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理工大学 毛概 感受崇高 观《邓小平》有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2013年4月
观《邓小平》有感
有些歌曲是因为歌词而让我们铭记,有些歌曲是因为旋律而让我们动容。却还有些歌曲,我们听了它几十年;每听一遍都会跟着哼唱,每听一遍都会陷入一段怀想,每听一遍都会久久沉思。正如《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位老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树立了中国外交新形象,他告诫世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领导恢复高考,并崇尚科学技术,他为含冤而终的人民平冤昭雪,他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如果说看一部《邓小平》就能读懂这位伟人,我觉得这未免有些牵强。电影中所展现的其睿智、果敢和远见卓识却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见地。邓小平曾勤学法国,所以他有着其他人所未及的视野,他很早就意识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教育。恢复高考、重视人才、重新启用知识分子。人称职与否不再以阶级为第一考量。在人民的思想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禁锢在书本,束缚在理论时,他站了出来,组织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终于人民的思想初得解放。
1949年5月,共产党刚解放上海时,有人放下这样的话:共产党只会打仗,搞经济不行。结果上海的安定给了那些人重重一击。此时我党依仗安定上海、平易无价、稳定民生的正是邓小平等一批归国的有识之士。所以他复出后马上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现在看来这好像是符合国家发展的基础命题,可在那个闭塞苦难的年代,这是需要多少智慧、多少胆量?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
电影还有一段尤为引人注意,有外国记者问:“毛主席的画像要一直保存在天安门城楼上吗?那与雄伟的天安门并不协调。”邓小平坚定地回答:“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不仅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还要把他永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邓小平是公正的,留给后人的“三七开”也正是对毛主席最客观的评价。如果说伟人远见卓识决定着他的政绩的话,那么伟人的胸襟则决定着他是永远活着还是渐被遗忘。就像俄罗斯人民已经记不起一个叫赫鲁晓夫的人。
他曾以谦虚的姿态访问日本、美国,丝毫不掩自己对先进技术的向往。他顶着众人的非议,提出引进外资。在借鉴了历史之弊后,他又震撼地提出要对外开放,这一政策若星星之火,春风之后,红遍了大半中国,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位老人无时无刻无忧国家之发展,人民之进步。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他用毕生的心血设计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今,我们坐拥香港、澳门之繁荣、安定时,我们难免为伟人叹惋:未能鉴证香港、澳门回归。可世人依旧叹服于他的智慧“一国两制”政策。谈判失败经历在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中屈指可数。最近撒切尔夫人逝世时,又曝光一组她摔倒的照片,有人说是她经受邓小平的严厉言辞后,精神恍惚儿摔倒。我想这样的推论,不无可能。如果你试着呐喊这样的语句:“我们的政府不是晚清政府,我不是李鸿章”。
邓小平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科学设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他用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给无数国人以信仰。
记得小时候问过父亲这样的问题:“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曲里唱的老人,是谁啊?”父亲顿时会变得肃穆,坚定的回答我:“邓小平”。
第二篇:毛概 电影邓小平
电影《邓小平》的心得体会
当国产的“红旗”轿车缓缓驶入眼帘,那代表七、八十年代的独有的电影色彩和沉重的电影配乐,仿佛就把我身临其境地带入到七、八十年代地红色生活中去······
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这样的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电影了,没有任何嘈杂和商业气息,仅仅只是讲诉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改变的故事。然而影片中所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和邓小平的个人魅力,却以其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回首那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的历史,十年的**,十年的文化浩劫,十年的发展建设停滞,各种错误思想的充斥和四人帮的横行霸道······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真实展现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曲折与辉煌,直面错误,敢于批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才是现如今电影所缺少的。
影片里卢奇扮演的邓小平更可谓是形似神似,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邓小平所独有的个人魅力。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翻两个凡是,道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恢复高考,他重视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他领导中国人民走这个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香港回归,他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他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一步步地迈向辉煌,他的伟大历史功绩也不是一部短短的影片或几个镜头所能体现的。他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这句话更是时常萦绕在我耳边,久久不能忘怀。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这就是世纪伟人,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不平凡一生的缩影。他用他的行动和思想铸就了一段辉煌的中国发展史。
第三篇:毛概论文《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就是邓小平同志。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的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对中国人民影响巨大,无数中国人从邓小平的思想中会的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树立了新的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认识,堪称一次思想风暴的社会大规模转型。其当时的国际背景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改革开放遇到较大困难,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发展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二、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六、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我认为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的原因就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而现在,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从温饱到小康,从初级小康行进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正一步一步的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着。经济的崛起,地位的提高,那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标识着小平的先见。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所以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现在的航天计划,让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体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从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各大比赛,我们都能开到中华体育健儿那优秀的表现。所以,改革开放的提出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命运的转折点。
邓小平同志还说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也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邓小平的话总是有前瞻性和致命的准确性,这些既实在,又精辟的话,让我听出了这位老人为祖国未来更好发展的决心,也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学会抓住时机,鼓足信心,我们要在年轻气盛时坚定目标,并为之奋斗。但是我们不能认死理,时代在改变,我们在坚定信念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更不要忘了,我们并不只是一个人在努力,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让我们的青春热情挥洒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
第四篇:毛概感受
徐畅 生技1302 U201312486
概论课的感想
说到要写毛概课的感想,我心里一动,说实话我是个不怎么爱动笔的人,但是这次我挥毫只为你!
说到毛概,不得不说它这个系列里面的其他兄弟姐妹。大一上的思修--老师富有活力,但是互动少,趣味性不强;大二下的马原--讲课内容极其枯燥无味,老师讲课涉及的知识面太少太少,不过老师很用心的试图把这门课讲好。到了毛概,我也就顺其自然地觉得这也会是和它的兄弟姐妹一样的水课,但是学分重大,也是不敢大意啊。然而,上了几次课之后,我上课都不忍心玩手机了,生怕错过什么。
首先谈谈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样子和神态真的像极了我高中班主任,不过闫老师比他有趣的多,班主任这人灰常古板。话虽这么说,他头发却比老师厚重的多。另外就是普通话了,吊吊的感觉,玩转前鼻音和后鼻音,你每次自称杨老师是什么个情况呢?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普通话还是比我的好,你也许不懂一个湖北娃每次都被当成湖南娃的伤感,你们以为我不想在众人面前彪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吗!
老师上课的方式给我们的印象是最深的,相信不光是我,全班应该都会这样说。看到室友写的对老师上课的评论,马屁拍到天上去了,看在他说出了我的心声的份上,就不吐槽他了。讲课风趣是不得不说的,在此不赘述。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老师上课不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到我们中间的细节。真心觉得这种走下神坛的举动赞爆了,融入我们,我们也更容易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更愿意去吸收知识。谈到这个,我很自然地想起某几周换课的那位老师,我的天,本科经济,硕士法学,博士政治学,已经近乎全知全能了,他的知识面,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驾驭一趟毛概课简直绰绰有余。不过相比起来我们都更加喜欢闫老师的课,我想了哈原因,那位老师一直站在讲台上用最严谨,最全面的方式输出他的所学,俨然是一个学者在作报告。可能这样对大家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强了,尽管非常专业。
从小就很向往武大学生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对自由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精神,还有武大超强的人文气息。记得有一次老师说起自己以前是武大辩论队的队长,我当时一惊,难怪口才这么溜,哈哈。
再说一点老师给我的很宝贵的知道,是关于PPT的制作的。老师慨括的三留什么的其实差不多忘了,就记得你说PPT要注意留白,它只是辅助你讲东西,听众的注意力应该在你身上,而不是盯着屁屁踢。另外还有一点你说的也印象深刻,讲话者要注意观察下面观众的反应和表情,以他们为镜子来作出调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同时也显出了一个老师的自信,哈哈。如果大家都看PPT去了,那么你这次演讲就lose了。
课堂毕竟有限,所教也总是有限的。我觉得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加点对我们价值观的引导,让我们学会怎么去思考社会现象,政治似乎离我们很远,我们应该如何正视他甚至积极参与它。老实说感觉我们这群人好迷茫,每天泡在一个鱼龙混杂的网络上。
一个学期的学习的确学到了不少,当然课本上讲的好多都有了解,总之受益匪浅吧,衷心感谢“杨”老师!(节目最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说不定哪一天我迷茫了,想找闫老师聊聊人生,或者是去蹭蹭老师的课呢,863304717@qq.com,如果老师能发个常用联系方式比如邮箱什么的给我就太好了)
第五篇:毛概感受
《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复杂的感情纠葛中含泪看完了这两段视频,最深刻的感受除了感动、震撼,便是深深的汗颜、惭愧、忏悔和责备,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有同学常说我是愤青,是的,我的确是。我常常愤世嫉俗,感叹世态的炎凉,怒斥社会的不公、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冷漠。渐渐地,内心居然变得平静了,心也跟着凉了。可是,视频中他们真诚的笑脸、伟大的壮举、朴实而又带有震撼力的话语,带给我一股强烈的暖流、勇气还有希望。原来,社会中的某些角落,人性的优点、民族的传统美德仍在顽强地闪耀着熠熠夺目的光辉。他们让我明白,不管世道怎样,别人怎么做,都不妨碍我们自己做个好人,都不妨碍我们跟随心灵深处最原始的那份真、善、美,多爱一点。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我们冷漠、冰冷、麻木、放纵、同流合污的理由。
下课回寝室的路上,听有些同学说:” 华益慰,林秀贞,好耳熟啊,到底怎么回事,回去百度一下”。我没好意思插嘴,因为在这之前我也不清楚。我不禁发问“为什么当今这些真正的名人、伟人,社会的良心却为很多人所不知呢?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华益慰、林秀贞,但却知道李宇春、马天宇、芙蓉姐姐;张国荣、迈克杰克逊等艺人的死让很多人痛哭不已、深表惋惜,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走了,却是走的悄无声息,‘默默无闻’。这是我们的文化发展出了什么问题,价值取向出现了什么偏差?”
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一个被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这是感动中国对他的颁奖词。这也的确是对他人生和人格的完美写照,无一字浮华、夸耀之说。
这段视频有有许多地方让我至今记忆尤深。一个被定义为“没有救了”的农民的孩子,在华益慰的手上起死回生。更让我惊讶的是,结账时,那个令人傻了眼的医药费不是我直觉中的天文数字,而是只有3000元。原来是华益慰,是他为了给老百姓省钱,不顾身体的疼痛用手一针一线连续缝了九个小时。在这个充满欲望的世界里,处处都有金钱的诱惑,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面对患者和患者家属递过来的“红包”,他全部拒绝了。那个未来的及退的1000元红包,成了九年中他心里的负担,直到最后几经周折归还原主。在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时代,我只听过手术前要给主刀医师一个红包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很多本来可以自然生产的孕妇被医生诊为要实施剖腹产;很多冲剂都可解决的小病,变成了需要打针甚至输液才能医治。看来,华益慰反到成了滚滚洪流中逆流而行的反孤独者了!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他在为病人听诊前要先捂暖自己的手和听诊器,以免病人感到冰冷和不适。越伟大的人越注重细节。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高尚、伟大正是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是什么让他在几十年中不自觉地这样做,那是对病人的尊重,真心的关爱,崇高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
有的人想要不朽,不惜花重金建造豪华的陵墓,死后却连一粒尘埃都没能留下,被历史的车轮压过却不留一丝痕迹。有的人生前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离开人世时却不愿带走“一片云彩”,他却能让很多人永远铭记于心。华益慰在遗书中写道 :“不发讣告,不做遗体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自愿做遗体解剖,对疾病的诊断医学研究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 我只能说用无私、高尚、伟大等词语来形容他似乎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只可惜“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宴”,他倒在了自己曾无数次巡视的病床上,无数他曾医治过的患者都去探望他,甚至希望替他承担病痛。华益慰曾说过:“当了一辈子外科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原来这就是幸福,原来幸福很简单,它与头衔、金钱无关,就是一辈子用心做一件事,对得起你所服务的人。
“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这是他妻子张燕容的评价。“职责”、“分内的事”六个字,仅此而已,很平静,也语出惊人。原来,我们需要做的并不多,只需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了。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有几人能做到呢?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这是感动中国对另一位伟大女性写的颁奖词。林秀贞,一位极其普通而又绝不平凡的村妇,一位孤寡老人的好女儿。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累计计时达60多年。她办学校,救治弃婴,为村里修路、打机井,凡是生活中有需要的地方,都有她慈善的身影。为了照顾瘫痪的“陌生人“,她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给自己留下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身材不高,皮肤被庄家地里的太阳晒得发红,脸上布满岁月的风霜,走起路却来昂首挺胸,脸上带着坚毅、从容的微笑,看起来精力充沛。这位朴实的农村人,让每一个知道她的人为之动容,让人忍不住瞻仰。多年来的无私奉献,不为名,不为利,也不是怜悯,而是源于人性最本真的善良,一种无私的博爱。那她收获了什么?,千金难买的快乐和内心的舒坦。
林秀贞,她的母亲和儿女,三代人身上演绎了四个字——“言传身教”。这几颗朴实的心灵纯洁、善良的让人惊讶。当今很多孩子从父母那里收到的教诲是什么?是要少管闲事,是明哲保身,是谨防那些乞怜的人等等。
“我妈妈常说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我母亲总是伸出三个手指头说,这是3条路,3条路,走中间,不能斜,不能偏,只能走中间,一辈子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不孝顺的人绝对不要和他交朋友”这些都是母亲对她的教诲,也是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诲,行动的指南。这是三代人的信念,质朴却又充满了穿透了、震撼力。她是一部有关孝义、无私奉献、大爱的最生动的教材。
怎样重建当代青年的道德体系,怎样召唤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想,类似于《感动中国》这种类型的节目和华益慰、林秀贞这样令人敬佩的伟人是一种最鲜明的指向标。