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沈阳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经济发展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文章研究了沈阳市服务业的现状,认为沈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沈阳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服务业;市场化程度
沈阳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正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向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迈进。然而一个城市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如果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将很难适应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2007年,沈阳市人均GDP为3055美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服务业应当成为沈阳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沈阳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沈阳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沈阳市服务业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居中,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25%上升到2005年最高点的50.4%,增速较快。但在2000-2007年这八年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并没有保持稳定的上升态势,每当达到50%左右便开始下降,在2005年达到最高点后50.4%,也随之下降(如表1)。同时与第二产业相比,并没有显现出绝对的优势,2007年,二者占GDP的比重基本持平。然而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逐年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
从总量上看,2007年,沈阳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3.9亿元,比上午增长17.7%,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5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为5.4:47.2"4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8.8%和38.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从行业角度看,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2007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2亿元,增长9.2%,电信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30.2%。同时,社会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社会服务业已上升为服务业中的第二大产业。2007年,沈阳旅游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011万人次,增长11.0%;接待入境旅游者45.6万人次,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5亿元,增长19.9%;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6.1%。在全球经济危机,国内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沈阳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会计、律师和科技等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律师事务所发展到122家,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以世博会为龙头,打造出汽博会、制博会等多个会展品牌,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会展经济。此外,沈阳市的连锁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及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仓储运输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与经营方式,以整合单一功能、拉长供应链为特征的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7年,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占全市GDP的47.4%,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6亿元,占71.4%,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占51.9%,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沈阳的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和经济结构上,均有较大差距。从服务业发展速度上看,2000-2007年的8年间,沈阳市有6个年度的服务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如表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起伏不定,近三年呈下降趋势,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排名由2000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8位,增速排名由第8位下降到第11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比例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是沈阳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收入进入600美元至1000美元乃至2000美元的阶段时,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主要靠现代服务业的推动。而沈阳当前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邮政等传统服务业上,金融、电信、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尽管近几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部门和一般产业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结构上看,与北京、上海相比,在服务业的各个行业中,2006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0.6%,北京为26%,上海为34.5%,我市分别超过北京和上海24.6和16.1个百分点。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聚集、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比重明显偏低,如2006年我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1亿元,占服务业经济比重为5.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2.7亿元,占服务业经济比重为7.44%,同期北京信息业和金融业占服务业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2.6%、17.8%;上海为11.7%、15.4%,我市分别低于北京和上海7.4和6.5个百分点、10.4和8个百分点,从而显现出,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行业的比重低于传统服务业。服务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除受到本国需求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发达工业化国家依靠资本、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服务输出国,服务的出口带动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比重。在沈阳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
务。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业占的比重过大,而且由于沈阳旅游业及运输业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业出口所占则更低。此外,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由于大量进口服务产品,产生逆差,不仅不利于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很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市场化是服务业产生成长的前提,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服务业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越快。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诱发新的服务行业的产生,可以说,市场化过程也是服务业在空间上扩展、延伸的过程,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目前沈阳市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一些现代服务市场如银行、保险、电信、传媒和文教卫生等则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致使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抑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相关机构或企业的设立和业务扩展,审批手续严格、进展缓慢,不仅造成经济资源浪费,也导致很多企业经营业务与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全社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沈阳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依托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发展顺序看,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企业服务活动外置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因此,沈阳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扭转“重制造,轻服务”的倾向,要知道先进制造业“起飞的翅膀”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聪明的脑袋”来支撑。首先,沈阳在着力打造国际装备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其次,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依托沈阳“装配制造中心”的优势,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具体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技术基础,第二,要鼓励工商企业将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实行专业化经营,并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将能够由社会提供的服务业务推向市场;第三,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全部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范畴,给予这些产业研究开发、税收和其他政策的支持,以加快沈阳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扭转其发展严重滞后的格局。合理布局,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沈阳市应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进一步调整区域功能定位,集中财力物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以南北金廊与浑河两岸“一纵一横”规划为新兴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区,以金廊银带作为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务、总部经济。以棋盘山作为生态文化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汽车贸易集聚区、浑南综合物流园区、沈海综合物流园区、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和沈北综合物流园区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事面向生产领域的服务业。正在建设改造中的中街商贸文化集聚区、南塔商贸集聚区、太原街都市商贸中心等,是沈阳市历史悠久的商贸文化中心,重点发展面向消费领域的服务业,以浑南新区的沈阳数字娱乐软件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铁西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中心、沈北软件产业园、皇姑科技和商务产业园区、东陵奥园动漫产业基地等科技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动漫等新兴服务业,并为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应用、咨询服务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培育壮大区域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服务业框架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从而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沈阳市要力争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大都市和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打破垄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
目前,沈阳市政府在很多服务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方式,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在现代服务行业中,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定位,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不应再成为行业资源的分配者直接参与行业运行,而应扫除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推进这些行业从政府包办、完全垄断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迈进。例如,金融企业应该完全市场化、社会化,只要符合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应具备经营金融产品资格,再如,教育系统,教育部的职责在于调节和监管全社会教育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负责制定覆盖全社会的教育政策。除基础教育外,其他教育则具备明显的产业属性,只要符合教育监管的各项准入、运营条件,都可成为办学主体,而不一定非政府自办不可,从而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总之,政府应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探索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国际服务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挖掘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潜力,在一种开放与直辖市的制度环境下,服务业才能得到充分、有序发展。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外资两种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输出服务产品。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总之,凡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对外资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都应允许外资的进入和经营,并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外资在服务业的市场准人和持股比例限制,以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联系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改善环境,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
政府对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才能保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其次,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服务业人力资本及研发的投入,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力信息,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其在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解决中国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且增长缓慢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现代服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对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服务业一直不受重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指标在世界各国中都处于最后几位。198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2%,服务业吸纳的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比重仅为13%。同年,这两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56%和6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增长较快,到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0%,就业比重升至32.4%。近30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上升前快后慢,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长迅速,然后有一段停滞甚至下滑的时期,2000年以后基本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上;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比重处于缓慢但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从1980年的13%上升到1995年的24.8%,而后又稳步上升到2007年的32.4%。
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征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工业增长便是这一
“增长奇迹”的主要驱动力。这是由于工业的生产率增长是三次产业中最快的,并且工业生产链条较长,由此它对前后向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更大,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1990年以来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而同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4.8%。平均而言,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60%是由第二产业贡献的,服务业只贡献了1/3。因此,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也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一味强调提高服务业占比,我们过去的“增长奇迹”就可能无法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赶超地位带来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将会逐渐放缓,在此过程中,二三产业的相对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服务业比重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我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都提高很快。而出口依存度高会导致工业比重较高,服务业比重较低。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为工业品出口带来了比较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到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因素都使得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与此相对的是,服务业产品相较工业制成品的可贸易性较差。有些服务产品只能在固定地点供应和消费,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的、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当然可贸易服务也在不断扩大,金融保险业、IT行业即是典型。但尽管可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在过去近20年中服务业产品无论是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还是占世
界出口或进口总额比重都一直保持在20%左右。服务贸易占全世界GDP的比重虽略微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不过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却大增18.5%,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中的贸易扩张主要是由货物产品贸易驱动的。比之世界平均水平尤甚的是,1990至2006年,我国的服务产品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略高于10%,近年来服务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甚至一直不足10%。同期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增加了20%多,而服务出口占比增加不足2%。货物出口总额一直是服务出口总额的8-10倍。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长停滞的一段时期,工业比重出现下降,而服务业占比上升较快,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这一趋势则恰好逆转,这就为经济开放影响到服务业比重提供了例证。因此,服务业比重较低就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产物。
就服务业自身增长速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个不同段。1978至199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1.6%,高出工业1.5个百分点,由此这一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服务业被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行业,其发展长期受到忽视与压制。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环境的改善,加之就业压力大,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得以爆发式发展。此外,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仍以国企为主,国企改革也未见突破,因此工业企业受体制之困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在此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和工业出口量都很小。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工业增长速度低于服务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工业出现了加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提高到12.7%,服务业增长速度则略微下降至10.4%。由此,服务业比重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甚至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和出口较前一阶段有了迅猛的增长,而服务业在经历了前期恢复性增长之后步入正常增长轨道,并且缺乏像工业那样引入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推动因素,平均增长速度相对制造业有所放慢。因此,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缓慢实际上是服务业保持正常增长速度而工业受对外开放的影响得到超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
我们的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国际服务贸易中,除了旅游业外,我们的其他服务业都还存在着贸易逆差。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致使我国服务业在服务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强,而这些又制约着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服务业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我国的服务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快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增强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优化传统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要加大科技在服务行业中的含量,加大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从多个方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效率。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与此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以生产性服务
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努力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推进体制创新。推进体制创新应着重实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整现代服务业所有制结构,鼓励市场竞争。二是推进垄断行业的体制创新。三是推进涉外体制创新。
促进各类服务的协同发展,重点发展五大行业。一是公共服务业;二是旅游业;三是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四是家政服务业;五是社会服务业。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为了现代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我们要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更要按照WTO规则要求,加强对服务行业的监管,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发展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就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传统优势,如商贸、旅游、港口、文化、体
育等产业,我国在上述行业形成服务产值的转移比较明显,这也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数字通信服务、会展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也已经有所发展,积累了一定有利条件。只要进一步强化优势,现有优势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现代服务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需要发挥好政府规划导向作用。服务消费弹性很大,极容易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突变因素的影响,而且服务产品只有在完成消费后,才能够形成产值,服务产品的市场导向十分明显,服务产业的规划也非常容易受到国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协调、规范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基础,才能有效降低现代服务产业的运营风险,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在今后的15年内,只要通过改革、发展和完善,逐步消除或明显弱化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能够使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篇:市发展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市家庭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务机构272户,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农民工68人,下岗职工451人,灵活就业人员113人,专业院校毕业生75人,其他人员40人。按照服务机构类型分:共有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22户,从业人员85人;公益性中介机构6户,从业人员24人;居民社区服
务站点8户,从业人员40人;社会中介组织77户,从业人员175人;个体工商户152户,从业人员390人;其他7户,从业人员3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据统计,截至末,我市的市辖区人口已达95.1万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但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老陪护等,目前我市的的家政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家政市场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居民面对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家政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不少人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员培训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和农村外来务工等弱势群体,计有632人,占从业总数747人的84.6%,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家政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经营,从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另外,我市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到妥善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对策及建议
1、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人员和农村进城打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宣传,改变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传统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3、尽快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健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据了解,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发展会员单位900多家。我市应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履行好其作为全市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服务主体的职能,规范市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格,监督服务质量,组织家政服务管理经验交流,开展法律和经营准入等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树立行业品牌,使家政服务这一小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实现大作为。
4、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还属于弱势产业,家政服务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把这项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运作,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序、有效、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使家政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发挥好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宣传中的主导和主力作用,引导雇佣双方更新观念,改变彼此互不信任的尴尬局面。雇主应在人格上尊重“保姆”,善待“保姆”,只有“保姆”的归属感和职业感增强了,家政服务业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才会加快。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其建设成为城乡公认的高尚职业、阳光工程。
第四篇: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3-05-08 08:28:25)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惠及城乡居民、形式多样的的家庭服务体系。
一、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14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家庭服务业协调推进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11市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定期督导家庭服务业工作开展及政策落实情况。先后召开了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全省家庭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山东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5年)》。济南市入选全国十个培育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机构)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济南、青岛、烟台被确定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城市。去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千名家政助理培训计划”,举办了2期“山东省家庭服务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百城千乡家政服务工程”大型公益培训活动,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增至512项。去年10月份,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仪式在济南市妇联阳光大姐服务中心举行,秘书处正式挂牌落户阳光大姐。成立了山东省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家庭服务业工会组织。
四是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推行信息化管理服务,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省200万户家庭。发挥企业示范效应,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被认定“百强”12户,“千户”80户;成功举办“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金牌服务员评选活动”。在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家政服务类总决赛上,山东省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优胜奖和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山东就业网”、《山东就业》杂志上开辟专栏,对“山东省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服务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家庭服务业服务人才不足,标准化水平偏低,供给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的意愿不强,居民家庭对家庭服务安全性、便利性和高质量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从业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家庭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全省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年营业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平均从业人数为百人左右,企业员工制人数不足从业人员总数的30%。三是地区发展尚不均衡。各地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集中了全省四成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平均营业额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50%以上,平均从业人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中西部地区企业营业额和从业人数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服务范围亟待拓展。全省超过六成的家庭服务企业集中在家政服务领域;养老服务仍然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从事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等专业化家庭服务企业数量较少,基本未形成规模。
三、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联合电信就业无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涵盖信息咨询、供需对接、人才调配、标准制订、资质认证、服务信用监督等功能,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障服务,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把服务业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各项培训补贴政策。根据服务业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探索符合服务业职业特点的鉴定模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经鉴定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是加强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千人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型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
四是充分发挥优秀家庭服务业企业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全国千户百强企业和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联合相关新闻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宣传和展示我省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的形象。联合省家协编辑出版《时尚管家》家庭服务业期刊,介绍新政策、新理念、新模式等,为家庭服务业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第五篇: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班级:经1109 学号:20111246 姓名:邢艳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的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当然中国也在此行列之中,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中国的服务业,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决策。
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业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业基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味浓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文化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餐饮服务业等等。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应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势。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融资困难亟待改善。大多数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在需要大量资金的现代服务行业如节能服务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五是规模品牌有待提升。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也是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服务外包领域,企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获得订单。我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订单。
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世界潮流。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我国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既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在东部沿海地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既有总量上的,也有结构上的;总体看来,我国外包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更多是总量上的不足。据介绍,金融危机中大量软件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级软件人员,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院校培养模式却无法适用这种需求。因此,应以此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契机,首先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其它现代服务业领域,最终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紧时间研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三是积极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放贷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当前,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扩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一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软件服务业等之间开展以市场为中心、以产权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并购,特别是鼓励开展国际并购,较快地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超过万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企业。二要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客户资源。三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国内服务业务外国企业禁入、外汇管制过于严格等问题。四要尽快出台鼓励国内政府、机构、公司外包非核心业务的税收、收费、信息保密和资格认定等政策,为现代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
综上所诉:虽然我国的服务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被视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后一块蛋糕。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我国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过程中,我国的服务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步迈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