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队)浅谈如何正确发挥大队的职能作用
浅谈如何正确发挥大队的职能作用
大队是连接支队机关与各基层中队的纽带,在抓基层、打基础、保中心及按纲建队实现“两个确保”上发挥着“前沿指挥所”的重要作用。能否正确行使大队职责,对整个基层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职能是职责和能力的统一。职责不清必然产生工作上的盲目性,能力不强必然造成对上级指示精神理解不透彻,对下级各项工作指导不到位、情况模不准等现象。目前,大队在职能作用发挥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职责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大队部门形同虚设。一部分大队干部认为大队不管钱、不管物,没有一点实权,存在着“上有团,下有连,大队干部享清闲”的模糊认识,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现问题上推下卸,遇到困难上交下放,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上级的指示精神自己还没理解领会,便往中队传达,结果造成上级精神落实不到位,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上级检查发现了问题又是推卸责任,总埋怨基层干部工作不扎实、不认真,干部责任心不强等等。有的大部干部干脆对中队工作不闻不问,当起了“甩手掌拒”的。二是充当了“传话筒”、“中转站”,工作没计划,不检查。有的大队干部认为大队就上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把上级精神传达到,把基层问题反映上去就是万事大吉了,对工作没布置、无计划、无要求,对工作完成情况不检查验收,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而是如数上交机关。有的甚至很少深入基层一线,平时就靠一部电话指导工作,对基层工作情况知之甚少。有的只是十天半月下去转上一圈子,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根本发现解决不了问题。三是越俎代庖,对中队工作伸手过长,甚至于把大队变成了大中队。有的大队为了体现大队职权把权力过于集中,大到上级指示精神的传达贯彻,小到中队的日常管理、战士的入党、提干、学技术、评先创优等等,把本该由中队去做的大队却是大包大揽,中队失去了应有的工作主动权,中队干部只是充当了排长和教员的角色。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中队干部失去主动建设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思想,独立工作能力与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减弱,按纲建队水平不强。四是模范作用不好。一部分大队干部严上不严下,严人不严已,对中队干部要求处处严格,对自身要求却不高,生活秩序、工作秩序不正规,模范作用不好,这样,就会造成对下缺乏了威信和开展工作的说服力。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大队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思想上不端正,履行职责意识不强,不能正确的行使权力。且工作标准不高,模范作用不好。另外,也存在支队包揽过多和个别部门忽略了大队这级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队职能作用的发挥。
黄金部队担负的任务复杂繁重,野外施工期间各中队高度分散,发挥好大队职能作用,不仅是部队任务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也是部队实现“两个确保”,促进部队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所必须的。
我认为,要想发挥好大队的职能作用,首先要明确职责任务,强化职能意识。按部队条令条例并结合黄金部队工作实际,大队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对上级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作为“前沿指挥所”,大队干部对所属各中队的管理教育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了解和掌握全大队情况,根据上级工作指示、计划和要求,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领导部属贯彻执行。抓好各中队各项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建立正规的秩序,预防各种事故案件的发生。二是要科学分配,统筹兼顾。对待上级的工作批示精神,要根据全大队和各中队的具体情况做到统筹安排,认真做好计划,实现时间、人员、内容、质量的四落实。三是要对所属中队各项工作任务开展做好检查指导。大队干部要长期扎根一线,深入各中队开展工作,对中队开展的各项工作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对中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同中队干部进行交流,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实施具体指导,并定期进行检查验收,不断提高中队各项工作的质量。四是要及时反馈信息。大队是连接机关同基层的纽带,这就要求大队要领悟上情,知晓下情。对上级各项指示精神要理解领悟透彻,传达贯彻要及时准确;对中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摸清查实,对本级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支队,以便上级做出科学决策和及时的帮助。五是管好干部骨干,调动中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部是基层的“龙头”,是部队管理教育的重点。干部骨干队伍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建设的水平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大队一定要把管好干部带好骨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大队中队在施工期间远离机关,人员相对分散,各中队独立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大队更要重视对干部严格管理。对干部的管理要大胆、细致,发现问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多进行和干部的经常性的谈心交流活动,随时掌握干部骨干的思想脉搏。对干部骨干要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言传身教,鼓励多于批评,要有针对性的对个别中队干部骨干进行帮助指导,不断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建设一支过硬的干部骨干队伍。
其次是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大队是基层的“前沿指挥所”,和基层官兵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大队干部政治觉悟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干部战士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队干部一是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做学习的带头人。不光自己学,要带领整个大队学,要督促战士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个代表”和新时期建军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带兵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才能使全部队统一思想,使官兵甘于吃苦奉献,乐于为黄金事业做贡献。二是要带头执行上级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执行上级的各项命令指示,做贯彻政策的带头人。认真学习领悟上级精神,全面贯彻,不打折扣,不乱议论,发牢骚,坚决制止“三乱”现象的发生。对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都要认真谋划、科学安排。决不推三阻四,敷衍塞责。三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做爱岗敬业的带头人。要扎扎实实的深入基层,长期同中队官兵战斗在一线,与中队官兵实行“五同”。真正做到严人先严已,严兵先严官,在官兵敏感问题上要廉洁奉公,不向基层打招呼、递条子,不收受战士钱物,不侵占士兵利益。要牢固树立为部队建设无私奉献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正确对待升迁走留,做到不分心走神、不患得患失;要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管好部队带好兵,努力发挥好“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四是互相支持,做团结协作的带头人。要树立团结的形象,对工作任务不相互推诿,主动承担;对待他人工作失误不讥笑讽刺,主动补位;在部属面前不说三道四,在上级面前不互相指责。任务面前争一争,荣誉面前让一让。把大队建成团结战斗的集体。五是要真抓实干,做落实《纲要》的带头人。大队干部要善于学习,理解《纲要》精神,明确标准,掌握方法,积极帮助指导中队干部做好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要深入基层,经常同干部、战士谈心,分析基层思想状况和中队阶段性工作,及时指出中队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对基层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要帮助协调解决好,处处从基层利益出发,为基层多办实事、办好事。对一些中队好的工作经验和带兵方法,要及时总结,全面推广,使整个大队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大队要想发挥好职能作用,还必须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奉献意识。大队干部要想真正发挥好“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必须要深入基层,扎根一线,到真正的前沿上去,长期同中队官兵战斗在一起,这样才能摸清基层情况,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掌握基层官兵思想,熟悉基层工作情况,才能抓住基层建设的主线,一一对症下药。对建设较好的单位要经常鼓励、表彰。对一些后进单位还要主动靠上去帮助指导,对管理能力弱的干部要手把手的教。这些都需要我们大队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二是按纲抓建的意识。作为大队领导,必须要熟悉掌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对各项工作一定要不断对照《纲要》,认真抓好基层经常性工作的落实,抓好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干部骨干的管理教育。要严格按照总部党委提出的“双四句话”指示精神,把事故案件降下来,把中心任务搞上去,把深层问题解决好,把基层建设打牢固,让基层建设每年上一个台阶。三是要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大队抓工作也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官兵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中心任务上做到与时俱进。比如面对当前部队中存在的战士文化水平高、家庭条件好,思想复杂,干部思想相对活跃,奉献意识不强,吃苦精神差等现象,以及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出现异端就“一棒子打死”,要仔细分析,认真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要因地制宜的开展,要创新,要让战士们乐于参加,并广泛发动群众,让大家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才能把基层建设搞上去。让战士们真正做到“爱岗位、爱部队、爱基层”,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把基层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由被动让他们干,变为他们自己主动干。
总之,大队一级在部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正确发挥好大队的职能作用,严格落实《纲要》,落实部队的条令条例,不断促进基层正规化建设,保持部队的安全稳定,保证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正确发挥调解方式职能作用
涉诉信访案件的逐渐地增多,社会矛盾的日趋复杂、激化,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今后中国命运的走向。因此,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方针,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发挥调解方式的职能作用,努力寻求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调解重要意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的稳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更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调解作为和谐社会的溶解器、灭火器,对化解社会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调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而调解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人民法院十多年的审判实践经验可以证明:调解原则的积极适用是实现审判效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向社会传达了法院公正、便捷、高效处理案件的正确信息,扩大了诉讼调解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达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最佳社会效果,提高了法院的社会地位,树立了法官的良好形象。
(二)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判决是一种结案方式,对结果的不服,往往会导致双方上诉、申诉、越级上访、告状等,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而调解则是在双方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可以解开双方的思想疙瘩、消除对立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双方之间相互融通、合作,不但取得了法律效果,而且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也很突出。该院调解工作的突出,是与该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意识超前,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分不开的。面对当事人对判决案件的不服,频繁上访、告状这个棘手的问题,该院党组在1997年就提出了“多调少判”工作思路,力争民事案件“十年无重审、无改判”的工作目标。该院就是围绕这个总目标,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更新司法理念,稳步推进调解工作,在全院营造出“人人重视调解”,全员参加调解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途径。如何正确运用调解方式方法是处理案件的关键所在。在当时,有的法官在处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调解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主动性还不够强,态度还不够端正,方法还不够灵活,调解结案比例还不够高,调解工作效果还不够好。还有的法官认为,当事人诉之于法院就是为了争端能以判决的形式予以确认,而调解只不过是“和稀泥”,未能体现法律的正义,法律的正义更应该体现在判决当中;还有的法官认为调解只是“市场买菜,讨价还价”,无道理可讲,因而法官无法写出充分说理的判决书,用调解的形式结案,是法官没水平的表现。基于上述认识,致使个别审判人员在调解上不尽心、不尽力,工作拖着干,调解率也不高,每年达到50%左右。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该院采取了“四项”措施,加强队伍管理。一是在政治上从严要求。该院始终把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作为根本问题来抓。二是在制度上从严管理。该院以构筑“铁案工程”为目标,在健全法院内部管理,建立“执法严明、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服务高效”运行机制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并结合实际,制定和补充了《确保案件质量暂行规定》等190项规章制度,对违法违纪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三是在监督上虚心接受。该院始终坚持依靠党的领导,重视和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邀请人大领导、代表到法院视察工作。同时,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纪检监察、立案和各审判业务庭为一体的“大信访”格局。四是在工作上率先垂范。该院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狠抓队伍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重大问题党组集体研究讨论,形成决议后按照分工抓落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团结协助,形成合力。正是由于该院有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全院上下一心,民事调解工作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
二、创新调解方式方法,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正确发挥调解方式的职能作用,对于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平安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民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安,才能繁荣昌盛。因此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切实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和愿望,即不可等闲视之,又不可麻痹大意。要创新诉讼调解方式方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一)调整诉讼调解工作思路。针对案件质量差、涉诉信访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下,1997年6月,新一届法院领导班子在全市法院系统中率先实行了“多调少判”工作思路,改变了“多判决少调解”传统观念,融入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创新理念,使案件调解率逐年的上升,案件质量明显的提高,涉诉信访案件逐步的下降。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多调少判”已逐渐走向成熟。2000年6月,该院归纳和总结出了民事“六调”工作方法。“六调”经验受到了市中院和省高院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并先后在全市法院系统范围内得到推广。“六调”经验的成功推出,与2007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方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相吻合,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合拍。
(二)“六调”方法主要内容。一是分清是非,公正调解。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审判人员首先要分清是非责任,按责任的大小进行公正地调解。只有是非责任分清了,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已的问题及相应的责任,双方之间的矛盾才能减小,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调解。二是摸清心理,准确调解。审判员收案后,首先要摸清案件关键的焦点是什么?只有抓住关键,深入实际,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动态,才能准确地调解。三是缓和矛盾,适时调解。对当事人之间矛盾突出、趋于激化的案件,要把握时机、缓和矛盾。调解即不能过快,推波助澜、火上浇油;也不能过慢,无期拖延、丧失机遇。四是亲朋合力,协助调解。在民商事案件中,每个亲朋好友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属被人追着要债或家庭破裂。在办案中,审判人员要详细了解双方当事人和谁最好、谁最有威信,便邀请其参加调解,替法院做双方和解工作。被邀请的人或慷慨解囊、或劝说双方和好,法官借他们亲朋好友协助之力,使许多案件水到渠成。五是因案制宜、多样调解。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案件类型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根据案件的不同特点,因人因案而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才会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六是批评教育,引导调解。对于无理取闹、相互推诿责任、出假证的案件当事人,要对过错方进行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正确地引导他们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促进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调解结案。由于运用“六调”方法突出,市中院每年都向该院移送二三件难以审结的案件,而每起案件该院都能及时调解结案,受到了中院领导的高度赞扬。
(三)调解取得的成效。2006年12月,又一届法院新的领导班子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贯彻和执行了调解优先原则。由于全院上下齐心合力,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作用,把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部分的民事案件都以调解方式结案,不仅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自2000年至2010年12月份,该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172件,其中以调解和撤诉结案的2889件,占结案总数的90.08%,民商事案件连续11年达到了“两低两高四无”目标,即“上诉率低、判决率低,调解率高、撤诉率高,无重审、无改判、无超审限、无违法违纪”。由于调解工作特别突出,该院连续多年被市中院评为调解先进单位、息诉罢访先进集体、荣记集体三等功1次,被市委政法委评为“最佳”单位、标兵单位,被省高院评为司法大检查先进集体、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被区、市委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等。
三、采取多种调解方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在诉讼调解中,司法调解与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法院的公信力。为此,该院领导和审判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调解的重要性,切实提升调解的积极性,大力加强调解的创新性,增进调解的主动性。
(一)因案而宜进行调解。一是针对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调解;二是对当事人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案件性质等进行调解;三是对债务、赔偿、增加抚养费等案件的当事人是否有履行义务能力进行调解;四是对当事人的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充分利用亲属、朋友、居委会等关系进行调解。社会需要稳定,人民需要安宁,这是每名审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在审理王某等5名原告诉其继母王某继承纠纷一案,此案在全区比较有影响,在立案阶段,被告就多次到区委、人大及原告王某妻子单位上访,在审理过程中,民事承办人认真耐心地向当事人讲解《婚姻法》、《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双方当事人在承办人晓之以理,喻之以法的引导下,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为了能使案件圆满地解决,承办人主动到被告处主持分家,使双方当事人非常感激。
(二)针对不同岗位进行调解。该院的调解工作不单一是指民事工作,在其他方面还采取了广泛调解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立案环节起,该院就高度重视做好诉讼当事人的说服教育、法律咨询、钝化矛盾、息诉罢访的调解工作。一是耐心疏导降低对抗性。立案接待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当事人带着气愤,怒发冲冠的来法院起诉。有夫妻吵架闹离婚的,有讨要债务的,有要求损害赔偿的,也有来院上访的。发现这种情况,该院从院领导到立案接待人员,始终坚持以“六个一”感化。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您好,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请喝,一个明确答案,一声再见相送。全市“十佳法官”、审判员熊志财是该院的“调解能手”,他无论任庭长还是审判员职务,工作都是出色的、一流的。他能不折不扣执行“多调少判”原则,把调解工作抓紧、抓实、抓靠,不放过任何调解机会,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有许多的民事纠纷,疑难、复杂的案件被他一件一件地化解,赢得了当事人的信赖和好评。实践中,在法官的多方努力下,有很多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心平气和高高兴兴而归。二是立案环节做好调解。对那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该院在立案环节坚持做到三调。即:送达调,书记员在送达起诉副本和应诉通知书时进行调解;起诉调,双方当事人来法院起诉时,接待员和排期法官进行调解,如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因一时之气来法院要求离婚,有的并不是真心想离,接待人员发现这种情况,尽量疏导,说服息诉;答辩调,即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内立案庭人员进行调,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明确举证责任,能达成协议的,由其自动撤诉,不能达成协议的立即排期交业务庭审理。立案环节的调解工作,简化了诉讼程序,节约了诉讼资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三是对其他案件。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该院尽最大努力做好调解工作,尽量让当事人双方进行换位思考,达成和解,化干戈为玉帛。为了解决“执行难”,该院尽量慎用强制措施,区别被执行人的不同情况,不仅巧做执行和解工作,而且还始终坚持做诉讼调解延伸工作,有很多案件在业务庭无法调解的,到执行庭后,经过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都达成了和解协议。
四、注重调解工作策略,增强应变能力意识
调解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教条的、机械的生搬硬套,要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只有灵活地掌握和使用调解方法和策略,才能恰如其分地化解各种纷争,促进社会和谐。
(一)坚持以“五心”服务群众。一是接待耐心。要耐心听取各方意见,耐心解释不同看法,当事人发火法官不发火,当事人有怒气法官不生气,做到文明执法,礼貌待人。二是处理问题诚心。要诚心诚意地为当事人负责,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以诚感人,以诚取信;三是教育恒心。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把道理讲明,把问题说透,不推不拖,真正使其心悦诚服为止。四是执法公心。无论任何案件都要做到不偏不倚,依法有据,不搞“愚民政策”,处理结果让当事人满意、信服。五是工作齐心,无论诉讼案件,还是涉诉信访案件,全院上下要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解决对策,想方设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找好“两个”结合点。一是与优先调解相结合。每起案件都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原因,要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能够调解、根据案情可以调解、按照矛盾冲突的特点调解处理效果更好的,就要选择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如果依法不能优先调解、或者根据案情不宜调解、或者以判决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当然应当选择判决方式。二是与判决相结合。调解和判决是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两种基本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处理案件,要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解决纠纷,更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必须坚持依法自愿的原则,不能机械理解和适用。脱离实际设定调解率指标,违背当事人意愿强调硬调,以拖促调都是违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基本精神的,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还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因此,调解不成功就要及时地下判,以树立法律权威和公信力。
(三)应加强“五个注重”。一要注重“透”字。每起案件都有它的特殊性,审判人员必须对案情熟悉、通透,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而在现实审判中,由于个别审判人员不注意案情细节,没有弄懂纠纷真正原因就盲目的调解,至使案件处处被动,导致调解不成功。二要注重“细”字。有的案件当事人只是为了治一口气而闹到法院的,如果不分清责任,就会引起当事人不满,无休止的上访告状。因此,在案件的细节上,审判人员要时刻关注每一个环节,不能出现纰漏。既然调解就要把事说开、把理说清、把法说透,而不是只注重树干,而不注重枝稍。不能主观臆断地说谁对错,应该是非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调解,达到案结事了。三要注重“实”字。“实”就是要求审判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关心群众疾苦冷暖,用真情和实际去感动群众。然而,当事人也不都是千篇一律地懂情理的,个别不讲理、胡搅蛮缠的大有人在。因此,在调解工作中,应十分注意与当事人情感上的沟通,要与当事人交心的交朋友。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势必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调解也就会前功尽弃了。四要注重“精”字。审判业务精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开启各种问题的钥匙,这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武器。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审判人员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学习不努力,知识不更新,业务不熟练,驾驭庭审能力不强、调解艺术不活、讲话技巧不高、法律知识不多,就会造成涉诉信访案件的增多。有的当事人法律知识比审判人员还要渊博、丰富,这就逼迫审判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适应时代潮流。只有业务精,才能游刃有余地调解各种纠纷了。五要注重“合”字。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是化解社会矛盾最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好:“独木难成林”。调解工作仅靠法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群众的参与,社会各界的关注,领导的支持,还需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去沟通、协调和帮助,尽可能地发挥社会这个整体“合力”的作用。只有发挥整体合力,调解工作就会越做越好,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因此,正确发挥调解方式的职能作用,即是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第三篇: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创建魅力和谐校园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奠基和辐射作用。学校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推动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职能,促进教职工品位素质的和谐
教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强化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教职工思想品位素质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应该维护教职工的思想精神文化权益,促进教职工精神生活的和谐,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1、以“文化素养”建队伍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高尚的师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教育活动。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种互敬、互信、互帮、互学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重视科学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激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增强事业心和创造力。要重视情感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再有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教师”活动。进一步发挥工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创新能力、获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能力、教育科研创新能力、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创新能力。让教师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2、以“活动”育协作
教师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学校充分挖掘资源,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文娱比赛,举行健身比赛,歌唱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教师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中,展示才华,活跃身心,团结协 作,共同发展。教师的协作能力提高了,人际关系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工作劲头加大了。每一位教师都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3、以“书香”促成长
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二、强化履行维权的职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制衡作用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校工会努力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建立完善维权机制作为重点和着力点。认真处理好维权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推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制衡作用。
1、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
学校教职工大多数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复杂劳动和富有创新价值与创新潜能的劳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为学校安定有序运作,为创建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此,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应该得到全社会和学校主要管理者的尊重和肯定,他们劳动的价值应该在工资报酬、福利待遇方面得到充分地体现。因此,涉及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补充保险福利、劳动合同管理等这些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抓好、抓细、抓实了这项工作,才能保障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把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变为有序合法的和谐行为。
2、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科学和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校职工队伍人才济济,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拥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敏感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他们完全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这是中国《工会法》和《教代会条例》明确赋予职工的权益,工会应旗帜鲜明地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认真落实和抓好教代会,维护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制订,长远目标规划的决策权。
3、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
教职工日常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学校管理、后勤保障复杂而繁重,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校工会高度重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需要,建立稳定而完善的活动阵地,工会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一切可供利用的活动资源,根据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差异,分类组织文体和休闲娱乐活动。让教职工在工会活动的大舞台上张扬个性,展现风采,消除疲劳和紧张,锻炼体魄、愉悦身心,从而得到健康、积极的休息。
同时工会组织还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将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不断引向深入,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学科的讲座培训,利用一切可能的校内校外的人才资源,采用“请进来、送出去”有效方式,不断拓宽教职工队伍的知识视野,充电补能,让教职工有足够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
三、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榜样作用
加强学校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要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
1、当好校长的参谋
学校工会紧紧围绕党政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找准工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切入点,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2、当好教师的家长
学校工会是教工之家。如何当好这个家,是每个工会班子要认真考虑的大事。常规性的工作,如三八节、教师节、元旦春节活动安排,教职工的困难慰问等,非常规性的工作,如教师的学习、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正当权益保护等等,既顾及全体,也照顾个别,既过问政治,也关心生活,既有精神鼓励,也有物质关心,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的温馨。
3、工会自身建设,工会班子要以身作则 工会开展活动,工会主席要身先自卒,当好表率,工会委员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会一班人要加强学习。工会主席尤其要先学一步。工会开展工作,每位委员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疏通作用
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学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在联系教职工方面的联系疏通作用,真正构建起具有公平公正、民主畅通、充满活力的新型的和谐校园。
1、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
落实教代会职权,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各级工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更多地为学校的发展及工会工作出谋划策。工会要切实承担起教代会工作的有关职责,做好闭会期间教代会职权落实和日常民主管理等工作。
2、规范校务公开工作
要把校务公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等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校务公开要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促进学校的二级公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谐信任,和谐包容,和谐竞争,和谐发展,理顺各种关系,开通民主渠道,化解各种矛盾,维护职工权益。努力构建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把校园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第四篇: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我院为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我院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科室力量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维护稳定的整体合力。要针对政法、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政法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我院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组重视,思想统一,组建机构,责任明确,延伸服务职能,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明显。近年来,我院注重加强组织保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立体防控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综治方式,社会治安大局秩序持续稳定,涉法涉诉信访局面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在乡镇设立检察服务联络点,发挥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工作大局。深入开展了“走千家访万户、送法律送服务”
活动,今年以来走访群众325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类53条,发放法律政策宣传资料2300余份,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落实了检察环节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部位的大排查、大整治。
下一步我院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我院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并准确把握好检察机关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任务。
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检察职能,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发挥综治办职能作用
发挥综治办职能作用,努力当好参谋助手2007-12-12 00:57
江苏法制报报讯近两年,扬中市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警示操作办法:镇综治领导小组或市综治办提出否决或警告建议→市综治委组织调查考核→市综治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发文(警告或否决书)→兑现一票否决政策→限期一年整改(限期整改通知书)→市综治办追踪整治情况(综治工作建议书)→年底考核验收。根据这套流程,该市先后对8个单位实施了一票否决,对15个单位给予了黄牌警告。
为激励各单位综治创建的热情,该市在奖惩上实行“两个挂钩”。一是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两个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制度挂钩,在“两个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占25分。二是综治考绩与干部政绩和经济利益挂钩。
据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综治办的发展,扬中市综治办作为正局级机构,纳入了政府行政序列,市委政法委一名专职副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配备两名专职副主任,公安局和司法局各有一名分管治安和民调的副局长兼任综治办副主任,共同组成综治办的日常工作班子。全市6个镇(区)全部建立了综治办,由党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配备了15名专职副主任或工作人员。市直41个主管部门全部建立综治办,明确由部门分管领导兼任综治办主任,人保科长任副主任。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综治办为龙头,上下一体,纵横交错的综治办工作体系。该市把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分为13项,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任务的分解量化,促进了该市综治工作实现了“四大职能”:发挥参谋助手职能,这是综治办的对上职能。工作的核心是围绕当好党委、政府在综治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做好“下情上报”。重点做到三个到位:调查研究到位;决策依据到位;催办落实到位。发挥组织领导职能,这是综治办的对下职能。工作的核心是根据党委、政府年初的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和综治委的有关决策,做好“上情下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地综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分解目标、制订计划、落实任务,把党委、政府在综治工作中的“原则”意见,变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发挥牵头协调职能,这是综治办联系左右的职能。工作中,他们通常采取联席会议普通协调、专项工作重点协调、突出问题个别协调的方法,促进各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各自的职责。在牵头协调中,他们注意做到“三先三后”,即形成共识在先、分配任务在后;主动牵头在先,争取发挥在后;积极参与在先,检查考评在后;发挥检查指导职能,这是综治办工作的内在职能。检查指导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检查指导的内容要突出两头,要善于发现问题抓整改;要善于发现典型抓培植。要十分注重检查结果的兑现,否则检查就会流于形式。检查结果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兑现:情况通报反馈;重要问题跟踪整改;重点地区现场办公;实施落后警示、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列入年终考评奖惩等。(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