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4:0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全球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大连己经进入以现代制造业拓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分析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连;现代服务业;问题;对策1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1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连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2550.2亿元是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825.4亿元的3.1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5%,人均GDP为10515美元,由此表明,[1]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连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1.2现代服务业使用外资快速增长

围绕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总部经济区招商引资步伐,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吸收外资开始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的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连续5年超过50%,利用外资已经进入现代都市化发展阶段,这对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化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上半年大连第三产业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67.5%。[2]

1.3“三个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86家,金融从业人员6.05万人,金融资产总额7677亿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大连不断加强以港口为核心的港口和集疏运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目前全市有各类物流企业13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约200多家,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分布领域广泛、经营模式独特、中外企业并举的良性竞争新格局。[3]

2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重点产业发展不突出

依据大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优势产业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等。目前,这些规划内的重点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集聚不强等共性问题。八大产业中,金融保险业、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步伐较快,其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其他行业,如商务服务、旅游服务等虽然也得到了提升,但与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显得层次偏低、服务空间有限,尤其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有待提高。

2.2产业集聚水平不高

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的中心城市,其服务业快速增长,分工和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功能布局集群化特征的要求,大连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以金融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主要城市都出现了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集聚的趋势,但是大连市金融业目前总体规模不够大,在东北地区重点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尚不明显;法人机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市场主导,综合实力和带动作用不足;金融体系不够全,在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财

务公司、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货币经纪、农业保险、再保险、再担保等领域机构建设还是空白;金融功能不够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够强,总部机构数量,要素集聚、对外辐射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有限。其它各大产业也面临同样问题。

2.3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创造什么样的政策环境,代表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什么样的引导。大连市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主要体现在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上,没有结合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制定专门的、具有长期战略目标的发展规划。从国际大城市和国内服务业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看,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有效空间布局,没有将二三产业同步谋划,共同推进。中心城区虽然现代服务业集聚,但传统服务业比例较高,高层次、辐射强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同样政府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缺乏调控依据和手段,这也成为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难点。此外,知识储备、人才培养、行业自我管理、理论研究探索等问题都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4] 3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3.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

港航物流业和金融业。要加快以港航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航运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和八大物流中心,形成以“南散北箱”为特点的物流基础设施链网体系,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进一步推动金融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国内外业务发展空间,有效提升对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辐射能力;继续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构建高效、安全、多元的金融业服务体系;加快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建设,努力发展工业品期货和期权交易等交易项目,建立以证券交易、产权交易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

现代商贸业和商务会展业。进一步完善青泥洼、天津街、西安路购物中心功能,建设香炉礁仓储式商场、超市和流通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商业中心区和北部以大市场、汽车交易为主,突出物流配送、批发贸易功能,配套设置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商业中心。围绕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和国内的会议展览产业。面向国际,要以举办跨国跨地区的国际性展览和举办重要国际会议为发展目标。面向国内,要以建设跨地区的会展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成为以东北地区为腹地,辐射全国的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加快开发旅游特色产品,规划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集聚区和旅游产品集群。以长山群岛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北部生态观光等项目为重点,开发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牵动力大的旅游新项目,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具有“和谐精致、浪漫大气”特质的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重点加快文化、教育、培训、动漫等相关领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培育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加快培养和引进设计创意人才,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业GDP贡献率,使其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引擎,把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创意之都。

3.2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

加快现代商务区建设。加快建设人民路中央商务区,依托中山广场金融商务区,强化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银行、保险、证券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商务大厦、星级酒店和海关商检等商务设施的基础优势,吸引地区总部、分部及

研发、管理、结算中心落户;加快建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以期货业为龙头,广泛吸引内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国际财团及区域性总部、国际结算银行等组织的办事处入驻,成为大连市现代金融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载体。依托世界博览广场和会展中心,承接国内外高端大型会议,培育更多品牌展会,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东港现代商务区,以老港区改造为契机,依托现有港航服务业,形成区域性集聚性功能配套设施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东港区打造成为我市文化创意园区。

加快软件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以大连软件园、大连高新区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依托黑石礁、奕金村两处重点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群,沿旅顺南路向西延伸,与旅顺塔河湾的“大学城”相连,构筑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动漫产业、高等教育等知识性功能产业带,并将其建设成为承接全球“知识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周水子空港物流园区,在周水子国际机场建设具有国际中转、快递、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览展销、仓储配送功能的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长兴岛临港物流园区,依托临港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拓展物流网络,搭建高效物流平台,逐步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服务于长兴岛总体开发建设,以生产型服务业态为主导的商贸服务体系,成为拉动大连市乃至东北经济增长的物流仓储基地和自由留易区。

3.3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推动作用,制定灵活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扶持研发,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等单位改制,培育金融、物流、技术服务、研发、培训、评估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培育金融资本市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相关行业和产业的投资。加快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重组,通过出售、兼并、租赁等方式推进国有中小型服务企业改制,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产业化。

确定重点项目,强化招商引资。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有国际性转移不断加快的有利机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引进,以引进促发展。以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为引进重点,以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主要领域,优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引导外资项目聚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加快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知识储备。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挥高校集聚的优势,通过制定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开设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培养掌握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性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国内国外高端专业培训机构定向培训掌握从业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养通晓国际商贸理念和规则的高级现代服务业商务人才。大力引进海外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吸引他们回国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国际人才流动加速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加强适应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建设,从信息、交通、居住、生活等各方面为从业者创造适宜环境。参考文献:

[1] 王朝辉 大连市2004-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J] 大连干部学刊

2012(5):5-9

[2] 赵红娟 大连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0):13-15

[3] 杜辉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J] 大连干部学刊2012(6):8-10

[4] 蒋三庚 中央政策环境与现代服务业研究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13):11-14

第二篇: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班级:经1109 学号:20111246 姓名:邢艳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的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当然中国也在此行列之中,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中国的服务业,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决策。

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业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业基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味浓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文化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餐饮服务业等等。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应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势。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融资困难亟待改善。大多数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在需要大量资金的现代服务行业如节能服务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五是规模品牌有待提升。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也是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服务外包领域,企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获得订单。我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订单。

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世界潮流。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我国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既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在东部沿海地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既有总量上的,也有结构上的;总体看来,我国外包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更多是总量上的不足。据介绍,金融危机中大量软件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级软件人员,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院校培养模式却无法适用这种需求。因此,应以此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契机,首先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其它现代服务业领域,最终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紧时间研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三是积极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放贷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当前,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扩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一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软件服务业等之间开展以市场为中心、以产权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并购,特别是鼓励开展国际并购,较快地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超过万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企业。二要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客户资源。三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国内服务业务外国企业禁入、外汇管制过于严格等问题。四要尽快出台鼓励国内政府、机构、公司外包非核心业务的税收、收费、信息保密和资格认定等政策,为现代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

综上所诉:虽然我国的服务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被视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后一块蛋糕。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我国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过程中,我国的服务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步迈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第三篇: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述

(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念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1]。在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为企业规定了三种财务指标,分别为:偿债能力指标,其包含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其包含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其包含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2]。

(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具体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中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及时能力,它可以显示企业目前的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衡量指标[4]。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对企业有关联的参与者和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5]。长期偿债能力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安全性与稳定性,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财务能力重要标志。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周转速度等重要分析,从而反映一个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能力的高低以及资产营运所带来效益的大小[4]。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一个企业的获取利润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营业收入等因素息息有关,并在各种盈利能力的指标上深刻体现出来。4.发展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为增加规模、充实自身实力而不断积累的内在能力。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主要有关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错误致使企业获利能力发生变化,产生收益风险或由于国家汇率的上下浮动而面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5.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中心的一项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的潜在关联,有条理地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形象而详细的解释结构,是利用相关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的评价

经营管理者、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社会中介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等都需要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与企业相关的决策,而对一个公司的财务指标的分析是了解一个公司最为重要的渠道。它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所以一个恰当的财务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等掌握企业财务信息中反映的相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迅速准确地抓住与自身决策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财务分析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1.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相对与流动比率来说,是一个更为严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它是假设企业一旦面临财务危机或者办理清算时,在存货和预付费用没有价值的情况下,企业以速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根据以往的经验,速动比率等于1

时比较合理,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接近1或者在1的周围波动,我们可以知道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有一定保障的,债权人也对该企业有着一定的信心。

资产负债率的分析,其反映的是企业的全部资金中有多大的比例是通过借债筹集的。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6]。用于反

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

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

方面,由存货周转率=360/存货天数,这个公式可知,存货的流动性强弱取决于

存货的周期,存货周转期越短,说明存货周转的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反之,存货周转期越长,则表明存货周转的速度越慢,流动性就越差,从而导致存货周转额不顺畅。另一方面,存货周转率由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两者共同决定,一个

企业的存货水平太低会对存货周转率造成影响,在企业的采购方面也有可能因为

采购数量较小,过于频繁,而使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存货的周转率,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在财务分析指标的基础上结

合企业的销售情况,管理水平等方面,深入调查企业具体的库存情况,进而分析

企业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盈利能力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7]。它表示企业的净资产、负债、以及其他资

产等总体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所有资产总体获取利润能力的一个客观评价。

总资产报酬率由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相互作用,若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必能全面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因此企业需对该指标做出深入剖

析,以便增强企业资产经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促进企业资产利用有效率。

一般而言,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可由总资产报酬率与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共同影响,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市场利率,说明企业可运用财务杠杆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性,同时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则说明企业投入产出的状况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健

康。

4.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是利用相关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考察

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8]。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

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9]。这一分析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更为形象,更为深刻,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获利能

力的了解更为全面,而且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清楚知道资产净利率、销

售净利率与资产周转率三者的内在关系,为管理者提供了考察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也为报表分析者全面详细的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三、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

(一)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缺乏全方面的可比性,例如,某企业的资产净利率为

5%,或者某企业的销售收入净额5000万元,这些指标并不能表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而只有通过对企业自身过去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作出定性的分析。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资产净利率是由销售净利率除以资产周转率得到的,而企业的净利润又受利润总额所影响,与此同时经营不同产品的企业税率又不一致,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却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这就使得资产净利率缺乏统一性。

(二)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如上述案例,该企业的总经理前身是技术性管理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管理

培训,且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也是由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人来担任。这就表明企业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对财务分析人员的选拔是没有制度可言,完全是靠多年的经验而任命。这不是单一案例,在其他企业也常有发生,往往重要的工作岗位,都忽视制度,跳过制度,造成制度是形同虚设。衡量一间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等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我们可以说财务分析部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足的是偏偏有些企业就在这个环节上就出现了问题。

四、完善对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分析指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以财务风险指标为例来说,该指标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

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12]。而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13]。另外,同样需要做出完善还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如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综上所述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二)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设计出一套既符合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又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内部会计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在我国

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

是有很大的漏洞。对此,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

质量的要求;最后,应在制度中设立一些对应的监督岗位,防止财务分人员在分

析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行为。综上所述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

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相形之下,附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则是一个成本中心,虽然他们也与外界的服务企业较量,但实际上却很难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机。只有当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企业变得更加专业和更具效率时,才会使企业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服务业的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使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分割给专业服务企业,有助于改变工业企业将所需要的服务内部化的倾向,有助于企业整个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五篇: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淮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叶立生

(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从淮安市服务业发展总量、内部结构、项目投资和集聚区培育等方面,深入分析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总结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淮安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关键词:服务业;淮安市;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趋势,全国各省市相继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服务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当前,淮安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淮安市加速经济发展、加大产业调整、加快结构优化的战略性选择。

一、淮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过近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淮安市服务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服务业的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强。

(一)总量快速扩张,贡献不断增大

近年来淮安市服务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自2002年以后,更是步入快车道,增速逐年加大,均快于同期GDP增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4%,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8亿元,是2006年的2.3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7.8%,比2006年的34.1%增加3.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幅度同时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目标的地级市。同时,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2010年,淮安市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4.2%,比2006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推进淮安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全市服务业经营主体17.0万户,注册资本899.5亿元,分别占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户数的84.5%、总注册资本的66.8%,共吸纳从业人员12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1%,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淮安市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完成服务业税收78.35亿元,同比增长48.7%,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的38.3%,特别是占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已达到63.2%,服务业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行业门类齐全,结构逐步优化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断发展,淮安服务业门类已经较为齐全,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动漫制作、总部经济、节会展览等新兴服务业业态相继涌现,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不断完善,淮安市业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传统服务业处于总量平稳增长、比重相对下降的态势,新兴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内部结构逐

1步优化。2010年,淮安市传统服务业领域内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服务业比重比2006年分别下降4.1和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9.5%,新兴服务业领域内的金融、科技、通信、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比2006年分别提高1.1、0.3、0.5、1.5个百分点。

(三)投资力度加大,项目质量提升

“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共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47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4%,年均增长超过20%。2010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是2006年的3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比2006年提高

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业投资项目的规模不断变大,2010年淮安市共实施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380个,总投资额达1300多亿元,其中包括万达广场、中央新亚国际广场、禧徕乐国际商贸城等在内的10亿元以上经营性三产项目27个。目前,在淮安投资的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有南京联创、金鹰国际、红星集团等30家左右,全国服务业百强企业有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上海绿地等20家左右,沃尔玛、家乐福、伊藤忠物流、力宝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在淮安布点,淮安服务业项目的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形象也不断改善。

(四)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增强

随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为降低成本,同一类型或相关类型的服务业业态出现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趋势,并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淮安市经认定的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9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5个,淮安国际商城、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淮安淮通物流园、清浦阳光新城分别被授予省级产品交易市场类、科技服务类、物流类和现代商务类集聚区。目前,4家省级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1240多个,解决就业1.7万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辐射范围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和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汇集金鹰、国美等68家国际国内知名商业企业,品牌集聚度位列苏北五市中心城区之首;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入区孵化的企业100多家,其中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拥有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40多项,各类知识产权100多件;2010年新获批的省级现代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清浦阳光新城也已汇聚了恒大名都、禧徕乐国际商贸城、现代联合新城邦、苏宁睿城等超10亿元的服务业项目10多个。

二、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淮安服务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相对落后。淮安市服务业总量长期位列全省倒数第三,不仅同苏南苏中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同苏北的徐州和盐城相比也差距甚大。从占GDP比重看,2010年淮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增速与工业发展相比偏慢。“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17.8%,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5.4%,低于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特别是2010年,淮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4.1%,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5%,低于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偏大,新兴服务业起点低、规模小,为生产配套的服务业落后。2010年,淮安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左右,服务

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比达到62%。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第三方物流有待突破,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发展不够,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服务外包、知识密集型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还处于孕育阶段。

(四)服务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目前,淮安市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明显,行业布局空间引导性不够,各地项目建设自成一体,遍地开花,布局散乱,重复建设、同质发展、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商业网点的布局边缘密度不足,物流园区布点交叉、集聚力弱,住宅建设的开发空间上过于分散,公共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特别是产品交易市场类项目,仅淮安市市区的建材家具市场,已建成和在建的就有20余家,在建的小商品市场项目也有3至4个。

(五)服务业档次偏低。淮安服务业缺少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的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供给相对不足,传统娱乐型服务业硬件设施严重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商务接待能力不足,酒店服务对象单一,至今全市酒店无一家提供西餐服务。

(六)服务业企业竞争力不强。淮安大部分服务业企业都是外来的,本地大企业太少,且品牌意识、现代经营意识不足,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总部经济发展不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服务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缺乏,缺少现代服务业品牌产品。商贸流通领域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93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平均营业面积仅1400平方米,200多家法律服务、广告、职业中介等其他商务服务业企业全部年营业收入不到10亿元,全市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省服务业百强行列。

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政策导向带来的机遇。近年来,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全省服务业提速计划,制订出台更为得力的优惠政策,这些既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二是城市化扩张带来的机遇。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城市化进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今后五年,淮安市“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150万;对外大通道建设力度加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三是消费拉动带来的机遇。2010年,淮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80元和7233元,“十二五”时期还将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花钱买服务、买休闲、买健康成为时尚。大力开发满足老百姓急需的服务产品,必将带动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形成更多的增长点。

三、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政策制定,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在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已出台政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淮安市自身实际,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并针对具体行业,制定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政策。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积极扶持软件业、商务服务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引导服务业产业合理布局、错位竞争、集聚发展。同时,加大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

度,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实效。

(二)构建公平、诚信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一要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构建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推进信用体系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三要构建开放的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民资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

(三)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一是抓现有服务业企业培育。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借鉴工业经济的成功做法,把规模以上企业作为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继续下大力气培植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重点抓骨干企业,抓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特别是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企业,力争实现省服务业百强企业零突破。二是抓服务业企业引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落户淮安,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以及其它分支机构,逐步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全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一是抓项目进度。对定下来的项目,要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新建项目重抓开工率,开工项目重抓资金到位率和竣工率,正在拆迁的项目重抓清场率,确保当年项目按期或提前竣工、分项目每月有形象进度。二是抓项目质量。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储备,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项目调研,形成一批对服务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储备项目,特别要在投资超2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所有服务业重大项目,特别是商贸商务项目,要坚持走高手规划、大家设计、富家开发之路,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要求组织施工,使每一个项目既符合城市总体风格,又各具特色。

(五)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围绕已获批的4家省级和15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集聚区内办公和生活环境,积极搭建金融、信息、研发和仓储平台,提升集聚区内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各集聚区自身的资源特色,制定适合产业集聚的优惠扶持政策,增强集聚区的吸引力,以优质的软硬件环境来吸引同类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打造资源集中、服务共享、规模经营的发展载体,尽快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不断提升辐射能力。

(六)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奖励、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高端人才来淮发展或创业;二是开展引智活动,每年举办服务业人才专场招聘会,重点引进物流、信息、商务、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由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利用我市各类院校教育资源,与服务业企业共建人才培育基地,打造高素质的服务业一线人才队伍;四是组织服务培训,从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服务标准等多方面对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经营水平、人员素质、服务质量。

(七)优化政府服务环境。一要加强服务意识,政府机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密切配合,尽心尽力地服务企业的事情做细做实,共同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要提升服务能力,淮安市各地各部门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争取最大限度的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三要提高服务效率,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

参考文献:

[1]姚华荣.江苏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现代经济探讨,2005(9).[2]张言彩.淮安市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贡献的实证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3).[3]叶立生.淮安市服务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9(01).

下载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模版)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营改增”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政策,从2012年进行局部试点到2016年5月1日,已经全国多个行业普及。而现代服务业作为带动我......

    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和对策建议

    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和对策建议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末以及“十二五”开局以来被提及最多、最普遍的热......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观察了解社会变化的窗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2007-12-12 16:35:2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2......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

    上海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海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妇联联合委托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上海家政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上海......

    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沈阳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经济发展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文章研究了沈阳市服务业的......

    市发展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市家庭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务机构272户,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农民工68人,下岗职工451人,灵活就业人员113人,专业院校毕业生75人,其他人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