄个,人口人;人均耕地亩以下的个,人口人;无地的个,人口人。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一手抓增收,一手抓保障,千方百计维护好、发展好失地农民的利益,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

实施“二个带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工业带动。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抓住结构调整主线,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二次创业”;工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全镇企业达到多家,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占全镇总量的比重达到,工业增加值占的比重达到;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均来自工业。企业务工人员达到万人,其中本镇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以上。通过坚持集群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泰发、振华、华天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手

推车、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去年,两大产业集群完成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镇的和,成为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板块。其中,手推车市场份额占世界总量的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推车生产基地。集团坚持走集群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带起了多家配套企业,有力推动了全镇工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年,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利税突破亿元;吸纳就业多人,发放工资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元。通过坚持骨干支撑,不断加大对优势骨干企业的培植力度,全镇销售收入过万元的企业达到家,过亿元的家,初步形成了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等家骨干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分别占全镇的和。通过坚持项目主导,狠抓招商引资,加快了资金、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积蓄了雄厚的发展后劲。通过坚持出口拉动,扩大对外贸易,农民增收的

触角延伸到国际大市场。目前,全镇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家,其中出口创汇过万美元的家,过千万美元的家,去年出口创汇突破亿美元,增长。外向型经济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二是城镇带动。一方面,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围绕解决好进城农民的生活、生产出路问题,积极实施多元化投资,开发建设了商业网点、综合批发市场,并在土地、水电配套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以及挂靠镇内大企业配套协作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了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收入,调动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目前,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达多人,三产提供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强化“两个保障”,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放活、一个保障、八件大事”的要求,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镇带动农村,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让农民共享公共财政。

一是素质保障。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依托镇成人教育学校和骨干企业,建立了农民培训中心,强化对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北部山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年力争转移人。第一期培训班将于近期开学,个村庄多名农民将接受为期天的培训。

二是政策保障。在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有关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同时,抓好五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第一,建立土地征用长期补偿制度。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征用土地第一年每亩发放补偿安置费元,从第二年起,对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和农户,每年每亩分别发放补偿安置费元和元,补偿安置费每年增长,直至土地承包期满。第二,从今年开始,全面免征农业税,减免农民负担多万元。第三,农村“四职”干部工资、村集体报刊订阅费全部由镇财政负担,为村集体

减负多万元。第四,建立农村养老补助制度,对男满周岁、女满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元的生活补助费。有条件的村也建立了养老补助制度,去年,个村发放生活补助金多万元。村去年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元。第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统筹金全部由镇财政负担,使全镇农民人人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同时,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力争年内村村通柏油路;抓好卫生改水工作,今年解决个村的“吃水难”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五篇:从“和谐社会”谈民营企业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从“和谐社会”谈民营企业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欧轩] 于 2005-03-11 16:18:17上贴

2005年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北京。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激情亢奋地谈到,为全面完成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要在工作指导和部署上重点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三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自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后,“和谐社会”再次成为一个热门的字眼和引人注目的话题。

本来,作为中国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我实在无须深入去认真领会“和谐”之意义所在。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强国论坛中的一员,我又怎能看着众多笔友在这里畅谈国家大事而漠然不顾呢?!所以,无论说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好,还是遵循 “八方风雨论坛,一片赤心强国”的宗旨也罢,我想,心里有话----还是要说的!

那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去构建“和谐企业”呢? 笔者认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存在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的局面应该是由人来创造的,而“和谐企业”的创造也应该是以人为主体。只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的局面;只有当社会个体的和谐产生了量的积累,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而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子,自当义无返顾去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当前,很多民营企业都陆续建立了工会,并大力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认为这对构建“和谐企业”是相当有利的,这将完全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统一,也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这样的企业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其发展。

当然,在民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的矛盾终究还是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谈及此,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同样应该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创造一种“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企业环境”。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

意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宗旨,高瞻远瞩,奋发有为,敢于创新,苦练内功,这样便势必能够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把握好企业自身发展的风向标,从而能在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和谐企业”的梦想,并将最终为整个社会实现和谐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是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建立“和谐企业”对民营企业来说同样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我们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是的,社会总在前进,时代总在发展,而一直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提出,面对源源不断的利润,此刻,你们又在想什么呢?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石希)

下载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构建和谐社会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谈检察机关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检察机关担负着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义不容......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湖北省云梦县委政研室)近年来,云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